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帝王世系
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 庙号 尊号 谥号 名 在位时间 烈祖
(世祖追尊) - 神元皇帝
(世祖追谥) 也速该 -太祖
(世祖追尊) 成吉思汗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世祖追谥,武宗加谥) 铁木真 1206年-1227年 睿宗
(世祖追尊) 也可那颜 仁圣景襄皇帝
(世祖追谥,武宗加谥) 拖雷 1227年-1229年 太宗
(世祖追尊) 木亦坚汗 英文皇帝
(世祖追谥) 窝阔台 1229年-1241年 - - 昭慈皇后
(世祖追谥) 脱列哥那 1242年-1246年 定宗
(世祖追尊) 库裕克汗 简平皇帝
(世祖追谥) 贵由 1246年-1248年 - - 钦淑皇后
(世祖追谥) 海迷失 1248年-1251年 宪宗
(世祖追尊) - 桓肃皇帝
(世祖追谥) 蒙哥 1251年-1259年 世祖 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忽必烈 中统1260年-1264年
至元1264年-1294年 薛禅汗 ---阿里不哥 1260年-1264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庙号 尊号 谥号 名字 在位时间 世祖 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忽必烈 至元1271年-1294年 薛禅汗 成宗 - 钦明广孝皇帝铁穆耳 元贞1295年-1297年
大德1297年-1307年 完泽笃汗 武宗 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 仁惠宣孝皇帝 海山 至大1308年-1311年 曲律汗 仁宗 - 圣文钦孝皇帝爱育黎拔力八达 皇庆1312年-1313年
延祐1314年-1320年 普颜笃汗 英宗 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 睿圣文孝皇帝 硕德八剌 至治1321年-1323年 格坚汗 -- -也孙铁木儿 泰定1324年-1328年
致和1328年 -- -阿速吉八 天顺1328年 文宗 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 圣明元孝皇帝 图帖睦尔 天历1328年-1329年 札牙笃汗 天历1329年-1330年
至顺1330年-1332年 明宗 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 翼献景孝皇帝 和世琜 天历1329年 忽都笃汗 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 -懿璘质班 至顺1332年 惠宗 顺皇帝
(明太祖尊) - 妥欢帖睦尔 至顺1333年
元统1333年-1335年
至元1335年-1340年
至正1341年-1368年 乌哈噶图汗 北元(1368年—1402年) 庙号 尊号 谥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惠宗 顺皇帝(明太祖尊)- 妥欢帖睦尔 至正136年-1370年 乌哈噶图汗 昭宗 必里克图汗 -爱猷识理达腊 宣光1371年-1379年 -乌萨哈尔汗 -脱古思帖木儿 天元1379年-1388年 -卓里克图汗- 也速迭儿 1388年-1393年 -尼古埒苏克齐汗- 额勒伯克 1393年-1399年 -掍特穆尔汗-坤帖木儿 1400年-1402年
元朝15位皇帝顺序表:
1、第1位:成吉思汗铁木真,庙号—元太祖,在位时间年1206~1227年(总共21年)。
2、第2位:拖雷,庙号—元穆宗,在位时间1227年~1229年(总共2年)。
3、第3位:窝阔台,庙号—元太宗,在位时间1229年~1241年(总共12年)。
4、第4位:贵由,庙号—元定宗,在位时间1246年~1248年(总共2年)。
5、第5位:蒙哥,庙号—元宪宗,在位时间1251年~1259年(总共8年)。
6、第6位:忽必烈,庙号—元世祖,年号—中统、至元。在位时间1260年~1294年(总共34年)。
7、第7位:铁穆耳,庙号—元成宗,年号—元贞、大德,在位时间1294年~1307年(总共13年)。
8、第8位:海山,庙号—元武宗,年号—至大,在位时间1307年~1311年(总共4年)。
9、第9位:爱育黎拔力八达,庙号—元仁宗,年号—皇庆、延祐,在位时间1311年~1320年(总共9年)。
10、第10位:硕德八剌,庙号—元英宗,年号—至治,在位时间1320年~1323年(总共3年)。
11、第11位:也孙铁木儿,泰定帝,年号—泰定、致和,在位时间1323年~1328年(总共5年)。
12、第12位:阿速吉八,少帝,年号—天顺,在位时间1328年(总共27天)。
13、第13位:和世,庙号—元明宗,年号—天历,在位时间1329年(总共184天)。
14、第14位:图帖睦尔,庙号—元文宗,年号—至顺,在位时间1329年~1332年(总共3年)。
15、第15位:懿璘质班,庙号—元宁宗,年号—至顺,在位时间1332年(总共52天)。
16、第16位:妥欢帖睦尔,庙号—元惠宗,年号—,在位时间1333年~1368年(总共35年)。
元朝历代皇帝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始于太祖铁木真,终于元顺帝,共15帝。元朝是蒙古族的王朝,疆域宽广,但统治残暴,致使王朝短命。
元朝皇帝谱
太祖铁木真(1162-1227)1206年称汗,在位22年
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太宗窝阔台(1186-1241)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1242-1246)年称制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定宗贵由(1206-1248)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1248-1251)年称制
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宪宗蒙哥(1208-1259)1251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世祖忽必烈(1215-1294)1260年即位,在位35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成宗铁木耳(1265-1307)1294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武宗海山(1281-1311)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仁宗(1285-1320)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英宗(1303-1323)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温,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颇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时年21岁。
泰定帝(1276-1328)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天顺帝(1320-1328)1328年9月即位,在位1个月
天顺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儿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文宗(1304-1332)(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明宗(1300-1329)(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宁宗(1326-1332)(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
宁宗,名懿磷质班,元明宗次子。
顺帝(1320-1370)(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
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
元朝至正二年,元世祖还没有统一中国。也根本没有举行科举。古代家谱错误百出,你这疑似是笔误,元代至正二到是举行了科举。
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及第。 拜住、陈祖仁分别为左右榜状元。
至正二年,依去年诏举行科举。脱脱听人方,自金口起,引浑河(今永定河)水,东至通州,成为运道。至是工毕放水,湍急沙壅,无法通航。庆远路(治今广西宜山)莫八起义,破南丹等地,旋败。是年,归德府睢阳县河患。冀宁路平晋县(今太原南)地震,地裂。济南及广东惠州罗浮山山崩。京师地震。
元代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另一说是王实甫取代郑光祖,其余三位不变,不过此说未流行起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士面积最大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在中国元朝时期,曾经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
关汉卿,白朴的个人简介: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白朴(1226至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后徙居真定,晚岁寓居金陵,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一、河南省柘城县袁姓字辈:心克树庆丙继康。
二、河南省光山县袁姓字辈:正殿传辉彩,儒登映茂迟。
三、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卧雪堂袁氏宗谱:中正至上,唯善则昌,崇德之家,修文习武。
四、安徽濉溪县临涣镇袁氏字辈:宗正永世成,立本昌自明,兴家为从化,长盛荣光华。
五、江西太和袁氏字辈:启文士在学兴发开。
六、江西抚州袁氏字辈:观光上国。
七、江西安义袁氏字辈:先后昆世业衡。
八、江苏沭阳袁氏字辈:国耀玉绍武卫伟国华昌。
九、江苏泗阳袁氏字辈:伍礼大峰同升益泰。
十、江苏如皋袁氏字辈:宇朝长德本强瑞。
十一、江苏扬州袁氏字辈:永恒长青。
十二、江苏新沂港头袁氏字辈:光三春景,一修厚坤。
十三、江苏滨海袁氏字辈:贺德于九高。
十四、江苏海安袁氏字辈:日新辞德乃克永昌。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有的皇帝。不仅是他治理天下,他的方法、策略少有。他的出身奇特,也是少有的。他是从赤贫,社会最底层,成功地登上帝座,建立一个辉煌的皇朝。延续了二百余年。这样一个大明皇朝的皇帝。以前也有出身底层的皇帝:刘邦。刘邦是亭长,也是地方的小官吏。朱元璋不同,没有尺寸之地。他的出身十分奇特,为什么这样一个赤贫的,出身的普通人,能够最后登上帝座呢?他的身世有什么暗藏的秘密吗?
我们先讲他的出身地之谜, 大家知道有一个流传非常广的民谣,这民谣写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花鼓》。第三句就说了朱元璋的出生地,出身之地。自从出了朱皇帝,那就是凤阳出了朱皇帝,他的出身之地没有争议,但是有的朋友就问,我可看到一些材料说,朱元璋不是生在凤阳,是生在泗州盱眙,江苏苏北。这个地方还有朱元璋的祖陵在那里。为什么朱元璋的出生地,会有这样的争论呢?我们查一下最早的记录,按照朱元璋本人,最早的说法,我生在濠州之钟离,就是安徽凤阳,没错啊,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到了清朝以后,就出现了泗州盱眙的说法,为什么呢,怎么这么容易就混淆了,这两个地方,我们在往前推,查一查《元史》,《元史》上记载,泗州盱眙是属于安丰路,《元史》的,《地理志》上写的,安徽的濠州钟离呢,在元朝的时候属于淮安路,所以在朱元璋的时候,这两个地方,根本不能混淆,为什么到了中后期,就混淆了,后来就混淆了呢?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他提高了他老家的地位,他把他的老家,建立成了中都,而且称为凤阳府,这个凤阳府,不仅包括钟离,濠州钟离,而且把泗州盱眙,也纳进来了,所以这一大片都是凤阳,而泗州盱眙,又有朱元璋的祖陵,所以就容易造成混淆,我们怎么判断呢?我们根据朱元璋自己的回忆判断,朱元璋说,他的父亲从泗州盱眙,迁到濠州钟离之东乡,在五十岁的时候,“而眹生焉”,有没有盱眙这一说呢?有,当时他父亲,是从泗州盱眙迁过来的,迁到了濠州之钟离,就是安徽凤阳,在五十岁的时候,生了朱元璋,后人把这两条,这两个地方弄混了,但是我们以朱元璋,自己的说法为准,确认他生在安徽的凤阳。
今天,国内外公私收藏和新修的朱姓族谱极多,其中,仅北京图书馆所藏朱姓族谱就72部之多,其族谱数在各姓中排第九位,而见载于《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中的朱姓族谱更多,达88部,在各姓中名列第六。又据山西人民出版社所出《中国家谱目录》记载,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所藏朱姓族谱也有60部计771册71652页之多。
朱姓字辈
朱姓明代王族字辈
朱元璋为秦愍王朱樉后裔制订的20个派字是: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晋王朱棡后裔,以:
“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20字为派语。
楚王朱桢后裔,以:
“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土立全功”等20字为本族派语。
代王朱桂后裔,以:
“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等20字为派语。
庆王朱椭后裔,以:
“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衍,骘眷发需昆”等20字为本支派语,以分昭穆。
朱撼后裔以:
“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等20字为派语。
韩王朱松后裔,以:
“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等20字为派语。
沈王朱模后裔,以朱元璋所定的:
“佶幼诠勋胤,恬理效回瑝,湜源諲皙暐,圭璧澈澄昂”等20字为本系派语。
唐王朱柽的后裔,以朱元璋所定的:
“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等20字为本系派语。
伊王朱(木彝)的后裔,以太祖所定的:
“禺页勉諟讦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等20字为本系派语。
韩王朱松后裔,以:
“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等20字为派语。
公元十三世纪初,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一支蒙古部落,在首领铁木真的带领下迅速兴盛起来。1206年,他们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首领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此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了全中国。他将众多的蒙古将领分派各地,作为各级官员统领四方。1368年,元朝的统治崩溃,明朝建立,元朝派到各地的蒙古官员很多滞留中原各地,有的隐姓埋名,继续在当地生息繁衍,直到今天。这里介绍的,就是当年流落到河南的一支蒙古后裔姓氏变迁的故事。
这里是河南内黄县城西南的马次范村,村中至今还保存着记载蒙古族祖先的家谱资料。
蒙古族的姓氏起源很早,大多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蒙古族人十分重视家世渊源,蒙古族的贵族尤其重视自己的姓氏。当年铁木真的子孙铁木黎来到开封时,本来是很珍惜自己的贵族姓氏的,但是,元朝的结束使铁木黎不得不避迁到内黄一带,经过600多年,现在铁木黎的后代已经数万人了。
马吉贞,铁木黎第19世孙:"现在分到各村都有。从内黄县来说,20个村都有(分布)。人口已经很多了,现在据统计,现在将近四、五万人。"
虽说这些蒙古族后裔都来自同一祖先,但是却有五个姓氏,即董、李、马、关、陈。原来,这背后还另有故事。
马吉贞,铁木黎第19世孙:我们祖先是铁木黎,铁木黎他当时在元朝是河南行省右丞御史官。右丞御史官他当时有5个儿子,都娶了汉族的闺女了。可是那时候由于元朝对汉族统治厉害,汉族就想造反了。他的儿女亲家就告诉他了。河南行省的府那时是在开封还是哪个地方,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铁木黎他就领着5个儿子举家老小就来到我们这个村。铁木黎就告诉他的5个儿子,不要姓铁木了,你们就随着各人老岳父家的姓走吧。就这样他这5个儿子各随各的老婆的姓走了,董、李、马、关、陈,取名就叫董清、李明、马能、关俊、陈杰,隐姓埋名了。
在内黄县马次范村村口,有一处五姓始祖铁木黎的墓碑。墓碑上记载着铁木黎在元朝末年带领五个儿子迁到内黄的经过。
据说,为了保持五姓一家的传统,当时五姓祖先还立下了不少规矩:如这五姓之间不能通婚;如果要迁到其他地方居住,应该在各地县城的西南25里左右定居,以便后代之间相互联系和往来。
马吉贞,铁木黎第19世孙:当初弟兄五个分手之际就是约定,不管走到哪里,都要住在县城两南方25里。所以现在姓陈的,我们姓马的,包括姓关的,分布到各个县,也都是离县城两南25里。
历经600多年,现在五姓的居住地已经相对分散了。但还有几处仍然比较集中,如在内黄主要以董、李、马三支为主,许昌鄢陵县以陈姓支系为主,而关姓则主要分布在清丰县。尽管分散居住,但老人们坚持说,他们五姓的字辈仍然统一。
马吉贞,铁木黎第19世孙:统一的字辈是临县国吉昌,丰民兴家邦,宣化传继广,盛世庆宣扬,20辈。后来又加了10辈,蒙起大汗里,元城并中印。又排10辈。现在走到那里,比如说姓马的吧,就问你是啥李?啥马?铁黎马就是一家的。普天下,像一个国家的,姓马姓董的多的是,但不是我们姓铁的铁马、铁董,要不是铁马、铁李、铁董,就不是一家的。
随着与当地汉族的交往和通婚,五姓的蒙古族后裔已经融入了当地社会。说起祖先们骑马射猎的生活,连他们自己都有些陌生了
找到的,应该能有帮助。
元朝的帝王世系
本文2023-09-29 11:03:2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