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干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1 干四字成语
1,不干不净2,朝干夕愓 (指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3,唇干口燥 (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4,颠干倒坤 (乾坤:指天地能把天地颠倒形容本领非常大)5,干干脆脆6,干干净净7,干干翼翼 (勤勉敬慎)8,豪干暴取 (恃强夺取)9,化干戈为玉帛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10,黄干黑廋 (面容憔悴的样子)11,回干就湿 (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12,口干舌焦、口干舌燥13,泪干肠断 (形容伤心到极点)14,木干鸟栖 (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15,强干弱枝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16,一干二净17,油干灯尽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18,枕干之雠 (不共戴天的仇恨)19,枝干相持 (比喻相互扶持)20,朱干玉戚 (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2 有什么有什么的四字词语成语词目 解释
有板有眼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有步调。
有棱有角 比喻为人方正。也形容脸色严峻。
有钱有势 既有钱财,又有势力。
有声有色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有始有终 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条有理 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有头有脸 有面子;头面人物。
有头有尾 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有血有肉 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内容。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
有本有原 指有根源;源源本本。亦作“有本有源”。
有本有源 指有根源;源源本本。同“有本有原”。
有财有势 既有钱财,又有势力。同“有钱有势”。
有胆有识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有风有化 指有教育意义。
有根有底 犹言有根有据。
有根有苗 有根据,有线索。
有来有往 指对等行动。所指因文而异。
有利有弊 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有凭有据 既有凭证,又有依据。
有三有俩 指有富余钱财。
3 什么什么生四字成语1、得意门生:指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出自:清代曾朴《孽海花》第十一回:”两位都是石农的得意门生哟。”
2、一介书生:意思是指一个普通的读书人。
出自:唐代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白话文:我王勃,地位低微,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
3、绝处逢生: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希望。
出自: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喜得绝处逢生,遇着一个老者携杖而来。”。白话文:高兴地找到了希望,遇到一个老人拄拐而来。
4、九死一生:死的可能性远大于活的可能性,但终于脱险。比喻多历艰险而大难不死。
出自:唐代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白话文:虽然死的可能性远大于活的可能性,但是我也不后悔。
5、苟且偷生:指将就着活下去,不顾将来的祸患。
出自:当代作家郭沫若《屈原》:但他知道,那种高官厚禄、那种的苟且偷生,是比死还要可怕。
4 什么然什么什么,四字成语哑然失笑 、轩然 、戛然而止、油然而生、安然无恙 。
一、哑然失笑 [ yǎ rán shī xiào ]
解释: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禁不住笑出声来。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译文:禹于是失声而笑
二、轩然 [ xuān rán dà bō ]
解释: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出自: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 起,宇宙隘而妨。”
译文:突然兴起轩然 ,让宇宙也显得狭隘而有妨害。
三、戛然而止 [ jiá rán ér zhǐ ]
解释: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出自:清·章学诚《文史统义·古文十弊》:“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
译文:夫子文章变化,等同于鬼神,陡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没有这种景象?
四、油然而生 [ yóu rán ér shēng ]
解释: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出自:宋朝苏洵《族谱引》:“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译文:观看我家谱的人,孝弟的思想可以油然而生。
五、安然无恙 [ ān rán wú yàng ]
解释: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5 什么什么相同(四字成语)什么什么相同成语:不尽相同
不尽相同,汉语词汇,指多个事物之间不完全相同。尽:全、都的意思。例句:每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都不尽相同。
用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尽相同。有非常优秀的,有一般的,也有学习较困难的,因人而异。
含有相和同的成语 :同病相怜、同恶相济、同声相呼、同道相益
1、同病相怜是一个汉语成语。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翻译:你没有听说黄河上的歌吧?同样的病相怜,同忧相救。
2、同恶相济:tóng è xiāng jì,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操传》:“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成所欲。”
翻译:马超、成宜,同恶相助,据守黄河、潼关,达成所想。
3、同声相呼是一个成语,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hū,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鬼谷子·反应》:“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翻译:要打开情感的,模仿比较的,以牧他的话。相同的声音互相呼,实理一致。
6 什么什么花什么四字成语柳暗花明
近义山清水秀、美不胜收
反义穷途末路、走投无路
释义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出处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例十二月十三日之晨,我心酸肠断,以为从此要尝些人生失望与悲哀的滋味,谁知眼前有这种~的美景。(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一》)
向姓历史名人
向 宠:襄阳宜城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向 秀:西晋玄学名士。司马昭时授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为竹林七贤之一。
向 拱:怀州河内人,宋代大臣。
向 宝:江西省进贤人,明朝大臣
向 侃:字希颜,明朝巢县人,永乐年间中举,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后升任监察御史,一度又出为知府。他洁己爱民,不避艰苦,办事公正,清约如寒士,名节很好。
向 荣:四川省大宁(今巫溪)人,清代将领
向海明:扶风(今陕西凤翔)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向敏中:开封(今属河南省)人,北宋大臣。
向子諲:临江军清江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宋代大臣、词人。
向子韶: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子韶不屈而死,谥号忠毅。
向士璧:常州(今属江苏省)人,南宋将领。
向腾蛟:浙江慈溪人,清代将领、画家。
向警予:湖南溆浦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先驱1928年在汉口英勇就义。
向忠发:湖北省汉川人,中共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书记。
向秀丽:广东广州人,当代女英雄。
向仲华中将
向仲华(1911-1981),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镇华,湖南省溆浦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军部秘书,第四师政治部秘书长,第11团政治处主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中华报社社长,解放日报社编辑,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第13旅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20兵团68军政治委员,兵团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政治委员。是第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年5月21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70岁。
向守志少将
向守志(1917-——),原名向守芝,四川省宜汉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第76团副排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副连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太行军区第10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1支队副支队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8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第15军44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军长。回国后,任炮兵技术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1977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2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是中国***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向守志上将
向孝书中将
向孝书(1925-2004),山东省荣成县(今市)和镇南卧龙村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胶东军区连政治指导员。参加抗日反“扫荡”、坚守石家庄、胶东保卫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营长。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战役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团参谋长,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等战役、战斗。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团长、副师长。1961年军事学院毕业,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师长、副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85年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1990年4月退役。是中国***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2004年8月16日因病在大连逝世,终年79岁
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经典语录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三毛的作品,主要记录了三毛在荷西死后悲痛的心情和慢慢走出阴霾的过程。全书萦绕着伤感的气氛,是三毛后期风格的一大代表。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经典语录,希望大家喜欢!
经典语录:
1:花没有了,阳光下露出来的是一片黄黄干干的尘土,在这片刺目的,被我看了一千遍一万遍的土地下,长眠着我生命中最最心爱的丈夫 。
2:我的父母竟在那儿拿着一束花去上一座谁的坟,千山万水地来与我们相聚,而这个梦是在一条通向死亡的路上遽然结束。
3:在她的里面,多么深的悲伤,委屈,顺命和眼泪像一本摊开的故事书,向人诉说了个明明白白。
4: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
5:有泪了,那么我还不是行尸走肉。
6: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面对面地看一眼,不再隐藏彼此,也不只在文章里偷偷地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地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们交代得清清楚楚呢。
7:我真愿意慢慢化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乡下人,化做泥土,化做大地,因为生命的层层面貌只有这个最最贴近我心。
8:这是女人的言语,却将我们带进一份童话似的憧憬里去。
9:"为什么读书人不大看得起我们呢""因为他们没有把书念好呢!脑筋念笨了。"
10:夜有它特别的气息,寂静有它自己的声音,群山变成了一只只巨兽的影子,蠢蠢欲动地埋伏在我们四周。
11:这个建议可能造成这孩子一生的矛盾,也可能使世上又多一个更受苦的灵魂,又是何必由我来挑起这点火花呢!
12:没有健康的身体连灵魂都不能安息呢!
13:友谊就是自由。
14:深夜的海潮风声里,赫然读出了一个隐藏的真我。
15:"当心乐极生悲阿!""正好相反, 是悲极才升乐的。"
16:世上的事情本来便是恩怨一场,怎么算也是枉然,不如叫它们随风而去。
17:眼底掠过的浮影,即使五光十色,目眩神迷,都不敢回首。
18:时间不到,倔强地扳回自己是不聪明的事情,折断了一条方才形成的柳枝亦是可惜。将一切交给时间,不要焦急。
19:还是不明白这么重复的游戏为什么有人玩了千万遍还是在逃。
20:不敢去想,不能去想,一想便是心慌。
21:这便有如旅行一般,眼看目的到了,心中总有那么一份不甘心和怅然。
内容简介: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以三毛的生命历程为主题的散文集《三毛集》中的一卷。《三毛集》共分五卷,其余四卷分别为《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温柔的夜》及《万水千山走遍》。
《梦里花落知多少》记录了荷西意外去世后三毛的孀居生活,共二十三篇,展现了三毛渐渐走出人生低谷,再次坚强面对生命的心路历程。这段时期三毛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高峰。
作品目录:
1 不死鸟
2 明日又天涯
3 云在青山月在天
4 归
5 梦里梦外
6 不飞的天使
7 似曾相识燕归来
8 梦里花落知多少
9 一个男孩子的爱情
10 我的写作生活
11 骆驼为什么要哭泣
12 在风里飘扬的影子
13 童话
14 两极对话
15 三毛一生大事记
作者简介:
三毛,台湾女作家。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 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陈懋平,“懋”是家谱上属于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希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便给了这个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却无论如何学不会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
曾就读于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共到过54个国家,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中广为流传,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在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她崇敬爱情。1973年,三毛与西班牙美男子荷西在撒哈拉结婚,1979年荷西在北非潜水时丧生,三毛哭得死去活来,从此生活在对荷西的思念中。
三毛热爱祖国。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她写过一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首歌在台湾被禁唱了十几年,因为当局认为歌词中“远方”指的就是中国大陆。1990年12月,三毛编剧的**《滚滚红尘》参加台湾金马奖角逐,夺取8项大奖,却没有三毛的最佳原著编剧奖。《滚滚红尘》引起台湾某些当权者的愤怒:“刻意歌颂中共、肆意攻击政府、丑化国军……”有人认为,三毛有可能因此成为政治牺牲品。
三毛对大陆文化名人张乐平、姚雪垠、贾平凹、王洛宾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1989年,三毛到上海与画家张乐平相见,认其为“爸爸”。她用上海话告诉画家:“我3岁多就离开了上海,那时我刚懂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三毛流浪记》,那个到处流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孩对我影响可大了。许多年以后,当我在异国他乡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取笔名用了‘三毛’这个名字。”
三毛已去世多年,可她的确切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内容梗概:
书中先是记录了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白手成家的生活,而此时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也随之开启;后来移居加纳利群岛后,三毛的生活渐趋安定,她的创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再后来,荷西在一次潜水时意外去世,三毛的心灵受到巨大创伤,人生陷入低谷。一段时间后,三毛再度出走,游历中南美洲,开始新的生活。而
这段经历,也使她的文风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1 文言文翻译
有点看不清,我先打了下原文,请对照下,看有没有字弄错的,确认后再译吧。
重建严子陵先生祠堂记
自杭州东南溯江而上,遇富春渚,至七里滩,两山之间有严子陵祠焉。清风高节,照耀江水,曩常经其地,瞻其貌,徘徊久之而不忍去。宋范仲淹守严郡尝为子陵置义田立祠作歌以纪其德。自是以后淳邑有方贼之乱,富春有裘贼之乱,是祠之或废或兴,年日舛错不可考。国朝尝饬守土之官岁时修葺故祠,得岿然长存。自粤匪扰乱,郡当其冲,祠遂不保。余以同治四年八月来守是土,过七里滩心彷徨者累月,闻魏观察有志捐造(前丁太守经理其事,半途功废)。予慨然首先捐廉二十万钱,次集捐赀,鸠工庀材,复祠宇之旧观,续造客星楼、祠内神像碑石、动用器具,洪纤毕备,阅四月而功告成。遂入山而求子陵之后,得两人焉:一名国禄一名宝华,两人为从,父子相与为依,惧将无后而又奇穷,盖义产之失久矣。余为之请于大府,就严郡盐课耗项内岁提钱八十千文,
为目前开垦山田费,用嗣后修葺祠宇、奉祀香火,俾得永远有资;仍勉国禄等砥节砺行,无坠先人遗绪。则余他日公车便访,重瞻道貌,庶几景仰之思与是江是山而俱永也。所有先生道德事迹前人言之祥矣,余不复赘是为之记。
余前权签(“签”看不清,猜的)严郡捐建严祠,谕令严子陵先生后裔严国禄、严宝华叔侄二人看守祠堂,奉祀香火,又禀请在盐耗项下每年提八十千文以为祠中之用当。谕严国禄等早为完娶,以继绝祀。乃至八年夏余重守是郡,严国禄仍未聘娶,复又资助以成其事,至十里富春山。道光年间严国祥曾卖三股之二与方文芹,执业现据。严国禄具囊到府,又断归严国禄,执业永作严祠之用,不准再行买卖,并札饬桐庐县立案又记。
2 陆子隆字兴世无尽无人也文言文翻译
陆子隆,字兴世,是吴郡吴县人。你字打错了。
《陈书》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六 陆子隆
1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县人。祖父陆敞之,梁嘉兴县令。父陆悛,封氏县令。
子隆少时性格豪爽,有志于功名。初官东宫直后。侯景之乱发,他在乡里聚合徒众。当时张彪为吴郡太守,荐引他为将帅。张彪移镇会稽,子隆随他而去。及至世祖讨伐张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都投降,而子隆力战失败,世祖觉得他有节气,又让他统率自己的人马,板授为中兵参军。历任始丰、永兴二县县令。
世祖继位,陆子隆统领甲仗宿卫。不久随侯安都阻击王琳于栅口。王琳平,授职为左中郎将。天嘉元年(560),封为益阳县子,食邑三百户。出任高唐郡太守。二年任明威将军、庐陵太守。时值周迪据临川谋反,东昌县人行师响应,率兵攻打陆子隆,兵锋十分骄盛。子隆设埋伏于城外,仍旧关闭城门,偃旗息鼓,示之以兵弱。等到行师兵到,腹背夹击,行师大败,因而请降,子隆允可,将他送至京师。
四年,周迪引导陈宝应再度出兵临川,陆子隆随都督章昭达征讨周迪。迪退走,便随章昭达翻越东兴岭,讨伐陈宝应,军至建安,以子隆监郡。宝应据建安之湖滨以抗拒官军,子隆与昭达各据一营,昭达先与贼兵作战,失利,失去战鼓和号角。子隆知道后,便率兵来救,大败贼众,全数夺回昭达所失之羽仪甲仗。晋安平,子隆功最高,迁任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如故。不久改封朝阳县伯,食邑五百户。废帝即位,晋号智武将军,升任员外散骑常侍,余如故。
华皎据湘州反叛,因陆子隆所居乃其腹心之地,华皎深感患苦,频频派使者招抚引诱他,子隆不从,华皎于是派兵攻打他,又不能攻克。待到华皎兵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从后袭击,然后与王师会合。授职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武州诸军事,晋爵为侯,增加邑户连同前邑共七百户。不久迁任都督荆信三州诸军事、宣毅将军、荆州刺史,持节、常侍如故。当时荆州新设,治所在公安,城池不够坚固,子隆修建城墙,安抚华夷,深得民心,时人都说他称职。三年后,官吏及百姓赴京城上表,请求立碑颂扬其美德功绩,诏许之。太建元年(569),晋号云麾将军。二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赠散骑常侍,谥号威。有子陆之武为后。
3 刘定之文言文翻译刘定之,字主静,是永新县人。自幼聪明异常,父亲教他读书,每日背诵数千言。父亲见他好学,他的父亲禁止他写文章。一天,父亲偶然发现了他写的《祀灶文》,感到非常惊讶。
刘定之考中举人后,正统元年又考中会试第一,殿试也拿到了名次,皇帝封他做编修一职。刘定之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但又十分谦恭勤勉,尤以文学之名享誉一时。
皇帝曾经命他做《元宵诗》,内使太监却站在一边等候,刘定之据案伸纸,立刻写好百首七言绝句。又有一次,刘定之一天之内,起草了九个文告,笔不停书。有人问宋朝人的名字,他马上排列出世系相成的先后(其实就是家谱),一查族谱果然如此,人们对他的敏捷和博学感到叹服。
江西、湖广两地发生旱灾,但地方官员仍然照收百姓的赋税。刘定之上疏向皇帝进言:“现在国家粮库充足,储备厚实,而江西、湖广等地百姓因灾无收,张口待哺,还要照样交纳租赋,这不是皇帝怜爱百姓的本意,请圣主体恤下情”。皇帝被他的言辞所感动,立刻下旨停征课税。
扩展资料:
刘定之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但又十分谦恭勤勉,尤以文学之名享誉中外。他文思敏捷,知识宏博,雄浑瑰丽,变化莫测,虽机轴多出自三苏,而理道过之。其为诗含蓄蕴藉;而忧国忧民之心常流露于字里行间。明朝中叶,刘定之名闻天下,擅一代文宗,虽武夫悍卒,亦无不慕传。
一次,皇上命他做《元宵诗》,内侍太监站立一边等候,刘定之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令人折节叹服。又有一次,刘定之一天之内,起草了九个文诰,笔不停书。自他入内阁后,朝廷大作多出其手。
曾有人问他宋代大臣的名字,刘定之立马列出他们的世系先后,就像家族谱系一样,时人都佩服他的聪敏博学。
刘定之(1409年-1469年9月15日),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文学家。
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历官编修、洗马、成化二年(1466年)入直文渊阁,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成化四年(1468年)迁礼部左侍郎。成化五年(1469年),刘定之去世,年六十一。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安‘。
刘定之学问渊博,善文工诗,著有《周易图释》、《否泰录》、《呆斋集》等。
刘定之与彭时、商辂之后又联名上疏说:“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宫,陛下尊她为太后,下诏宣示天下。先帝全夫妇之伦,陛下尽母子之爱,都得大义。现在太后梓宫应当合葬裕陵,她的神主应当附祭太庙,这是无可更改之礼。
近来听说要另择地埋葬太后,臣等实是心怀疑惧。我们私下以为陛下之所以迟疑,是因为考虑到当今皇太后万寿之后,应当与先帝同尊,因此担心二后并配先帝,不合祖宗之制。但考之古代,汉文帝尊生母薄太后,而吕后仍附祭长陵。
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刘后仍附祭太庙。现在如果陵庙之制稍有不合适,则会有背前人之美,受后人讥笑。”吏部尚书李秉、礼部尚书姚夔等九十九位廷臣也同意钱太后与英宗合葬。宪宗仍担心违背周太后的意志,此后更发出为钱太后另择葬地的谕旨。
姚夔等两百余名朝臣一起伏在文华门哭请,宪宗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叩头拒命,声言:“不得钱太后合葬旨意,绝不敢退下。”自巳时(上午九点至十一点)跪至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宪宗与周太后无可奈何,这才听从了刘定之等人的建议。
4 文言文阅读 晋书郑冲传求翻译原文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译文
郑冲字文和,是荥阳开封人也。从寒微的出身起家出仕,操守超群出众,生性恬静清心寡欲,专心研习经史典籍,于是广泛研习儒家及百家学说。有优美的风度,行动一定遵循礼制,率真任情,坚持本性。不要同乡人的赞誉,因此在州郡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到了魏文帝做太子的时候,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任郑命冲为文学侍从,不断升迁做了尚书郎,出京补任陈留太守。郑冲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没有办事干练(干局:谓办事的才干器局)的赞誉,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制个人产业,世人因此而看重他。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提拔他为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被授予司空之职。等到高贵乡公曹髦讲《尚书》,郑冲手执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不久转任司徒。常进言高贵乡公曹髦即位,被授予太保之职,职位在三司之上,进封寿光侯。郑冲官职的品级虽然达到台辅一级,却不参与尘俗之事(特指社交应酬之事)。当时文帝辅佐朝政,平定蜀国之后,命贾充、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法律制度,(他们)都先向郑冲咨询,然后再施行……
重点翻译:
耽玩经史;
专心研习经史典籍。
耽玩:专心研习;深切玩赏。
公宜颐精养神,保卫太和,以究遐福。
译文:您应当颐养精神,护持自己的元气,来好好享受久远之福。
遐福:久远之福。保卫:保护使不受侵犯。太和: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其赐几杖,不朝;
(后来)他被皇帝赐予坐几和手杖,(并且特批他)可以不上朝。
几杖:坐几和手杖、皆老者所用,古常用为敬老者之物,亦用以借指老人。
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
(他)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制个人产业,世人因此而看重他。
箪食:犹蔬食。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古为贫者所服。资产:资财;产业。世:世人。以此:因此。重:看重;推重。
5 杨亿改文文言文翻译原文
杨文公尝戒其门人,为文宜避俗语。既而公因作表云:“伏惟陛下德迈九皇。”门人郑戬遽请于公曰:“未审何时得卖生菜?”于是公为之大笑而易之。
翻译
杨文公(名亿,北宋著名文学家)时常告诫他的学生,做文章应该避免套用方言俗语。不久,他拟了一篇奏章,里面有句话说:“伏惟陛下德迈九皇”。有个学生郑戬看了,觉得“德迈九皇”读音很像“得卖韭黄”,便立刻请教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卖生菜?”杨亿给这一问引得大笑起来,于是把这—句改掉了。
6 文言文《卧冰求鲤》的翻译卧冰求鲤
成语典故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解释: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王祥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事亦见《晋书·王祥传》。又记 王延 为继母叩凌求鱼, 楚僚 为继母卧冰求鱼,故事略同。后遂以“卧冰求鲤”为孝亲的典实。亦省作“ 卧冰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泣竹卧冰也不及,百年侍养莫交亏。” 宋 梅尧臣 《胡夫人挽歌》:“谁复向寒月,卧冰求鲤鱼?” 明 沈受先 《三元记·及第》:“忆昔卧冰求鲤,泣竹笋生,第恐难成。” 聂绀弩 《谈鲁迅先生的》:“至于专门讲些繁文缛节,如所谓昏定晨省,冬温夏凊之类,或作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如卧冰埋儿之类的,正和挖空心事来虐待父母的人一样,连一个也没有。” 峻青 《海啸》第三章:“我一定对你老人家克尽孝道,即使卧冰求鲤,割股事亲也决不在话下。” 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 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 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 一点启示: 赤身卧在冰上捉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作为儿女,只要全心全意,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即使送上一粒糖果,他们也可感受到你的心意。
7 文言文翻译:《元史金履祥传》全文翻译希望对你有用。
还有~别忘了采纳哟~译文: 金履祥字吉父,婺源兰溪人。幼年时聪慧明达,父亲兄长稍稍给他讲了书文,(他)就能够背诵下来。
长大以后,自己更加勤勉励志。到了壮年,倾慕周敦颐、二程的的学问,跟从同郡人王柏学习,又随从(王柏)一起投到何基的门下。
何基的学问来源于黄干,而黄干是亲身得到朱熹传授的人。从这以后(履祥)对学问的研习更加精密,造诣也更加深厚。
当时宋朝的国运已经无法回转,履祥于是断绝(正统的)科举做官的意愿。但自负有经国济世的才略,也不忍心很快忘掉这个救世之心。
时逢襄樊的军队日益告急,宋朝官兵坐视危亡而不敢救援,履祥因此进言献牵制(敌军)攻其虚弱的计策,请求派大军由海路直奔燕、蓟,那麽圈困襄樊的(敌人的)部队,就可以不攻而自行退走解围。而且详细地叙述了海船经过的路线,所有的州郡县邑,以及大洋海岛,(途中的)困难与便利,(路程的)远和近,清楚分明,可依据实行。
宋朝最终没有采用。等到后来朱瑄、张清向(元朝)献言海运的便利,而所经由的海道,对照履祥当年的上书相对照,几乎没有丝毫差异,于是后人佩服履祥的精确。
德祐初年,(朝廷)用迪功郎、史馆编校(的职务)起用(履祥),(履祥)推辞不就任。宋朝即将江山易主,各地盗贼兴起,履祥隐居在金华的山中。
平时独自居住,整天端庄肃穆;若是待人接物,则情趣盎然神态温和。训导启迪后辈学子,严格负责不知倦怠,尤其看重情分义气。
有位老朋友的儿子犯了事,母子二人分别惩罚给他人作奴隶,彼此不知死生已有十年,履祥不惜竭尽家产设法解救,终于将他们赎身出来母子团聚;后来那位儿子成为显贵,履祥始终不自己说出此事,相间(只是)问候辛苦而已。 履祥曾经说过司马光文正公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作《外纪》,以记载以前的事,不拘泥于经书,而相信各家的记载学说,是非评判与圣人孔子不同,不足以作为信史流传。
于是以《尚书》为主,向后涉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与诸子,以编年体记载史事,开始于唐尧以下,接在《通鉴》之前,编辑成一书,名字叫《通鉴前编》。凡是所引用的书,都加上了考证诠释,用来订正它的含义,大多是以前的儒家所没有阐发的。
当初,履祥见到了王柏,首先询问请教治学的方法,王柏告诉他必须先立志,并且列举前辈儒家的话:局守恭敬用以保持自己的志向,立志用以确立自己的本性,志是立于接事待物的表面,恭敬践行就深入了事物的内在,这是治学的基本方法。等到见到何基,何基对他说:“会之屡次谈到贤者之所以为贤者,在于分清了天理和人欲,应当从今天开始(实行)。”
会之,就是王柏的字。当时评议的人认为何基的清高耿直纯朴像尹和静,王柏的高超明达刚毅正直像谢上蔡,履祥则亲身得到二人(的传授),而且兼收并蓄充实于自身。
履祥居住在仁山脚下,学者因此称他为仁山先生。(他)大德年中去世。
元统初年,同乡吴师道当上了国子博士,传书给(家乡的)学官,在乡学中祭祀祠履祥。到了至正年间,赐(履祥)谥号为文安。
8 《梁书·王筠传》文言文翻译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己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这样的。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
望采纳O(∩_∩)O谢谢
9 蔡谟,字道明,(文言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3分)D(“先帝”是“量同天地”的主语,所以属于下一句;“佛道”为“雅好”的宾语,“佛道”后须停顿。原文加上标点,即:“佛者,夷狄之俗,非经典之制。先帝量同天地,多才多艺,聊因临时而画此象,至于雅好佛道,所未承闻也。”)
11(3分)A(“魏晋选拔官员实施科举时设立的科目”解说不正确,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用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此外,我国的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
12(3分)C(“辞去原有的一切职务”分析不正确,此时蔡谟已“被废”,无职务可辞。)
13(1)(5分)北敌灭亡,确实是件大喜事,可是将给王室带来忧患。(句意3分,“诚”“贻”译对各1分。)
(2)(5分)能够顺应天意遵循天时,在混乱的局势下救助天下的,如果不是有超凡才德的人,也必定是天下的英豪。
(句意3分,“奉”“济”译对各1分。)
参考译文:
蔡谟,字道明,是陈留考城人。蔡谟二十岁被推举为孝廉,州府征召为从事,举荐为优秀人才。当时明帝担任东中郎将,征召(他)为参军。元帝担任丞相时,又征召他为椽,转任参军,后又担任中书侍郎,历任义兴太守、大将军王敦从事中郎、司徒左长史,调任侍中。
彭城王司马绂进言说,乐贤堂有先帝亲手画的佛像,经历叛乱之后,然而这乐贤堂还保存着,应下诏作颂文。皇帝交给下面讨论。蔡谟说:“信奉佛教是夷狄的风俗,不合典范制度。先帝气量如同天地,多才多艺,只是临时起意姑且画了这张像,至于平时爱好佛道,那是从来没听说过的。盗贼横冲直撞,京城毁坏败落,可是这乐贤堂却单独保存下来了,这确实是神灵保佑国运的征兆,然而不是大晋盛德的体现,不是首要歌颂的事情。人臣看见旧物有所感慨,私下写赋颂那是可以的。现在要发布王命,诏令史官,对上称先帝喜好佛教的意志,对下为夷狄作一幅画像的颂辞,这在道理上是有问题的。”于是这事就停止了。
石季龙死了,中原大乱。这时朝廷内外的人都说应该光复旧土,只有蔡谟不这样认为,他对亲近的人说:“北敌灭亡,当然是大喜事,可是将给王室带来忧患。”有人问:“这是为什么呢?”蔡谟说:“能够顺应上天遵循天时,在混乱的局势下救助天下的,如果不是有超凡才德的人,也必定是天下的英豪。衡量德行能力,这不是当今的贤者所能做到的。必将是分兵割据,使国人疲惫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谋略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财力单薄,智力和勇气不足,这是良犬和狡兔双双毙命的原因。”
蔡谟被免职后,闭门不出,整天讲授诵读,教授子弟。几年后,皇太后派遣谒者仆射孟洪到蔡谟的住处加以册封任命。蔡谟上疏辞谢说:“臣因为(才华)愚顽浅薄,(从前)都愧对(皇上)特殊的恩宠,尸位素餐多年,加上违背轻慢皇帝的命令,应当陈尸于市集。有幸受到宽恕,没想到皇恩又加臣荣耀,这不是臣一死所能报答皇上的。臣卧病没有减轻,不能奔赴朝廷。不尽仰望感激圣恩,谨送上拜章。”于是就以病重为辞,不再朝见。召令赐给几杖,门口设置行马。十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赐给助葬用的器物,全部依照太尉陆玩的旧例。诏令追赠(他)为侍中、司空,谥号文穆。
蔡谟性情方正儒雅。丞相王导创办女乐,放置了坐卧用具,蔡谟已在座,很不高兴地离去,王导也不留他。(蔡谟)性情格外忠厚谨慎,每件事必定做过度的提防。所以当时人说:“蔡公过浮桥,解下衣带来系在船上。”
什么干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本文2023-09-29 11:10:5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