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改成了什么姓
北魏孝文帝改革把姓氏拓跋改为改为元,改名元宏。
正史这样说:太和二十年,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拓跋姓出自鲜卑族拓跋(又称托跋)部。拓跋氏望出颍川郡、雁门郡。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五十四位门阀,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
到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北魏太和十七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大张旗鼓地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率王族改为汉字单姓“元”氏,其王族之外的拓跋氏遂成为庶姓,仍为拓跋氏,不与皇室同氏。
得姓始祖介绍:
拓跋力微。据《魏书·序纪》记载,拓跋氏历史的序幕是从拓跋毛开始的。拓跋毛后,五传到了拓跋推寅时候,正值东汉初年,拓跋氏开始从原来的居地向南移动。“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七传到了拓跋邻,以所在地荒遐,又谋南迁,因年老,传位于子拓跋诘汾,帅部南移。
“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神兽之说,是拓跋氏早期的神话传说。拓跋诘汾死,子拓跋力微立。在拓跋氏历史上,力微是有贡献的,因此他被称为始祖。
-拓跋姓
不是,鲜卑人当年全部改了汉族姓元了
出自西汉李氏之后李穆改为拓跋氏,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在李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受赐之姓沿袭传承者,称拓拔氏,后多改回李氏。
源于改姓,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金紫光禄大夫源子邕之后,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在源子邕的后裔子孙中,有延承北魏孝明帝所赐之拓拔氏者,后大多回复为源氏,但仍有人随拓拔氏的汉化过程改为长孙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请采纳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拓拔家族是哪个朝代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拓拔家族是北魏的。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
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享国148年。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同时含有延续曹魏,对抗东晋政权。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部落首领拓跋诘汾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到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
315年,拓跋力微之孙拓跋犄卢,曾因帮助西晋并州刺史刘琨与匈奴族刘聪、羯族石勒相对抗有功,被西晋封为代公,进而封为代王。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都于盛乐,迈入奴隶主占有制的阶级社会,逐渐强大起来。
376年,前秦昭宣帝苻坚攻代,拓跋什翼犍战死(或被擒),代灭亡。
北魏立国
拓跋珪与北魏的壮大在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以前为苻坚征服的各族纷纷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公元386年,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派兵护送什翼犍的少子窟咄和拓跋珪争国。拓跋氏原有立少子的习俗,窟咄之来,对拓跋珪构成很大威胁。诸部落都有动摇,引起骚动。拓跋珪的左右也阴谋执珪以应窟咄。拓跋珪惧,北逾阴山,依于贺兰部,派人向慕容垂求救。慕容垂派慕容麟领兵救珪,大败窟咄。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也乘机恢复了拓跋族的独立。
386年,拓跋珪(guī)纠合旧部,在牛川(今内蒙锡拉木林河)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 即位不久,因牛川偏远,便迁都盛乐。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自称魏王。史称“北魏”或者“后魏”“拓跋魏”,孝文帝改汉姓后也称“元魏”。
统一部落
鲜卑族所居的地区,原是匈奴故地。匈奴族大部分西迁和南移,但不是所有的匈奴人都西迁和南移了,还有一部分留在原地,鲜卑族来了以后,就与这一部分没有迁移的匈奴人融合起来,建立起部落联盟关系,把匈奴部落编入鲜卑部落联盟内,并以婚姻为纽带加强两族的关系。在氏族部落时代,通过征服是仍然可以建立部落联盟关系的。自然在这个联盟中,征服族和被征服族的'地位不一定是完全平等的。
苻坚进攻什翼犍时,铁弗部首长刘卫辰曾与苻坚合作,向什翼犍进攻。什翼犍失败后,刘卫辰和另一铁弗族首长刘库仁两部强大起来。苻坚使他们以河为界,分别占有拓跋氏的故地,刘卫辰部居西,刘库仁部居东。
刘卫辰、刘库仁都出自南匈奴。因汉与匈奴和亲,以宗女嫁匈奴单于,故匈奴人多冒姓刘。这两部匈奴又都与拓跋鲜卑联姻。刘库仁母是拓跋郁律(平文帝)之女。什翼犍以宗女嫁给刘库仁,把女儿嫁给刘卫辰。
拓跋珪要复兴拓跋氏,首先就要与匈奴族的刘库仁、刘卫辰两个部落争夺部落联盟的领导权。刘库仁接受了拓跋珪的领导,刘卫辰则和拓跋珪展开了斗争。最后卫辰失败被杀,他的儿子赫连勃勃率残部南逃依附后秦姚兴。自河以南,诸部皆平,虏获畜产名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
拓跋珪恢复了鲜卑拓跋氏的部落联盟领导地位后,开始向南北发展。这时期,在拓跋氏北面的是文化上更为落后的高车族和柔然族,在南面的是鲜卑慕容垂所建立的后燕。
拓跋珪击败了高车族。高车是游牧部落,是善战的骑兵。对高车族的征服,增强了拓跋氏的战斗能力。
拓跋氏是什么朝代
1 拓跋氏的来源和历史
拓跋氏是十六国时期东部鲜卑部落的一个统治家族。公元前3世纪,鲜卑族分裂为南北两部,拓跋部是鲜卑族南部的一个部落。公元300年左右,拓跋部落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组织,并开始对周围的部落进行扩张。
2 拓跋氏的统治
在41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了魏朝,成为了北魏的奠基人。随后,拓跋部开始迅速扩张,先后灭亡了包括氐、羌、匈奴、南燕、北燕等在内的多个北方政权。在拓跋氏统治下,北方地区实行了行省制,分别设立了冀州、幽州、并州、兖州等行省。
3 拓跋氏的文化
拓跋氏统治下的北方地区,文化交流十分活跃,不仅是汉文化和鲜卑文化的融合,还有来自外部的文化渗透。其中,佛教文化在北魏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对北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北魏时期的艺术、建筑和文学也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例如石窟艺术、壁画以及山水画等。
4 拓跋氏的衰落
拓跋氏统治达200多年,期间先后出现了兴盛、黄龙、孝文等多个贤王,为北方地区带来了繁荣。然而,到了前后两百年即公元534年左右,魏朝的统治者如孝武帝、东魏高欢等贵族开始制造内乱,加之外族在边界频频侵扰,导致了北魏的衰落,使得拓跋氏统治下的北方政权逐渐名存实亡。
5 总结
拓跋氏虽然并不是一个能够长期维持的朝代,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拓跋氏的文化成就将永远被人所铭记,并在今天的中国早期历史研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东魏都是由拓跋氏建立的,但西魏和东魏的国姓是元,是因为北魏孝文帝时期搞汉化运动,把拓跋改成了元。
1、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 ,史称“北魏”。
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
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2、西魏
西魏(公元535年―556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国号“大魏”。
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至公元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西魏开始。
公元551年,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公元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称元年,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而被迫改复姓拓跋。
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公元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覆灭。
3、东魏
东魏(534年―550年)北朝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建都邺(今河南安阳),以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为陪都。
高欢坐镇晋阳遥控朝廷,包括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东魏历时十七年。
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的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利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
公元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
高欢暂时拥立元亶主持朝政,但回京后以辈分错乱为由废除元亶的权力,改拥立元亶的世子,年仅十一岁元善见为帝,即魏孝静帝,东魏开始。
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公元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覆灭。
扩展资料:
拓跋氏的皇帝:
1、拓跋珪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字涉珪 ,鲜卑族,定襄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北魏开国皇帝(386~409年在位),代国王拓跋什翼犍嫡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
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代国为前秦苻坚所灭后,随着母亲贺兰氏流亡,在匈奴独孤部刘库仁麾下长大。前秦太初元年(386年),趁乱复兴代国,即位于牛川,年号登国。
皇始三年(398年),正式建立北魏,从盛乐城迁都平城,即位称帝。前期任用贤能,励精图治,积极开疆扩土,统一北方部落,对抗后燕和前秦。后期沉迷酒色,刚愎自用,不睦兄弟,屠戮大臣。
天赐六年(409年),为皇次子清河王拓跋绍所弑,时年三十九,葬于云中金陵。
明元帝拓跋嗣永兴二年(410年),追谥宣武皇帝,庙号烈祖。泰常五年(420年),追谥道武皇帝。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庙号太祖。
2、拓跋嗣
拓跋嗣(392年-423年),即北魏明元帝(409年―423年),鲜卑族人,鲜卑名木末。道武帝拓跋珪长子,太武帝拓跋焘之父,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二任皇帝。
登国七年(392年)生于云中宫,天兴六年(403年),封齐王,拜为相国,加封车骑大将军。
天赐六年十月,拓跋嗣被其父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立为太子,生母刘贵人按北魏“立子杀母”的旧例被道武帝赐死,拓跋嗣知道后悲伤不已,因而被其父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怒斥出宫。
十月十三日(409年11月6日),道武帝拓跋珪被其次子清河王拓跋绍所杀,太子拓跋嗣在宫中卫士的拥戴下杀了其二弟清河王拓跋绍,太子拓跋嗣在同年十月十七日(11月10日)登基,改年号“永兴”,为北魏明元帝。
泰常八年(423年),明元帝拓跋嗣进攻刘宋得胜回来,此役称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战争,北魏获得胜利,攻占虎牢关,夺取刘宋领土三百里。
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六日(12月24日),明元帝因攻战劳顿成疾而终,享年32岁 ,谥号明元皇帝,庙号太宗。
——南北朝
——拓跋姓
1、关于拓跋氏的三种说法
拓跋氏是鲜卑族吗?对此很多人持不同意见。下面是拓跋氏的三种说法——
说法一:拓跋氏的祖先为黄帝轩辕氏。史书称,黄帝儿子昌意的小儿子,被分封到北地,国内有座大鲜卑山,因此号鲜卑。其后世子孙继位为君,统辖幽都以北的地区。黄帝尚土德,北地民间俗称“土”为拓,称“后”为“跋”,所以称为拓跋氏。
其后人尧帝时为君,打败女魃,使其逃往弱水以北,北地氏族赞誉拓跋氏的功绩。舜帝给了拓跋氏很多封赏,任命他为田祖。经过夏商周三代,秦汉时獯鬻、猃狁、山戎、匈奴等族人,侵害中原。但拓跋氏没有侵害,史籍也没有关于他们的记载。
经过六七十代君主后,到成皇帝拓跋毛时,统辖的属国有36个,豪门大姓有99家,威振北方,其他部族全来归顺。神元皇帝拓跋力微时,拥有纵马骑射的勇士20余万,迁居到定襄盛乐城。
说法二:拓跋氏是汉将军李陵的后人。史书称,汉将李陵兵败归降匈奴,单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字拓跋,其后人以此为姓氏,后世多为豪门大户。
说法三:南北朝时有北地部族叫“索头虏”,姓托跋氏,也被称为鲜卑,“披发左袵”。晋朝初年,索头虏部族有数万户人家居住在云中郡。晋惠帝末年,并州刺史司马腾在晋阳为匈奴大军围困,索头虏单于拓跋猗驼派军救助。晋永嘉三年,拓跋猗驼的弟弟拓跋猗卢率军从云中进入雁门,向并州刺史刘琨要求,把楼烦等五县交给自己管辖。
刘琨无法制服拓跋猗卢,还想依仗拓跋猗卢作为后援,就给皇帝上书:“猗卢的哥哥猗驼,有救助司马腾功劳,楼烦五县是新兴之地,应交给他治理。”晋朝就册封拓跋猗卢为代王,拓跋猗卢的孙子拓跋什翼鞬占据阴山,有部属数十万人。拓跋什翼鞬死后,其子就是后来的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
2、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倡导改汉姓说汉语
北魏第七任皇帝叫拓跋宏,继位第18个年头、23岁青年皇帝推出一项石破惊天举措:全面汉化!脱下鲜卑服穿上汉服;抛弃鲜卑语改说汉语;鼓励鲜卑与汉人通婚;废除鲜卑政治体制改为汉制;抛弃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并且自己带头,改拓跋氏为元氏。
北魏的大姓人家也全部改为汉姓,比如——
拓跋氏改为长孙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曾祖父叫拓跋郁律,其长子叫拓跋沙英雄;次子拓跋什翼健是拓跋珪祖父,拓跋珪立国后,因拓跋沙英雄是曾祖父之后,赐其儿子为长孙氏。北魏孝文帝时,因拓跋是皇族宗室长门,所以改姓长孙氏。长孙后人中最著名有两人,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二是长孙无忌,唐太宗皇后之兄。
尉迟氏改为尉迟:尉迟氏是鲜卑族较大的部落之一,号尉迟部,附属于拓跋氏,后随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得到极大的信任,称为尉迟氏,北魏全国汉化时改姓为尉迟。尉迟后人中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尉迟恭,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器重的亲信之一,帮助李世民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帝位。
独孤氏改为刘氏:独孤氏是鲜卑族较大的部落之一,号独孤部,附属于拓跋氏,后随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得到极大的信任,称为独孤氏,北魏全国汉化时改姓为刘。不过,仍有部分族人保持了原姓,比如李渊、杨广的外祖父独孤信等,由此也成为北魏鲜卑贵族八姓之一。
万俟氏(mò qí):万俟氏是鲜卑族较大的部落之一,号万俟部,附属于拓跋氏,后随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得到极大的信任,称为万俟氏,北魏全国汉化时改姓为万俟,这个氏族的首领,是后魏献帝的弟弟。万俟后人中最著名的人物有万俟卨(xiè),是南宋的南宰相,对金军实行投降政策,他和秦桧弹劾岳飞,编织罪名害死岳飞父子、张宪。
为什么北魏的拓跋氏王室改为汉姓?而且以黄帝轩辕氏的后裔自居?一句话总结:拓跋氏本来就是炎黄子孙,一直流落在北地荒漠,入主中原后,全面汉化……这就是真相。
以前也写为 桃花石,
来自鲜卑利亚地区,,有记忆的 最早的地方是 大兴安北面,,,高原上,,,祖宗立下了家训,,就是一定要寻找肥沃的地方 建立都邑,
人口膨胀,一路搬迁,寻找适合建立都邑的地方,不能直接往东 去黑龙江吉林 ,因为那里平原肥沃地方 坐地户很多 ,容不下外来的,
最后拓跋氏,搬迁到河北山区辽宁西部一代,可以种植小米的地方,算是初步建立了都邑的效果,正好赶上 当时军阀混战,,顺水摸鱼,势力壮大了。
拓跋改成了什么姓
本文2023-09-22 01:38:4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