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为什么叫“河洛郎”?河洛在哪里?
闽南人为什么自称“河洛郎”?河洛在哪里?感兴趣的朋友请过来看看!
说起闽南文化,其实挺有意思的。我一直觉得这种文化神秘、强大、有趣。最近,校易搜发现了一个。很多闽南人喜欢自称“河洛郎”。所以校易搜想问,这个赫罗朗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我认为校易搜想去更复杂。我觉得有必要在网上找一些资料整理一下,告诉大家。如果你有兴趣,不要错过。
因为闽南人是古代河洛地区的移民。在我国历史上,曾有两次由中原向福建的大规模移民活动,一次是在唐高宗,另一次是在唐末五代初。
在唐高宗,为了镇压和平息当地的蛮族叛乱,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福建,广府派大臣陈元光出使福建。带领这些士兵进入福建的陈元光是第一批从中原移民到福建的人。
唐末天下大乱,光州人王绪聚众造反。由于害怕被当时淮西势力强大的军阀秦宗权吞并,王绪率军南下,几经周折来到福建。在这里,王超、王、王生贵兄弟发动了王旭手下的“竹林哗变”,以取代王旭。
后来王超在福建建立政权,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福建国”。王超死后,弟弟王即位。王是个有前途的领导,福建进步很大。福建人把王超和王并称为“福建三王”。
王超三兄弟来自中原河洛地区,成员多为河洛人。在王超兄弟带进福建的所有大臣中,有28位是“十八将随王”这个著名姓氏留下的。所以闽南祖籍多为河洛地区,闽南语也叫河洛语。
[摘 要]随着文化热的升温、区域文化的方兴未艾,河洛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研究得到一定的重视,在其保护、开发、利用中应注意遵循层次性与针对性,及时性与适时性,合理性与科学性、综合性与特色性并重的科学、理性的原则。
[关键词]河洛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原则
“河洛地区是指以洛阳为中心,东至郑州、中牟一线,西抵潼关、华阴,南以汝河、颍河上游的伏牛山脉为界,北跨黄河,以汾水以南的焦作、济源、沁阳一线为界”。[1]河洛文化是河洛地区创造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作为区域文化,它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与地方特色;作为中原文化的核心,它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又占有重要的根源性文化地位,长期以来曾是华夏文化的根基、源泉与纽带。随着文化热的升温、区域文化的方兴未艾,河洛文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兼容并蓄的包容性显现于世人面前。河洛文化研究欣欣向荣,河洛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研究得到一定的重视,但鉴于河洛文化的博大精深,河洛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长期性与复杂性,我们在其保护、开发、利用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层次性与针对性
河洛文化源远流长,涵盖内容丰富。从“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2]的说法到老子朴素自然的思想;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宋代洛学;从夏、商、周的青铜文化、礼乐制度到当今河洛文化的丰厚意蕴。面对历史跨度绵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河洛文化我们不能采取一刀切的保护、开发、利用模式,而是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载体对象进行层次划分,实施保护、开发与利用方法也需要分级分层。1对于历史留存资料较多的河洛文化我们应该做好文献搜集、整理工作,并在保存文本、实物资料同时,注意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永久性保存。2对于一些民间传说、民俗风物等文献记载不多而一直活跃在民间的河洛文化,如饮食文化、节日文化、婚俗文化等应采取田野调查方式搜集、汇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说:“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民间的河洛文化虽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如果没有人采取有意识的保护措施,那早晚有一天会淹没无存,成为历史长河中的记忆。3对于一些历史遗存、遗迹,它们存世数量相对较少,且具有不可再生性。应把它们列为重点、濒危对象来做以重点保护。针对这三种情况都应建立电子档案,随时了解它们情况,把保护工作做到位。
不同的河洛文化具有不同的人文价值,各级部门对其保护、开发、利用也应分阶梯进行。在具体实施中,应严格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适当开发的原则,形成国、省市、县、镇、村阶梯式层次,可以申非遗的积极申非遗,进入国家级别的保护视域。省、市、县、镇、村应逐级建立河洛文化名录体系,按照河洛文化人文价值大小进行备案。河洛文化可以带来很多的经济利益,为防止对个别机构、个别人对河洛文化的滥用与过度开发,还应在省、市、县、镇、村逐级设置监督机构,对河洛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情况不时进行监督、监管,以保证河洛文化的来日方长,持续发展。
二、及时性与适时性
河洛文化作为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文化指向性,因而对其保护、开发、利用更多的是地方政府的重视,生活在这一区域之中的个别有识之士的关注。但毕竟因为河洛文化存在的分散性、零散性、杂乱性,河洛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仍存在很多的盲区与空白点。河洛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是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应注重及时性与适时性原则。1及时性。早发现早抢救及时处理。对河洛文化的保护是争分夺秒的大事,应广泛查阅典籍,民间走访调查,发现一项,记录一项,汇总一项,研究一项,尽量全面收集相关真实资料。只要具有全面而真实的资料才能进行恰当的保护、开发与利用。2适时性。对河洛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无客观现实条件的,需要等时机成熟再做。河洛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是一项庞大而琐碎的工程,千万不能为了一时的名誉与经济利益提前或过度的开发、利用。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三、合理性与科学性
对河洛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不是个别人、个别政府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行为,而是一项有规划有系统的工作,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1河洛文化种类、内容众多,搜集到的资料可能杂乱无章,这需要对获取的资料进行仔细的辨别、整理、归类、分析,使之条理有序。2河洛文化的开发、利用需要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合理的论证才能进行,尤其是对历史遗址遗迹的开发。对于这方面,洛阳市政府做出了有效的尝试与努力。一经确立把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放入市“十二五”发展之后,即邀请知名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工作室进行设计规划,并组织各方面专家参与论证,从而确定一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是否实施。洛阳这一做法值得其它地方政府效仿。3合理规划,统筹组织。对一些大的重点遗址、遗迹、产业园开发、利用,各级政府部门要相互协调,不能各自为政,文物局、旅游局、规划局等部门不能为各自政绩,各搞一块或相互推诿,应相互通气沟通。4河洛文化是河洛人创造出来辉煌而灿烂的文化,对其保护、开发、利用应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合乎人们的美好愿望,迎合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符合区域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服务。
四、综合性与特色性
综合性即从宏观上审视河洛文化,着眼综合性保护、开发与利用,兼顾河洛文化各个方面各个层面。河洛文化是河洛地区最突出的名片,地方政府应从广阔的视野,兼顾全局的视点进行河洛文化建设。1以“人为本,河洛文化为魂”的理念规划城市建设,积极推进种种河洛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综合整治名人故居、文化遗址、历史遗迹、历史街区、古建筑等,打造特色文化示范区,将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进而达到河洛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三者的相辅相成。2围绕河洛文化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积极宣传、提升河洛文化保护、开发与利用。河洛文化的精髓是精神性财富,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带给人们精神愉悦与享受的。在政府牵头、民间力量支持下诸如各种民俗馆、博物馆的展出、庙会、花会的举办、直观呈现各种艺术工艺、艺术技巧、涉及文学、历史、艺术、政治、民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活动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享受与丰美的精神盛宴,也是河洛文化的多种形式与品质要素的展现,使河洛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不知不觉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特色性则从具体微观细微河洛文化点入手,进行深入探讨挖掘。河洛文化特色鲜明,如洛阳牡丹花会、牡丹文化节虽以花为媒,观赏牡丹为主,但实际上却是融游园赏花、观光旅游、经济洽谈、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2012年牡丹文化节活动包括了龙门魏牌国际书法节,关林国际朝圣大典,伏牛山红叶节,洛阳美食节,黄河奇石展,秋季牡丹精品展等众多活动。一个花会、文化节涵盖众多的文化内容,以小见大、知微见著、以管窥豹了解感受河洛文化的精彩与精妙。牡丹花会、文化节的举办既是对牡丹文化的保护也是对牡丹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因其良好的社会效果对其它河洛文化诸如豫剧、书画等提供了个案与范本。
河洛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相辅相成,开发利用的前提是保护,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面对前人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遵循以上四条原则,守护好、利用好这笔珍贵的财富,不愧对那些逝去的河洛人的馈赠,不愧对将来生活在河洛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参考文献:
[1]薛瑞泽河洛地区的区域范围研究洛阳示范学院学报,2005(1)
[2]杨天才,张善文周易中华书局,2011
基金项目: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编号2012AJ001)《最具中原特质的河洛文化保护、开发、利用问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冯军(1976-),辽宁营口人,文学博士,讲师,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工作,从事古代文学、文化研究。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也是我国5000年华夏文明的源泉与主脉。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河洛地区是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就这点而言,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可以说是以后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
地位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指发源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河洛文化精神”以“河图”和“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文化为主体,以汉魏唐宋为内容,文化精髓的核心凝聚在古都洛阳,以“河洛郎”为特征。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血脉和精神纽带,有着明显的渊源、根源和灵魂。
包含内容1 十三朝古都。河洛文化,顾名思义,是指存在于黄河中游洛河流域,以罗易流域(又称洛阳盆地或洛阳平原)为中心的区域性古文化。河洛文化因其在我国历史上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地位,自古代夏朝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我国古代史上著名的京都文化和王集文化,是5000年中华文明的源头和主脉。河洛地区先民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所以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河洛图书。河图和洛书是黄河和洛河的产物。傅仪的《河图八卦图》是《周易》一书的源头。大禹解释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对河图和洛书的推测、发掘和阐释,无疑体现了河洛地区在中华文明史上的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3制度文化。封建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个刺友制度,是比奴隶制更高级的社会制度。从春秋到战国,虽然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强大的地方势力,但洛阳的周王毕竟还是“天下之主”。因此,在复杂激烈的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的斗争过程中,他必然与洛阳、河洛有着这样那样多方面、多渠道的联系。
河洛的结构是:河(左右结构)洛(左右结构)。
河洛的结构是:河(左右结构)洛(左右结构)。拼音是:héluò。注音是:ㄏㄜ_ㄌㄨㄛ_。
河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亦作“河雒”。黄河与洛水的并称。指洛阳。指黄河与洛水两水之间的地区。指洛水。亦作“河落”。河图洛书的简称。亦作:河雒河落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河雒”。⒉黄河与洛水的并称。引《史记·郑世家》:“和集周民,周民皆_,河雒之_,人便思之。”汉班昭《东征赋》:“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明方孝孺《御赐训辞记》:“虽河洛之所出,龙龟之所负,何以过于此哉?”⒊指黄河与洛水两水之间的地区。引南朝梁江淹《北伐诏》:“_雄竞奋,火烈风扫,_定中原,肃清河洛。”《南史·宋纪上·武帝》:“时帝将镇下邳,进兵河洛,及徵使至,即日班师。”王_运《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谁谓弗彰?河洛是仪。”⒋指洛阳。引《文选·班固<西都赋>》:“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李善注:“东都有河南洛阳,故曰河洛也。”唐张说《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天下之大都有五,而河洛总其中。”⒌指洛水。引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清顾炎武《日知录·湘君》:“江湘之有夫人,犹河雒之有_妃也。”⒍河图洛书的简称。引三国魏曹丕《以孙登为东中郎封侯策》:“盖河洛写天意,符_述圣心。”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罗__《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杨侃称‘纬书之类,谓之秘经,图_之类,谓之内学,河洛之书,谓之灵篇。’”⒎亦作“河落”。即__。参见“河漏”。引清王士_《池北偶谈·谈异五·热洛河》:“今齐鲁间以_麦作_食,名河洛。”赵树理《邪不压正》一:“生客细客吃挂面,熟客粗客吃河落。”
三、国语词典
黄河、洛水的合称。又指两河的流域。
四、网络解释
河洛“河”指黄河,“洛”指洛河,河洛文化以中原地区的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历史上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河洛地区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据传,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了华夏文明源头之一的河洛文化。目前巩义的河洛镇就是洛瑞的交汇处。关于河洛与中国详见何尊。
关于河洛的诗词
《挽李郎中·河洛辍微响》《东晋·夷狄隐河洛》《小诗代行·河洛声名莽旧墟》
关于河洛的诗句
望河洛之交流兮天以图书效河洛臣闻河洛之神
关于河洛的成语
河清海竭河山带砺大好河山担雪填河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洛阳纸贵被山带河洛阳才子河山之德海晏河清
关于河洛的词语
被山带河巫山洛浦海晏河清河山之德纸贵洛阳河清海竭纸贵洛城河山带砺大好河山洛阳纸贵
关于河洛的造句
1、台北县石碇乡民间音乐艺文家高杉桂有一绝活,就是能用源自中原的古“河洛话”演唱古诗。
2、嘉诚公主在魏博的二十一年,魏博不曾逾越河洛,进犯皇土一步。
3、河洛理学有力地塑造了河洛文学的精神品格。
4、河洛文化的滥觞开启了河洛文化的历史。
5、《汉书·地理志下》在分析河洛地区的区域文化特征时指出,“周地”风习,有“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_为商贾,不好仕宦”的特点。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河洛的详细信息
闽南人为什么叫“河洛郎”?河洛在哪里?
本文2023-09-29 14:36: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