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刘备的血脉来源,最好是族谱
按照三国演义里的说法,刘备是中山王的后代,但问题来了,按上面的族谱,刘备足足比刘协小了五辈,刘备不可能是汉献帝皇叔,但刘备又打着皇叔称号那么多年没人质疑,说明他确实是汉献帝的叔父辈,所以个人认为另一种临邑侯后人的说法可能更接近事实,临邑侯是东汉爵位,和汉献帝血脉更近,所以宗正刘虞(也就是后来差点被袁绍立为皇帝的幽州牧)才把刘备列入宗谱,这个人人品贵重,不会作假,刘备确实是汉氏后裔,但山东的临邑侯后人为什么会到了河北?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刘备的祖父辈或者曾祖辈被过继到绝后的中山王后代,所以三国的正史把刘备中山王和临邑侯血脉两种矛盾的说法放在一起,也就能说通了。
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是汉室宗亲,被汉献帝尊称为皇叔,人称刘皇叔。刘备是河北省涿州市人,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刘备在织席贩履时结识关羽、张飞,三人于桃园三结义,誓同生死,有福共享,有祸共当。这个时候适逢黄巾起义,朝廷征召各路诸侯镇压黄巾起义,于是三人一起投军,依附公孙瓒。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刘备三兄弟屡立战功,所以刘备被朝廷任命为县令,后因张飞怒打贪督邮,刘备三人弃官逃走。
在徐州,刘备因陶谦三让徐州,在陶谦死后而拥有徐州。但徐州后被吕布抢去,刘备投曹操,联合曹操打败吕布,被曹操困于京城,后设计逃脱,又占领徐州。曹操再次攻打徐州,刘备战败,与关羽、张飞失散,刘备投袁绍。后关羽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刘、关、张三人重新在一起,走投无路而投荆州刘表,被刘表安排于新野驻扎。
在新野,刘备通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帮助,曹操大军下江南,刘宗不战而降,刘备被曹操打败投江厦刘琦。后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战败曹操,剩机抢占荆州。拥有荆州后,刘备在诸葛亮、庞统以及众将领的帮助下占领益州、汉中等地,并建立蜀汉政权。
后因关羽被曹操、孙权联军打败而丢失荆州,并被孙权杀害。刘备不听诸葛亮劝谏执意出兵攻打东吴,于夷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打败,陆逊火烧连营,刘备损失惨重。刘备逃回白帝城并死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
首先东汉和西汉是有血缘关系的,当然,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演义小说的讲法,正史上没有记载刘备的辈分,是小说编的。尴尬的是,小说还给编出了个乌龙。按照《三国演义》给刘备编出来的历代祖先来算,刘备比汉献帝还要小五辈,根本不是皇叔。
先说说东汉西汉的血缘关系。东汉创始人汉光武帝刘秀,是“根正苗红”的西汉宗亲,虽然家道中落,但族谱清楚记载了他的血统。这在《后汉书•光武帝纪》中有明确记载。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按照一代代的传承顺序分别为:第一代汉高祖刘邦—第二代汉文帝刘恒—第三代汉景帝刘启—第四代长沙定王刘发—第五代舂陵节侯刘买—第六代郁陵太守刘外—第七代巨鹿都尉刘回—第八代南顿县令刘钦—第九代汉光武帝刘秀。所以,东汉和西汉同属汉高祖刘邦以及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的后代。只不过,西汉从刘启之后是武帝刘彻一支,而东汉是长沙定王刘发一支。如何没有血缘关系呢?
而刘备,直系祖先是中山靖王刘胜,他同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所以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是西汉、东汉,以及刘备建立的蜀汉的共同先祖。故而,刘备和东汉直系后代的汉献帝是有血缘关系的,虽然比较远。
既然有血缘关系,有共同的先祖,那就可以排辈分,如果刘备真的比汉献帝大一辈的话,就是“皇叔”了。但问题是,按照正史《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记载,只说了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却没有说第几代: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这段话的意思是,刘备的祖先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而刘备的祖父叫刘雄、父亲叫刘弘。但是从刘贞到刘弘之间经历了多少代,只字未提。
也就是说,从正史来看,你可以说刘备是汉室宗亲,但不能说他是皇叔,因为你搞不清楚他的辈分。
但是,演义小说为了让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更具说服力,给他编造了一段看似完整的世系表,把刘贞到刘弘之间的空缺给补齐了。还说汉献帝看了这个“完整记载”的族谱,算了辈分,说刘备比他大一辈,就认了皇叔。可是这个“完整”的族谱排出来,就闹了笑话。《三国演义》中的族谱是这样的: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这么算呢,刘启—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刘备是汉景帝刘启的十九世孙。
但是,汉献帝呢?从刘秀开始算是这样的: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河间孝王刘开—解渎亭侯刘淑—刘苌—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所以汉献帝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八世孙。刚刚说了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刘启七世孙,所以,汉献帝刘协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世孙!
看吧,汉献帝比刘备大了五辈!这就是典型的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了把刘备说成“皇叔”,给他编了个族谱,结果一下子辈分小成渣了……没办法,小说都是民间文人写的,这些文人恐怕搞不大清楚历史,更算不清楚汉献帝的辈分,于是尴尬了。所以说,不要看《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有多高地位,小说终究是小说,不是历史。
山西洪洞大槐树家谱刘姓家谱:100 世刘备(玄德);101世刘 永(公寿);102世刘晨(耀辉);103世刘乾清(玉静);104世刘文琥(文虎);105世刘麟( 麒 );106世刘振河107世刘习文( 雅 );108世刘棣鉴(瑾升);109世刘淳震(继明);
110世刘坤仁(若宰);111世刘丹(子圭);112世刘昞(延明);113世刘珍偦(刘珍);114世刘於政(楚云);115世刘虬(友圭);116世刘之遴(时俊);117世刘桢(汉鼎);118世刘子翼(福庆);119世刘可寿(东山);120世刘尚文(世珍);121世刘学昜(贤);122世刘洪(处智);123世刘曙道(伯昂);124世刘宗翼(存者);125世刘岖衡(刘贿);
扩展资料:
我始祖于元末明初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居邹平县大刘家庄,一世刘海,二世刘得山,三世长子刘子仲,定居邹平,次子刘子焉即为我小张始祖,公元1370年前来治理淄水,公元1405年定居小张。
小张刘氏祖先自定居小张后共续谱5次: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公元1963年,公元1993年,公元2013年。
通过几次续谱,仍有部分始祖后人无法取得联系,现公布如下:子焉祖两侄子:刘从文(二世),长子刘思禄,次子刘财惠(三世);刘从礼(二世),长子刘景时,次子刘养体(三世)。
三国时期,蜀汉王朝的创建者刘备在未发迹之前,绝对是一个苦命人。他幼年丧父,和母亲靠织席卖鞋维持生计。刘备之所以能在军阀混战的东汉末年,从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贫民一跃登顶,成为万人敬仰的开国皇帝,除了自身的仁政惠民言行及卓越的领导才能外,还因为他在与敌方的政治博弈中,拥有一个超级筹码——他是西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按辈分,是东汉献帝刘协的族叔。
古人对家谱极为重视,将其视作家族的历史书。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有天下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远自周代开始,正式的谱牒就出现了,不过,直到秦汉时期,受到当时等级制度的限制,只有帝王、诸侯、卿大夫才有资格和需要编制谱牒。司马迁《史记》中的帝王本纪、诸侯世系等内容,大都来自前代留存的帝王和诸侯的谱牒资料。秦朝时期,国家设立“宗正”一职,管理皇族谱牒。汉承秦制,置“宗正”掌管皇室宗亲,实际上宗正官有两大任务。一是管理皇族属籍。汉代分封在各地的诸王,每年要把宗室的名册上报给宗正,宗正根据这些名册编纂成皇室谱牒,并形成诸王世谱;二是序列宗室各成员与皇帝的嫡庶远近关系,确立诸侯后代与诸侯王的亲疏关系,以便确立诸侯王的继承关系。这些皇室谱牒逐年更新并被很好地保存在朝廷,即使经过十几世,也能理清彼此之间的辈分关系。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曹操将刘备引见给汉献帝时,汉献帝问刘备的身世,刘备回答说:“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汉献帝听了,就令取“宗族世谱检看”,刘备所说丝毫不假,“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三国演义》是以史实为骨架的虚构小说,不一定真实可信。不过,《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亦记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也。”可见,虽然刘备已经沦落为平民百姓,但官修的皇族谱牒里还录有他的姓名及世系。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生逢汉末乱世,刘备的“皇室后裔”的血统,是做大事取得合法身份的最具说服力的凭据。《三国演义》里只要一提“刘皇叔”,人们都肃然起敬。刘备不管投奔谁,都被奉若上宾,这充分说明“刘皇叔”这一称谓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幸运小子刘备,能够以一个“织席贩履”的贫儿摇身一变为大汉皇叔,最后竟能成为蜀汉的开国君主,汉代皇家谱牒帮了他的大忙。
三国里刘备的血脉来源,最好是族谱
本文2023-09-29 15:05: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4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