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和汉族有区别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3收藏

侗族和汉族有区别吗,第1张

当然有区别,是不同的民族,侗族是少数民族。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

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干越。有研究指出江西的简称“赣”即来自古代侗族自称。隋唐五代宋朝时期的“僚”、元明清时期的“峒人”,后来又有许多汉族人来到他们的居住地,与当地人混合而成。

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

         广西三江侗族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发展研究

              瞿然      董阮建

摘要:广西三江侗族建筑是我国重要的建筑形态之一,为使广西三江侗族建筑能够更好的传承发展。笔者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八寨进行实地考察和长期调查研究,对三江侗族建筑的特点和现代建筑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为三江侗族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促进我国的传统建筑在将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侗族建筑;民族特色;传承发展;建筑设计

引言

侗族建筑是三江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早期极度符合侗族居民对建筑形式与功能的需求。随着现代建筑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侗族建筑所具备的功能逐渐开始无法满足侗族居民的需求,导致了侗族居民开始选择修建现代建筑,放弃传统侗族建筑,呈现出传统侗族建筑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的趋势。因此,对传统侗族建筑进行研究,为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能够与时俱进,满足侗族人民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此项深入研究思考是高校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 广西三江侗族建筑的 形式 特点

(一)、建筑结构形式

广西三江侗族建筑的结构形式为木质框架结构,具有实用、美观、易于隔热以及高能源效率等特点。其建筑主要由木质材料组成,木柱与木梁构成房屋的骨架,墙也由木板构成,但只起隔断作用,不起承重作用。通过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八寨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发现侗族居民非常团结,喜欢将房屋挨着紧凑而建造。木结构房屋建造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和基础设施相对较少,在建造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及人们生活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这些特点较好的满足了当地居民对建筑的需求。同时广西地貌属卡斯特与山地丘陵盆地错综地貌,气候温暖,热量丰富,而侗族建筑具有的特点较好的适宜了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

(二)、合理利用地形与资源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地貌多为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耕地较少。三江侗族建筑可以依山而建,建筑物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耕地,为三江侗族人民长期的山区生活创造了条件。并且,因合理利用地形,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形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三江侗族建筑为木质结构,建造材料多为木制,而三江侗族自治县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可以就地取材,大大降低了房屋建造的成本与时间。

二、 广西三江侗族建筑存在的问题

21 、三江侗族建筑存在的问题

广西三江侗族建筑是侗族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无疑有着诸多的优点,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慢慢也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所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濒临失传的危险。现在部分侗族建筑的营造技艺只是掌握在老一辈人的手中,缺少具体的书面化,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侗族年轻一代的人民很多并不愿意继续学习侗族建筑的营造技艺,从而导致侗族建筑的传承困难重重。二是侗族建筑成本提高,逐渐被现代建筑取代。因社会的快速发展,木材资源的使用,导致木材价格提高,侗族建筑成本也随之提高,同时现代建筑飞速发展,成本降低,舒适度与数字信息化程度提高,更加能满足侗族居民对建筑功能的需求。再加上木结构建筑自身的防火性较差,容易造成损毁等问题。导致一些侗族居民开始选择现代建筑,放弃传统的侗族建筑。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一些侗族居民已经开始修建现代建筑,传统侗族建筑逐渐开始被现代建筑取代。三是传统侗族建筑的居住环境及其功能开始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侗族人民对生活的要求也开始提高,而传统侗族建筑屋内没有取水排污等设备,也缺少卫生间、浴室等现代生活所必备的功能空间和家电设备等。所以侗族居民更愿意住进现代建筑中,体验现代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传统侗族建筑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因现代建筑的飞速发展,侗族人民对建筑功能的需求提高,同时传统侗族建筑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与传承,导致传统侗族建筑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这是三江侗族建筑目前面临的现状。值得一说的是,广西三江自治县政府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再加上三江侗族建筑自身的特点与悠久的历史,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得三江一些地方发展为了国家四A级景区,极大的保护了三江侗族建筑。但是也有很多没有发展为景区的地方,传统侗族建筑开始被现代建筑取代。所以,三江侗族建筑目前呈现出局部得到保护、传承与发展,整体趋势呈现被现代建筑取代的现状。

三、对策与建议

31继续加强三江自治县的旅游建设

广西三江侗族有很多地区具有特色的建筑和优美的风景,都具备发展为旅游景点的条件,而通过实践证明,发展建设旅游设施,可以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三江侗族建筑,因此,可以继续加强三江自治县的旅游建设,在建设旅游地的时候,也可以加强对三江侗族建筑的宣传,提高三江侗族建筑的及其营建技艺的知名度,可以在景区的展示栏上刻写下三江侗族建筑的悠久历史及其营建技艺,让到三江旅游的游客可以充分了解三江侗族建筑的悠久历史,营建技艺等。同时发展旅游建设可以让当地居民体会到侗族建筑为当地居民生活上带来的改善,促使三江侗族人民可以更加的喜爱侗族建筑,继续建造使用侗族建筑,形成良性循环,使得侗族建筑可以更好的传承发展。

32通过高校教学传承和发展三江侗族建筑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对很多技艺的传承采用家族式传承。但家族式传承的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一代传一代,体现为父传子,传男不传女,容易造成技艺的缺失。而三江侗族建筑传承机制多为家族式传承,是导致侗族建筑濒临失传的原因之一,因此,应该改变这种传承方式,通过教学等方式传承以及发展三江侗族建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便进行实施:一是当地侗族人民有意识的为后代培养兴趣,从小为孩子讲解一些三江侗族建筑的历史,营建技艺等,培养孩子的兴趣,使得侗族建筑后继有人,可以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二是尝试将与三江侗族建筑相关的知识加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当中。列如可以尝试在一些大学的选修课中加入一些与三江侗族建筑有关的课程,让对侗族建筑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途径了解和学习三江侗族建筑的历史,营建技艺等。笔者曾对自己所在院校土木系的同学做过一份对三江侗族建筑是否感兴趣的调查问卷,其中11%的同学觉得很感兴趣,38%的同学觉得比较感兴趣,33%的同学觉得一般,18%的同学不感兴趣。从数据上分析,有49%的同学对我国传统侗族建筑感兴趣。因此,在大学的选修课中加入与侗族建筑相关的课程,可以吸引一部分大学生尤其是建筑专业的学生对侗族建筑进行了解,学习甚至是传承与发展。而各个高校建筑专业的学生将会是今后建筑行业的主力军,可以很好的解决侗族建筑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三江侗族建筑的优点与现代建筑的优点相互结合。随着当今社会以及现代建筑的飞速发展,传统侗族建筑或多或少会遇见一些问题,因此,传统侗族建筑也应该改革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物日益增长的需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便进行改革与发展:一是加强创新,将现代建筑中的优点融入到三江侗族建筑中。列如可以对侗族木构建筑技艺方面进行创新,创新时也应当保留侗族建筑的特点,要坚持核心要素,在木材、外形、结构、传统彩绘、造型等方面不可动摇,但是对于非核心要素,则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将现代建筑中的元素融入其中。二是将侗族建筑中的优点融入现代建筑当中,使得现代建筑更加完善的同时,将侗族建筑的营建技艺传承发展下去。将侗族建筑的优点与现代建筑的优点相互结构,可以使其共同发展,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四、 结语

广西三江侗族建筑作为我国的传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营建技艺,传统侗族建筑的传承发展,对我国建筑文化具有非凡的意义。同时对侗族建筑及其营建技艺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使侗族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还可以使我国现代建筑和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玲玲, 董阮建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过程中建构建筑学专业应用技术型特色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2]董阮建 信息化背景下广西高校设计专业基础实践课教学的课程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2

[3]董阮建 柳州创意产业与设计教育的发展概况[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3:223-224

精绝人存在,精绝古城也存在但精绝人以鬼洞族人为主,还有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杂在一起,精绝人的记录从汉史到唐史都有一定的记录,但到后来就没有记录

精绝国最后一任女王死亡之后,这个城市就在沙海中消失了。是毁于自然灾害,还是毁于战争,都无从得知,就像是这个国家根本不存在过一样。

精绝古城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兹独河下游,在昆仑山的东北方向。

尼雅河缔造了尼雅绿洲,尼雅绿洲缔造了尼雅文明。而尼雅古城代表了尼雅文明的最高境界。在汉书·西域传中,称古城为精绝国,“精绝国,王治精绝城,户480,口3360,胜兵500人。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在唐僧的大唐西域记里记载: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泽地热湿,难以履涉,芦草荒基,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过,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

从记载来看,唐代的时候,精绝国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就相当糟糕了,不过地处交通要道,所以还苟延残喘着。导致尼雅文明消失的最大原因可能是河流改道,也有种观点是西域各国之间的混战。汉朝把西域统一到版图里来,原来的各个城邦小国成了军事重镇。但汉末国力衰退,那旮旯天高皇帝远木有人管了,所以弱势部落被强势部落所征服。

吹灯里面说,曾经有英国人去那里探险,只有一个幸存者得以回来。确实,在1901年,有个英国佬斯坦因去了那里。他集市上买到几块刻有异样文字的木板,顺藤摸瓜找到了古城遗址。估计那个英国老是外来摸金校尉,打着考古的旗号到那里一顿乱采乱伐。

斯坦因发现的那种古怪文字,学术界称为“卢文”。今天的学者非常重视研究这种文字,寄望通过文字的记载去破解古代王国一些不可思议的内容。目前我们能够知道的是:精绝国没有经历过重大战争,相对稳定,是某种程度上的世外桃源。但精绝国何时建国,何种民族居住却还没有搞清楚。鬼洞族什么的,是杜撰。也没有资料表明,精绝国的国王中有过女王。

从一些资料中得知,精绝国遗址中的民居、佛塔被沙丘分散地隔离开,但整体上能够看得出,遗址呈一个椭圆形分布。就是吹灯里面说的眼球的形状……

起源是指事物的来自何处,即事物的来源。关于侗款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战争论。这种观点认为,在侗族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私有制的产生,氏族社会部落内部或部落间出现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引起的利益纷争或战争,为了维护本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共同利益而款就出现了。潘盛之认为,侗族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私有制开始在侗族地区出现,社会上财富分配不平等,出现纷争以及不停的战争,为了维护本民族利益,必然依靠整个房族的集体力量或联合其他房族的力量,以共同对付自己的对方。这样,款组织就应运而生了(潘盛之,“侗款”三题[C]//侗学研究会侗学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141)。石玉昌也持此观点(石玉昌侗乡和谐之宝:侗款[J]凯里学院学报,2007,25(5))。此种观点在现存侗款文本中得到证实,侗款具有军事联防性质,同时侗族历史上多次人民起义中款组织作用也论证这种观点。

第二观点是婚姻论。这种观点认为,款是起源侗族原始的婚姻制度,在侗族原始社会里,部落间往来于部落间男女的交往的恋爱需要,将种恋爱往来的约定成俗化,就是部落间婚姻联结,在婚姻联结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村寨或地域间的政治和军事联盟。邓敏文和吴浩认为款源于原始的婚姻制度,产生于族外群婚制这个历史阶段中。一个氏族和另一个氏族的男女之间,仍然保持着群体性的性爱交往。这种既是交朋友又是结情人的古代婚姻制度,很可能就是款的前身,也是款组织名称的来源。其原始形态就是村寨与村寨或氏族与氏族之间的婚姻联结,后来才逐步发展成为村寨与村寨或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政治和军事联盟。无论是婚姻联结还是政治或军事联盟,都有真诚结交的含义,这就是“款”(邓敏文,吴浩没有国王的王国:侗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5)。有人认为也可以从当今侗族社区仍然盛行的“为也”、“为赫”、“为款”活动(交朋友活动)中找到依据(粟丹传统侗款的法文化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8,228(12):106)。

第三观点是管理论。这种观点认为,侗款应起源氏族社会内的管理需要而产生的,氏族社会中氏族原是有氏族家族不断发展并不断分离而形成一个个新的氏族家族,这些氏族家族之间会因为内部家族事务或管辖范围内的资源而不断发生一些纠纷,为了协调这些事务或解决这些纠纷而进行联合或结盟,这种结盟或联合是以氏族血缘关系为核心而相互联系。这可从侗族习惯法中找到依据。冯祖贻和胡世蓉等人认为,从这些侗款法律制度中可以看出,侗款产生也可能来源于管理侗族社会事务和维护侗族社会秩序。侗款组织,是原始氏族社会晚期的产物,其最初之目的,在于调解由于生产力发展之后社会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纠纷,但后来在氏族之间的战争中发挥了作用,因而具有军事联盟的性质。但对于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来说,这样一种社会组织的军事联盟功能并不明显,其更多的功能则是维护地方秩序,实现地方的民主自治(冯祖贻,胡世蓉等侗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117-118)。廖君湘和王传旗等(廖君湘,王传旗浅析侗款制度与侗族传统社会的“款约”习惯法[J]甘肃民族研究,2005(1))人也持这种观点。

关于侗款起源争论的上述三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在侗族传统社会的历史中去寻找到某些证据作支撑。实际上,侗款的产生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是受制于侗族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条件所制约。侗款的产生与婚姻制度、管理内部事务和抵抗外敌等因素都相关,不是单一的因素起作用。我们可以推测,婚姻行为关系是侗款产生的一个的内部条件,不是根本性的条件,可看成是一个内在的诱因;侗族氏族内部事务管理的需要是侗款产生的一个基础性条件,没有内部矛盾及关系的处理需要,侗族社会传统组织没有必要成立,因而侗族氏族内部事务管理的需要是侗款产生的最为深层的社会基础;抵抗外敌是强化侗款组织发展和完善,以及促使其发展壮大的外部条件。因此,侗款的产生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它的产生对侗族传统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性作用。随着侗族传统社会的发展演变,侗款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适应侗族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侗嘎佬

侗族人民擅长建筑,而且其建筑独具特色,侗族寨寨都有鼓楼叠立、花桥横跨,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构成侗寨的特有风光,但又楼和风雨桥最为引人注目,它的整个建筑以不用一钉一铆而闻名于世。

历史上鼓楼是侗族人民作为族姓群体的外形标志和 议事及娱乐活动的场所,一寨一姓一鼓楼。

肇兴的鼓楼群是鼓楼建筑中的精品,最具代表性。

地坪风雨桥始建于光绪年间,历史比广西三江程阳桥还长,很具观赏性。

岩洞镇述洞的独柱鼓楼,其建筑技艺高超,历史悠久,它是侗族鼓楼的雏形再现,具有很高的科考研究价值。

黎平侗族建筑师在深圳、贵阳、上海、北京等地,乃至日本等国处处留下他们辉煌的建筑业绩,其建筑艺术,令世人惊叹不已。

在侗寨,寨寨有鼓楼、花桥、戏楼、寨门、吊脚楼。

鼓楼、花桥造型美观、工艺精湛,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株奇葩,古村寨和吊脚楼民居被誉为“传统文化明珠”和“民间收藏的宝藏”。

全国现存鼓楼630余座,花桥500余座,黎平就有鼓楼320座,花桥 290座,均占全国50%以上,是“鼓楼、花桥建筑博物馆”;肇兴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称为“侗乡第一寨”,有五座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楼,肇兴鼓楼群已被列为世界基尼斯纪录;述洞村独柱鼓楼是侗族鼓楼的雏形,已被列入世界基尼斯纪录;高寅侗寨现存明朝初期建造的吊脚楼10余栋,是非常珍贵的文物。

目前,地坪风雨桥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花桥都是侗族最有特色的代表性建筑,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设计,无需图纸,匠师仅用一根竹竿做的“香杆”作为构件尺寸。

鼓楼造型丰富,形体变化多样。

底层4排16柱,底部四角重檐,上部八角密檐,顶部为四角攒尖、四角歇山或八角攒尖。

鼓楼的层数都为奇数,有九至二十多层不等,因为侗族先民认为奇数是阳数,寓意吉祥。

鼓楼一般高三至五丈,鼓楼底部通常宽约二三丈,有的围栏杆、有的空敞,中间设“火塘”,四周有长凳供人休息。

风雨桥桥上建长廊和桥楼,十分壮观。

鼓楼、风雨桥楼檐层叠,覆盖小青瓦,檐角彩塑龙凤、花鸟泥塑,封檐板上彩绘人物故事、历史传说、传统习俗。

80年代,黎平鼓楼花桥模型参加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30多个国家的使节参观后,赞叹说:中国侗族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

侗族的图腾崇拜物是鱼。

侗族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集中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处。其中广西的侗族就集中于桂北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融安县。其分布区域连成一片,原始信仰也就大致相同。

说到原始信仰,它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在敬畏强大的自然力的同时,缺乏一定的科学知识。于是就将某些生物或非生物神秘化,得到各种各样的图腾加以崇拜,形成了原始信仰的标志。

在那里,鱼就作为图腾世代相传,自古就有“一脚踩三鲤”“无鱼不礼”“无鱼不祭”以及“识鱼认族”的说法。

也就是说侗家人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可以不讲究那“少牢”“太牢”之制,但必定不能缺“坝”(侗语,义鱼)。

扩展资料:

侗族习俗及社会  

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有行歌坐月,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男女青年交往自由,女青年以来的访的男青年多为荣。男青年去时,每人都手提一个灯笼,晚上谁家的灯笼挂的多,说明谁家的女儿出众,其父母也很得意。过节时,男女青年唱对歌表示爱情。  

男人穿对襟或右衽无劣谔衣,包大头巾;妇女穿大襟无领上衣,穿百摺裙,束腰带和绑腿,包头帕,留长辫。  

以大米为主食,山区多吃糯米。好饮酒,嗜好酸辣味。打油茶、鱼生、腌鱼为自食和待客的上等佳肴。  

多数地区的侗族过春节,也有的地区在十月或十一月择日“过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为祭牛节,节日让牛休息,供以鲜草、糯米饭等食品。吃新节多在七月,届时以新米和鱼祭祖,预祝丰收。

-侗族

侗族人信仰多神,崇拜祖先,特别崇拜女性祖先“萨母”,许多地方都建有“萨母祠”。有的地方也信汉族的一些神。佛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较少人信奉。

侗族的语言是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语有两个大方言:一是南方话,二是北方话。以贵州锦屏县境内的苗汉杂居一线划分。侗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各土语中声调有些差异,有的地方有9调,有的地方有6调。

侗族善音乐。侗族民间音乐最有名的是“鼓楼大歌”,它是一种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1986年贵州侗歌合唱团赴法国演出侗族大歌引起轰动,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牛腿琴是侗族的传统弦乐器。

侗族人的服装多用自制的“侗布”制成,色调以青、蓝、白、紫为主。边远山区的男子多穿右衽无领的短衣,包大头巾,有的头留顶发。

妇女装束各地稍有差异,上身有大襟无领无扣上衣,也有的衣长至膝,下穿百褶裙或管裤,多束腰带、绑裹腿,衣襟、衣滚等处绣有花纹。妇女多梳盘发包头,喜爱佩戴银等饰品。

侗族饮食没什么禁忌,品种丰富,甚至包括一些昆虫、蚕蛹。

侗家菜腌制食品特别多,包括各种腌酸菜、腌肉、腌鱼。另有独特的米酒,口味不凶,但据说喝多了容易摔跟头。米酒多由当地产糯米或玉米酿造,度数不是特别高,但经常混合蜂蜜、冰糖等,口感甜,容易喝多、喝醉上头。喝醉后容易快速入睡,长时间不醒。

扩展资料:

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中的干越等。隋唐五代宋朝时期的“僚”、元明清时期的“峒人”,后来又有许多汉族人来到他们的居住地,与当地人混合而成。

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的居民统称为侗族。

中国共有侗族2,879,974人(2010年人口普查),为中国第12大民族。侗族世居地分布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黔湘桂鄂四省交汇区域。

贵州为侗族人口第一大省份,有侗族1,628,568人,占侗族人口的5501%,占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的1221%,占全省人口的462%,侗族是次于汉、苗与布依族列贵州第四大民族。

-侗族

侗族和汉族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是不同的民族,侗族是少数民族。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