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4收藏

春节的习俗,第1张

中国的春节也叫农历年,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大约在公历二月左右。它是属于庆贺性的节日,是以庆祝过去一年农业丰收,人畜两旺,并祈愿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吉祥平安为主要内容的,所以它形成了连续性或系列性的喜庆活动的特点。

中国人过年有很多习俗,而且由来已久。早在中国古书《周礼》上就有记载。“年”是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头上长角,十分凶残,每到冬末春初便跑出来伤害人和牲畜,所以人们便聚到一起防卫它,据说它很怕火、声响和红颜色,因此过年时人们要放爆竹,贴春联。中国人过年的风俗习惯大致有以下一些:

一吃年饭和守岁。中国过年的庆贺活动是从十二月三十日开始的,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过去,在这一天,家家要做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墙上挂上祖先像或家谱,屋内屋外供奉各种神佛。全家人在家长带领下,要先向祖先和神佛行礼祭拜,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饭”。现在人们不再注重祭祖拜神了,但丰盛的年饭一定要吃的,因为这一天是全家人团圆相聚的日子,在外面工作或学习的人,要在吃年饭前赶回家里,此时亲人们久别重逢,品尝着美味佳肴,喝着各种各样的美酒,真是说不完的快乐和喜悦。

年饭吃的食品,中国各地有所差异。有的地方在饭菜中一定要有鱼,因为中文“鱼”和“余”是同音,人们利用谐音,表示“吉庆有余”;也有的地方要吃年糕,因为“年糕”和“年高”也是谐音,表示年年增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生活步步高;还有的地方要吃丸子,因为丸子是圆形的,意味着“合家团圆”。在中国北方,到了午夜十二点时,要吃饺子,它的寓意,一种说法是:饺子是皮包着馅,是把过去一年中的琐琐碎碎不顺心的事,都包在饺子里吃掉,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还有一种说法是,饺子形状像金元宝,人们吃这种食物,意味着元宝滚滚,发财多福。在台湾祭祖时,有在供品中放一碗插着花朵的米饭的习俗,这叫“春花饭”。因闽方言中“春”与“剩”音近,意味着年年有剩余。还有的地方,用柏枝插上柿子和橘子,意思是“百事吉祥”。

除夕晚上全家人是一夜不睡觉,称作“守岁”,据说此种习俗始于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代。此夜,华灯璀璨,室暖茶香,水果糖点齐全,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或打麻将,或玩扑克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或促膝谈心,孩子们也尽情戏耍,真是其乐融融。

到了夜里12点,新的一年开始了,这时鞭炮齐鸣,华灯放亮,人们的欢乐达到了高潮,大家互相拜年,恭贺新喜,祝愿美好的未来。这时长辈要给孩子们一些钱,叫作“压岁钱”,钱装在红色袋中,被称作“红包”,孩子们得到“红包”,更是欢乐无比。

二贴门神、“福”“寿”字和挂“吊钱儿”。由于过年是庆贺一年的丰收,,并祝愿新的一年幸福健康,于是人们把红纸裁成方形,写上“福”、“寿”大字,贴在房屋各处,取“多福”“长寿”的意思。有时还故意把“福”字倒着贴,寓意是“福到(倒)了”。同时春节还有驱灾避邪的内容,人们把门神的画像,贴在门的两旁,意思是有门神站岗把守,各种害人的大鬼小鬼不能进宅,所以一家人会平平安安。所谓“吊钱儿”,是用彩色纸刻的窗花,贴挂在门、窗上,上面刻的字多为“四字格”,如,“合家欢乐”,“金玉满堂”,“日进斗金”,“五谷丰登”等。这种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剪纸,配上大红春联,使节日的气氛更加红火、喜庆。

三贴春联。春联也叫对子,是把红纸裁成长条,用毛笔写上各种吉祥语,贴在门的两侧,门上面再贴一短条,叫横批。此种习俗的来源,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因为“年”怕红色,所以要贴红春联,也有人说,是来自古代“桃符”,是为了驱鬼避邪。春联是一种独特的中华文化,上面的词句充满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例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千里春风传捷报,满天瑞雪兆丰年”。“四季春为首,五福寿当先”等。另外,人们还把红纸裁成长条,写上吉祥语,到处张贴,比如,在一出门的地方,贴上一条“出门见喜”,在屋内稍高一点的地方,贴上一条“抬头见喜”,在养猪的地方,贴上“肥猪满圈”,在车马棚内贴上“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有的商家为了祈求新的一年买卖更加红火,写上“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总之,人们想尽办法制造喜庆快乐的氛围,表达着祈求平安、吉祥、富裕、健康的心情。

四贴年画。春节时家家都要贴年画,年画也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文化。年画的内容也是吉祥喜庆,比如,画上一个胖男孩,抱着一条大鲤鱼,意思是“年年有余”。画五个蝙蝠,寓意是“五福临门”。画松树和仙鹤,寓意是“松鹤同春”,表示健康长寿。屋内贴上各种年画,更增加了喜庆的气氛。长期以来,中国年画形成了独自风格,散发着浓郁的民间气息,出现了山东潍坊,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各具特色的传统年画名生产家。

五放鞭炮。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也是一种盛行的活动。据说这种活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时是燃烧竹子,使其发出“噼啪”声,借以驱逐怪兽,所以它的名字叫“爆竹”,现在人们已不再烧竹子了,改放火药做的鞭炮。

六舞龙灯,耍狮子。龙是中国人喜爱的吉祥动物,春节时,人们用竹条、布、绸等各种材料,做成龙灯,内燃蜡烛或放电池灯,舞动起来,很是好看。狮子原产地不是中国,它是从波斯传入,唐代时就有了舞狮了,舞狮是由几个人来表演,他们披着狮装,模仿狮子跳跃、搔痒、翻滚等各种动作,有的狮舞演员,还在很高的木桩上表演一些惊险动作,煞是好看。

七拜年。这是春节活动中另外一种重要活动。首先,拜年要在家庭内部进行,一家之内,按照老幼辈分,晚辈要给长辈拜年,在过去,是要磕头的,现在也要行礼问候。到了一月一日元旦,亲戚朋友间要互相走动拜年,这是很重要的社交活动,是一种礼尚往来。人们常常带一些节日礼品,彼此祝贺新年,增进友谊和亲情。

八春节还有一些禁忌。因为春节是一个快乐喜庆的节日,所以人们在语言中,要说吉利快乐的话,像“福” 、“禄” 、“寿” 、“喜” “财”等字眼。人们厌恶的“病”“死”“丧”“败”“破”“倒霉”等字是绝对不能说的,唯恐这样的话语,会给人带来灾难和不幸。家里大人怕孩子不懂事,不小心说出这样话,于是在墙上贴一纸条,写着“童言无忌”,意思是孩子的话是不算数的,说了没关系,以此减轻心理上的负担。

4380上海宝山罗溪金氏谱略一卷

(民国)金其源纂修

民国六年(1917)排印本 一册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4381辽宁锦西金氏族谱一卷

(清)金锃纂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木刻本

辽宁锦西市沙河营乡乌朝屯

4382上海嘉定金氏家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金恩沛辑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本

上海图

4383江苏南京金陵金氏族谱二卷

(清)金玉音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刻清道光二十三年

(1843)本 二册

北图

注:书签题《重刊金陵金氏家乘》。

4384江苏南京金氏新族谱二卷

(清)朱朝柱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金陵城刊本 二册

科图

4385江苏江宁金氏重修宗谱不分卷

(清)金居敬重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稿本 一册

吉林大学

4386江苏镇江润州金氏重修宗谱六卷

(清)金全汉等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修 宣统元年(1909)世

耕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上海图 美国

注:书签题《古润金氏宗谱》。

4387江苏镇江古润金氏宗谱六卷

(民国)金全喜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世耕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金锡爵始修于明供武间。

4388江苏武进延陵金氏增修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

(清)金谔等修

清咸丰六年(1856)木活字本 十册

美国

4389江苏常州毘陵金氏宗谱十卷

(清)金维俊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4390江苏常州毘陵金氏宗谱八卷

(清)金方增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追远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4391江苏常州毘陵金氏重修宗谱二十一卷

(民国)金城主修

民国二年(1913)怀德堂活字本 十八册

历史所

4392江苏常州金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金康元 金家骥纂辑

民国八年(1919)受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4393江苏常州毘陵金氏宗谱八卷

(民国)金洪兆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追远堂木刻本

苏州大学

4394江苏常州延陵金氏续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杏魁主修 金杏生主稿

民国三十年(1941)延陵金氏纯本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金世祚始修于明万历三十三年。

4395江苏常州毘陵湖里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元升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树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3、5-12,

又一部存卷5)

4396江苏常州毘陵钱桥里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震一等续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雍睦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4397江苏常州毘陵白荡金氏宗谱八卷

(民国)金嘉戊主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始修于清光绪二十年。

4398江苏常州毘陵洋溪金氏宗谱六卷

(民国)金培根 金振之主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毘陵金氏追远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4399江苏武进剡村金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金兰奎主修

民国十九年(1930)存著堂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4400江苏武进金氏重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椿生主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树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金庆南始修于清嘉庆二十四年。

4401江西江阴暨阳花园金氏宗谱十七卷

(民国)金醉悟续修 金锡之重篡

民国十五年(1926)敦厚堂活字本 十九册

吉林大学

4402江苏 宜兴 阳潘社里金氏宗谱十卷

(民国)庄棋辰编辑

民国三十五年(1946)雁溪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4403江苏苏州枫江金氏谱略十卷

金承烈钞本 十册

江苏苏州市图

4404江苏常熟海虞慈村金氏家乘八卷首一卷

(清)金铁香等修

清道光四年(1824)刊本 四册

美国

4405江苏常熟海虞慈村金氏家乘□□卷

(清)金日良修辑 金荣海重辑

清同治间木刻本

苏州大学(存卷3-9,又一部存卷1-3

4406江苏常熟慈材金氏家乘十四卷

(民国)金慎思续修 金廷桂等纂

民国三年(1914)活字本

科图(存卷3-13)吉林大学 上海图

江苏常熟市图 美国

注:附《金氏文苑》内集二卷,外集一卷。

4407江苏常熟金氏宗谱六卷

(清)金荣济等修

清宣统元年(1909)刊本 六册

科图

4408江苏吴县金氏世谱不分卷

(清)金淳纂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 二册

历史所

注:金世章始修于清雍正四年。

4409江苏吴县金氏世谱不分卷

(清)金正诗 金正麟纂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 二册

历史所

4410江苏吴县金氏宗谱十卷

(清)金景谟 金升重修

清嘉庆二十年(1815)敬承堂刻本 四册

江苏苏州市博

注:附《下保金氏重修族谱》一卷。

4411江苏吴县下保金氏重修族谱一卷

(清)金景谟 金升重修

清嘉庆二十年(1815)敬承堂刻本

江苏苏州博

注:附《金氏家谱》后。

4412江苏吴县洞庭夏泾金氏宗谱八卷

(清)金兰军编

清道光十一年(1831)叙伦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注:卷端、书口题《夏泾金氏宗谱》,封面、书签

题《洞庭金氏宗谱》。

4413江苏吴县金氏族谱钞不分卷

民国三年(1914)金科乙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博

注:该族居洞庭东山。

4414江苏吴江金氏家谱五卷

(清)金学诗编

清嘉庆三年(1798)修 嘉庆二十一年(1816)

补修刊本

日本 美国

4415浙江休宁迁浙金氏谱略一卷

清光绪二十年(1894)钞本 一册

美国

4416浙江杭州金氏宗谱一卷

(清)金日修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7)刻本 一册

浙江图

4417浙江富阳富春玉洲金氏宗谱三卷

(民国)金守梅修纂

民国五年(1916)怀德堂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4418浙江临安金氏家谱不分卷

(清)金发诙重修

清嘉庆十年(1805)裕后堂钞本 七册

日本 美国

注:记事增补至光绪间。

4419浙江鄞县鄞东金氏宗谱二卷

(清)金廷椿纂修

清同治七年(1868)万松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民国)金椿生主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树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金庆南始修于清嘉庆二十四年。

4420浙江鄞县鄞东韩岭金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金学泗纂修

民国四年(1915)万松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首上)

4421浙江鄞县鄞东韩岭金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金宏伸 金宏汝等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万松堂木活字本十二册

天一阁

4422浙江鄞县鄞东金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钱启共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永春堂木活字本一册

天一阔

4423浙江鄞县清源金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民国)金德招 金继富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乘裕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4424浙江鄞县鄞月湖金氏家乘二卷

(民国)张琴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稿本 一册

天一阁

4425浙江慈溪汉塘金氏宗谱二卷

(民国)金利镇 金忠书等创修

民国十二年(1923)奉恩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4426浙江奉化龙溪金氏宗谱五卷

(清)王际青重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金歧始修于清雍正八年。

4427浙江嘉兴金氏如心堂谱不分卷

(清)金鸿吉 金兆蕃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

中央民院 辽宁图 山西大学

注:谱首修于清道光十四年。

4428浙江嘉兴金氏如心堂谱不分卷

(民国)金兆蕃续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兴孝堂刻本 一册

北图 中央民院 浙江图 浙江嘉兴市图

4429浙江绍兴山阴贤庄金氏宗谱不分卷

(清)金良编辑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敬爱堂木刻本 四册

浙江图

注:金兰初修于清顺治十四年。

4430浙江绍兴山阴贤庄金氏家谱不分卷

(清)金良编辑 (民国)金兆珑续编

民国钞本 一册

浙江图

注:记事至民国仞年。后附《平水金氏谱》。

4431浙江绍兴平水金氏谱

(民国)金兆珑编

民国钞本

浙江图

注:附《山阴贤庄金氏家谱》后。

4432浙江绍兴山阴湖塘金氏宗谱

(清)金宗孝增修 金丙耀监修

清道光九年(1829)仁山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浙江图

4433浙江绍兴会稽五峰金氏宗谱三卷

(清)金天志 金行棠等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7)宝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五峰金氏纂修宗谱》。

4434浙江绍兴渔临金氏宗谱六卷

清钞本 六册

美国

4435浙江绍兴渔临金氏谱考不分卷

(民国)金白顺 金成洽等纂

民国十四年(1925)庆延堂木活字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绍兴渔临关金氏藏谱》。

4436浙江绍兴渔临金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金乙麟编辑

民国二十年(1931)庆延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4437浙江绍兴山阴昌安金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金学书 金耀庭等续修

民国十七年(1928)绍城中华印刷所石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注:一名《续修昌安金氏家谱》。

4438浙江绍兴山阴金氏宗谱

(民国)金士桂等重修

民国十九年(1930)延庆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4439浙江诸暨暨阳西安白浦刘金氏宗赠十卷

(民国)金足民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忠孝堂活字本 十一册

历史所

4440浙江诸暨研塘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汝洲 金咏棠续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注:版心作《暨阳安俗刘氏宗谱》。该族原姓刘,

后改姓金。

4441浙江上虞金氏家乘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金鼎 金晴川等修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旧续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图

4442浙江上虞前江金氏宗谱六集十八卷

(清)金晴川 金翰臣修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旧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图

4443浙江金华凤山金氏宗谱五卷

(清)金元发等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刻本 五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又一部缺卷2)

4444浙江兰溪桐阳金氏宗谱八卷

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桐山后金村

4445浙江兰溪桐阳金氏宗谱八卷

清宣统二年(1910)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

4446浙江东阳中山金氏重修宗谱六卷

(民国)王室蕃纂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红旗乡金家村

4447浙江东阳木香金氏宗谱十卷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东阳宅口乡蒋家畈

4448浙江东阳西衙金氏宗谱□□卷

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古光乡下甲(存八卷)

4449浙江常山彭城金氏宗谱二十二卷

民国三年(1914)木刻本

4450浙江常山赤山金氏宗谱二卷

(民国)金景贵重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招贤乡沙帽山村

4451浙江常山京兆金氏宗谱六卷

(民国)金大梓重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何家乡金家村(不全)

注:金廷台始修于清嘉庆三十九年。

4452浙江临海岭下金氏宗谱□□卷

(民国)陈达炽纂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活宇本

浙江临海县博(不全)

钞本 一册

浙江临海县岭景乡岭景村

注:金名庚创修于清雍正五年。

4453浙江临海金氏宗谱

清钞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一册)

4454浙江临海金氏世谱□□卷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2)

4455浙江临海金氏世谱二十四卷

(清)金炎之纂

清咸丰三年(1853)湖阜草堂刊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22-24)

4456浙江临海临邑涂下桥蟾洋金氏宗谱四卷

(清)金在镕 金世凯纂修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木活字本 二册

浙江图

4457浙江黄岩大田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彭年纂

民国六年(191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首、卷1、4、8)

注:金尚省初修于明嘉靖二十二年。

4458浙江松阳西演坑金氏宗谱三卷

(民国)叶冠祥撰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玉岩乡西坑村 浙江松阳

县玉岩乡大垢下村

4459浙江松阳吊玄金氏宗谱

浙江松阳县斋玄乡上坌村

注:一名《彭城金氏宗谱》。

4460安徽金氏统谱六卷

(清)金应澧等续修

清光绪三年(1877)双溪天台堂活字本 七册

北图

注:书签题《京兆金氏宗谱》。

4461安徽金氏统宗谱八卷

(清)金可炘续修

清光绪三年(1877)天合堂活字本

北图(存一册)

4462安徽京兆金氏统谱十卷

(清)金可炘编

清光绪三年(1877)编 民国二十年(193l)

木刻本

安徽图(存卷1-4)

4463安徽休宁新安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十卷附录

一卷

(明)程天保纂修

明正德十年(1515)家刻本 六册

北图 安徽徽州地区博(存五卷)

4464安徽休宁新安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十卷首一

卷附录一卷

明嘉靖间刻本 一册

历史所(缺卷6-8)

4465安徽休宁新安休宁汪溪金氏族谱附录一卷

(明)金弁 陈有守等纂修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家刻本

北图 北京大学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填补豫、鲁、苏、皖北部战乱灾荒人口大量流失死亡,官府下令从山西省泽州、潞州等地向以上数省移民。官府在洪洞县广济祠设立中转站。明朝政府派员驻此,移民无论来自何方,移向何处去,皆汇集在广济祠边的大槐树下,领取川资安家费用,办理签证手续。离别之前,还要在树下倾诉离情,拜奠故土,这些贫苦农民离开家乡后由于受当时历史时代的限制,绝大部份人及其后裔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只有洪洞县、大槐树、大树上的老鹳窝成为他们对家乡的记忆。于是洪洞县、大槐树、大树上的老鹳窝就牢牢地印记在他们的脑海之中,成为这一代又一代移民后裔们的祖居地。

  王氏迁徽始祖王璧唐咸通间自太原迁歙之黄墩苦竹巷。其后裔子孙散居歙县、绩溪、祁门、宣州、婺源、休宁、泾县、旌德等地。族谱所记王希翔唐未自黄墩迁居婺源武口;王云北宋后期自篁墩迁居婺源中云;王瑜号双杉仲舒孙唐光启年间自黄墩迁居婺源龙井墩。清之大臣王茂荫出自该族。天下王氏视太原为发源地,都是自山西往外移民的,而徽州王氏早在唐代就直接从太原迁来篁墩再散居徽州各地的,比明代山西大规模移民外地早上千年。

  古槐后裔姓氏表

  祭祖小屋裏贴著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该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著他们的牌位,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经过搜集整理,公诸於墙,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大陆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太原王氏族谱

  王 128全国太原王氏会通世谱十三卷首一卷(明)王友瑄等纂明弘治十四年(1501)刻本北图 129 全国王谢世家三十卷(明)韩昌箕撰明天启天年(1622)刻本中央民院华东师大 美国 130 全国太原王氏会通宗谱八卷首一卷明刻本安徽徵州地区博(存二卷) 131全国郎琊三槐王氏宗谱(清)王梁修清道光间槐清堂刻本一册北图132全国陇南王氏族谱钞本一册北图注:卷首有王育德清咸丰癸丑年修谱凡例。该族散居陕西、甘肃等地。 133 全国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廷诗等总领王廷麟等主修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 134 全国王氏通谱(清)王庸敬辑清光绪二十年(1894)槐政堂活字本北图历史所中央民院 上海图 吉林大学 美国 日本 135 全国王氏宗谱(清)王国栋修清抄本、北图注:本书包括《太原王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存十二卷;《郎琊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缺家乘十卷;《本槐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136全国王谢世表(民国)黄大华编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一册江苏苏州市图 河南图 江西图 陕西图 美国 137 全国锹溪王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王氏槐泉局重修清宣统二年(1910)听笙堂木刻本湖北黄罔县档(缺卷1)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38 全国郎琊王氏宗谱七十卷首一卷(民国)王志周王彩国等续修民国元年(1912)木刻本湖北黄罔县档(缺卷首、卷4、6、11、13-16、19-24、26、27、29-31、33、34、36- 39、43-46、48、49、60)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39 全国锹溪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三槐局重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听笙堂木刻本四十册湖北黄罔县档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40 北京宛平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惺王元凤纂修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王氏青箱堂刻本北图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美国 日本 141 北京通县中华民国河北省通县宋家庄王氏族谱一卷(民国)王舫王凤苞撰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北京市通县档 142 天津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振钧王守恂等辑清光绪二十年(1894)槐荫堂刻本四册南开大学 143 河北保定清苑王氏家谱九卷(明)王开纂修明万历十一年(1583)钞本四册北图 144 河北滦县郎琊王氏宗谱八卷(民国)王启森修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北图科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45 河北滦县王氏续修宗谱不分卷(民国)王向荣续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河北唐山市档河北滦南县文管 河北滦南县档 146 河北新城王氏谱八卷(清)王兆弘等纂修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山东图 147 河北新城王氏世谱不分卷(清)王祖灅修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一册山东济南市博 148 河北抚宁王氏家谱一卷清雍正六年(1728)稿本河宁抚宁县贲坨乡县村(二部) 149 河北抚宁王氏谱图一幅写本河北抚宁县西张庄乡约和庄村 150 河北沧县王氏家谱写本三册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 151 河北临漳王氏家谱五卷(清)王辛祚等修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五册人民大学 152 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清)王明经修清咸丰五年(1856)刊本十册科图 153 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清)王淑修清交绪十三年(1887)债德堂刻本十册历史所 154 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民国)王凤鸣王树海等续修民国六年(1917)天津华新印刷局铅印本十册科图 河北大学 155 河北阳原西宁王氏家乘不分卷(民国)王仅纂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钞本十册历史所 156 河北文安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王祖绎王祖彝同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一册北图(二部) 首都图 天津图 浙江图 湖北图 157 河北枣强王氏家谱不分卷(清)王锡麟续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追达堂刊本四册日本 美国 158 河北沧州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国均述清道光二十年(1840)刊本,一册科图 159 山西灵石王氏族谱二十卷(清)王中辉王中极纂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纂乾隆五十五年(1790)存厚堂刻本辽宁图 山西大学日本 美国注:王攸宁首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 160 山西临晋王氏族谱二卷(清)王士焱等重修清咸丰元年(1851)刊本八册科图 上海图 161 山西洪洞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董薄里薄村十甲王氏族谱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楷苏王楷欧编次清嘉庆二年(1797)刊订刻本十册历史所山西洪洞县档 162 山西洪洞王氏家谱四卷(清)梁卓午撰清光绪十三年(1887)怀德堂钞本历博 163 山西洪洞王氏族谱崇祀乡贤录不分卷(清)王锡国王得时等七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二册美国 164 辽宁本溪王氏宗谱书一卷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纂复印本辽宁本溪山城子乡朱石峪 165 辽宁本溪王氏宗族谱书一卷 (民国)王振昌纂民国间铜刻本辽宁本溪连山关镇石哈村 166 上海王氏郎琊世谱不分卷 (清)王镐主编陆於郿编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修钞本一册浙江图 167 上海王氏家谱六卷(清)王寿康纂清咸丰十一年(1861)奉思堂重刻本北图日本 美国 168 上海王氏世谱四卷(民国)王坤增重修民国八年(1919)蓝格钞本一册上海图(缺卷4) 169 上海王氏家谱六卷首一卷(民国)王师曾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河北大学上海市文管 日本 美国 170 上海嘉定王氏续修支谱二卷(民国)王钧善王为丰等续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油印本一册河北大学 171 上海南汇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王庆圻编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一册北图 科图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日本美国注:一名《翼经堂家谱》 172 上海松江云间王氏族谱二十二卷(清)王兴尧等三修清嘉庆六年(1801)遂高图刊本十二册美国 173 江苏王氏三沙全谱三卷首一卷(清)王大增等重修(1809)颐和堂刊本八册美国 174 江苏王氏三沙全谱不分卷(清)王钟王锡骥等编清光绪二年(1876)三槐堂活字本北图历史所 上海图 哈雨滨师大 日本美国注:又名《王氏三沙统谱》。 175 江苏王氏三沙统谱不分卷(清)王慰祖总辑王同播协修清宣统三年(1911)三槐堂刊本六册科图 176 江苏南京王氏族谱八卷(清)王明松王有焕等续修清嘉庆四年(1803)木活字本辽宁图注:王松、王廷谦首修於明永乐八年。 177 江苏江宁上元苏庄王氏宗谱八卷(清)王宗庸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孝思堂木活字本八册美国 178 江苏江宁王李郁三宗同家谱不分卷(民国)王厚泉创修民国十一年(1922)春森堂石印本一册日本 美国 179 江苏江宁阐头王氏家乘十四卷(民国)王锡宏王彬彦等主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燕翼堂活字本十四册历史所注:王梦森始修於清乾隆五十八年。 180 江苏溧水江左王氏宗谱十六卷(民国)王瀣纂民国三十四年(1945)鹅书堂木活字本江苏溧水县群力乡东岗村 181 江苏睢宁王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王存质总理民国十七年(1928)石印本江苏睢宁县党史办注:王良辅等始於清雍正六年。 182 江苏丰县王氏族谱一卷清光绪四年(1878)钞本江苏丰县套娄乡小王庄 183 江苏丰县王氏族谱二卷(民国)王开璋重修民国六年(1917)写本江苏丰县孙娄乡张庄村 184 江苏丰县王氏家谱三卷(民国)王军伯纂民国二十一年(1932)钞本江苏丰县顺河乡 185 江苏东海王氏宗谱二卷(民国)王发英纂民国十三年(1924)钞本江苏东海县档 186 江苏东海王氏家谱一卷(清)王元璋王善夫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纂钞本江苏东海县档 187 江苏赣榆朱柳村王氏宗谱一卷洪锡纂钞本江苏赣榆县档 188 江苏赣榆王氏家谱江苏赣榆县金山乡 189 江苏淮阴清河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琛编辑清同治七年(1868)介福堂刻本一册江苏淮安县图 190 江苏阜宁王氏宗谱三卷(民国)王凤诰等修 191 江苏泰州王氏宗谱六卷(民国)王国麟等修民国十三年(1924)三槐堂木活字本六册南京图 192 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四卷(清)王建文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槐堂活字本吉林大学 193 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六卷(民国)王穆文等修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八册美国注:一名《王氏家乘》。 194 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四卷(民国)王传政总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四册历史所注:王士发始修於清道光五年。 195 江苏泰兴王氏族谱十八卷(清)王屏之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活字本,十八册北图 196 江苏如皋东院王氏家谱十二卷附补遗(清)王兆荃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敦睦堂刻本。北图辽宁图注:王郜等首修於明万历四十一年。 197 江苏海安王氏族谱八卷(清)王业衢等重修清同治二年(1863)王氏家祠刊本八册美国 198 江苏镇江润东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文英等纂修清嘉庆三年(1798)刊本八册科图 199 江苏镇江润州开沙王氏重修族谱十卷(清)王元禄王砚农等重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木活字本历博日本 美国注:一名《开沙王氏重修甲分谱系》。 200 江苏镇江京江开沙王氏族谱十卷 (清)王厚存王桂冬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 十册科图日本 美国 201 江苏镇江京江开沙王氏族谱十卷 (民国)王昌言纂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十册北图 202江苏镇江沙州王氏宗谱六卷 (清)王言矩等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崇贤里木活字本十册美国 203 江苏镇江润东顺江洲王氏十二修族谱十五卷 (清)王如鋐王崇广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崇贤里分祠活字本十六册北图历史所注:封签题《润东王氏族谱》,雇页题《王氏家谱》,版心题《崇贤里王氏族谱》。 204 江苏镇江京口顺江王氏家乘二十四卷(清)王秋农等重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双柏堂木活字本二十四册美国注:一名《京口王氏家谱》 205 江苏镇江京口顺江洲王氏第十三次增修家乘三十卷(民国)王汝诫等纂修民国十年(1921)双柏堂活字本三十册北图 206 江苏镇江金沙王氏大成宗谱四卷(清)王家羲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三槐堂木活字本四册美国 207 苦竹王氏宗谱三十二卷(民国)王振泽修民国二年(1913)宗德堂活字本三十二册历史所注:始修于明嘉靖四十三年安徽太湖王诚意修民国二年(1913)

春节的习俗

中国的春节也叫农历年,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大约在公历二月左右。它是属于庆贺性的节日,是以庆祝过去一年农业丰收,人畜两旺,并祈愿在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