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徐的历史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4收藏

姓徐的历史名人,第1张

说出历史上姓徐的名人,越多越好 1、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在 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2、徐偃王:若木之后的三十二代是徐偃王,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适逢当时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 ,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 万计。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

3、徐尚:战国时人,以苏秦为首的合纵连横谋士。

4、徐福:秦朝方士,相传他因到东海为秦始皇采长生不死药一去不返,留居今日的日本而成为日本人的祖先。

5、徐伯:西汉水利家,于武帝元光年间主持漕渠开凿工程,修成全长300余里的水渠,使关东至长安的漕运时间省去一半,沿渠万余顷农田得到灌溉。

6、徐淑: 陇西(郡治今甘肃临洮南)人,东汉著名女诗人。

7、徐干(171-217) 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伟长集》。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8、徐稚:东汉桓帝时隐士。因不满宦官专权,终不为官,被称为“南州高土”。

9、徐樨:汉朝人。江西南昌名士,台湾的徐氏家族,多以徐樨为太上始祖。

10、徐荣:汉中郎将。初随董卓,长沙太守孙坚率豫州诸群兵讨卓。卓先遣将荣、李 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F,烹之。及坚移屯梁东,又为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后曹公军进至荥阳汴水,遇荣,与战,公兵败。后卓诛,荣侍汉。永汉三年,卓余党李唷⒐汜反,攻长安。司徒王允闻之,乃遣卓故将荣、胡轸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

11、徐盛:汉朝末期一直到三国时代的吴国武将,儿子为徐楷。避乱于吴依靠孙权,为别部司马,领兵从讨,数有功,迁建武将军,领庐江太守。破刘备,进迁安东将军封羌湖侯。

12、徐晃: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13、徐陵: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文学家,其诗歌骈文,轻靡绮艳,与庾信齐名,有《玉台新咏》等,后人辑有《徐孝穆集》。

14、徐奕:字季才,东莞人。东汉末官员,任命于曹操。为人忠直。

15、徐遵明:北魏儒家学者,经学家,南北朝时期北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6、徐圆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隋鲁郡(治今山东兖州)人。大业十三年(617)起兵反隋,攻占东平(今山东鄂城东),分兵略地,有众二万余人。后附李密。密败,降王世充。充败,降唐。武德四年(621)窦建德牺牲后,他与建德旧部共推刘黑闼再起。旋据地自称鲁王。六年,与黑闼先后败死。徐唐莒(?―878)唐末人。王仙芝起义军将领。乾符五年(878)王仙芝战死于黄梅后,他随王重隐攻克洪州(今江西南昌)。重隐死,代为主将。后与唐宦官杨复光军作战,被俘遇害。

>>

中国古代姓徐的名人有那些 徐 淑:东汉著名女诗人,甘肃临洮人。

徐 擀:汉末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山东潍坊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中论》

等。

徐 达:明代名将,安徽凤阳人。随朱元璋打天下,佐朱元璋建立明朝,被封魏国

公,死后追封为中山王。

徐光启:明代杰出科学家,上海徐家汇人。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数学较

为突出。著有《农政全书》,主译《崇祯历书》,译著《几何原本》等。

徐 渭:明代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字文长,浙江绍兴人。自称书法天下第一, 长于

行草。擅长水墨花竹、山水、人物。著有《徐文长全集》、《南词续录》

等。

川霞客: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游记文学家,江苏人。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观察所

记,按日记载,死后编辑而成《徐霞客游记 》。

徐悲鸿:近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江宜兴人。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

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新月派诗人,主编有《诗刊》、《新月》等文学刊物,是新月

派诗风的代表。

历史上姓徐的名人有哪些? 徐悲鸿,徐霞客,

姓徐的历史人物 得姓始祖: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徐姓名望主要有:西汉时下邳太守徐光,哲学家徐斡;三国名士徐庶功南朝陈文学家徐陵;北魏经学家徐遵明;唐朝名相徐商、徐彦若父子;五代宋文学家徐铉;明朝名将徐达,地理学家徐霞客,科学家徐光启,文学家兼书画家徐渭;清朝医学家徐大椿;民国诗人徐志摩;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教育家徐特立,大将徐海东,画家徐悲鸿,历史学家徐中舒,古植物学家徐仁,当代作家徐嗣兴等。

历史上姓徐的名人? 徐达 (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

古代姓徐的名人有哪些 中国古代史上的徐氏名人徐偃王 徐福 徐渭 徐光启 徐霞客 徐敬业徐建寅 徐达 徐淑 徐天德 徐大春 徐安真徐陵 徐稚 徐访中国近代史上的徐氏名人徐继畲 徐世昌 徐润 徐树铮 徐悲鸿 徐志摩徐邦道 徐庆璋 徐寿 徐建寅 徐锡麟 徐用仪徐广缙 徐寿朋 徐桐 徐国泰 徐宗汉 徐培添徐仁铸 徐进 徐勤 徐绍桢 徐致靖 徐延旭徐有壬 徐希颜 徐耀 徐静仁 徐振鹏徐骧中国现代史上的徐氏名人徐特立 徐向前 徐海东

姓徐的名人 徐向前、徐特立、徐海东、徐静蕾 徐悲鸿

太多了!!!

1、徐福:秦朝方士,相传他因到东海为秦始皇采长生不死药一去不返,留居今日的日本而成为日本人的祖先。

2、徐淑: 陇西(郡治今甘肃临洮南)人,东汉著名女诗人。

3、徐干(171-217) 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伟长集》。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4、徐庶: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三国时名臣,曾走马荐诸葛,因其母为曹操 所挟执,入曹营后,一言不发。

5、徐陵: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文学家,其诗歌骈文,轻靡绮艳,与庾信齐名,有《玉台新咏》等,后人辑有《徐孝穆集》。

6、徐征(700-765)字慈恩,号水,晚号长源。籍贯浙江信安人,徐洪从弟,系唐朝状元徐晦祖叔父、中华徐氏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癸酉科状元及第。与唐代进士闽县令黄谣同榜,该榜共取进士二十五人。徐征天性刚直,忠贞不渝,历官福建安平主簿、晋江县丞兼少监之职,后被奸臣所害,卒于福建晋江寓所湾海兴胜里长源堡徐宅(后称徐厝),不显而终。 《唐朝状元徐征家族远祖世系》据《浙江信安徐征状元家谱》。附《唐朝状元徐征家族远祖世系》载:东海郡徐州初祖徐偃王―二世徐栋――三世徐沧――四世徐平――五世徐琅――六世徐璞――七世徐莹――八世徐阳――九世徐仁――十世徐忠――十一世孙徐兴――十二世徐秀――十三世徐雅居南昌郡――十四世徐胜――十五世徐枢――十六世徐钊――十七世徐相――十八世徐汇――十九世徐烨――二十世徐坩――廿一世徐铭居东海郡郯城――廿二世徐龙――廿三世徐福(又名徐市秦朝著名方士曾东渡日本居东海郡琅琊)――廿四世徐逊(世居东海郡郯县)――廿五世徐真――廿六世徐尚――廿七世徐天――廿八世徐守――廿九世徐鲁――三十世徐振――卅一世徐锡――卅二世徐芳、徐志(锡次子本宗(本宗世居东海郡郯县)――卅三世徐秋(志子)――卅四世徐昶――卅五世徐晟、勉(466-535,官吏部尚书)――卅六世徐绶――卅七世徐升、徐陵(507-583,儒士)――卅八世徐乔――卅九世徐琰――四十世徐垓――四一世徐怡――四二世徐贤――四三世徐礼――四四世徐宗――四五世徐成――四六世徐汉――四七世徐灵――四八世徐中――四九世徐佃――五十世徐豫、徐章(本宗世居东海郡郯县)――五一世(衢州1代)始祖南洲号徐仓由徐州渡江居浙江衢州(章长子)――五二世徐田(衢州2代)――五三世徐泉(衢州3代)――五四世徐昌(衢州4代)――五五世徐均(衢州5代)――五六世徐孟(衢州6代)――五七世徐彦(衢州7代)――五八世徐友(衢州8代)―五九世徐惟(衢州9代)―――六十世徐洎(惟公长子)官至太尉(衢州10代)、徐征(惟公次子唐开元癸酉科状元居信安旧称水,因官于晋江安平主簿遂寓所湾海徐宅,系徐洪从弟)。

7、徐晦(760-838),字大章,号兴胜。福建晋江三十二都徐仓(又名徐公店、仕村、仕春),也作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壬午科状元及第。系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中>>

历史上的徐姓名人 徐伯,西汉,治水专家

徐擀,三国 ,建安七子之一

徐盛 ,三国 , 东吴建武将军、庐江太守、封芜湖侯

徐晃 ,三国 ,曹魏名将、封都亭侯

徐世蓿唐代,唐朝开国将领

徐晦,唐代,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徐敬业 ,唐代,英国公、柳州司马

徐熙,南唐,画家,有作品《T堂富贵图》

徐徽言,南宋,抗金名将、衢州第一位武状元

徐达,明代,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

徐光启,明代, 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徐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徐常遇,清代,文学家,广陵派创始者

徐希颜,清代,北洋海军左营守备,甲午海战战死

历史上姓徐的名人有哪些 三国:徐晃(曹魏)、徐盛(吴)、徐庶(蜀汉)

唐代:徐敬业(英国公)

明:徐达(中山王)、徐霞客(地理学家)、徐光启(科学家)、徐渭(文学家)

民国:徐世昌(民国总统)、徐树铮(将领)、徐志摩(诗人)、徐悲鸿(画家)

建国后:徐向前(元帅)、徐海东(开国大奖)、 (上将)

元素周期表和朱元璋之间确实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联之处就在于元素周期表上面那一些代表那些元素的汉字是查阅朱元璋家谱得来的。元素周期表第一次被我国翻译是在明朝的时候,元素周期表上有118个元素,而这些元素大多都是跟金属有关的。

所以要找这一些能够代表这些元素的金属偏旁的汉字十分的不易,而正巧朱元璋的家谱也就是皇室,家谱上就有很多新创的五行生僻字正好就可以拿来参考,用作元素周期表上命名元素的汉字也就从朱元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明朝的时候,皇帝最忌讳的就是重名这个问题,但是皇帝那么多加上又有很多皇子,个个都不能重名的话,那么汉字就显得十分的不够用。

所以他们取名字就需要自己去创字造字,这可把底下的文官们害惨了。这些五行生僻字都是那个时候为了取名字硬凑出来的,不仅要保证字型的美观,还要寓意美好,符合中华传统汉字的标准。虽然苦了这些文官,但是倒是给后人们创造了许多福利。

而元素周期表上的五行生僻字都大多数来自于朱元璋的家谱,朱元璋肯定也没有想到他们取名字不能重名这一规则还给命名元素周期表带来了许多便利。过道也有许多那个时候创造出来的五行生僻字,现如今已经没有经常的使用了,甚至有些已经荒废,除去了,但总归是保留了优秀的汉族文化。

关于这个就不得不提一下朱元璋给子孙们留下的命名规矩了,加上明朝皇室的生育能力确实太强了,硬生生的造出那么多个字来,后面周期元素表翻译的时候不用就白不用了呀。

朱元璋操心后代子孙的名字

说起这个和尚皇帝,他在得到天下之下,就给老朱家立下不少新的规定,就连后代子孙的名字他都给操心上了,可能是想维护嫡系正宗吧,不过朱棣上位之后,他的这个美好愿景是没有实现的了,但是他给子孙留下的命名规矩却还是在的。他要求后子孙名字必须由三个部分组成,姓氏,辈分,五行。按他的设想,辈分20个字他也给儿子们分别定下了,五行就按:木火土金水这样的排序,取其偏旁部首,这样无限循环。只是他实在没有想到,他的子子孙孙们实在太能生了,到了万历年间,皇室就十多万人口了,在有限的汉字之中,连寓意不好的都用完了,只能自已造字使用了。

和周期元素表的缘分

明朝皇室宗亲的名字里呢,出现了很多生僻字,就像朱同铌,朱成钴,朱慎镭,朱公锡,朱同铬,朱悦烯,朱琼烃……看着是不是很亲切啊,似曾相识?人家朱家造字就是为了跟五行沾上个边,好用来起名字的呀。到了后来,周期元素表进入了中国,负责翻译的科学家叫徐寿,看着这边元素那个头大啊,怎么翻译呢?无意之间他翻到了朱家的家谱,别说,元素在中国不就和五行元素一个样,这家谱之中这么多金字旁、火字旁部首的字,用起来合适呀,而且很多发音还相同,于是烷呀,烯呀,钾呀,镭啊……在他改造改造之下,周期元素表中文版就这么诞生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朱元璋会给叫做“元素表之父”的原因,无意之中下的规定,造就了许多新汉字出生,并收录使用,最后又这么巧合的发间和周期元素表发音一样那么自然就这么使用也是正常的了,你说是吧?

华幼武(1307—1375),字彦清,号栖碧,无锡隆亭(今东亭)堠阳人,晚年随次子贞固迁居荡口。其母陈明淑为延祥乡(即今荡口一带)人,幼武早孤,全靠寡母抚养成人。幼武因而隐而不仕,悉心奉母事祖,竭尽孝道。元至正二年(1342),陈氏受朝廷褒奖旌表,晚年失明,瘦影伶仃,幼武侍奉母亲更为竭力尽心,并构贞节堂、春草轩以奉养。“春草轩”,其堂名为“春晖堂”,取孟郊诗意。轩成时,杨维桢、周伯琦等四方名士都曾为之吟诗作词。

华幼武工翰墨,以诗闻于时,与倪云林、郑元祐等时相往来。工诗,著有《黄杨集》、《杜诗评传》传于世。 华悰韡(1341—1397),字公恺,号贞固。幼武次子。华贞固幼年好学,熟读诸子百家,精通五经。明洪武三年,遵照父亲意愿,从堠阳徙居荡口,以耕读起家,经过数十年苦心经营,渐成规模,使之成为江南的富庶之地,荡口之名始显。他的子孙尊其为鹅湖始迁祖,荡口镇东的旺儿桥边建有鹅湖华氏始迁祖祠,以示缅怀。

《清閟阁志》记载:华彦清幼武与倪瓒为莫逆交,彦清殁,其子悰韡端方纯谨有父风,瓒一见器之,叹曰,彦清有子矣。

明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下诏举他为孝廉、通经、儒士,均被婉拒。同族的祖辈、常州府训导华晞颜,为此事题写了一首《示从孙贞固》诗:

栖碧久仙游,传家独悰韡。

恂恂秉孝友,晦迹林后里。

中年屏尘务,楮笔不停指。

父书既成帙,家谱重经理。

传芳继吾志,润色益精伟。

时来较可否,议论恒亹亹(注)

吾衰渐搁笔,二事终付尔。

去取勿避嫌,录成须锓梓。

后贤惜未见,慎勿轻弃委。

玄真老渔樵,庞公绝城市。

遗安良匪迂,荣达何足恃。

他年传逸民,要亦知姓字。

贞固秉承祖训,广修德行,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续成《东湖公宗谱》和《华氏传芳集》,同时编成《虑得集》上、下两卷,成为华氏劝勉子孙的家教规范。 华燧(1439~1513),字文辉,号会通,华贞固玄孙,中国古代铜活字印刷鼻祖。华燧年少广泛涉猎经史,中年时爱好校勘书籍,发现版本文字异同,就将其抄录下来,向博学老先生请教,务求考证翔实。他还经常与学识渊博的兄长华炯讨论古今史书,修辑宗谱,校阅异同。他发现前人流传下来的著作未必都是善本,特别是那些存世稀少的作品,倘若不加订正便会让其中的谬误也一并流传。于是,他萌生了自己印善本之志。并印出当时世上最好的书来。

他在家中专辟印书作坊,取名为“会通馆”,即融会贯通之义,体现了他对自己印书的期盼和自信。他曾探索用木活字和锡活字印刷,都因效果不理想而弃置。最后,选中了铜活字印刷。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明弘治三年(1490),华燧会通馆用铜活字印正本《诸臣奏议》150卷,共印50册。后又陆续印行了《容斋随笔》、《文苑英华纂要》、《纪纂渊海》、《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等十余种书籍,印刷技术更趋成熟。他自己撰写的《会通馆集·九经韵览》和《十七史节要》也用铜活字印行。这些书籍流传至今,都堪称稀世珍宝,大多成为珍希版本,被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 华察(1497—1574),字子潜,号鸿山,民间俗称华太师。出生于无锡荡口。明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兵部郎中、翰林院修撰,累官侍讲学士、南京翰林院掌院学士。嘉靖十八年,华察受命出使朝鲜宣谕。以他敏捷的文才,一路唱和、受到朝鲜皇帝和大臣的赏识。不久,朝鲜编撰了一部《皇华集》,称他是“李谪仙(李白)生华梦笔,字字供香;孙公绰掷地鸣金,句句皆响”。皇帝下旨印行,震动当朝。华察回到京城后升任司经局洗马,执掌国家图籍。当时,奸相严嵩当权,对他拉拢,华察断然拒绝,后被诬告在朝鲜受贿。经大理寺核查,全无证据而销案了事。嘉靖二十二年,华察充任应天府主持乡试。慧眼识英才,王世贞成为其门生。次年充任甲辰会试同考官,后又升任侍读学士和南京翰林院学士。不久,华察因不愿结纳严嵩而上疏辞任,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辞官还乡。

华察辞官后,在故乡建造了一座“嘉遁园”,园中有二十处景点,并一一作诗,寓意至深。后来又造“乐榆园”,意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晚年自乐。

华察家多田地,他将自己的万亩良田,赠给佃户一半,当众撕契毁租,救济贫民。并捐田800亩,作为周济族人的役田。自已却过着淡泊的生活,“食不三豆,家无侍媵”。有人上门送礼,都被他严辞训斥。平生以“五不欺”自奉:“不欺天、不欺君、不欺亲、不欺友、不欺民。”华察一生行善积德,共出资建造桥梁25座。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进犯,华察协助知县王其勤修城抗倭,保护了千万百姓的安全。又支持官府丈田清粮,打击了土豪劣绅,使百姓免受虚粮之苦。不料得罪了虎噬蚕食的不法之徒,他们通过亲族中的高官,诬告他勾结县官,欺压百姓,私造龙亭,密谋造反。于是,闹出了“千日造隆亭,一夜改东亭”的故事,而华察本人侥幸躲过一劫,但是,主持清丈田亩的巡按孙慎、督粮翁大立、知县王其勤,或遭撤职或遭调离,致使民怨沸腾。华察一怒之下,拨出土地,在故乡的鹅湖之滨建造“三公生祠”,并撰写《首建三公祠记》,支持正义,抨击邪恶。

晚年,华察迁居隆亭(今东亭),除参与碧山吟社的诗词活动外,闭门读书著作,有《岩居稿》、《知退轩集》、《翰苑集》、《留院集》、《碧山堂集》等传世。

华察有三个儿子,伯贞、仲亨、叔阳,皆聪明而有文才。伯贞英年早逝,仲亨为武英殿中书舍人,叔阳为礼部主事,都有著作传世,叔阳的《华礼部集》收录《四库存目》。

华察去世后,葬在甘露萧塘。 华夏(1497~1571),字仲父,荡口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端靖喜学,特别喜欢古法书图画、古今石刻及青铜祭器、碑碣、生绢等,对珍藏图书故物更是情有独钟。他在这方面知识渊博,尤精于鉴赏,得之心而寓于目,人称“江东巨眼”。经四十多年精心经营,收藏得大批书画金石。法书中以钟繇的《荐季直表》、王羲之的《袁生帖》和王方庆的《万岁通天帖》最为著名。其他珍贵图书、器物等,都是数以百计。华夏于荡口东沙构筑“真赏斋”,成为诗人名士吟咏赏鉴雅集之所。吴中才子祝允明、文徵明等为挚友,祝允明书写前、后《出师表》于华夏收藏的《武侯图》上,文徵明八十一岁与八十八岁两次绘制真赏斋图,并撰有《真赏斋铭有序》。时称《真赏斋》拓本“妙埒宣和停云快雪而下不敢望也”。著有《东沙集》、《汇帖举要》、《江村消夏录》、《楹书隅录》等。

清咸丰间,“真赏斋”毁于战乱之中。 华允诚(1588~1648),字汝立,曾祖舜钦,瑞州知府;祖启直,四川参政。天启二年进士,跟随同乡高攀龙,在首善书院讲学,后来就成为他的弟子,接受他的“主静之学”。天启四年,授都水司主事。后来高攀龙罢官,华允诚也告假回归故里。

崇祯皇帝接位,允诚被启用为营缮主事,升为员外郎。崇祯二年冬,京城戒严,他分守德胜门,四十多天不懈怠。崇祯微察此情,赏赐二十两纹银,并据功加薪一年,任方员外郎。五年六月,温体仁、闵洪学乱政,允诚上疏《三大可惜,四大可忧》,触怒了崇祯,二次着令“回话”。允诚冒死再谏,列陈闵、温劣迹,字字恳切,句句在理。崇祯明知允诚一片忠心,但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着令“罚俸半年”;同时也不得不将温、闵二人罢官查办。允诚看到“去河北贼易,去朋党难”,明朝大势已去,在“进而谏死,退而养母”,两者之间,选了后者。那年冬天,华允诚以“回乡侍奉老母”为由辞官。不久,明朝灭亡。

允诚作为高攀龙的弟子,其师临终之时,把东林事业托付于他,他身体力行,经常组织讲学,撰写儒学著作;并倡建了华氏始迁祖祠。同时远离尘世,避居在墓田。永历二年,因不肯剃发,被人告发。清廷以高官利诱,允诚坚贞不屈,后与侄儿华尚濂同在南京雨花台被处决。允诚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对儒学、心学具有很深造诣。他的死,体现了杀身成仁的大义,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他与同乡马世奇、龚廷祥被誉为“锡山三忠”,《明史》有传。 王会汾(1704~1764),字荪服,号晋川,江苏无锡荡口人。乾隆二年(1737 )进士,殿试二甲,御试一等一名。历官吏、兵、礼部侍郎,大理寺掌事少卿,詹事府詹事,武英殿校勘经史馆总裁……曾奉旨校刻通典,校阅皇家库藏图籍,为《四库全书》选本存目。因威望所寄、朝野称赏,王会汾三次受命为地方乡试主考官,很多经他识拔的人才卓然不群,独有建树,如《四库全书》总裁秋瑞(王际华),书法家梁同书,曾任江苏学政、布政使和湖广总督的状元梁国治等。

王会汾博通群籍,才思不凡,以文章名世,著有《乐阜山堂稿》十二卷。他为人温醇谦谨,清贫一生,死后由门生梁同书为其办理了丧事。 华秋苹(1784—1858),名文彬,字伯雅,别号借云馆主人,无锡荡口人。华秋苹出身于书香门第,天性聪颖,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工书善画,精于音律,尤精于古琴、琵琶,酷爱金石篆刻,旁通医道,长于喉科,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家。

华秋苹最大贡献是主持采集编订《琵琶谱》3卷,于嘉庆二十四年问世,成为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曲谱集。广收南北两派传谱,参照传统七弦古琴的减字谱法,将民间手传的琵琶弹法,用字谱(工尺)确定,订立了较为完整的指法符号,对琵琶曲的传播和演奏起了推动作用,为我国的曲谱记载,创造了范例,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收集、考订、整理、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秋苹悉心收集江南民间小唱,整理订谱,于嘉庆二十三年辑成江南牌子小曲谱《借云馆小唱》,为研究明清江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华秋苹曾邀集兄弟及族人成立诗文音乐社,取名“二柳村庄”,每逢春秋佳日,以文会友,相互酬唱其间,有兰亭雅集之风。作品辑成《二柳村庄吟社诗卷》刊行。

他的篆刻作品集《秋苹印草》,其中所镌刘禹锡《陋室铭》全文和王羲之《兰亭集序》节录,是生平得意之作。更可贵者,印谱中每件作品均旁注刀法、提示技巧,以示观览者,可谓别开生面。清光绪年间关中篆刻名家韩履宠阅后曾有赞誉:“冠绝一时,大者贵苍古雄浑,小者清彻挺秀,在篆刻一道中定推妙手。”

华秋苹书法长于草篆,绘画长于人物、花鸟,善用工笔勾勒。至今族中后裔珍藏有他的《钟馗佩剑图》。

华秋苹有《诗草》、《词草》传世,现藏于无锡市图书馆古籍部。据说,他曾与弟文娱、文桂合著有《喉科秘书》四种,当时流传甚广。

华蘅芳、华世芳兄弟

华蘅芳(1833-1902),字若汀,荡口人,中国近代科技的先行者,近代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自幼聪明好学,尤喜数学。14岁开始研习古代算经。后在上海购得代数、几何等书籍,发奋自学。26岁撰《抛物线说》。清咸丰十一年(1861),受曾国藩聘请,入安庆内军械所。翌年,与邑人徐寿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继而与徐寿、徐建寅父子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木质明轮蒸汽轮船——黄鹄号。同治六年(1867),进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与美国人玛高温、英国人傅兰雅合译《金石识别》、《地学浅释》、《代数学》、《微积溯源》等科技书籍12种,凡160卷。同治十一年撰《开方别术》。同治十三年,创办格致书院。光绪二年(1876)起,在上海、天津、武昌等地书院、学堂主讲数学20余年。撰《行素轩算稿》6种,《数根术解》、《循环小数考》、《学算笔谈》等专著10余种。《学算笔谈》重版10余次,以致“东南学子,几乎家有此书”。另有与傅兰雅合译《三角数理》等5种。在天津教习时,业余自制成功氢气球。晚年在无锡竢实学堂教授数学,致力于培养新秀。

华世芳(1854—1905),清末数学家,华蘅芳之弟。字若溪,号蒦斋。年轻时即喜读家中收藏的大量数学书籍。25岁时为华蘅芳与博兰雅合译的《代数难题解》作校核。光绪十年撰写了《近代畴人著述记》,第二年又出版了《恒河沙馆算草》。光绪二十年任湖北武昌自强学堂数学教习。光绪二十二年主讲常州龙城书院和江阴南箐书院。光绪三十一年任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旋又任北京商部高等实业学堂教员。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学舍,终年51岁,数学遗著尚有《勾股三角》等。 钱穆(1895-1990),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等,晚号素书老人,无锡县延祥乡鸿声里(今无锡新区鸿山镇)啸傲泾七房桥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荡口是钱穆的第二故乡,自小全家一直寓居荡口。钱穆七岁时,就读于荡口果育两等学堂,受诸多名师教诲,奠下良好国学基础;因幼年失怙,家庭贫寒,受荡口义庄的照顾优恤,得以就读常州府中学;18岁起任教于家乡各地小学,于1913年任教荡口鸿模小学时,举家又迁回荡口。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从此跻身学界,辗转燕京、北京、清华等名校任教。

1949年钱穆赴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钱穆自港赴台定居,筑素书楼。1990年8月去世。

钱穆博通经史文学,擅考据,一生勤勉,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共约一千七百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其八十高龄后所著《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对双亲、师友,以及对荡口的回忆,情致款款,令人慨叹。 钱伟长(1912—2010),无锡鸿声乡(今新区鸿山镇)七房桥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

钱伟长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科学巨擘,四岁时七房桥老宅连遭火灾,房屋几乎全毁,从此举家寓居荡口。稍长,启蒙于荡口小学,于荡口走向无锡县中、苏州高中、清华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1946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会副理事长等。其学术名望卓著,享誉国际,被誉为中国力学之父,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并称为“中国三钱”,震撼世界。

钱伟长自70年代末至2007年曾14次回家乡荡口,并为母校荡口中心小学撰写了校歌歌词。2005年5月,钱老回家乡七房桥和荡口拜祖,故乡人见了他都说:你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如今已是九十多岁的人了,还这么壮壮实实地活着,真是奇迹。钱老回答乡亲们说:“我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同胞。”

华明之、沈安娜夫妇

华明之,祖籍荡口,华氏襄义庄后裔,1913年生于上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浪潮。不久,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秘密组织“飞行集会”等革命活动。1934年7月,年仅21岁的华明之经人介绍,组织批准成为一名***员,并进入“中央特科”,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沈安娜(原名沈琬),1915年生于泰州。出生于书香门第。

“九·一八”事变后,为摆脱家庭包办婚姻,于1933年离家来到上海,受到舒曰信、华明之等年轻***员革命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1935年1月,打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任速记,为党搜集情报。同年秋天,华明之与沈安娜在上海结为夫妻。1939年入党。1938年至1949年,在周恩来的指派下,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作速记员,以国民党特别党员身份作掩护,在蒋介石主持的党、政、军、特高层会议上为党搜集大量重要情报,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在华明之和沈安娜家族中,从事隐蔽战线的还有鲁自成与华韵三夫妇;华藻与邢洚夫妇、华家禄、华介民、华家騌等兄弟姐妹,是名符其实的革命之家。 华君武(1915-2010),祖籍无锡荡口,出生杭州,中国著名漫画家。1938年赴延安,从事抗日宣传并为《解放日报》画时事漫画,1940年4月加入中国***。1946年起历任《东北日报》记者,《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文艺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人民文学》美术顾问。1961年起,华君武开始在《光明日报》副刊《东风》上发表“人民内部讽刺漫画”,后在“文革”其间受批斗。1979年华君武当选为中国美协副主席。曾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10年6月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华君武是荡口华氏山桂支后人,因其出生、读书和工作在外,一生共回过祖籍两次。第一次是1928年为安葬其父华裳吉而回荡口住过十几天。第二次是1990年,时年78岁的华君武在无锡市美术馆举办了他在家乡唯一的一次漫画展,画展期间,他携夫人及子女重回祖地荡口,逗留一天,并在祖先居住的黄石弄口合影留念。此后,华老心系故乡,联系不断,经常询问家乡的情况。2004年10月(90岁),为庆祝荡口中心小学百年校庆,华老先生还写信给荡口中心小学,笔端充满了对祖籍的美好回忆,也洋溢着对家乡的祝福。

华君武祖居位于荡口北仓河边的黄石弄内。 王莘(1918—2007),著名作曲家,原名王莘耕,无锡荡口人。王莘自幼受到民间音乐的薰陶,酷爱音乐,并学会吹笛子和拉二胡。因家中贫穷,1932年,14岁的王莘来到上海,在南京路上的先施百货公司当学徒。1935年,参加了冼星海、吕骥领导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到浙江宁波等地积极宣传抗日。1938年奔赴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曾在冼星海写的《黄河大合唱》中担任《河边对口曲》中王老七的领唱。

解放后,王莘到天津市工作。1950年国庆节前夕,创作《歌唱祖国》并很快传遍神州大地,成为亿万人民久唱不衰的音乐经典。1951年10月29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毛主席送给王莘新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并为他亲笔签名。1954年,《歌唱祖国》获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一等奖。1989年,《歌唱祖国》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解放后,王莘创作了歌曲《晋察冀》、《日头上山岗》、《战斗生产》、《选村长》、《边区儿童团》、《打击顽固分子》、《永远跟着***》、《歌颂祖国之歌》、《奔向幸福前景》等近千首。他创作的歌剧《王杰赞歌》曾为周总理演出并受到鼓励。他还为毛主席诗词谱曲,为话剧《红岩》、《钗头凤》写了插曲。1982年,王莘患脑血栓,半身偏瘫。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同时,王莘创作热情不减,患病后创作的《摘星星》、《每人伸出一只手,推着地球朝前走》等歌曲在全国评选中多次获奖。1994年,他拿出全部存款设立了“王莘歌曲创作奖励基金会”。

2001年,王莘获得了象征中国音乐界最高荣誉的“金钟奖”。

王莘故居位于北仓河北岸杨家弄,2009年于故居旁建成王莘纪念馆。

稀有金属元素不是中国古人发现的,有对应汉字纯属巧合。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代取名是以五行取名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它的取名规律就是姓氏,中间是字辈,最后一个字就是五行,这个字一定要带上五行偏旁的字。这样取名字是挺好的,毕竟是统一了名字的取法,家族中的人在名字上可以体现这是一个家族,也会增强家族的团结力。但是他忽略掉了朱家人的繁殖能力,一代比一代的子孙多,但是常用的字只能是这些,为了避免重复字,于是他们就找各种各样的古籍,用来为出生的孩子取名,但是连这些都没有办法满足了,于是就造字,这一造造出了”元素表“。

在1896年的时候元素周期表是一个中国人从西方引进来的,但是当时不是汉字的,就需要用汉字来为它们命名,引进元素周期表的徐寿就去古籍找灵感,结果发现了老朱家的家谱,这一下子他可就高兴,里面不少字就是从古籍里面出来的。刚好还是存在的字,而且要金属旁还能代表是金属元素,方便国人认识元素。

化学元素周期表之所以与明朝皇子们的名字重合率高,首先得益于朱元璋创造的家谱取名字序,其次还要感谢清末时期著名科学家徐寿,为何这样说?且听羽评郡主细细道来,涨知识的时候到了。

中文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我们都知道,初中读书时,化学老师会强行要求我们将化学元素周期表背下来,现如今很多人依然能够朗朗上口,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背的出来却很少有人全部写出来。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

之所以现如今日此轻易记住,这真是徐寿的功劳,很少有人知道,在没有中文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可以说和看天书一般,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说创立,直到道光年间才开始传入中国。

此时有个清朝晚期的著名科学家,江苏无锡人,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他当时看到这个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同样一脸懵(夸张说法,徐寿从事翻译工作17年,专门翻译西方化学以及蒸汽机方面的书籍),他第一眼看见的周期表是这样式的。

“Ferrum,Aurum,Cuprum,Phosphorus,Bromine……”

他尝试着翻译,结果这生搬硬套的翻译看起来显得更加无趣乏味,当时徐寿便有个想法,他是这样说的,如下图: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翻译太过于繁冗,还不如以音译的命名方法,就是将化学元素的英文读音中的第一音节译成汉字,作为这个元素的汉字名称,倘若首音不合则用次音,比如,对于固体元素的就用金字旁,再陪上一个与这个元素第一个音节读音相似的汉字,这样就组合成了一套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

不过在组合的过程上也是非常繁琐的,毕竟一百多种生僻的元素符号,一日,他前去查阅资料,发现一份家谱,家谱里面的名字恰好都以五行元素为偏旁,也都是一些和金属矿物相关的字。

原来这是朱元璋的家谱,当初朱元璋登基之后,就开始为朱家的子孙后代取名立下规矩,朱元璋运用的是五行取名法,就是姓氏+辈分+五行,“五行”并非全部用金木水火土,而是这第三个字必须以金木水火土为偏旁。

朱元璋有25个儿子和一个侄子,给每一个儿子的后代都定下辈分,辈分表如下图:

朱元璋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们,每一个人的后代都根据这20个字取名,一直轮流使用,也确实,朱元璋的后代时至今日都还是依照这个取名的,但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国的汉字竟然不够用了,这些带金木水火土的字被用完了。

所以他的后代们就开始造字,比如镭、钠、镁、钴、铈、烷、烯等都是他们造出来的,而徐寿如获至宝,于是将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翻译,大多采用朱氏家谱中的带有五行偏旁的字,也就成就了现如今的中文化学元素周期表。

其实在我们眼里可能认为并没有多厉害,然而在世界人眼里,他们是的确佩服中国文字的,且不说如此,当时徐寿创造完成后,日本听闻,第一时间派学者前来学习,然后引回日本使用。

综上,也就是人们为何会认为朱元璋的皇子们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高的原因,但要理解的是,朱元璋无心插柳在前,徐寿在后。

姓徐的历史名人

说出历史上姓徐的名人,越多越好 1、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在 论功行赏时,伯益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