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霸王虞姬爱情诗句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5收藏

关于霸王虞姬爱情诗句,第1张

1有哪些描写项羽与虞姬爱情的诗词

1 《咏史诗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2 《咏史诗。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3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垓下歌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5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 《题乌江项王庙诗》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7 《咏项羽》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8 《垓下》项羽

归天难,杀气腾腾剑光寒。剑光寒:力拨青山,气盖中原。欲渡江东却无颜,歌声残:逐鹿问鼎,四面楚歌歌声残。恨地无环。

9 《濠州七绝·虞姬墓》苏轼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10 《虞美人》何浦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项羽。

爱情自古以来就受人颂,尽管历史上发生过不少爱情悲剧,但都不能使爱情失色,反而成为人们更加增强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2有哪些描写项羽与虞姬爱情的诗词

《咏史诗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咏史诗。

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垓下歌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题乌江亭》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项王庙诗》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咏项羽》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垓下》项羽归天难,杀气腾腾剑光寒。

剑光寒:力拨青山,气盖中原。欲渡江东却无颜,歌声残:逐鹿问鼎,四面楚歌歌声残。

恨地无环。 《濠州七绝·虞姬墓》苏轼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虞美人》何浦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

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项羽。爱情自古以来就受人颂,尽管历史上发生过不少爱情悲剧,但都不能使爱情失色,反而成为人们更加增强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3讲项羽与虞姬的诗句

1 四面楚歌已响起, 有多少人为你而泣。 即便身陷十面埋伏, 你也可以乘舟东去。 但你漫拭英雄泪, 温语与姬别。 挥剑自刎乌江岸, 空留千古后人叹。 可敬豪气比天, 可赞柔情胜水。 2 楚歌难掩霸王气 乌江之畔魂何依 且化奔腾东流水 年年月月待虞姬 3 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乌江岸 魂犹望江东 4 诗歌·唐风宋韵沁园春·思项羽编辑推荐 遥忆当年,秦室身微,天下怒兴。 有沛中高祖,斩蛇义起;霸王项羽,巨鹿鏖兵。 逐鹿中原,咸阳约定,证取豪中世上英。 鸿门宴,一时千古恨,分划沟鸿。 风烟楚汉相争。 历五载、双军垓下逢。 叹乌骓已逝,十方汉帜;虞姬犹伴,四面楚声。 义气悲歌,宁求身死,不与江东父老重。 乌江畔,水流融碧血,一世英雄。 5 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6传说中的项羽 他的眼晴是重瞳 他说:我也可以取而代之 于是,整个阿房宫没有了 包括一个王朝 没有人可以抵挡他的步伐 但仍倒塌在流氓的手里 刘邦说:分一杯给我吧~~ 在乌江,你悲怆的低下头 是哪位兄弟要了我的首级 以邀功以新的主子 炼狱里咆哮声是唯一的怒火 只是为了虞姬 还有四面的悲怆楚歌 乌龙驹沉入了永远的海底 千百年来有一个女子一直呼喊着你的名字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唯

袁枚:《题虞姬庙》诗:

为欠虞姬一首诗,

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

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

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

好访君王月下骑。

4关于虞姬的诗句有哪些

1 北宋诗人苏轼《虞姬墓》

布叛增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破沛公

2 清朝诗人何浦《虞美人》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楚腰

3 清朝诗人袁枚《过虞沟游虞姬庙》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江苏沭阳人,有袁枚留诗为证。

写得最好的是诗人一牛的《虞姬》千字长诗,堪比《长恨歌》。

该诗也是唯一一首描述虞姬一生的诗,难能可贵处是古风体掺以现代修辞手法,排比格调是古体诗所无有的,探讨欣喜中。

秦朝末 虞姬

年的著名女性人物之一 ,人称“虞美人”。今沭阳县(沭阳,隶属江苏省宿迁市,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颜集乡人,一说绍兴县漓渚镇塔石村人。据《江西吉安庐陵项氏家谱》记载:虞后生时五凤鸣于宅,异香闻于庭,生于丁丑(公元前224年)卒己亥(公元前202年),葬彭城。 虞姬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相传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史书中虽然没有介绍虞姬的结局,但后人根据项羽所作的《垓下歌》推断出她在楚营内自刎。由此上演了一场“霸王别姬”的美丽神话。 她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虞姬,这个美丽的名字,将是我们心目中不朽的传奇。

5写项羽虞姬的诗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1 全唐诗卷647_11 「咏史诗。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2 全唐诗卷647_42 「咏史诗。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3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垓下歌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5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7 咏项羽 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8 垓 下 项羽

归天难,杀气腾腾剑光寒。剑光寒:力拨青山,气盖中原。欲渡江东却无颜,歌声残:逐鹿问鼎,四面楚歌歌声残。恨地无环。

9 濠州七绝•虞姬墓 苏轼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10 虞美人•清朝诗人何浦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项羽。11 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汪绍焻)

12 年代:唐 作者:孟郊

作品: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

碧草凌古庙,清尘锁秋窗。当时独宰割,猛志谁能降。

鼓气雷作敌,剑光电为双。新悲徒自起,旧恨空浮江。

13 叱咤风云虎共龙,英雄未必让重瞳。 项羽

疆封域吏非因足,鼎祚廷王是久衷。草没铜驼卿禄满,牛眠驿马帅林空。愧当漠漠西交巷,千古声声泣怨鸿。

14 夕阳留雀庙,孤艇系乌江,病叶相风残,寒潮夜不降。

15 八千子弟尽成灰,楚图王位任风吹。鸿门舞剑恋旧情,乌江江水逝骓。

16 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揽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乌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锷凛秋霜,九重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17 辛弃疾《虞美人》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 ,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 ,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18 八千子弟失江东,止有虞兮效始终。死共乌骓埋骏骨,生怜红粉是英雄。花间名字留芳体,帐下悲歌泣晓风。若使当年成帝业,宁同吕雉祸深宫。

19 不修仁政枉谈兵,天道如何尚力争。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

20《咏古》 田雯

列教玉体两横陈, 粉黛香消马上尘, 刘项看来称独手, 虞夫人后戚夫人。

21 七律 虞姬 项羽

虞家有女过江东,玉洁冰清气若虹。不羡嫦娥奔皓月,偏随竖子傲长空。青萍三尺为君舞,珠泪一帘因尔笼。勿叹势如墙上草,妾魂化剑斩奸雄!

22 无名 项羽

剑折沙尽血洗风,七载成败转头空。荡恨笑饮苍天泪,段韧傲刻夕阳红。

23 过鸿沟 唐 韩愈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fkz=742894291

这里更多

6描写虞姬的诗句

《虞姬怨》

年代: 唐 作者: 冯待征

妾本江南采莲女,君是江东学剑人。

逢君游侠英雄日,值妾年华桃李春。

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

行逢楚汉正相持,辞家上马从君起。

岁岁年年事征战,侍君帷幕损红颜。

不惜罗衣沾马汗,不辞红粉著刀环。

相期相许定关中,鸣銮鸣佩入秦宫。

谁误四面楚歌起,果知五星汉道雄。

天时人事有兴灭,智穷计屈心摧折。

泽中马力先战疲,帐下蛾眉□□□。

君王是日无神彩,贱妾此时容貌改。

拔山意气都已无,渡江面目今何在。

终天隔地与君辞,恨似流波无息时。

使妾本来不相识,岂见中途怀苦悲。

《濠州七绝 虞姬墓》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龚宗伯座中赠优人扮虞姬》

年代: 清 作者: 杜濬

年少当场秋思深,座中楚客最知音。

八千子弟封侯去,唯有虞兮不负心。

《虞姬墓》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

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虞姬》

年代: 明 作者: 周玉箫

先刎谢重瞳,差强隆准公。

应为松与柏,岂化草芃芃。

《虞姬》

年代: 明 作者: 朱静庵

力尽重瞳霸气消,楚歌声里恨迢迢。

贞魂化作原头草,不逐东风入汉郊。

7写项羽虞姬的诗

《咏史诗·垓下》(唐)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濠州七绝·虞姬墓 》(宋) 苏轼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虞美人》 (宋)辛弃疾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

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 ,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

蓦然敛袂 ,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虞姬墓》(宋)饶节 风悲月黑楚歌闻,泣下虞兮夜未分。

千骑星飞向前死,不知谁为闭荒坟。 《咏虞美人草》(宋)肖海藻 鲁公死后一抔荒,谁与竿头荐一觞。

妾愿得生坟土上,日翻舞袖向君王。 《虞美人词》(明)刘炳 万人剑气真罴虎,宝珏鸿门悲亚父。

阴陵失道岂天亡,志轻仁义为降虏。凄凉垓下楚歌哀,玉碎花飞报危主。

至今荒冢说虞姬,一去繁华名不死。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等人齐名。

身死东城载于史书。《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更为明确:“汉五年……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 202 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刎。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羽。

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yú)(一说姓虞),生卒年、出生地、结局等均无定论,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其作《垓下歌》。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

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

8求王的盛宴中虞姬诗词

虞姬:你用宝剑演奏爱情

乌江用黑蟒的臂膊

扼住咽喉

楚歌四面犹如刀子

直逼心脏

所有的道路穿过失败

通向死亡

所有的杀机撕掉伪装

露出锋芒

八面威风霸王旗染红夕阳

千种柔情胭脂泪漂白创伤

黑云压城大厦将倾

这是英雄末路的垓下战场

肝肠寸断粉泪如珠

这是美人魂断的萧瑟乌江

“脚踏大地手擎苍天

拔山盖世横绝八荒

破釜沉舟背水而战

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乌骓催趁宝剑在握

试问群雄谁是太阳

英雄如虹佳人如花

千古风流谁及霸王”

“迟滞的乌骓

涉不过今夜幽咽的乌江

虞呵虞呵

你如雪的裙袂

舞——落——

四野乌啼半江寒霜”

“敌人和朋友都露出了真相

你才是我唯一生死的同盟

你是我笑不出来的泪痕哭不出来的微笑

你是我说不出来的渴望不可触摸的忧伤

你是我水汪汪的梅雨故乡

你是我泪涔涔的开花月亮

你是斟满月光的百合花蕊芬芳

你是映遍秋水的晨雾蒹葭苍苍

你是丰腴的大地孕育澎湃的力量

你是激荡的天空吸引升华的翅膀

你是我的女神我的宗教我的源头

我的归宿我的爱情我的梦想”

“霸王啊霸王

选择你就是选择一种悲壮

最初的选择绝没有最后的背叛

哪怕爱情的归宿犹如死亡坚强

你是我巍然的高原崛起的山峰

你是我注定的渡口迷失的花巷

你是照彻骨髓照彻肺腑的欢欣闪电

你是抵达彼岸抵达梦湄的璀璨星光

你是沧海横流扭转乾坤的一杆大枪

你是天宇崩塌巍然屹立的傲岸脊梁

你是我的真主我的偶像我的命运

我的深渊我的冤家我的希望”

黄昏的战袍泼满血色的酒浆

黯淡的月影唤醒往昔的花香

庙会春日英俊邂逅绰约

花的秘密泄露在一道菜上

那一片定情的手绢

飘飞如花

零落亦香

兵山刀河肝胆相照

画雾春阴风雨同舟

乌骓宝剑英雄美人

秋风戏马彭城俊赏

往事如烟都化作

十面埋伏乌江泪行

且把战场当做爱情殉难的婚堂

哀婉的芦苇漆黑的涛响

闭起眼睛关不住的泪痕

胭脂朝天星空崩溃

“就像你当初掀起我的红盖头

定情的眩晕一样”

拔出青锋冷凝寒霜

凝睇含泪眉峰高扬

雪白的颈项犹如琴弦

宝剑演奏的爱情千古悲怆

自刎的姿式旋舞成

中国悲壮的爱情雕像

弦断琴裂骤成绝响

顺着剑霜流下

大片大片的残阳

香消玉殒鼓角悲壮

“刘邦十万兵也抵不上

你一缕青丝在我心中的分量”

樱桃唇边啼遍杜鹃的悲伤

霸图已空美人成灰

英豪雄心冰川一样苍凉

脚踏垓下仰天长啸

殷红的闪电骤然击穿霸王

爱情的二重奏千古悲怆

血的雷霆染红乌江

乌骓悲嘶啸遍八荒

这匹黑色的闪电

血淋淋地撞死在楚汉的断崖上

虞血化碧

爱情殉难的坟上

花红如血薄如怅惘

日里夜里谛听——

乌骓蹄声乌江涛响

而今虞美人又掀起花的洪流

血的光芒

把千古的爱情和卑鄙

一齐照亮

(注:项羽与虞姬在春日的庙会上邂逅相遇。项羽年轻英俊、力能扛鼎。虞姬一见钟情,顿生爱慕之心。后项羽到虞姬家做客。席间,虞姬亲自做一道菜“霸王别姬”表达爱慕之情。其父会意,遂将虞姬许配项羽。虞姬随项羽南征北战,忠贞不渝。项羽被围垓下,英雄末路,虞姬项羽双双自刎。

虞姬死后,其墓上开一种红花,人称虞美人。虞姬墓今在安徽灵壁。徐州古称彭城,乃项羽故都,今有项羽阅兵之戏马台,在徐州南郊。)

相对于异姓王,晚年时期的刘邦为什么害怕吕雉?

原因有五:

首先,深得刘邦信任的卢绾背叛了大汉王朝,流落北方,投靠了匈奴人。对于刘邦来说,这是最令他痛心疾首的一件事。相比于樊哙,卢绾与刘邦的关系要更加亲密。两人不但是发小,还是一块出生入死的结拜兄弟,卢绾的背叛让刘邦对周围的人心灰意冷,甚至,连樊哙都不再信任了。

其次,大汉建国之初,手握兵权的王侯有不少。然而,随着“兔死狗烹”之策的逐步进行,这些手握兵权的异姓王已经被分而破之了。随着韩信、英布等人被卷入谋反案遭到诛杀,拥有兵权的将领已十不存一,而樊哙就是其中之一。

杀光了异姓王,刘邦自然要考虑除掉那些既有威望又有兵权的开国元勋,这样才能便于自己的子嗣集权。

再者,樊哙的个性非常张扬,心直口快。这些年刘邦在深宫之中深居简出,樊哙多次提醒刘邦注意身边的权宦。此时的刘邦已不是那个混迹街头的小流氓,高高在上的他逐渐变得刚愎自用。樊哙虽然出于好心提醒刘邦,可刘邦却以为樊哙想借“清君侧”的名义夺权。

还有,樊哙是刘邦的连襟,也是吕雉的妹夫。此时的刘邦年事已高,吕雉专权之心昭然若揭。刘邦觉得,有朝一日樊哙极有可能帮助吕雉篡权。

最后,这一时期的刘邦专宠戚夫人,并打算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显然,支持吕雉的樊哙势必会提出反对意见,甚至,会发动变乱。

谁都没想到,这对昔日最亲密的异性兄弟,如今闹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在刘邦的命令下,陈平和周勃前往樊哙府上,将其五花大绑。由于,畏惧吕雉的影响力,陈平并未将樊哙杀掉,而是打算将其押送到京中由刘邦亲自处置。然而,在押送樊哙的过程中,刘邦竟已一命呜呼,樊哙逃过死劫。

可想而知的是,若不是押送樊哙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樊哙的结局应该与韩信等人无异。不得不说,樊哙是西汉开国元勋中最幸运的那个。

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哙去世,谥为武侯。

樊哙墓位于安徽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魏庵村(陶洪集淠河东岸)。墓南方有良田数里,外有钓鱼台,张团山,圣人山等。

据清康熙二十年魏氏首修家谱“佛堂记”中记载:准提庵之建启自应元公,应聘公(魏氏六世孙) 之功德也。庙旁有墓,相传樊哙将军之冢莫悉其祥而坟下有将军滩,河西有演武山称名已旧其为古迹明矣始无庙。故墓碑在清前已有,究竟立于何年代无考。

按照官方史书上所记载,韩信最后的结局,是被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死后又被夷灭三族。一般情况下,所谓三族,是指父亲一族、儿子一族和孙子一族,当时韩信的年龄差不多在36岁,在古代这个年龄有孙子是比较正常的情况,但有重孙的可能性却并不大,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说,韩信应该是绝后。 

但是,在民间一直有种传言,说是韩信并没有绝后。当时韩信被杀时,他的小儿子,也就是刚满三岁的韩潆(也有说韩天贡)刚好在他的门客蒯通家里玩,蒯通非常同情韩信的遭遇,也愤怒帝王家的无情,就冒着风险将韩信这个儿子给藏了起来。 

后来,蒯通因为自己也面临被刘邦打击,就偷偷将韩信的这个儿子送给萧何,让其帮忙照顾,由于萧何对韩信之死心有愧疚,毕竟当年韩信是他骑马追回来的,不然哪有如今的杀身之祸?而且如果不是韩信对他的信任,也不至于被诱杀长乐宫。于是,萧何决定保住韩信这唯一的血脉,便偷偷将这个孩子送给南越王赵佗收养。

当时,南越地处岭南地区,也就是现如今的广东和广西,尚还处于未开发地带,中原对此是鞭长莫及,刘邦即便想抓人,也会比较困难。同时,为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在萧何的建议下,赵佗又将韩潆的“韩”姓,取右边一半“韦”字作姓,即“韦潆”。从此,韩信这个唯一的血脉,就一直住在赵佗的皇宫里。

后来,南越南经过一系列历史变迁,虽然换了不同的国君,但韩信的后裔却是开枝散叶,遍布广东和广西地区,尤其是在宋朝末年时,韦氏还趁乱在广西广东地区建立其一个国家;等元朝时,韦氏则成为管理当地的土司,而在明清时期,整个广东和广西包括贵州的一部分都由“韦氏”管理,韩信的的后裔自然也是越来越多。

而且,根据现存的《韦氏家谱》中所记载,全国“韦”姓一族的姓氏来源主要有4种,其中广东和广西一代的“韦”姓来源,正是取韩信后人的“韩”的右半部分而来,从这层意义上来说,韩信可能是有后代,而他的后代可能就是今天在广东和广西的“韦”姓中的某一分支。

表面上看,这种说法被传有模有样,简直就跟真的一样。但其实,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韩信的门客蒯通,当年在韩信灭齐时,曾极力劝说韩信拥兵自立,结果被韩信拒绝,而蒯通也就此和韩信分道扬镳,从此云游天下。

等到韩信被杀时,已经过去近6年时间,韩信的儿子又怎么可能莫名其妙跑到蒯通家中?而且,蒯通也没有理由不顾性命来救韩信的儿子?更重要的是,谁都知道萧何是诱杀韩信的主要凶手之一,蒯通又凭什么相信萧何一定会保住韩信这个儿子,而不是斩草除根?

其次,是萧何。在很多人的脑海里,萧何似乎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好人形象,他诱杀韩信,也是被逼无奈的结果。但其实,萧何绝没有大家想得那样白莲花。在刘邦建国后,特设有相国一职,地位在丞相之上,且同一时间只能1个人担任,不像丞相那样可以同时间多人担任,可谓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大汉朝的第一任相国,正是韩信。当时的萧何,还只是丞相。

后来,韩信被诛后,萧何才接替韩信成为大汉朝的相国,史书上对此是这样记载:“上已闻淮阴侯诛,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现在,我们就应该能明白,为什么萧何要杀韩信,因为这是一次权力的重新分配,而相国一职也从此落入萧何手中,直到曹参死后,相国才取消。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诛杀韩信,其实是以萧何为核心的功臣集团和以吕后为核心的外戚集团,联手排挤韩信这个外来户,趁机瓜分他权力的行为。而从此,外戚集团和功臣集团一直联手控制中央政府,直到吕后去世。所以说,萧何既然是韩信之死的最大受益者,他又怎么可能去收养韩信的儿子,这不是给自己添风险吗?

最后就是南越王赵佗,他和韩信本身就没有什么交情,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收留韩信的儿子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他实在没有什么理由为韩信去得罪刘邦这个强大的敌人,这不是给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添乱吗?如果被刘邦发现,再以此为借口率军南下,赵佗岂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么?所以,所谓萧何救走韩信儿子的说法,应该是不成立的。

如果按“王子”这个身份范畴来说,那么整个西汉王朝可以拥有这个称呼的人就太多太多了,西汉自高皇帝刘邦,至孝元皇帝刘奭,几乎代代皇帝都有或多或少的皇子,皇子们又各自开枝散叶,诞育大批后代。

广义范畴上,皇帝亲子,一般都会封王,而各诸侯王的儿子,也能称王子。只要不是早夭、或者犯法被废,诸王及其男性子嗣都能获取或大或小的封地,成为一方诸侯、国家亲藩,富贵荣华享用不尽。

要是把这些广义上的诸侯王孙们都算上,那将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罗列出来洋洋洒洒、啰嗦繁琐,例如孝景帝第九子刘胜,居然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这一百多人,广义上都可以称王子,如果一一列出,既难于查询编写、又没有多少人有兴趣看,几乎是一篇枯燥的刘氏皇族家谱。

所以,为了方便起见,同时也为了让人有阅览的欲望,本文只将自高皇帝刘邦开始,到孝元皇帝刘奭结束,每一代皇帝所诞育的皇子及其封地列举出来,加以叙述,以便节省篇幅,提高大家浏览兴趣。

一、高皇帝刘邦 皇子八人

长子刘肥,是高帝年轻时和家乡曹氏外妇婚外所生,高帝称帝后,将庶长子封到齐地,册立为齐王,封地齐国辖七郡七十余城,是当时诸侯王中,封地最为广大之国。孝惠帝六年(前189年),刘肥去世,孝惠帝赐谥号悼惠,称齐悼惠王。

次子刘盈,为高帝和吕太后之子,高帝唯一的嫡子。汉十二年(前195年),高帝去世,刘盈继位为帝,他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以皇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开创了一个记录。孝惠七年(前188年),刘盈去世,谥号孝惠皇帝。

三子刘如意,高帝宠姬戚夫人所生,深得高帝宠爱,先册立为代王,后改为赵王,封地河北邯郸。晚年高帝有改立其为太子的打算。高帝驾崩后,刘如意母子遭到吕太后忌恨报复,刘如意在孝惠元年(前194年)被吕太后自封地召回长安,毒死在皇宫中。死后追谥隐,称赵隐王。

四子刘恒,始封代王,封藩河北蔚县,吕太后八年(前180年),吕太后去世,群臣诛灭吕氏,迎代王入长安继位,即孝文帝。孝文帝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孝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孝文帝去世,年四十七。

五子刘恢,先册立为梁王,藩地山东定陶。六弟赵幽王去世后,刘恢被改封赵王,迁赵地邯郸。吕太后七年(前181年),被吕氏压迫欺凌的刘恢自杀,谥号共(恭),称赵共王。

六子刘友,首封淮阳王,就国安徽淮北。三兄赵隐王去世后,刘友改迁赵地,继立为赵王。吕太后七年(前181年),刘友的王后吕氏嫉妒刘友宠爱其他姬妾,向吕后诬告刘友谋反。刘友因此被招进长安,软禁而饿死在住所,死后谥号幽,称赵幽王。

七子刘长,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淮南王,年幼未就国。因自幼由吕太后抚养长大,所以未受吕氏迫害,平安长大。孝文帝继位后,兄弟中只有刘长尚在,所以优容溺爱。遣其前往安徽淮南封国。后因为刘长骄纵不法,并蓄谋作乱,所以在孝文帝前六年(前174年),孝文帝废黜刘长王位,流放蜀地,途中刘长忧愤自杀,孝文帝追谥“厉”,称淮南厉王。

八子刘建,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册立为燕王,封地燕国蓟城(今北京)。吕太后七年(前181年),刘建在封地去世,吕太后杀死她的独子,废黜燕国。刘建死后谥号灵,称燕灵王。

孝惠皇帝刘盈 皇子七人

长子刘恭,孝惠七年(前188年)在孝惠帝去世后继位,即前少帝。因与祖母吕太后产生矛盾,在吕太后四年(前184年)被废,然后暗害于皇宫。

次子刘彊,吕太后元年(前187年)被册立为淮阳王,年幼未就国。吕太后五年(前183年)去世,谥号怀,称淮阳怀王。

三子刘不疑,吕太后元年(前187年)被册立为恒山王,年幼未就国。吕太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谥号哀,称恒山哀王。孝文帝继位后,为避讳,改称常山哀王。

四子刘弘,吕太后元年(前187年)被册立为襄成侯,吕太后二年(前186年)恒山哀王去世,刘弘改立为恒山王,年幼未就国。吕太后四年(前184年)前少帝被废,刘弘被立为皇帝,即后少帝。吕太后八年(前180年),吕太后去世,群臣迎代王刘恒继位,为消除后患,后少帝刘弘及其尚在世的兄弟都被诬陷为不是孝惠帝子嗣,全部杀害。

五子刘朝、六子刘武、七子刘太,在吕太后元年(前187年)分别被册立为轵侯、壶关侯、昌平侯。之后分别晋封为恒山王、淮阳王、济川王,都因年幼未就国。吕太后八年(前180年),在孝文帝即位后,群臣为了消除隐患,将三王和后少帝刘弘一起,杀害在各自府邸。

刘邦家谱:

1、曾祖父:刘清,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出生并活动于魏都大梁,之后其子刘仁迁丰邑中阳里,现丰县汉皇祖陵保存刘清之墓。

2、祖父:刘仁,迁丰邑,丰邑本属宋国,宋灭后入齐,前284年五国伐齐后,原宋国国土尽入魏国,为魏国东陲,刘仁迁丰,当在此年之后。

3、父亲:刘煓,字执嘉,即刘太公,刘邦登基后尊为太上皇,崩于公元前197年。

4、生母:温氏,一说王含始,被追谥为昭灵夫人(昭灵后)。

5、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后,逝于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刘交。

6、兄弟姐妹

(1)刘伯,刘邦大哥,汉五年正月,追尊为武哀侯,高后时,追尊为武哀王。长嫂封阴安侯。

(2)刘仲,名喜,刘邦二哥,被刘邦封为代王,[244] 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后因抵抗匈奴战败被革为合阳侯,死后 追谥为代顷王。二嫂为顷王后。

(3)刘交,刘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刘邦封为楚王,[245] 死后谥元王。

(4)从父兄:荆王刘贾。

(5)从祖弟:燕王刘泽。(应该是远房兄弟,现已无稽可考)

(6)姊:宣夫人 昭哀后。

7、后妃:曹夫人、吕皇后、戚夫人、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石奋之姊)

子女。

8、共生八子: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建。

9、女儿:刘乐,即鲁元公主,下嫁张耳之子张敖,母吕后。刘邦女儿有史可查者只此一人。

10、原配吕雉,公元前187年临朝,称制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寿62岁,葬于咸阳东陵。生一子一女:刘盈,即是汉孝惠帝;女即鲁元公主。

11、妣曹氏,生一子:刘肥(高祖六年立为齐王,[247] 卒谥齐悼惠王)。

12、妣戚氏,生一子:刘如意(汉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为赵王,十五岁被吕氏毒死,谥赵隐王)。

13、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于霸陵,生一子:刘恒(初封代王,后即帝位为孝文帝)。

14、妣赵氏,生一子:刘长(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谋反,废徙蜀死,谥淮南厉王)。

15、诸姬所生之子:刘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卒谥赵幽王)、刘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诛梁王彭越后立为梁王,16年后,因赵幽王刘友幽死,便被改封为赵王,被迫娶吕产的女儿,而刘恢的宠妃被迫自杀,因此闷闷不乐,公元前181年六月,刘恢殉情自杀。死后废其嗣,文帝时追谥为“赵恭王”)、刘建(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死,谥曰灵。刘建本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绝嗣后,除其国)。

吕布、吕不韦、吕雉没有关系,只是都姓吕。吕雉跟吕后是同一人。

1、吕布

吕布(?-199年),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

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联络而进入兖州,占据濮阳,与曹操血战两年,曾使曹操数战不利,但最终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

又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刘备时而和好,时而相互攻伐。期间,以辕门射戟化解刘备与纪灵的争斗。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与夏侯惇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被部下叛变,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被处死。

2、吕不韦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3、吕雉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后世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扩展资料:

吕布、吕不韦、吕雉生平大事介绍:

1、吕布诛杀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

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董卓疾呼:“吕布何在?”

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喊道:“有诏讨贼臣!”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大骂吕布:“庸狗敢如是邪!”

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政府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2、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3、吕雉诛戮功臣

吕雉归汉后成为汉决策集团重要人物。吕后性格刚毅,她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开始杀人立威。第一个被她选中的就是已被废为淮阴侯并监视居住的韩信。

她趁刘邦在外征战之际,与萧何用计杀掉了韩信,从而成功震慑了其他功臣。不久,梁王彭越被刘邦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途中遇吕雉,彭诉说无罪,吕雉答应为他说情,将其带回咸阳。

她对刘邦说:“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归山。”刘邦遂将其处死,杀掉并剁成肉酱分赐与其他诸侯王。

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固汉朝统一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并为她日后掌权作了充分准备。

——吕布

——吕不韦

——吕雉

韩信被吕后处死之后,韩信的后人是什么下场?

关于韩信的后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韩信被杀后,他的长子和三子改姓魏,逃到今天的广西地区当隐士。二儿子改姓卓,从朝鲜逃到了日本。

另一种说法是,根据京兆堂所写的《魏氏家谱》,韩信被杀时,其最小的儿子韩婴,当时只有三岁,被一个心腹藏起来。后来,他被托付给萧何,被萧何送到南越国,改姓魏,被赵佗收养。

那么韩信的儿子很可能不在 "夷三族 "之列,否则他不可能这么容易逃脱。但如果是这样,第一种解释就被排除了,韩信的妻子一定在被杀之列。虽然韩信是被萧何和吕后杀死的,但萧何更同情这个孩子,他带走了这个孩子,但过了一段时间,萧何也觉得不安全,因为刘邦并不信任萧何。

如果以上关于韩信后代的传说是真的,那么韩信的儿子很可能不在 "夷三族 "之列,否则他不可能这么容易逃脱。但如果是这样,第一种解释就被排除了,韩信的妻子一定在被杀之列。虽然韩信是被萧何和吕后杀死的,但萧何更同情这个孩子,他带走了这个孩子,但过了一段时间,萧何也觉得不安全,因为刘邦并不信任萧何。

所以如果孩子一直在萧何的家里,迟早要被发现,萧何一直在想,那应该把孩子送到哪里去?但现在是汉朝,该怎么办呢?萧何突然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南越王赵佗。萧何不是一个有人性、有良心的人。他违背自己的意愿,杀死了把他当作知己的朋友,心里肯定很痛苦,很着急。因此,即使他真的隐瞒并保存了韩信的遗孤,也是合理的。因为韩信被灭门了,所以他没有后人。基于这种情况,韩信的后人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现在我们来谈一谈萧何。刘邦称帝后,萧何被刘邦提拔为汉朝的丞相。而萧何在丞相的位置上兢兢业业,疲于奔命。

隽[隽,读音作juàn(ㄐㄩㄢˋ),不可读作jùn(ㄐㄩㄣ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汉朝时期武陵郡沅陵顷侯刘吴阳,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战国时期的楚国巴陵,即古籍上所记载的巴丘,又称沅陵,汉朝时期称下隽县。

据史籍《前汉·地理志》记载:“长沙国下隽县。”下隽县位于今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东与桃源、安化为邻,南接溆浦、辰溪,西连古丈、泸溪,北与张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其境内有君山、洞庭湖、巴丘湖、青草湖等景致。

沅陵在西汉朝时期为长沙国的一个县制,称作下隽县,简称隽县。吕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吕雉封长沙王之子刘吴阳为沅陵顷侯,历四十六年之后因无嫡系子嗣而国除。期间,沅陵顷侯将自己的庶支族人分封在下隽县,其后裔子孙遂以封邑为姓氏,称隽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明朝时期辰州府沅陵王朱贵谲,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明朝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明宣德皇帝朱瞻基封辽简王朱植的第十七子朱贵谲为沅陵王,传一百二十二年之后因无嫡系子嗣国除。到清朝初期,有沅陵王朱贵谲的后裔子孙因避满清 的灭明杀戮,而以居邑名称之古名改隽氏者。

明朝末期,该支隽氏族人中有回复为朱氏者,亦有沿用隽氏者。

迁徙分布

我国古代以隽为地名的地方,大江南北都有,因此隽姓一开始就散居于南北各地,后在河北东部一带形成郡姓望族,以渤海郡为郡望。如今在山东、河北、陕西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隽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堂号

①、郡望

渤海郡 西汉置,在今天河北、辽宁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沅陵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在这一带繁衍;夏、商、周时,少数民族在此生息,史称“南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沅陵为黔中郡郡治。

滨 州:早在原始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朝时期建有蒲城国。

②、堂号

渤海堂。

宗族字派

字辈:

河北景县隽氏字辈:有福文玉振,风秀国成祥,孝廉忠义芳,继祖传世广。

山东五莲隽氏字辈:锡树桂荣增金立,治泽怀忠保世馨;承恩京兆德芳久,鸿禧百代乃崇新。

历史名人

隽不疑,西汉臣。字曼倩,勃海(治今河北沧县东)人。初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暴胜之为绣衣御史至勃海,知其贤,荐于武帝,任为青州刺史,昭帝即位,齐孝王孙刘泽与燕王旦联络郡国谋反,他发觉收捕,擢为京兆尹。据《汉书·隽不疑传》载:“隽不疑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何 ?活几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 ,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始元五年(前82),有人冒充戾太子,朝臣不敢辩,他以儒经决事,收捕追治,终发其伪。以此名重当时。

隽纪坤:(公元1947~今),山东苍山人。著名收藏爱好者。

1990年4月毕业于无锡书法艺术学院,任职于白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系白山市集邮协会会员。主集邮票、粮票、烟标,现藏粮票三千余种、专题烟标四千余枚;兼集烟标、报头。

隽永利:(公元1962~今),山东淄博张店人。著名地方企业家。

山东省淄博长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994年起任现职至今。并兼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工商联常委、山东省民营企业家公会副会长等职。

1994年,隽永利被山东省委统战部、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工商联授予“山东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的称号。目前,长城集团在隽永利的领导下正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隽桂才:(公元1968~今),山东日照五莲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多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化学竞赛,他辅导的选手有数十名获得国家级大奖,有两人获全国一等奖,并被保送进入全国一流重点大学。

多次受到山东省化学会、山东省教育学会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表彰奖励。1999年获山东省教育学会、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并被日照市委组织部、日照市人事局授、日照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日照市青年科技奖。

长期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全国中学化学教育界有很高的声誉,他在国家级化学教育专业期刊发表化学教育专业论文百余篇,并被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聘为《化学教育》著名期刊的山东地区特约通讯员。化学竞赛辅导别具特色,辅导的选手年年获得国家级大奖。

其他隽姓名人有清官吏隽维基等。

隽姓宗祠通用联

阀阅渤海;

启姓长沙。

指隽姓郡望和源流。

曼舞轻歌颂盛世;

倩装华服迎嘉宾。

汉朝隽不疑(字曼倩)“曼倩”二字嵌字联。

为尹信威,致百姓敬服;

录囚 ,得慈母欢欣。

隽不疑任京兆尹,为治民严而不残,吏民服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有何 ?活几何人?”闻多有所 则喜,或亡所出则怒,为之不食。

关于霸王虞姬爱情诗句

1有哪些描写项羽与虞姬爱情的诗词 1 《咏史诗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