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莽和“新朝”的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4收藏

关于王莽和“新朝”的历史?,第1张

剑桥中国史 01 秦汉 第3章 王莽,汉之中兴,后汉

王莽的统治(公元9-23年)

由于缺乏材料,世人只知道王莽之治的主要概况,这就是他的政策引起

很多争论和误解的原因。公元7、9、10、14年,他下令发行新面值的货币。

第一次和最后两次的发行等于降低了货币的成色。公元7年,侯和低级的贵

族必须把他们所藏的全部黄金换成低于其全部价值的钱币。公元9年,官僚

机器被改组,并且采用新官衔。公元14年,又对地方组织的名称作了变动,

郡县的名称也全部更改。①私人奴隶的买卖在公元9年被禁止。同年,政府试

图进行土地改革,根据改革规定,所有壮丁将分配到标准面积的土地。拥有

多于规定的土地的家庭要把余地分给少地的亲戚和邻居。不准出售土地。

公元10年,政府下令对酿酒、盐和铁器的交易以及对铸币和山泽地的收入实

行国家垄断。此外,政府在低价时购进,高价时售出,以稳定粮、布、丝等

必需品的市场。为此,在五个重要城市设立官仓。公元17年,政府重申了专

卖事业和稳定价格的计划。公元10年以后,对猎人、渔民、养蚕人、工匠、

专业人员和商人的收入开征什一税。最后在公元16年,政府颁布条令,规定

在歉收年官俸应比照收成情况相应减少。②

怎样解释王莽的这些政策呢?胡适提出了一种赞赏他的意见,称王莽是

社会主义者、空想家和无私的统治者,他的失败是因为这样的人过早地在中

国出现。①美国学者德效骞则接受了班固的有派性的批判。他断言王莽不过是

一个聪明的阴谋家,他依次与所有阶级为敌,于是迸发了最后使他丧命的一

切力量。②克莱德·萨金特认为,前汉气数已尽,中国需要一个王莽。但是由

于鲁莽地推行他的思想,他得罪了所有的人,引起了反抗,结果使他毁灭。③

除了胡适的浪漫主义的和非历史性的解释外,学者们一致对王莽持总的否定

态度,认为他自食其果。

这个观点的缺点是它的目光短浅。王莽的政策是在狭隘和孤立的情况下

进行研究的,当时易受历史编纂学和班固对篡位者的敌对态度的影响。为了

进行更好的剖析,人们必须站得高一些,在前汉和后汉政策的广泛的背景下

看待王莽的施政。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这些措施是否不同寻常的问题。

降低货币成色在中国历史上并非创举。武帝从公元前119年起就已采取

这个措施,甚至采用皮革钱,但并没有毁了国家。④王莽的货币政策是面值越

高的货币,重量减得越多。这就使政府更容易满足对金属的需求,还便于巨

额运送。即使新面额的钱会引起不信任,但其影响一定是有限的。占人口大

多数的农民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货币。商人和士绅们可以用小额的钱交易,

小额钱的币值和金属价值几乎是一致的,他们可以向土地投资以保护其资本。

------------------------------------------------------------------------------------------------------------------------------------------------------------------------------------------

①《汉书》中记载此事的段落特别含糊。关于官衔和名称的改变,见《汉书》卷九九中,第4103页以下、

4136页以下(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269和第341页以下)。郡县采用的名称收于《汉书》

卷二八这些单位各个条目中。

①胡适:《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王莽》,载《皇家亚洲学会华北分会会刊》,59(1928),第218-

230页。

②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98页以下。关于班固的意见,见《汉书》卷九九下,第4194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470页以下)。

③萨金特:《王莽》。

④见本书第10章《币制的改革》中关于王莽使用白鹿皮钱和改革的情况。

------------------------------------------------------------------------------------------------------------------------------------------------------------------------------------------

禁止私藏黄金不过是试图使王以下的汉朝贵族贫困化的一个行动。汉贵

族一旦在公元10年被贬黜,黄金又准许流通。

王莽并非第一个改变官衔或郡县名称的皇帝。公元前144年,当七国之

乱后政府改组时,前汉已采用新的官名。公元前104年,当修改历法并认为

一个新时代开始时,它再次改变官衔。①

禁止买卖私人奴隶对社会的影响甚小。这个禁令无疑可以设法逃避,所

以无论如何也在公元12年被取消了。②土地改革已被热烈地提倡了几个世纪。③

王莽的措施显然是均田制的前身;均田制后来在公元485年被北魏所采用,

唐朝继续实行到8世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王莽的土地改革虽然用意良

好,但不可行,它在公元12年也被取消。

约在公元前119年,武帝设国家盐铁专卖,随之在公元前98年,又对酿

酒业实行专卖。④对酒的专卖于公元前81年被取消,但是对盐铁的专卖,除

公元前44至前41年这几年外,一直维持到前汉垮台为止。后汉恢复了盐铁

专卖。公元前112年,铸币已成为政府的垄断事业,它一直维持到前汉结束。

后汉继续实行。在前汉和后汉时期,山泽的收入是皇帝独占的,由渔民、猎

人和樵夫缴给皇帝私囊的税组成。公元前110年法定的平价计划一直实行到

前汉结束,后汉在公元62年重新实行。除了王莽重新实行的酒类专卖这一例

外之外,可以说王莽的专卖事业与前汉和后汉的完全一样。公元22年取消一

切专卖事业的事实并不意味着它们已经失败了,而是因为在内战期间无法实

行。⑤

公元前119年,武帝已向商人和工匠征税,税率分别是他们资本的95%

和475%。虽然王莽可能向稍多的行业征税,但税赋因根据收入征收,因此

比武帝时按资本征收的税负担要轻一些。

在歉收时期减官俸的做法在王莽以前就有。这种命令可见于公元前70

年的记载(在得人心的汉宣帝时期),后汉也随之采取类似的做法。王莽不

过采用了更系统的措施罢了。①

经过这一比较,所出现的实际情况是明确无误的。王莽不是一个标新立

异者。除了土地改革和限制奴隶制的短命的尝试外,他的重大政策是前汉实

践的直接继续。这意味着班固对王莽的指责缺乏根据。这些指责是歪曲一个

人的手法,出于政治和哲学的原因,他必须被描述为无能的和道德低下的人。

班固的记载中关于王莽对待国境内外非汉族民族的政策也同样有偏见,需要

正一正视听。公元12年在今贵州的牂柯郡的土著部落杀死了汉的郡守。两年

后,即公元14年,益州郡(今云南)的土著部落造反。②班固坚决认为,由于

王莽把土著的王贬为侯,他本人引起了这场叛乱,并且他无力应付这一

------------------------------------------------------------------------------------------------------------------------------------------------------------------------------------------

①《汉书》卷十九上关于官员的各个条目提供了变动的详细情况。

②《汉书》卷九九中,第4130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24-325页);韦慕庭:《西

汉的奴隶制》(芝加哥,1943),第457页。

③关于西汉限制土地的情况,见本书第10章《农村社会结构》;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第

267页。

④见本书第10章《国家专营和商业控制》。

①关于各种官俸,见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剑桥,1980),第125页以下。

②《汉书》卷九九中;第4139、4230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25、348页)。

------------------------------------------------------------------------------------------------------------------------------------------------------------------------------------------

危急的局面。实际上,西南的动荡在中国人征服那个地区时就已经开始了。

武帝为了建设一条通往缅甸的商路,在公元前111年把贵州地区并入帝国,

公元前109年接着又并入了云南。但中国人还没有强大得足以摧毁部落

组织,被迫承认地方的酋长。土著们在公元前105年、前84至前82年和前

27年几次起来反抗。显然公元12年的骚乱和公元14年的起事是这类事件的

一部分,而不是对王莽丧失理智的政策的反应。此外,他成功地处理了公元

14年的起事。虽然《汉书》忽视了这个事实,但《后汉书·西南夷》却记载

王莽任命了益州的新郡守,此人逐步平定了这块领土。①

在北方,中国与匈奴大帝国毗邻,后者是统治今外蒙古和内蒙古的部落

联合体。在公元前51年以前,中国人和匈奴的关系通常是敌对的,但在那一

年双方缔结了和约。呼韩邪单于--两个对立的匈奴单于之一--采取了前所未

有的行动,亲自访问长安,当时中国的君主明智地把他作为平等的人对待。②

他在公元前49年和前33年又进行了访问,他的继承者在公元前25年和前1年

前来汉廷。王莽被指责破坏了这些友好关系。

在古史记载中,自公元前51年起的一切事件都被说成是对匈奴的屈服。

近代的学者也持这一观点。班固不能承认中国皇帝和一个异族统治者之间的

平等关系。他不能摆脱他自己一套程式化的词汇和信仰,即中国的文化优越

性意味着它在道德方面处于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天子则高居于顶点。这

只能使他把外国统治者的来访描述为臣民对其君主的朝拜。的确,中国的皇

帝没有回访,匈奴送来人质,而中国人则没有。③但是,如果把感情和历史编

写手法的因素搁置一边,就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人并未控制住匈奴。出现一

段和平和恢复时期应该说对匈奴是合适的。他们一度停止了袭扰,并称他们

的行动是“保护中国的边境”。他们从中国皇帝接受了大量礼物,只要愿意,

他们随时能重启战祸。④就中国人来说,他们了解军事解决的代价是高昂的,

也许是不可能的,权宜之计才是上策。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在最后一次访问汉廷时,得到了汉帝后宫的五名

宫女。其中的王昭君深受匈奴统治者的宠爱,生下两个儿子。①似乎只有其中

的伊屠智牙师活了下来。当呼韩邪在公元前31年死亡时,王昭君得到了中国

皇帝的准许,遵循匈奴的习俗,成为下一个单于之妻。在新的婚姻中,她生

了两个女儿,其中之一名云。

王莽在公元2年召回云,把她安置在王太皇太后的随从中。她北返时成

了一个为中国利益战斗的坚定分子。她的夫丈是著名的匈奴贵族,也主张与

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总之,在匈奴中已存在一个亲汉的集团,其中云、

她的夫丈,大概还有她的异父兄长伊屠智牙师是积极分子。可以推断,匈奴

中的保守分子以严重的猜疑心注视着主和派的计谋,并且试图促使与中国决

裂,来抵消主和派的影响。在位的单于恰好是一个保守分子。当王莽在公元

------------------------------------------------------------------------------------------------------------------------------------------------------------------------------------------

①《后汉书》卷八六,第2846页;见本书第6章《西南》。

②见本书第6章《匈奴》;第2章《外交事务》。

③关于中国公主嫁给外国统治者而实际上构成人质制的和亲的观点,见何四维:《中国在中亚:公元前125

至公元23年的早期阶段,附鲁惟一的导言》(莱顿,1979),第60页以下。

④关于中国人给匈奴礼物的规模,见余英时:《汉代的贸易和扩张:中夷经济关系结构研究》,第46页以

下,及本书第6章《匈奴》。

①《汉书》卷九四下,第3806页以下。

------------------------------------------------------------------------------------------------------------------------------------------------------------------------------------------

9年登基时,他面临的就是这种形势。②

班固声称,匈奴之重启战祸是因为王莽“贬”了单于。“贬”是一个不

必要的无礼行动,虽然此举无疑得到了儒家的热烈支持。除了少数例外,中

国人对外国人态度的名声是很不好的。公元前1年,哀帝以极为不得体的态

度对待同一个单于;公元41年,后汉的开国皇帝对有影响的莎车王的态度甚

至更为粗暴。③王莽不过按照传统方式行事罢了。但他无权管辖匈奴,不能随

意贬黜他们的单于。这件事不可能是一场战争的真正原因;充其量,它为保

守分子提供了一个借口。

王莽机智而有效地对付了匈奴的新的好战行为:他既坚定,又使用了灵

活的外交手腕。公元10至11年冬,他下令动员30万人。这次动员据推测给

边境地区带来了困苦,一直被指责为好大喜功的无效行动。只要更细致地阅

读文献,就能清楚地看出王莽的行动是迅速和应付自如的。①30万人不是在

一地而是在北部边境沿线的12个地方征集的。因此,对边境人口的破坏性影

响被保持在最低限度。相比之下,武帝曾在公元前133年在一地征集过30万人,

却未遭到班固的奚落。王莽的炫耀武力足以强制推行他的外交政策,而军队

则从未出动。这可以从匈奴不敢贸然对中国发起大进攻的事实中得到证明。

在外交战线方面,王莽试图支持匈奴中的主和派。自呼韩邪单于死后,

单于王位的继承按照辈分和长幼进行。每一代,前单于之子都是继位者,顺

序从兄至弟或堂兄弟。在战争重新爆发时,继位者是在位单于的异母兄弟和

亲华派成员咸。他得到了王莽的财政支持,在公元11年称孝单于,这样正合

原来的打算,加剧了匈奴的不和。虽然咸不得不向他的异母兄长投降,但他

强大得足以不受惩罚,并且继续为单于王位继承人。②

当匈奴继续进行虽然是小规模的侵袭时,王莽在公元12年下令把在长安

当人质的匈奴王子处死。③王莽为此一直受到谴责,虽然他是根据自己的权利

行事的。人质制是在报复的原则基础上形成的,后汉的开国皇帝在公元32年

也毫不迟疑地处决了一个显贵的人质。

咸于公元13年登上单于王位,主和派随之掌权。④他在公元48年死后,

局势又起了变化,因为他的兄弟兼继承者是一个保守分子。当时,伊屠智牙

师是他的一代中唯一在世的单于王位继承人,新单于把他杀害,这成了保守

分子和亲华派之间紧张关系的重要迹象。但是,除了公元19年的侵袭外,没

有重新爆发战争。中国人的边防要塞完好无损,王莽的军队能够经受匈奴的

压力。此外,王莽再次转向外交。云公主带全家已来长安,据认为是因为他

们担心遇害,王莽立她丈夫为孝单于。后者不久死去,这对中国来说是不幸

的,王莽的统治就这样在他与匈奴的对峙中结束。云再也没有回到北方,她

------------------------------------------------------------------------------------------------------------------------------------------------------------------------------------------

②关于王莽与匈奴的关系,见《汉书》卷九四下,第3820页以下。

③关于公元前1年的事件,见《汉书》卷十一,第344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7页);

卷九四下,第3817页。关于公元41年的事件,见《后汉书》卷八八,第2923页以下。

①《汉书》卷九九中,第4121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04页以下);卷九四下,第

3824页。

②《汉书》卷九九中,第4126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16页)。

③《汉书》卷九九中,第4128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19页)。

④《汉书》卷九四下,第3828页。

------------------------------------------------------------------------------------------------------------------------------------------------------------------------------------------

留在中国的朝廷,于公元23年在那里与王莽一起遇难。

王莽以同样的机敏处理在中亚出现的问题。公元13年,焉耆起事,并杀

死了中国的西域都护;狭义地说,西域是一块包括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绿洲

的领土。公元16年,一支中国远征军遭到伏击,但没有被全歼。它攻打焉耆,

屠杀了它的一部分居民,才返回中国。班固声称,从此以后便与西域断绝了

往来。①此说不确。他这里的历史记载与他书中的其他部分相矛盾,因为他在

别处叙述了西域的新都护在塔里木盆地自立的情况。焉耆受到了惩罚,北部

的一条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城镇都没有脱离中国。西域在王莽死后的内战时期

才丧失,班固出于历史编纂学的原因,却把这个事上推到“篡位者”的统治

时期。②

在与羌人和朝鲜人的关系方面,王莽也是成功的。在西面,他把中国的

领土扩大到青海。在东面,他在公元12年轻易地打败了高句丽。③尽管班固

只是作了暗示,但王莽在对待所有非华夏民族的政策方面,的确表现出他突

出的才能。

概括地说,王莽不是班固所述的那个无能、狡猾、伪善和妄自尊大的蠢

人。这些都是老一套的和不公正的指责。从积极的一面衡量,王莽是机智而

能干的。他无疑受自已经历的影响,不愿把自已帝王的权力下放给他人,并

且严密地注视着他的官员的表现。他严厉得竟迫使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孙子

和一个侄子因犯法而自尽。这与汉代诸帝纵容其亲族相比,应受到称赞。他

有广泛的爱好。公元5年他就古典经籍、语文学和其他题目召开的会议,其

重要性完全可与公元前51年的石渠阁的讨论和公元79至80年的白虎观的讨

论相比。①公元16年,王莽命太医解剖一个被处决的人,以便研究他的内脏

和动脉并找出治病的方法。公元19年,王莽召集骁勇善战的人。其中一人曾

造了两翼,飞行了数百步才落地。据推测他是从御用庭园中一座高达百米的

塔上起飞的。从消极的一方面衡量,王莽是一个过分地依赖古文学派经典的

有点迂腐气的儒生。②他不喜听批评意见,并且象当时所有的皇帝那样,有迷

信思想。

难以说清王莽是哪一类人。在提倡古文学派和对待奴隶制和土地改革的

态度方面,他是改造派。在依赖国家专卖事业稳定价格和推行法律方面,他

是时新派。王莽不是革命空想家,而是一个在治理中国时其作为很象在他之

前的汉代诸帝的务实主义者。

如果士绅对王莽有任何不满,这种情绪也不是明显的。就班固所知,从

公元10至20年甚至没有一起反对他的阴谋。没有试图暗杀他的行动,可是

—————————————————————————————————

①《汉书》卷九九中,第4136、4156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33、336页)。关于焉耆,见

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77页注588。

②关于公元16至23年任都护的李崇,见《汉书》卷九六下,第3927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

196页)。

③《汉书》卷九九中,第4130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25页以下)。

①关于这些会议,见本书第2章《思想文化背景》和第14章《学派的发展和官学》及《后汉时期的官学》。

②关于这些试验,见《汉书》卷九九中,第4145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82页)。关

于飞行的尝试,见李约瑟:《中国科技史》第4卷第2部分,第587-588页。关于古文学派,见张朝孙(音):

《白虎通:白虎观中的全面讨论》(莱顿,1949、1952)第1卷,第137页以下;本书第14章《五经》。

—————————————————————————————————

甚至连汉武帝也几乎在公元88前年被人谋杀。①所有的证据证明,实际上全

体官员都支持王莽,只是在广泛的农民骚乱导致官军彻底战败时,对他的支

持才消失。如果王莽对这种骚乱负责,那将是对他统治的一个致命的控诉。

但他不负此责。王莽的垮台是由于几次黄河改道的重大积累的影响,这是非

人力所能防止的灾难。②

—————————————————————————————————

①《汉书》卷六,第211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2卷,第118页);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

机和冲突》,第48页。

②见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1卷,第145页以下。

王莽出生于贵族,皇后是他的姑姑,他的叔叔们也是朝中重臣,可以说从小过着丰衣锦食的生活。与其他名门望族的公子不同的是,王莽从小就十分刻苦,学习非常用功,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也正因为如此,20多岁的王莽便入朝为官。此后,他仍保持之前风格,广交好友,为民着想,体恤百姓,深得众人爱戴。就这样,王莽在朝中地位越来越高。

到王莽近50岁的时候,他已经经历了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三代皇帝,此时已到西汉末年,汉朝已经历经了近200年。众所周知,盛极必衰,这是难以避免的一大规律,西汉的弊病也渐渐显露出来。

汉哀帝去世时,王莽被任命为安汉宫,从名字都能听出来其地位有多高。此时权力愈发膨胀的王莽渐渐生出争夺帝位的想法,不过他并没有在众人面前袒露出来。

彭加木,说是他穿越成了王莽,主要是因为他的离奇失踪,至今杳无音信,而王莽恰恰就是那个拥有很多超时空意识的人,比如土地国有制,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进行了国有化改革;经济适度,国家控制部分商品价格,避免哄抬价格;禁止买卖奴隶,要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处初买卖奴隶这事还屡禁不止;矿产资源等属于国有,私人开发需要申请,主持解剖尸体,研究人体器官,表示可以治病,他还把高句丽改为了下句丽……以前不觉得改这个名字有什么不妥,现在我觉得妥妥的……

游标卡尺,这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也就是在近现代才出现,如此精准的仪器却被考古学家在汉代王莽墓中发现了。有人认为,彭加木本就是农业化学专家,而且还带队去罗布泊考察,所以,对游标卡尺这种测量工具一定经常使用,如果彭加木穿越过去,自然就能造出这样的仪器来。

在当时,非常流行买卖奴隶的社会里,如果是老百姓或是奴隶提出这样制度应该算是正常的,但是,作为王宫贵族怎么可能会主动废除奴隶制呢?而且他还提出了:“天地之性人为贵”的观点,崇尚人人平等。在封建思想浓厚的时代,这种思想太过前卫了,也只有近现代人才有这种思想。

还有那个神秘的双鱼玉佩。事实上到底有没有这个玉佩,现在已无从考证,在彭加木在日志上,有这个双鱼玉佩的记录,和他同时期的人,也有人见过这个玉佩,并把这个双鱼玉佩说得像变魔术师的金手指一样神奇,这个问题为彭加木的失踪,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其实,我们做一个假设,只要把这两个人分开来看,答案就很清楚了,如果彭加木没有失踪,王莽的那些超前的思想做法,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王莽的这段历史,20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已经写入史册,无论彭加木失不失踪,这段历史都不会重写,因此即使有再多的巧合,也只能是主观臆测。

历史上的王莽是如何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的?

个人认为王莽能够建立自己的政权与自己前期的性格作风以及当时的大环境有关,王莽虽然出身看似高贵,实则却没有任何实力,可以说早年生活还算是艰苦的,所以这就酿造了王莽躬身节俭,勤身博学的修养,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有很多人为他 ,使得他在二十九岁就封了侯,即使没有任何军功。

当时的西汉应该说已经走到末路了,气数已尽,势必要有一个名义上的救世主出现,所以王莽就应运而出了。不过王莽的上位自然不是巧合或者莫名其妙的,应该说是非常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因为当时儒家思想盛行,在所有的儒生们看来,要想救百姓于水火,那么势必要有一个圣贤来施行王道。

而王莽此人就具备非常高的儒家修养,他的身份,资源,以及自身的素质都是当时的不二人选,而在呼声相当之高,所以他也就顺势出任大司马。在初期,他也确实是施行一系列符合儒家思想的政策,但是随着对权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趁着汉哀帝去世,迅速清除异己,夺回大权,并且在朝野的支持下建立自己的政权。

但是在名正言顺建立自己的政权之后的王莽却被儒家治国理念禁锢住了,初期施行儒家思想,得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后期却成为了错误的治国之道。所以从一定的角度看,王莽的成功和失败都与自身的性格以及当时的环境有关,不过或许他怎么也没想到,做到顺应时代潮流的第一人,却被人唾骂千年。

王莽政权是怎样灭亡的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

更始军的领袖刘玄,杀王莽的是被商人杜吴击杀。 “更始军申屠建、李松、邓晔等进入长安,传王莽首级于更始帝刘玄” 刘玄(?—25年),字圣公,南阳舂陵(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后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更始政权建立者。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 王莽建立新朝,为什么这么快灭亡?

王莽篡位后,建立“新”朝。按照王莽之前的设想,他在称帝后首先要对西汉的制度进行整改,以便对底层农民公平。但当王莽刚刚实行完他整改的制度,准备着手建立一个永不覆亡的“新”朝时,各地的农民起义却接踵而来。最终,“新”朝灭亡。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王莽正是被他所要帮助的人——农民所杀害的。王莽的“新”王朝仅仅维持了十六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那么,王莽的“新”王朝为何仅仅维持了十六年就灭亡了呢?这与农民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吗? 综合看来,王莽的改制,(包括他的篡位)都激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这些人的不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导致了“新”朝的灭亡。 第一、原西汉官员的不满。 原因1:王莽篡位。王莽篡位后的“新”朝朝廷中,原西汉的官员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王莽篡位的行为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于是就经常劝说原西汉诸侯王发动起义,推翻“新”朝。一般当王莽听说这种事时,就会以“叛国罪”为由将他们痛打一顿。而“新”朝的官员又很瞧不起他们,戏弄他们为降官。于是在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之时,他们趁王莽出城巡游之际,发动了兵变,一举占领了全城。迫使王莽只能流亡于别城,居无定所。 原因2:严重的等级分化现象。王莽在宴请群臣时,有明显的等级分化现象。例如,“新”朝的官员可以坐着;原西汉的官员,只有王莽让你坐,或者你哪里不舒服必须要坐时,才可以坐。而在上朝时,晚来的“新”朝官员可以“插队”至早来的原西汉官员,先向王莽报告情况。这种严重的等级分化现象令原西汉官员非常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所以当起义军攻入“新”朝首都时,所有原西汉官员几乎都大开城门迎接起义军。(尽管他们不是原西汉官员所领导的起义军) 第二、农民不满。 原因1:货币种类太多,物品贬值速度太快。王莽在位期间,先后进行了四次钱币整改行动。这些钱币农民们普遍不适应,还是愿意使用原西汉时期的货币。但商人确是用王莽制定的钱币定价的,导致物品越来越贵。农民们很反感,曾经还闹出过一次起义。(次数不多。因为农民们知道,再怎么起义,最终也是要被镇压下去的,不如就默默地接受这个现实吧)王莽知道后,又决定改回原西汉时期的货币,以安定农民。但此时的物价已经涨得很高,钱币贬值得非常厉害。再做什么补救措施,也都无济于事。 原因2:任用商贾。王莽为了保持“新”朝经济实力的稳定,决定沿用原西汉时期的商贾来管理农民土地分配问题与商业问题。但这些商贾们往往都是只认钱,不认人。谁交的钱多,谁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土地;谁如果不交钱,不但不给他分配土地,反而会扣除他的土地。这样就导致了富人们越来越富,穷人们越来越穷。越来越富的富人们还要不断地压榨越来越穷的穷人们。致使许多农民没有饭吃,就聚在一起,共同到富人家去抢。使得“新”朝的社会危机越来越大! 第三、商人不满。 原因1:挣不着钱。商人们都是出来做生意的,结果由于王莽实行的改制,导致物价变高,商人们也不得不增加商品的价钱。这样一来,购买商品的人就越来越少,商人们也就挣不着钱。但王莽还定期派人来检查每个商人的收入,(比如说一个商人在一个月内必须要达到规定的收入额才行)一旦发现商人的收入额比规定的收入额要少,就会扣他的钱。这样就使商人不仅挣不着钱,还要“付出”钱。(在当时,如果投机取巧是绝对不行的)最后就会使商人也和农民一样,越来越穷。商人们为了生存,参加了起义军。 原因2:商贾的贿赂。商贾就是富人,他们经常会贿赂商人,让他们交给自己一部分钱,然后帮他们招揽生意。这种情况在“新”朝初期还可以实行;但到了“新”朝后期,由于物价变高,购买东西的人也越来越了,这就使商人亏了本。而且王莽还经常派人向这些商贾们查账,一旦发现以前和某个商人的贿赂记录。富人罚款,商人抄家。富人交几个钱也就没事了,但商人一旦被抄家就意味着自己已经真真正正、彻彻底底的没钱了。(以前如果急需用钱,可以把家里的传家宝进行抵押,换点钱救急。可是现在就不行了)这同时也看出了“新”朝的等级分化不仅出现在朝廷中,也出现在生活里。 第四、士兵不满。 原因1:常年征战。王莽经常命令部队去攻打“新”朝周围的其它部落,而且部队刚返程回来没多久就还要去出征。所以每次只要反程一回来,士兵们都会和家人一起庆祝自己活了下来。同时也企盼下次出征时,不要战死。但战争是不能不死人的,每次返程回来,都会有许多士兵牺牲,又会有许多青年入伍。这样下去就会使“新”朝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军队中的逃兵也越来越多,战斗力也随之下降,战争就会失败。战争失败后,王莽又命令出征······这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 原因2:士兵没有奖赏金,但责罚却很多。每次返程回来,王莽都会给将军们许多奖赏,却不给负责打仗的士兵们一文钱。而有些士兵阵亡后,不闻不问也就算了,连补恤金也不给。这不就相当于白白利用士兵们的生命去打仗吗?而且每次返程时候,几乎都是这种情况。(没准儿那一天王莽心情好了,出来视察一下出征的士兵们,随即也就会给一点奖赏金)而在出征路上,表现不好的士兵还会受到将军的责打。没准儿就是一些小事,将军都要“咆哮”一通。(例如一个士兵给将军端水,不小心洒到地上了)这样既使当事的士兵非常愧疚,还会使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一想到将军的“咆哮”,士兵就会害怕。一害怕,士兵就无心再战) 王莽引起了四种人的不满:分别是原西汉官员、农民、商人和士兵。不过,这四种人中,农民的不满最大。不管是各种各样的农民起义军或者是强大的“绿林”、“赤眉”军,都是农民起义军。而正是这些农民起义军,攻入了“新”朝的王府,灭掉了“新”朝,并最终杀害了王莽。 农民们究竟跟王莽有什么深仇大恨,才让他们把这个“希望改善农民生活的”皇帝给杀害了呢? 这主要还是“新”朝的新制度中的弊端,对农民来说非常不利,激起了农民们的不满。 原因1:混乱的封赏。汉代封赏官员一般都是察举制,但到了“新”朝时,察举制变得非常混乱。一个傻瓜富人多交一点钱就能拥有官职,而贫穷的才子和农民因为没有钱,总是没有当成官或者只当了一个芝麻官,管不了多大的事情。而那些富人当官后,不会治理所管辖的区域,只会一味地压榨农民,赚取钱财。而那些穷人们则只能在一旁默默的感叹,希望这种日子可以快点结束。 这就导致了“新”朝的贪官污吏越来越多,底层人民的气愤也越来越大。 原因2:穷人们要服沉重的徭役,富人们则不用。“新”朝朝廷认为,富人们可以发展“新”朝的经济动力,而他们所需要的动力就是——穷人们。穷人们一般都特指农民,(商人至少还有点儿钱)所以他们每年都要服沉重的徭役。如果因为生病等原因,只能请1-2天的假。如果超过了规定天数,那么当他就要多干一些活。而如果因为太累等原因休息了一会儿,被工头看见就会被抽打一顿。 有人会问:穷人家的女人们还用服徭役吗?这点“新”朝早就“想到了”,他们让女人们在家织衣服,要漂亮的。织好后就给这些富人们送过去,富人们如果觉得好看,就给几个赏钱;要是觉得不好看,就扫地出门,赶紧滚蛋。 而对于织衣服,富人们还有明确的规定。例如:一个人必须要在一天之内织到多少件,否则就要扣钱,并处以批评。织衣服也是件累人的活,所以很多“新”朝的农家子弟中女人们的手上都会有被针扎过的痕迹。 穷人们这么拼命的干活,最后可能一文钱都得不到。这种事在“新”朝的社会中很常见! 原因3:长期的征战。王莽经常命令部队去攻打“新”朝周围的其它部落,进行不义的战争。打仗总是要死人的,怎么补充兵力?这时,富人们便向农民们耍了一个阴招:骗他们参军就不用服徭役,不用交税,参了军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封赏等等一系列的好处。在富人们的花言巧语下,农民们争先恐后地参了军。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农民们不仅要学会在战争中活下来,还像往常一样服沉重的徭役,交很多的税。而和从前相比,多了一个在战争中会有生命危险,其它的则一成不变。 对于没有战争经验的农民们来说,在战场上的伤亡率是很高的。 农民们气愤了:“你们富人们不是说好了什么徭役都会取消,我们才参了军。结果现在你们却拿我们的生命当赌注,赌战争的输赢。不过,只要推翻现在的朝廷,这些不平等的规定才会被废除。”于是,一个轰轰烈烈的起义计划从农民们的脑海中诞生了。 原因4:残酷的刑罚。王莽称帝之后,对现有的刑罚进行了改革。经过改革后的刑罚,明显是对官员和商人有利,对农民和士兵无利的。要是官员和农民犯了同样的错误,官员写检查,(其实也没用,只是样子货)农民打大板子,关进牢里十天,罚钱·····反正针对农民的刑罚很多,样样还都很残忍。(“新”朝的人民肯定会羡慕汉文帝时期的人民)导致了“新”朝的很多穷人都是冤死,官员们的 则越来越严重,而农民们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因为这些贪官们一有贪污的事,就全说是农民干的,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通过种种原因都看出了“新”朝时期严重的等级分化现象:富人们永远被尊敬,穷人们永远被欺凌。 最终,农民们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社会了。于是就聚在一起,组成起义军,推翻了“新”朝,杀害了王莽。 王莽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参篡夺了西汉政权

外戚。

外戚者,皇亲国戚也。皇帝的妻子,皇后娘家兄弟。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最有名的是太后的兄弟,也就是国舅。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 ,字巨君, 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 、王永之弟。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太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6] ,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西汉时期包括王莽政权和更始政权

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王朝。开国皇帝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西汉后期,王莽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新朝末期

王莽政权被谁瓦解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

更始军的领袖刘玄,杀王莽的是被商人杜吴击杀。 “更始军申屠建、李松、邓晔等进入长安,传王莽首级于更始帝刘玄” 刘玄(?—25年),字圣公,南阳舂陵(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后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更始政权建立者。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 刘玄推翻了王莽政权,为何刘秀成为开国皇帝?

我觉得这其中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两方面,刘秀的才智以及刘玄的不作为。

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玄本人当上了皇帝之后,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定,首先是他引起了当时功臣的不满。因为在推翻王莽政权之中,有一支军队赤眉军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在刘玄当上了皇帝之后,不仅仅是没有论功行赏,反而是收回了赤眉军部分将领的权利,仅仅是封了一个爵位,毫无作用。所以说这些人心中愤愤不平,也就不再尽心尽力。

而且当时刘玄太没有自己的主见,也可以说耳根子软,常常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具体表现在每每遇到大事情的时候,他往往会听取一些文臣的意见,并且过于依赖。所以说他因此而下达了许多非常错误的指令,并且毫不自知。这些不仅仅逐渐的瓦解了他在当时的平民百姓心中的地位,也让他的政权也岌岌可危。

最重要的一点是刘玄以谋反的罪名杀掉了刘秀的哥哥,并且把刘秀发配到了边缘的地区,刘秀的内心彻底的起了反叛之心。而且刘玄并没有防备刘秀,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这才使得刘秀在当时的地区暗暗的积蓄兵力,并且逐渐的甚至可以称是非常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一直到被攻打到眼前,刘玄才意识到自己就是放虎归山,但是此时已经没有了翻盘的能力。所以说刘玄建立起来的政权仅仅是在两年之间就已经全盘覆灭,刘秀也因此建立了东汉,成为了开国皇帝。

总得来说,刘玄虽然推翻了王莽的政权,但是他本人并没有什么能力,所以说到最后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被刘秀打败。简而言之,就是能力的问题,能者居之。

西汉末期新政权是怎么建立的?

王莽新政。

西汉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刘婴即位时只有两岁,当他5岁时(1世纪09年),西汉实际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布置成熟,发动宫廷政变,命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亡。王莽把他的政权命名为“新”,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史称王莽新政。 王莽,字巨君,生于公元前45年,公元8年改国号为“新”,死于公元23年,即王莽称帝时的地皇四年。王莽的显赫和他的家族有着直接的关系,他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王皇后(王政君)。 自己的(148)王莽(62)

首先,王莽绝不是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违法者。此外,王莽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患有严重的强迫症。在他执政的15年里,他用实际行动证明,患有强迫症的民族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永远不能称帝!容易在死亡之路上奔跑!

王莽的崛起

王莽,字居君,他的崛起,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能转世,要有耐心,还要无情。

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此时,王莽的姑姑王正军已成为汉代皇帝的皇后,王正军的儿子刘敖也被刘珏封为太子。此时,王氏家族在朝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公元前33年,汉元皇帝去世,汉成帝刘敖登基,王正军成为太后。此后,由于王正军的裙带关系,王家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其家族有9人被封为侯爵,5人被奉为大司马,其余的将领和列侯数不胜数。

然而,王莽却完全不同。他的生活极为节俭,勤奋好学,对家里的长辈也很有礼貌。

在世人眼中,王莽严谨的生活是另一种选择。然而,这种选择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威望。王莽22岁时,王莽被王正军照顾,成为黄门的仆人,直接进入汉朝中央部门。

从那时起,王莽做官越来越多,但他越来越清廉节俭。此外,王莽还能够礼尚往来,经常帮助穷人。这也使得王莽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

后来,汉成帝刘敖因赵飞燕、赵鹤德两姐妹去世。汉代的艾帝继承了王位,王莽被迫退位,因为艾帝攻击了王的亲属。隐居期间,王莽的次子王火杀了一个女仆,王莽逼死了王火。张扬之后,王莽成了照顾仆人、毁亲的榜样。

过了几年,汉哀帝去世,王政君马上出击,夺回传国玉玺,之后重新任命了王莽为大司马、安汉公。

关于王莽和“新朝”的历史?

剑桥中国史 01 秦汉 第3章 王莽,汉之中兴,后汉王莽的统治(公元9-23年) 由于缺乏材料,世人只知道王莽之治的主要概况,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