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旅游景点有哪些
商河旅游景点有哪些
1 万洋山
万洋山是商河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坐落在商河县城南。景区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有“市山”之称。旅游者可登山观景、草原游玩、野餐休闲等。
2 柳堤
柳堤位于商河县城东南,是商河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柳堤风景区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有许多游客喜欢来此散步、钓鱼、拍照等。
3 金石峡谷
金石峡谷景区位于商河县东北部,景区内山峦叠嶂、峡谷纵深,山清水秀,风景迷人。游客可以在这里徒步探险、漂流、拍照等。
4 李家花园
李家花园位于商河县城区,是商河的一个传统园林。园林内有园林建筑、古亭、锦鲤池、趵突泉等,体现了中华园林艺术精髓。
5 大明山
大明山景区是商河县北面的一个山区,是一个自然风光与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旅游胜地。游客可以在这里登山、观景、体验生态农业等。
6 山东华夏大地农业科技示范区
华夏大地农业科技示范区位于商河县城东北部,是一个大型现代农业基地,是一个体验乡村生活、农业文化的好去处。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农家菜、参观现代农业园区、采摘水果等。
7 九龙山
九龙山景区位于商河县南部,这里是商河最高峰,山上有九个峰峰势巍峨。登上山顶,可以鸟瞰全县风光。此外,这里还有众多水库、泉眼,景色十分壮观。
8 明月泉
明月泉位于商河县城东北部,是商河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这里是一个盛产矿泉水的地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品尝健康矿泉水、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总结
以上就是商河旅游景点介绍。商河景区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感受商河的独特魅力。
能查到

三槐堂王氏得姓自周灵王太子晋,得派自太原,分支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三槐堂是北宋初年王祜在自家庭院手植三棵槐树而成名的,后人将王祜的祖父王言(唐末任梨阳县令)追尊为三槐堂王氏始祖。因此,三槐堂第一代为王言,第二代王彻(王言长子,余不详),第三代王祜、王祉,第四代即王祜所生三子,长子王懿、次子王旦、三子王旭(王祉有无后裔不详)。第五代十人,即王懿生子王睦、王琼、王贽三人,王旦生子王雍、王冲、王素三人,王旭生子王粹、王质、王玄、王瑞四人。第六代,有记载的共二十人,他们是:王克、王准、王恰、王整、王检、王靖、王厚、王固、王坚、王巩、王本、王硕、王凝、王常、王奥、王毖、王规、王复、王元、王忖等,其中王固、王常、王奥、王巩是王素的儿子。第七代中的王皋(王巩之子,字子高,殿帅府太尉),为三槐堂南渡三沙始祖,王皋的兄弟以及他的前辈(王言之后裔)均为其他支派的三槐堂王氏。
三槐堂南渡三沙王氏,是指北宋末金兵入侵、宋高宗南渡时,三槐堂第七代王皋举家护驾孟太后(又称隆祐太后)、后又护驾宋高宗南渡而来,定居苏州荻扁乡(又称荻川),生三子:长子王易,字吾置,袭殿帅府太尉,迁太仓沙溪,称东沙支;次子王铎,字吾伍,世守荻扁乡,称中沙支;三子王胤,居无锡沙头,称西沙支。东沙、中沙、西沙各支均以王皋为第一世。三沙王氏后代几经迁徙繁衍,散居各地,枝繁叶茂。下面略述迁居江阴的各支。
东沙第九世,有贵八公于元代中期迁居江阴砂山化成乡(周庄镇)万安桥,是为三沙王氏江阴始迁祖。第十世,其堂侄士珍公、安一公(均为贞三公子)迁居祝塘(士珍后裔为民支,安一后裔为军支),恒(贵二公子)、敏(世荣即贵七公子)于元至正末年自常熟尤泾里徙江阴顾山古塘。恒孙裕(第十二世)复徙常熟山塘,为山塘始迁祖;敏则世居古塘,是为古塘始迁祖。
敏生二子,即十一世堂、恕。堂(1325—1357)字希太,生三子:善、和、彝;次子恕,字希仁,生二子:即十二世礼、贤。贤字思中,有才名,喜吟咏,有诗集行世,贤生三子,即十三世俊、伦、伟。伦嗣于礼为后,生五子,即十四世溱、洧、洪、格、澄,五人生子达十五人,俊之孙七人,其时天下太平,古塘王氏经三代人之努力,开始进入家族繁盛时期,蔚为古塘之大族。伟字隐南,游学江阴,定居华溪,为不忘古塘祖地,更名华塘(现江阴市徐霞客镇峭岐地区),生子四人,孙十一人。
贵八公后裔第十二世元吉迁居江阴千家场斜坝、杨舍花园,第十三世林迁居江阴谢家桥黄泥坝(现江阴市城东办事处辖境内),檎迁居横河巷头上、沙湖碾砣桥(现江阴华士镇与张家港市杨舍镇泗港街道相邻区域),森迁居江阴唐沙(现江阴市城东办事处辖境与张家港市金港镇相邻区域),贵二公后裔第十三世经迁居江阴北漍镇(现与顾山镇合并)清水洞桥。
中沙第十世,有吉一公迁居江阴华墅(称在镇支),吉二公迁居江阴清化乡(称清化支,清化乡1949年后分属周庄镇、华士镇)。第十一世,有子良公迁居江阴马嘶水潭,以道公迁居江阴南新桥(今均属新桥镇)。第十二世,有居敬公迁居江阴云亭。第十三世,有维善公迁居江阴筑塘梧村(今属华士镇),庠公迁居江阴杨舍白鹿(现张家港市杨舍镇白鹿街道)。
西沙第十世,有天民公迁居青旸镇南马家湖(今属青阳镇桐岐办事处),其弟天惓公迁居马镇东常村(今徐霞客镇上东村),东常后裔又迁居泗河镇时家圩(今南闸街道),嵩公迁居江阴宝池乡(今周庄镇北部)。第十二世,有让公迁居江阴荡南(今属祝塘镇)。第十三世,有文度公迁居江阴,其后裔又分沙头支、无锡在城支。今年调查,又发现西沙二世王胤长子之后裔生活于江阴桐岐(现亦属青旸镇桐岐办事处)王家弄村,正准备续修新谱。
据有关资料,三沙王氏现有东沙分支八十一支,中沙分支四十一支,西沙分支一百六十八支,三沙合计共有二百九十个分支,堪称三槐一脉中的一个大家族。
东沙王氏始迁江阴古塘祖王敏,据《东沙古塘王氏宗谱》卷七《世系表》记载:“敏,贵七子,字伯明,仕元为荣怀元帅府万户,尝设关扼伪吴,有保土功。至今称王万户关及王舍人桥,遗迹尚存”。其事迹在王应辰《古塘始祖万户伯明公传》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元末明初在张士诚准备渡长江南下之际,“公相视地势,仗义誓众”,集合乡兵以备。在张士诚渡江至福山后,“将因粮于四境,怵公有备,不敢犯,独公所保,克全无害,人皆服公先见。”“以故数十里内,烽火无惊,纺不停经,耕无悬耜 ,士民德公甚,为梁以旌公伐,至今土人犹名王舍人桥。”“自丙申(1356)讫丁未(1367)前后十二年,公且战且守,务在保境安民,终士诚之世。”
古塘王氏真正兴旺发家,始于王伦。王伦(1418—1499),字德常,号西岩,为东沙王氏第十三世。自此古塘王氏人才辈出,有经营工商业的,也有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再有世守田里而务农的,在手工业、政界、农业、文化等领域中作出了一定贡献。现已了解到,王伦兄俊,后裔居地有小墅桥东街、常熟祁村南王家巷、常熟小东门钟楼头、后巷里、五房庄、常熟小石桥等。王伦第五子澄,生四子(第十五世):授、抚、揖、按,居地有瑶岸、曹家庄、赵家巷、上车场(今周庄镇路口桥下沙里)、锡城中市桥、华德桥、西塘市、长泾镇、马镇一保南巷、常熟菜园村、石井苏庄、云亭北街等。
明清之际,由于战乱,古塘王氏不断向外地迁徙,以求生存。其中,有迁居无锡县五房庄、后巷里、南龚巷、荡上等,又有徙居常熟县河头大坝、车路坝、南村坝,也有迁居江阴长泾镇、董庄桥及北渚等地。以上仅为顾山古塘王氏部分迁徙分布情况,尚不包括以上迁徙地后又再迁的情况。
明朝正统年间,王伦弟伟(字德彰,号隐南)游学至江阴凤过乡(也称凤戈乡)见华(花)溪地面,水清土厚,可乐可耕,遂迁居于此,并改名为“华塘”(花塘),意思不忘顾山古塘之意。后至十五世时,子孙留居华塘(前王村、后王村)者外,有迁居蓉湖柳塘(今江阴月城及武进芙蓉),后有迁居善政桥、晖墩、丘村等地者。
现根据华塘原谱记载及其他已独立修谱的资料归纳其后,华塘王氏的分布大致为:
峭岐:前王村,后王村,陈铁村,小村上,庄家村,凤戈庄,孔家浜,楼下,灰墩汪家村,西张村,邱缸爿,钓台村,上场,吉家村,许家村,陈子白殷家庄,顾家跳。
周庄:茂墅东墩。
要塞:王家场,果园里,顾家村,范家埭,高家衖,黄石桥钱家村,塘坝头,萧家村,蒲鞋桥王龙村,东桥,徐三村,黄泥坝,板桥,陆家村,焦家村,戴家弄,王家村,严家埭,贯庄,双牌。
山观:尤家埭,户岐村,金童桥。
南闸:灰墩下村,河西,施园场,后塍,曲里吴家埭。
云亭:江家冲,龚家宕,周家村,李家村。
璜塘:皋岸曹家村,大住基,东元塘,东胖官村,保家庄,跳里。
青阳:朱家坝,牌楼头黄家村,坝上李家村, 严家坝,南村头,塘头桥,俞家浜,西阳村,严家坝,茅柴村,邱家村,西衖,北街。
月城:赵家村,蒋家村,中腰坝,陈四房庄,月城桥北街,戴庄李家村。
西郊:梅园里。
文林:茂墅,西旸村。
祝塘:王家住基。
夏港:於王村再迁申港王家店、中街、史巷里及恐龙园旁丁庄村。
城内:三元坊巷。
张家港市金港镇香山青墩。
外迁的有:宜兴,常熟梅里,靖江,无锡等地。
东沙古塘王氏还有迁居山观(今江阴市城东办事处)成章坝等地者。
世居荻扁的王氏中沙支,分“在镇支”(今华士镇)与“清化支”(今周庄镇南部、华士镇西部)。十一世子良公(德二公三子)迁居江阴马嘶为“水潭支”、以道公迁居新桥为“江阴南新桥支”(均属今新桥镇)。十二世有居敬公迁居江阴云亭为“江阴云亭支”(今云亭街道)。十三世有维善公迁居筑塘为“江阴筑塘梧村支”(“筑塘”即今祝塘镇,梧村今属华士镇)、庠公迁居杨厍西北为“江阴杨厍白鹿支”(今张家港市杨舍镇)。清化支地名:长房:连三基、侯士巷,二房:北庄、地板上、常熟东乡浜家市。清化老王巷支地名:老王家巷(老王巷)、龙丼上又名草塘龙丼(丼,读端,去声)、华墅中渡桥、雷家基。南新桥支(水潭支)地名:南新桥、华墅、虎圣堂、常州北外西篁村、无锡东外常庄巷、杨厍前溪巷。
王氏西沙支,第十世有天民、天惓兄弟俩在元末明初战乱中失散,分别到江阴青旸、江阴马镇定居,天民公后裔成为“江阴青旸马家湖支”(今青阳镇),天惓公后裔为“江阴马镇东常支”(今徐霞客镇上东村)和“江阴泗河时家圩支”(今南闸街道)。第十世又有嵩公迁居江阴敔山湾,后裔为“江阴敔山湾支”(今云亭街道)和“江阴宝池支”(今周庄镇),十二世让公迁居江阴荡南为“江阴荡南支”(今祝塘镇五福村)。第十五世有文度公迁居江阴邑城为“江阴支”。江阴今临港新城地区有“小沙头支”,始迁祖待考。光绪元年(一八七五)以来东常支、敔山湾支、宝池支合修《东常王氏西沙支谱》,计修入敔山湾支、宝池支、顾家桥支、瓠岱桥支、尖上支、江阴大街支、尖上支(现属无锡)、丁塔支(现无锡堰桥)、黄山港支,东常支(又分小二房支、号里窑上支、旸岐支、东房分、西房分、船形分、老三房分、祝塘南街、马鞍桥支、后土头支、里庄里支、江阴北门西门支),注明另修有秦泾桥支、马家湖支。
三槐堂三沙王氏在江阴的繁衍分布既广且多,长期居江阴666个姓氏之首(目前居第二位,在张姓之后),江阴135万人口(不含外来工新市民)的5%左右,精确统计有待日后。所谓“长天秋水家声远,一脉三槐世泽长”,非虚语也。
80年前安徽芜湖老照片集锦
上个世纪上半叶,日本侵略者为吞并中国,派出情报人员以探险和学者的名义,拍摄大量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照片,于1924年至1944年间出版成《亚东印画辑》,总计2000余张,而《亚细亚大观》总计1891张,这些照片的很多景观和人文瞬间早已消失,对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本篇照片均来自《亚细亚大观》中的1929年拍摄安徽芜湖地区照片。
亚细亚大观71回第1张(1930年4月出版,1929年6月摄影),芜湖历史悠久,位于长江之滨,春秋时属吴越之地,为长江以南的四大米市之首,1914年之前均为县治,后设为芜湖道,解放后设市。图中是芜湖长河(青弋江芜湖段之旧称)的舟桥,此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名为通津桥,以舟相连,上铺木板,供百姓来往两岸,解放后原址建成弋江桥。
亚细亚大观71回第2张(1930年4月出版,1929年6月摄影),芜湖码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建立海关,开埠以后,芜湖成为洋货和皖南米茶丝等物品的集散中心,图中的货船正与小船进行驳运,背夫们扛着货物,以此为生,远处的岸边建筑是1919年7月落成的海关大楼。
亚细亚大观71回第3张(1930年4月出版,1929年6月摄影),位于芜湖城郊外的李家花园,当时的城内,水道纵横,城外湖汊密布,有些民居便建在湖中,甚至还有水上茶室,为往来舟船提供茶水服务。
亚细亚大观71回第4张(1930年4月出版,1929年6月摄影),图中古建为灵泽庙,位于长江对岸的蟂矶之上,相传刘备之妻孙夫人在此投江,唐末始建庙祠,俗称孙夫人祠,门前两座石狮子守护,门楼上雕有“江心第一境”字样。后在太平天国期间被毁,光绪年间复建,抗战期间又被烧毁,今已不存。
亚细亚大观71回第5张(1930年4月出版,1929年6月摄影),江南自古出美女,受通商开放,南来北往的风气影响,芜湖的女子身姿曼妙,装扮新潮,清新婉约,男子也是温文尔雅,颜值都挺高的。
亚细亚大观71回第6张(1930年4月出版,1929年6月摄影),芜湖郊外的农家,土墙茅屋,院内平地,一位农人扛着竹笤帚走过,传统的鼓风农具用来分选稻子,几件竹制稻箩方便装运稻谷,芜湖作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水网圩田盛产稻米,就来自于这样的农家。
亚细亚大观71回第7张(1930年4月出版,1929年6月摄影),芜湖的湖塘众多,乡人多栽有莲藕,一人正坐在盆舟中采摘莲菱。
亚细亚大观71回第8张(1930年4月出版,1929年6月摄影),芜湖城外东南二十五里处的荆山,清末时期仍有湖泊,大小荆山倒映湖中,景色怡人,其“荆山寒壁”也称芜湖旧八景之一,明嘉靖年间建有“荆壁禅寺”,寺后的石壁,雕有精妙的佛像,图中的观音为铜质雕像,宝相庄严,旁边其他佛像亦精美无比,右上方,还有一只白鸽造像,栩栩如生。可惜动乱年间均被毁于一旦。
亚细亚大观71回第9张(1930年4月出版,1929年6月摄影),位于芜湖繁昌的桃冲铁矿,商人霍守华发现后成立裕繁铁矿公司,取得采矿权,后与日本三井洋行合作开采。图中矿山的轨道多达数条,运送矿石的轨道车从山上川流不息。
亚细亚大观71回第10张(1930年4月出版,1929年6月摄影),芜湖繁昌的荻港,主要运输桃冲铁矿开采的铁矿石,通过长江水路,大部分都运至日本,为后来日本侵华生产武备起到了重要作用。
亚细亚大观160回第2张(1937年9月出版),芜湖广济寺,始建于唐朝,相传唐时新罗王子金乔觉曾在此修行,后世称为小九华,唐肃宗曾敕九华道场“地藏利成方印”金印,因缘际会流转至广济寺,成为镇寺之宝。佛塔又名赭塔,建于北宋时期的公元1065年,赭塔晴岚亦为芜湖旧八景之一。
亚细亚大观160回第4张(1937年9月出版),位于芜湖码头旁的水面,一人正站在盆舟内,盆舟除了用于摘莲花或莲子,图中的场景,是一位乞丐利用它行进水上,接近来往江上的客船,进行乞讨,远处一位妇人正在洗涤。
亚细亚大观160回第5张(1937年9月出版),芜湖段的长江上,一艘运输船挂起风帆,拖着一只小舟,水面波涛起伏,对岸依稀可见一处古建,面朝大江。
亚细亚大观160回第6张(1937年9月出版),芜湖郊外长江上的航运,看河道不宽,可能是内河汊,扬起风帆的民船,成群结队,浩浩荡荡,航行至远方。
亚细亚大观160回第7张(1937年9月出版),芜湖的码头,停靠着传统的大船,高耸的桅杆,巨大的船帆悬起,比岸边建筑高一倍仍有余。
亚细亚大观160回第8张(1937年9月出版),芜湖当时城外的李家花园,远处山丘是赭山,广济寺的赭塔清晰可见,晚清时芜湖开放通商,李鸿章的后裔看中芜湖的潜力,大举购买城外空地,修路建街,且安居下来,可谓最早的房地产开发商,图中之景,便是沿着陶塘而建,楼台亭阁,四时花木盛开,成为李府的大花园。而芜湖后来的发展亦得益于李家的投入耕耘。
亚细亚大观160回第9张(1937年9月出版),李府公园内,荷花即将盛开。
亚东印画辑229回第4张(1943年9月出版,拍摄日期应更早),陶塘又称镜湖,据县志载:镜湖,在赭山南,即陶塘。宋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环种杨柳芙蕖,为邑中风景最佳处。而张孝祥的一首《蝶恋花·怀于湖》写的正是这里:恰则杏花红一树。捻指来时,结子青无数。 漠漠春阴缠柳絮。一天风雨将春去。 春到家山须小住。芍药樱桃,更是寻芳处。 绕院碧莲三百亩。留春伴我春应许。
亚东印画辑229回第4张(1943年9月出版),李家花园的内景,湖面上莲荷与岸边杨柳相对,前方的高宅大院,建在湖畔,后院还开辟有亲水台阶,直通湖水。
亚东印画辑229回第5张(1943年9月出版),位于芜湖西南方向,长江对岸的蟂矶,芜湖旧八景之一的“蟂矶烟浪”便在此,宋陆游在其《入蜀记》中记载:过枭矶,在大江中,耸拔特起。有道士结庐其上,政和中,赐名宁渊观。旧说枭矶有枭能害人,故得名。
亚东印画辑229回第6张(1943年9月出版),芜湖郊外的河汊上,一位渔人正在小船上,驱使鹈鹕捕鱼。
本文资料图文出自[芜湖档案]
商河旅游景点有哪些
本文2023-09-29 07:24: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