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4收藏

京剧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第1张

1、李胜素(1966年2月16日),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衫。现任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该团领衔主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生于北京市,字温如,中国京剧演员,工老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

3、程砚秋(1904年12月20日-1958年3月9日),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教育家,程派的创始人,四大名旦之一。

4、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5、王瑶卿(1881年—1954年),字希庭,号菊痴。祖籍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出生于北京,京剧演员、戏曲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初,王瑶卿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

梅兰芳生于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1842-1882)为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著名京剧、昆曲演员,工青衣花旦,“同光十三绝”之一。

祖母陈氏(1841--1924)为名小生陈金雀的女儿,陈氏夫人是位心地善良、善于治家的妇女。

梅兰芳的外祖父杨隆寿,为著名皮黄戏武生演员,在清末时期有“活武松”、“活石秀”之称,曾创办小荣椿科班,培养了杨小楼、程继仙等一批著名皮黄演员。

父梅竹芬(1972-1898)亦为旦角演员,他的相貌、身材极像梅巧玲,又喜欢唱梅巧玲的拿手戏,很得观众喜爱,惟早年即逝。

母亲杨长玉(1876-1908),为武生杨隆寿之女。

伯父梅雨田(1865-1912)是著名的皮黄音乐演奏家,胡琴、笛子、鼓等,样样精通。他长期为“谭派”老生谭鑫培操琴,与单皮鼓名手李五(李奎林)合称三绝。

梅兰芳的第一位夫人王明华是名武生王毓楼的妹妹,名老生王少楼的姑母,梅兰芳十七岁与王明华结婚。王明华精明能干,持家有方,不但改善了并不宽裕的梅家景况,而且对梅兰演戏也有所帮助。王明华因患肺结核病逝。第二位夫人福芝芳,自幼喜爱京剧,早年也从吴菱仙学唱青衣,在坤班“崇雅社”演出。1912年退出舞台,专心照顾梅兰芳的生活和演出,成为梅兰芳的贤内助。

梅兰芳子女四人,子葆琛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理工学院,现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业余爱好胡琴,先从王少卿学习,后向徐兰沅先生请教,曾在业余演出中伴奏梅派剧目,现经常为其孙梅玮吊嗓。梅葆琛写有《怀念父亲梅兰芳》等书籍。

子梅葆珍(绍武)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译作和作品很多,并写有《我的父亲梅兰芳》和《京剧与梅兰芳》等书籍。

女葆玥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幼年即从李桂芬学京剧老生,后从马连良、陈秀华、王少楼、杨宝忠、贯大元等学艺,多演“余派”剧目,为北京京剧院演员,经常与弟葆玖合演。(2000年因病去逝)

子葆玖是唯一继承梅派青衣的哲嗣,10岁(1944年)第一次登台。开蒙老师是王幼卿,又从陶玉芝、朱传茗、朱琴心等前辈学艺。他16岁起,正式参加梅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由于梅兰芳多年的言传身教,并得到同台名演员的指导,演技不断提高,近年经常到国外及港台等地演出,大受欢迎。

正阳门下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京剧艺术家聚集地,也是京剧发展的重要阵地之一。这里汇聚了众多优秀的京剧艺术家,他们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于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正阳门下演员表,包括了明清时期的京剧艺术家名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传奇人物吧。

操作步骤

1打开浏览器,进入百度搜索页面;

2在搜索框中输入“正阳门下演员表”,点击搜索按钮;

3在搜索结果中找到相关页面,点击进入;

4阅读相关内容,了解正阳门下演员表的背景和相关人物;

5如有需要,可以进一步搜索相关人物的详细资料。

正文

正阳门下是明清时期京剧艺术家的聚集地,这里汇聚了许多优秀的京剧艺术家,他们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于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正阳门下演员表,包括了明清时期的京剧艺术家名录。

1程派

程派是正阳门下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中最著名的艺术家是程砚秋。程砚秋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京剧艺术家,他的表演风格独具特色,深受观众喜爱。他的代表作品有《荆钗记》、《宝莲灯》等。

2于派

于派是正阳门下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其中最著名的艺术家是于魁智。于魁智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京剧艺术家,他的表演风格独具特色,被誉为“于派第一人”。他的代表作品有《窦娥冤》、《红楼梦》等。

3梅派

梅派是正阳门下的另一个流派,其中最著名的艺术家是梅兰芳。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表演风格独具特色,被誉为“梅派第一人”。他的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汉宫秋》等。

4花旦

花旦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表演风格轻盈婉转,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和美感。正阳门下有很多著名的花旦,其中最著名的是梅兰芳的妻子孟小冬。孟小冬是20世纪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表演风格婉转动人,被誉为“中国花旦之花旦”。

5生旦

生旦是京剧中的男性角色,他们的表演风格刚健有力,充满了男性的阳刚之气。正阳门下有很多著名的生旦,其中最著名的是梅兰芳。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表演风格刚健有力,被誉为“中国生角之王”。

6丑角

丑角是京剧中的滑稽角色,他们的表演风格诙谐幽默,充满了喜剧色彩。正阳门下有很多著名的丑角,其中最著名的是张君秋。张君秋是20世纪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表演风格诙谐幽默,被誉为“中国丑角之王”。

7武生

武生是京剧中的武打角色,他们的表演风格刚健有力,充满了男性的阳刚之气。正阳门下有很多著名的武生,其中最著名的是马连良。马连良是20世纪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表演风格刚健有力,被誉为“中国武生之王”。

结尾

正阳门下是明清时期京剧艺术家的聚集地,这里汇聚了许多优秀的京剧艺术家,他们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于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了解正阳门下演员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京剧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欣赏京剧的艺术魅力。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

《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这个问题,我的认识是:京剧演员中有现存年龄较高之人,并无现存辈分较高之人,因“辈分”无从论起。

京剧行里的辈分关系不像相声界里辈分那样清晰规整而一脉相承,在相声行内谱内,按辈称呼,彼此必需认知和承认遵行,已成定规。

而京剧行只有师承关系之说,而无辈分之议。师承是“直系”一脉单论,而无横向旁系附加。如喜连成科班,喜、连、富、盛、世、元、韵无论各科年纪大小,都规定必需是以师兄弟相称(出科后论伯论叔是个人关系单论,如马连良与高庆奎是同辈艺人且年纪相仿关系好,马在家行三,所以高庆奎子高盛麟称马为三叔,其它盛字科人不见得都喊三叔,而只是喊师哥),他们各自弟子互无关系,再如中华戏校德和金玉四科,都是学长学弟,其它科班亦是如此,只有某班某科出身,而无论辈分大小之说。

这些演员,他们具体收徒则本门本系单论。比如高盛麟之徒,遇高盛麟同辈同科师兄李盛斌以师伯称呼,而盛斌子李幼斌则称高盛麟为师叔,但他们如遇高同辈不同科的如李万春李少春等,则可称老师,可称先生或前辈,而无师伯师叔师侄辈分称呼。而高盛麟的弟子与李盛斌的弟子之间则也无师兄弟之说论,反之亦然。

再如张火丁初为赵荣琛徒李文敏弟子,后又拜入赵荣琛门下,又如马连良之徒王和霖、张学津二人以师兄弟论,但张学津之徒与王和霖之徒并无横向瓜葛,甚至有王之徒朱宝光的弟子高彤又可转拜张学津门下为弟子,这要在相声界或会被骂欺师叛祖,大逆不道,但在京剧界则大可转益多师,不足为奇。所以说京剧行内多有师承之论甚少辈分之说,纵有也只是对京剧界年长位尊者为前辈之泛论。

不知认识是否正确,供参考。

尚长荣,杜近芳,陈志清,刘秀荣,等几位!

感谢好友史海钓客的邀请,我是新霁,一个爱看戏的家伙。

这个问题相当的复杂,梨园界是历来讲究辈分的,但是京剧界的辈分也太让人凌乱了,看京剧 历史 就会知道很多梨园世家全是姻亲关系,辈分自然而然地就有些绕,论师承关系吧,京剧界又可以拜多位师父,辈分就乱上加乱了,比如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大师,在15岁的时候拜了梅兰芳大师为师,16岁又拜了王瑶卿大师为师,而王瑶卿大师虽然比梅兰芳大师大13岁,梅兰芳大师还向王瑶卿大师学过艺,结果论辈分,他俩是同一辈的,所以只能按照行当单论了,就算单论,新霁对京剧的辈分一向也是理不清,道不明的……

如今健在的京剧老艺术家中,论辈分的话,像陈志清先生辈分就高呀,他虽然年纪上比谭元寿先生小,但是他辈分高呀,因为陈德霖大师是他的爷爷,余叔岩大师是他的姑父,按照梨园世家的辈分,他比谭元寿先生还大一辈呢。单论师承关系杜近芳先生、刘秀荣先生、谢锐青先生、李玉芙先生的辈分也高呀,她们是王瑶卿大师和梅兰芳大师的亲传弟子,但是谢锐青先生后来又拜了尚小云大师为师,这辈分就够让我混乱的啦,李鸣岩先生、赵鸣华先生辈分也高呀,她们是李多奎大师的亲传弟子呀。

新霁不管是从梨园世家中论辈分,还是单从师承关系论辈分,依然是捋不清的啊。

京剧讲究师承,有直接师承关系的才论到辈分。而现在,学校教育和拜师结合,即便在师承上是清晰的,但论辈分也变得复杂了。

京剧界考虑辈分有一个和正常 社会 关系一样的情况,就是姻亲关系,各种联姻,非常复杂。

所以,从谭鑫培,陈德霖往后,到现在的演员随便比较辈分,可能并不恰当。

讲辈分是旧时代的江湖习惯,京剧近几十年都是通过院校培养演员,辈分越来越模糊,江湖习气越来越少。现在一些优秀演员博采众长,拜不同流派演员为师,很难分什么辈分。

具我所知,李多奎大师的千斤李世英,在当代应该是辈分最高,还有马派名家冯冶孝,和马连良千斤马小嫚的辈子高,,想当年裘大师称多爷为二叔,张派鼻祖张君秋,称马连良为叔叔,冯冶孝又是马连良亲传弟子,马小嫚又是马连良闺女,所以说冯冶孝的辈分相当高!

也有,但不像相声界那么严格。

因为京剧界的师徒辈分往往跟婚姻关系纠缠在一起,只能分个大概,不会同相声那样,明明白白的分出某演员是第几代传人。举两个例子,陈少霖在艺术上是余叔岩的徒弟(并未拜师),在生活上是余叔岩的妻弟;马连良在行辈上比言菊朋晚了一辈,但却收言菊朋的儿子言少朋为徒。四大名旦则更为复杂,程向梅行过拜师礼,又收了荀的长子,都合情合理。

京剧界的辈分不是以成名早晚,也不是以年龄排序,应该是以师承论的。就以梅兰芳来说吧,他的徒弟有100多个,这100多个徒弟不管他们的年龄差距多大,都是同一辈。如程砚秋、言慧珠、张君秋、杜近芳和李玉芙,在年龄上程砚秋和李玉芙相差36岁,但按京剧界的规矩应是同辈人,因为他们都是师承梅兰芳。程砚秋的徒弟年龄再大,也应比李玉芙晚一辈。

比如最出名的富连成科班,喜连富盛世元韵,七科本来是平辈论交,但是喜字科侯喜瑞和郝寿臣是师兄弟,师从黄润甫,但世字科袁世海问艺于郝寿臣,元字科谭元寿先生,他爸爸是富字科谭富英。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当前京剧界不讲什么辈分的,从前讲辈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京剧老艺人老前辈因为要把自己的一流派传下后代人,他们自己办了一个梨园社,招幕 社会 上有爱好京剧的儿童小天才,在梨园社学习,生,旦,净,末,丑,包括武打全部京剧的掌握的基本功,学科二十几年出道后,进入私人京剧团后在 社会 上演出二十年或三十几年,然后自己成为了一门流派就是说;功夫到了自然成,铁打房里磨锈针。成为了自己的一门流派精髓的京剧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顶峰。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他们都成为了京剧表演大师艺术家,这就是我们一致供认的京剧老前辈辈分最高,所以说;目前京剧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都是以前老前辈口授手把手教出来的好学生,通过三十几年来的舞台实践他们成为了继承和传承发扬的某一流派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以前梨园行中也讲辈份,但不像相声界那么分明,因为相声没有专科学校,不坐科。但京剧讲究坐科,老北京著名的科班就是富连成和中华戏曲学校,但也不是富字科就叫连字科师大爷或师叔,中华戏校的王金璐比宋德珠低一科,其实就叫大师哥,跟现在学校里的学姐学弟称乎一样。

梨园行有联姻的习惯,于是形成了亲戚套亲戚的关系,辈份还真不好排。有的演员跟师傅学戏,而这个师傅的子女或徒弟成名后,又跟他们学戏。比如刘秀荣先生,先拜的王瑶老,后又跟王老的弟子梅兰芳学戏,北京戏曲学校教授钮骠,是萧长华萧老的弟子,又跟其子萧盛萱学过戏,你说是什么辈份。

京剧不太注重辈份,学的是真玩意儿,讲究能耐,谁有能耐谁红,名气才大。而相声则正相反,只讲师承不讲传承,有的人压根就没跟老师学过一天能耐,但有名份了,同行就认可了,每天大模大样的装大瓣儿蒜,频繁的出入各大 娱乐 节目当中,多大能耐你自个不清楚吗?悲哀!

杜进芳是梅兰芳的学生,是比较高的辈分了吧

京剧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1、李胜素(1966年2月16日),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衫。现任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该团领衔主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