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印刷制作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1收藏

族谱印刷制作需要准备什么材料?,第1张

家谱印刷的成本主要由所采用的纸张和装订方式来决定  采用不同的纸张或者不同的装订方式,家谱的价格差异较大。为了使各位朋友进一步的了解家谱印刷制作的流程,同时也使价格透明化,我们在这里首先简单的为大家介绍家谱的成本标准(详细请进入业务范围和价格区了解)。目前,主要有三种规格的家谱制作方式,分为古线装、精装和胶装。以下为这几种方式所使用的纸张和装订方式。古线装(四眼订线,封面可采用绫绢、精品纸、彩印纸等)宣纸古线装,仿宣纸古线装。胶版纸以上均可以带函套,但需要另外增加费用。精装(硬壳,外封面可使用彩印纸、胶化纸、精品纸,且可以采用烫金、烫银、击凸、击凹、局部UV等工艺)仿宣纸,胶化纸,铜版纸以上均可以带函套,但需要另外增加费用。胶装(无线,封面可采用印纸、精品纸)仿宣纸双胶纸,铜版纸制作族谱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留存好您家族族谱需使用的文字资料或插图,设好族谱的类别,如目录,构思族谱目录每章节基本内容 家谱族谱基本目录内容章节展示指导封面内容 封低内容 族谱名称族谱第二名称(内页第一页如XXX堂页底注:署名+时间)序言(页底注:署名+时间)家规(页底注:署名+时间)族谱概要族谱管理XX简介族人取名则XX人文传承XX起源XX分布XX历程 XX节日传嗣谏言字辈命薄附录:文化及贡献名人简要企业活动遗迹 。

1、陕西韩城《段氏世谱》

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段四教编修 现藏韩城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2、山东莒县《段氏族谱》

明代嘉庆五年编修 现藏莒县安庄镇大咸服村段姓家中

3、山东聊城《段氏家谱》

明代嘉庆六年编修 现藏聊城小段庄部分段姓族人家中

4、河南民权段庄《段氏家谱》

明代隆庆三年编修 现藏民权前后段庄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5、山东曹县段庄《段氏家谱》

明代嘉庆元年编修 现藏曹县段庄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6、陕西韩城段氏《东门世谱》

七续本 清道光三十年段培梧、段培竹主修 现藏韩城三甲村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7、河南孟县《段氏宗谱》

清乾隆九年编修 现藏孟县段庄、段西、段东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8、全国《段氏宗谱》(8册)

清光绪十四年编修

9、山西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卷一)

(1942年段殿甲钞本)清乾隆十二年段成鸾编撰 现藏洪洞县档案馆

10、江苏金坛《段氏家乘》(卷一)

清光绪七年段溶源编撰 现藏南京大学图书馆

11、江苏句容《句曲段氏重修宗谱》

清光绪四年段雍梧、段纯宽重修 现藏江苏档案馆(存卷一)

12、江西鄱阳《鄱阳段氏宗谱》(10卷)

清光绪八年段绍洛编撰 现藏上海图书馆

13、湖北新洲《段氏宗谱》(14卷)

清光绪三十年段光裕、段清海创修 现藏新洲三店镇沙畈村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14、湖南宁乡《沩宁段氏三修支谱》

清光绪二年活字本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15、湖南邵阳《段氏族谱》(32卷)

清同治十年段祥习、段乾定等编修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16、四川内江《段氏家谱》(四卷)

清咸丰七年段正颜、段正钫等编修 现藏四川省图书馆

17、云南墨江《段氏家谱》

清咸丰十一年段思周等纂修 现藏墨江县档案馆

18、全国《段氏族谱》(20卷)

1917年段伯清、段大华等编撰 现藏湖北监利县档案馆

19、江苏串县《段氏族谱》(四卷)

1936年段文德编纂 现藏丰县赵庄乡段堤口村

20、浙江常山《段氏宗谱》(28卷)

1944年段小根重修 现藏常山县芳村镇雅塘村

21、湖北恩施巴东县《段氏家谱》(七卷)

2015年清明由段绪胜(策划)段绪军(编修)段绪松(审核)、段绪海(审核)、

段绪可(审核)重修。现藏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甘溪村。 22、浙江常山《段氏宗谱》(不分卷) 1926年木刻本 现藏常山县芙蓉乡西岭足村

23、安徽寿县《段氏宗谱》(四卷铅印本) 1925年段传鼎等编修 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

24、福建建阳《兴田段氏族谱》(21卷) 1916年段文铿编修 现藏浙江省图书馆(存三册)

25、江西萍乡《萍西段氏族谱》(木活字版) 现藏江西省图书馆

26、湖北《沔阳段氏宗谱》 1918年段世芳主修 现藏武汉市图书馆

27、湖北利川《厚坝段氏族谱》(四卷) 1921年段子钦修撰 现藏四川省重庆市图书馆

28、湖南宁益《段氏五修族谱》(十二卷铅印本) 1930年段万醇主修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29、湖南《湘潭城北段氏宗谱》(铅印本,分卷) 1920年段盛骐等编修 现藏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

30、湖南湘潭《中湘拗柴段氏五修族谱》 (20卷) 1928年段世晖纂修 现藏广东中山市图书馆

31、湖南湘乡《段氏四修族谱》(20卷) 1927年段其选修、段为旸纂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32、四川江北《段氏宗谱》(19卷) 1913年段平福等编纂,江北段氏家祠刻本 现藏重庆市图书馆

33、湖北大冶《段氏续修宗祠》(19册) 1947年敦本堂木活字本 现藏上海市图书馆

34、江西萍乡《萍西愈佳方段氏族谱》 (15卷) 1919年段励初等纂修(木活字本) 现藏上海市图书馆

35、江苏镇江《古润西斛段氏宗谱》(10册) 1920年段伯诗纂修,木活字本 现藏南京市图书馆

36、云南墨江新修《段氏家谱》 1958年段守源等纂修 现藏墨江县档案馆

37、湖北英山新修《段氏宗谱》(12册) 1988年段任良主编,段兆雄、段子中等协编 现藏海峡两岸段姓族人和东南亚各国

38、湖南黔阳新修《段氏族谱》 1988年编撰 现藏黔阳段氏宗祠

39、陕西韩城《寿寺村段氏支谱》(已残) 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段四教主修 现藏韩城寿寺村(北寿、中寿、南寿) 段姓部分族人家中,多为手抄本

40、云南墨江《段氏七修家谱》 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年)段明浩等篡修 现藏墨江县档案馆及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41、湖南冷水江市《段氏五修族谱》 1949年段楚贤主修 现藏冷水江市档案馆及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注:1990年冷水江《段氏六修族谱》也已编修出版)

42、安徽芜湖《段氏宗谱》 1919年段静朗编修 现藏芜湖档案馆和芜湖段姓部分族人家中堂号来历

43、江苏省金坛·《段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清光绪七年(1881年)木刻本共九册 (清)睿源纂 藏地:南京大学

44、湖南新化·《段氏重修族谱》首卷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木刻本 藏地:湖南省冷水江市禾青镇双星村

45、湖南黔阳·《段氏族谱》(四修)首卷 民国十一年(1922年)五月活字木刻本一册 段尚烈主修 朱清芳、谭鸿勋刻印 藏地:湖南省洪江市龙田乡长碛村

46、湖南黔阳·《段氏族谱》(五修)一套共八册 1990年铅印本 段惟俊、段天成、段成万主编 藏地:湖南省洪江市龙田乡长碛村

47、湖南南县·厅华《段氏族谱》(酉阳堂) 清乾隆十七年(1752)撰修本 1993年撰修本 藏地:湖南省南县波拔乡长缨村

48、湖南洞口·五修《段氏族谱》卷首共三册 1992年电脑照排 段为元、段为恒等20人主修 藏地:湖南省洞口县城西蔡家塘

49、云南·《段氏大理国始末》 藏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清)冯(更生)撰

50、湖北建始《段氏族谱》,1993年由段新载(段昌禄)整理修订,藏于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杉木村段家湾

段姓字辈

(派语)

有的辈字纯属用于区别辈分,没有连贯的特殊确定意义。有的则体现出某种家族精神、道德风尚和伦理观念。举例如下:

1、山西省霍州市下乐坪段氏辈字:

国、振、际、培、可、士、英、志、书、远。

2、云南省墨江县段氏辈字:

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3、湖南省洞口县段氏新旧辈字:

子应祖永崇,德泽远立本,起鸿壬申昌,

隆盛庆熙延,肇基敦睦厚,家学大显荣。

4、新化段氏辈字:

延祥自吉泰,绍绪振先声。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

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

5、江西省都昌县段氏辈字:

至则正濇穆,列信敏安直,温简廉宽栗,毅环吉表鋋,思课世日元,甲保恺悌均,瑄鍧茂仁义,桂华升世德,本自远云庆,万载嗣兴隆,谟训守为典,嘉猷代建功,运会际雍熙,安敦业恢洪,积厚永延祚,平康集祜同,弘仁图报国,履恕重亲民,宝露滋兰芷,春辉润柏松,千秋彰彦杰,泰顺步鹏程。

6、湖南省黔阳县段氏后续的辈字:

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

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豫章垂荫远,京兆肇基宏。

奕叶昭勋业,蕃枝合本茎。诒谋勤佑启,积善久昌荣。7、湖南耒阳段氏辈字:

京兆蟠基茂,人文世泽洪。诗书隆道德,俊秀振宗声。

绍业徽先绪,昌言育后英。旭阳呈瑞彩,雏凤起飞腾。

8、洞庭湖区(酉阳堂)段氏辈字:

廷若尚文明,一士钟泽相。

光祖修心德,传家孝友先。

立朝崇正学,经世在名贤。

9、湖北省大悟县段氏辈字:

天、彦、纯、才、宏、祖、绪(世)、守、光、先。

10、湖北省英山县段氏辈字:

再肇祚永芳,光昭大茂昌,宗权圆义德

11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何家畔段氏辈字

文,德,克,宏,儒,伍,义,登,高,峰

12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城关镇温泉村段氏辈字

德 显 进 士 文 ,永 存 必 时 兴 ,德 贵 贞 邦 远 ,安 邦 定 河 村。(错字请纠正)

湖北英山段氏宗谱1988版

13、湖北省孝南区的段氏辈字:

修、齐、治、平,安、邦、定、国

修、齐、治、平,寓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安、邦、定、国,告诫该辈段氏后代要以国家的安定繁荣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14、安徽肥西的段氏辈字:

士先立品、大启贤能、忠心秉正、永遵祖言、定有余庆

(目前大约辈字区间在“大”--“忠”段)

15、甘肃省金塔县古城乡新头分村(现名:新分村)段姓辈字

兴、文、中、正、楷,英、武、善、士、德

16、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段氏辈字

文、连、长、富、贵、钰、德、正、景、芳

本族段姓相传自明朝来自山西洪桐县。具体无考,待本人以后花些精力作些考证。

17甘肃省会宁县刘寨乡段氏辈字

成、文、永、其

18湖北省建始县

一道懋嘉士,长嗣启远昌,秉恢承亮泽,克象昭天章,

19湖北江陵、监利、汉川、洪湖四地联宗(京兆堂)段氏辈字:

江陵:长、嗣、启、远、昌,秉、恢、承、亮、泽。 监利:正、大、振、家、声,甲、第、光、先、德。 汉川:启、贤、良、奇、功,纪、盛、唐、凤、庭。 洪湖:振、文、章、华、国,书、礼、传、家、先。 以上四地段姓,从“泽、德、庭、先”后开始,统一使用派语: 同、 宗、 迪、 慧、 颖, 经、 纬、 兴、 康、 邦, 祖、 训 、育 、英、 才, 后、 能、 谱、 瑞、 芳。

20:安徽临泉县牛庄乡段寨段氏辈字

玉、允、应、宗、成、堂(慎)、世、永、广(洪)、昌

21河北省清河县华家那村段氏辈字

瀛、堂、德、兴、茂;学、仕、纪、明、良。

全国各地的家谱体例有很多,例如:老式欧式/老式苏式/老式吊线式/等等,还有现代横版式,单面印双面印可以自己按排,修家谱的难点在排版上,只要版排好了,印刷非常简单。你可以用《启航宗谱》排版软件来制作,这个软件有很多的样式,老式和现代式都有,并可能随时更换。网址是:wwwqhzprjcom你可能去看看。样品图网站上也有。

自古以来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现在生活条件也要比以前好上很多,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去外面打工,然后普遍在外面买房落户,使得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了。照这样发展下去,不出三代人,以前的同乡情分估计就一点点的淡化了,所以为了留住祖上的亲情,修建祠堂和族谱,无疑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

而且修完祠堂之后,那些在外打拼的人,也有了一股回家祭祖的执念。这样一来同乡的亲情也就能维持下去了,至于修族谱这件事,其实就是为了让小辈们知道,自己跟谁是同根同源,在外面打拼的时候好有个照应,毕竟是同一个本家出来的,而且修完族谱之后,作为主家也会感觉自己脸上有光,虽然只是一个名分而已。

吃早点相遇的表兄弟

邻居小刘去深圳打工的时候,刚开始在那边也是人生地不熟的,要说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回头还没有工作。小刘在那边给人当过伙计,自己后来有点闲钱了,就开了一个早点铺,在某一天无意中听到,一个客人的口音与自己相似,于是在俩人闲扯的过程中,提到了各自的族谱,没想到一聊还是本家,再往深里一叙还是表兄弟。

回家一看表嫂是上司

朋友跟我说了一个有趣的事,有一年他们老家也开始修建祠堂,然后老人们聚一起修族谱。在某一次过年回家祭祖的过程中,朋友发现老家有个人,特别像自己的顶头上司,结果在家里老人的介绍下才得知,这其实就是自己的上司,但是人家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自己的表嫂,由于以前没有祠堂和族谱,所以很忙的夫妻俩也没时间回老家看看。

其实修建族谱和祠堂也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量力而行,不要成为老百姓的负担。

家谱编写做法如下:

工具/材料:笔、纸。

1、写序。序言很重要,每次修谱都有一篇序言,它几乎是一部谱的象征和门面,它反链侍映了该次修谱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序言撰写者一般是主编,但也可以请本族德高望重或学识渊博的人士撰写。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2、写简介。可提及的内容有本次修谱的族史背景;此次编码的依据;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变迁、当前分布及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3、写人物志。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咐仿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散宽拦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4、写世系图。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衡毁纤有时只有一个世系图。世系图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当一巧搏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比较复杂现象。

5、写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图中每一瞎唤春个族人简历的表。是家谱正文冲胡,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磨耐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世略表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

6、后记写一些感想即可。这样一本家谱就基本完成了。

源流一

西亚安息国(古帕提亚帝国,今伊朗),其王族后代皆以国名为姓氏,称安帕提亚氏。到了汉朝时期,汉武帝刘彻派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抵达安息国以后,中国与安息国开始有了往来。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而向往佛学,想当僧人,于是就将王位让给叔父,自己出家为僧。东汉桓帝刘志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清来河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便定居了下来。

在安清的后裔子孙、以及当时随同太子安清一同入汉的侍从随员们,皆以原国名的汉译名称为姓氏,称安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安氏正宗。有相当一部分安氏族人多尊奉安清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昭武九姓,出自唐朝时期中西亚的昭武九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唐朝时期有外邦“昭武九姓”,以原国名“安国”为氏留居中原,并逐渐融合到汉族之中,后省文简化为安氏。

在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中的祸首安禄山,原为康氏,是中西亚的“昭武九姓”中康国人的后裔,后随继父姓冒姓为安氏,其后代遂以安为姓氏,称安氏,世代相传至今。

《旧五代史》卷一二三《安叔千传》载:“安叔千,沙陀三部落之种也。父怀盛,事唐武皇,以骁勇闻。”《新五代史》卷五一《安从进传》载:“安从进,沙陀振武索葛部人也。祖、父皆事唐为骑将。”(注:《新五代史》卷4《庄宗纪》注)沙陀、萨葛、安庆三部落。而萨葛\索葛,亦即粟特之不同音译。粟特为中亚古国,所谓昭武九姓多指的就是粟特人,作为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国,粟特人。安叔千、安从进其先世仍为中西亚安国人。 河南洛阳等地区:洛阳为东汉、魏、晋、北魏首都,因此从东汉以来,包括安息国和安国在内东迁到中原的胡人侍子和商贾,纷纷涌向这里。《洛阳伽蓝记》卷三记载了北魏时期洛阳城内胡商云集的盛况:“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汉朝时的东罗马),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是为附化之民,万有余家。”此“百国千城”的“商胡贩客”,当然包括安息和安国的商人在内。唐代安姓胡人中,有不少占籍河南。如前面提到的安师、高宗时处士安静为河南洛阳人;处士安神俨为河南新安人等等。而一些籍贯为他地的安姓胡人,也有许多卒于或葬于洛阳,如前面提到的安怀,高宗时陪戎都尉安度,玄宗时祁州祁山府果毅安思节等。这说明他们生活或活动的地方已经主要在洛阳了。 安禄山 ,中亚人 。《通志》所云“望出”河内(洛阳)的安姓,也主要指的是安姓胡人。

源流三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安迟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吐谷浑部中有安迟氏族,后被鲜卑拓拔部所吞并。

北魏王朝建立后,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实施全面汉化改革措施,将其改为汉姓安氏,其后代多称安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钦定八旗通志·烈女传》中记载:

⑴满族额勒赫氏,满语为Elhe Hala,汉义“平安、康泰”,世居绥分(今黑龙江东宁)、爱珲(今黑龙江黑河爱珲)、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安氏。蒙古族族中原有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化为满族姓氏后,其后均改汉字单姓为安氏。

⑵满族昂刚氏,亦称昂冈氏,满语为Aangang Hala,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世居乌兰塔塔尔(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一带(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安氏,少数为汉姓刚氏、冈氏。

源流五

源于回族,出自唐朝时期由西域阿拉伯地区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的嘎宛思,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安氏是中国回 族的古老姓氏之一,为回 族著姓。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有从西域阿拉伯地区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嘎宛思,后留居中原,因其名首音与王、安、万音相谐,故其后裔子孙便依汉俗改为汉姓王氏、安氏、万氏。另外,安息国人(今伊朗)安腓汗之子安附国,于唐贞观初年(公元627年)率部族五千余人来华定居,被唐太宗安置在维州(今四川茂县),后被授封左右卫大将军、定襄郡公,其子孙后代皆以原国名之谐音汉字称汉姓为安氏。

明朝时期来中国的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岛)东王巴都噶·叭喀刺的第三子巴都噶·安都鲁,其后裔融入回族后,也取汉姓为安氏,现其家族主要在山东德州、天津两地繁衍。

源流六

源于奚族,出自唐朝时期奚族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唐朝时期,有回鹘民族、奚族人,之中有人以“安”为汉姓留居中原地区,并逐渐融合到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成吉思汗六弟别勒古台后裔诸部改汉姓安为氏。明朝时期,有前元朝蒙古族人孟格、达色等族人归附大明政府,其后皆被明太祖朱元璋赐汉姓为安氏,意为“安分守己”,其后代子孙以汉姓安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

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清两朝时期,在西南地区生息的彝族中有沙玛氏、村密氏、吉巴氏等众多部落,后在中央王朝政府推行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均流改汉姓为安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九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志》记载:达斡尔族阿尔丹氏,世居黑龙江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dan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达斡尔族阿尔丹氏多改汉姓为安氏。

源流十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锡伯族安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锡伯族,世居普塞屯村(今辽宁大连庄河)。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ngiya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锡伯族、满族安佳氏多改汉姓为安氏。

源流十一

源于外夷,出自清朝时期沙俄侵略军俄罗斯族、哥萨克族战俘,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从公元十七世纪中叶起,沙俄殖民者先后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长达数十年之久,入侵范围遍及黑龙江的上、中、下游。沙俄侵略者在黑龙江两岸强筑城寨村屯,抢劫村庄,勒索毛皮,捕捉人质,奸*妇女,虐杀居民,策动当地头人归顺沙皇俄国。中国政府多次向沙俄提出抗议,要求停止对中国东北边疆的侵略并引渡逃人,沙俄根本不予置理。为了保境安民,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国东北边防的措施。这些俄罗斯“旗人”,后来由康熙大帝赐其姓氏皆为安氏,意为“安卫大清”,押留中国,禁止返俄。这批战俘人数为一百二十九人,其后代遂以安为氏,后逐渐融入汉族、满族,世代相传至今。若干年后,当一位俄国使节来到北京时,有些俄罗斯“旗人”曾要求把他们带回俄国,但这位使节给他们的答复却很干脆:“把你们带回俄国?除非是要把你们当作叛国者押赴边界绞死,才能把你们的尸体带回俄国去!”

在俄国史籍中,这些俄罗斯“旗人”一般皆被称为“阿尔巴津人”(俄罗斯哥萨克),但在某些特定场合,他们统一被称为“逃人、叛徒、叛变投敌者”或者“俄奸”。

源流十二

朝鲜族(中国、韩国、朝鲜)安氏:本姓李氏,始祖安瑗中国人。唐宪宗元和二年丁亥 东入於高丽松岳山下, 有三子:长子名枝春、次子名叶春、三子名花春,新罗景文王四年,甲申倭乱,三兄弟平乱,故赐姓安氏。枝春改名邦俊 ,封竹山君; 叶春改名邦杰, 封广州君; 花春改名邦侠,封广州君。 朝鲜族(中国、韩国、朝鲜)安氏的祖先本古代中国人。

一、出自华夏族原有姓氏。秦朝时有安期生,一名安期,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琅琊人,师从河上公,是秦汉期间燕、齐方士活动的代表人物,黄老哲学与方仙道文化的传人。

二、出自他姓或赐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另有唐时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三、以国名为氏。汉代有安息国王子入华改姓。唐代西亚、中亚有“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时期,祁连山北邵武城(今甘肃省临泽县)有康国,后为匈奴击败,迁回至中亚(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一带),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唐高宗永徽年间,「昭武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有汉字音译为“安”的安氏。

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安息国河南安氏家族家谱部分:河南柘城安庙家谱族谱 豫东分会中原安氏家谱

四、出自满族改汉姓而来的安姓。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在渤海国时即有此姓。改为安姓的满族固有姓包括:安佳氏、额勒赫氏、纳喇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如右图。

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第一部第一卷经过十余年收集海内外大量资料经过艰辛地整理考定,已由华龄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ISBN:780178357)。该书大十六开,全部彩版印刷。其主要内容包括历史上著名李氏谱序、祖像、祖地影像、李姓源流考辩、人口分布、迁徙、血缘文化;通天世系图(1)、始祖先贤像(1)、世系附录等,是一本集珍贵历史资料和族谱资料及调查资料自古至今不可多得的家谱通书。

第二部首卷主要记述史前新石器时代(尧、舜、禹)至民国时期的正史李氏人物传略。上下四千多年,历百余代,时间之长,空间之广,人物之多,达一千六百余人,为当今族谱中见之于正史人物传记之最。

(《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共分十二部,计九百九十九卷,现第一部已编纂完成,第一部分为六卷,第一卷巳出版、发行全球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

据有关专家和有关档馆和海内外名人名家的评判,一致认为,第一卷不论从史料价值和族史资料价值都是—本前所未有、图文并茂、史料科学祥实不仅仅是李氏家族的宝典,也是一本全球独一无二的家族史料宝典。《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第一、二部获得国学大师和谱学泰斗与历史学家的极高赞誉,被国内外十余家国家级博物馆收藏。。《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后十一部的编纂大纲草案巳撰写完成,正广泛征求意见。有意参与的李氏文化爱好者请来信来函索取相关资料。凡各支派李氏都应有人参与《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的编辑工作,如不及时与参与,造成漏编,该支该族在《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上就留下空白,成为族籍的“弃儿”,本编写办公室概难负责。凡有志于李氏文化研究的李氏宗亲和李氏网宗亲不管你家在何方,源自何枝何派,都是一祖同胞,《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都会有你的一片天空。后续十二部,九百九十九卷离不开一点二亿全球李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是一部空前的巨著,不亚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量,是—部容家族史、国家史、人文、自然村史、产业史、文化史等多方多面的浩繁工作,整体工作需八至十年完成。参加编撰和为此作出贡献的宗亲和外姓朋亲都将永载史册,永留芳名。有志者速联系!2006年11月20日上午,《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第一部第一卷首发式在浙江省武义李纲纪念馆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和谱学专家、社会学者以及李氏宗亲等一千余人参加首发式。这期间还收到海内外三十多个宗亲组织的贺电。

令人欣喜的是《世界李氏族谱全书》子卷湘西北第-部和第二部、淝东南第-部、豫东南第-部、陇西堂宗谱第一部、李火德族谱第一部、浙南第一部、湖北阳新道公卷、鄂州道公卷、黄石道公卷、山东大城子卷等巳出版或正在编排,另外还有二十四部支谱已与《世界李氏族谱全书》对接。《世界李氏族谱全书》将以母子卷最科学的形式在中华的家谱史和人类族群史上独树一帜。母子卷成书之日,将达万册以上构成天下第二大族、第二大谱。通过《全书》编纂活动,让世界上所有的李氏人联结在一起,在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进程中,发展自己的经济,为中华的振兴和祖地的繁荣昌盛以及宗亲的兴旺发达服务,这也是编纂的重要意义所在。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的第一代皋陶至八十八李世民共八十八代是海内外所有李氏族谱最完整,最具历史考证的世系。目前巳进入二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广大李氏代表性人物都首肯此书,并殷殷希望按计划完成此巨典。将军书法家李铎题写了书名和祖联。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族谱的重要性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的完成是对世界人文科学的一大贡献。 李姓人口为万姓之第二位,是当今世界第二大姓。凡李姓人,无论是何房系始祖或已故先祖,无论是谁,居住何地、无论是何国籍或何地区、也无论使用何种语言,均是我李氏血缘始祖皋陶公之后裔。李氏总源流表述为:源于曲阜、脉发偃六(固始和六安)、鹿邑为根、陇西望出。其宗族,房系的传承顺序,以代次关系组成,并以血祖皋陶公为源的系列房族系统而组成一个庞大的、统一的大宗族整体体系,各地、各族、各支以子谱与母谱接轨,形成庞大的母子谱关系,这个体系,就称之为“世界李氏族系综合信息总汇”。《世界李氏族谱全书》就是将上述的李氏族系,通过文字、图表、将上述体系完整地、系统的表述出,并使这个体系上下大体贯通,顺代延接,依次传承而繁衍生息的历朝历代的各个方面的文化内含,基本完整地表达出来的一部巨大的家族生命体系传承的文化史大百科全书。也就是说,它是属于全世界李氏大家族全体成员的一部共同的大经典,也是世界上唯一第一大姓的通天总谱。我们所做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空前盛大的族姓民间人口普查,对全球来说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对世界人文科学的一大贡献。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发明,我们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向世界各大博物馆馈赠《全书》,作为人类研究的自然生命科学的参考书。

编纂目的与意义 目地: 整理李氏源流史,理顺各族传承脉络,研究聚落其人口现状,生存背景,民风民俗,人文地理,宗族制度的演变,居住地的交通、物产、旅游资源,地名沿革,李氏居住地分布(自然村);总结古代,近代、现代李氏族人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树立先进楷模,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教育后代,启迪来人,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服务和中华崛起服务。

意义:开展弘扬民族文化的活动,意义重大,特别是在两岸关系中,怎样来开展文化艺术的交流,加强对中华民族根的认同感,凝结民族的团结力量,在当前的形势下更有重要的意义。编纂《世界李氏族谱全书》主要是服务于“中国根”活动,在全世界各地李氏族人中掀起一次宗谱大检阅、大寻根、大归宗活动,为祖国的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编好《世界李氏族谱全书》为世界李氏族人的寻根问祖提供最便捷,最有效的行动指南。

族谱印刷制作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家谱印刷的成本主要由所采用的纸张和装订方式来决定  采用不同的纸张或者不同的装订方式,家谱的价格差异较大。为了使各位朋友进一步的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