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曾担任过的开封府尹,相当于如今的什么职务?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5收藏

包拯曾担任过的开封府尹,相当于如今的什么职务?,第1张

  北宋开封府尹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长。

  开封府即是当年汴京的首府衙门。开封府初建于五代后梁,也称南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官府中,北宋开封府规模最为宏大,天下首府,地位显赫。府尹总领府事,掌管京师民政、司法、捕捉盗贼、赋役、户口等政务。寇准、欧阳修、蔡襄 、包拯、范仲淹、宗泽等北宋名臣先后出任开封府尹。北宋的太宗、真宗、钦宗未当皇帝之前也曾坐镇开封府,体察民情,治理京畿。他们执法严明,清正廉洁,弘扬了“公生明,清慎勤”的功德正气,开创了“清廉刚毅,除暴安良”的官衙新政。

问题一:京兆府尹是几品官呀 京兆府,唐朝开元元年(713年)设置的府,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京兆府的首长为京兆尹。

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官职为正四品上。

问题二:少年包青天中公孙策爹是什么官 庐州府尹,正四品

问题三:神探狄仁杰御用配角,大家说说都有谁 少年包青天

《少年包青天》第一部

演员表

周杰饰包拯

释小龙饰展昭

任泉饰公孙策

李冰冰饰凌楚楚

刘怡君饰庞飞燕

郑佩佩饰包沈氏 包母

贾致罡饰宋仁宗

陈道明饰八贤王

王绘春饰庞太师

剧情梗概

宋仁宗年间,庐州有一聪明机智,却生就一副黑黝面容的青年,此人便是包拯!他以无穷豁智,屡破奇案,为人伸冤,赢得众口称誉!包拯有一同窗同学,乃府尹之子,公孙策!公孙策智慧过人,自视甚高,与拯堪称一时瑜亮,然每次查案,皆败在拯手下,令策又妒又恨。拯母亲沈氏,为一名大夫,开设了青天芦,悬壶济世,闲时替官府作验尸工作,包拯之一切医理知识,皆传自沈氏,这对日后的查案工作,有莫大帮助。

第1集

北宋仁宗年间,朝廷软弱,北方辽国、高丽等对大宋国土均存觊觎之心。庐州某书院学生包拯不仅才学出众,而且思维缜密,善于推理。包母医术高明经常被官府请去验尸,母子二人协助官府破了不少案件。高丽为了与大宋修好,决定将高丽郡主嫁与大宋国王,途经庐州险被黑衣人所刺,幸被包拯救下。

第2集

太子见民女小艾貌美,将其抢回府中欲对她施暴。不料小艾被“女鬼”救走,太子和高丽七皇子先后被杀。高丽军两万兵马集结在边境要求北宋迅速查出真凶,战争一触即发。为免生灵涂炭,宋仁宗派八贤王到庐州缉凶。

第3集

轻功绝佳的凌楚楚救了小艾,原来她就是“女鬼”。庐州府尹想杀掉她们向高丽人交代,包拯施计为二人洗清罪名。包拯认为应该重点调查黑衣人的来历,不料发现几名黑衣人被人集体杀死,而且是被高手一剑毙命。

第4集

包拯发现高丽郡主的使女乔装成宋人买回打胎,顺藤摸瓜他查出了郡言与高丽使者崔尚书的私情。二人承认相恋但否认杀人,八贤王却认为将案情定为高丽内部争斗可以化解两国矛盾,阻止包拯继续追查。

第5集

八贤王被包拯的真诚感动,给他三天时间破案。小艾被发现上吊自杀,遗书上写明自己因不甘受辱而怒杀皇子。包拯见遗书上的字迹起疑,又联想到种种细节与人情不符,怀疑凶手另有其人。

第6集

包拯终于查出真凶,他竟是包拯的好友、官府衙差沈良。沈本是辽国人,真名耶律良材,潜伏宋国十余年,伺机挑起北宋、高丽的战争,使辽国从中获利。

第7集

书院才子展俊生性自负,常与同学发生争执。一日他与同学公孙策口角后,二人相约下学后再作理论。不料次日清晨展俊被人发现死在屋中,包母验尸后认为他是被人用大锤重击而死的。公孙策因曾与展俊争吵而嫌疑最大,被收监入狱。第8集 展俊的弟弟展昭武功高强,发誓要为其兄报仇,试图杀死公孙策。包拯通过展俊尸上的几处细节证明公孙策与展俊死的时间不能谋合,有不在现场的证据,证明了公孙策的清白。

第9集

山洞中写有严厉的诅咒,并有数具石像描述了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死状,其中一具石像的死法与展俊一模一样。负责破案的杨大人认出这是侉屹族的血祭坛,并怀疑展俊的死是因为擅闯禁地而遭诅咒。不料几天后杨大人暴死,心被挖走。

第10集

书院里包拯的老师遇害,手握重兵的木都统突然来到,封锁了书院,严禁包拯等人协助破案。一个有武功的瞎子夜探血祭坛,与一神秘黑衣人交手,当他再探血祭坛时被木都统抓走。深夜,一个戴面具的人救出了瞎子,而他竟是木都统。

第11集

包拯的知己、音乐老师蒙放也被人所杀,头被砍掉了。万分悲痛的包拯决心查个水落石出,他来到侉屹人原先聚居地的遗址,发现他们竟是被残忍地集体灭族而死的,这个惊人的发现使案件的侦破有了转机。失踪三天的木都统回来了,但马背上驮着的却是一具尸体。

第12集

在为木都统下葬时,早已死去多时的眼中竟然流出了血水,这一细节给了包拯新的启示。神秘的血祭坛诅咒之谜终于解开了,这是侉屹族死里逃生的两名后裔长大后为>>

问题四:少年包青天范冰冰版演员表 少年包青天角色介绍

包拯

演员 陆毅

庐州才子之一,天生皮肤黑,人称包黑子,包黑炭,和公孙策一样就读于于天鸿书院,头脑聪明,为人正义,慷慨正直,重友情,重亲情,为了寻求真理真相而义无反顾,在朝廷高层以权利,金钱,地位的多重诱惑下,仍然不为所动,坚持寻求真理,获得了皇帝和八贤王的赏识,他以独特的分析能力和破案方式获得了庐州第一聪明人的称号。

公孙策

演员 任泉

庐州才子之一,和包拯一样就读于庐州的天鸿书院,样貌俊俏,温文儒雅,天资聪颖,贵为庐州府尹之子,但性格冲动,好强好胜,自知智慧不如包拯,不服气的他视包拯为一生的竞争对手,通过和包拯一系列的经历之后,内心真正被感动,同时包拯也是他最好的知心朋友,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佩服的人。在很多案情之中,他的帮忙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昭

演员 释小龙

练就一身好功夫,重情义,重义气,缘于幼年时期哥哥展俊让他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所以将他送往相国寺进修习武,成为相国寺的俗家弟子,不料多年之后闻哥哥展俊被人杀死,气愤的他前去庐州找疑凶公孙策报仇,在包拯的一番调查之下,逐渐对包拯产生敬佩之意,成为了包拯的好友,在包拯处于危难时及时出现,也是包拯的随身保护者之一。

小蜻蜓

演员 范冰冰

在浪迹江湖的生涯中曾是小偷,轻功高强,后被包拯多次识破骗人招数。但她为人活泼可爱、机智俏皮,路见不平盗亦有道,不但寻到了生父三廉王,摇身变为“娉婷公主”,而且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和少年包拯演绎了一段不了情。

陆湘湘

演员 李卉

北宋宋仁宗年间京城汴京城一户以卖米为主要经营的大户千金**,是庐州府府尹公子公孙策的指腹为婚的未婚妻。性格傲慢,泼辣,不畏惧权贵与恶霸,敢作敢为。

佟大为 饰 宋仁宗

简介 赵祯 粤语配音:李锦纶

配音 张震

刘威 饰 三廉王

简介 廉王 粤语配音:卢国权

配音 徐涛

公方敏 饰 花公公

简介 粤语配音:梁志达

配音 张震

刘晓虎 饰 王朝

简介 粤语配音:冯锦堂

配音 王磊

姚健 饰 马汉

简介 粤语配音:邝树培

配音 张伟

姚立群 饰 张龙

简介 粤语配音:潘文柏

配音 徐光宇

李飞 饰 赵虎

简介 粤语配音:陈欣

配音 张震

白乐安 饰 襄阳王

简介 粤语配音:陈卓智

配音 徐光宇

李文俊 饰 蒲公公

简介 粤语配音:林保全

俞建国 饰 韩彪

简介 三廉王的手下

配音 王磊

张明明 饰 贺奔

简介 襄阳王得力助手

配音 王磊

廉叔良 饰 丁谓

简介 朝中官员,襄阳王一派

配音 张伟>>

问题五:少年包青天名扬天下 剧情分集介绍 第1集 第一单元《名扬天下》

北宋仁宗年间,朝廷软弱,北方辽国、高丽等对大宋国土均存觊觎之心。庐州某书院学生包拯不仅才学出众,而且思维缜密,善于推理。包母医术高明经常被官府请去验尸,母子二人协助官府破了不少案件。高丽为了与大宋修好,决定将高丽郡主嫁与大宋皇帝,途经庐州险被黑衣人所刺,幸被包拯救下。

第2集 第一单元《名扬天下》

太子见民女小艾貌美,将其抢回府中欲对她施暴。不料小艾被“女鬼”救走。太子被杀。高丽军两万兵马集结在边境要求北宋迅速查出真凶,战争一触即发。为免生灵涂炭,宋仁宗派八贤王到庐州缉凶。

第3集 第一单元《名扬天下》

轻功绝佳的凌楚楚救了小艾,原来她就是“女鬼”。庐州府尹想杀掉她们,这样对高丽人也有个交代。包拯施计为二人洗清罪名。包拯认为应该重点调查黑衣人的来历,不料发现几名黑衣人被人集体杀死,而且是被高手一剑毙命。

第4集 第一单元《名扬天下》

包拯发现高丽郡主的侍女乔装成宋人买回打胎药,顺藤摸瓜他查出了郡主与高丽使者崔尚书的私情。二人承认相恋但否认杀人,八贤王却认为将案情定为高丽内部争斗可以化解两国矛盾,阻止包拯继续追查。

第5集 第一单元《名扬天下》

八贤王被包拯的真诚感动,给他三天时间破案。小艾被发现上吊自杀,遗书上写明自己因不甘受辱而怒杀皇子。包拯见遗书上的字迹起疑,又联想到种种细节与人情不符,怀疑凶手另有其人。

第6集 第一单元《名扬天下》

包拯从一盘搅乱的棋局解析了所有的疑点,找出了真凶竟然是沈良 ……

你也可以去上自己看,百科:baikebaidu/subview/266954/6052142 (下拉到分集剧情。)

问题六:为什么要叫公孙大人 少年包青天 第一部 公孙真 庐州府尹 公孙策的父亲 少年包青础 第三部 宋辽和坛使者 公孙策大人

问题七:少年包青天1小演员 少年包青天1演员表 - 主要角色介绍

包拯周杰 饰

电视剧的核心人物,母亲是验尸官,本人是庐州才子之一,天生皮肤黑,人称包黑子,包黑炭,和公孙策一样就读于于天鸿书院,头脑聪明,为人正义,慷慨正直,重友情,重亲情,为了寻求真理真相而义无反顾,在朝廷高层以权利,金钱,地位的多重诱惑下,仍然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寻求真理,就因为这一点获得了朝廷八贤王和皇帝的赏更多》

演技评分:100分

公孙策任泉 饰

电视剧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庐州才子之一,和包拯一样就读于庐州的天鸿书院,样貌俊俏,天资聪颖,贵为庐州府尹之子,性格冲动,好强好胜,自知智慧不如包拯,不服气的他视包拯为一生的竞争对手,通过和包拯一系列的经历之后,内心真正被感动,同时包拯也是他最好的知心朋友,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佩服的人。在戏中分外调更多》

演技评分:100分

展昭释小龙 饰

电视剧的主要人物之一,练就一身好功夫,重情义,重义气,缘于幼年时期哥哥展俊让他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所以展俊将他送往相国寺进修习武,成为相国寺的俗家弟子,不料多年之后闻哥哥展俊被人杀死,气愤的他前去庐州前去找疑凶公孙策报仇,在包拯的一番调查之下,逐渐对包拯产生佩服之意,成为了包拯的好友,在包拯性命出更多》

演技评分:100分

凌楚楚李冰冰 饰

电视剧主要人物之一,练就一身轻功本领,来自于一个神秘的村庄,由于亲生父亲逼迫她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男人,遂她一气之下出走离开家,来到庐州,见到高丽太子 女子小艾,看不惯的她假装女鬼伺机将小艾救走,但最终意外被包拯等人发现,由于在关键时刻包拯拯救了她一命,她遂内心感激,经过一系列的经历,成了包拯的好友之更多》

演技评分:00分

印象: 美女(2) |

庞飞燕刘怡君 饰

电视剧主要人物之一,庞太师府上的三**,神医陆明的大弟子,精通一些医术,身为掌上明珠的她天生脾气倔,调皮任性,不懂世情,身在贵族家庭的她厌倦了下人们的奉承,经常私自出门游玩探险,一次出行探险被包拯误以为猿人而一棍子打晕,对包拯又爱又恨,一个一吻之盟的误会后,遂产生一丝情意,但最终和公孙策结识后,在一更多》

演技评分:00分

印象: 非常可爱(1) |

八贤王陈道明 饰

八王爷

演技评分:100分

问题八:少年包青天公孙策的老婆 少年包青天 公孙策(演员:任泉)。电视剧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庐州才子之一,和包拯一样就读于庐州的天鸿书院,样貌俊俏,天资聪颖,贵为庐州府尹之子,性格冲动,好强好胜,自知智慧不如包拯,不服气的他视包拯为一生的竞争对手,通过和包拯一系列的经历之后,内心真正被感动,同时包拯也是他最好的知心朋友,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佩服的人。在戏中分外调皮,且对爱情异常执着,在很多案情之中,他的帮忙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少年包青天》是根据古典著作《三侠五义》改编的古装连续剧,由胡明凯、谨联合执导,周杰、任泉、释小龙、李冰冰、刘怡君领衔主演。

剧集主要讲述了少年时期的包拯的破案事迹及爱情故事。

问题九:我想的奇怪了,为什么以前暗恋我的她有了男朋友了看见我老是骂我死尸的,她男朋友摸她后背的时候也骂我死 恨铁不成钢,嫌你辜负她了。

问题十:求一部古装武侠电视剧名 是镖局的

孙氏家族的名门望族!

世界孙氏宗亲

2022年6月12日06:00安徽

关注

唐宋以降,由于取士标准发生了变化,加上在天灾战乱中,民众家族迁徙频繁,世人已不太看重郡望,多将其作为谱名标题而已。随着南移浪潮的起伏,据有关史籍、家谱考证,也可见到一些南方新的大家族及其聚居地望的出现。

一、安徽的休宁和黟县

(一)安徽的孙万登休宁(新安)大家族

唐僖宗时大将孙万登为山东乐安族人,谱称是乐安世系中后魏建威将军孙方嗣之八世孙,唐朝后期率族人南迁,定居安徽休宁黎阳乡之唐田。江苏《斜河孙氏宗谱》载“唐田世系图”,是记该族始迁之祖孙万登来唐田之后的世系,其后人再分散迁徙。“自唐田有迁择富前村、坑口、阳湖、湖稼、小溪者,亦有迁宣门、太平、常州者,由是”休宁为郡之大邑也,而邑有孙氏者,为邑之著姓也。”安徽休宁逐渐成为孙氏新的郡望。

宋代后期有休宁名士孙吴会,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进士,累官沿江制置使参议,迁朝请郎知常州。宋元之交有孙嵩,志尚幽洁,以荐入太学,宋亡隐海宁山中,誓不复仕,有《艮山集》。其弟孙严,亦为隐士,工于诗作,有《爽山集》。明代休宁有名医孙一奎(后有传)。还有一些文人,如著《松罗吟稿》的孙英,著《三山人诗稿》的孙良器,著《沧洲草》的孙元孚等。明末清初有孙逸,流寓芜湖,精画山水,尝作歙山二十四图,亦工花卉,为当时名家。清代有名士孙默,字无言,初客寓广陵(今江苏扬州),贫而好客,后归故土黄山,海内多赠以诗文,书室名笛松阁,著有《笛松阁集》、《十六家词》。还有工书画的孙殿龄等。

现存许多名称“新安”、“休邑”的孙氏宗谱(参阅文献编家乘族谱章),都记录了该族人在休宁的分布状况。清《道光休宁县志》“姓氏”卷,“孙氏”载,今坑口、草市、阳湖、溪东、栈山、浯田、梅林、高桥、黄村、汊口、闵口等地孙氏家族皆出此派。在草市、东溪、后村、仙人林诸地都有孙氏祠堂。其族繁衍兴盛后,外迁支族众多。如《苍基孙氏族谱》称,其族人中一支在元末,由徽州休宁迁扬州泰兴,后复迁回安徽,卜居于桐城东廓之苍基。《南淮孙氏重修本支世系谱》记,明朝末年,其支族由休宁迁风阳,复迁全椒之西南乡的白水塘坊。《仙源岘阳录氏族谱》和《宣池富春孙氏宗谱》谓,有支族迁徽州仙源的水北殷家巷和宣池村前山竹园。总之,该族人广布安徽的休宁、歙县、婺源、祁门、贵池、全椒、宁国诸地。

同时还散迁至江苏、湖南、上海、江西等地,尤以江苏为多。如《常熟孙氏宗谱》载,孙吴会知常州时,该家族便由休迁到常州,元朝中期再迁琴川(今江苏常熟)。《沙州孙氏支谱》载,元末时,其族人中一支由休宁迁江苏阴华墅,再迁泗港(今江苏常熟)。迁居无锡的有港下孙氏、孟里孙氏、义村孙氏等(详后)。迁居江阴的有四河镇之南的斜河孙氏和黄桥孙氏。还有迁南通、涟水、连云港诸地的一些支族和迁居湖南的韶山孙氏。《娄邑枫泾乐安孙氏支谱》载,明朝末年,其族人中一支由新安(休宁)迁至娄邑(今上海松江县)枫泾镇。

(二)安徽的孙师睦黟县家族

据今黟县《古筑孙氏家谱》“宋嘉已亥谱序”所记,其先世宦家广陵(今江苏扬州),唐僖宗末,高祖孙师睦,字汝厚,因避孙儒之战乱,挚家离广陵而迁黟县,为其始祖,其谱系中有广西转运使孙抗等人,即为其后裔。到宋代“今嗣裔或居乡,或居外地,浸以炽昌。……先世系出富春,源远流长。”曾巩《永州军事推官孙君墓志铭》也说:“孙氏世家富春,唐有徒歙之黟县者,讳师睦,始自别为黟县之孙氏。”所记世系是:孙师睦-孙延绪-孙旦-孙遂良-孙恩-孙抗。

孙师睦的孙子孙旦,以做生意而致富,孙旦的曾孙,即宋仁宗时的孙抗,字和叔,登进士甲科,历任知浔州、监察御史、广西转运使,有文集百卷,为黟县孙氏最显赫人物,有五子。长子孙适,登第为上虞县主簿,终永州军事推官。次子孙邈,好学能文,亦尝为县令。四子孙适,为秘书省校书郎。孙抗父子死后葬黟县怀乡上林村。明代有任湖广茶陵州同知的孙志甫。任仪征守备的孙光先,后从史可法抗清而殉国。清代也出过几位名人,如乾隆举人孙学治为清溪县知县,文采风流,治抚有方,且为官廉洁,后卒官时,竟清贫无以入殓,百姓捐助才得以归里下葬。还有书法篆刻家孙克述,究心六书,书、印皆为佳品。孙廷冕,也是诗、书、画靡不工,还精刻苦印。

如今《古筑孙氏家谱》,即其族人中一支由黟县月塘。再迁古筑村,也成望族。翻开清道光、同治及民国《黟县志》,古筑孙氏名人层出不穷,上述孙光先、孙学治、孙克述都为古筑人外,还有清广东知县孙云、书画双绝的孙殿元、为国外国商人买办的孙雨亭等。后人文编第一章结尾还会提到一些有关人物。当代著名学者孙洪芬教授,也是黟县古筑村人。《吴溇孙氏家谱》记其族人有一支由黟县迁四安(湖州),再迁江苏吴江七都镇。而《甲山北湾孙氏宗谱》是其迁往江苏吴县市西山镇的支脉。

安徽这二支孙氏族人各来自山东乐安与浙江富阳。

二、浙江的余姚和杭州

(一)浙江的孙岳余姚孙氏家族

今天江南的许多家谱以五代后唐的三司使孙岳为先祖,如《余姚孙境宗谱》称,孙岳之族由睦州(今浙江建德县)徙居越之余姚梅川乡。《旧五代史》本传称,孙氏为冀州(今河北冀县人,其族或出河北清河孙氏之脉。

宋代余姚有孙介家族:孙介,字不朋,号雪斋野叟。长子孙应求,字伯起,乡贡进士。次子孙应符,字仲潜,著有《历代帝王篡要》。三子孙应时,字季和,号烛湖居士,淳熙二年进士,官黄岩尉、知常熟县,有惠政且精理学,著《烛湖集》。孙介父子四人俱有文名,以烛湖居士孙应时为最。其他还有:为官多有惠政的孙子秀(后有传),其侄子孙炳炎,官历福建教授、宗正丞,出知饶州,终武学博士。孙嵘叟,字仁则,历任监察御史、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史称其竭忠尽智,排斥奸回,不为身谋,著有《读易管见》孙之宏,字伟夫,叶适弟子,第进士,为承直郎。孙椿年,字永叔,读书博达,解义精深,变通古今,然科试终不第。学者孙畴,字寿朋,为从事郎试太学录。

到明代有显赫的孙燧大家族:孙燧,字德成,弘治六年进士,历官河南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为官以才节著称,为叛王所害。三子:孙堪(官都督佥事,爱画菊)、孙墀(官尚宝卿)、孙升(官礼部侍郎)。孙堪子孙钰,官都督同知,孙子孙如津,亦任都督佥事。孙升四子:孙鑨 、孙铤、孙錝 、孙鑛 。孙鑨,历任光禄卿、大理卿、吏部尚书;孙铤,南京礼部右侍郎;孙錝,太仆卿;孙鑛,历任兵部侍郎、右都御使。孙鑨长子孙如法,官刑部主事;次子孙如洵,官参政。尤其是孙墀之孙:孙如游,进士出身,光宗时,累官礼部尚书,熹宗即位,命以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就是宰相),辞请去官后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如游有孙:孙嘉绩,授南京工部主事,从南明王朝至绍兴、舟山,累进东阁大学士。

明代还有名人孙应奎,字文卿,从王守仁讲学,嘉靖进士,历官礼科给事中、右副都御史,迁山东布政使,曾疏劾奸党,忤旨遭谪,时称其直,著有《燕诒录》。官员孙继有,也是上疏直言,批评朝政,被夺官除名,后终知府之职。清代有篆刻家孙学渊,善刻晶、玉、紫砂诸印。另有书法家孙树峰等。

可见孙氏宗族在余姚为繁盛。而该地孙氏源头并非孙岳一家,据兴宁《章峰堡孙氏族谱》载,唐末孙讠利的七世后裔孙建邦,也迁居浙江余姚县,时间估计应在宋代,而其族源据上章分析,或是出于太原孙氏。

余姚孙氏向四周的扩散:《燕兜孙氏家乘》记,元至正年间,其族人由姚江迁武塘(今浙江嘉善县魏塘镇 )。前章已述,明永乐年间,该族有一支北迁河北玉田。《镇海龙头西铺孙氏世谱》谓,其族人明代由余姚孙境梅川迁居镇海(今浙江宁波)。《会稽孙氏宗谱》谓其族人先由余姚迁嵊县,明初再迁会稽。《余姚孙境宗谱》谓“其后子姓散处,则有嵊县派、烛源派、云南派、四胜派、马堰派、武清派、上村派、山南派、慈溪派、舟山派、直隶派、新城派。”主要分布在周围嵊县、舟山、慈溪、绍兴、嘉善、宁波诸地,也有远迁云南、直隶(今河北)者。

(二)杭州(钱塘、仁和),也是孙氏家族聚居之地

五代时的孙承祐,其女为吴越王妃,累迁知静海军节度使事、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入宋授泰宁军节度使,改知滑州。子孙诱,官至驾部郎中,出为淮南节度使军司马。宋代还有:孙龙舒,字士云,历知平阳县,通判楚、同、郓三州,迁大理寺丞诸职。孙瞽,字叔静,微宗时官显谟阁待制,知郓州。孙惟恭,字执礼,官历将仕郎、少府监丞,为人孝友简直,博学多才。孙叔豹,以朝散郎直秘阁知严州,有治绩。画家孙必达,淳祐间画院待诏,善长释道鬼神。诗人孙邦,宣和进士,官郎中。

元代有画家孙君泽,工山水人物。明代有山西右参政孙枝,附合阉党的工部尚书孙杰,礼部员外郎孙迪等家族。另有:孙适,以诗闻名,善行草书,尤长针炙术,隐居甘泉里,著有《东岩老人集》。孙继先,善画梅、竹、兰、菊。女诗人孙瑶英,著有《琴瑟居集》。及书法家孙胤科等。

清代孙氏名人蔚为大观:有位居宰相的孙士毅,户部左侍郎孙诒经,光禄大夫孙补笙,四川观察使孙春岩等家族。还有雍正进士孙灏,官左副都御史,著有《道盥斋集》。乾隆进士孙志祖,官御史,著有《文选考异》、《孔子家语疏证》等书。乾隆举人孙宗洁,筑堂名寿松,藏书数万卷。孙灏元也是一位藏书家兼鉴别家。学者孙之騄,博览群书,年逾60尚与诸生讲学,著有《晴川八识》、《考订竹书》、《别本尚书大传》等书。学者孙冯翼,著述亦丰,有《校定神农本草经》、《禹贡地理古注》、《江宁金石待访录》等。还有著《容庵集》的孙爽、著《鉴庵集》的孙治等。光绪进士孙知敏,曾任浙江高等学堂和两级师范学堂监督。

著名书画家有:士毅孙子孙均,工篆、隶,善写生,花卉鸟竹,颇得神趣。孙允中,善写兰竹。孙志皋,工兰石、荷花。孙大 ,善画花鸟竹石,亦工行、草、隶书,其子孙渊,能绍父艺。孙第培,流寓广西桂林,官茶陵知州,善画花卉,间作山水。孙楷,工墨竹,偶作花鸟。孙蒙,官至广西左江道,工诗文书画。孙锡晋,篆刻工整爽逸。……

清代杭州尤以孙氏才女云集。孙春岩有6个女儿:孙云凤、孙云鹤、孙云鸾、孙云鹄、孙云鹇,都是能诗善画的才女,尤以云凤、云鹤有名,为随园女弟子,一门才女之盛,令人刮目。女诗人还有:孙兰韫,著有《卧云阁诗钞》;孙佩兰,著有《吟翠楼诗稿》;孙佑纯,著有《凤翥吟》;孙苕玉,著有《琬华诗稿》;孙安祥,著有《白云楼遗稿》;孙传芳,著有《曼陀罗室稿》;及孙廷楷、孙廷凤姐妹,分别著有《晴云阁诗草》、和《贞松阁诗抄》。女诗人有:孙莹培,著有《翠薇仙馆词》;著有《碧香词》;孙荪意,著有《贻砚垒诗稿》、《衔蝉小录》和《衍波词》。还有画家孙之娴,工山水、花卉。

从如今杭州的孙氏家谱中可知:姚江孙氏尊唐昭宗时宰相孙偓为始祖。该族在明季,由浙江余姚兰凤迁居杭州。其他还有梅东孙氏、钱塘孙氏、武林孙氏诸派系。周围余杭、萧山诸地的孙氏家族也不少,当然最有名的要数富阳孙氏大本营。

三、上海及其周围地区

上海,包括嘉定、青浦、松江(华亭、娄县)等地,五代宋时就出了孙汉英家族,孙汉英为吴越国昆山镇防遏使,家居练祁(今嘉定城厢),儿子孙称为通议大夫,孙子孙载为北宋朝议大夫,孙临为大理寺评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中进士的孙岳,是当地孙姓最早的进士及第者。据史书记载,孙载一生曾举荐百余人为官,其侄、子却大多为布衣、小吏。元代有孙道明,号清隐居士,博学好古,书房称映雪斋,藏书万卷,手抄书亦数百卷,今犹有存者。

明代嘉定出了孙元化为一代儒将(后有传),其祖父孙抬是明给事中孙浚的后裔,居江东高桥镇(今上海浦东),有子3人。父亲孙继统,不乐仕进,却肆力于诗作,迁居嘉定。孙元化累官登莱巡抚,于辽东镇守有功,后因兵变而被枉杀。有子3:孙和鼎、孙和斗、孙和京。孙和斗,屡次谢绝父亲部属的举荐,不愿为官,潜心整理父亲的文稿,编成《水一方人集》。孙和京,牺牲在嘉定抗清的战役中。孙子孙致弥,清康熙年间任出使朝鲜副使,后为大型类书《佩文韵府》总纂。后裔孙思曾,著有《杖左堂自怡草》,其子孙宝仁,著《杖左堂自娱集》等,自嘉定迁居月浦。

明代还有礼部尚书孙承恩,书法遒劲,亦善画人物,著有《让溪草堂稿》,子孙克弘(后有传)尤为有名。还有映雪老人孙道易,著有《东园客谈》。知深州孙士美,抗清兵,城破一家殉国。清代诗人孙云鹏,画工山水,有《东皋诗抄》。

明清著名书画家有:孙鼎徵、孙荣期父子,都能诗善画。孙光祖,善写生,尤长篆刻。孙兆鏖,工山水、花鸟。孙安期、孙荣期兄第,诗、画皆精。孙卫,精篆、隶,工摹印和山水。孙南乔,善绘山川人像,临摹尤为逼肖。孙逢吉,精篆刻,善书画。孙钰,及弟孙孙镆、子孙鸣泰,家族世传写真。孙锡恩,工诗文,精绘事。孙锡海,所画山水人物笔致浑厚,摹古更得神似。还有:孙炳,工画花卉。孙效泉,善竹刻。孙士毂,善画兰竹。孙铎,工墨竹。……当代画坛有孙雪泥、孙祖勃。

西邻的昆山(新阳),孙氏人物有:明刑部郎中孙琼,执法平允,因与宦官结怨,谪戍辽阳,后复职得归。清代孙铨,乾隆举人,官山东阳信知县,工书画,好写生,尤善兰竹,中年兼画山水、人物,悉有古韵,其仕女像,风神闲静,非凡工可及。其女孙玉田,子孙兆溎、孙兆蕙,亦善诗画。孙坤,传九岁就能壁画,其山水苍秀,人物更妙。孙大登,工篆、隶。孙光祉 ,篆刻、书、画为时推重。女画家孙凤台,亦好吟咏,篆刻有汉人神趣。

南邻的嘉兴、嘉善一带,孙氏名流也以才女居多。元代女诗人孙潮,著有《映雪书屋诗》。清代女诗人有:孙兰媛,著《砚香阁诗钞》,亦善画兰竹。其妹孙惠媛,著有《悉余草》。孙湘畹,著有《篟 窗居诗钞》和《红余词》。孙蕴雪,著有《红余集》。女画家有:孙瑞英,善画花卉,亦工书法。孙淡英,工吟咏,善画兰竹。孙宝珊,精于小楷,亦工花卉,号铁仙女史。孙桂,工钩染花卉。女医生孙兰溪,工诗词,精医术。

另有明代孙叔吕,官光禄寺署丞,善画。清咸丰举人孙福清,曾任广东知县。文化方面:孙友金,工诗文,书法尤为超群。孙钧,善描山水,写真尤神似。孙吴,善治印。孙庆治,工书画。另有著《柳南堂集》的孙燕昌,著《山晓阁诗集》的孙琮,著《圣学大成》的孙钟瑞等。

可见,明清时期,上海一带已逐渐汇聚了相当多的孙氏家族。

四、江苏的常州、镇江和苏州、无锡

(一)常州、丹阳、镇江一带

常州(有毗陵、晋陵、武进、阳湖诸称),在宋代已名士辈出:孙卖,字仲益,别号鸿庆居士,大观进士,历官翰林学士,吏、户部尚书,立朝正直,知秀州、温州、临安诸郡。因忤执政,归隐太湖,有《鸿庆集》。其叔孙稷,精于《易》学。曾祖孙讽,官职方员外郎。为一大家族。其他还有:孙昌龄,熙宁中知通州,后改知江宁、温州,迁两浙转运使,又以秘阁校理知福州。孙汝翼,字端朝,建炎进士,历任秘书丞、知福州,终知荆南。孙杞,字德发,官知宣州婺源县、朝奉郎。孙畋,字无逸,历任知钱塘县、安吉县,以朝议大夫致仕。孙时,字季中,号乐安,以文学行义一州之望,字画遒丽,学生多人有功名,授宣教郎致仕。孙邈,字明远,授将仕郎。孙诂、孙世南、孙世仪三兄弟,淳化至道间,皆以文名驰声,著有文集。

明代有中书省参知政事孙英、礼部尚书孙慎行(后有传)等家族。知新安府孙隆,善画梅花、禽鱼、草虫,自成一家。孙珑,善画草虫、雪兔,随意点染,即有生趣。清代有经学大家孙星衍(后有传),其诗文书法亦皆著称,侄女孙漪惠也是诗人,著有《诗微室草》。另有孙如珍,善画佛像、人物。孙西灏,善写竹石,水墨明秀。

镇江,包括丹徙县等地区,宋代孙氏家族:孙荩,字道祖,政和五年进士,历知兴化军、严州、真州、泰州,迁淮南路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其孙子孙大成,字振道,天性至孝,操行纯笃,好聚方书,常济人困。大成子孙沂,字彦兴,嘉定四年进士,授吴县主薄,改常熟丞。《至顺镇江志》卷18,称其家族为“大港孙氏”。元代孙氏家族:孙规,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为庆元路学教授。其弟录矩,累官桃源知州、松江知府。矩子孙煜,以父荫授温州路税务提领,历新喻州判官等职。

地处常州与镇江之间的丹阳,同样孙氏族人汇聚。《严庄孙氏家乘》记,其家族为富阳孙权家族的后代,世为云阳(江苏丹阳)人,居白鹤山30余世。其先祖五代时人孙衍,宋初由云阳之白鹤山迁包港。后裔有迁丹阳严庄、无锡陡门和玉祁镇严家桥、朱青庄、西盛塘等地。称“世为丹阳望族,族聚子姓,至满2000余人。”江阴《斜河孙氏宗谱》有序称:“孙氏云阳望族,……自包港分徙者,若湖广,若河南,若苏之常熟,丹徙之丁岗,邑城之寺前,俱子姓昌炽,各有支谱,然皆以严庄为大宗。”

南宋以后,以孙翊为始祖的孙氏族人迁来此处,一些家谱称孙翊曾为朔宁府尹,抗金而战死。《云阳孙氏宗谱》谓,南宋时,其后代孙法镇守润州(今镇江),遂定居润东丁岗(云阳丁岗)。其后裔有迁润东当江沙、丹阳包港、虞港河、阳邑城北、吕城、黄圹、沟湾者,也有迁溧阳、句容、溧水、武进、常州、安徽凤阳等地。《富春当江沙孙氏族谱》也是其族支脉,由丁岗迁安徽沙夹扬岸。《润州岗东当沙孙氏重修族谱》与《阳湖孙氏谱记》都载,该族人在明初由濠州(安徽凤阳)迁常州葛巷与阳湖。《竹园孙氏宗谱》记,该族支脉在明代迁常州城南30里的延改竹园里。

还有《云阳幸家巷孙氏宗谱》,其族是元代从浙江余杭迁云阳幸家巷(今丹阳市境内)。《黄墅桥孙氏家乘》记,其先祖为濠州(安徽凤阳)人,明初迁常州城南70里的黄墅桥。明代丹阳有名人孙桢,多收藏书画古物,考据甚为精密。

(二)苏州、无锡、常熟一带

苏州(吴郡、吴江、吴县、长洲),有隋代著名画家孙尚子(后有传)。宋末有孙锐,宋亡隐居,著有《耕闲先生集》。明代孙从龙,隆庆进士,官刑部员外郎,后迁广信副使。还有书画家孙朗中、孙玮和木版刻工孙训。明末孙兆奎,在吴江起兵反清,战败而死。清代有造镜专家孙云球(后有传)。康熙进士孙岳颁,官礼部侍郎,善书法,凡御制碑版,必命之书。文人孙岵瞻,著有《闻籁阁集》。孙立纲,工诗及古文词。孙梁,嗜金石学,间刻小印,有汉人遗韵。孙义钧,博学,工隶、楷,精小学,尤精天文律象及诗词、画艺、篆刻,靡不通晓,自署月底修萧馆主人。画家还有:孙光灏,所画山水秀逸,怒浪飞涛,颇臻豪放。孙叔美善画,与父孙桃溪齐名。孙延,自号九梅居士,工诗、词、篆、隶,善写生墨梅。孙阜,善画,其子孙威凤传父业,供奉内廷。孙贤,善画花鸟。……当代学者有孙德谦,孙润宇等。

清代才女有:画家孙韫玉,善画墨梅,号梅花主人。孙愫,娴经史,工绘画。诗从孙清瑜,著有《茗余小草》。书法家孙云锦,善画与篆刻,有《印禅室诗集》。

无锡(金匮),北宋末年在无锡出了一个副丞相孙近,字叔诣,崇宁二年进士,累官吏部侍郎、直学士院,以翰林学士承旨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明代孙继皋,万历进士,累官礼部侍郎,著有《宗伯集》。凉州卫指挥使孙泰,迁北平都司,战死。清代孙希朱,潜心性理之学,著有《仰晦先生集》。孙槐,著有《禹贡椎指要删》。孙寅,官颖州知州,善画工诗。其他书画家有:孙介石,善临古画。孙其业与孙元超,皆工山水。孙显、孙思敬父子,画承家学。孙揆均,能诗工画。孙开和孙闻,书画俱工。还有女画家、诗人孙旭英,能诗善画,且懂医术,著有《峡猿吟》。子文学家孙诵昭,著有《寒灰吟草》、《养拙斋书画课》。

清代孙永清家族最为显赫。孙永清,字宏度,乾隆举人,累官贵州布政使、广西巡抚,风土民情一出于诗,著有《宝严斋诗集》。弟孙藩,监生出身,官至安徽布政使。子孙尔准,定平叔,嘉庆进士,累官汀州知府、江西按察使、安徽和福建巡抚,擢闽浙总督,垦田减租,兴修水利,剿捕盗匪,颇显政绩,书法笔意称似赵孟頫(fu),著有《泰云堂集》。尔准有2子:孙慧惇(dun),利津知县;孙慧翼,兵部员外郎。

常熟(昭文),明代孙七政,能诗,著有《松韵堂集》。嘉靖举人孙楼,官清州府推官,书室名博雅堂,藏书俞万卷,喜闭门校雠,著有《丽诗百韵》、《百川集》。戏曲家孙柚,字梅锡,有《琴心记》。孙艾,肆力于学,喜结庐交游,亦善画山水,著有《西川集》。明贡生孙永祚,入清隐居,著有《雪屋文集》。清代有诗人、翰林院庶吉士孙原湘,亦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孙从添编《春秋经传类求》。孙录,明亡不仕,工诗及书法。孙镐,官潞安知府,能诗、工书、善画。其他书画家还有:孙度,善画山水及人物。孙绿,指墨花卉俊雅。孙齐鉴,工诗书。孙崖,精画人物,又以鼓琴得名。孙从嘉,善画花鸟。孙冕,善写真,工花鸟。孙藩,善山水。孙继谟,善画竹。

这一带孙氏族人中有一些家族为安徽休宁孙氏族人的分支。如《港下孙氏续修宗谱》载,元末时,其休宁族人中一支由常州迁琴川(今江苏常熟),再迁锡山(今江苏无锡)之怀仁乡杨梓里港下。其后裔分居沙村、孟里、西漳、堰头兜、盛塘、桑园墩等地,家族规模不小。《孟里孙氏宗谱》是记其休宁族人在明代时迁居孟里(今无锡市石塘湾),现无锡市孙氏居民,亦多为该族后裔。《义村孙氏续修家乘》是记其休宁族人在明代时迁居无锡南门之百渎巷,再迁义村。后裔居邑仓桥、黄泥坝、濮巷、玉祁等地。《新安孙氏家乘》记,直至清代,仍有一支族人由新安(休宁)迁来无锡定居。

《常熟孙氏宗谱》和《沙州孙氏支谱》载,其家族也都由安徽休宁迁来,族人发展繁盛,分别居住泗港、平凝沙宗山圩、大圩埭一带,有迁善港、范港、郁家桥、万年圩、七里庙、五圩埭、永盛圩、龙王庙、杨舍西门、南阳沙者,又有迁盱眙县石佛街、宿州城、沐阳、清江、常熟梅里、苏州宝带桥诸地。俨然一大孙氏宗族。

其实,整个江苏南部,还包括江阴、溧阳、仪征、南京、扬州诸地,孙氏族人都有相当的居住规模,其迁徙渊源也是来自邻省各地。其中应以富阳孙氏为主,不过有如此多支安徽休宁族人迁来,说明这里山东乐安孙氏的后裔也是不少的。

五、江西的宁都

江西的孙讠利宁都家族。上节已述孙讠利为孙中山家族之唐末始祖,其族人长年居住于河南的陈留,在进入南方后,首先定居江西宁都,历数代之久。《先祖孙讠利五修墓志》说:该族人“至宋而公后遂大,文章节义为江右冠。”其支脉随后也逐步分散迁徙。宁都《城南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记,其族人由陈留迁至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再分迁江西的兴国、赣县、安远、吉安、泰利,及浙江的绍兴、余姚,湖南的湘乡、衡阳,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

《晋江青阳孙氏族谱》记,该族在五代后晋时,有一支避乱入闽,定居厦门市同安和晋江市青阳,后裔再徙居泉州、莆田等处。《紫金上义孙氏族谱》记,该支族元代七年(公元1320年)由宁都入粤,居广东大甫县青溪花果园,明初再迁长乐县久安寨,万历年间迁永安(紫金)县上义镇。而《紫金袁田孙氏支谱》谓,其支脉乃明永乐间,由福建长汀迁广东长乐县上镇约,即今紫金县忠兴坝。《兴宁孙氏族谱》记,该支脉明初由福建汀州迁广东惠州府兴宁县东厢留田堡官亭村,永乐年间再迁兴宁县章峰堡。该孙氏族子孙散居于河南、浙江、湖南、福建与广东,并有迁台湾与海外者。

虽然支族分徙不断,但宁都已渐为孙氏重要地望。宋代知名人士有:孙立节,字介夫,为孙讠利的七世孙,祖父孙长孺,累官知浔州,立节师从李觏,学问广博,尝作《春秋传》,大儒孙复见而叹服,皇祐进士,后官镇江军书记,调桂州节度判官,办案中曾救12人于死罪。儿子孙勰,字志康。师从苏轼,为人劲直,元祐进士,尝知岳州。小儿子孙,也学于苏轼,涉猎经史,博学工诗,苏轼曾书榜其屋舍称:各自竹林隐居。

四品

宋代包拯所任的开封府尹,实为权知开封府。宋代的官制分为官、职、差遣,包拯的权知开封府是个差遣,本身没有工资。

开封府尹在宋代并不常置(大多都是皇储兼任)且以文臣任之,专掌府事,位在尚书下、侍郎上,少尹二人佐之,然不常置。宋太宗、周世宗、宋真宗于即位前都曾担任此职。

包拯履历按年号分大致如下:

天圣五年(1027年):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不赴),监和州税(不赴)。景佑四年(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长县。康定元年(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庆历八年(1048年):刑部员外郎,河北转运使(未及上任),三司户部副使。皇佑五年(1053年):知扬州(后知庐州)。至和二年(1055年):兵部员外郎,知池州。嘉佑七年(1062年):礼部尚书(五月卒赠)

包拯最大做到礼部尚书,也就是现在的外交部部长,在当时应该是正二品

扩展资料:

开封府尹,五代、宋朝一重要官职名,位在尚书下、侍郎上,一般是从一品或二品官衔,若为“储君”担任,则为一品官衔。下设官吏有判官、推官、府院、六曹等。五代、宋初,任开封府尹者,多为事实上的皇位继承者。宋太宗、周世宗、宋真宗于即位前都曾担任此职。此后,多由亲王兼任,其中秦王赵廷美据说也是金匮之盟约定的继位者。

参考资料:

开封府尹- 

包拯-

包拯字希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在民间的威望非常高,他身为开封府尹不畏强权清正廉明、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断案如神被誉为包青天,受到历代老百姓的推崇,在平民百姓眼里包公就是公平正义的化身。

包公这一人物随着《三侠五义》等文学作品、小说演义的不断刻画其形象变得更丰满,甚至被神化、传奇化了,渐渐的就有了包公乃天上文曲星下凡的说法,尤其是他额头上醒目的月牙可通阴阳是通往地府的通行证,他审案可“日断阳、夜断阴”,看来不但人间需要包公这样的清官即便是地府同样需要包公去主持正义。神化包公其实是表达了平民百姓呼唤公平正义的心声。

北宋定都东京汴梁也就是开封,包公这个开封府尹的官职至少是三品,分量是很重的。但是三品官儿在整个朝廷中算不上顶级大员,在皇上四帝仁宗眼中还算不上安邦定国的重臣,包公一步登天飞黄腾达是在他奉旨担任钦差大臣陈州放粮班师回朝之后。

陈州放粮是包公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陈州大旱颗粒无收,老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宋仁宗升朝坐八宝金殿决定派一大臣前往陈州放粮赈济灾民。仁宗连问三声谁愿意前往陈州放粮?结果众大臣无一人应答,原来主政陈州的官员是当朝太师、大奸臣庞吉之子安乐侯庞昱。

庞昱在陈州俨然就是土皇帝,面对天灾不但无所作为而且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苦不堪言。朝中大臣知道招惹不起庞昱因此都沉默不语不愿意干这样的苦差事。皇上没办法只得询问丞相王袍谁可担此重任?王丞相沉吟片刻推荐了开封府尹包拯。仁宗准奏宣包拯上殿,包公觉得自己位卑言轻到了陈州恐怕难以对付安乐侯庞昱,于是在经过跟王丞相商议之后向皇上讨下三口铜铡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两把宝剑以及一面金牌,有先斩后奏之权而且见官大三级。

包拯到达陈州后与安乐侯庞昱斗智斗勇并躲过了庞昱安排的刺客的暗杀,最终成功斗倒庞昱将庞昱用龙头铡给铡了,包公陈州放粮大获成功,其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名声深入人心。其实除了陈州放粮之外包公还立下一件特殊的功劳那就是破获了尘封数十年的狸猫换太子的冤案。

包公陈州放粮途经西华县时遭到了一个老太太的拦轿喊冤,这个老太太不是普通人而是当朝天子宋仁宗的生身母亲李妃娘娘。当年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在世时他的两个妃子李妃和刘妃同时怀有身孕,真宗表示谁先生下儿子就封谁为皇后。

李妃先生下儿子,刘妃妒火中烧之下命人制造了狸猫换太子的冤案,她指使接生婆将扒了皮的狸猫放在李妃身边,同时命宫女寇珠将新生婴儿也即未来的宋仁宗杀死。寇珠不忍心杀害孩子将其交给八王千岁安庆宫中的太监总管陈林,陈林又将孩子交由八王夫人狄娘娘抚养。

后来刘妃逼死寇珠又火烧关押李妃的冷宫企图将李妃烧死,幸亏冷宫中的太监冒充李妃被烧死,真正的李妃则逃出皇宫流落到西华县跟所认干儿子范荣华相依为命。在包公的努力下李妃终于得以跟皇帝宋仁宗母子相认。由于包公的功劳太大了,宋仁宗一口气封包公为左班丞相、元阁老当朝一品、金华阁大学士、龙图阁大学士、太师太保太傅外加十三公、李妃娘娘的御儿干殿下兼任开封府尹,可谓是位极人臣。由此可见开封府尹只是包公众多职位中最低的一个罢了。

吏 、户、礼、兵、刑、工,六部,地位基本也就是这么个顺序。吏部最高,对应现在的组织部。工部最低,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苦哈哈的技能型土木工程师组织。

工部最高长官是尚书,那是二品的正部级官员,接下来是侍郎,副部级。

工部下属机构是各司,司长是郎中,正五品,郎中的副手才是员外郎,从五品。工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副司级干部,地级市副市长。

为什么贾政一个双国公直系后裔、官N代却做了地位最低的工部的一个副司级干部?

首先,贾政这样的勋贵子弟当官是一定要当的,但做事,那是一定不肯的。一个是不会做,另一个是不想做,最重要的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想承担责任。所以,在冷僻的衙门中找个闲职是最佳的选择了。

贾政这个副司长,估计连点个卯都不做,整天就是请长假、泡病号在家和清客帮闲吃酒吟诗,而单位也很知趣的不会拿工作来烦他。

其次,六部中工部最低,为什么贾政去工部?

工部看上去苦哈哈,但是干工程不需要钱吗?做官为什么?贾政这样的人家是看不上当官的,可是却看得上钱。在这种单位,贾政什么都不用干,单位“谋”点福利,直接就派人送家里去了。这么好的单位为什么不去呢?

实际上,贾政到工部应该是皇帝特意安排的。皇帝是知道这些勋贵子弟的水平的,给个肥缺,不用做事,养老就行了。毕竟四大家族,同气连枝,要是贾政工作上犯个错误,你是处理不处理?

最后,事情的本质出在曹雪芹身上。

众所周知,曹雪芹他们家是康熙皇帝的包衣奴才,内务府世家,干的是采办物品伺候皇帝的工作。这工作不在朝廷的编制内,属于皇帝的内廷,但是性质和外廷的工部差不多,所以曹雪芹就给了贾政一个工部员外郎的官职。没办法,曹家是江宁织造,本身官职品级也不高,尽管实际影响力大得很。

府尹是一个府的长官。

很多人把明清的“府”对应到现在的地级市,这样对比对也不对。对是因为,府确实是紧邻省下面的一级,可比现在省下面的地级市。不对,是因为明清的“府”管辖范围要比现在的地级市要大,甚至大的多。而知府的品级甚至能到四品。这样从权力到品级,实际知府是大于现在的地级市最大领导的。

一般府长官是知府,只有地位更高的府,比如京师、陪都、留都这样的算“首都”的府,长官才会称“府尹”。再结合“应天”的府名,不是首都,也是陪都了。

“府尹”品级是高于知府的。京师的府尹往往是皇帝信得过的人,甚至只会给皇族的人,而不是大臣。比如,北宋汴梁,开封府尹最早就是宋太宗、宋真宗这样的皇族,所以以后所有管理开封府的人都不能称“府尹”,只能是“权知开封府”,大白话就是暂时代理管管开封府,临时工。

贾政敢运作这样的职务给贾雨村,一方面说明四大家族真牛,另外一方面只能说四大家族已经把皇帝得罪的死死的了。

贾政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员外郎怎么能运作应天府尹呢?

答案就是,官职不等于影响力。

工部员外郎只是贾政在体制内的编制,但他完全不靠这个编制生活。

四大家族以及四王八公等等勋贵世家,近百年来早就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庞大势力。贾政在这些子弟中,算是有“出息”的,是这些武夫世家少有的“读书人”且靠“读书”做了官的人,而且没有吃喝嫖赌的纨绔劣行,声誉很好。无形中,就成了这个庞大势力的一个突出节点、枢纽、话事人。

与贾政相比,贾赦能干点啥?他还是世袭一等将军呢,想要几幅扇子几乎只能明抢了。

所以,贾政最厉害的就是,只要他往那里一站,就可以沟通起四面八方、形形色色、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各种权贵力量。这种影响力即使他的朋友圈里,也是很少人能做到的。

当然,贾政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的女儿在宫里,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只能算锦上添花了。

也因为此,林如海直接就是向贾政写信,让他帮贾雨村。而贾雨村这个势力小人,懂行情,贾赦考虑都不考虑,直接就是找的贾政,一把就拜对了庙门,得偿所愿。

包拯曾担任过的开封府尹,相当于如今的什么职务?

  北宋开封府尹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长。  开封府即是当年汴京的首府衙门。开封府初建于五代后梁,也称南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