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族谱中的堂口是何作用
分清家族中某个支系的血缘传承关系。
堂口,正式的说法是“堂号”,是由族中某房先祖确立,用来跟其他房系作区分。堂号的命名,大多源自祖上某个名人的事迹或佳话。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自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余:我 淤泥:池塘或河沟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值,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10)植:古义:立;今义:种下。
(11)亵(xiè)玩:轻易而随便的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2)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注: 翻译为:牡丹,是花中富贵的。
(14)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15)噫(yī):感叹词,相当于“唉”。
(16)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7)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8)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唉!自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菊花的人了。像我一样爱莲花的人还有多少呢?但是爱牡丹的人却像星星一般的多。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结合议论和记叙,而偏重议论一些的文体。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托物言志:就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
[赏析]: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洒落胸怀所透射出的精神折光。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篇短文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
[解读]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风格极为简洁,语言凝练自然,比喻贴切,寓意深刻。特别要提出的是,作为理学鼻祖周敦颐的作品,这篇作品没有理学的陈腐气,而保留了理学家长于说理议论的优点。
文章先写了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的情况,作为一正一反的衬托,然后才从容不迫地说出自己喜爱莲花的原因,“出淤泥而不染”这一段是脍炙人口的片断,句句说的都是莲花,而同时句句又都是在说君子的道德品行。接下来作者分别把菊、牡丹和莲花称为花中的“隐逸者”、“富贵者”和“君子”,以比喻的方式,巧妙地把借花喻人的用意点了出来,赞颂了像莲花那样的君子的高尚志节,而对追求富贵的世俗思想加以讽刺。
[编辑本段]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作者:周敦颐(宋)
后人
绍兴籍的鲁迅(周树人)、周作人是其第32世孙,周恩来是其第33世孙。
广州市白云区龙归镇南村是周敦颐第9代后人的聚居地,现在已经到第31代。此外广东潮阳,浙江诸暨、金华等地都有周敦颐后人分布。
湖南省郴州市亦有元公后人,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村现在已经到第34代。有世系家谱传下!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光)字辈为始祖周归仁第36世孙(元公20世孙)现在已经到了归仁公50世,元公34世(有)字辈!
姓氏族谱中的堂口是何作用
本文2023-09-29 12:47: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