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之父是大清重臣刘统勋,他在当时究竟有多牛?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4收藏

刘墉之父是大清重臣刘统勋,他在当时究竟有多牛?,第1张

刘墉之父,大清重臣刘统勋,到底有多牛逼?据统计,在清朝276年的历史中,获得过象征最高荣誉的“文正”谥号的臣子,一共加起来只有八个人,刘墉(刘罗锅)的父亲刘统勋,便是这八人中的其中之一。

不仅如此,在这八个人之中,有五个人主要是因为他们是皇帝的老师,才被尊予“文正”谥号。只有三人是凭借自己对国家的功劳而获得,刘统勋正是这三人中的一员,剩余两位分别是曹振镛和曾国藩。从这层意义上说,在清朝的官方评价中,刘统勋是足以和曾国藩一较高下的人物。

刘统勋,生于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700年2月11日),陕西羌州人,父亲刘棨是康熙朝进士,生刘统勋时担任羌州知州,后调任四川布政使。刘统勋的祖父刘必显也是进士出身,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刘统勋由于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在康刘统勋17岁时,他便考中举人。

六年后,刘统勋又考中进士,被翰林院选为庶吉士,担任编修。在雍州执政期间,刘统勋主要在南书房、上书房等文职机构历练。这些职务虽然多是文字工作,但因为有机会阅读和书写国家文件,因此对国家大事多有知晓,算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等到乾隆继位后,属于刘统勋的时代终于到来。在乾隆上位之初,因为政治经验欠缺,加上父亲雍正皇帝又留下一班政治强人,所以乾隆只能先继续重用这班老臣。

但是,年轻的乾隆肯定不愿意一直这样,所以他开始有节奏的培养属于自己的政治班底,而年轻有为的刘统勋,很荣幸地进入到乾隆皇帝的视线里,成为他重点培养的对象。

乾隆元年,36岁的刘统勋被乾隆破格提拔为内阁学士,随后他跟随浙江总督嵇曾筠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和治水之法。此时的刘统勋并不知道,他这一次的选择,将改变他一生的命运。此后他的后半生,都将与治水结下不解之缘。

在浙江的两年时间里,刘统勋悉心请教,认真学习,尤其是在老师傅嵇曾筠的教授下,他很快就掌握了治水原理,成为一名出色的治水专家。乾隆三年,完成学业的刘统勋回京述职,本打算大干一场,结果他的老母亲突然病逝,刘统勋只好回老家丁忧三年。

丁忧期满后,刘统勋被乾陵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员言行,结果刚上任的刘统勋屁股还没坐热,就参了张廷玉和讷亲各一本。

当时,张廷玉是三朝元老,乾隆皇帝最为倚重的师傅,朝堂之上,乾隆皇帝本人都从不直唤张廷玉之名,而是称先生,可见乾隆皇帝对张廷玉之优渥。

至于讷亲,他是满洲贵族出身,正是当时的政治新星,不但背景深厚,而且还是乾隆皇帝重点栽培对象。刘统勋刚上任就把他们两个各参奏了一本,说他们俩相互勾结,为官举荐时互相包庇。一时间,整个朝野为之震动,刘统勋简直是在捅打老虎的屁股。

后来,乾陵经过查证后,发现刘统勋的上奏都属实,于是下令将张廷玉和讷亲都给革职,并将刘统勋直言敢谏的奏疏公开给众臣看,刘统勋由此名闻朝野,成为有名的“打虎英雄”。

乾隆十一年(1746年),46岁的刘统勋出任漕运总督,正式开启了自己督修河道、治理水患之路。当时的刘统勋,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因为当时山东、河南等地的水利治理十分糟糕,当地的百姓们被水患破坏得非常严重。

刘统勋接手后,一方面身先士卒认真落实科学治水之策,另一方面积极打击、弹劾在治水过程中贪污腐败的官员,甚至连乾隆皇帝的老丈人高斌都敢于参劾。在这种背景下,山东、河南等地的水患很快被治理完毕,刘统勋也因此被乾隆倚重,升任军机处行走,从此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

之后刘统勋因为年事已高,主要以掌管文事为主,但乾隆还是多次委派他前往地方治理水患。而刘统勋每次授命之后,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因治理水患功勋卓著,多次得到乾隆皇帝嘉奖。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时,刘统勋突然病逝于上班途中的轿子内,享年76岁。

乾隆闻讯后,亲自前往刘家吊唁,没想到刘家门楣低矮,皇帝的轿子竟然无法通过,无奈拆了轿顶皇帝才勉强进入刘家院落。吊唁之后,乾隆回到乾清门的门口时,忍不住扶柱痛哭,对随行大臣们说:“刘统勋真不愧为真宰相,朕至此失一肱骨。”随后他下令将刘统勋列为五阁臣之一,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

父子关系。刘统勋(1700年2月11日—1773年12月29日),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人。清朝政治家,首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大学士刘墉的父亲。刘墉(1719年-1805年,又作1720年-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人称“刘罗锅”,山东诸城人。其父为军机大臣刘统勋。清代乾隆时期政治家、书画家、文学家、史学家,刘统勋的儿子。

说起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许多人会想起来铁齿铜牙的纪暖宝,贪赃枉法的大贪官和珅,以及清正廉洁的宰相刘墉。

虽说在大众的视野中,这几个人的出场率一般都比较高,但这并不说明清朝没有其他更讲究的官员,刘墉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相比较刘墉,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统勋祖父两代为官,都是进士出身,可以说,打从一开始,刘统勋就生在了一个官宦世家,同样的,刘统勋的儿子,刘墉出生的环境更好,祖父三代都是进士出身。

生于书香世家,注定了刘统勋一生的不平凡。

考取进士以后,刘统勋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被安排了各项要职,直到后来,更是官至内阁学士,可以说做官已经差不多做到头了。

刘统勋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左都御史,也就是负责监察百官的,若是换作其他人,或许会成为结党营私者种的一员,但刘统勋却不惧权贵,为人耿直,直言上书检举在任尚书的一些不检点举动。尚书毕竟一个左都御史能随随便便搞下去的,正是因为刘统勋不畏权贵,这种性格让乾隆再次高看了刘统勋,乾隆更加看重刘统勋了。

当然,刘统勋的为官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清朝西北边境军情告急,刘统勋听说了前线战斗失利的消息,决定禀报乾隆皇帝,奏请退兵,徐徐图之,但乾隆明显不知道前线战斗已经失利的消息,于是乎,本身是为大局着想的刘统勋反而被乾隆帝算作危言耸听,延误战机,不仅将刘统勋革职处理,更是将刘统勋的儿子全部下狱,刘家也因此抄家。刘家财产全部充公。

但在得知事情真相以后,乾隆直到自己错怪了刘统勋,于是便让其官复原职,赦免了刘统勋一家。

山东之地发生水灾时,也是乾隆派遣刘统勋前往山东治理水灾,因为治水有功,刘统勋再次加官进爵。

较之其他官员,像刘统勋这样的官员可是很少的,刘统勋在职四十年,未曾贪墨一文银两,未曾与各路官员结党营私,事事小心谨慎,生怕留下结党的把柄,就算是其他官员送出的礼物,无论贵贱,一概不收。

这也还是刘统勋这样的人,换作其他人,即使是刘墉都做不到,刘墉那时候因为和珅当政,刘墉只不过是做个看客,但刘统勋却是个真正的直言善谏,为官清廉的一代名臣。

刘墉之父是大清重臣刘统勋,他在当时究竟有多牛?

刘墉之父,大清重臣刘统勋,到底有多牛逼?据统计,在清朝276年的历史中,获得过象征最高荣誉的“文正”谥号的臣子,一共加起来只有八个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