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当代科学家的故事
诺贝尔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后来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
实验室里雾腾腾, 诺贝尔 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么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么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
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
原来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须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家本贤太郎是日本名古屋的知名人物。这位刚刚20岁出头的青年企业家之所以名闻遐迩,倒不是因为他的资本实力有多么雄厚,也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精深的专业技术知识或者企业管理水平,而是他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种非凡精神,一个残疾者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毅力。他的经历可给许多遭遇不幸者昭示前进的方向。
突生脑瘤
1981年12月2日,家本贤太郎在名古屋出生。他的父亲是名古屋大学教授,家中经济比较宽松,所以小学二年级时家本贤太郎就随父亲到苏联去旅游。他的父母亲是十分尊重孩子意愿的家长,从来不强迫孩子拚命读书,也不大在意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切听其自然。小学二年级时,家本贤太郎对飞机产生了兴趣,热衷于做各种飞机模型,还买了一本专门介绍飞机结构的书来研究。不久,他又对历史发生兴趣,从家谱到家纹都想穷究到底。最后,他迷上了棒球,为了考进拥有当地最好棒球队的私立中学,他发奋读书,主动要求父母让他去参加补习班。尽管不少同学每天都在补习,可是父亲只同意他每星期五补一次课。
六年级的暑假,父亲依然带他到美国去旅游,回来后家本贤太郎感到身体出现头疼发热的情况。最初他没有声张,害怕父母不让他学习和打棒球,可是过了几个月,他不得不住进医院。私立学校招生的日子临近了,父母在他再三央求下,勉强为他报了名。
按常理讲,家本贤太郎在六年级时只上了1/3的课,要考进门槛很高的私立学校是很困难的。更何况考试这天他又发着高烧。可是很侥幸,家本贤太郎最后勉强被录取了。由此看来,家本贤太郎在学习上天资很高。
可是,家本贤太郎的生活越来越糟糕了。他时时感到头痛,并伴随着强烈的呕吐感。不得已,他必须服用激素类药才能克服这类症状,可是激素药使用时间一长,自身一些器官的功能就会萎缩,直至消失,今后就必须一辈子服用激素药了,这种前景令他不寒而栗,他不得不服服停停,而身体就不得不受到病痛的折磨。虽然考进了梦寐以求的拥有一流棒球队的私立中学,可对于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呆在医院里的家本贤太郎来说,已没有多大意义,棒球是根本没有摸过。
家本贤太郎身体上受尽折磨还在其次,严重的是医生迟迟无法作出病症判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致病情越来越重。小小年纪的家本贤太郎,先后做了大小5次手术,但始终不解决问题。最后,在做鼻管拓宽手术时,医生终于发现,病的根源是家本贤太郎的脑下垂体部分长了一个肿瘤。
轮椅生活
病因找到了,手术的日子也确定下来,家本贤太郎心中充满了希望,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脑部手术的危险性,反而天真地认为,手术一完,万事大吉,他就可以返校读书,甚至还有希望加入校棒球队,说不定以后还能够成为棒球明星。
可是,手术中他意外地发生心脏停跳,神经系统因此受到伤害。推出手术室后,他就无法站立了。为什么会出现意外,医院遮遮盖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不得不承认,一位年轻的医生在手术时,把一瓶必须使用的药忘记在角落里了。
每天躺在床上,无休止地注射着各种药物,自己除了头部尚能动作外,四肢躯干都毫无感觉。排泄、洗浴也离不开他人,这下子家本贤太郎彻底地绝望了,他不止一次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他连自杀的可能也没有。于是他拒绝见一切同学和朋友,拒绝做任何康复锻炼,把所有的怨气莫名其妙地发泄到母亲身上,一再威胁说要离家出走。
在医院,他认识了一位年轻的轮椅销售员,销售员也是一个轮椅族,经常到医院来推销轮椅。同病相怜,他们很快成为好朋友,家本贤太郎不再想到自杀了,他坐着轮椅开始了新的生活,上半身的功能也在逐步好转中。
无论家本贤太郎的情况多么绝望,父母亲对于他始终抱着一贯的态度,既不给予特别的物质待遇,也不过分地操心。儿子不开口,父母决不主动施加帮助。他们要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不依赖他人的意识。父母的想法是,就算孩子变成残疾,但人的价值丝毫没有变化。
家本贤太郎闲极无聊,突发奇想,把证券投资作为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对于一个体能不全的人来说,他的选择倒也是对路的。他托人买来了各种介绍股票的书和杂志,阅读之后就自己做股票走势预测、外汇变动预测。这时候他还不到13岁,甚至没有摸过美元、马克、英镑,却集中报刊中的各种消息,做起了一个月后外汇变动的预测来。
父母依然采取放任的态度。家本贤太郎一本正经地在一大堆纸中画啊,算啊。有一天,一个病友告诉他,如果用电脑计算的话,要快速和准确得多。于是家本贤太郎软磨硬缠,让父母花了25万日元买来了电脑。家本贤太郎又买了几本计算机书籍学习电脑的使用技术。不久,他就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但是他逐渐把股票书遗忘了,因为神奇的网络世界深深地吸引了他。
灵光闪现
对一个行动很不方便的少年来说,通过网络可以在全世界自由驰骋,这是多么兴奋啊。家本贤太郎住在医院里,要上网时不得不到公用电话处连线,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他总是选择夜深人静时去上网。这时候电子商务开始兴起,他虽然没有什么东西要买,但对各家公司的商品目录开始感兴趣。很快,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商品目录是经常更换的,可是新商品混杂在老商品中,搜寻起来很麻烦。家本贤太郎想,应该使用某个软件为阅读者筛去旧目录,提供新目录。于是他设计了一个软件,使用者只要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安装这个软件,连接到厂商的服务器后,就可以接受到最新的商品目录,还可以使用关键词进行搜索。这样,公司有什么新商品上市,信息不再是夹杂在一大堆无关紧要的旧消息中了。这不仅方便了阅读者,也大大满足了公司发布新产品信息的需求。
这个软件是否有应用价值?家本贤太郎很想听听专家的意见,就向日本的计算机杂志投稿;又对照英文字典,翻译成半通不通的英文寄给国外的杂志社。
2个月后,美国《PC WEEK》杂志刊出了他的文章。不久,美国洛杉矶的软件贩卖公司发来电子邮件,询问可不可以使用他的软件。家本贤太郎一看来了知音,非常高兴地回答:"没问题,请用。"不久,日本"东芝USA公司"提出由公司付给他2万美元,请他同意让公司做成盒装软件出售。家本贤太郎毕竟是一个孩子,觉得自己又没有付出多少劳动,怎么好意思接受2万美金的报酬呢?于是他大度地回答说:"你们尽管使用好了,是免费的,请不要客气。"
后来又有不少厂商慕名而来。台湾的计算机巨头宏 公司也发来电子邮件,请求他务必同意出卖软件,宏 公司的出价是2千万日元,比2万美元整整提高了10倍。
家本贤太郎盯着计算机显示屏上2千万日元的数字看了老半天,实在感到数字大得太恐怖了,这多半是一个骗局吧,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呢?他最后决定还是拒绝,他用僵硬的英文回复道:" 因为我不是想要钱!"
与巨款擦肩而过,事后家本贤太郎真是后悔不迭。当时他甚至连专利也没有想到申请,莫名其妙地把财运错失了。看来,他注定要走一条坎坷的道路。
风云一时
然而宏 公司爱才如渴,马上提出双方合作开发的倡议,在仍然遭到拒绝后,宏 公司不屈不挠地请求派代表来日本当面商谈。
于是,8个西装笔挺的成年男子出现在家本贤太郎的病房里。代表们提出请家本贤太郎到台湾去,由公司提供医院,提供设计软件的工作环境,并按月支付报酬。一想到可以24小时无限制上网,家本贤太郎不禁怦然心动,允诺可以考虑。宏 公司代表很高兴地离开了。可是当他把这事告诉母亲时,母亲脸色大变,14岁的残疾儿子即将远走他乡,这种感情当然是很难割舍的。想不到父亲也大发雷霆,认为儿子当务之急是赶快医好病,其他都在其次。父亲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命令儿子谢绝宏 公司。
这场争论显示出了现代社会中两代人的观念差异。在父亲看来,无论什么成就都是要靠艰苦努力才能取得的。他虽然在大学中谋得一个教授经济学的职务,但他仍然孜孜不倦毫不松懈地学习与专业有关的新见解、新思想,否则随时可能被淘汰。而孩子年纪不过14岁,又没有受过任何正规训练,即使有了一点成绩,也不过是雕虫小技、运气好罢了。这种投机取巧的事怎么能当正经事情去做呢。
其实,计算机技术是一门新兴产业,大家都从一张白纸开始。与资历相比,灵感更加重要。
家本贤太郎只能给宏 公司这样的答复:"抱歉,我的双亲反对这件事。在日本,未成年者若要工作,必须经由家长同意才行。"
去台湾工作不行,在日本自办公司如何?家本贤太郎出院以后,冒出了这个念头。为了筹措办公司的启动资金300万日元,他给各类计算机杂志写稿,迅速凑集了这笔资金。
1997年5月20日,15岁的家本贤太郎在父亲的陪同下到法务省办理了企业登记手续,公司命名为"Clara Online",这是他妹妹的名字。
这时的家本贤太郎已经小有名气了。15岁的残疾少年自办公司创业,媒体立即意识到这类新闻的稀缺性。办理公司的全过程,记者手提摄影机贴身紧随,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刹那间,各种赞美词滚滚而来,公司成了众多记者的采访热点。
其实,当时公司只有家本贤太郎一个光杆司令,办公室就是他的房间,公司的业务是服务器租赁。最初只有稀稀落落的几笔生意。家本贤太郎穿着父亲的旧西装,坐着轮椅到处去开拓客户。那时,预约采访的电话比业务电话更多。
父亲一开始就希望家本贤太郎低调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不过,家本贤太郎想利用媒体宣传公司,不知不觉中放松了对采访的限制,后来就是来者不拒了。在媒体的一片吹捧声中,家本贤太郎自我感觉越来越好,渐渐地口气也越来越大。为了想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不管是否需要,一味扩大公司规模,到了第二年,公司员工达到17人,薪金也比其他公司高。这正是,表面上家本贤太郎风风光光,实际上他的日子并不好过。每到发薪日他就如坐针毡。自公司创办以来,他自己分文未取,可是员工的工资不仅要发,还想多发,以示公司的实力。好不容易讨来几百万日元的收入,转眼就没有了,又要想办法筹措下个月的工资。
就这样,公司坚持了2年半,实在维持不下去了。家本贤太郎最后借到一笔钱,给每个员工发了一个月工资的遣散费,全部解雇了事。
失败的滋味虽然不好受,但生活就是如此。家本贤太郎毕竟年轻,来日方长。他的智力是杰出的,没有读过一天高中,依靠自学,在4天考试中考完了21项科目,获得了大学入学资格,这在日本学生中是很少见的。现在他在日本著名庆应大学环境情报学系就读。他的身体也奇迹般地恢复,已经可以摆脱轮椅走路了。他想把政府发的残障手册归还,可是有关部门以没有先例而拒绝。残障手册给持有人规定了种种优惠,例如医疗免费、税收降低、交通费降低等等。家本贤太郎认为,残障手册即使政府不肯收回,自己也已经用不着了,只是一种纪念品而已。
他的公司依然还在营业,规模尽管很小,但能可靠地盈利。万丈高楼平地起,谁能预测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的前途呢?O
诺贝尔故事
诺贝尔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后来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
实验室里雾腾腾, 诺贝尔 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么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么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
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
原来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须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1 求一篇家谱的作文,600字,急
家谱
过去我对家谱一点都不了解,就连家谱这个词也没听过。据家谱网上说:“家谱,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以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家谱是在上一次回老家的时候,记得是今年的端午节吧。当时我们的家谱是在隔壁的爷爷家,爸爸带着我到了他们家,先是三叩九拜,并且申明为了让后世子孙了解家族的发展史和更好地传承家谱……如有不敬和不周之处请老祖宗担待和原谅之类的话之后,我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家谱……
我们的家谱是由三块四十厘米左右宽,一百六十多厘米长的布料缝制成的长方形表格状的,由于年代很久,上面的图案、表格和字迹都很模糊,边缘甚至还有两处破碎的地方。我和爸爸、爷爷,特别是还有一个年纪较大、辈份很高的老爷爷的帮助下,费了不少的工夫才把上面记录的内容摘录下来:最上一排共一列,在家谱的最中间,写的是“三代宗祖大人……”;第二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高祖父讳敏……”,从右到左第二列是“高祖母讳王氏……”;第三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曾祖父讳志发……”和“曾祖母讳赵氏……”;从右到左第二列是“曾祖父讳志左行一……”;从右到左第三列是“曾祖父讳志有……”和“曾祖母讳潘氏……”;从右到左第四列是“曾祖父讳志修……”。第四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祖父讳会……”从右到左第二列是“祖母讳马氏……”;第五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故父讳遇文……”和“故母讳王氏……”;从右到左第二列是“故父讳遇成……”和“故母讳李氏……”;第六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故父讳润行一……”和“故母讳王氏行一……”;从右到左第二列是“皇清显考讳(某)行一……”和皇清显妣讳(某)氏……”;第三列是“皇清显考讳含行三……”和皇清显妣讳黄氏行一……”;第七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故父生员讳来周行一……”和“故母讳黄氏行三……”;从右到左第二列是“故父讳荣周行二……”和“故母讳王氏行三……”;从右到左第三列是“故父讳用周……”和“祖母讳杨氏行三……”;从右到左第四列是“故父讳平周行四……”从右到左第五列是“故父讳相周行三……”和“故母讳邱氏行三……”;从右到左第六列是“故父讳兴周行一……”;从右到左第七列是“故母讳邱氏……”和“故母讳尹氏……”;从右到左第八列是“故祖母讳郭氏行一……”;从右到左第九列是“故祖母讳李氏行一……”。第八排:从右到左第一列是“故父讳定忠行一……”和“故母讳冯氏行四……”;从右到左第二列是“故父讳定一行一……”和“故母讳石氏行一……”。
我们的家谱有几个特点:一、它是用了三块宽四十厘米左右的布料才缝合成现在的宽度的,不象现在的布料,要多宽有多宽,可见当时的条件特别差,老祖宗们也太不容易了;二是根据家谱中的纪录看,凡是家族中的男子,不论辈份高低,去世后他的名字都有纪录,而女性成员却只纪录了姓氏;三是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都有“之神位”三个字,在名子和姓氏前面都有一个“讳”字,也许是用这种方式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吧。
我们的家谱还有一幅精美的对联,它很特别,它表述的是“二十四孝”,说它是对联,它却没有一个字,完全是由精美图画组成。这可能是祖宗们留给后人的家训。用大人门的话说,就是老祖宗对我们的不言之教吧!如果老祖宗能把他们的事迹(简历)用文字、图像传下来,或者把他们的照片也留给我们,让我们后世子孙了解他们走过的生活道路的同时还能目睹他们的尊容哪该有多好啊!
2 家谱怎么写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
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
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
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
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
(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
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
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
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安溪湖头的李氏宗谱,认先祖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直系则“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
南靖庙兜郭姓,认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与“郭”音近),并由虢叔是黄帝的二十七世裔孙,郭子仪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孙、黄帝的八十七世裔孙,而推论自己的宗族嫡出于中唐名将郭子仪。(《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9页《庙兜郭姓的历史渊源》何柳枝)这些记载,易使族人深信不疑。
其他的如刘姓必溯祖为刘邦,肖姓多探源为萧何,都是这种攀强名流、附会望族的修谱心态之反映。 族谱中,家族迁居(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不容混淆。
这往往是族谱中最具史实价值的部分。福建的许多家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古称“昭穆”),俗称“排辈份”。
即在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须用某个统一规定的单字起头,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如某一父辈生三子,儿辈名按“永”字排列,分别称“永志”、“永仁”、“永贵”。
如此,在族谱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为兄弟或堂兄弟辈份。已去世者,则在其名上写上谥称并加上“公”字,以示区别,沙县一带习俗,收养子若无族长和六亲认可,不可上谱排字辈,否则会被骂为“出透的人”而遭岐视。
排辈份除少数由祖、父辈临时决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选定的排行用字。南靖县双峰村《丘氏族谱》载:从其二十一世始,标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 ,诗礼传家。
创垂显奕,继述藏嘉。光前荣耀,世德作裘。
仁亲义祖,燕翼贻谋。桂芳兰茂,日新月盛。
思皇多佑,福禄来成。庆余善积,谱泽绵延。
宗风丕振,亿万斯年。”(《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6页《双峰丘氏的历史渊源》林明波)目前已传至“垂”、“显”字辈,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
这种按族谱排辈份的方法,使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俗象,由于世系分支发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
为了区别同辈中的年龄次序,“排辈份”之外还要“排号”。永泰县同安乡张氏族谱规定,族人添丁按先后次序排号,日常称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号,如同辈中是第20个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
这一习俗在当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颇为流行。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还经常利用族谱中的血缘世系排行记载,进行“联谱”活动。
安溪谢氏家族,曾于民国年间合数十宗支进行大联谱。辈份分明后,各宗支子孙公议决定排行班次悉归画一,修纂总谱,旨在扩大家族势力。
谢氏家族裔孙谢维峻在《联谱序》中称:“联之以谱,化弱小为强大,转柔软为坚刚,众志成城。”此外还有,当族谱分支过多时另分几个房派修谱(房谱和族谱通称家谱)。
如一房人外迁,其房谱分出后就成为新的族谱。 由于族谱为同一姓氏家族承继的依据,故一般只记男丁。
少数族谱也将族中所谓“贞妇烈女”记载入乘。族谱有的依不同对象规定用笔着色的。
据《岛居三录》载:“泉郡向修族谱,世系图所牵连之线,有红有黑,体例甚严。红线者,一本至亲,虽远房承宗亦然;黑线者,乞养异姓,即显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诛心之法也。”
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谱中用红笔记入以示表彰,过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也用朱笔入谱。现在一些新修族谱仍沿此习。
寿宁《刘氏总谱》中,凡上大学的族人,名下都划上红线,所书的姓名用谱名(即按族谱排行而起的名字),抱养子用黑线注明(连城一带是用蓝线)。修谱和查阅族谱也很有讲究。
旧时对祖谱保管十分重视,须慎重保存,定期曝晒,认真缮修。
3 家谱怎么写家谱(或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家谱的起源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乃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家谱的内容和作用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血统的证明,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更加兴盛,这时的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其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谱经常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流传到现在的家谱也极为丰富。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份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份清楚,乡间名之为“排辈”,实则是排资论辈的意思。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这个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数层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希望采纳我的
4 怎样写家谱一、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二、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三、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四、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五、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六、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七、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八、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5 族谱怎样写好作为一个完整的家谱,在现当代通常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一)序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六)后记
后记写一些感想即可。
6 家谱怎么写1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
2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3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
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4修普贡献:为本次修普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5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6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7 家谱如何写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 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 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
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
《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 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
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
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 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 “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 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
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 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 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 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
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 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四 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 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 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 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
传,zhuan,阐释儒家经义的文字。如宋朝著名学者朱熹阐释中国古代第一
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书叫《诗集传》,是诠释《诗经》的权威著作;又如经过
孔子修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为之阐释的有三传,即《春秋左氏传》、《春
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其中以《春秋左氏传》最为出名。
为什么叫“传”呢?据《尔雅》郭璞注:“传,传(chu)也,博识经意,
传示后人也。”据此,我们既明白了传的写作主旨,也对传的含义有了更通俗的
认识。
至于传记,它是一种文学体裁,是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自传、外传、
小传、列传、别传、本传、家传、内传、正传、全传、后传等都包容其间。由于
各种传记特点迥异,所以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自传,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通常由领袖、艺术家、科学家、社会名
流或某一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物自己撰写,其特点是写自己的经历,一般以时间
为顺序,一线贯穿,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当然,由于是写自己,有些人会在一
些重要的人事或历史问题上为自己讳,例如有不少回忆录尽管披露了一些世所罕
闻的珍贵史实,但也不乏美化或抬高自己的地方。另外,也有囿于记忆讹误告示
等原因而歪曲了局部事实,报刊上常见有商榷补正之文。
外传,凡人物为正史所不载,或正史虽有记载却又语焉不详,于是广为搜集轶
闻趣事,铺陈喧染,这样的书或文就叫外传。如《赵飞燕外传》、《高力士外传》
等,它的作用是供读者茶余饭后消遣,一般无史料价值。
小传,一种篇幅短小的传记。其特点是概要简净,事迹突出,近似于“简历”,
有骨骼而少血肉,它是传记中的“浓缩品”。它的缺点是,记述过于简略,给人
具体感受不深,有些地方难免有疏漏。
列传,纪传体史书中有一定社会影响或曾起过一定历史作用的人物传记。司马
迁首开了列传先河,在他的五十二万六千字的巨著《史记》中有列传七十篇,对
后代的纪传体史书(24史)的写作和纪传文学的创作都有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
影响。列传是《史记》中的精华部分,司马迁以史学家严谨的实录精神和文学家
娴熟的塑造技巧,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一些重要的历史风云人物,这些人物
由于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和典型细节加以表现和刻画,因而性格鲜明、形象丰满,
不但后代的史传写作以之为楷模,而且它的艺术表现手法还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
传奇小说和戏剧。“沾概后人,其泽深远。”鲁迅先生的评价客观公正。
别传,本传以外的传记,它往往是对本传的补充。如《赵云别传》。
本传,以原始史料为依据,以正本(不是副的)事迹为内容的传记文。它包
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俗称“家谱”的家传,一个是列于史乘的史传。
家传,记载本族世系和本族重要人物事迹的传记,通常称“家谱”。这类传
记史料性较强,文学性较弱。
内传,是记载某一历史人物遗闻轶事的文或书。如《汉武内传》、《关令内
传》、《南岳夫人内传》等。
正传,记载主要人物主要事迹的文或书。这一类传记主要是小说体,如鲁迅
的《阿Q正传》,作者用深沉的时代之笔刻画了一个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贫穷、
落后、不觉悟的农民典型,为世界文学画廊增添了一个突出形象。另外,象袁静、
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等长篇小说,也都可
以划归正传。
全传,记载人物一生事迹始末且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书。篇幅大多宏巨。例如
清代钱彩所著《说岳全传》,小说以章回形式详细而完整地记述了抗金名将岳飞
不平凡的一生,故事曲折动人,情节引人入胜。
后传,名著的续书。例如《水浒传》,情节生动,精彩纷呈,其一百零八将
面目有别,个性各异,一百二十回,有如一幅历史长卷,灿烂夺目,读者只嫌其
少,不嫌其多,于是,便有人跃跃欲试,明末清初人陈忱撰写了《水浒后传》,
全书四十回,主要写了李俊、阮小七等梁山英雄在黑暗的专制统治下再度起义,
其基本精神和《水浒传》相同,鞭挞反动统治阶级,鼓吹叛逆与反抗精神。
急需当代科学家的故事
本文2023-09-29 06:12: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