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家训 · 对联娶得贤淑女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2收藏

左宗棠家训 · 对联娶得贤淑女,第1张

家训

“小网轻艘系绿烟,潇湘暮景个中传。君如乡梦依稀候,应喜家山在眼前。”

故事

1832年,左宗棠20岁。

这天,好友罗泽南跑来告诉他,湘潭县有个姓周的大户,正在到处为女儿找女婿。左宗棠笑着问:“这和我有关系吗?”罗泽南说:“怎么没关系?你现在尚未婚配,不如借此机会前去试试。”左宗棠哭笑着说:“别开玩笑了,我现在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使人家愿意,我拿什么娶人家?再说了,周家是大户,我乃穷小子一个,我若前去,人家不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罗泽南夸张地围着左宗棠转了一圈,张大嘴巴说:“不会吧?我们的左师兄什么时候变得自卑起来了?我们可都知道你志向不凡,怎么到了关键时候腿就软了?”左宗棠年轻好胜,被说的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就一挺脖颈,大声说道:“去就去,谁还怕谁?”罗泽南说:“这就对了,不入湘潭,难得才女嘛。”

罗泽南说的没错。这个征婚的大**名叫周诒端,不仅性情贤淑、容貌端庄,而且知书达理、文采不凡,就因自身条件好,不肯轻易嫁人,所以耽搁了婚期,到今年20岁了还待字闺中,成了父母的一大心病。要说周**的家庭可没说的,他们家在湘潭隐山东麓,名叫“桂在堂”,是一个有48口天井组成的八卦形院落,进去过的人都说,里面就像迷宫,不懂易经八卦的人,进去后自己根本转不出来。更让人注目的是,大门口有一块皇帝钦赐的青石,文武官员到了这里,都得落轿下马,叩首而拜。

左宗棠来到湘潭,才后悔自己前来。大街上,很多年轻人行色匆匆地打听周家的方位。但他在饭馆吃饭时,却听到了不同的议论,说这周家**长得一定非常难看或者痴呆,要不,这么好的家庭,还用开门纳婿?也有人说,周夫人是当地有名的才女,按此推断,这周**差不到哪里去。况且,这次就是周夫人想的点子:对联招亲。还说了,这次招亲不管门第,只论人才和人品。左宗棠想,既来之,则安之。不管结果如何,试一下也未尝不可。于是,左宗棠递上拜帖,在周家仆人的引领下,左拐右拐,来到一座鲜花簇拥的凉亭里。

因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所以,左宗棠显得不卑不亢,英气逼人。虽然身材不算太高,但不凡的气质却让周夫人暗暗点头。

“你叫左宗棠?”周夫人问道。

“正是小生。”左宗棠恭恭敬敬地对着周夫人施了一个礼,“小生家住淮阴县之南乡左家塅,虽生在书香世家,但因祖辈乐善好施,现在家境很是一般。”左宗棠的意思很明白,你要嫌我穷,我立马走人。

周夫人听完却笑了,他一下喜欢上眼前这个诚实的年轻人。她又重新审视了一下左宗棠,见他目光炯炯、双眉似剑、印堂饱满、鼻梁坚挺,眉宇之间透出一股常人没有的傲气。再看左宗棠的耳朵,又大又厚,透着福相。

看完外表,周夫人就开始考这位未来的女婿了。她先像拉家常一样,问这问那,左宗棠对答如流,没有一丝的紧张。

这时,站在远处一株牡丹后面的周**也频频点头。因为这几天他看的人多了,像左宗棠这样的还是第一个。旁边的丫鬟扯扯**的衣袖,小声说:“**,这人好像矮了点吧?”周诒端说:“小丫头知道什么,看男人要看谈吐和风度。”

两人正窃窃私语,那边周夫人说话了:“听说你也是读书人,我这里有几副残联,你看如何应对?”

左宗棠上前一步,看到一副上联是这样的:“鸿是江边鸟。”左宗棠略一思考,提笔补上下联:“蚕为天下虫。”

周夫人点了点头,又指着下一副让左宗棠对。这副是下联:“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左宗棠微微一笑,不假思索地写到:“手执两杯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

周夫人为了让女儿听到,左宗棠对一副她念一副,边读边点头。

转眼间桌上只剩下一副残联,是下联:“凤凰遍体文章。”左宗棠对的上联是:“螃蟹一身甲胄。”

到这里,周夫人心里有数了。左宗棠真可谓才貌双全。这些对联不仅对仗工整、文辞恰当,字里行间还透露出不凡的气势,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不远处的周诒端冲母亲点点头,母女两相视一笑,这事就算定了。

很快,左宗棠就和周诒端在周家拜堂成亲。婚后,夫妻二人暂住周家,开始了甜蜜的二人生活。

但好景不长,因为左宗棠会试落榜,周家对这个女婿的态度也有所改变。更有没事的人编了一首民谣讽刺左宗棠:“淮阴左宗棠,来到贵子堂,吃掉五担粮,睡断一张床。”但周诒端没有改变,他和左宗棠一商量,借了母亲的一所房子,算是自立门户了。

这天,左宗棠突然从书本上抬起头来,对周诒端说:“我让你受苦了。”周诒端笑着说:“自家人还说两家话?我不觉得苦就行了。”于是,二人相视一笑,开始研究学问。周诒端果然有才,没事时她也随手翻看书架上的书籍,天长日久,连左宗棠忘记的典故,她都能想起来。就这样,两人妇唱夫随,日子虽清贫但也诗意盎然。

但左宗棠毕竟生活在那个时代,住在岳母家,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有一天,周诒端在收拾书桌时,看到丈夫刚写的一首诗:“九年寄眷住湘潭,庑下栖迟赘客残。娇女七龄初学字,稚桑千本乍堪蚕。不嫌薄笨妻能逸,随分齑盐婢尚谙。睹史敲诗多乐事,昭山何日共茅庵?”。周诒端立即拿起毛笔,在诗的旁边也写了一首:“:“清时贤俊无遗逸,此日溪山好退藏。树艺养蚕皆远略,从来王道重农桑。”劝丈夫修身养性,等待有所作为的那一天。

这天,左宗棠告诉夫人,为了挣点钱贴补家用,他想去学堂教书。周诒端虽然舍不得丈夫,但还是含笑让丈夫放心而去。临行的那天晚上,周诒端一宿没睡,第二天,就把一个绣好的枕头递到左宗棠手里。左宗棠一看,上面绣了一幅山水,旁边有一首诗:“小网轻舠系绿烟,潇湘暮景个中传。君如乡梦依稀候,应喜家山在眼前。”左宗棠一把将周诒端搂在怀里,泪如雨下。

对于周诒端,有一件事必须说:早在左宗棠第一次参加会试之时,因为听说左宗棠重病于路上,周诒端很是担心,结果害了肝病。生下长女孝瑜之后,周诒端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将自己的陪嫁女张氏许配给左宗棠。次年,周诒端生下的孝琪患有小儿麻痹,这使她更加坚信自己不宜再生,因此在母亲的支持下,将张氏嫁给了左宗棠。张氏生三女孝琳后一个月周夫人便生下了四女孝宾,九年后,周夫人生下了长子孝威,8个月后张氏生下次子孝宽,其后,张氏又先后生下了三子孝勋、四子孝同。

首先,阿古柏是一个虚有其表的人物,他的兵力只有5万,而且由于浩罕人在军队中享有特权,等级制严重,他靠强征集结军队,导致士兵毫无战斗欲望,一遇到硬仗就临阵脱逃。他本人也是一个十足的投机分子,得势之后开始显露其暴虐本性,四处掠夺之下,老百姓对其痛恨不已,他们希望清军来击败阿古柏,救他们与水火。

而准噶尔部在很久之前就是盘踞在西域的庞大势力了,他们在那里的统治根深蒂固,极盛时期他们的势力覆盖700多万平方公里。

在康雍乾时期,中国还处在冷兵器+骑兵的时代,打仗更依赖军队数量上的优势和后勤补给,在冷兵器时代,农业文明想打败游牧文明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自己不被打其实已经很难了。但是热兵器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左宗棠收复新疆,正好就发生在热兵器出现后的这一段时间中。

当左宗棠率领刚刚灭了太平天国的军队、带着最新补充的火炮和火器、使用合理的战略和战术,去荡平这么一支训练不足的乌合之众,自然是刀切豆腐不在话下。左宗棠出兵新疆之时,他的目标其实是沙俄,据说他有把握能打赢,因为沙俄此时正在经历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1878),和奥斯曼土耳其人打得你来我往,阿古柏在左宗棠眼里确实不算什么。

康熙和左宗棠所处的时代已经不一样了,虽然他们同处于清朝,但在康熙时期,他们外出打仗的时候只靠军队的人数和马匹,当时新疆地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个个都身强体壮,想要击败他们的话也很难,而且中原的军队去新疆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不利于打仗。

1668年,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三大王公陷入纷争,准噶尔首领噶尔丹趁机率军入侵,喀尔喀蒙古向清朝求援,康熙遂亲率大军展开了对噶尔丹的战争,后来噶尔丹兵败身死,他的后继者先后挑起战争,清朝多次出兵,终于在乾隆20年(1758年)正式结束了准清之战,西北一带获得安宁。从1668到1758,前后持续了整70年。

到了同治4年,也就是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沙俄占据伊利,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慈禧不敢随便放弃祖宗打下的江山,便同意了左宗棠的出兵请求。1876年4月,左公率军挺进新疆,1878年1月2日,收复新疆之战以胜利告终,前后持续不过一年半多的时间。

胡雪岩(1823-1885)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曾国藩的一生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是分不开的。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不仅他自己直接杀人,他的父亲和四弟也杀人,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称呼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李鸿章在赴京途中,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入都》诗十首,为世所传诵。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之宏愿。入京后,他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了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当时与他同榜的甲辰(举人)、丁未(进士)两科中,人才济济,不少人日后膺任枢臣疆寄,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就科举正途而言,出身徽商又为苏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以及作为李鸿章太老师的翁心存(孙锵鸣之师),在青年李鸿章任翰林院编修时,对其经世致用世界观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启迪;而以潘、翁为领袖的苏南豪绅,对李鸿章后来组建淮军迅速崛起于江苏,也予以极大的支持。然而,最令李鸿章庆幸的是,他在初次会试落榜后的“乙丙之际”(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左宗棠(1812~1885)  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 ) ,组成中法混合军 ,称常捷军 ,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 年 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 。论功 ,封一等恪靖伯 。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 1866 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 。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 ,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 ,推 荐 原 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陕甘任间,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制造局(又称甘肃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又称兰州机器织呢局),后者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时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防务均告危急;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表异议 ,指出西北自撤 藩 篱 ,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是年 5月,奉命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驻肃州指挥多路军讨伐阿古柏,次年 1 月占和阗( 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 。1879 年中俄 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福建水师,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1885 年病故于福州 。著有《 楚军营制 》(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家训 · 对联娶得贤淑女

家训“小网轻艘系绿烟,潇湘暮景个中传。君如乡梦依稀候,应喜家山在眼前。”故事1832年,左宗棠20岁。这天,好友罗泽南跑来告诉他,湘潭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