爱新觉罗溥仪有后代吗
爱新觉罗溥仪没有后代,根据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医院诊断书上,写着患者溥仪,曾于1962年7月21日,在此作过检查诊断。患者于三十年前任皇帝时,就有阳痿,一直在求治,疗效欠佳,溥仪曾多次结婚,但是其妻子均未生育。
扩展资料:
溥仪简介如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
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和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我的前半生》
书中,溥仪从家世开始写起,记录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写了北京的小朝廷还有在天津行在的日子,从第五章开始写了到东北去、伪满十四年 、在苏联的五年;后来写了由抗拒到认罪 、认罪以后的日子,最后写了一切都在变整部书看下来,我对后半部分溥仪改造生活的那部分印象比较深刻,会有很多的感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励志故事吧。
冬十一月。孙文、黄兴合攻广西镇南关(现改名睦南关)克之,旋败退。
谕:禁学生干预政治及开会演说。
三十四年,春正月。广东缉获日本轮船,私运军火,寻命释之。
三月。孙文、黄兴遣其党攻云南河口克之,旋败退。
冬十月,安庆炮营队官熊成基起事,旋败死。
这本《清鉴》是民国时代编出的,所根据的史料却主要是清政府的档案。我从那个时期的档案里还看到不少“败死”“败退”字样,这类字样越多,越说明风暴的加剧。这正是那些埋怨大典煞风景的王公大臣们的忧患所在。到了宣统朝,事情就越加明显。后来袁世凯又被起用,在一部分人心里更增加一重忧虑,认为外有革命党,内有袁世凯,历史上所出现过的不吉之兆,都集中呈现在宣统一朝来了。
我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三年皇帝,又糊里糊涂地退了位。在皇朝最后的惊涛骇浪的日子里发生的事情,保留在我记忆中的有这么一点印象: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泪,面前地上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而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我坐在太后的右边,莫名其妙,纳闷他们哭什么。殿里除了我们三个别无他人,安静得很,甚至胖老头抽鼻子的声音我都听见了。他边抽缩鼻子边说话,说的我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这是我看见袁世凯唯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凯最后一次见太后。如果别人没有和我说错的话,那么,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皇帝退位的问题。从这次召见之后,袁世凯就借口东华门遇险的事故,再不进宫了。
武昌起事后,各地纷纷响应,兵部尚书荫昌又根本指挥不动抵抗民军的北洋各镇新军,摄政王再也没办法,只有接受奕勖这一伙人的推荐,起用了袁世凯。袁世凯没有马上出山,他有徐世昌这位身居内阁协办大臣的心腹之交供给情报,摸透了北京的行情,对于北京的起用推辞再三,一直到被授以内阁总理大臣和统制全部兵权的钦差大臣,军政大权全已在握的时候,他才在彰德“遥领圣旨”。他给北洋军下了部署,把民军手中的汉阳攻克了,然后按兵不动,动身进京,受隆裕太后和摄政王的召见。
1、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因其身体原因,并未有直系后裔,但是溥仪家族有后人,主要有以下几位:爱新觉罗·恒山,1954年生于沈阳,现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社会名人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名人艺术研究会企业名人委员会主任、辽宁大学客座教授、辽宁省艺术学院教授、沈阳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沈阳中山金石书画会顾问;
2、爱新觉罗·恒钛,195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系清道光皇帝第五子敦亲王奕宗后代;
3、爱新觉罗·启祥,1931年11月生于满州里,满族正黄旗人,字景辉,号长白卧龙居士,系清圣祖康熙皇帝十六子嗣,现任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特约顾问编委;
4、爱新觉罗·启骧,字腾伯,生于1935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是清雍正第九代孙;
5、爱新觉罗·毓震峰,1956年生于北京,满族,为清道光皇帝五世孙、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溥佐之子。
“法天立道”
我看了一下国家博物馆网站的退位诏书放大文件,这个印章的文字是“法天立道”
这枚印章是慈禧太后生前留下来的,由隆裕太后继续使用的,
溥仪退位时还太小,该诏书由隆裕太后签署,所以用了这个章(其中隐含了非正式意味,颇有不甘心之意),而没有用皇帝的玉玺
慈禧有一系列这样的印章,如:““致中和”、“中和位育”、“保合太和”、“含和履中”、“万邦为怀”、“法天立道”、“乐民之乐”、“赐福苍生”、“恩风长扇”、“福在养民””等等
注意:清代皇帝的正式玉玺都是满汉双文的,这个退位诏书上明显是四个汉字
楼上两个不要乱抄,不懂装懂
溥仪比启功高了三辈
启功是雍正帝的九世孙,本姓爱新觉罗,其远祖弘昼为乾隆皇帝之弟,曾祖父溥良为庶吉士、祖父毓隆为光绪年间进士。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算起来是雍正帝的六世孙,所以说溥仪的辈分比启功高了三辈。
启功小时候曾被溥仪小朝廷封为“三等奉恩将军”。清室逊位后至1924年冯玉祥逼官将溥仪赶出故官前,他们还在宫内维持小朝廷的统治,但一点实际权力也没有,只能管理一下他的宗室,因此还保留着宗人府机构。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
定了后人用“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胤禛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䜣、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出生时已不属于近支,则自取偏旁。
-启功
-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
第一版(1960年):为溥杰执笔,记事止于1957年。1960年1月,由新华书店以内部书发行。
第二版(1964年):1963年,李文达执笔于定稿。1964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后发生著作权纠纷[9],法院裁决[10]认定溥仪为《我的前半生》一书的作者,并享有该书的著作权。
完整版(2007):1964年,所出版的《我的前半生》(定本)一书中,因当时社会环境和诸多政治原因所致,原稿被删除了16万字。2007年,所出版的《我的前半生》(全本)将删除内容全部还原,溥仪在改造过程中的情况、溥仪的打油诗以及占卜的卦辞等内容首次公之于众。
《溥仪跟他的五个女人》:1993/07/15,徐虹,希代出版社,ISBN 957-544-461-2(正体中文)(后来拍成电视连续剧,在台湾东森综合台播出过)
《毛泽东、周恩来与溥仪》:1999/01/01,王庆祥,东方出版社,ISBN 7-5060-1209-X(正体中文)
《随侍溥仪纪实》:1999/01/01,王庆祥,东方出版社,ISBN 7-5060-1179-4(简体中文)
《梦断紫禁城:溥仪的后半生》:2002/07/10,王庆祥,慧明文化出版社,ISBN 986-7940-36-9(正体中文)
《日落紫禁城:我的前半生,溥仪自传》:2002/09/19,爱新觉罗·溥杰,慧明文化出版社,ISBN 986-7940-47-4(正体中文)
爱新觉罗溥仪有后代吗
本文2023-09-29 20:11: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