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峻之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3收藏

苏峻之乱,第1张

苏峻之乱

苏峻之乱,又称苏峻、祖约之乱,是东晋年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发于咸和二年(327年),由历阳内史苏峻发起,联结镇西将军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起兵进攻建康。于次年攻破建康执掌朝政,庾亮则与江州刺史温峤推举征西大将军陶侃为盟主,建立讨伐军反抗苏峻,同时三吴地区亦有义兵起兵。乱事于咸和四年(329年)随苏峻于前一年战死和余众陆续被消灭而结束。

成语: 不敢越雷池一步

发音:bù gǎn yuè léi chí yī bù

释义: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出处: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是:东晋时,世族权贵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其中,护军将军庾亮的声势最大。他职掌中央大权,受到晋成帝的赏识。凡是朝廷大事,晋成帝都要听取他的意见。对此,镇守历阳的苏峻将军十分不满:我沙场屡建战功,庾亮凭什么青云直上!于是,他命令部下向庾亮讨伐。消息传到驻守在雷池附近的温峤都督那里。他听说庾亮受围,立刻发兵救援。不料,庾亮写信叫他切勿越过雷池一步。因为雷池一旦失守,历阳也就保不住。

这个成语原意是要温峤坐镇防地,不要越过雷池去京都。现指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范围。

禁抄!!!!!!!!!!!!!!!!!!

《何充、何准》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何充、何准》人物故事小传

何充(公元292—346年),字次道。弟何准字幼道。何氏兄弟信奉佛教,是东晋统治阶级中崇信佛教的代表人物。何充是东晋庐江灊县(今安徽霍山东北)人。成帝时,与庾冰同参录尚书事。为人正直,有不树亲党之名。成帝死,何充欲立皇子,庾冰要立司马岳。司马岳登位后于群臣前问何充,他之继位为谁之议。何充从容回答说是庾冰之力,要是用他自己的建议就看陛下登基的盛世了。司马岳听了很惭愧。何充为避庾氏出领徐州刺史,康帝死,入朝辅幼主穆帝。荐桓温统率庾部军马以镇荆楚,荐褚裒参录尚书,为时所重。何充是虔诚的佛教徒,供给沙门糜费巨亿而不吝。何准比何充的名声要小得多,不过事佛的时间要比何充多得多。何准不事人事,唯诵佛经,修营塔庙而已。当时人谢万说:“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二郗指信奉道教的郗愔、郗昙兄弟。)

[正 史]

何充字次道,庐江①人,魏光禄大夫祯之曾孙也。祖恽,豫州刺史。父睿,安丰太守。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②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浪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

充即王导妻之姊子,充妻,明穆皇后之妹也,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尝诣导,导以尘尾指床呼充共坐,曰:“此是君坐也。”导缮扬州解舍,顾而言曰:“正为次道耳。”明帝③亦友昵之。

成帝④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苏峻作乱⑤,京都倾覆,导从驾在石头⑥,充东奔义军。其后导奔白石,充亦得还。贼平,封都乡侯,拜散骑常侍,出为东阳太守,仍除建威将军、会稽内史。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后以墓被发去郡。诏征侍中,不拜。改葬毕,除建威将军、丹杨尹。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诏充、冰各以甲杖五十人至止车门。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许之。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固让不拜。

庾冰⑦兄弟以舅氏辅王室,权侔人主,虑易世之后,戚属转流,将为外物所攻,谋立康帝⑧,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者,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祚,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

建元初,出为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假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以避诸庾。

……

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⑨,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

穆帝⑩,冰、翼甚恨之。献后临朝,诏曰:“骠骑任重,可以甲杖百人入殿。”又加中书监、录尚书。充自陈既录尚书,不宜复监中书,许之。复加侍中,羽林骑十人。

冰、翼等寻卒。充专辅幼主。翼临终,表以后任委息爰之(11)。于时论者并以诸庾世在西藩,人情所归,宜依翼所请,以安物情。充曰:“不然。荆楚国之西门,户口百万,北带强胡,西邻劲蜀,经略险阻,周旋万里。得贤则中原可定,势弱则社稷同忧,所谓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者,岂可以白面少猥当此任哉桓温英略过人,有文武识度,西夏之任,无出温者。”议者又曰:“庾爰之肯避温乎如令阻兵,耻惧不浅。”充曰:“温足能制之,诸君勿忧。”乃使温西。爰之果不敢争。充以卫将军褚裒皇太后父,宜综朝政,上疏荐裒参录尚书。裒以地逼,固求外出。充每曰:“桓温、褚裒为方伯,殷浩居门下,我可无劳矣。”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遗,以此获讥于世。阮裕尝戏之曰:“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充问其故。裕曰:“我图数千户郡尚未能得,卿图作佛,不亦大乎!”于时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充能饮酒,雅为刘惔所贵。惔每云:“见次道饮,令人欲倾家酿。”言其能温克也。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无子,弟子放嗣。

《晋书·何充传》卷七七

何准字幼道,穆章皇后父也。高尚寡欲,弱冠知名,州府交辟,并不就。兄充为骠骑将军,劝其令仕,准曰:“第五之名何减骠骑”准兄弟中第五,故有此言。充居宰辅之重,权倾一时,而准散带衡门,不及人事,唯诵佛经,修营塔庙而已。征拜散骑郎,不起。年四十七卒。升平元年,追赠紫金光禄大夫,封晋兴县侯。子恢以父素行高洁,表让不受。

《晋书·外戚·何准传》

〔注 释〕

①庐江:今属安徽。②王敦(公元266—324年):与堂弟王导同为东晋初重臣,王敦还是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女婿。后因东晋元帝司马睿抵制王氏权力,起兵攻入建康。公元324年病死兵败。何充开始是在王敦属下任职。③明帝:晋明帝司马绍(公元299—325年),公元322—325年在位,司马睿长子。④成帝:晋成帝司马衍(公元321—342年),公元325—342年在位,司马绍长子。⑤苏峻作乱:苏峻(公元—328年),东晋长广掖县(今属山东)人,字子高。有才学,官爵至冠军将军、大司农。晋明帝死后朝政执于庾亮手中。公元327年11月,苏峻联合豫州刺史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内向。至公元329年叛乱方平息。⑥石头: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建康)市西清凉山,本楚威王所置金陵邑,东汉末孙权重筑时改名石头城。苏峻攻入建康后逼迫司马衍迁居石头城。⑦庾冰(公元296—344年):庾亮兄弟。庾冰字季坚,庾亮弟。庾亮、庾冰是当时东晋掌握军队的重臣。⑧康帝:晋康帝司马岳(公元322—344年),公元342—344年在位,晋明帝司马绍之子。⑨“冰”句: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20—372年),公元371—372年在位,晋元帝司马睿少子。冰、翼指庾冰、庾翼,皆为庾亮之弟。庾氏三兄弟先后握重兵屯武昌、襄阳,控制东晋西大门。⑩穆帝:晋穆帝司马聃(公元343—361年),公元344—361年在位,晋康帝司马岳之子,即位时不足两岁。(11)爰之:即庾爰之,庾翼第二子。

[相关史料]

何充字次道,庐江人。思韵淹通,有文义才情。累迁会稽内史、侍中、骠骑将军、扬州刺史。赠司徒。

《世说新语·政事》注引《晋阳秋》

至晋成咸和中, ①苏峻作乱 ②焚会 ③所建塔,司空何充复更修造。

《高僧传·康僧会传》

司空何次道,懿德纯素,笃信经典,每加祗崇,遵以师资之敬,数相招请,屡兴法祀。 ④

《高僧传·竺法潜传》

[注 释]

①晋成咸和中:晋成帝司马衍咸和年间,公元326—335年。②苏峻作乱:苏峻(公元—328年),东晋长广挺县(今山东莱阳南)人,字子高。咸和三年(公元328年),与祖约起兵,攻入建康,专擅朝政。不久为温峤、陶侃等击败而死。③会:康僧会(公元—280年),三国时高僧,康居人。入吴,孙权为之建寺。④法祀:对东晋名僧竺法潜而言。

庾亮,字元规。颍川鄢陵人。东晋时期权臣和外戚,妹妹是皇后庾文君。晋成帝即位初期在朝辅政,苏峻之乱后官至征西将军,出镇外地,并有北伐的志向,但因石虎派军击败其部处的军队而失败。

庾亮早有名望,时人比作夏侯玄和陈群一类的人。十六岁被东海王司马越辟命为掾,但庾亮不应命,而跟随父亲庾琛到会稽居住。

后来,移镇建邺的镇东大将军司马睿听闻庾亮的名声,于是聘为西曹掾。司马睿对庾亮甚为器重,更为儿子司马绍聘娶庾亮妹妹庾文君。后来庾亮因参与永嘉五年讨伐江州刺史华轶的行动而封都亭侯,参丞相军事,并掌书记。

东晋建立后,庾亮官拜中书郎,领著作并侍讲东宫。庾亮的论点和释义都常常获人称扬述说,并与温峤同为太子司马绍的好友。后历任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后获王敦表为中领军。

助平王敦永昌元年,王敦之乱爆发,王敦领军击败朝廷军队并专掌朝政,元帝因而忧愤而死,由太子即位,是为晋明帝。王敦大权在握后,更打算篡位,对有盛名的庾亮虽表面崇敬,其实内心则非常忌惮,庾亮于是称病离职。但后来又任中书监。太宁二年王敦再次举兵,庾亮加左卫将军,与诸将抵抗王敦部将钱凤等。王敦军及后战败,王敦亲信沈充败走吴兴,庾亮又假节都督东征诸军事,追捕沈充。王敦之乱完全平定后,庾亮因功而获封永昌县开国公,但庾亮不接受。后转护军将军。

外戚辅政南顿王司马宗和右卫将军虞胤向来获明帝信任和亲近,更掌禁军,聚集很多勇力作为党羽,甚至将宫门的钥匙也交给他们了。这都令王导和庾亮两位权臣不满,对此很有意见。次年,晋明帝患病,庾亮夜间有事要向明帝上表,于是向司马宗取宫门钥匙,但遭拒绝,更被叱责:你当这是你家门,可随意出入呀?庾亮因而对司马宗更为不满。后明帝病重,不愿见人,群臣都不能和他接触。庾亮又察觉司马宗、虞胤与太宰西阳王司马_趁机打算作乱,于是直入明帝卧室,并向明帝陈说司马宗等的图谋,自求辅政,言辞深切,终令明帝感悟,引庾亮升御座,与司马_、司徒王导、尚书令卞_、车骑将军郗鉴、领军将军陆晔和丹杨尹温峤一同受命辅政。并加庾亮给事中,转任中书令。

不久明帝病逝,晋成帝继位,并由庾太后临朝,政事都由庾亮决策。王导辅政因风格_和而得众心,但庾亮凡事以法,因此失掉人心。同时陶侃和祖约都没有获任命为辅政大臣,皆怀疑庾亮纂改遗诏,都有怨言流传。庾亮于是任命温峤为江州刺史,作为外援;也修护石头城以作防备。其时司马宗等人密谋除去以庾亮为首的辅政大臣,庾亮于是因御史中丞锺雅弹劾司马宗谋反一事而派赵胤收捕司马宗。司马宗勒兵反抗但被赵胤击杀。庾亮及后贬司马宗一族为马氏,三子废为庶人,又免司马_官,贬为弋阳县王;同时亦将虞胤贬为桂阳太守。事后,很多人都认为庾亮此举是意图翦除司马氏宗室。更有一次,未知司马宗已死的晋成帝见司马宗久久没来,问庾亮:平日见到的白头公在哪?庾亮说他谋反,已被诛除。成帝听后却哭着说:舅父说人是逆贼,就杀了他;那么他人说舅父是逆贼,应该如何办?庾亮听后大惧,色变。

苏峻之乱司马宗党羽卞阐在司马宗事败后逃亡,投奔历阳内史苏峻。庾亮于是命苏峻送卞阐到建康,但苏峻不应命。苏峻在当时亦常常收纳亡命之徒,常用严刑,而且势力日渐增长,庾亮预料苏峻终会作乱,于是在咸和二年打算征召苏峻,借此消除其威胁,以免日后势力大得难以消灭。但朝野上下都反对,认为行事太急,尤以卞_的反对声音最为强烈,温峤亦多次上书劝止,但庾亮仍坚持。庾亮及后便正式征召苏峻为大司农,改由其弟苏逸统领其兵。苏峻向来害怕庾亮要加害自己,见此于是上书求守青州,但都不获允许。苏峻遂在犹豫之间接受参军任让勒兵自守的建议而不受命,及后更联结祖约一同以诛庾亮为名起兵。

苏峻派部将韩晃进攻姑孰和宣城,两地守军都不能抵抗。于次年,苏峻大军在连番取胜之下逼近建康。庾亮于是受诏假节都督征讨诸军事,预备在宣阳门外与苏峻军决战。但大军还未列阵,士兵就弃甲逃走,庾亮唯有乘小船逃离,而苏峻最终亦成功攻陷建康,控制朝政。庾亮及后带同三位弟弟一同到寻阳投奔驻扎当地的温峤,温峤因敬重庾亮,分兵给庾亮之余仍想推他为都统,但庾亮_绝,最终成功推举陶侃为盟主,反击苏峻。当陶侃领兵到寻阳与温峤会合时,陶侃既因辅政大臣之事而恨庾亮,而且庾亮亦直接触发这次动乱,人人都认为陶侃应诛庾亮以谢天下。庾亮知道后十分畏惧,于是在陶侃面前引咎自责,举止优美,令陶侃在不自觉中释怀。

庾亮及后领二千人守白石垒,被苏峻领一万多步兵从四面来攻,士众见此都十分畏惧,但庾亮激厉将士,并殊死一战,最终击退苏峻,并追击杀了数百人。及后在温峤和陶侃的领导下,于咸和四年成功平定苏峻之乱。

出镇方隅苏峻之乱平定后,庾亮谢罪求退,被成帝拒绝;庾亮及后从暨阳意图出海逃遁隐居,但亦被成帝下诏没收船只。庾亮于是请求出镇,最终获任命为持节都督豫州、扬州之江西宣城诸军事、平西将军、假节任豫州刺史,领宣城内史。庾亮于出镇芜湖。但在同年十二月,后将军郭默就杀平南将军刘胤叛乱,庾亮于是上表请求讨伐,率诸将与太尉陶侃会合,最终于咸和五年平灭郭默。庾亮在郭默平定后坚拒接受封赏。

咸和九年,陶侃逝世,庾亮改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并进号征西将军、假节。并迁镇武昌。

士族相争王导当时在朝中辅政,行事不拘小节,任用的将领如赵胤和贾宁等都不太遵守法令,但王导仍容忍,因而受很多大臣不满。陶侃昔日就却意图起兵罢黜王导,但因郗鉴阻止而没有实行。咸康四年,庾亮又意图举众罢黜王导,并请求时任太尉的郗鉴支持。但郗鉴拒绝,庾亮再写信游说郗鉴,但郗鉴仍拒绝,最终庾亮的计划胎死腹中,亦免除了一场东晋王、庾两大士族之间的争斗。陶侃之子陶称察觉庾亮有异志,便报告王导,但王导不以为意说: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北伐之志咸康五年,庾亮见后赵石勒已死,意图夺回北方失土,于是请求解任豫州刺史而改授给征虏将军毛宝,毛宝于是以监扬州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的身份与西阳太守樊峻领一万精兵守邾城。庾亮又让陶称带着五千人进入沔中,加强对边境的防守。陶称领二百士兵北渡长江取道夏口上任,照例拜见庾亮,这时庾亮大会文武百官,一一列举其过失罪恶,陶称恐惧,伏地拜谢。最后庾亮以肆纵丑言,无所顾忌、要结诸将,欲阻兵构难等原因处死陶称。庾亮又派军进攻占据蜀地的成汉,捕成汉荆州刺史李闳和巴郡太守黄植;庾亮及后上疏北伐,求领十万兵众进据石城,作为诸军的声援。在朝中得到王导支持,但郗鉴则以物资不够而反对大规模军事行动,太常蔡谟认为后赵兵强而且后赵主石虎是优秀将领,认为庾亮不足以对付石虎,建议当时应该据有长江天险防御,反对北伐。移镇石城的计划于是被下诏阻止。

同时,石虎对庾亮的军事行动十分厌恶,于是任命夔安为大都督,带领石鉴、石闵、李农、张貉及李菟等五将率五万人攻东晋荆州和扬州北部,另领二万骑攻邾城。当时毛宝向庾亮求救,但庾亮以城墙坚固而没立刻派兵。

不久,张貉攻陷邾城,毛宝和樊峻突围逃走时在长江溺死,沔南和江夏守军亦败于赵军,连庾亮早前打算移镇的石城亦被围困,因竟陵太守李阳拒战而得以解围。当时庾亮仍打算再度上疏求迁石城,但知邾城失陷后就打消念头,并自贬三级,行安南将军。后获下诏恢复原职。

庾亮自邾城陷落后就因忧慨而患病,终于在咸康六年逝世,享年五十二岁,追赠太尉,谥文康。

人物生平 渐得重用

祖约家族世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级别的官职,是北方州郡中的世族。父亲祖武,曾任晋王司马睿的副官、上谷太守。祖约兄弟六人,哥哥祖该、祖纳、祖逖等都豁达爽直而有才干。

祖约最初以孝廉的身份担任成皋县县令。永嘉五年(311年),发生永嘉之乱,祖约随兄长祖逖渡江,被晋王司马睿引为掾属,与陈留人阮孚齐名。后转任从事中郎,主管选举。祖逖北伐建功后,祖约也逐渐得到重用,升任侍中。

接替兄职

太兴三年(321年),祖逖病死,祖约接替祖逖职位,担任平西将军、豫州刺史,并接管祖逖的部众。祖约与祖逖是同母所生,祖约与祖逖十分亲近。祖约与祖纳是异母兄弟,祖纳得知祖约接管了祖逖的部众,心中很是不满,就秘密向晋元帝司马睿报告说:“祖约怀着凌驾于君主之上的禀性,应压制而使用他。现在他侍奉在君王身边地位显赫,如果给予他权势,将会成为作乱的阶梯。”晋元帝认为祖纳妒忌其弟祖约显贵得宠,没有听信。当时人们也认为祖纳、祖约不是一母所生,祖纳忌恨弟弟的显贵得宠,便有这一席话。但祖约没有安抚控制部下的能力,士卒多不依附与他。

自从祖逖死后,后赵屡次侵犯黄河以南地区。永昌元年(322年),后赵夺取东晋的襄城、城父,又围攻谯郡。祖约因抵挡不住,便退守寿春。后赵于是攻取陈留,梁州、郑州地区的形势又变得动荡不安。

太宁二年(324年),王敦举兵反晋,祖约回京保卫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率军进驻寿阳,驱逐王敦任命的淮南太守任台,因功被封为五等侯,进号为镇西将军,受命屯驻寿阳,成为守卫北部边境的主力。

渐生怨望

太宁三年(325年),晋明帝司马绍去世,遗诏命太宰、西阳王司马k,司徒王导,尚书令卞祝车骑将军郗鉴,中书令庾亮,领军将军陆晔、丹阳尹温峤辅佐朝政。祖约自认为名气和资历不在郗鉴和卞字下,却没有得到晋明帝的临终顾命,他又希望开府,还有多次上表所请的事都没有获准,因此心怀怨恨。

咸和元年(326年),后赵石聪率军进攻寿春,祖约多次上表请求朝廷派兵援救,但朝廷没有出兵支援。石聪久攻寿春不下,于是进犯淮南诸地,杀掠五千多人,建康大震。朝廷忙命王导为大司马、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驻军江宁,以抵御后赵。历阳内史苏峻派部将韩晃击退石聪后,朝廷准备在江南修筑涂塘以防御后赵。祖约闻知后认为自己被朝廷抛弃了,心中愈加怨恨。

举兵叛乱

咸和二年(327年)十月,庾亮欲削苏峻兵权,遂征其为大司农,加散骑常侍,位特进。苏峻不应命,并联络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起兵。祖约对朝廷怨恨已久,遂派侄儿沛内史祖涣与淮南太守许柳领兵与苏峻会合。

咸和三年(328年)二月,苏峻攻陷建康,执掌朝政,自任骠骑将军、录尚书事,祖约被任命为侍中、太尉、尚书令。四月,庾亮、温峤推陶侃为盟主,起兵讨伐苏峻、祖约,并陈其罪状。六月,石勒派石聪南侵,并进攻祖约,由于部将背叛,祖约大败,逃奔历阳。

咸和四年(329年)正月,冠军将军赵胤派部将甘苗率军猛攻历阳。祖约弃城北逃,将领牵腾则率众献城投降。

宗族被灭

祖约北逃后,率宗族及亲信数百人投降后赵天王石勒。石勒十分鄙薄祖约,久久不愿接见他。

咸和五年(330年),程遐向石勒进言道:“天下粗定,当褒忠除奸,当初汉高祖斩杀丁公 (不忠于项羽) ,即是此意。如今忠于事君者莫不擢拔贵显,背叛不臣者尽加诛夷,这正是大王您广受拥戴的原因。祖约叛晋来投,主上您对他却不加处理,让臣实为困惑。况且祖约竟还大会宾客,与宗族宾客夺人土地,乡里为患,如此之人,留着也是祸害。”

石勒于是派人送书信给祖约,表示:“祖侯远来,未得欢会,可邀集全家宗族子弟,来京一见。”但在当天石勒却称病推辞不见,改让程遐会请祖约。祖约自知大难临头,饮酒至醉。祖氏一族百余人全部在市集被杀,妇女被分赐诸胡为妾婢。

趣闻轶事 疑妻加害

祖约十分惧内,他的妻子没有为他生下儿子而且生性嫉妒,祖约也不敢违逆她。祖约曾有一次在家外小妾处过夜,忽然被人打伤,祖约怀疑是自己的妻子所为。祖约请求朝廷辞去京城的官职,晋元帝司马睿不允许,祖约便从右司马营东门私自跑出京城,躲避妻子的“毒手”。司直刘隗上书晋元帝弹劾祖约,请求罢黜祖约的官职。但晋元帝并没有加罪于祖约。

祖财阮屐

祖约喜欢钱财,阮孚喜欢木屐(一种两齿木底鞋),两人经常都是亲自料理。两种嗜好同是一种毛病,可是还不能从此判定两人的高下。有人到祖约家,看见他正在收拾、查点财物;客人到了,还没有收拾完,剩下两小箱,他就放在背后,侧身挡着,还有点心神不定的样子。又有人到阮孚家,看见他亲自点火给木屐打蜡;因此还叹息说:“不知这一辈子还会穿几双木屐!”说时神态安详自在。于是两人的高下才见分晓。这就是成语祖财阮屐的出处。

历史评价

刘隗:“约幸荷殊宠,显位选曹,铨衡人物,众所具瞻。”

伏滔:“祖约助逆,身亡家族。”

房玄龄:①“峻约恶相济,生此乱阶,孙卢同类相求,嗣成妖逆。至乃干戈扫地,灾l滔天,虽樊谢之毒被含灵,李郭之祸延宫阙,方凶比暴,弗是加也。”;②“孙卢奸慝,约峻残贼。穷凶极暴,为鬼为蜮。”

张燧:“且夫刘聪、石勒、王敦、祖约,此其奸诈雄武,亦一世之豪也。”

家庭成员 父亲

祖武,官至晋王掾、上谷太守。

兄弟

祖该,祖约兄长。

祖纳,祖约异母兄,官至光禄大夫,封晋昌公。

祖逖,祖约同母兄,官至豫州刺史、镇西将军,追赠车骑将军。

侄子

祖涣,祖逖之子,沛内史,随祖约反叛。

祖道重,祖逖庶子,祖约被杀时幸免于难,后赵灭亡后复归江南。

祖济,官至汝南太守。

祖智,曾劝阻祖约叛乱。

祖衍,曾劝阻祖约叛乱。

咸和二年(327年),为解决苏峻的隐忧,庾亮决心征苏峻入朝,认为即使真的将他逼反,也是小祸;反而数年后才让他作乱,那苏峻力量会发展到强得难以压制。但当时朝中众人都不同意庾亮,光禄大夫卞壸反对声音最强,认为不能操之过急。与庾亮关系良好的温峤亦多次写信劝止庾亮,但庾亮都不听。苏峻听闻庾亮的打算,于是派司马何仍向庾亮转述自己不愿入朝任职的意愿,但庾亮拒绝,更命监淮北军事的郭默为后将军、领屯骑校尉;弟弟庾冰为吴国内史,用以防备苏峻。

随后朝廷便下诏要召苏峻为大司农,加散骑常侍,位特进。并将兵众交给其弟苏逸统领。苏峻及后上表要求让他改镇青州一荒郡,但庾亮不准。苏峻知道不能改变,但担心庾亮这次其实是要加害他,在赴召的犹豫间,参军任让建议苏峻起兵。同时阜陵县令匡术亦劝苏峻起兵,苏峻于是不应命。

苏峻亦知祖约怨恨朝廷,于是派参军徐会去推崇祖约,并请他与他联手讨伐庾亮。祖约知道后十分高兴,谯国内史桓宣知道劝阻,但祖约不听,及后便派侄儿祖涣和女婿许柳与苏峻会合,正式起兵。 温峤知道苏峻不应命后,便立即打算率兵入卫建康,同时三吴亦有义兵;但庾亮都不许,更答复温峤不要赴京。后任命卞壸为尚书令、领右卫将军,会稽内史王舒行扬州刺史事,吴兴太守虞潭督三吴等诸郡军事;以防备苏峻。尚书左仆射孔坦和司徒司马陶回向司徒王导建策,建议在苏峻未来到以前阻截阜陵并守当利口,令苏峻军不能渡江,并可借朝廷兵多而一战决胜。又言即使苏峻不进攻,守军亦能进逼历阳,但一旦苏峻先到,人心就会惊慌,难以与苏峻抗衡,请求把握时机。王导虽然同意,但决策的庾亮不接纳。不久苏峻将领韩晃和张健攻陷姑孰并夺取当地盐米,庾亮才后悔。

随苏峻军逼近,京师戒严,庾亮假节都督征讨诸军事,庾亮弟庾翼白衣领数百人守石头城,又命左卫将军赵胤为历阳太守,又命左将军司马流守慈湖,用以对抗。另一方面宣城内史桓彝亦领兵反抗苏峻,在芜湖击败苏峻别军并进据芜湖。徐州刺史郗鉴亦打算领兵南归保卫建康,但庾亮以防备北方为由不允许。

温峤于次年进屯寻阳,但司马流在慈湖被韩晃击败被杀,桓彝随后亦于芜湖被韩晃击败,退守广德。苏峻则进一步逼近建康,抵御的军队多次都战败。咸和三年(328年)二月,苏峻即将到蒋陵覆舟山, 陶回预料苏峻将绕过重兵驻守的石头城,于是向庾亮建议派伏兵在小丹杨南道伏击苏峻军,但庾亮不听从。及后苏峻果然绕经小丹杨道进攻,更在其间迷路,靠一个当地人作向导才得以继续前进,期间军队无阵形可言。庾亮知道后又后悔。

卞壸随后加都亮大桁东诸军事,与侍中钟雅领郭默和赵胤等与苏峻在西陵大战,但卞壸大败。后苏峻攻青溪,卞壸再率军拒击,但不能抵抗,卞壸力战而死。守云龙门的丹杨尹羊曼后与黄门侍郎周导和庐江太守陶瞻抵抗苏峻,但都战死。庾亮则领兵在宣阳门准备抵抗,但士卒尚未成阵就已弃甲逃走,庾亮不能战斗,唯有与三位弟弟和其他兵众出奔温峤驻守的寻阳。 苏峻因庾亮失败而成功攻入建康,王导与光禄大夫陆晔、荀嵩等官员都在正殿守护晋成帝,令攻进来的苏峻不敢上殿。但苏峻都在后宫抢掠,表现残酷而极为凶暴,又驱役百官,要他们负担登蒋山,亦裸剥士女,令他们被逼以草席或泥土蔽体,哀号之声震动全城。另尽掠库存的二十万匹布,五十斤金银,亿万钱和数万匹绢布。

苏峻及后让自己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许柳为丹杨尹,马雄为左卫将军,祖涣为骁骑将军。以王导德高望重,仍然让他官居原职而排在自己前面。叛将路永、匡术劝杀尽王导等大臣,苏峻敬重王导,没有同意。 前一年被免职和降爵为弋阳王的司马羕向苏峻称述其功,令苏峻让他官复原职,并恢复西阳王爵。同时亦派兵攻吴国,吴国内史庾冰失利,逃亡会稽。苏峻于是派侍中蔡谟上任吴国内史。 庾亮到寻阳后,宣太后诏,命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加郗鉴司空。温峤以苏峻未平而不接受,同时打算起兵讨伐苏峻,又分兵给庾亮。庾亮和温峤本来互推为盟主而大家都推让不受,后因温充推荐征西大将军陶侃而决定二人共推之,并派督护王愆期到荆州通知陶侃。起初陶侃因自己没有被任命为辅政大臣的愤怨而拒绝,后虽在温峤多番劝请下答应,并宣布苏峻和祖约的罪状以及派龚登领兵与温峤会合,但不久即追还龚登并反悔。温峤唯有再度写信游说并以其子陶瞻之死刺激陶侃,最终才令陶侃感悟,自领兵温峤会合。而徐州刺史郗鉴所在的广陵粮少城孤,邻近北方外族政权,故此士民都无坚定守戍的意志。但郗鉴收到升任司空的诏书后即流涕誓师,要起兵讨伐苏峻,将士都争相要求参与。

陶侃到寻阳后,众人都称陶侃要杀庾亮以谢天下,庾亮感到害怕于是前去见侃并引咎自责,表现最终令陶侃释怀,反更欣赏庾亮,讨伐军于是齐心要进攻建康,平灭苏峻,西军遂起兵。同时王导以太后密令要三吴吏士起义兵援救建康,会稽内史王舒于是命早前逃亡到当地的庾冰行奋武将军,领兵一渡浙江,吴兴太守虞潭、吴国内史蔡谟和前义兴太守顾众都举兵向应。至此三吴的东军亦起兵。 苏峻知道陶侃领导的西军起兵后,听从参军贾宁的计谋,由姑孰退守石头,分兵对抗西军各部。而东军则派管商、张健和弘徽等拒战,与虞潭互有胜负,相持不下。同时苏峻亦逼成帝迁到石头城。毛宝及后领兵袭击迎纳苏峻米粮的祖约司马桓抚,夺取全部米粮,令祖约更加缺粮。郗鉴随后率众渡江与陶侃在茄子浦会合。及后就与陶侃以水军直指石头城。苏峻当时见在查浦的陶侃军和沙门浦的温峤军兵士众多,显得畏惧。

但另一方面,在广德的桓彝显得孤立无援,周边郡县都向苏峻投降,但桓彝坚决不降,后被韩晃击败并围困,最终城陷被俘杀。

东军方面,苏峻初曾赦庾亮诸弟以取悦众心,但仍派张健、管商、弘徽等人进攻。起初虽有小胜,但后来庾冰与顾飏皆被张健击败,令吴郡郡城被张健所掠。顾众与虞潭后亦被管商击败,分守吴兴及柴辟。后虞潭再于吴兴战败,吴兴郡的东迁、余杭和武康都因其军败退而被苏峻军抢掠 。虞潭派往吴县的督护沈伊亦败于管商。抵抗形势很不明朗。

而一众西路讨伐军逼近石头城时就打算作一次决定性战役,但陶侃认为苏峻兵强难以争锋,打算行持久战并以智谋击败他。后因多次交战都无大成果,更筑白石垒固守,由庾亮领二千守军据守。不久苏峻以万人来攻,但都不能攻破。陶侃于是命郗鉴和郭默还驻京口,建大业、曲阿和庱亭三垒分散苏峻军力。祖约则派遗祖涣和桓抚攻打在马头山的桓宣,毛宝领兵救援并成功击败对手,令桓宣解困并投归温峤。及后毛宝又于东关与祖约作战,攻破合肥戍。

此时,祖约诸将暗中勾结后赵,作为内应。后赵于是派石聪和石堪渡过淮河进攻祖约守的寿春。祖约被后赵军击败,逃奔历阳,而赵军则虏胁寿春二万多户人北归。苏峻心腹路永、匡术和贾宁知道祖约兵败后都感到害怕,于是劝苏峻尽诛大臣,改立腹心。但苏峻敬重王导,不肯接受。路永等因而对苏峻离心,反令王导有机可乘,派参军袁耽诱使路永归顺。王导及后试图救出成帝投奔义军,但因守备森严而失败,王导于是带二子与路永逃到白石。

讨伐军与苏峻军相持不下,而苏峻分遣诸将四出攻掠,令群情恐惧。但温峤始终无法击溃苏峻军,反倒兵粮食尽,唯有向陶侃借粮。但此举令陶侃十分不满,更声言要退回荆州。温峤便以汉光武帝在昆阳之战和曹操于官渡之战中以寡敌众作例子,认为都是因义而胜。又说苏峻因小胜而骄,一次挑战就可一鼓而擒之。又称如今犹如骑虎,不能中途下来,若陶侃逆众意返回荆州,人们会失望丧气,以至兵败,那不义之名就会在陶侃身上。后毛宝亦劝陶侃留下,更以夺敌粮为约,若失败陶侃才走。陶侃于是分粮给温峤。毛宝最终成功烧毁苏峻在句容和湖孰的积粮,令苏峻军缺粮,亦解决了陶侃离开的危机。

不久,苏峻派韩晃和张健攻郭默守的大业垒,当时大业垒正缺水,人都被逼饮用粪水。面对如此困境,郭默畏惧而偷偷出走,只留兵守卫。在京口的郗鉴军听闻作为京口屏障的大业垒被攻打都很惊慌,郗鉴则力排退守广陵的意见。同时陶侃正打算营救大业垒,但长史殷羡认为陶侃的水军不孰悉步战,一旦营救失败就会令讨伐军陷于劣势,反建议陶侃直接攻击石头城,让韩晃等自动退还以援救石头城。陶侃听从并率水军向石头进攻,庾亮、温峤和赵胤亦领一万步兵由白石南上,向苏峻军挑战。苏峻领八千人抵抗,又派儿子苏硕和匡孝进逼赵胤并击败他。苏峻劳军后在醉意间见赵胤撤走,说:“孝能破贼,我更不如邪!”于是留下部众,自领数骑向北突围,但不成功。在回白木陂途中马匹停滞前,被陶侃部将彭世和李千等以矛投掷,于是坠马被杀。苏峻死后讨伐军军心大振,而苏峻军溃散,任让于是立苏逸为主,闭城自守。韩晃则取石头,管商和弘徽攻庱亭垒,但被击败,管商向庾亮投降。

温峤于苏峻死后设立行台,命全国二千石以下故吏到台。 咸和四年(329年)正月,陆晔和尚书左仆射陆玩游说匡术以苑城归附,匡术答应,附侃于是命毛宝和邓岳守城。而右卫将军刘超和侍中钟雅则与建康令管斾等密谋带晋成帝投奔西军,但计谋败露,苏逸于是派任让领兵入宫收捕刘超和钟雅。此时成帝抱着二人哭着说:“还我侍中、右卫!”但任让还是带走并杀害二人。

赵胤在另一方面派甘苗攻击在历阳的祖约,祖约于是乘夜带左右数百人北逃到后赵,而牵腾及后便开城门投降。

二月,讨伐军进攻石头城,建成长史滕含大败苏逸,苏硕则领数百骁勇渡过秦淮河与讨伐军作战,但被温峤所杀。韩晃等怕,打算投奔曲阿的张健,但因门狭而令人们不能冲出,更加变成人踏人,死者上万计。苏逸在战后领一万多人经延陵湖入吴兴,在溧阳被王允之击败被捕,后被杀。滕含部将曹据在攻破石头城后抱成帝上温峤的船,让群臣朝见。同时杀投靠苏峻的西阳王司马羕、彭城王司马雄等人,亦杀任让。

在曲阿的张健疑弘徽有貮心,将他杀死,自己亦带领水军到吴兴,并与王允之交战,被击破。张健随后与韩晃、马雄等向故鄣前进,郗鉴于是派参军李闳追击,两军在平陵山相遇,李闳击败并斩杀众人。苏峻之乱至此正式完结。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 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 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3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 “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4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 当并诛,使者徵摄甚急。淮使戎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 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 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 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5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 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 辛佐治也。” 6夏侯玄既被桎梏,时锺毓为廷尉,锺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玄曰: “虽复刑余之人,未敢闻命。”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7夏侯泰初与广陵陈本善,本与玄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行还,径入,至堂 户。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杂。” 8高贵乡公薨,内外喧哗。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曰:“何以静之?”泰云: “唯杀贾充以谢天下。”文王曰:“可复下此不?”对曰:“但见其上,未见其 下。” 9和峤为武帝所亲重,语峤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还,问何 如。答曰:“皇太子圣质如初。” 10诸葛靓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以与晋室有雠,常背洛水而坐。与 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靓。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礼毕, 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 颜。”因涕泗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

  11武帝语和峤曰:“我欲先痛骂王武子,然后爵之。”峤曰:“武子俊爽, 恐不可屈。”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知愧不?”武子曰:“‘尺布斗粟’ 之谣,常为陛下耻之!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以此愧陛下。” 12杜预之荆州,顿七里桥,朝士悉祖。预少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杨 济既名氏,雄俊不堪,不坐而去。须臾,和长舆来,问:“杨右卫何在?”客曰: “向来,不坐而去。”长舆曰:“必大夏门下盘马。”往大夏门,果大阅骑,长 舆抱内车,共载归,坐如初。

  13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悉至,皆在连榻坐,时亦有裴叔则。羊稚舒后至, 曰:“杜元凯乃复连榻坐客!”不坐便去。杜请裴追之,羊去数里住马,既而俱 还杜许。

  14晋武帝时,荀勖为中书监,和峤为令。故事,监、令由来共车。峤性雅 正常疾勖谄谀。后公车来,峤便登,正向前坐,不复容勖。勖方更觅车,然后得 去。监、令各给车,自此始。

  15山公大儿着短帢,车中倚。武帝欲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儿不肯 行。时论乃云胜山公。

  16向雄为河内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准横怒,遂与杖遣之。雄后 为黄门郎,刘为侍中,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诣刘, 再拜曰:“向受诏而来,而君臣之义绝,何如?”于是即去。武帝闻尚不和,乃 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犹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 退人以礼;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臣于刘河内,不为戎 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武帝从之。

  17齐王冏为大司马,辅政,嵇绍为侍中,诣冏咨事。冏设宰会,召葛旟董 艾等共论时宜。旟等白冏:“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遂送乐器。绍推 却不受,冏曰:“今日共为欢,卿何却邪?”绍曰:“公协辅皇室,令作事可法。

  绍虽官卑,职备常伯。操丝比竹盖乐官之事,不可以先王法服为伶人之业。今逼 高命,不敢苟辞,当释冠冕,袭私服,此绍之心也。”旟等不自得而退。

  18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卢 毓、卢珽。”士龙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 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议者疑二陆优劣,谢公 以此定之。

  19羊忱性甚贞烈,赵王伦为相国,忱为太傅长史,乃版以参相国军事。使 者卒至,忱深惧豫祸,不暇被马,于是帖骑而避。使者追之,忱善射,矢左右发, 使者不敢进,遂得免。

  20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为尔。”庾曰: “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21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 社,伐树则社移矣。” 22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 云着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复有鬼邪?” 23元皇帝既登阼,以郑后之宠,欲舍明帝而立简文。时议者咸谓:“舍长 立少,既于理非伦,且明帝以聪明英断,益宜为储副。”周、王诸公并苦争肯切, 唯刁玄亮独欲奉少主以阿帝旨。元帝便欲施行,虑诸公不奉诏,于是先唤周侯、 丞相入,然后欲出诏付刁。周、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

  周侯未悟,即却略下阶。丞相披拨传诏,径至御床前,曰:“不审陛下何以见臣?” 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由此皇储始定。周侯方慨然愧叹曰:“我 常自言胜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24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对曰:“培塿无松柏, 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为**之始。” 25诸葛恢大女儿适太尉庾亮儿,次女适徐州刺史羊忱儿。亮子被苏峻害, 改适江虨。恢儿娶邓攸女。于时谢尚书求其小女婚,恢乃云:“羊、邓是世 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裒儿婚。”及恢亡,遂婚。于是王右 军往谢家看新妇,犹有恢之遗法:威仪端详,容服光整。王叹曰:“我在遣女裁 得尔耳!” 26周叔治作晋陵太守,周侯、仲智往别,叔治以将别,涕泗不止。仲治恚 之曰:“斯人乃妇女,与人别,唯啼泣!”便舍去。周侯独留,与饮酒言话,临 别流涕,抚其背曰:“奴好自爱。” 27周伯仁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刁玄亮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 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仲智,仲智狼狈来。始入户,刁下床对之大泣,说伯 仁昨危急之状。仲智手批之,刁为辟易于户侧。既前,都不问病,直云:“君在 中朝,与和长舆齐名,那与佞人刁协有情?”迳便出。

  28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 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 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29顾孟著尝以酒劝周伯仁,伯仁不受。顾因移劝柱,而语柱曰:“讵可便 作栋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为衿契。

  30明帝在西堂,会诸公饮酒,未大醉,帝问:“今名臣共集,何如尧、舜 时?”周伯仁为仆射,因厉声曰:“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帝大怒, 还内,作手诏满一黄纸,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杀之。后数日,诏出周,群臣往省 之。周曰:“近知当不死,罪不足至此。” 31王大将军当下,时咸谓无缘尔。伯仁曰:“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 且人臣安得称兵以向朝廷?处仲狼抗刚愎,王平子何在?” 32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 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所说。温尝为东宫率,后为吾司马, 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温曰: “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 佳?”温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33王大将军既反,至石头,周伯仁往见之。谓周曰:“卿何以相负?”对 曰:“公戎车犯正,下官忝率六军,而王师不振,以此负公。” 34苏峻既至石头,百僚奔散,唯侍中锺雅独在帝侧。或谓锺曰:“见可而 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雠,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 其弊邪?”锺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将执 简而进矣!” 35庾公临去,顾语锺后事,深以相委。锺曰:“栋折榱崩,谁之责邪?” 庾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锺曰:“想阁下不愧荀林 父耳。” 36苏峻时,孔群在横塘,为匡术所逼。王丞相保存术,因众坐戏语,令术 劝群酒,以释横塘之憾。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虽阳和布气,鹰化为 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37苏子高事平,王、庾诸公欲用孔廷尉为丹阳。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孔 慨然曰:“昔肃祖临崩,诸君亲临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 顾命之列。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于是拂衣 而去,诸公亦止。

  38孔车骑与中丞共行,在御道逢匡术,宾从甚盛。因往与车骑共语。中丞 初不视,直云:“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术大怒,便欲刃之。车骑下车, 抱术曰:“族弟发狂,卿为我宥之!”始得全首领。

  39梅颐尝有惠于陶公,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曰:“天 子富于春秋,万机自诸侯出,王公既得录,陶公何为不可放!”乃遣人于江口夺 之。颐见陶公,拜,陶公止之。颐曰:“梅仲真膝,明日岂可复屈邪?” 40王丞相作女伎,施设床席。蔡公先在坐,不说而去,王亦不留。

  41何次道、庾季坚二人并为元辅。成帝初崩,于时嗣君未定。何欲立嗣子, 庾及朝议以外寇方强,嗣子冲幼,乃立康帝。康帝登阼,会群臣,谓何曰:“朕 今所以承大业,为谁之议?”何答曰:“陛下龙飞,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

  于时用微臣之议,今不睹盛明之世。”帝有惭色 42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 观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尔。”傍有客曰: “此年少戏乃不恶。”王徐举首曰:“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43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为之流涕。庾既下床, 孔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庾闻,回谢 之,请其话言。

  44桓大司马诣刘尹,卧不起。桓弯弹弹刘枕,丸迸碎床褥间。刘作色而起 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桓甚有恨容。

  45后来年少,多有道深公者。深公谓曰:“黄吻年少,勿为评论宿士。昔 尝与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46王中郎年少时,江虨为仆射,领选,欲拟之为尚书郎。有语王者, 王曰:“自过江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拟我!”江闻而止。

  47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汝谓 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 “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48孙兴公作《庾公诔》,文多托寄之辞。既成,示庾道恩,庾见,慨然送 还之,曰:“先君与君,自不至于此。” 49王长史求东阳,抚军不用。后疾笃,临终,抚军哀叹曰:“吾将负仲祖 于此,命用之。”长史曰:“人言会稽王痴,真痴。” 50刘简作桓宣武别驾,后为东曹参军,颇以刚直见疏。尝听讯,简都无言。

  宣武问:“刘东曹何以不下意?”答曰:“会不能用。”宣武亦无怪色。

  51刘真长、王仲祖共行,日旰未食。有相识小人贻其餐,肴案甚盛,真长 辞焉。仲祖元:“聊以充虚,何苦辞?”真长曰:“小人都不可与作缘。” 52王修龄尝在东山甚贫乏。陶胡奴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却不肯取。

  直答语“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 53阮光禄赴山陵,至都,不往殷、刘许,过事便还。诸人相与追之。阮亦 知时流必当逐己,乃遄疾而去,至方山不相及。刘尹时为会稽,乃叹曰:“我入, 当泊安石渚下耳,不敢复近思旷傍。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 54王、刘与桓公共至覆舟山看。酒酣后,刘牵脚加桓公颈,桓公甚不堪, 举手拨去。既还,王长史语刘曰:“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 55桓公问桓子野:“谢安石料万石必败,何以不谏?”子野答曰:“故当 出于难犯耳。”桓作色曰:“万石挠弱凡才,有何严颜难犯!” 56罗君章曾在人家,主人令与坐上客共语,答曰:“相识已多,不烦复尔。” 57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见诸谢皆富贵,轰隐交路,叹曰:“此复何 异王莽时?” 58王文度为桓公长史时,桓为儿求王女,王许咨蓝田。既还,蓝田爱念文 度,虽长大,犹抱着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蓝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 “恶见,文度已复痴,畏桓温面?兵,那可嫁女与之!”文度还报温云:“下官 家中先得婚处。”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后桓女遂嫁文度儿。

  59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 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曰:“远惭荀奉倩, 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60谢公闻羊绥佳,致意令来,终不肯诣。后绥为太学博士,因事见谢公, 公即取以为主簿。

  61王右军与谢公诣阮公,至门,语谢:“故当共推主人。”谢曰:“推人 正自难。” 62太极殿始成,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 语信云:“可掷着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 亦自为也。”王曰:“魏祚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63王恭欲请江庐奴为长史,晨往诣江,江犹在帐中。王坐,不敢即言。良 久乃得及。江不应,直唤人取酒,自饮一碗,又不与王。王且笑且言:“那得独 饮?”江曰:“卿亦复须邪?”更使酌与王。王饮酒毕,因得自解去。未出户, 江叹曰:“人自量,固为难!” 64孝武问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风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 亦何可以假人!” 65王爽与司马太傅饮酒,太傅醉,呼王为“小子”。王曰:“亡祖长史, 与简文皇帝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俪二宫。何小子之有?” 66张玄与王建武先不相识,后遇于范豫章许,范令二人共语。张因正坐敛 衽,王孰视良久,不对。张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范是王之舅, 乃让王曰:“张玄,吴士之秀,亦见遇于时,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王笑曰: “张祖希若欲相识,自应见诣。”范驰报张,张便束带造之。遂举觞对语,宾主 无愧色。

庾亮辅政

东晋的第三位皇帝晋成帝的时,中央权力结构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晋成帝即位时仅5岁,没有独立的行为能力,所以由他的母亲庾太后临朝听政。

虽然王导德高望重,在政治上仍然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庾太后主要还是信任她的兄弟,她的长兄庾亮就名正言顺地成为首要辅政大臣了。

庾氏兄弟执政之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一心想把权力从王导手上夺回来,就一改王导辅政时期保守、宽和的施政风格,打算整顿吏治,也打算进行北伐,要能获得大家的认同和支持。

北伐、收复中原就是一张很好的牌,如果成功的话,既能建功立业、深得人心,也能名正言顺地真正取代王导在士大夫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理想很丰满,现很骨感。庾亮北伐的意愿很强烈,能力却跟不上。在正式提出北伐之前,庾亮在一件大事上措置失当,导致了东晋前期影响非常大的“苏峻之乱”。

苏峻之乱

苏峻是当时的一位将军,曾为东晋王朝立过功,但后来恃功自傲,对朝廷不够恭敬。

庾亮打算解决这个问题,要解除苏峻的兵权。但由于庾亮操之过急,把苏峻给逼反了,而且庾亮还刚愎自用,对于一切防备苏峻造反的建议改不采纳,觉得苏峻没那么难对付。

没料到苏峻兵贵神速,而且兵精粮足,非常会打,迅速攻占了首都建康,并控制住了小皇帝和宰相王导等人。

此时惹起事端的庾亮却趁乱坐着一艘小船逃走了,让人觉得不仅没有能力,而且非常不负责任。好在东晋还有一批既忠心耿耿又具有实力的能臣,比如陶侃、温峤、郗鉴等人,他们结成同盟,共同起兵勤王,才把苏峻消灭,最终解救了小皇帝。

北伐搁浅

这次事件不仅对东晋王朝造成很大损失,对庾亮的事业也是一次沉重打击。

经历这次事件后,庾亮的北伐壮志就此歇菜,他知道自己犯了极大的错误,主动申请离开中央,到地方上任职。

庾亮暂时失去了取代王导成为真正首席宰相的资格,也不可能再提出北伐的计划。

几年后,陶侃、温峤等重臣们去世之后,庾亮又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北伐了。他开始给另一位元老重臣郗鉴写信,数落王导的不是,试图取而代之的想法溢于言表。

王导后,大度地说:“庾亮是皇帝的亲舅舅,他要看中我这个位置,我就退隐归家。”其实心里很不舒服。

重提北伐

庾亮终于又提出了全面北伐的计划。朝廷让大臣们议论纷纷,绝大多数重要官员都是反对这个计划的。其中分析最为最透彻的,是一位名叫蔡谟的官员。

庾亮提出要北伐的时候,北方最强大的政权就是后赵。而当时后赵的统治者就是石虎,石虎生性比较残暴,在战场上却能十拿九稳,打过很多胜仗,凭借着军事实力和自身的勇猛善战吞并了中原大部分地区。

所谓的北伐,其实就是向石虎宣战。

蔡谟对庾亮说:苏峻很会打仗,但苏峻跟石虎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苏峻给石虎提鞋都不配啊,更况且上次你连苏峻都没打过。

在最重要的官员之中,只有王导是支持庾亮北伐的。王导聪明老辣,他支持北伐是有私心的,就是想庾亮栽个大跟头,受个大挫折,这样就没有精力来跟他争位子。

北伐和收复故土需要实力,而东晋王朝实力与能力都很欠缺,北伐不了了之。

苏峻之乱

苏峻之乱苏峻之乱,又称苏峻、祖约之乱,是东晋年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发于咸和二年(327年),由历阳内史苏峻发起,联结镇西将军祖约以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