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科莫·普契尼人物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6收藏

贾科莫·普契尼人物介绍,第1张

贾科莫·普契尼

贾科莫·普契尼(意大利语:GiacomoPuccini,全名GiacomoAntonioDomenicoMicheleSecondoMaríaPuccini,1858年12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代表作有《波希米亚人》、《托斯卡》与《蝴蝶夫人》等歌剧,也是世界上最常演出的歌剧之一。

这些歌剧当中的一些歌曲已经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贾尼·斯基基》的《亲爱的爸爸》与《图兰朵(图兰朵特)》中的《公主彻夜未眠》在内。

中文名:贾科莫·普契尼

外文名:GiacomoPuccini

国籍:意大利

出生地:意大利托斯卡纳卢卡

出生日期:1858年12月22日

逝世日期:1924年11月29日

职业:歌剧作曲家

毕业院校:米兰音乐学校MilanConservatory

代表作品:《波希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

性别:男

基本信息

个人介绍

贾科莫·普契尼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卢卡的一个音乐世家。普契尼的父亲在他5岁时去世,所以他被送到叔叔福图纳托(FortunatoMagi)那里来学习音乐,但是福图纳托却认为普契尼是个没有修养且粗俗的学生。后来普契尼成为卢卡教堂的风琴演奏家与唱诗班教师,但是直到观赏了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之后,普契尼才决定当一位歌剧作曲家,而为了欣赏这次歌剧演出,他与朋友徒步185英里(30公里)前往比萨。

因为普契尼得到了奖学金与一位亲戚的帮助,于是在1880年进入米兰音乐学校(MilanConservatory)就读,在浪漫派作曲家庞开利(AmilcarePonchielli)及巴齐尼(AntonioBazzini)的指导下学习作曲。在普契尼21岁的这一年,他创作了《安魂曲》(Messa),标志着普契尼家族与卢卡的基督教音乐长久合作之下的巅峰。虽然普契尼将这部以天主教弥撒为背景的作品命名为安魂曲,但如今却以《光荣弥撒》(MessadiGloria)而闻名。这个名称是技术性的以头两位角色(Kyrie及Gloria)来命名,而忽略其他角色。

这个作品也隐约透露普契尼成为剧作家的迹象,因为他在舞台上展现出了戏剧化力量。男高音与男低音的独唱者在咏叹调上具有爆发力的演出,的确是比教堂音乐更加类似歌剧的。因为它所拥有的管弦乐编曲及戏剧般的力量,所以普契尼的《安魂曲》常常被拿来与威尔第的《安魂曲》(Requiem)相提并论。

学校期间

在音乐学校就读期间,普契尼从丰塔纳(FerdinandoFontana)那里得到了一个歌剧的剧本,并在1882年参加一次歌剧作曲竞赛。虽然后来普契尼并没有获胜,不过作品《群妖围舞》后来于1884年在米兰威尔姆剧院(TeatroDalVerme)举行公演,而且获得黎柯笛公司(CasaRicordi)黎柯笛(GiulioRicordi)的注意。普契尼因为受到黎柯笛的委托,所以第2部歌剧《埃德加》(Edgar)于1889年公演。后来普契尼也与丰塔纳成为终生的好友。

成长经历

从1891年开始,普契尼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托瑞德拉古(TorredelLago),这是一个距离卢卡15公里、位于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Sea)与马撒秀可里湖(LakeMassaciuccoli)之间的小社区,位于维亚雷娇(Viareggio)的南方。普契尼在托瑞德拉古承租了一间房子,不过他仍然定期的前往卢卡。在1900年,普契尼买下土地而且在湖上建造一间别墅,也就是现在的普契尼别墅博物馆(VillaMuseoPuccini)。普契尼在这里居住到1921年,因为受到泥煤污染的影响才搬迁到维亚雷娇。在普契尼去世之后,普契尼的别墅变成了普契尼别墅博物馆(VillaMuseoPuccini)。而普契尼则被葬在当地的教堂中,后来他的妻子与儿子也葬在这里。

普契尼别墅博物馆,为普契尼的孙女西蒙内塔(SimonettaPuccini)所有,是开放参观的。

代表作品

普契尼的第3部歌剧《玛侬·雷斯考特》(MANONLESCAUT)于1893年公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它连

结了普契尼与剧作家雷基·伊利卡(LuigiIllica)及乔赛普·贾科萨(GiuseppeGiacosa)的关系。他们在接下来的3部歌剧共同合作,后来成为普契尼最知名的作品。这3部歌剧分别是:

《波希米亚人》:被认为是普契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历史上最传奇性的歌剧之一。

《托斯卡》:实际的描绘出真实生活的不同面向(包括暴力在内),可以说是普契尼第一部带有写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因为它许多重要的特征,所以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作品之一。

《蝴蝶夫人》:一开始被敌视(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对手),不过随着几次上演后,现在被认为是普契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不幸少产时期

普契尼在1904年后的创作是越来越稀少,因为对于飙车的怀抱着热情,使得他几乎在1903年的一次车祸中身亡。贾科萨于1906年去世,然后在1909年爆发一件丑闻,因为妻子艾维拉对于他们的女佣曼佛迪(DoriaManfredi)与普契尼发生关系的不实指控,后来导致该女佣自杀。而艾维拉则遭到曼佛迪的家人控告成功,于是普契尼必须支付赔偿金。普契尼的出版商雷哥尔第在1912年过世之后,也结束了普契尼剧作家生涯中的多产时期。

不过普契尼还是在1910年完成《西部女郎》,然后在1917年完成了《燕子》(Larondine),这是一部普契尼重新作曲的轻歌剧,但是他发现这与他的风格及才华是格格不入。

三合一作品

《三合一歌剧》(IlTrittico)在1918年于纽约首次公演,这部作品由3个部分所组成。

晚年

歌剧《托斯卡》的海报因为普契尼有抽烟的习惯,所以从1923年底开始有慢性的喉咙痛。因为被诊断出罹患喉癌,所以医生建议他前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进行一种新的实验性放射线治疗。因为普契尼与妻子从不知道癌症是多么严重,所以只有告知他们的儿子。

普契尼在1924年11月29日死于治疗所引发的并发症(因为在手术后无法控制流血状况导致心肌梗死)。他的死讯在《波希米亚人》上演期间传到了罗马,所以表演立刻终止,管乐队则为这些感到震惊的观众弹奏了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的《送葬进行曲》(FuneralMarch)。普契尼在1926年埋葬在米兰,但是他的儿子后来将他的遗体移到托瑞德拉古普契尼别墅内的礼拜堂内。

《杜兰朵公主》是普契尼最后的作品,在普契尼去世时仍未完成,最后的一幕是由弗兰科·阿尔法诺(FrancoAlfano)根据普契尼的草稿来完成的。不过弗兰科·阿尔法诺是否完全遵循普契尼的草稿则引起一些质疑。

阿图罗·托斯卡尼尼于1926年4月指挥《杜兰朵公主》首演时,他选择不演出阿尔法诺完成的部分。当演出进行到普契尼完成的部分结束后,托斯卡尼尼停止管弦乐队的演奏,然后转身对观众说“这出歌剧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在这个时候这位大师(意指普契尼)已经过世了”(有一些纪录则显示托斯卡尼尼是更有诗意的说:“这位大师在这里放下了他的笔”)

意大利作曲家卢恰诺·贝里欧(LucianoBerio)在2001年时根据原本的手稿完成了《杜兰朵公主》一个新的正式的结局,但是这个结局并不常被演出。

政治

普契尼在政治上并不活跃,这点与威尔第或华格纳不同。然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墨索里尼宣称,普契尼申请加入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不过这件事看来是不太可信的,因为并没有纪录或证明普契尼曾经申请加入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除此之外,如果普契尼真的曾经这么作过的话,他的好友阿图罗·托斯卡尼尼不太可能与他这么得友好,因为托斯卡尼尼足够来影响普契尼,而且他是个反法西斯主义者。

歌剧作品

1884年:《群妖围舞》(LeVilli)

1889年:《埃德加》(Edgar)

1893年:《玛侬·雷斯考特》(ManonLescaut)

1896年:《波希米亚人》(Labohème)

1900年:《托斯卡》(Tosca)

1904年:《蝴蝶夫人》(MadamaButterfly)

1910年:《西部女郎》(LafanciulladelWest)

1917年:《燕子》(Larondine)

1918年:《三合一歌剧》(Iltrittico)

1926年:《杜兰朵公主》(Turandot)

纪念

为了纪念普契尼在歌剧上的成就,意大利的托瑞德拉古在每年7月至8月间都会举行普契尼音乐节。

创作生涯

民族歌剧

19世纪中叶,法国的浪漫主义已经退火,文学欣赏者对作家们不加控制的想象力已经厌倦。他们要求符合生活真实的故事。于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意大利出现了“真实主义”的歌剧流派,歌剧的题材取自日常生活,创作上追求紧张的戏剧情节和夸张的情绪,华彩的抒情曲调、较自然的感情、丰富的朗诵调受到欢迎。其代表作家是普契尼、马斯卡尼和莱翁卡瓦洛。作品有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和《艺术家的生涯》、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莱翁卡伐洛的《丑角》继之而来的是法国人夏邦蒂埃的《路易丝》等。它们是这一新运动中的开路先锋。

在同时期,以俄罗斯为中心,包括其他国家,又兴起了民族歌剧。民族歌剧皆取材本国或本民族的神话、民间传说等,创作上以颂扬本民族的精神为基点,并力图摆脱西方艺术的影响,作品中洋溢着浓厚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气息。

大师普契尼

真实主义源于左拉和易卜生的自然主义。它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悲剧生活,可说是对瓦格纳理想主义的反判。他们细心观察身边人物,希望毫不夸张地反映他们的生活,这使得他们的作品满怀同情,旋律优美,和声清新,有着浓郁抒情色彩。但真实主义在艺术上又追求紧张的戏剧情节和夸张的情绪,这就使他们的歌剧的情节又往往带有传奇的性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普契尼领导歌剧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取得了国际性的成功。普契尼大胆地将意大利传统中自由的旋律和现代音乐的新要素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色彩丰富、细腻婉转的管弦乐。他的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剧情紧凑,题材罕见而又吸引观众,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所以世界各大歌剧院每逢歌剧季必定排出普契尼的作品,而爱乐者也总是乐此不疲,前往剧院观赏一出又一出的杰作。他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是“真实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在普契尼的推动下,意大利作曲家们创作出了大批以各地乡村生活为主题,具有新的演唱风格的真实主义作品。

女主结局

普契尼(1858-1924)没打算写新歌剧,仍在对已经上演了两年的《蝴蝶夫人》进一步的删减和修订。

在歌剧结束时将主要人物都杀光并非普契尼的发明。但普契尼的连贯一致弥补了他在原创性上的不足,他完善了让女主人公死去的这一构思,使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艺术程序。

在普契尼的歌剧中至少有一个主要人在落幕之前是要死去的。例如在他的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中安娜是死于忧伤,她的恋人罗伯特死于生活窘迫。第二部歌剧《埃德加》以埃德加的恋人菲德利亚被她心怀妒意的情敌刺死结束。还有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又译《波希米亚人》)(1896)剧中的咪咪是咳死的;《托斯卡》的结尾是女主人公从身边的阳台挡墙上跳下身亡。《蝴蝶夫人》中的女主人公是用离身边最近的利器自杀的,曼侬·莱斯科则在舞台上尽完义务后力竭而死。

其实,普契尼歌剧中女主角的自杀都非常合适,如果女主人公的名字成了歌剧的名字,她死亡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在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中,当公主图兰朵出于明显的自私而不愿赴死时,婢女柳儿尽忠自杀。尽管这样,作曲家也没给这部歌剧换个名字。

普契尼共写了12部歌剧,其中有8部是女主人公或另一个重要的女角被杀--66%的死亡率。男主角活得好多了。可以肯定他们没有一个老死的,都是死于谋杀、自杀或不治之症。普契尼一点都不傻,他知道歌剧观众想看什么。

贾科莫·普契尼1858年12月22日出生在卢卡这个意大利的小村庄。在他出生前,祖辈四代都在那里生活着。他的高祖也叫贾科莫,是村里圣马蒂诺教堂的管风琴师,他把这份工作传给了普契尼的曾祖父安东尼奥,曾祖父又把这活计传给了祖父多梅尼科,祖父又把它传给了父亲米凯莱。普契尼的母亲阿尔比娜·马吉是一名乐师。普契尼出生时,是七个孩子中的老五,父母给他起名叫贾科莫·安东尼奥·多梅尼科·米凯莱·塞孔多·玛丽亚·普契尼,好像让他成了一个活家谱。

由于遗传的音乐才能,普契尼14岁时已经在卢卡得到了一份演奏风琴的差事,然而,循着家族的足迹仅仅再做一个教堂风琴师对于胸怀抱负的普契尼来说是不够的。他是一个叛逆者:他想写歌剧。

1876年18岁时,他和几个小伙子从卢卡走到比萨单程将近50英里,去听威尔第的《阿依达》的演出。聆听威尔第的杰作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当即认定歌剧就是他要干的事业。格罗夫音乐词典告诉我们,那场决定命运的《阿依达》的演出,“为他打开了一扇音乐的窗户”。他所需要的一切基本上就是一扇门。

他满怀热情和渴望匆匆奔赴米兰,在那里的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他从叔叔尼古劳·切鲁那里得到了资助。

1883年普契尼在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1883年,米兰松佐尼奥出版社举办独幕歌剧创作比赛。蓬基耶利建议普契尼参赛,他给普契尼找来一位年轻的脚本作者丰塔纳。丰塔纳提供了取材自旧德国童话的脚本《群妖围舞》。剧情十分简单:贫穷的农家姑娘安娜因受到负心郎罗伯特的欺骗而死去。她和其他受骗的姑娘们阴魂不散,化为鬼怪,专门与人间做了亏心事的男子汉作对。悔恨莫及的罗伯特最终在群鬼的追迫下一命呜呼。过分单调的情节未能给作曲者提供多少发挥的余地,但时间紧迫,普契尼不得不立即着手作曲。于竞赛投稿截止期的前夕方告完成。

作品

普契尼的歌剧总谱因难以辨认,歌剧《群妖围舞》在竞赛中落选。然而,命运之神很快就向普契尼露出了笑容。在博伊托帮助下《群妖围舞》于1908年在米兰上演。剧院满座,演出大获成功。

五年后,他的第二部歌剧《埃德加》问世。于1889年4月21日在米兰史卡拉歌剧院初演,虽然反应不佳,但也充分显示了出自己的身手。多年以后,《埃德加》修订版(压缩成3幕)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歌剧院演出,由名家托斯卡尼尼指挥。述平民生活为主,重视人物的内心感受。

大约在这个时期,普契尼遇到了一位名叫埃尔维拉·邦图里·杰米尼亚尼的女子。啊,他和她越来越好了。他们的男孩安东尼奥于1886年出生了。

作品评价

个人评价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首要人物之一。他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传统歌剧的表现技法,并以他对歌剧艺术形式本质上的深刻理解,使得歌剧在戏剧性的表现以及剧情与音乐

歌剧《托斯卡》

他的作品在贯穿发展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切都体现在他那富有创造性的、优美流畅的旋律和对多声部音乐那丰富多彩的、技巧超群的艺术处理上。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艺术实践,使歌剧的戏剧效果和音乐效果达到了完善的统一,使演员和观众之间达到了十分融洽而又易于理解的交流。他创作的歌剧,内容大多表现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以及悲欢离合的故事。在音乐语言及风格方面,他积极汲取和采用富有民间地方色彩和风格的旋律,使之更加富有民族特色和生命力。如歌剧《图兰多特》,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蝴蝶夫人》采用了《美国国歌》和日本民谣《樱花》的旋律等等。这种追求异国情调的创作,也激发了作曲家创作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1893年《曼侬·雷斯科》问世,为其四部成熟歌剧的先导。这四部歌剧是《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及《西部女郎》。它们都有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女性为主角,并以悲剧为结尾。音乐清晰、优雅,并与歌词及形象密切结合,但《蝴蝶夫人》因与前几部雷同使首演失败。《西部女郎》于1910年12月10日由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出于纽约大都会剧院,获得极大成功。普契尼对同时代歌剧创作甚感兴趣,经常研究德彪西、R施特劳斯、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作品,由此创作了以三部情趣迥异的独幕歌剧——情节夸张的《外套》、伤感的《修女安杰丽卡》及喜剧《贾尼·斯基基》组成的《三联剧》。其最后歌剧《图兰朵》是唯一以印象派技法写作的意大利歌剧,惜因患喉癌,手执未完成稿而逝。普契尼堪称意大利歌剧的最后一位作家和写实主义歌剧的代表。

探索成果

首次公映

1893年2月1日普契尼的歌剧《曼侬·莱斯科》在都林的雷吉奥首次公演,这是一部在法国开始、在新奥尔良附近狂风肆虐的平原上结束的歌剧。它使普契尼首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首演夜上谢幕达50次。西班牙女高音卢克雷齐娅·博里讲了为首演曼侬彩排时,在后台见到普契尼的经过,当时她对自己穿的为高潮场景而做的漂亮服装颇感得意。普契尼是一个对细节很较真的人,他对她说,这服装对一个饥肠辘辘、身无分文、在荒野中流浪的人物来说过于美气了,于是把他的咖啡向她身上泼去,以使她的衣服有那种穿旧了的样子。哇,她简直要疯了!《曼侬·莱斯科》的出成功,奠定了他成为著名作曲家的地位。

普契尼是个连交好运者,他连续拼搏写出了三部最成功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和《蝴蝶夫人》。它们都是以女主人公之死而告结束。但女主人公死了还不够,还要让她们在彻底消失之前大放悲声。

1896年2月1日《艺术家的生涯》(又译《波希米亚人》)首演于意大利都灵皇家剧院。该剧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巴黎艺术家生活的悲欢离合。观众却因为这部歌剧精彩的戏剧性和感人的浪漫情调而喜欢它。

1890年,普契尼在米兰观看了法国19世纪剧作家维多利安·萨尔杜(1831-1908)创作的同名悲剧极为感动,决定把它改写成歌剧。因当时他正忙于《艺术家的生涯》的作曲,此事暂时搁了下来。完成《艺术家的生涯》的创作后,普契尼即委托路易斯·伊利卡和裘塞佩·贾利萨创作脚本。两位脚本作家将原剧的五幕缩减为三幕,并排除了原作中以法国革命为中心的政治特征。《托斯卡》于1900年1月14日,在罗马的康斯坦齐剧院首演。由于有人故意反对普契尼,首演不算成功。音乐评论家约瑟夫·克尔曼称这部歌剧是“蹩脚、低劣、耸人听闻的作品”。歌剧的结尾是托斯卡刺死斯卡尔皮亚,她的恋人卡瓦拉多西被火枪班打死,托斯卡自尽。最终,几乎没有一个人是站着的。

此后,《托斯卡》3月底在米兰上演,5月在热那亚上演,7月在伦敦上演,1901年在纽约上演。现《托斯卡》已成为上演场次最多的歌剧传统剧目之一,并常被列入西欧十大名歌剧之中。

1904年《蝴蝶夫人》在斯卡拉的首演之夜是一个彻底的失败,整个演出过程中,观众席里不停地有人吹口哨、叫喊和大笑。这场惨败是怀有妒意的对手们为了报复这位作曲家而策划的。普契尼拿回了这部作品,修改重写了其中的某些部分。首先是缩短了,这是一个直观地改动。后来的版本获得了较大成功。普契尼用这部歌剧的版税买了一艘快艇,他依蝴蝶夫人的日本名字把它命名为乔乔桑号。

从《玛侬·莱斯科》到《蝴蝶夫人》(1893-1904),是普契尼歌剧创作上多产的10年。他的驰誉世界乐坛的三大名作《波希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依循着“抒情剧”和“奇情剧”这两条线索,不难看出,后者承袭自威尔第浪漫派歌剧,但缺乏威尔第歌剧中社会背景的烘托。

美国公映

1907年初,普契尼赴美国出席《蝴蝶夫人》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首演仪式。这次旅行对他的创作想象力起了一定的激励作用;意大利音乐界当时与新大陆接触频繁,一些著名意大利歌唱家、指挥家、演奏家纷纷越洋远赴美洲各国演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当时成了米兰史卡拉歌剧院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分院,除卡罗素、里娜·卡瓦列耶里、托斯卡尼尼的歌唱、指挥艺术外,普契尼的歌剧作品也盛行于美国。

普契尼的第七部歌剧《西部少女》就是应美国剧院之请而创作的一部纯美国题材的歌剧。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描写加利福尼亚淘金热的大歌剧,以两个恋人骑着马向落日余晖走去而结束。穿针引线般地把东西方的风土人情串联起来。1910年《西方女郎》的首演吸引了大批观众,当然这是因为此时普契尼已经成为意大利歌剧泰斗。他的头发变白了,但有时为了使自己显得年轻而把它染黑,而且走到哪儿都要戴一顶磨旧了的毡帽,就是在屋大部分时间也戴着它,但睡觉的时候可能会摘掉。

那以后他写了一部名叫《燕子》的小歌剧。普契尼当时一定是心情不错,因为这部歌剧里一个人都没死。他接下来创作的实际上是写成三部曲的三个独幕短歌剧。《外套》和《修女安吉丽卡》中有必不可少的凶杀和自杀的套路。但《贾尼·斯基基》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无赖骗取了一些贪婪亲戚的遗产。这部歌剧是普契尼写过的最接近喜歌剧的作品,它也许能让人笑,但实在不是真正能令人大笑的作品。

最后岁月

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是《图兰朵》又回到了他以往的形式,具有涉及阴谋、背叛、嫉妒和自杀内容的复杂情节,采用通常的材料。这部歌剧还刻画了三个小人物平、庞和彭。普契尼的早期歌剧一直以加利福尼亚和日本这种遥远的地方为背景,《图兰朵》是以皇帝统治的中国为背景。这部作品配乐优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舞台表演讲究,富有礼仪,有着更复杂的象征和谜语。当然,主宰整个歌剧的永远是活跃的戏剧性夸张、戏剧性变化和戏剧性形式。

普契尼从1921年上半年开始创作第一幕,但8月初听到卡鲁索突然去世的消息后十分震惊,以至于很长时间振作不起来,开始写第三幕时已经是1923年6月,到了1924年5月,创作又无法进行下去了,普契尼的喉病不断加重,最终发展为致命的喉癌。1924年11月,他在布鲁塞尔接受厂手术治疗,其时,他的皮包里仍装着《图兰多》最后-幕的草稿,可惜手术失败了,临终前,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图兰多》的创作。1924年11月29日,普契尼逝世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终年65岁。他去世时《图兰朵》还没有全部写完,后由年轻的同时代人佛朗哥·阿尔法诺完成。

该剧1926年4月25日首演于米兰的斯卡拉剧院,首演时只演到柳儿为保护心上人王子而自杀处。指挥放下手中的指挥棒,转身对观众说:“就在这个地方,作曲家永远地放下了他的笔”。

普契尼终究成了最后一位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的逝世结束了真正的大歌剧时代。自他以后确实没有人能在歌剧作曲方面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普契尼曾写道,“在我看来,一个艺术家就好像是一个透过眼镜观看美景的人,当他呼气时眼镜就被水汽弄模糊了,因而挡住眼前的美景。他拿出手帕擦他的眼镜,但刚一呼气,纯粹的美景又消失了。”普契尼最恨的莫过于带雾气的眼镜了。

普契尼一生写了十二部歌剧。他把音乐贯穿到整部歌剧中去,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也使歌剧的戏剧效果和音乐效果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毛主席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中国幸福学认为,人是时代的产品。所以要知道一个人是好人和坏人,如果我们仔细看一看他的出身和成长经历,基本上就可以大体得知了。

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是指人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更好。中国幸福学认为,人是时代的产品,同时总统又是时代因素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俗话说,一叶知秋,当我们知道很多美国总统的出身问题以后,就不难发现美英关系为什么会经常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

美国“总统们的血统事实如此:美国总统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其实是一个范围相对很小的家族内部事业,如果向前追溯五六代的话,其实他们都是一家人。美国总统们的血缘不仅“近”,而且“贵”。许多位总统都是英国王室的后裔。乔治·华盛顿、汤姆斯·杰佛逊,约翰·亚当斯,约翰·昆西·亚当斯,希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都是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后人。杰姆斯·麦迪逊、威廉·亨利·哈里森,本杰明·哈里森,扎克里·泰勒,格罗夫·克利夫兰,威廉·霍尔德·塔夫特和杰拉德·福特又能都是爱德华一世的后裔。卢瑟福特·海斯的祖上是苏格兰王大卫一世。渥伦·哈丁是英王爱塞烈德二世的后代。凯尔文·库利奇是英王亨利二世的传人。荷伯特·胡佛是英王约翰的后人。当今总统小布什和他爸老布什是英王爱德华一世和葡萄牙王阿方索一世的后裔。王侯将相焉有种乎?有。

族谱研究表明,奥巴马与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都有较深的渊源。他的远房亲戚包括总统布什和他的父亲老布什,前总统福特、林登·约翰逊、杜鲁门和詹姆斯·麦迪逊。奥巴马其他亲戚还有经常在竞选活动中被他拿来开刷的副总统切尼、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以及美国南北战争的将军罗伯特·李。对此,家谱专家ChristopherChild戏称,奥巴马的亲戚遍布全美政坛。相比之下,麦凯恩的家底似乎就没什么可说得了,因为他家的族谱纪录保存不完整。”(摘自相面识总统——徐小草)

如此看来,在正常情况下,美英两国相对其他任何国家更容易称得上“我们”,或者说“我们”的更亲,而人的不满足本性是指人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更好,所以美英关系会经常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

普契尼(1858-1924)没打算写新歌剧,仍在对已经上演了两年的《蝴蝶夫人》进一步的删减和修订。

在歌剧结束时将主要人物都杀光并非普契尼的发明。但普契尼的连贯一致弥补了他在原创性上的不足,他完善了让女主人公死去的这一构思,使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艺术程序。

在普契尼的歌剧中至少有一个主要人在落幕之前是要死去的。例如在他的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中安娜是死于忧伤,她的恋人罗伯特死于生活窘迫。第二部歌剧《埃德加》以埃德加的恋人菲德利亚被她心怀妒意的情敌刺死结束。还有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又译《波希米亚人》)(1896)剧中的咪咪是咳死的;《托斯卡》的结尾是女主人公从身边的阳台挡墙上跳下身亡。《蝴蝶夫人》中的女主人公是用离身边最近的利器自杀的,曼侬·莱斯科则在舞台上尽完义务后力竭而死。

其实,普契尼歌剧中女主角的自杀都非常合适,如果女主人公的名字成了歌剧的名字,她死亡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在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中,当公主图兰朵出于明显的自私而不愿赴死时,婢女柳儿尽忠自杀。尽管这样,作曲家也没给这部歌剧换个名字。

普契尼共写了12部歌剧,其中有8部是女主人公或另一个重要的女角被杀--66%的死亡率。男主角活得好多了。可以肯定他们没有一个老死的,都是死于谋杀、自杀或不治之症。普契尼一点都不傻,他知道歌剧观众想看什么。

贾科莫·普契尼1858年12月22日出生在卢卡这个意大利的小村庄。在他出生前,祖辈四代都在那里生活着。他的高祖也叫贾科莫,是村里圣马蒂诺教堂的管风琴师,他把这份工作传给了普契尼的曾祖父安东尼奥,曾祖父又把这活计传给了祖父多梅尼科,祖父又把它传给了父亲米凯莱。普契尼的母亲阿尔比娜·马吉是一名乐师。普契尼出生时,是七个孩子中的老五,父母给他起名叫贾科莫·安东尼奥·多梅尼科·米凯莱·塞孔多·玛丽亚·普契尼,好像让他成了一个活家谱。

由于遗传的音乐才能,普契尼14岁时已经在卢卡得到了一份演奏风琴的差事,然而,循着家族的足迹仅仅再做一个教堂风琴师对于胸怀抱负的普契尼来说是不够的。他是一个叛逆者:他想写歌剧。

1876年18岁时,他和几个小伙子从卢卡走到比萨单程将近50英里,去听威尔第的《阿依达》的演出。聆听威尔第的杰作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当即认定歌剧就是他要干的事业。格罗夫音乐词典告诉我们,那场决定命运的《阿依达》的演出,“为他打开了一扇音乐的窗户”。他所需要的一切基本上就是一扇门。

他满怀热情和渴望匆匆奔赴米兰,在那里的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他从叔叔尼古劳·切鲁那里得到了资助。

1883年普契尼在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1883年,米兰松佐尼奥出版社举办独幕歌剧创作比赛。蓬基耶利建议普契尼参赛,他给普契尼找来一位年轻的脚本作者丰塔纳。丰塔纳提供了取材自旧德国童话的脚本《群妖围舞》。剧情十分简单:贫穷的农家姑娘安娜因受到负心郎罗伯特的欺骗而死去。她和其它受骗的姑娘们阴魂不散,化为鬼怪,专门与人间做了亏心事的男子汉作对。悔恨莫及的罗伯特最终在群鬼的追迫下一命鸣呼。过分单调的情节未能给作曲者提供多少发挥的余地,但时间紧迫,普契尼不得不立即着手作曲。于竞赛投稿截止期的前夕方告完成。

贾科莫·普契尼人物介绍

贾科莫·普契尼贾科莫·普契尼(意大利语:GiacomoPuccini,全名GiacomoAntonioDomenicoMicheleSecondoMaríaPuccini,1858年12月22日-192...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