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古镇的地理环境
龙门古镇位于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旅游线上的国家一级景点,有320国 道与之相连,交通便捷。 东汉名士严子陵游览龙门山时称赞“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龙门古镇因此得名。三国时东吴大帝孙权的后裔聚居于此,已逾千年。全镇现有7000多人, 90%以上姓孙。 到龙门古镇旅游,可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风情,领略孙权家族千年来所形成的浓厚的孙氏文化,饱览秀美的龙门山自然风光,重温严子陵游览时的诗情画意。这里有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且极为罕见的明清古建筑群。走进古镇,看不到皖南徽商豪宅的金碧辉煌,也体会不到在拱桥下泛舟的水乡幽情。到处是卵石铺成的小路,还有以卵石作墙垣的民宅民居,暴露原木本色的宽阔的厅堂,处处散发着山村的粗犷与清新。这里的古建筑类型是非常齐全的,不仅有民宅,还有明代的砖砌牌楼,有塔、寺,有祠堂和数十座厅堂……这些功能各异的建筑物在历经沧桑和战乱之后,至今保存完好,伴随着古樟,小桥,溪流与古街,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
龙门山崛起于东南,剡溪与龙门溪交汇于镇北。“此处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东汉严子陵畅游龙门山时赞叹不已,古镇也因此得名。一路沿龙门溪而上,只见山道逶迤,山岩森列,两侧奇峰异石凸出,形似钟鼓。谷中溪水萦绕,林木苍翠,漫步期间,身心随之轻盈起来。走着,走着,渐有忽轻忽重的水声入耳,寻声而去,但见断壁陡峭,飞瀑直泻,落差百米,宛如白练当空,跌入龙潭,珠雾迷蒙,如入绝佳仙境。郁达夫在《龙门山题壁》诗中赞曰:天外银河一道斜,四山飞瀑尽鸣蛙。明朝我欲扶桑去,可许砚边泛钓搓。
“龙门”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意蕴深厚的文化概念。龙门90%以上的村民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家族的后裔,据家谱记载,从三国时孙权到民国28年(1939年),孙氏已繁衍到65世。千百年来,经各房一代又一代的建筑,从一个大家庭的聚居地,形成今日的古镇。古镇建筑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共建有孙氏厅堂40多座,砖砌牌楼3座和1座古塔1座寺庙。镇内屋舍房廊相连,长街曲巷连贯相通,镇外的人进入镇里,如入迷宫。之后,至今保存完好,伴随着古樟,小桥,溪流与古街,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
地处富春江南,是“富春十景”之一,仙霞岭余脉的龙门山下,距富阳市区16公里,全镇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古镇面积约2平方公里。有2600多户7000余人口,是全市最大的自然村,其中90%以上是吴大帝孙权的后裔,沿袭至今已是第65代了。
龙门古镇是我国古代宗族聚居形态的典型,至今仍较完好地保存着明清两代建筑群与古街风貌。
镇外的龙门山及主峰杏梅尖雄伟峻拔。龙门瀑布犹虚悬白练,飞珠溅玉,声如雷鸣,可与雁荡山大龙湫比美。
龙门古镇以其“古”字而闻名,一是因为90%以上的村民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后裔,定居已有千余年,民风纯朴:二是全镇仍完整保留着江南罕见的明清古建筑群。龙门古镇是我国古代宗族聚居形态的典型,千余年来随着孙氏家族的繁衍昌炽,逐渐形成了以“厅堂为中心的厅屋组合院落”。历史上这里原有60多座厅堂、古建筑。历经战乱,保存较完成的尚有2座祠堂,30多座厅堂,3座砖砌牌楼和1座古塔,一座寺庙。从厅堂的建筑形式看,可分为“井”与“回”字形两种,是厅堂四周环以本房成员住宅,再筑以高墙,形成封闭式的院落。古镇内厅堂密布,巷道纵横,墙檐相连,房廊相接,走进古镇令人如坠迷宫,东西莫辨,别有一番情趣,“大雨天串门、跑遍全村不湿鞋”就是最生动的写照。
距龙门古镇1公里处,有龙门山山高林茂,群峰逶迤,山上有龙门瀑布犹虚悬白练,飞珠溅玉,声如雷鸣,山下设龙门客栈,有农家特色的餐饮。
“龙门”还是一个意蕴深厚的文化概念。龙门90%以上的村民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家族的后裔,据家谱记载,从三国时孙权到民国28年(1939年),孙氏已繁衍到65世。千百年来,经各房一代又一代的建筑,从一个大家庭的聚居地,形成今日的古镇。古镇建筑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共建有孙氏厅堂40多座,砖砌牌楼3座和1座古塔1座寺庙。镇内屋舍房廊相连,长街曲巷连贯相通。
龙门有一条长约400米的卵石古街。古巷里清风如水,街上的卵石温婉,两旁的店铺依稀可见古时的招牌,小店里的光线暗淡,旧式的算盘、盛着糖果的玻璃瓶、还有红红的二踢脚,都搁在高大沉重的老式木制柜台上。据说,村里的老人都喜欢在拐脚处的一块条石上话家常。
龙门古镇的地理环境
本文2023-09-29 12:00: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3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