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之父,大清重臣,刘统勋到底有多牛?
刘统勋为相近二十年,成为乾隆皇帝的肱股之臣,一生操劳,以七十五岁高龄猝死于上朝途中。刘统勋是为官清廉,为人刚直,为政出众,在德和才两方面都做到了极致的大臣。乾隆皇帝评价刘统勋:“遇事既神敏,秉性原刚劲。进者无私感,退者安其命。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刘统勋雍正二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出任编修。整个雍正王朝,刘统勋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乾隆登基后,他被提拔为内阁学士,仕途才开始走向快车道。
刘统勋的一生勤于职守,一干就干了50年,在督察院审理案件时是这样,皇帝派他出京巡视河工时更是这样。而他也是清代少有的几位在水利上有建树的大臣之一,在修建浙江海塘、疏浚京杭大运河、治理黄河这三大水利工程中都花过很大精力,作出过很大贡献。
刘统勋一生清廉,虽身居高位,吃喝用度极其俭朴,无异于寻常百姓。他由于多年的积劳成疾,乾隆三十八年,在上早朝途中,突然猝死在轿中。
乾隆帝得知后,内心无比悲伤,哭泣地面对群臣说“我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赏赐了刘统勋家人大量钱财,并亲自写挽联和写怀旧诗,可见刘统勋在乾隆心里的位置重要性,也能看出乾隆皇帝对刘统勋的政治依赖。
后来,刘统勋被乾隆他追加为“太傅”,赐谥号文正,被列为五阁臣之一。“文正”这个谥号,必须是对国家社稷有着突出贡献的人才可以享有,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能够获得“文正”这一谥号的,也仅仅只有八位,在汉臣之中更是很难获得的。
在刘统勋死后的第六年,乾隆还曾在一次吟诗的过程中,想到了刘统勋,称赞刘统勋的功绩以及为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个人,一生只有短暂的数十年光景,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可以爱国,也可以卖国;可以选择默默无闻,也可以选择一名惊人。但是,有一点,做人,还是要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的人,做一个你走了,别人还在夸赞你的人。
刘统勋的为人,也许在有的人眼里,他太过于迂腐耿直,不懂得变通迂回;太过于坚持原则,不懂得左右逢源。恰恰,他的这些优点和缺点,都是乾隆皇帝所赞赏的,也恰恰是当时社会对正义力量的渴望和呼唤。
文天祥诗句说的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个人,来世上一次,应该做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的繁荣发展和统一团结的事情,多做贡献,做大贡献,这样的人才无愧牛人之称。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刘统勋配的上牛人的赞誉。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刘统勋:
字延清,号尔纯,山东诸城人,是雍正年间进士,乾隆元年擢为内阁学士,是纪晓岚好友刘墉(石庵)的父亲。
刘 墉: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是东阁大学士刘统勋的长子,比纪晓岚年长4岁,是一位将门虎子,自幼聪慧过人
刘墉出身于山东诸城刘氏家族,祖父刘棨(qǐ)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说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乾隆三十四年(1769),51岁的刘墉获授江宁知府。乾隆四十七年,刘墉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命在南书房行走。嘉庆二年,授刘墉体仁阁大学士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6岁。
福 康:
狡猾、世故而又不乏幽默的弄臣、天下第一“大滑头”福康你说的是不是福康安啊!
和 坤:
和珅(1750-1799年)字致斋,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父亲名叫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
和珅出生在一个并不十分富裕的武官家庭,不过他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了较好的教育,接受了系统的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
乾隆三十四年,20岁的和珅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职务。第二年,他参加了顺天府科举乡试,但并没有考中举人。
没有功名的和珅,后来却多次成为科举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读卷官,担任《四库全书》等多部典籍的正总裁。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23岁的和坤被任命为三等侍卫,相当于正五品,在皇帝出巡的时候,随驾护卫,随时听从皇帝的吩咐。这个差事给和珅经常接近乾隆提供了机会,是和珅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清朝的刘墉和刘统勋是父子关系。
刘墉1720年在山东省的诸城出生,字字崇如,号石庵,是清朝时期大学士刘统勋的大儿子,在1751年的时候刘墉考中了进士,并且先后担任了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位。
刘墉因为在做官期间奉公守法并且为人非常清廉而被世人所称赞,同时刘墉也是当时清朝时期的大书法家,被世人称之为浓墨宰相。
在1804年的十二月,刘墉因为生病在北京市的驴市胡同中的自己家里面去世,享年八十五岁,刘墉去世以后被朝廷追封为太子太保,并且赐谥号为文清。
扩展资料:
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他前期在官场中的荣辱进退很大程度上与其父的遭际有关。而刘统勋是乾隆皇帝颇为信任的股肱之臣,这个时期乾隆对刘墉还是比较关照的。
刘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苏学政,乾隆都有诗相赠,可见关注与期许。后来,刘墉因阳曲知县段成功亏空案被判斩决,乾隆也是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从轻发落并重新起用。
刘墉作为官场中人,自己也很注意搞好和乾隆的关系,乾隆四十二年秋天,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使之在江苏全省流布。
并建议敕发各直省刊刻,这一建议自然让乾隆皇帝觉得很舒服,此后一段时间里,刘墉的官职也升迁很快。
刘墉入朝为官后,虽然多次因懒于任事、行事模棱受到乾隆皇帝申饬,但官位还算平稳。据说,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嘉庆时发生过一件争大宝之事。
据当时一位参加过禅位大典的朝鲜官员给其国君的报告说,临当受贺时,乾隆皇帝不肯交出印玺,刘墉于是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贺,自己入内向太上皇乾隆追索大宝。
此记载证明刘墉在大事上依旧保持着劲直之风,并非一味模棱,同时也隐约看出,做了很长时间上书房总师傅的刘墉,与新君嘉庆的关系似乎更密切些。
—刘墉
刘墉之父,大清重臣,刘统勋到底有多牛?
本文2023-09-29 17:24:2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