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人分析指点 清朝姓氏问题。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4收藏

请高人分析指点 清朝姓氏问题。,第1张

1 如果知道你奶奶的爷爷的名字 是可以查到的

2 范 满族老姓包括:博都哩氏、富珠理氏、范佳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范氏(汉族)等。

当然 也许你奶奶的老姓也可能和这些都没关系 是随意改的姓

你爸爸说是两黄旗 请问有什么根据呢 是他听你奶奶说的还是自己猜的?

如果你提供的线索属实

可以根据这些缩小一下范围

================

你提供的信息是:范姓 满族 两黄旗 佳木斯

================

上面已经说过了范姓的满族老姓 我们先看看这几个姓氏有没有可能

如果没有可能那就按照你提供的世居地“佳木斯”查该地的人源情况

1 博都哩氏 Bodur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鄂温克族共有姓氏,鄂温克族又作“布利托天”、“布勒多索夫”。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孛木律、金代姓氏“孛术鲁”,以姓为氏。世居索伦。后冠汉字姓博、鲁、范、花、卜、布。隶属正蓝旗。代表人物[和伦] 满洲正蓝旗人,乾隆四十六年以参将从征白莲教,累官巴里坤总兵。

》》》博都哩氏 世居索伦 ,索伦是今黑龙江嫩江市以西广大地区。

旗籍和你家不符 但是世居地可以考虑

2 富珠哩氏Fujuri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世居富珠理,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代姓氏“孛术鲁”,以姓为氏,元朝时改汉字姓鲁、花、范、富等。金代著名人物有:参知政事、北京留守孛术鲁阿鲁罕,参知政事兼签书密院事孛术鲁德裕等。隶正红旗。

》》》富珠哩氏 世居富珠理 富珠理是今辽宁省新宾县东六十里处。

世居地和你家不符 旗籍不符

3范佳氏Fan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世居辉发,后冠汉字姓范。隶镶蓝旗。

》》》范佳氏 世居辉发 今吉林省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辉发部集聚区,包括辉发城、多壁城等。

世居地和你家不符 旗籍不符

4范氏Fan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本汉人姓氏,世居沈阳。隶正红旗包衣。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范继生] 抚顺尼堪,满洲正红旗包衣旗鼓人,世居沈阳,任主事。

世居地和你家不符

以上几个隶满洲旗分的姓氏中都没有两黄旗的。或许是汉军两黄旗的,当年也有不少汉军旗的后来也报了满族。像汉军镶黄旗里最显赫的范氏家族当属范文程家族

这里有以下几个城市的字辈信息,不知道有没有你要找的:

重庆万州陶氏字辈:“启明貌守得维宏家镇制”。

 重庆万盛、南川南坪陶氏字辈:“启光明正大银登富贵顺志利全星宣文学”。

 重庆忠县陶氏字辈:“有文应希世用”。 

重庆万州陶氏字辈:“有(友)唐(朝)开基业继续发其(奇)强天地人和永远于斯(世)”。

 重庆永川、湖南绥宁、四川双流陶氏字辈:“正秀仁公定真良均同迪昌全汉保进万元再通光中甫怀珍仕”。

重庆秀山陶氏字辈:本之国之心,再正通光大,永远

 河南确山陶氏字辈:“天文清长……” 河南确山陶氏字辈:“永效天秉心”。

 河南信阳陶氏字辈:“世守先行模正长城崇”。 

河南新乡陶氏字辈: 唐庄支派:“清伍金明玉”。

河南周口陶氏字辈:“德翟延鸿绪敬盛照文渊”。

 湖南安化陶氏字辈:“卿荣宗仕玉廷金谱始镌守承惟祖志崇孝必英贤文应希世用武克定邦宣勋业期铭鼎忠勤允继先运昌材益备泽厚绪长延绍德经传远永思福尔全”。

湖南湘阴陶氏字辈:“联支垂永远绍祖锡光辉群名登显达仕级占高魁百世荣景祚千载盛儒庭忠义承先泽文章启后昆”。

 湖南沩宁陶氏字辈:“精英淳厚希钟祖开嗣继俊伟昌明万重日欣荣贵显乾坤瑞应德维新士兴祀乐文章美佑启贤良裕后人”。 

湖南宁乡浔阳堂陶氏字辈: 旧派:“海宇宏开殷泽嗣昌亿代联云天朝志以兴应廷世永启良宁绍承崇……”; 改派:“鸿文昭国瑞燕翼肇家祥祖德贻芳远宗功毓秀长平和安泰裕秉忠业超群聪敏振雄伟福禄寿喜荣”。 

湖南宁乡爱菊堂陶氏字辈:“河狱精英淳厚希钟祖开嗣继俊伟昌明万重日欣荣贵显乾坤瑞应德维新士兴祀乐文章美佑启贤良裕后人”。

 湖南浏阳陶氏字辈:“正光长维贤连”。

 湖南绥宁、贵州天柱陶氏字辈:“受享仁公定幸再政通光绍述承先绪善继启后良克明维俊德宏道永锡昌”。

 湖南芷江、四川遂宁陶氏字辈:“廷守继应大国成文天锡知学万世荣昌”。 

湖南绥宁、四川双流陶氏字辈:“正秀仁公定真良均同迪昌全汉保进万元再通光永继家声懋中怀世德隆维明显文思崇本庆云松春至夏也暑秋到冬于寒义礼今古有下代接后传”。

 湖南邵阳陶氏字辈:“明德馨贻远人能孝定真”。 

 江西彭泽、安徽潜山陶氏字辈:“清省庚炎用琼华仲崇隆永玉万月尚光智仁淑士大国文章宏高世德中正名芳发祥启秀同佐朝邦有善长贵真诚必昌其人诗礼则家之良峥嵘灏俊雍艳蔚苍业佳晨曦才博栋梁恭维君洁贤猷盛康坤凌娆宇鹏卓辉煌”。

 江西彭泽、都昌、进贤、南昌、新建陶氏通谱字辈:“开唐建自汉勋烈昭鼎柱桓武表荆广贞亮肇扬豫龙章蔚国华玉映森庭树易干曰惕若以恢前绪”。

 江西南昌陶氏字辈:“恩远惠基……”

 江西南昌、湖南宁靳陶氏字辈:“显汝学(之)火土文章鸿世美忠孝懋先成子克家贤允人华国纪荣”

 江西丰城、湖南盐山陶氏字辈:“必世则咸一汝应期生开增仕志荣扬举学富师忠孝宏建树效明哲作良辅显家声步祖武庆治平定海宇”。

成都市陶氏字辈:存仁有余新旭廷启礼义

绵阳市陶氏字辈:吉善雨辉久存仁有余新训庭宗礼仪宪法在伦今守正为孝义谦祥永志宁

广元市陶氏字辈:佑继勋承业浔阳世泽长荣华梦应兆逢泰钟贤良积德传有庆存新理智祥训庭崇礼义宪法在纶経守正维敦益谦祥永致宁沿三宗谱

达州市陶氏字辈:国德嘉奇 明兴正泰 大承前绪 克绍先传 俊才恒发 万祀永昌

南充市陶氏字辈:肇祖渊源深徒寿著簪缨绩善贻辉久存仁有余馨训庭崇礼义宪法在纶经守政维敦益谦祥永致宁育才铸国栋依闾奉双亲圣贤高德尚诗书丹桂尊同宗拾万户支派百亿名耕读居皖北文风泽士林公忠传世远五柳震家声香火乾坤大绵延荫子孙

德阳市陶氏字辈:肇祖渊源深,徒寿著簪缨,绩善贻辉久,存仁有余馨,训庭崇礼义,宪法在纶经,守政维敦益,谦祥永致宁,育才铸国栋,依闾奉双亲,圣贤高德尚,诗书丹桂尊,同宗拾万户,支派百亿名,耕读居皖北,文风泽士林,公忠传世远,五柳震家声,香火乾坤大,绵延荫子孙

广安市陶氏字辈:吉善雨辉久,存仁有余新,训庭宗礼仪,先法再论今,守正为孝义,谦祥永志宁

阿坝州陶氏字辈:殿亭文明士习恩运宏昌学成安帮贵福禄寿延长

巴中市陶氏字辈:元文金玉进永志成世应义德必兴其祥光明振春俊立体全志在丕伟贤良亚辉

遂宁市陶氏字辈:孟有云立,成先启后,光耀荣昌

内江市陶氏字辈:三兆松吕荣如明德乃大

四川安岳陶氏字辈: 原派:“景大荣绍先诗礼世相传仁义培心地和平养性天孝同忠作宝经与史为田翰苑文章记声名著简编 改派:“景大荣绍先承元世启贤文明惟永锡式尔庆其延”。

 四川眉山、宜宾陶氏字辈:“继传兴修……” 

四川宜宾陶氏字辈:“祥开天兴友德”。 

四川盐亭陶氏字辈:“尔修学天仕绍文明永昭中德安邦定国”

 四川攀枝花陶氏字辈:“远朝庭……”

 四川苍溪陶氏字辈:“士裔履德泽传家启诗书丕继思中正积善庆有馀祥瑞钟时彦经伦裕邦昌宗耀光辉远福延世代长”

 四川南充陶氏字辈:“一二尔文友世大永长久仁孝家富贵德顺万年兴天仕安乐福金玉启昌隆”。

山东平度陶氏字辈:“守(春)成(珍)云(章)文(同)”。

 山东日照陶氏字辈:“来瑞玉安祥”。

 山东登州、黑龙江庆安、青冈、绥化、辽宁庄河陶氏字辈:“文行忠信圣化永传学思悌道一真万年”。

 山东海洋、辽宁庄河陶氏字辈:“常文元良崇”。

 山东迁皖北陶氏字辈:“剑守(兰)春(德)志(治克廷)永(相晓小)西”。

 山东登州、辽宁大连陶氏字辈:“东守汉元文行忠信圣(盛)化永传学思(士)悌(其)道一(义日)真(臻本)万年”。 

山东登州陶氏字辈:“东守汉元□文行忠信圣化永传学士其道义本万年”。

山东莱芜陶氏字辈:“振祥宗常务辛”。

 山东烟台陶氏字辈:“以玉曰福起善为宝立志景成修德乃昌”。 

山东陶氏一支字辈:“敬玉传……” 

山东陶氏一支字辈:“文永传安红业兆吉祥”。

 江西彭泽、安徽潜山陶氏字辈:“清省庚炎用琼华仲崇隆永玉万月尚光智仁淑士大国文章宏高世德中正名芳发祥启秀同佐朝邦有善长贵真诚必昌其人诗礼则家之良峥嵘灏俊雍艳蔚苍业佳晨曦才博栋梁恭维君洁贤猷盛康坤凌娆宇鹏卓辉煌”。

 江西彭泽、都昌、进贤、南昌、新建陶氏通谱字辈:“开唐建自汉勋烈昭鼎柱桓武表荆广贞亮肇扬豫龙章蔚国华玉映森庭树易干曰惕若以恢前绪”。

 江西南昌陶氏字辈:“恩远惠基……” 

江西南昌、湖南宁靳陶氏字辈:“显汝学(之)火土文章鸿世美忠孝懋先成子克家贤允人华国纪荣”。

 江西丰城、湖南盐山陶氏字辈:“必世则咸一汝应期生开增仕志荣扬举学富师忠孝宏建树效明哲作良辅显家声步祖武庆治平定海宇”。

 湖南安化陶氏字辈:“卿荣宗仕玉廷金谱始镌守承惟祖志崇孝必英贤文应希世用武克定邦宣勋业期铭鼎忠勤允继先运昌材益备泽厚绪长延绍德经传远永思福尔全”。

湖南湘阴陶氏字辈:“联支垂永远绍祖锡光辉群名登显达仕级占高魁百世荣景祚千载盛儒庭忠义承先泽文章启后昆”。

 湖南沩宁陶氏字辈:“精英淳厚希钟祖开嗣继俊伟昌明万重日欣荣贵显乾坤瑞应德维新士兴祀乐文章美佑启贤良裕后人”。

 湖南宁乡浔阳堂陶氏字辈: 旧派:“海宇宏开殷泽嗣昌亿代联云天朝志以兴应廷世永启良宁绍承崇……”; 改派:“鸿文昭国瑞燕翼肇家祥祖德贻芳远宗功毓秀长平和安泰裕秉忠业超群聪敏振雄伟福禄寿喜荣”。 

湖南宁乡爱菊堂陶氏字辈:“河狱精英淳厚希钟祖开嗣继俊伟昌明万重日欣荣贵显乾坤瑞应德维新士兴祀乐文章美佑启贤良裕后人”。 

湖南浏阳陶氏字辈:“正光长维贤连”。

 湖南绥宁、贵州天柱陶氏字辈:“受享仁公定幸再政通光绍述承先绪善继启后良克明维俊德宏道永锡昌”。

 湖南芷江、四川遂宁陶氏字辈:“廷守继应大国成文天锡知学万世荣昌”。

 湖南绥宁、四川双流陶氏字辈:“正秀仁公定真良均同迪昌全汉保进万元再通光永继家声懋中怀世德隆维明显文思崇本庆云松春至夏也暑秋到冬于寒义礼今古有下代接后传”。 

湖南邵阳陶氏字辈:“明德馨贻远人能孝定真”。 

四川安岳陶氏字辈: 原派:“景大荣绍先诗礼世相传仁义培心地和平养性天孝同忠作宝经与史为田翰苑文章记声名著简编 改派:“景大荣绍先承元世启贤文明惟永锡式尔庆其延”。

 四川眉山、宜宾陶氏字辈:“继传兴修……” 

四川宜宾陶氏字辈:“祥开天兴友德”。 

四川盐亭陶氏字辈:“尔修学天仕绍文明永昭中德安邦定国”

 四川攀枝花陶氏字辈:“远朝庭……”

 四川苍溪陶氏字辈:“士裔履德泽传家启诗书丕继思中正积善庆有馀祥瑞钟时彦经伦裕邦昌宗耀光辉远福延世代长”。

 四川南充陶氏字辈:“一二尔文友世大永长久仁孝家富贵德顺万年兴天仕安乐福金玉启昌隆”。

 河南确山陶氏字辈:“天文清长……” 河南确山陶氏字辈:“永效天秉心”。

 河南信阳陶氏字辈:“世守先行模正长城崇”。 

河南新乡陶氏字辈: 唐庄支派:“清伍金明玉”。

 陶家湾支派:“万映国登三家宗正福元光明司天地永世克延年”;

 陶家坪支派:“仕自永国登传家启诗书文章光华国富寿庆有馀”;

 陶家山支派:“仕元金国成传家启诗书春秋泽发林富寿庆有馀”;

 金钗溪支派:“仕自永国文传家启诗书”; 

白鹤乡苏家嘴支派:“士裔履德泽传家启诗书文章光华国富寿庆有馀”; 

白鹤享油榨溪支派:“文仕永万映光明安定邦大有宗元子观成锡泽长”。 

重庆万州陶氏字辈:“启明貌守得维宏家镇制”

 重庆万盛、南川南坪陶氏字辈:“启光明正大银登富贵顺志利全星宣文学”。

 重庆忠县陶氏字辈:“有文应希世用”。

 重庆万州陶氏字辈:“有(友)唐(朝)开基业继续发其(奇)强天地人和永远于斯(世)”。 

重庆永川、湖南绥宁、四川双流陶氏字辈:“正秀仁公定真良均同迪昌全汉保进万元再通光中甫怀珍仕”。

 广西平乐陶氏字辈:“赞政待玉新良广盛兰琼”。

 广西合浦陶氏字辈:“国润兆……” 广西桂林陶氏字辈:“金珠怀宜侍善积有德昌天佑赐万福宗祖世远宽”。

 广西平南陶氏字辈:“远陆仲应柱建朱世正绪业全泽桂灿坤”。 

云南宣威陶氏字辈:“科如荣昌光华”。 云南威信陶氏字辈:“聪文之国金元宗天玉成其余思正大”。

 云南昭通永善陶氏字辈:“洪德积成中孝昌远永春”。 甘肃陶氏一支字辈:“文新云世恒发达万里宗”。

 甘肃陶氏一支字辈:“句武清其本立道生”。 天津陶氏一支字辈:“滋尚谐钦成华廷崇丹谦”。

 河北唐山陶氏字辈:“元凤志海乃庆家连”。

 贵州陶氏一支字辈:“其余(师)正(大)永(翠)四(红)林”。

 黑龙江五大连池陶氏字辈:“国庆泽仲永申友树茂凡”。

 陶氏一支字辈:“伦

寻根和修谱是不冲突的,两者可以同时进行,如果字辈用完也可以在续新字辈,锦秋文谱家谱编印、查字辈、续字辈服务,

7805山西新绛古绛陶氏家谱五卷 (清)陶起盛等重修 清道光七年(1827)木活字本 五册 日本 美国 7806江苏江宁西阳陶氏宗谱十卷 (清)陶汝先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燕翼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7807江苏溧水陶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柳堂木活字本 十册 江苏溧水县云台乡下桥头村西垫里 注:此谱初修於清雍正。 7808江苏镇江润东顺江洲陶氏族谱四卷 (清)陶秀资等修 清道光元年(1820)木活字本 四册 北图 7809江苏镇江润东顺江洲陶氏重修族六卷 (清)陶荣等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活字本 六册 北图 7810江苏镇江陶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陶凤编辑 民国十九年(1930)五柳堂铅印本 六册 历史所 江苏镇江市博 注:民国二年陶恒等始修。 7811江苏句容陶氏宗谱不分卷 (清)熊飞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字本 二十册 江苏句容县档 注:谱始纂於清康熙三十七年。 7812江苏常州陶氏宗谱□□卷 (清)陶士谣纂修 清光绪八年(1882)常州陶氏五柳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2、卷末) 7813江苏常州溧阿陶氏迁常支谱四卷首一卷 (清)陶湘等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铅印本 北图 科图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7814江苏无锡陶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文苑阁排印本 一册 河北大学 7815江苏无锡金匮陶氏支谱四卷 (清)陶光济编辑 清宣统元年(1909)锦初堂木刻本 江苏档(存卷2) 7816江苏无锡陶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附录一卷 (民国)陶世凤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活字本 吉林大学 江苏苏州市图 7817江苏苏州陶氏家谱六卷 (清)陶惟纶等修辑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 北图 历史所 中央民院 南京大学 江苏苏州市图 苏州大学 日本 美国 注:清康熙三十二年陶超宗始修。 7818江苏苏州陶氏宗谱六卷 (民国)陶怀照 陶谋嘉等续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二部) 江苏苏州市博 日本 美国 注:陶超宗首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7819江苏常熟浔阳陶氏家谱四卷 (民国)陶文炯重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四册 北图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江苏常熟市图 美国 注:陶贞一首修於清乾隆时。 7820浙江泰顺池村陶氏族谱一卷 (清)林鄂等撰 清道光间重修刊本 浙江泰顺县文博馆 7821浙江嘉兴陶氏家谱不分卷 忠孝堂 待修草稿本 一册 浙江嘉兴市图 注:内有陶葆廉修改批注。 7822浙江绍兴会稽陶氏族谱三十卷 (清)陶元藻重修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刻本 北图 吉林大学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7823浙江绍兴会稽陶氏族谱不分卷 (清)陶元藻纂修 清乾隆四年(1639)序留井草堂拙苍氏钞本 二册 浙江图 7824浙江韶兴会稽陶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陶际尧增修 清道光十年(1830)刻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美国 注:明万历三十六年克斋翁始修。 7825浙江绍兴会稽陶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陶柳溪纂修 清光绪五年(1879)修钞本 八册 河北大学 7826浙江绍兴会稽陶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陶在铭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刻本 二十四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 滨师大 日本 美国 注:明万历间克斋翁怿长始修。 7827浙江绍兴会稽陶氏东长房分谱不分卷 清人纂钞本 四册 浙江图 7828浙江浦江浦阳陶氏宗谱□□卷 (清)陶成福等纂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活字本 十册 北图 7829浙江浦江浦阳陶氏宗谱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十二册 浙江兰溪县白沙乡陶宅(七部) 7830浙江临海陶氏宗谱□□卷 清同治八年(1869)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3) 7831浙江缙云五云陶氏宗谱十一卷 (民国)陶汉龙总理 陶树子等协理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7832浙江松阳浔阳郡陶氏宗谱二卷 民国二十九年(1940)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徐山村 7833安徽南陵陶氏宗谱二卷 清光绪十一年(1885)纂修本 安徽南陵县档 7834安徽巢湖陶氏族谱四卷 (清)陶国良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 安徽巢湖市图 7835江西南昌昌邑陶氏族谱一卷 清活字本光绪三十三年钞补 一册 江西档 7836湖北陶氏宗谱四十四卷 (民国)陶守珩 陶守照等编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陶氏五柳堂刻本 四十四册 武汉图 注:此书包括湖北各地陶氏宗派。首修於明万 历十一年。 7837湖北新洲六甲支谱陶氏八卷 (清)陶早棋 陶早茂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桃花乡桃花寨村 7838湖北新洲陶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陶旭斋 陶凤笙合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桃花乡桃花寨村 7839湖南宁乡陶氏支谱不分卷 (清)陶汝鼎等纂 清乾隆十五年(1889)刻本 一册 湖南图 7840湖南宁乡陶氏四修家谱九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陶藻洲等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7841湖南宁乡陶氏六修家谱十二卷 (民国)陶昭荃 陶文森等修 陶昭萼 陶瑞 班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活宇本 湖南图(存卷1) 7842湖南宁乡靳水双江陶氏五修家族谱二十二卷 (民国)陶美清 陶铸尧等修 陶美济 陶懋熙纂 民国十六年(1927)印本 湖南图(存卷15-22) 7843湖南湘潭陶氏四修支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陶世慈 陶成学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田紫荆堂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7844湖南湘阴陶氏七修族谱□□卷 (清)陶达烈总修 清道光八年(1828)刻本 湖南图(存卷1、首) 7845湖南安化资江陶氏族谱□□卷 清同治八年(186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存卷首之二、卷一之七) 7846湖南去化资江陶氏七修族谱提本九卷 (民国)陶叔惠修 陶东佛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活字本 九册 湖南图 7847湖南安化资江陶氏七修族谱□□卷 民国间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3、7) 7848广东新会松友祖家谱不分卷 (清)陶杰杨等辑 影清光绪九年(1883)序钞本 二册 美国 7849四川简阳陶氏族谱不分卷 (清)陶厚魁等修 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 二册 南京大学 7850四川陶氏族谱五卷 (民国)陶启金 陶宗钧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排印本 一册 四川图 7851 浔阳陶氏支谱十六卷 (清)陶宣炡辑 清咸丰七年(1857)录成钞本 五册 北图 注:道光二十二年初稿,二十七年再辑,咸丰六 年重定。

陶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一 ; 以地名为氏。据《姓苑》所载,上古有陶唐氏 ( 尧帝 ),居於陶邑 ( 山东定陶县 ) ,其后有陶氏。

二 ; 以官为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殷民七族」,其中有「陶」氏,即掌管制作陶器的工匠。又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朝初年,虞阏之父虞思为陶正,即掌管陶器制作的官职。其后有陶氏。

家族名人

陶侃 (259~334)晋代名臣,浔阳(今湖北省黄梅县北)人,字士行,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定苏峻之乱,初为广州刺史,每日搬运砖块以锻链体力,为人忠顺勤劳,时人比之诸葛亮。

陶弘景 (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隶,好道术;齐高帝时,为诸王侍读,梁时隐於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武帝时,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无不谘询,时称为「山中宰相」;卒赠大中大夫,諡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书,是将本草经依药性与种属重新整理而成。

陶潜 (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元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地望分布:河南济阳郡,安徽丹阳郡,江西浔阳郡。

陶姓起源参考之二:帝尧封陶、子孙为姓

陶姓的起源已有4300多年的历史了。说起陶姓的始祖,就要说到我国历史上远古时期的帝尧陶唐氏。

陶唐氏是帝尧的封号,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按当时的习惯,尧的后人有的就以陶为姓,有的就以唐作为自己的姓氏。

而80年代在山西省临汾市郊区发现的陶寺遗址。也和另一支源自舜帝的陶姓有着直接的联系。

中国谱牒研究会副会长张海瀛:“咱们现在站的这个遗址,叫陶寺遗址,这个遗址在咱们国家的考古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遗址与陶姓的起源关系也非常大。传说帝尧开始被封于陶地(山东定陶),后来又改封到唐地(河北唐县),所以,帝尧的号就叫陶唐氏,帝尧的后代当中,有一支就是以他最初的封号以陶为姓的,这就是咱们中国陶姓的起源。另据记载:帝舜的后人当中,有一支是负责制造陶器的,给了他个官衔,叫做陶正,是以制陶为职业的,这支后代以职业为氏,也姓陶。”

也就是说,陶姓有一支是源自帝尧的后代,有一支是源自帝舜的后代,但不管是源自尧还是源自舜的陶姓,他们实际上是一脉相传的一家人。因为尧把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所以,舜帝后裔的体内也流着尧帝的血液。

有一句关于娥皇和女英的对联是这样说的:、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姐皇后妹皇后姐妹皇后,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这两支陶姓的血缘关系。

我国历史上的陶姓名人可谓数不胜数,晋代时期,陶姓人氏曾一连出现过好几位了不起的人物,如以珍惜光阴而著称的陶侃,他的格言是,人要珍惜每一分光阴,由于他办事认真、勤奋,曾先后出任晋朝八个州的都督,并统率军队四十年之久。而陶侃的曾孙陶渊明,更以不朽的诗歌作品而千古留名,一篇《桃花源记》已被历代学子视为必读之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也被人们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陶渊明四十一岁时曾任江西彭泽县令,仅八十多天就弃官归隐,从他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中,我们仍可看出他归隐后经常和邻居们一起争论并分析历史上的往事。

据《姓氏考略》记载,陶姓人氏很早就由最初的发祥地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及山西临汾等地向各地迁徙,陶姓繁衍到后来,就在江苏镇江及丹阳一带形成望族大户、而早在东汉时期,陶姓就已在江西九江县成为名门望族。

从隋唐时期开始至后来的历朝历代,陶姓族人就从中原陆续迁徙到福建安家落户。

台湾的陶氏族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从福建迁移过去的。

台湾陶氏出版社董事长陶宗翰:“这次回来能够到我们陶氏的发源地来寻根,是一件令人很开心的事情,陶姓在台湾的分布还算是平均,根据现在的统计,大概有一万多人在台湾。”

如今,台湾的陶姓人氏,大部分都居住在台北、新竹和彰化等地。

陶姓起源参考之三

陶姓在台湾和大陆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陶姓最早的起源是,上古时代的帝王陶唐氏(即唐尧)在今天的山东定陶一带制陶,尧帝的后代子孙就有以“ 陶”为姓的。 发展和演变:有一支陶姓起源于子姓,是商朝后裔。左传上说,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为卫侯,负责管理商朝遗民,其中就有“陶”姓,据说是制造陶器的工匠。另外一支陶姓也起源于在周代,虞思担任周朝的陶正(管理制造陶器的官职),其子孙也以陶为姓。陶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丹阳,济阴,洵阳三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陶姓世称丹阳望,济阴望,洵阳望。

具体参见中国家谱网http://wwwchina-stemmatacom/dir_searchphpxing=%CC%D5&location=&pu_name=&writer=&house=&tang=&imagex=37&imagey=6

山西新绛古绛陶氏家谱五卷 (清)陶起盛等重修 清道光七年(1827)木活字本 五册 日本 美国 7806江苏江宁西阳陶氏宗谱十卷 (清)陶汝先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燕翼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7807江苏溧水陶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柳堂木活字本 十册 江苏溧水县云台乡下桥头村西垫里 注:此谱初修於清雍正。 7808江苏镇江润东顺江洲陶氏族谱四卷 (清)陶秀资等修 清道光元年(1820)木活字本 四册 北图 7809江苏镇江润东顺江洲陶氏重修族六卷 (清)陶荣等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活字本 六册 北图 7810江苏镇江陶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陶凤编辑 民国十九年(1930)五柳堂铅印本 六册 历史所 江苏镇江市博 注:民国二年陶恒等始修。 7811江苏句容陶氏宗谱不分卷 (清)熊飞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字本 二十册 江苏句容县档 注:谱始纂於清康熙三十七年。 7812江苏常州陶氏宗谱□□卷 (清)陶士谣纂修 清光绪八年(1882)常州陶氏五柳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2、卷末) 7813江苏常州溧阿陶氏迁常支谱四卷首一卷 (清)陶湘等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铅印本 北图 科图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7814江苏无锡陶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文苑阁排印本 一册 河北大学 7815江苏无锡金匮陶氏支谱四卷 (清)陶光济编辑 清宣统元年(1909)锦初堂木刻本 江苏档(存卷2) 7816江苏无锡陶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附录一卷 (民国)陶世凤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活字本 吉林大学 江苏苏州市图 7817江苏苏州陶氏家谱六卷 (清)陶惟纶等修辑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 北图 历史所 中央民院 南京大学 江苏苏州市图 苏州大学 日本 美国 注:清康熙三十二年陶超宗始修。 7818江苏苏州陶氏宗谱六卷 (民国)陶怀照 陶谋嘉等续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二部) 江苏苏州市博 日本 美国 注:陶超宗首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7819江苏常熟浔阳陶氏家谱四卷 (民国)陶文炯重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四册 北图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江苏常熟市图 美国 注:陶贞一首修於清乾隆时。 7820浙江泰顺池村陶氏族谱一卷 (清)林鄂等撰 清道光间重修刊本 浙江泰顺县文博馆 7821浙江嘉兴陶氏家谱不分卷 忠孝堂 待修草稿本 一册 浙江嘉兴市图 注:内有陶葆廉修改批注。 7822浙江绍兴会稽陶氏族谱三十卷 (清)陶元藻重修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刻本 北图 吉林大学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7823浙江绍兴会稽陶氏族谱不分卷 (清)陶元藻纂修 清乾隆四年(1639)序留井草堂拙苍氏钞本 二册 浙江图 7824浙江韶兴会稽陶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陶际尧增修 清道光十年(1830)刻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美国 注:明万历三十六年克斋翁始修。 7825浙江绍兴会稽陶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陶柳溪纂修 清光绪五年(1879)修钞本 八册 河北大学 7826浙江绍兴会稽陶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陶在铭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刻本 二十四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 滨师大 日本 美国 注:明万历间克斋翁怿长始修。 7827浙江绍兴会稽陶氏东长房分谱不分卷 清人纂钞本 四册 浙江图 7828浙江浦江浦阳陶氏宗谱□□卷 (清)陶成福等纂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活字本 十册 北图 7829浙江浦江浦阳陶氏宗谱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十二册 浙江兰溪县白沙乡陶宅(七部) 7830浙江临海陶氏宗谱□□卷 清同治八年(1869)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3) 7831浙江缙云五云陶氏宗谱十一卷 (民国)陶汉龙总理 陶树子等协理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7832浙江松阳浔阳郡陶氏宗谱二卷 民国二十九年(1940)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徐山村 7833安徽南陵陶氏宗谱二卷 清光绪十一年(1885)纂修本 安徽南陵县档 7834安徽巢湖陶氏族谱四卷 (清)陶国良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 安徽巢湖市图 7835江西南昌昌邑陶氏族谱一卷 清活字本光绪三十三年钞补 一册 江西档 7836湖北陶氏宗谱四十四卷 (民国)陶守珩 陶守照等编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陶氏五柳堂刻本 四十四册 武汉图 注:此书包括湖北各地陶氏宗派。首修於明万 历十一年。 7837湖北新洲六甲支谱陶氏八卷 (清)陶早棋 陶早茂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桃花乡桃花寨村 7838湖北新洲陶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陶旭斋 陶凤笙合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桃花乡桃花寨村 7839湖南宁乡陶氏支谱不分卷 (清)陶汝鼎等纂 清乾隆十五年(1889)刻本 一册 湖南图 7840湖南宁乡陶氏四修家谱九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陶藻洲等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7841湖南宁乡陶氏六修家谱十二卷 (民国)陶昭荃 陶文森等修 陶昭萼 陶瑞 班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活宇本 湖南图(存卷1) 7842湖南宁乡靳水双江陶氏五修家族谱二十二卷 (民国)陶美清 陶铸尧等修 陶美济 陶懋熙纂 民国十六年(1927)印本 湖南图(存卷15-22) 7843湖南湘潭陶氏四修支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陶世慈 陶成学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田紫荆堂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7844湖南湘阴陶氏七修族谱□□卷 (清)陶达烈总修 清道光八年(1828)刻本 湖南图(存卷1、首) 7845湖南安化资江陶氏族谱□□卷 清同治八年(186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存卷首之二、卷一之七) 7846湖南去化资江陶氏七修族谱提本九卷 (民国)陶叔惠修 陶东佛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活字本 九册 湖南图 7847湖南安化资江陶氏七修族谱□□卷 民国间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3、7) 7848广东新会松友祖家谱不分卷 (清)陶杰杨等辑 影清光绪九年(1883)序钞本 二册 美国 7849四川简阳陶氏族谱不分卷 (清)陶厚魁等修 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 二册 南京大学 7850四川陶氏族谱五卷 (民国)陶启金 陶宗钧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排印本 一册 四川图 7851 浔阳陶氏支谱十六卷 (清)陶宣炡辑 清咸丰七年(1857)录成钞本 五册 北图 注:道光二十二年初稿,二十七年再辑,咸丰六 年重定。

陶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一 ; 以地名为氏。据《姓苑》所载,上古有陶唐氏 ( 尧帝 ),居於陶邑 ( 山东定陶县 ) ,其后有陶氏。

二 ; 以官为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殷民七族」,其中有「陶」氏,即掌管制作陶器的工匠。又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朝初年,虞阏之父虞思为陶正,即掌管陶器制作的官职。其后有陶氏。

家族名人

陶侃 (259~334)晋代名臣,浔阳(今湖北省黄梅县北)人,字士行,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定苏峻之乱,初为广州刺史,每日搬运砖块以锻链体力,为人忠顺勤劳,时人比之诸葛亮。

陶弘景 (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隶,好道术;齐高帝时,为诸王侍读,梁时隐於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武帝时,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无不谘询,时称为「山中宰相」;卒赠大中大夫,諡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书,是将本草经依药性与种属重新整理而成。

陶潜 (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一名渊明,字元亮,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地望分布:河南济阳郡,安徽丹阳郡,江西浔阳郡。

陶姓起源参考之二:帝尧封陶、子孙为姓

陶姓的起源已有4300多年的历史了。说起陶姓的始祖,就要说到我国历史上远古时期的帝尧陶唐氏。

陶唐氏是帝尧的封号,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按当时的习惯,尧的后人有的就以陶为姓,有的就以唐作为自己的姓氏。

而80年代在山西省临汾市郊区发现的陶寺遗址。也和另一支源自舜帝的陶姓有着直接的联系。

中国谱牒研究会副会长张海瀛:“咱们现在站的这个遗址,叫陶寺遗址,这个遗址在咱们国家的考古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遗址与陶姓的起源关系也非常大。传说帝尧开始被封于陶地(山东定陶),后来又改封到唐地(河北唐县),所以,帝尧的号就叫陶唐氏,帝尧的后代当中,有一支就是以他最初的封号以陶为姓的,这就是咱们中国陶姓的起源。另据记载:帝舜的后人当中,有一支是负责制造陶器的,给了他个官衔,叫做陶正,是以制陶为职业的,这支后代以职业为氏,也姓陶。”

也就是说,陶姓有一支是源自帝尧的后代,有一支是源自帝舜的后代,但不管是源自尧还是源自舜的陶姓,他们实际上是一脉相传的一家人。因为尧把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所以,舜帝后裔的体内也流着尧帝的血液。

有一句关于娥皇和女英的对联是这样说的:、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姐皇后妹皇后姐妹皇后,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这两支陶姓的血缘关系。

我国历史上的陶姓名人可谓数不胜数,晋代时期,陶姓人氏曾一连出现过好几位了不起的人物,如以珍惜光阴而著称的陶侃,他的格言是,人要珍惜每一分光阴,由于他办事认真、勤奋,曾先后出任晋朝八个州的都督,并统率军队四十年之久。而陶侃的曾孙陶渊明,更以不朽的诗歌作品而千古留名,一篇《桃花源记》已被历代学子视为必读之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也被人们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陶渊明四十一岁时曾任江西彭泽县令,仅八十多天就弃官归隐,从他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中,我们仍可看出他归隐后经常和邻居们一起争论并分析历史上的往事。

据《姓氏考略》记载,陶姓人氏很早就由最初的发祥地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及山西临汾等地向各地迁徙,陶姓繁衍到后来,就在江苏镇江及丹阳一带形成望族大户、而早在东汉时期,陶姓就已在江西九江县成为名门望族。

从隋唐时期开始至后来的历朝历代,陶姓族人就从中原陆续迁徙到福建安家落户。

台湾的陶氏族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从福建迁移过去的。

台湾陶氏出版社董事长陶宗翰:“这次回来能够到我们陶氏的发源地来寻根,是一件令人很开心的事情,陶姓在台湾的分布还算是平均,根据现在的统计,大概有一万多人在台湾。”

如今,台湾的陶姓人氏,大部分都居住在台北、新竹和彰化等地。

陶姓起源参考之三

陶姓在台湾和大陆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陶姓最早的起源是,上古时代的帝王陶唐氏(即唐尧)在今天的山东定陶一带制陶,尧帝的后代子孙就有以“ 陶”为姓的。 发展和演变:有一支陶姓起源于子姓,是商朝后裔。左传上说,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为卫侯,负责管理商朝遗民,其中就有“陶”姓,据说是制造陶器的工匠。另外一支陶姓也起源于在周代,虞思担任周朝的陶正(管理制造陶器的官职),其子孙也以陶为姓。陶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丹阳,济阴,洵阳三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陶姓世称丹阳望,济阴望,洵阳望。

请高人分析指点 清朝姓氏问题。

1 如果知道你奶奶的爷爷的名字 是可以查到的2 范 满族老姓包括:博都哩氏、富珠理氏、范佳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范氏(汉族)等。当然 也...
点击下载
上一篇:李世民族谱下一篇:家谱如何编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