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靳,满族,老家在辽宁绥中,紧挨山海关,我们的村子一半姓靳,一半姓王,我想知道我们家原来的满姓是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4收藏

我姓靳,满族,老家在辽宁绥中,紧挨山海关,我们的村子一半姓靳,一半姓王,我想知道我们家原来的满姓是,第1张

满族取靳姓的有三个家族:

亦敦伊拉里氏:

祖上出海西女真苏完部,祖籍在今吉林省长春市东南53公里的双阳镇的石溪岭山城(即、亦敦旧城)遗址今天尚存。明末清初苏完部被努尔哈赤吞并,亦敦伊拉里氏族众一部分归顺,另一部分北逃伯都讷(今吉林省大安市境)。清康熙初年漠西蒙古准葛尔部东侵,流亡伯都讷的亦敦伊拉里氏族众为躲避战乱再次迁移到古北口外请求清廷保护。康熙颁谕批准该家族加入满洲镶白旗,驻防沈阳。清乾隆年间该家族又分出两支,一支驻防北疆伊犁,另一支驻防山海关,所以今天 沈阳、伊犁、山海关三地的满族伊拉里氏靳姓是同一家族。

尼莽果氏:

祖上出东海女真库尔喀部(今吉林省珲春市)。清康熙15年因东北地区备战沙俄而参军加入伍归满洲正蓝旗,康熙于17年由首任吉林将军巴海举荐分出一支驻防吉林乌拉,清乾隆年间又从乌拉迁出改驻奉天,后于道光年间又从沈阳分出两支一支驻辽阳,另一支驻山海关。今天沈阳、辽阳的尼莽果氏都姓于,山海关和锦州等地的后人却姓靳。

尼玛察氏:

祖上出东海女真尼玛察部(地在乌苏里江以东亦曼河南岸,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该地被迫割让给俄国,即今俄罗斯境内的达利捏列琴斯克)。

皇太极时期两征尼玛察部,尼玛察氏各宗均投降加入八旗。顺治初年入关驻北京,清雍正年间又分出一部分驻防山海关。因此今天北京、保定、山海关等地的尼玛察氏靳姓是同一家族。

-----------------------------------------------------------------

由于你没有提供更多线索,你家这个靳姓究竟出自以上三家中哪一家目前还不清楚。

你最好是问问本村本家族上年岁的老辈人,看看你们家族的家谱藏在哪户远亲家里,找到家谱就有线索了。

高阳公主(?D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爱女。

高阳公主深得太宗钟心,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恃宠娇纵。婚后,高阳公主与和尚辩机私通,唐太宗知晓后大怒,腰斩辩机,杀公主奴婢数十人,高阳公主非常怨恨。唐太宗驾崩后,高阳公主,哭容不哀。

653年(永徽四年),高阳公主欲夺房遗爱兄长房遗直所继承的官爵,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经长孙无忌审理,与其夫房遗爱意图拥立荆王李元景谋反事泄,唐高宗赐其自尽。

658年(显庆五年),追封合浦公主。

家族排行

高阳公主在629年(贞观三年)左右出生,根据资料《新唐书》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第十七女。

根据研究资料表明唐太宗有早夭公主诸位没有列出,新唐书的公主列传中排名也存在很大争议,因此高阳公主是否为第十七女待考。《全唐文》玄宗卷有一份《封高阳公主制》,不能确定是否是资料误放还是玄宗有哪位公主改册为高阳公主。

生母疑云

高阳公主的生母不可考,但是多数人根据高阳公主的境遇认为庶出可能性最大。

如高阳公主为庶出,亦可因为韦贵妃确凿资料表明只和太宗生有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认定韦贵妃可能小。唐太宗高级嫔妃中其他妃嫔的可能性较大,唐太宗有二十一位在世公主,高阳公主能得到唐太宗的另眼相待也有可能是经常得见天颜承欢膝下所致,同时也可能与唐太宗脾气相投分不开。正史记载高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深得太宗喜爱。于是约在641年(贞观十五年)前后,高阳公主十二岁左右时候,由太宗许配下嫁于当时的开国名相房玄龄第二子房遗爱,算是太宗女中册封和出嫁较早的公主之一。

高阳公主丈夫是谁

清河房氏出身山东高门,房玄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房玄龄又以“房谋杜断”成为唐太宗建国治国的左膀右臂,高阳公主能嫁入房家足见太宗对高阳公主相当的重视。高阳公主深得太宗器重,在已经出嫁的所有嫡庶公主当中,房遗爱以高阳公主得宠的缘故在太宗前的待遇比其他驸马都尉要优惠,礼秩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

房遗爱官至太府卿后为房州刺史,太府卿乃从三品,是太宗朝驸马都尉中少有的财物实权肥缺。同时高阳公主的家姑范阳卢氏也性格刚烈非常有名,在《新唐书》列女传中记载了卢氏剜目明志的典故,又有《隋唐嘉话》趣事“千古风流一坛醋”的名号(真实性待考)。卢氏在房家家谱中也有记载,可有佐证。想来高阳公主嫁入房家遇到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的婆婆,想要为所欲为也当有所顾忌。房玄龄见诸史料有三子一女:长子房遗直为嗣,妻杜氏未见有载,次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第三子房遗则娶荆王李元景之女,女为韩王李元嘉王妃,传说名曰奉珠。根据发掘的房氏墓志发现房玄龄可能还有一子名房遗义,妻吴氏,皇太子舍人、谷州刺史,还有一女嫁给当时莱州刺史兼莱州港造船使郑仁恺。房家子女可谓个个攀龙附凤,地位显赫,故而家庭关系错综复杂易生事端。加之房玄龄在贞观朝局中举足轻重,尽管房玄龄如履薄冰但仍无法避免政敌的攻击,为房家后来的倾覆埋下了伏笔。

高阳公主和辩机迷案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高阳公主和《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高僧辨机的风月案,成为其遭受世人诟病的最大罪名:起因是与房遗直争嗣,直接导致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失宠。在这个时候御史又发现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私情得到物证宝枕。唐太宗才知道高阳公主与和尚 ,于是震怒下旨赐死辩机,杀奴婢十余。在《资治通鉴》中故事更加完善丰满,赐死又改为腰斩 。从宋朝仁宗以后,高阳公主和辨机的不伦之恋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也是高阳公主化为 史料形象的开始。

整个史料描述详细,似乎证据确凿。然而后代研究者发现,此史料前后矛盾,迷雾重重。首先较早成书的《旧唐书》根本没有提及此事,宋太宗朝李P撰写的《太平御览》中亦未高阳公主和辨机事,不知《新唐书》看到何种史料将此事编入史书。因为《新唐书》成书于宋仁宗时期,又因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故而这段史料来源较为可疑。

其次,《新唐书》中记载的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因为此事失宠,与《旧唐书》中记载矛盾较大。《旧唐书》记载在房玄龄病重的时候,尚通过高阳公主对太宗上表,可见至少在唐太宗驾崩前,对高阳公主尚正常,公主没有任何失宠的迹象。当时房玄龄一直在宫中治病,如果高阳公主已经因此事失宠,那么太宗是不太可能这样语重心长和她心平气和的对话而被起居郎记载。此事在永徽三年立的房玄龄墓碑上作为荣耀雕刻示人,可见至少在房玄龄死后近四年内高阳公主“丑行”暴露可能性较小,否则高阳公主断难顺利晋封长公主并刻上碑文。

再次,高阳公主和辨机事发地点与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辨机的草庐在高阳公主封地,因公主打猎与之相遇,两者遂发生苟且之事。而事实上隋唐时僧侣管理十分严格,进出寺庙都有登记,无缘无故离寺不归不被允许,因此辨机的行为在当时实为违法,不可能多日不归而不被发现惩戒;何况辨机后来被选为玄奘的译经大德,实为当时佛教界翘楚,更不可能无视严厉的寺庙管理制度随便出入而无人关注不加追责。

最后,许敬宗为《瑜伽师地论》所作后序,乃唐太宗过目钦定,其文字肯定要考虑到太宗当时和之后的想法。如果辩机真与高阳公主有染,许敬宗必会知道,更不会在此文里详细提到辩机。而在《大唐内典录》和《续高僧传・玄奘传》中提及另一名大德道宣追怀往事,对辩机耿耿思念之情难以抑制。必须要说的是,“律宗”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道宣是“律宗”的创始人,却对辨机多有怀念,实在是与辨机“破戒”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让人不得不怀疑辩机之死是否另有缘由。

事实上,高阳公主和辨机两者之间的年龄差距可能在十岁以上。加之房家关系错综复杂,高阳公主如果确有数年此等行径,那么作为婆婆的卢氏,作为姑嫂的韩王妃,作为弟弟的房遗则等都不会对其放任自流,任何一人都可以直接将实情上报太宗知晓。

相比较这种让后人津津乐道的风月案,终唐一朝,真正具有足够杀伤力的罪名其实是史书里并未大肆描写的短短一句话:高阳公主让掖庭令陈玄运在禁宫之内伺候她向鬼神祈福问祥,并且推演星宿的排位。而此种行巫蛊、窥天象的举动,在千年前的社会,不啻于谋大逆的同义词,而这恐怕才是日后高阳公主被赐死的真正死因之一。然而尽管后来研究者对此事提出种种考证质疑,仍需进一步的证据才能重新定位《新唐书》里高阳公主的形象。

人物评价

高阳公主因与高僧辨机交往甚密败露,及参与653年(永徽四年)皇室谋反案被赐死,成为唐太宗诸位公主最有名的一位。但是这两桩疑案历经千年早已面目全非,其中细节至今仍引发不断争议,从而为高阳公主的真实面貌笼罩上层层迷雾。我们只有不断研究,取其信者择之。

影视形象

1993年电视剧《武则天》,马丽饰高阳公主。

1994年越剧电视剧《天之娇女》,王滨梅饰高阳公主。

1998年电视剧《高阳公主》,侯继林饰高阳公主。

2001年电视剧《大唐情史》,沈傲君饰高阳公主。

2005年电视剧《贞观之治》,陶飞霏饰高阳公主。

2014年电视剧《武则天》,米露饰高阳公主。

莘桥,历史悠久,传为唐太宗时帅府司马殷峤之后裔所建殷峤(一说为唐·玄奘外祖父家),宋金时设镇,清光绪十二年改为莘桥。相传“先有曹三家、闻一人,后续郭、李、云、常、靳五大族群”。至解放初期,居住户主姓氏近五十个,人口达几千人。原先后属博野、蠡县,曾一度由高阳、蠡县分治。新中国建立之初,改为高阳县所辖。是河北省六大古镇之一。位於潴龙河左岸,河上有安澜桥飞架,从水码头乘船,上可到祁州五仁桥,下可直通白洋淀、天津卫,山东、沧州等地去保府、进京的“官道”由此经过。是远近闻名的人流、物流水旱码头。

莘桥文化底蕴厚重。曾有庙宇六座(全神庙、二郎庙、关帝庙、龙王庙、召魂庙、白庙),佛教寺院一处(俗称大寺),天主教堂一处,还有李家宗祠、常家宗祠(俗称家庙)。有以常先生、田先生为代表的私塾多家,培养了大批本街及附近各村的学子。清朝曾出过道台、拔贡和知县。民国初年,废除帝制,本镇开明士绅周先生(智武),为适应新文化,冲破封建习俗的阻力,力主将大寺拆除,用其旧料翻建了新学堂,开办新学,虽然今天看来文物受到损失,但当时人们都说:“莘桥镇大改良,拆了大寺盖学堂。”深深受到了百姓嘉赞,曾被誉为“一乡之善士”,并授予“万民伞”。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就有大学生、留学生数人(田某、靳某、王某等)。

莘桥的庙会文化相当浓厚。有二月庙会、四月庙会和十月庙会,以祭祀孔圣人及各位神灵为由头,香火非常旺盛。届时,各方客商云聚於此,马戏团、变戏法、打把式卖药的、唱卖香草的,唱卖冰水、冰棍、酸梅汤的;炒栗子、打糖的;套圈的;说书、讲评词的;请外地武术表演的,等等,应有尽有。最吸引人的当数唱戏。庙会一般是五天,有时也增加天数,庙会几天就请外地戏班唱几天,一天“两开箱”,逢上好年景即请两个戏班唱“对台戏”,非常热闹。之前,本街各户大都“接闺女叫女婿”请客来“上庙”(或“过庙”“赶庙”)。每天各村村民,也都来上庙许愿、还愿、购物、看热闹、“解嘴馋”。

百姓崇文尚武。习武者众,宗戳脚门,以练九趟支子为主,兼或长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郭先生(维宾)为尊,徒弟众多。他曾云游各地,拜访武林高手名家,学得不少真传,如七手翻子、八手翻子、形意、八卦、六合、绵掌、五花炮、开手、四平、关西、醉拳等,并掌握了少林棍术和罗成枪。其最为突出的是擒拿术、点穴法,但下传奇少。学优者深谙武术真谛,不但会“练法”,还学得了一些“打法”,拆著运用自如。但遵武德绝不容借此滋事。在莘桥,即使不习武的一些青壮年,大部都“熏”会了“五花炮”等一些拳脚。就“六合手”之类的精华“打法”,也被少数门外汉“偷学”成功。懂戏、会戏者众多。至解放初期,能演出的戏码有京剧(当时称为西皮、二簧)“四进士”、“珍珠塔”、“法门寺”、“玉堂春”、“搜孤救孤”、“打鱼杀家”、“清风寨”、“捉放曹·宿店”、“胡奎卖人头”、“战长沙”、“古城会”、“失·空·斩”、“华容道”、“南阳关”、“钓金龟”、“武家坡”、“宝莲灯”等。河北梆子有“蝴蝶杯”、“大登殿”、“莲花庵”、“斩子”、“断后”、“三疑记”、“桑园会”等。民间艺术也相当丰富活跃。有狮子会(以郭家街为主),还有跑莲花灯、老鞑摔跤、盒子灯、抡花等。大鼓队有两个(李家街、郭家街为主),鼓谱有“套鼓”、“老吵子”和“河西”等。每逢过年过节,都有表演,十里八村的乡亲,纷至踏来观看。

莘桥商贸非常发达。百姓戏称,莘桥是个小地方:二七是大集,逢五排十是小集,每天一个“露水”集。商铺众多,仅布缐庄和织染业等商号就有五十馀家,从业者达千人以上,日营业额一万馀银元。如,新大陆、亚细亚、万隆、蚨丰、益记、庆丰益、汇昌等均设有分号;还有宝泰祥首饰楼、美孚煤油公司、烧锅酒厂、韩家染坊、盐店批发、阳泉煤场批发等。与之配套的还有邮局、钱庄兑换银元,典当业具有规模。并设有商会和巡警局子。莘桥号称“小高阳”。

莘桥的餐饮及勤行十分繁荣热烙。比较有名的饭庄有七、八家,如“北海居、”“道北”、“小楼”等,一般都营业至深夜。并均有赊账的惯例,到八月十五或年底结账,既活跃生意也方便百姓。名厨有郭氏二兄弟和靳师傅等。勤行从业者众多。炸果子的六七家、烙烧饼的三四家(缸炉、吊炉、“蝴蝶”、油酥等),烙火烧的四五家(炮子火烧和单传火烧),蒸包子的三四家,锅贴一家,豆腐脑、老豆腐四五家,豆浆两家,卖扒糕的一家,烀山药、烤山药的三四家,炒花生、花生仁各两家。值得特别提及的是“莘桥烧鸡”(熏鸡),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以郭家、曹家和田家为最佳。云家、郭家的熏猪肉、粉肠和王宏勋的驴肉也小有名气。

另有杀猪户三四家,牛肉杠一家(云、郭、王)。有点心坊一家,酱菜园一家生产酱菜、酱油、醋(大兴勇),油坊三家,粉条作坊两家。有笔墨纸张店(衡水人)、染料店(陈家)、杂货铺、广货铺、铁器铺、醋店、亁鲜果及香烟摊十馀家。

加工业有板店,打麻绳及小推车,打火镰及铸造烟袋锅,木货加工作坊三家。还有制做风筝的、加工锡壶的。有碾糶米的四、五家,磨白面、做挂面、杂面的,加工豆菜、加工豆腐的多家。最具传统的是拴机子织布,从扽机到铁机和楼子机,能织经纬三十二、四十二支纱的平纹布和提花、斜纹等。从业者二十馀户。

服务设施及服务业也较齐全。仅街内就有井泉五眼,均为机井,其中,有的设了专人値守,把水汲入木槽内,供百姓挑水时提取。有的人还忙里偷闲给各需水户有偿送水,挣得一些零花钱。还有能饮用的普通砖井三、四眼。各大商家院内大都有防火井。有排(雨水、污水)水池塘三处,大粪处理场一处。为供没有墓地的外地人身後安葬之需专门辟有义地一处。甚至,还有赌局和大烟馆(主要光顾者为大商号的从业者)。有铁匠炉两家(张家、李家),画匠三家,裱糊匠三家(裱糊新房、扎制纸制品),有打磨的石匠两家。有轿班一个(郭家为主),杠班一个(李家为主),吹鼓班一个(郭家)。有兽医一家。有中药房三家(均有座堂先生,药房声望及规模以马家“兴仁堂”老字号为最佳),西医诊所三家(戴、靳、常)。有茶炉、茶铺三、四家,酒铺、酒馆四、五家。有照像馆、镶牙馆、理髪馆、澡塘、修理自行车铺等各一家。有租赁餐具、桌橙及被褥的数家。有旅店及货栈五家,“桥上”还有“起火小店”和“斤饼斤面”多家。为适应交易的需要,从事粮食、花生、木货、房产、地亩、牲口和猪羊经纪活动的达二十馀人。

除各店铺、座商、摊点外,每天都有各种叫卖者串街。如白天,卖豆腐、豆菜、青菜,卖烧饼果子、卖豆腐脑,卖鲜鱼;晚上卖酥鱼、卖臭豆腐酱豆腐、卖韭菜花醎菜;深夜卖蒸包子、羊头肉、拆骨肉的,等等。

有从事运输者达三十多家,以云家头街和李家街为多,都是双挂骡马铁轮大车,往返於保定、高阳、蠡县等地。每每出动,车水马龙,极为壮观,其阵容,是附近所仅有。

莘桥的历史悠久和商贸的繁荣,成就了勤劳百姓的民生。除几个富有大户外(王某某、常某某、常某某、周某某、靳某某等),一般百姓不逢荒年,均能维持温饱或小康,比起其他村庄,生活水平普遍高些,日子过得讲究些、次第些。一些有条件人家,临时招待人来客去,为了显得体面和方便,先不用家里的饭,或去饭馆吃或“叫饭”“叫菜”回家;不少人家的中老年人,早上有先喝茶的习惯;年轻人有追求休闲文明的热情,如踢毽子、打乒乓球,组织篮球队,还应邀去高阳等地比赛。周围各村对莘桥的人文环境和生活水凖羡慕有加,连他们对外谈及“是哪里人”时,一般都以称“是莘桥的”为荣;外埠寄信给莘桥周边村庄时,也都冠以“莘桥镇”某某村。诚如百姓传称“有闺女嫁给莘桥—不受苦”。

莘桥民风淳朴,勤劳善良,具有开放意识和包容胸怀。从地缘、经济和历史文化传统讲,从现今搞城乡一体化建设讲,从社会的认知感讲,恢复“莘桥镇”的建制应是历史的必然。

附:莘桥镇轶闻

一、记忆中莘桥百姓的姓氏有:王田史石朱任邢宋何李吴杜周步段胡洛梁徐袁高马孙陈郭崔曹张单常贺云解董傅熊靳刘齐赵蒋卢萧戴韩魏庞。

二、莘桥古镇的历史遗存,除百姓的繁衍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外,现仅有石狮子一座。相传这是殷府门前的护门狮,原为两座,左白右青。後来青狮为追赶恶煞而未归。这显然是神话传说。後据有人推想,可能是安史之乱时,殷府遭受叛军浩劫破坏所使然。

三、大清年间,相传大曲堤村为一民事,使莘桥几位百姓受到欺负、凌辱,久未解决。有人说,这事得需请“常拔贡爷”出面调解,以雪莘桥百姓的冤情。某日,有人在一娱乐场所向“拔贡”诉说了事件的原委,并请“拔贡爷”出面调停处理。“拔贡”听後说,这有何难,就请你辛苦去蠡县衙门跑一趟吧。旋即,某某拿著“常拔贡爷”给知县的一张三寸纸条儿,呈送了知县。第二天,县里就派人到了曲堤,进村後见到男青壮年就抓,之後把人带到县城关了起来,也不过堂,更不拷打,但就是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几天後饿得吃棉衣套子、喝人尿。後来,曲堤村的头面来向“拔贡爷”“请罪”,向莘桥百姓致歉,双方重归於好。

四、早年间,镖车、镖船经常在莘桥安澜桥水码头住宿打尖。一天,几位年轻人在一起聊天谈论武术。谈及谁功夫好时,有人说,常某某,你功夫好,你能将镖旗拔来吗常某说,这有何难,如履平地。於是,当天夜里,常某去至桥下,将镖船桅杆顶上的镖旗用“旱地拔葱”术上去摘了下来。第二天,“镖头”发现镖旗“丢了”,料定是莘桥街里有能人。随之,“镖头”备了重礼,带上徒弟进街慕名拜访了郭先生。郭先生知道原委後,把常某某叫来“教训”於“镖头”当面,并令其向“镖头”道了歉,将镖旗跪著把还了“镖头”。之後,郭先生做东招待了“镖头”一行,席间言笑成友。

五、这座繁荣的古镇和她的善良百姓,在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七日(阴历戊寅年正月二十八日),却遭受了日本侵略军所制造的大灾难。是日,由汉奸段臣(布里村人)带领数百名日本鬼子奔袭了莘桥镇。抓了许多老百姓进行拷打,逼迫人们说出谁是八路军。久久百姓没有一人理睬。於是,鬼子兽性大发,丧心病狂地把许多老百姓都弄进煤油公司,身上洒上煤油,放火後将院门锁死。之後得知,在大火中,有包括常某某、郭某和外地商人在内的一百馀人遇难,伤四十馀人;还焚烧了各街房屋一千馀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莘桥惨案”!日本法西斯暴行,更激起了人们的抗日复仇怒火,当年,就有三十馀人参加了贺龙领导的八路军一二零师。

六、有一年,潴龙河闹大水,洪水将漫过堤坡决口,危及河左岸莘桥等村镇。莘桥王某带人护堤。见有堤里庞果庄一夥村民来“偷堤”(企图把堤坡挖开放水,以解水困庞果庄之险),王某见状向前讲理制止。不料,被庞果庄众人带到一处打了。更严重事件将要发生。为避免伤人,王某智慧地将自己乡亲劝回莘桥街里。为了惩戒庞果庄的无理行为,莘桥决定,给予他们制裁——不准他们来莘桥赶集,不准他们来莘桥串亲。很快,他们就派人来赔礼道歉了。

(高阳酒徒)

房遗爱和高阳公主

房遗爱为唐太宗的第十七个女儿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是著名大臣房玄龄的二儿子。在唐玄宗时候,房遗爱受到了唐太宗的宠爱,官至高位,可谓春风得意。

高阳公主剧照

有一天,抓到了一名小偷,搜查时发现了一个金枕头,一盘问知道这是在寺庙偷的。审问之下,得知这金枕头是玄奘法师的高徒辨机和尚的,原来是高阳公主赠与辨机和尚的,唐玄宗得知高阳公主居然私通和尚,大怒之余,将辨机和尚处以腰斩。高阳公主因为这件事,对唐玄宗怨恨,唐玄宗也因为这件事不再宠爱高阳公主。

唐玄宗死后,唐高宗李治即位,房遗爱被贬至房州担任刺史,两人密谋发动政变,打算废掉李治,改拥立李元景为帝。他们联合其他人,名将薛万彻,柴令武及他的妻子巴陵公主等人。但是事情不机密,被长孙无忌发现,唐高宗下令让长孙无忌审查此事。

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李恪也牵连进来,含冤而死。房玄龄生前与长孙无忌是对头,长孙无忌借助这个机会,将房玄龄的后人都清算了,房遗爱的兄弟三人也受到牵连被流放。直接参与这件事的人,也都被刺死了。

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的这次谋反,惊动了唐朝的高层,牵连宗亲甚多,对唐朝的影响是极大。武则天上台,因为宗亲被灭太多而没有人有能力阻止,长孙无忌最终也死在武则天手下,也算一报还一报吧。

大唐房遗爱

房遗爱,是唐代著名大臣房玄龄的第二个儿子,他的妻子是唐太宗的第十七个女儿高阳公主。他娶了高阳公主后,深受器重,曾担任太府卿、散骑常侍,之后被封为右卫将军,之后随着唐太宗出征,由此看出房遗爱深受太宗喜爱。

房遗爱剧照

房玄龄死后,按照规定由房遗爱的兄长继承银青光禄大夫,但是高阳公主要挟,想让自己的驸马继承这个爵位,这个要求遭到了唐太宗的回绝,因此高阳公主很是不满。

高阳公主为人专横霸道,曾经与玄奘法师的高徒辨机和尚私通,这件事一直没有被人发现。有一次寺院来了小偷,发现了高阳公主送给辨机和尚的金枕头,辨机和尚因此被腰斩,高阳公主也因为此事失了宠。

在唐高宗即位后房遗爱被贬到了房州担任刺史,夫妻二人皆愤愤不平。于是密谋联合一直与唐高宗不和的薛万彻,柴令武,打算发动政变,但是事情安排布置不机密,计划还未施展便暴露出去了。唐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万李恪也牵扯进去了。审理下来的结果是,与这件事相关的一切人等皆被赐死,包括高阳公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房遗爱谋反案。

据闻,韩国南阳房氏大宗会向中国展示了他们的家谱,称他们的家族是房遗爱的后人。据闻,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派个重臣之子组成八学士团去朝鲜进行文化交流,其中就有房遗爱的儿子。

高阳公主,唐太宗爱女。公主约贞观初年生人,《新唐书》称唐太宗第十七女,母不明。约贞观中期下嫁房玄龄次子房遗爱。高阳(沈傲君)房遗爱拜驸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唐高宗永徽初年晋封高阳长公主,永徽四年因谋反罪赐自尽不得陪葬昭陵,诸子配流岭表。唐显庆年间追封合浦公主。

排行不明

  高阳公主约贞观三年前后出生,《新唐书》根据资料认为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第十七女。但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唐太宗有早夭公主诸位没有列出,新唐书的公主列传中排名也存在很大争议,因此高阳公主是否为第十七女待考,《全唐文》玄宗卷有一份《封高阳公主制》“用嘉成德,将及推恩,疏封锡号,礼典攸在。第二十女资身淑慎,禀训柔明。克备肃雍之仪,允彰图史之德。而方营鲁馆,宜启沁园,俾承宠於中闱,复增荣於列赋。仍食实封一千户。”目前不能确定是否是资料误放还是玄宗有哪位公主改册为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沈傲君饰)

真实面貌不明

  高阳公主因《新唐书》公主列传记载和《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高僧辨机过从甚密败露和参与永徽四年皇室谋反案被赐死而成为唐太宗诸位公主最有名的一位,但是这两桩疑案历经千年早已面目全非,其中细节至今仍引发不断争议,从而为高阳公主的真实面貌笼罩上层层迷雾。

生母不明

  高阳公主的生母不可考,但是多数人根据高阳公主的境遇认为庶出可能性最大。太宗诸女中涉及谋反案的几位公主下场各不相同。最有名的有城阳公主(长孙皇后生)驸马都尉杜荷(杜如晦子)参与贞观十七年太子谋反案被诛,巴陵公主(母不明)驸马都尉柴令武(平阳昭公主子)和高阳公主(母不明)驸马都尉房遗爱(房玄龄子)参与永徽四年谋反案被诛,新城公主(又衡山公主,长孙皇后生)驸马都尉长孙诠显庆四年因长孙无忌案流放巂州。在这四位公主中,两位嫡出公主城阳公主和新城公主都因驸马都尉获罪而改嫁他人死后亦陪葬昭陵,而相同性质获罪的巴陵和高阳公主在高宗朝却连同驸马都尉一起赐死不得陪葬昭陵,等于从政治地位上被彻底清洗出皇室,直到显庆年间才分别得以追赠北景、合浦公主。 高阳公主生母究竟何人,就无史料佐证。长孙皇后和韦贵妃可能小,长孙皇后分别在贞观二年和贞观三年左右先后生皇子李治和城阳公主。而韦贵妃确凿资料表明只和太宗生有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唐太宗高级嫔妃中可能性应该较大。唐太宗有二十一位在世公主,高阳公主能得到唐太宗的另眼相待也有可能是经常得见天颜承欢膝下所致,同时也可能与唐太宗脾气相投分不开。正史记载高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深得太宗喜爱。于是约在贞观十五年前后高阳公主十二岁左右时候由太宗许配下嫁于当时的开国名相房玄龄第二子房遗爱,算是太宗女中册封和出嫁较早的公主之一。已知册封较早的是太宗女清河公主李敬(贞观二年册封,食邑三千,时公主约五岁),而韦贵妃所出的临川公主李孟姜到贞观十五年十八岁时才册封公主出嫁。

驸马家世

  清河房氏出身山东高门,房玄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房玄龄又以“房谋杜断”成为唐太宗建国治国的左膀右臂,能嫁入房家足见太宗对高阳公主相当的重视。高阳公主深得太宗器重正史亦有佐证,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以主宠“故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也就是说在已经出嫁的所有嫡庶公主当中,房遗爱以高阳公主得宠的缘故在太宗前的待遇比其他驸马都尉要优惠,礼秩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房遗爱官至太府卿后为房州刺史,太府卿乃从三品“掌财货、廪藏、贸易,总京都四市、左右藏、常平七署。凡四方贡赋、百官俸秩,谨其出纳。赋物任土所出,定精粗之差,祭祀币帛皆供焉”是太宗朝驸马都尉中少有的财物实权肥缺。同时高阳公主的婆母范阳卢氏也性格刚烈非常有名,在《新唐书》列女传中记载了卢氏剜目明志的典故,又有《隋唐嘉话》趣事“千古风流一坛醋”的名号(真实性待考)。卢氏在房家家谱中也有记载,可有佐证。想来高阳公主嫁入房家遇到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的婆婆想要为所欲为也当有所顾忌。房玄龄见诸史料有三子一女:长子房遗直为嗣,妻杜氏未见有载,次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第三子房遗则娶荆王李元景之女,女为韩王李元嘉(宇文昭仪出)王妃,传说名曰奉珠。但是根据近期发掘的房氏墓志发现房玄龄可能还有一子名房遗义妻吴氏,皇太子舍人、谷州刺史(唐故朝议郎行东海郡缘事参军房府君吴夫人墓志铭并序),还有一女嫁给当时莱州刺史兼莱州港造船使郑仁恺。(唐故密亳二州刺史赠安州都督郑公碑)。房家子女可谓个个攀龙附凤,地位显赫,故而家庭关系错综复杂易生事端。加之房玄龄在贞观朝局中举足轻重,尽管房玄龄如履薄冰但仍无法避免政敌的攻击,为房家后来的倾覆埋下了伏笔。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的姐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罪。依《永徽律疏》的规定,对房遗爱应被判处死刑,不适用自首;

辩机迷案

  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的疑案成为高阳公主遭受世人诟病的最大罪名。但是在较早成书的《旧唐书》根本没有提及此事,而是由百年之后宋朝编纂的国史《新唐书》欧阳修等史学家权威提出,于是从宋朝仁宗以后高阳公主和辨机的不伦之恋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也是高阳公主化为*荡史料形象的开始。目前因为没有更为详实的史料佐证,所以尽管后来研究者对此事提出种种考证质疑,但仍不足以推翻《新唐书》为高阳公主的定位。 高阳公主和辨机到底有没有关系?《新唐书》为我们描述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言之凿凿。“主负所爱而骄。房遗直以嫡当拜银青光禄大夫,让弟遗爱,帝不许。玄龄卒,主导遗爱异赀,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从史料看我们大致梳理一个过程,起因是房遗爱和房遗直争嗣,直接导致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失宠。在这个时候御史又发现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私情得到物证宝枕。唐太宗才知道高阳公主与和尚*乱,于是震怒下旨赐死辩机,杀奴婢十余。等到了《资治通鉴》中故事更加完善丰满“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主益怨望,太宗崩,无戚容。上即位,主又令遗爱与遗直更相讼,遗爱坐出为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刺史。又,浮屠智勖等数人私侍主,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祥。”赐死又改为腰斩,高阳公主的罪名除了*乱还有擅行巫蛊之术窥伺天象等。

研究者的质疑

  整个史料描述精彩纷呈,跌宕起伏堪称一部小型小说。然而后代研究者发现,此史料前后矛盾,迷雾重重。目前研究者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以下观点均为研究者论文提出,仅此转述) 第一,高阳公主和辨机相遇相恋地点与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比如高阳公主和辨机在浮屠庐主之封地相遇。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研究者认为唐代高僧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进出寺庙都有登记,无缘无故离寺不归还能不被立刻发现不符合常理。即使辨机是玄奘的高徒是大德也不可能无视寺庙管理制度随便出入而无人关注。 第二,高阳公主的年龄和辨机相遇时差异较大,高阳公主十几岁而辨机很可能已经三十几岁了。加之房家关系错综复杂,高阳公主的恶行如果肆无忌惮,那么作为姐妹的韩王妃,作为婆婆的卢氏,作为弟弟的房遗则等都不会放任自流,任何一人都可以直接将实情上报太宗知晓。(论文《辩机死因初探》) 第三,《新唐书》中记载的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因为此事失宠与《旧唐书》中记载矛盾较大。《旧唐书》记载在房玄龄病重的时候太宗见表,谓玄龄子妇高阳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当时已经贞观二十二年五六月,而太宗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驾崩。可见至少在唐太宗驾崩前,唐太宗对高阳公主还是比较正常的,公主没有任何失宠的迹象。当时房玄龄后期一直是在宫中治病,因此作为儿媳妇的高阳公主跟随进宫从而见到唐太宗的机会较大,如果高阳公主已经因此事失宠,那么太宗是不太可能这样语重心长和她心平气和的对话而被起居郎记载。此事在永徽三年立的房玄龄墓碑上作为荣耀雕刻示人,可见至少在房玄龄死后近四年内高阳公主“丑行”暴露可能性较小,否则高阳公主如何顺利晋封长公主并刻上碑文呢。 第四,作为宋朝太宗时期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中史料也未提及高阳公主和辨机事,不知《新唐书》看到何种史料将此事编入史书。“又曰:房玄龄之子遗爱,尚高阳公主。玄龄病,上表谏征辽。太宗见表,谓玄龄子妇高阳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又曰: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初,主有宠於太宗,遗爱既骄恣,谋黜遗直而夺其封爵。水徽中,诬告遗直无礼於己。高宗令长孙无忌鞫其事,因得公主与遗爱谋反之状。遗爱伏诛,公主赐自尽。”因为《新唐书》成书于宋仁宗时期,又因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故而这段史料来源较为可疑。 第五,整段史料逻辑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更类野史笔记小说。例如:“玄龄卒,主导遗爱异赀,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如果这段史料可信的话,那么应当是在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逝世后发生,那时候唐太宗也身患重病。在短短一年之内唐太宗还能:“主怏怏。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那么看来唐太宗最后一年的经历还是很丰富的,不仅要安排后事还要处理高阳公主的风月案。诸如此类逻辑混乱在《新唐书》中比比皆是,不得不令人生疑。而房遗爱在后期的官职已经坐到太府卿,掌金帛财帑的官职会无缘无故去窥伺房遗直的房产举动令人生疑。 第六,对高僧辨机研究较深的学者们认为,辨机一直受到佛学家的尊敬,只是其死因扑朔迷离,不太可能和高阳公主有不伦之恋。又《瑜伽师地论后序》云:三藏法师玄奘,敬执梵文译为唐语。……弘福寺沙门玄谟,证梵语大总持寺沙门玄应,正字……《摄决择分》,凡三十卷,大总持寺沙门辩机,受旨证文……臣许敬宗,奉诏监阅……僧徒并戒行圆深,道业贞固。这是许敬宗为《瑜伽师地论》写的后序,是呈给唐太宗看的。其文字肯定要考虑到太宗现在和以后的想法。如果辩机真与高阳公主有染,另外再加个宝枕的话,许敬宗绝对会知道,就不会在这个给太宗看的序文里详细提到辩机法师。也不会那么肯定的说,译场的僧团清净。就自然会找一些圆滑的词语,相信这个对许敬宗来讲不是难事。(论文《辩机死因初探》)

谋反疑团

  此后,随着唐太宗驾崩,新皇帝李治登基。高阳公主同时与房家失去了唐太宗的庇护,永徽四年因为房遗爱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发而遭到灭顶之灾。对于这次皇室谋反案历来众说纷纭,结论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与长孙无忌元老势力较量后失利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想推举新人取代李治而遭到政治清洗,也有人认为是房遗爱参与魏王党谋反遭到诛杀等等。总之这次皇室清洗案涉及的人数众多,皇室勋贵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等均被赐死,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吴王李恪被冤杀其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一时成为永徽年间的大案载入史册。高阳公主夫妇诸子流放岭南。根据其他资料显示高阳公主夫妇共有四子,家族覆灭后二代孙房沼,监察御史;三代孙房绛,四代孙房晦、房勋,五代孙房凝(字玄俭,晦子,郢州刺史,著有《支谟墓志》)、克让(凝子,光州剌史);六代房邺(邺,字正封,作有《少华山佑顺侯碑颂》)、房复,各人事迹留存较少。 房遗则无后。长子房遗直,受二弟的牵连贬为铜陵尉之后,举家迁往任上,遂在铜陵传嗣。房遗直身后四世之内,子孙皆已失考,据传世代均有在九华山入寺为僧者。五世孙名叫房阶,中唐时期做过大理司直;房阶的儿子名叫房鲁,字咏归。房鲁有个儿子名叫房重,字慕,曾任武功尉。房重有个儿子名叫房谔,曾任大理寺评事。房谔有四子,乃是房从约、房从绎、房从绚、房从绾。房遗直一支至今有后,均以铜陵为祖业,是为房玄龄之嫡脉薪传。 也有人怀疑,房遗直唯一保留性命十分可疑,而且高阳公主夫妇案发也与他密切相关。如果不是高阳公主诬告他非礼,高宗则不会派遣长孙无忌去查案,也不会发现高阳公主夫妇谋反罪状。怎奈目前无史料佐证,只在《龙城录》中《房玄龄为相无嗣》云:房玄龄来买卜成都,日者笑而掩象曰:“公知名当世,为时贤相,奈无嗣相绍何。”公怒。时遗直已三岁在侧,日者顾指曰:“此儿此儿,绝房氏者此也。”公大怅而还,后皆信然也。此文说,相士给房玄龄说,房遗直会使房家绝后,房玄龄不信,但后来的人都认为这个相士说的是对的。这应该是民间传说,通过此传说,我们可以肯定一点:房遗直是让整个房家绝后的人。再联系上永徽年间房遗爱谋反一事,遗爱和高阳公主被诛杀;房玄龄的儿子都被配流岭表;唯独遗直因为继承父亲爵位而被留了下来,只被废为庶人。因继承父位,就被留一条活命,又房家遭此劫难,起于高阳公主诬遗直非礼于她。加上《龙城录》的说法,可以肯定房遗直有很大问题。虽然不知究竟是何问题,但可以肯定,这是高阳公主与房遗直争夺爵位的真正原因。从这些可以看出,高阳公主的死与房遗直脱不了关系。(论文《辩机死因初探》) 诸多谜团围绕高阳公主,可见高阳公主一生身处政治斗争漩涡,虽然有唐太宗的宠爱和庇护但仍在后来摆脱不了被害的命运。至于她是否真的像后代史料所说参与了与丈夫的政治谋反并和和尚道士私通布星次行巫术则不得而知了。我们只有取其信者择之,而继续在研究中拨开笼罩在她身上的重重迷雾了。究竟她是聪慧明理的太宗爱女还是*乱骄横的公主,诸位看官自有见地,岂非一言以蔽之?!

方哀是唐代名臣方的次子,妻子是唐太宗十七女儿高阳公主。他娶了高阳公主后,很受器重。历任太傅卿、三七常侍,后被封为右卫将军。之后又随唐太宗外出,可见方的遗爱深受唐太宗喜爱。

方死后,按规定,方的哥哥继承光禄博士,但高阳公主扬言要让她的徐继承爵位。这个要求被唐太宗拒绝了,于是高阳公主非常不满。

高杨公主专横霸道。她曾与玄奘大师的高僧有染,一直未被发现。有一次一个小偷来到寺庙,发现了高阳公主送给认机和尚的金枕头。认机的和尚被斩首,高阳公主也因此失宠。

唐高宗即位后,他的最后一个爱人被贬到周放当刺史,夫妻两人都愤愤不平。于是他们密谋联合与唐高宗不和的薛万彻和柴灵武,计划发动政变,但事情的安排并不保密,计划还没有付诸实施就暴露了。把戊己送去审,戊己借此机会把柯牵扯进来。审判的结果是,与此事有关的人都被判了死刑,包括高阳公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方谋反案”。

据悉,韩国南阳方氏家族展向中国展示了他们的家谱,称他们家族是方氏最后一段爱情的后代。据悉,贞观年间,唐太宗曾派遣礼仪之子组成“八学士”团赴朝鲜进行文化交流,其中就有方最后的爱将之子。

家庭爱情的叛逆案例

方爱,公主的妻子,是著名大臣方的次子。一提就知道他的谋反,史称“方谋反案”。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唐太宗在位期间,方深受唐太宗宠爱,一度身居高位。然而,即位后,方将贬至任刺史。这种差距让高阳公主和方艾毅心生怨恨。公主看着李治的懦弱,和方最后的爱人商量,打算废了李治,立李为帝。于是二人密谋发动政变,联合了与唐高宗不和的薛万彻、柴灵武及其夫人巴陵公主、国王李京袁晶等人。

但由于他们的剧情失误,计划还没实施就泄露出去了。唐高宗大怒,派孙昌无极去彻查此事。孙昌无极和方在朝鲜时是死敌,无极趁机清算方的后代。因为这件事,方的哥哥和三个弟弟、四个弟弟也受到牵连而被流放。唐太宗生前最欣赏的吴王李恪也因这件事而死。

这一谋反案牵涉面很广,方、高阳公主、李、著名的、柴灵武等人都与此事有关。在孙昌戊己事件中,所有威胁自己的人都参与其中,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之为嫉妒人才。

这件事在唐朝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牵扯的族人太多了,很多重要人物都死于这件事。武则天上台后,谁也阻止不了。孙昌无极等人也尝到了痛苦。

为什么最后的爱情会叛逆?

方反叛的原因一直是史学界颇有争议的话题。唐朝留下的许多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方谋反的真正原因。后来的历史学家推断,方之所以敢做出这种不忠不孝的事情,是因为高阳公主的指使,高阳公主对父亲除掉情夫的举动非常愤怒,所以在父亲死后才联合丈夫方发动了这场历史上著名的宫廷政变。

事实上,方反叛的原因还有另一种解释。方的妻子高阳公主虽然性格比较偏激,但如果继位的皇帝有本事,效率高,相信两个人也不会这么做。所以李治的软弱性格导致了方和高阳公主的大胆行动,否则,在活着的时候,两人早就发动了这场政变。

史书上没有明确的答案,所以方为什么造反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中国历史上这场著名的宫廷政变也没有完美的解释。然而,毫无疑问的是,由于方最后一段爱情的反叛,方氏家族的后代被无极无情地清算了。无极和方一直是政治上的死敌。有了这件事,无极当然会向方报仇。

方哀谋反的案子还牵扯到了当时的吴王李恪。李恪在当时是备受推崇的太子,却因为出身贫寒,血统不佳,无法继承皇位。方爱谋反被查出来,也是冤枉的,判了绞刑。

不少人认为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女儿,除了是受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外,主要是因为《旧唐书》中的一句话:“初,主(高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故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

意思就是,因为高阳公主受到唐太宗的宠爱,所以房遗爱待遇优厚,和别的驸马受到的礼遇都不一样。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高阳公主的确是挺受唐太宗的宠爱的,所以连带的,她的驸马房遗爱也受到一定优待。但是,就因为高阳的丈夫“与诸主婿礼秩绝异”,就能以此断言高阳是太宗最心爱的女儿吗?恐怕还不能。

高阳公主受太宗宠爱,与她的出身并没什么关系。《旧唐书》无公主传,对高阳生母也无记载,但对长孙皇后的七个子女记载得很清楚,所以高阳的生母为长孙皇后或太宗四妃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高阳是因谋反而被赐自尽的,若是四妃之女,四妃及其诸子不可能不被连坐。可见高阳与唐高宗同母的可能性也是极低。所以高阳的生母应当身份较低,也可能早逝,高阳受宠于太宗与生母的关系不大,应该是她本身的个性比较对太宗的脾气。

而根据《旧唐书》《唐会要》等史料的记载,可以称为唐太宗爱女的一共有如下六位公主:长乐公主,豫章公主,城阳公主,高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不过有意思的是,除了高阳公主外,其他的几位公主都有事例可以辅证她们的确是受到唐太宗的宠爱的。

比如贞观七年长乐公主出嫁的时候,唐太宗诏令有司为其准备的嫁妆比自己的妹妹永嘉长公主多出一倍。然而早在贞观六年的时候,御史大夫韦挺便曾上表批评时风道:“今贵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唯竞奢侈,不顾礼经。非所谓嗣亲之道,念别离之意。正始之本,实在于兹。若不训以义方,将恐此风愈扇。”结果唐太宗竟然“顶风作案”,要为自己的爱女准备比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此举自然而然招徕了魏征的严厉制止。

“长乐公主将出降,太宗谓房玄龄等曰:‘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房玄龄等咸曰:‘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何为不得?请倍永嘉公主。’”(《魏郑公谏录》)

而长乐的驸马正是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长孙冲此时极受帝宠,被任命为从四品上的宗正少卿,驸马都尉,后来官至秘书监(从三品)。只可惜长乐红颜薄命,贞观十七年便病逝了。不过根据考古的发现,长乐公主的墓并没有遵照公主墓只设一道石门的规格,而是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门——这不仅是在昭陵现已发掘的陪葬墓中独属一份,即便是在整个已发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号墓为陵”、按天子等级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属这一情况。可见唐太宗对长乐的宠爱,比之高阳,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豫章公主与长乐相似,虽然嫁了人但贞观十六年左右便过世了,太宗为此穿了很长时间的素服,超过了礼法规定的父亲为子女服丧的时间,惹得群臣悚动不安,最后被魏征劝止。

“豫章公主薨,公奏:‘自豫章公主薨逝,陛下久著素服,群情悚栗,咸不自宁。臣闻古之王者,绝于期服,此乃前书典礼,列代旧章。陛下发上圣之慈,深下流之恸,素服以来,遂经旬月;悼往之义,足为加隆。伏愿割无已之痛,従先王之礼,改御常服以副群下之心。臣滥蒙重任,不敢寝默。’太宗从之。”(《魏郑公谏录》 )

城阳公主的第一任驸马是杜如晦之子杜荷,《旧唐书·杜如晦列传》中说得很明白,“初,荷以功臣子尚城阳公主,赐爵襄阳郡公,授尚乘奉御。”显而易见,杜荷的郡公爵位是因为尚主得来的。而根据《唐六典》中的记载:“四曰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户。”只可惜贞观十七年的时候,杜荷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被处决,之后城阳改嫁的薛瓘任左奉宸卫将军(从三品)。而城阳改嫁时,太宗曾专门为她卜卦,并欲打破黄昏行吉礼的婚制而改由白天行吉礼,不过被马周谏止了。

“公主改适薛瓘,太宗使卜之。卜人曰:‘两火俱食,始则同荣,末亦双悴。若昼日行合之礼,则终吉。’上将从之。马周谏曰:‘臣闻朝谒以朝,思相戒也。讲习以昼,思相成也。燕饮以昃,思相欢也。婚合以夜,思相亲也。是以上下有成,内外有亲,动息有时,吉凶有仪。先王之教,不可黩也。今陛下欲谋其始而乱其纪,不可为也。夫卜筮者所以决嫌疑,若黩礼乱常,先王所不用。’上从其言。”(《唐会要》)

新城公主,既是唐太宗嫡出子女中的最幼者,也是唐太宗最小的女儿,八岁时初封衡山公主——衡山自古以来便是五岳之一,位在名山之列,而《唐六典》中则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可见唐太宗将衡山作为封邑册封了自己最年幼的小女儿,究竟有着何等的宠爱之心了。

衡山后来被许配给了魏征的嫡长子魏叔玉。魏征在太宗朝的重要性不需要多强调,而魏叔玉身为嫡长子将来是要继承从一品郑国公的爵位的。不过出人意料的是,魏征去世不久后就被人安上了荐人失当邀名卖直的罪名,太宗亲自写诏书下令悔婚仆碑,并为衡山另选了一门婚事。贞观二十三年二月,衡山出降长孙诠,太宗因此特意将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升为岐州刺史——岐州即扶风,与京兆尹、冯翊并列为三辅,地位非同一般。

“操……(贞观)二十三年,以子诠尚太宗女新城公主,拜岐州刺史。”(《旧唐书·外戚》)

遗憾的是,太宗虽然希望能在临终前看到自己的爱女出嫁,但是很可惜,由于公主出嫁的仪式十分繁琐,分为“册公主、公主受册、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同牢、见舅姑、盥馈舅姑、婚会、妇人礼会、乡丈夫送者、乡妇人送者”等步骤,且“诸土冠婚,公主降嫁等并筮日于南门之外,择日举行吉礼”。所以一直到五月份太宗去世,衡山的婚礼也没能完成,等到永徽三年除掉丧服后,唐高宗将自己最年幼的胞妹改封为新城郡长公主,这才正式完成了婚礼。

所以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六位得宠公主中已出嫁的有长乐、豫章、城阳与高阳这四位,新城则是许婚待嫁。然而无论是从驸马的地位来看,还是就公主们本身所受到的特殊优待而言,很明显,长乐、城阳、新城都要比高阳有宠得多。不过同样有意思的是,虽然《旧唐书》说房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但是纵观整个贞观年间都没能发现房遗爱因为尚高阳公主而得到了什么好处。

杜如晦之子杜荷还能够因为娶了城阳公主,得封正二品的郡公——不要以为杜如晦死得早,杜家就渐渐没落了,房谋杜断就不能相提并论了。要知道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唐太宗建立凌烟阁,将杜如晦排在了第三名,房玄龄还落后了两名排在了第五位。而那时杜如晦已经死了十三年了,房玄龄仍健在,可见唐太宗仍时时挂念着杜如晦。长孙操也因为儿子尚新城公主为驸马,得以升为从三品的刺史。唯独不见房遗爱因为尚高阳公主而得到了何种特殊待遇,反倒是贞观二十二年的时候,因为房玄龄病危,唐太宗亲至其病床前与之握手诀别,并当即授予了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正四品下),房遗则为中散大夫,让房玄龄能够在活着的时候亲眼看见儿子们的显贵。

这样看来,虽然史官说了房遗爱是因为娶了高阳公主而在众多驸马中脱颖而出的,然而就史实而言,房遗爱备受优待更多的是托了他父亲的福而不是妻子的福。更别说房遗爱在贞观一朝的地位根本不能与长孙冲、杜荷等人相提并论了,即便是在同样尚庶出公主的一干驸马里,比起萧锐、高履行等人身为凌烟阁功臣长子承袭的从一品国公的爵位,房遗爱得到的待遇也是毫无出彩之处。所以若要由房遗爱受到的待遇来推断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女儿,证据未免太过单薄,何况高阳公主固然“有宠于太宗”,不过一旦与晋阳公主相比,明显是小巫见大巫了。

《唐会要》:“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史书里明明白白地记载了,李治与晋阳因为长孙皇后早逝而被唐太宗亲自抚养。这一殊荣别说是在唐太宗年间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便是放眼历朝历代,恐怕也就只有清朝康熙皇帝那个两废两立的太子可以稍相媲美。而高阳虽然有宠,却从未能像晋阳那样日日都与父亲相亲相见,陪伴左右。更何况史书中所记载的关于晋阳深得太宗宠爱的事件还有很多。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未尝见喜愠色。帝有所怒责,必伺颜徐徐辩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誉爱。……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新唐书》)

晋阳能够临得一手飞白体,与太宗的亲笔真假难辨,想必是时常与太宗一起待在书房的缘故;晋阳不幸夭亡后,太宗悲伤不能自己,又下令将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为晋阳的往生祈福求祷;而晋阳这个封号本身就饱含了太宗对这个爱女的宠溺之情——孰不知晋阳正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

在了解了晋阳公主的事迹后,还会有人草率地认为高阳公主才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女儿吗?

我姓靳,满族,老家在辽宁绥中,紧挨山海关,我们的村子一半姓靳,一半姓王,我想知道我们家原来的满姓是

满族取靳姓的有三个家族:亦敦伊拉里氏:祖上出海西女真苏完部,祖籍在今吉林省长春市东南53公里的双阳镇的石溪岭山城(即、亦敦旧城)遗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