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只脚有几个脚趾?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3收藏

马一只脚有几个脚趾?,第1张

马一只脚有一个脚趾。马为奇蹄目动物,只有一趾。其余趾已经退化。马的祖先始祖马有三趾,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其余的趾退化,只剩中趾,并进化为蹄。

马的化石非常丰富,所以马的进化过程也研究得非常详细。马的进化常常用来作为进化的例子。

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于五千七百万年前的北美洲,时值始新世。始祖马个头只有狗那么大,弓著背,四肢长著多个趾头(前脚四只趾头,后脚三个)。

由始祖马分化出了林林总总的众多支系。有的支系越来越大,越来越擅长奔跑,也有的支系向着小型化发展。到中新世的时候以三趾马为代表的马类动物成了一类十分繁盛的动物群,是地层古生物中常见的化石动物,常常作为地质年代断定的重要依据。

扩展资料

现代马的最直接祖先是出现于一千二百万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马,而现代马则在四百万年前的上新世出现。北美洲一直是马和马类动物起源和演化中心。马从这里起源并向四周辐射。马通过冰川时期形成的白令陆桥扩散到欧亚大陆,在上新世进入非洲,成为非洲大陆动物群的重要一员。马也通过中美地峡向南美洲扩撒。

最晚到大约两万年前,马在北美洲彻底灭绝,南美的马灭绝得更早。原因现在仍是谜。有人认为跟美洲印第安人过度捕猎有关。从此,在近一万九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作为马的发源地的北美洲第一次没有了马的存在,一直到公元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再一次把马带回了美洲。Discovery制作的一期关于马的节目里说道“当印第安人第一次见到西班牙人带来的马的时候,感觉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现代饲养的马是由欧洲野马驯化而来的。野生的马已经灭绝。现存的普氏野马不是家马的祖先。马的进化历程充满了艰难险阻。马科动物曾经是如此繁盛,前后进化出几十个属,到最后却只有一个属六七种残存至今。马的兴衰历程实际上是奇蹄动物的兴衰历程,奇蹄动物在现代普遍呈衰落的趋势。

马也可以作为乳用和肉用,伊斯兰教律法禁止食用马肉(回族、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但突厥人不禁止),公元732年教皇格列高利三世下令禁止基督教徒食用马肉,但后来作用不大,现在法国人、意大利人都食用马肉,日本人认为马肉是营养丰富的肉食。在二战期间,美国允许肉店供应马肉以弥补牛肉供应不足,但二战结束后,在美国西部牧场主的压力下,又禁止供应马肉。马乳一直是游牧民族的食品,尤其适合酿造“马奶酒”。

随着马的使用功能淡化,20世纪后半期,许多国家培育出各种小马,作为宠物或导盲用途。现在经过几千年人的培育,马的种类繁多,从高达2米到只有056米,体形各异。

-马

现代马。马的进化经历了始马、中马、原马、上新马和真马等主要发展阶段,上新马是现代马的前身,阿哈尔捷金马因为优秀的特性,影响了许多的品种,包括现代马,可以说阿哈尔捷金马对现代马的育种,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现代马勺脸谱文化,源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马勺原本是先民的一种生活用具。从夏商沿用至今,选用优质的桐木、春木、桃木等作为原料,通过手工一刀一刀精雕细刻而成。社火马勺脸谱传承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渊远文明,记载着周秦文化最辉煌的民俗过程。

现代的千里马阿哈尔捷金马,也是最值钱的马,一匹价格可达1千万

阿哈尔捷金马是土库曼斯坦出产的一种马品种。它们以速度和耐力还有和独特的金属光泽而闻名于世。这种马闪亮的毛色让他们被简称为金马,这些马适应了恶劣的气候条件,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马品种之一。目前世界上现存 6,600 匹阿哈尔捷金马,主要在土库曼斯坦,当然它们也被引进欧洲和北美。

关于阿哈尔捷金马的原始祖先,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不过这些马一开始就是被饲养来作为古代的战马使用,阿哈尔捷金马曾被用于与俄罗斯帝国的战斗,阿哈尔捷金马因为优秀的特性,影响了许多的品种,包括现代马,可以说阿哈尔捷金马对现代马的育种,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今天的赛马,都拥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

阿哈尔捷金马通常介于147 到 163 厘米之间。这些马以具有金色的皮毛,这是基因的结果,但因为混种的关系,现代阿哈尔捷金马也产生了黑色、栗色和灰色的品种,据研究者声称,金色的毛色可以在沙漠中起到了伪装的作用。这在战时是非常重要的,但现代马只需要阿哈尔捷金马的速度与耐力,所以毛色反而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阿哈尔捷金马有一个精致的头部,主要是线条明显的轮廓,以及长耳朵。它有杏仁形的眼睛。尾巴通常是稀疏的。背部肌肉发达,平坦的臀部和直立的长脖子相连。倾斜的肩膀和坚韧而有弹性的皮肤,这些外型特点,原先都是为了适应了土库曼斯坦的严酷环境,那里的马匹也必须在没有太多食物或水的情况下生存。这使的马匹看起来非常精瘦适合运动。为了找寻食物,阿哈尔捷金马产生出了非常高的耐力,在土库曼斯坦在1935 年的文献所示,当时一群土库曼骑手,骑阿哈尔捷金马从阿什哈巴德到莫斯科全长4,000 公里,并且在84 天内完成,路程包括三天内穿越 378 公里的无水沙漠。这项纪录对于人与马都是一项非常艰难的考验。

对于今天土库曼斯坦人来说。马是他们最宝贵的财产,它们对收入和文化至关重要。他们饲养阿哈尔捷金马,通过口述记录血统。并以非常传统的方式训练马匹。公马被拴在帐篷旁边,而母马和小马驹则可以自由地寻找草料。在训练之前,他们的饮食很少,以激发马寻找食物的天性,让他们可以在饥饿的情况下,长途跋涉穿越沙漠。这些阿哈尔捷金马,在俄罗斯被称为神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西域天马, 汉朝皇帝两次远征西域,就是为了要得到天马,现在土库曼斯坦,将这些珍贵的马匹用作外交礼物,让阿哈尔捷金马,在世界各地繁殖。除土库曼斯坦外,俄罗斯和欧洲、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都能见到阿哈尔捷金马。

始祖马 中新马 上新马 渐新马 现代马

根据化石材料所了解的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整个发展过程。由于马类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以草为食且成群活动,所以常大批被埋葬并成为化石,特别是在北美,有从始新世早期直到现代的含马化石的非常完整的地层,为我们提供了马类进化过程的良好记录。这是支持生物进化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经过学者们的多年研究,马的进化过程大致如下:

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Hyracotherium Owen=Eohippus Marsh)。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

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渐新马(中马)(Mesohippus Marsh)。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颊齿仍低冠,臼齿齿尖已连成脊状。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

又过了1000多万年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Merychippus Leidy)。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由善于跳跃变为善于奔跑。臼齿有复杂的连脊和白垩质填充,表明食料已从嫩叶转为干草。草原古马已从林中生活转为草原生活,高齿冠臼齿适于碾磨干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兽袭击。

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现了上新马(Pliohippus),身体更大,齿冠更高,前、后足中趾更为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

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Equus Linnaeus),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在中新世以前,马类动物主要分布于北美森林,到中新世时才迁移到欧亚大陆。上新世和更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还扩展到南美,但南美的种类不久即归于绝灭。到全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也趋于绝灭。只有欧亚大陆的后裔得到繁荣和发展。我国北方出土的更新世的三门马(Equus samenensis)以及现在还残存在甘肃、新疆和蒙古等地的野马(Equus przewalskii),都是马类动物的代表。

现代马则是由野马经人工驯化培育出来的。马类在中、上新世时曾分别出现过几个旁支:例如分布在中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安琪马(An-chitherium VMeyer);分布在上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三趾马(Hipparion Christol);分布在更新世南美洲的南美马(Hippidium)等,表明马的进化不是直线发展的。历史上有些古生物学家根据马的进化趋势(身体体积由小到大、趾数由多到少、齿冠由矮到高)就认为,生物总是沿着既定的方向进化的。这就是“直生论”(or-thogenesis)的观点。直生论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某些神秘的潜在力量。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第一,化石记录表明,从始(祖)马到现代马,曾出现过许多分支,但在长期生存斗争过程中大都绝灭了,只剩下真马这一支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马决不是直线进化的;第二,所谓决定进化方向的潜在力量,缺乏一定的物质基础,根本得不到科学的证实。相反,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就可以对马的进化作出合理的解释。

马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由于环境不断变化,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马的进化实际上也是自然选择作用于随机变异的结果。

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Hyracotherium Owen=Eohippus Marsh)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渐新马(中马)(Mesohippus Marsh)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颊齿仍低冠,臼齿齿尖已连成脊状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又过了1000多万年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Merychippus Leidy)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 始祖马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由善于跳跃变为善于奔跑臼齿有复杂的连脊和白垩质填充,表明食料已从嫩叶转为干草草原古马已从林中生活转为草原生活,高齿冠臼齿适于碾磨干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兽袭击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现了上新马(Pliohippus),身体更大,齿冠更高,前、后足中趾更为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Equus Linnaeus),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在中新世以前,马类动物主要分布于北美森林,到中新世时才迁移到欧亚大陆上新世和更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还扩展到南美,但南美的种类不久即归于绝灭到全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也趋于绝灭只有欧亚大陆的后裔得到繁荣和发展我国北方出土的更新世的三门马(Equus samenensis)以及现在还残存在甘肃、新疆和蒙古等地的野马(Equus przewalskii),都是马类动物的代表现代马则是由野马经人工驯化培育出来的马类在中、上新世时曾分别出现过几个旁支:例如分布在中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安琪马(An-chitherium VMeyer);分布在上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三趾马(Hipparion Christol);分布在更新世南美洲的南美马(Hippidium)等,表明马的进化不是直线发展的 马历史上有些古生物学家根据马的进化趋势(身体体积由小到大、趾数由多到少、齿冠由矮到高)就认为,生物总是沿着既定的方向进化的

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家畜。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起源和驯化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 ,体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 (图1 ),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 (图2);牙齿变硬且趋复杂。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生物学特性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类型 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中国有 30 多个 。主要可分为小型地方品种、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饲管理和幼驹培养及调教。

马一只脚有几个脚趾?

马一只脚有一个脚趾。马为奇蹄目动物,只有一趾。其余趾已经退化。马的祖先始祖马有三趾,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其余的趾退化,只剩中趾,并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