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轶怎么读
sòng yì。宋(sòng),释义: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2、中国朝代名。3、响度单位,一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的一千倍,等于1000毫宋。4、姓。笔顺:点、点、横撇、横、竖、撇、捺。宋的组词:南宋、宋体字、宋江家谱、宋人酤酒、宋毋忌等。
sòng yì。宋(sòng),释义: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2、中国朝代名。3、响度单位,一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的一千倍,等于1000毫宋。4、 姓。笔顺: 点、点、横撇、横、竖、撇、捺。宋的组词 :南宋、宋体字、宋江家谱、宋人酤酒、宋毋忌等。轶(yì),是一个汉字,是一个形声字,古同“溢”,充满而流出。总笔画数为9,左右结构,部首为车,有超过、散失的意思。笔顺:横、撇折、竖、提、撇、横、横、撇、捺。轶的组词:轶事、轶闻趣事、超伦轶群、轶骇、瑰轶等。
‘贺’hè字繁体字是:贺
1 庆祝,祝颂:祝~。~喜。~词。~电。~礼。2 姓。
详细释义:
奉送礼物表示庆祝
贺,以礼相奉庆也。——《说文》
不然,则重币帛,以贺其福而吊其凶。——《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诗·大雅·下武》
叔向贺之。——《国语·晋语》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又如:贺敬(贺礼);贺吊往还(庆贺吊唁往来应酬);贺冬(庆祝冬至节);贺厦(庆祝大厦落成)
2嘉奖;犒劳
今文余一人贺之。——《仪礼·觐礼》
又如:贺彩(奖品);贺功(庆功);贺军(犒劳将士);贺酒(表示庆贺的酒宴)
3赞许;附和。如:贺曰(赞许地说);齐贺(齐声附和);赞贺(赞许)
4增加,增益
贺之结于后。——《仪礼·士丧礼》
又如:贺人(增加人员)
5锡的别名。因古时以临贺(今广西贺县)出的锡最出名,因而称锡为贺
时珍曰:“方术家谓之贺,盖锡以临贺出者为美也。”——《本草纲目》
6姓。如:贺拔(复姓);贺若(复姓)
7贺词
8贺兰山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山,南北长220千米,东西宽20—40千米,海拔2000—3000米,主峰3556米,是中国内外流域分界山脉之一。
9贺年片
表示祝贺新年而赠送的卡片
10贺喜
向某人或某团体祝贺喜事(如结婚、生孩子等)。
还有学者认为“活字本难以流传,是由活字印刷在传统印刷体系中长期担任的便捷印刷角色决定的”,倒是提供了看待活字印刷的另一种思路。
清代活字除印大部头书、部分新书外,适用于在小范围、短时间内流通的作品,比如公文、档案、“通书”(年历)等,具有“邸报”性质的《京报》(由官方特许的报房印行)基本上用活字排印,“以便屡印屡换”。
“邸报”相当于官办报纸,定期出版,内容与政务、人事安排有关,无非上谕、奏折、官吏升迁、某官谢恩、某官请假等,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印数确定,形式是书本式小册子,薄薄一本,有时二三页,有时六七页,因为采用活字排印,内容出现讹谬也是情有可原的事。
据顾炎武回忆,“邸报”至崇祯十一年(1638)方有活板,而现在所能见到较早的则是同治四年(1865)的京报,对于这类缺乏长久保存价值的印刷品,时人往往阅后即扔,难以流传。
活字印刷还有一类应用情景是排印家谱,家谱被视为传家之宝,不许外传,印数不多,几十部即已足够。《中国古籍总目》史部谱牒类著录的16893部古代家谱中,活字印本达10902部(几乎占2/3),木活字技术尚存于浙江瑞安东源不是没有原因的,现存活字家谱中,绝大部分为南方印本,以江浙两省占压倒多数。
清代中后期,江浙各地都有专门的印谱作坊和流动的谱匠,他们忙时务农,秋收后便由包头(经理)临时组成5—10人的排印组织,挑着字担到各地接活印谱,字担里的木活字约2万多个,分大小两号,用梨木刻成,字体为宋体,每个人分工明确,负责临时刻字、排版、印刷等,工期依内容而定,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期间谱匠们的食宿由客户提供,并供应茶水、烟等生活资料,印刷所需的纸、墨、装订用的面料、丝线、封套等物料也由他们负责。
酒与文化,自古结下了不解奇缘。酒兴诱发文才,奇才更催豪饮。我们的文明古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唐朝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明朝状元曾棨(1372~1432年),永丰龙潭(今江西永丰县富溪乡曾家村)人,以豪饮与奇才闻名于世。 “虏使”酒探路。曾棨在当朝以饮酒海量著称。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个“虏使”(大国对来访的外交官的贬称)到京,欲侦探朝廷的虚实。他自认饮酒有海量才是表现一个民族的豪强剽悍,而自己便以豪饮为其强项。因此,首先即以酒探路,步步紧逼,以期逞能。奏凯而归。朝廷也深察其用意,自然就派曾棨前往陪饮。他便当仁不让,欣然奉陪。席间宾主频频举杯,觥筹交错,饮至酒酣耳热之际,外使自况本民族的豪饮海量,剽悍强劲,不可一世。
曾棨酒气豪。曾棨则极尽主人之谊,多多敬酒,待至客人自觉难以为继,有了几分醉意,这才奉劝起来:大明朝廷一贯主张睦邻友好,和平相处,双方互助,边陲百姓大家安居乐业,岂不妙哉!客人听了深悟点头。主人更给客人斟满酒奉劝,宾主一饮而尽,酒至数巡,客人已不堪酒力,而主人谈笑风生,怡然自乐,酒意末阑,潇洒豪放。客人至此则深为感服,并恳切表示:回去一定如实禀报,大明朝廷宽宏大量,以使双方和睦共处,造福百姓。 三步对妙联。曾棨被誉为“江西才子”,不仅学问渊博,而且才思敏捷。成祖皇帝朱棣在审阅其状元试卷时,就极其赏识,御笔亲批:“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魁天下,昭我文明高质,启沃惟良显哉。”但是,有时兴起,还要难一难他。一次,乃吟出一上联:“红袖手提鹦鹉盏,来迎状元”,限三步就要对出下联。当他跨出第三步时,果真对出了下联:“白衣身到凤凰池,进朝天子”。又一次,正值元宵佳节,皇帝领群臣观赏彩灯,华灯灿烂,永乐帝大喜,即兴口吟一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令群臣对下联。群臣无人能对,哑口无言。即刻,只听曾棨大声吟对:“君乐,民乐,永乐万年。”皇帝当下大为欣赏嘉奖。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在京城举行。试卷一发,数百名考生感到有些意外。以前的殿试题,大都从四书五经中抽出一段,要考生议论治国平天下的对策。可这次的试题别出心裁,题目是礼乐制度方面的经文。大约朱棣夺了侄儿的皇位,有些心虚,想明尊卑,定礼仪,让举子们明白皇帝应有的尊严。考生们虽然学过礼乐知识,但要阐述有何意义和作用,如何实施,却心中没底。只见有的抓首挠耳,有的冥思苦想,迟迟难以下笔。
在东南方向试馆里的吉安永丰考生曾棨,却成竹在胸,他略加思考后,便文思泉涌,两万多字的对策,一气呵成。评卷官读了他的文章,眼睛感到一亮,只见字体遒劲,论述详明,一致同意排在第一名!主考官解缙率评卷官将排好名次的试卷呈永乐皇帝审定。他看了前3篇,便说:“众卿眼力不错,曾棨通贯经史,识达天人,状元就是他吧!”解缙说:“皇上圣明。不过,这曾棨是吉安府人,而读卷、定名次的7位内阁大学士中,我们3个也是吉安府人。为免有人说闲话,要请皇上为我等撑腰。”永乐帝说:“是有大臣向我提醒,要防偏心。但真金不怕火炼。让江西乡试第一名、本科排在三名之外的刘子钦和曾棨明天过来,由我出题殿试一次,比比高低也好”。
第二天一早,曾棨便来到宫里。永乐帝见他身材魁梧,英气逼人,心中有几分满意。不一会,刘子钦也来了。永乐帝说:“你俩都是江西才子,我想见识一下你们的才学。联以‘梅花’为题,你们写出百首七律来,天黑前交卷。”曾棨自幼刻苦攻读诗文,博闻强记,写梅花的古诗他能背出不少。他尤其喜欢吉水诗人杨万里写的“一枝笑看万花摧”、“雪后精神添一半”、“也无野气也无尘”等梅花诗句。他想到了家乡山上的梅花树,傲霜凌雪,一枝独秀。又联想到自己从小家境贫寒,10多岁便给人家做长工,经受了不少磨难;更有家乡先贤欧阳修,宦海沉浮但心存高远,为国家建立了不朽功勋。这样想着,仪态万千、品性高洁的梅花形象便在脑中渐渐生动起来。于是,他从不同场景、不同季节的梅花写起,如庭梅、江梅、早梅、寒梅等,又写梅花的姿态、品种,如矮梅、瘦梅、盆梅、粉梅、青梅、黄梅等,再写对梅花寄予的情怀,如问梅、评梅、别梅…… 解缙等监考官开始暗暗着急,担心曾棨写不出百首梅花诗来。岂料过了一会,便见他手不停笔,一路写了下去,这才松了一口气。
永乐帝晚饭后来到试场,曾棨呈上了百首诗稿。刘子钦也不错,但只写了80多首。永乐帝将曾棨的诗作一一读去,首首诗句流畅,格律规范,构思精巧,诗意隽永。难能可贵的是,整整800句,没一句是重复的;诗意全在梅花,仅在第40首出现一个“梅”字。尽写梅花之鲜丽,抒发梅花之神韵,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文采喷发,一如梅花斗雪怒放。当朱棣击节诵吟,音律铿锵,口齿留香,怡情悦性,拍案称绝。永乐帝赞叹不已:“难得天下有如此奇才,真乃我朝大幸!状元曾棨名副其实也!” 一代文豪留下后世的著作有《睫巢集》18卷、《西墅集》10卷。 另永乐甲申(1404年)曾棨中状元时所作的《百梅诗》。其在廷试除了“策论”外,尚有梅花诗一百首,为曾氏家谱收藏(宋体、木刻、孤本)。新版《永丰县志》辑录于文存编,盛传于家乡。
宋轶怎么读
本文2023-09-22 01:42: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