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 可以组什么词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3收藏

谱 可以组什么词,第1张

谱 可以组什么词 :

谱写、

乐谱、

声谱、

歌谱、

谱号、

画谱、

光谱、

家谱、

年谱、

系谱、

贴谱、

频谱、

谱表、

简谱、

棋谱、

曲谱、

谱子、

印谱、

谱牒、

图谱、

脸谱、

菜谱、

族谱、

打谱、

词谱、

兰谱、

食谱、

谱系、

背谱、

谱籍、

谱架、

谱气、

谱制、

宗谱、

弈谱、

谱第、

文谱、

谱帖、

行谱、

极谱

来知德

来知德(1525~1604),明代理学家、易学家,著名诗人。字矣鲜,别号瞿塘,明夔州府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屡上公车不第,便“杜门谢客,穷研经史”,隐居求志,著述为乐。其晚年,朝廷特授翰林院待诏,不赴,敕建“聘君仁里”石坊。著有《周易集注》《来瞿唐先生日录》,分别收入《四库全书》和《续修四库全书》。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起,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周易》。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完成《易经集注》一书。万历三十年,被特授翰林院侍读。死后建来子嗣,皇帝御赐“崛起真儒”匾额,以褒其贤。后世尊其为“一代大儒”、“崛起真儒”,建来公祠以祀。其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别开生面,卓然成家,《易》学成就更是独树一帜,时称“绝学”,“孔子以来未曾有”,对后世影响至深,研究者遍及海内外。

中文名:来知德

别名:来子,来夫子,来瞿唐先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明代夔州府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

出生日期:1525

逝世日期:1604

职业:理学家、易学家,著名诗人

信仰:儒家

主要成就:皇帝御赐“崛起真儒”

代表作品:《周易集注》,《来瞿唐先生日录》,《易经集注》

性别:男

简介

来知德(1525一1604),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人,字矣鲜,号瞿塘。嘉靖三十一年(1551)举于乡,万历三十年(1602)经总督王象乾、巡抚郭子章推荐,特授翰林侍诏,以老疾辞,诏以所授官致仕,有司月给米三石终其身,终年八十岁。

其名、事在《明史》中有记载,是继孔子后,用象数结合义理注释《易经》取得巨大成就的惟独一人,故称夫子。

其著作颇丰,著有《釜山虬溪诗稿》、游记有《华山》、《峨眉》等;理学有《周易集注》、《大学古本章句》等;自省有《谨言功夫条目》等;训诫子孙的有《家训》等,尤以《周易集注》用功尤厚。

来知德与当代著名周易大师觉航居士(罗世发)的先祖交情深厚,据罗氏家谱记载及民间说法佐证,来夫子曾在万县演易台的山中闭关研易数十年,终年极少下山,其生活皆由觉航居士先祖罗朝元供养,二人一起学易研易、相互切磋。

成就

周易集注

来知德,易学著作今存《易经集注》(本名《周易集注》)十六卷。

《易经集注》侧重取《系辞》“错综其数”以论象。自序曰“像者,乃事理之仿佛近似可以想像者也,非真有实理也”,“有象则大小远近精粗、千蹊万径之理咸寓乎其中,方可弥纶天地,无象则所言者,止一理而己,何以弥纶故象犹镜也,有镜则万物毕照。若舍其镜,是无镜而索照矣。不知象,《易》不可注也”,“注既成,乃僭于伏羲、文王圆图之前,新画一图,以见圣人作易之原。又画八卦变六十四卦图,又画八卦所属相错图,又画八卦六爻变自相错图,又画八卦次序自相综图,又画八卦所属自相综图,又画八卦所属自相综文王序卦正综图,又画八卦四正四隅相综文王序卦杂综图。又发明八卦正位及上下经篇义并各字义,又发明六十四卦启蒙,又考定《系辞》上下传,又补定《说卦》传以广八卦之象,又改正集注分卷,又发明孔子十翼。其注先训释象义、字义及错综义,后加一圈方训释本卦本爻真意”。此亦足见其著书之宗旨。

"四圣"是按世上万物之象来定的八卦,《易经》本以物象出现,来夫子重点研究事物的本质,以象数为宗,强调理、气、象数相统一,专取《系辞》中错综其数以论易象。以象数阐释义理,以义理印证象数,纵横推阐,按图索骥,为学《易》者,洞开了门户;为《易》林找回了孔子《易》原璧,使失去了一千多年的象数,又回到了"四圣"原处,故震惊《易》林,《周易集注》被称为绝学。

“八卦图”

来氏所谓僭于前之图为《梁山来知德圆图》(见下图),谓“此圣人作《易》之原也。理气象数阴阳老少往来进退常变吉凶,皆尚乎其中”、“盖伏羲之图,《易》之对待;文王之图,《易》之流行,德之图,不立文字,以天地间理气象数,不过如此,此则兼对待流行主宰之理而图之也,故图于伏羲、文王之前”。实则此图乃胡一桂《文王十二月卦气图》和韩邦奇“维天之命”、“圣人之心”二图的进一步演化图。与韩邦奇二图比较,只不过是把中间圆圈变小而己。此等无“鱼眼”之图皆来源于十二月卦圆图。所列《伏羲六十四卦圆图》即本朱熹之说将《先天图》内方图“拿出放外”只余圆图者,所列《伏羲八卦方位之图》及《文王八卦方位之图》即是朱熹《周易本义》卷首之图,所列《孔子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图》则是《周易本义》小横图之演变图。所列《来知德八卦变六十四卦图》则是本《京氏易传》八宫世系所出卦变图,而《来知德八卦所属自相错图》又是本《八卦变六十四卦》所得八宫世系之卦,谓之“自然相错”之图,所列《来知德六爻变自相错图》为八纯卦初爻变至上爻变所得卦图,谓“因乾坤相错,故六爻变亦相错”、“因兑艮相错,故六爻变亦相错”、“因离坎相错,故六爻变亦相错”、“因震巽相错,故六爻变亦相错”。所列《来知德八卦次序自相综图》即为取“相综”之义将《周易本义》大横图六十四卦重新组合之图,如上体本乾下体本乾一至坤八之序所得八卦,与下体本乾上体本乾一至坤八之序所得八卦,配为“相综”,“四正之卦”出四图,“四隅之卦”出四图。此图“相综”者五十四对,“相错”者二对(《大过》错《颐》、《中孚》错《小过》。所谓“八卦次序自相综”之图名并不严密)。所列《来知德八卦所属自相综图》则又是八纯卦一个爻变至五个爻变所得五卦配“相综”之图,有所谓“文王序卦杂综”四图。

《来知德八卦四正综四正临尾二卦图》则是以八纯卦十六卦“相综”之图,有所谓“文王序卦杂综”二图。来氏所列诸多“错综”图,实不出孔颐达所说“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师比之类是也;变者,反复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之类是也”(见《周易正义·序卦》)范围。来氏所谓之“综”,即是《屯》与《蒙》类之“覆”,来氏所谓之“错”,即是《乾》与《坤》类之“变以对之”。准此,来氏演变而出《伏羲文王错综图》等诸图。此外,还有《来知德八卦正位图》及其“易学六十四卦启蒙”中准朱熹《易学启蒙》“考变占”篇三十二图演变而来之六十四卦“六爻变”之卦变图。

至清康熙甲寅(1674年)高雪君“重刻瞿唐来夫子易注”时,于来知德诸图之后增“来图补遗”,列《太极图》、《伏羲卦》、《伏羲八卦方位》、《阳直图消息盈虚》、《阴直图消息盈虚》、《天上月轮图》、《文王八卦方位》、《一年气象》、《大混沌》、《天地形象》、《帝王图大混沌》、《历代文章大混沌》、《以周家论小混沌》、《一日混沌》、《历代人才大混沌》、《天下混沌三教》等图。(皆为就十二月卦圆图衍出之图)。曰:“《易注》成梓后,始访得先生日录诸稿中有太极诸图,明白精透,晰理如列眉。不知当日先生自叙中何以不及此今为编入,一以见作者精研之深,一以见述者大成之集。裨益后进,不厌其多。”(见今巴蜀书社一九八八年影印之《易经来注图解》)高雪君所增补诸图,以来知德“注既成,乃僭于伏羲文王圆图之前,新画一图”之说考之,皆似后人据《梁山来知德圆图》衍出之图。以其中之《伏羲卦》图(见下图)即可明了此图原本自十二用卦圆图衍出。

从《梁山来知德圆图》之由来,有人谓似本章潢《图书编》所列之“古太极图”(有“眼”之“黑白鱼”互绕之图)演变而来,其实则不然。章潢所谓之“古太极图”即为赵_谦列于《六书本义》卷首之《天地自然河图》,亦即如高雪君于《易经来注图解》卷末“周易采图”所列《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见下图),将是图中间挖空之后并不得《梁山来知德圆图》(`黑白相绕方向相反)。高雪君所列之图乃本杨甲《伏羲八卦图》演变而来,就其所列《先天画卦图》(见下图)正推之即得《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反推之则得杨甲《伏羲八卦图》。以其所画弧线曲度分毫不差分析之,则高雪君似已明白此图乃本杨甲《伏羲八卦图》推来。否则以赵_嫌所列原图之弧线曲度,绝对不能得到高雪君所列之图形(此图三环半径之间成比例关系)。

来知德自谓“《易》自孔子没,而亡至今日矣”、“四圣之易,不在四圣,而在我矣”、“德因四圣人之《易》千载长夜,乃将纂修性理大全去取于其间,更附以数年所悟之象数,以成明时一代之书”、“一部易经,不在四圣,而在我矣”,可见其自诩亦过高。又其自谓依十二月卦圆图衍得之图为“此则兼对待流行主宰之理而图之也,故图干伏羲、文王之前”,亦是有些不甚自量。

来氏所谓“其注先训释象义、字义及错综义”,则有涉于反对卦变说。所述卦变以“卦综”释卦名及《彖》辞凡二十九例。与俞琰《周易集说》比较,除俞氏所释十九例之外,来氏又多出《讼》反《需》、《同人》反《大有》、《大有》反《同入》、《贲》反《噬嗑》、《解》反《蹇》、《益》反《损》、《困》反《井》、《丰》反《旅》、《涣》反《节》、《履》反《小畜》七例。其实来氏之卦变说乃本俞谈而来,只不过以反对卦为“综卦”而已。其后清儒江永将来知德之卦变厘定为二十二卦,删其不易晓处有七。至焦循于《易图略》“论卦变”,则谓“凡传称外内刚柔往来上下,皆指旁通,以为卦变,非也,以为反对,亦非也”、“说《易》者,沾沾于卦变反对者,何也以《象》传有往来上下进退之文也。荀、虞以来,大抵皆据以为说,传文不可强通,故不能画一耳”,把一切以反对之义释《彖》传卦变者都否定了。江永于《河洛精蕴》曰:“屯、蒙倒转似翻车,不止上下,安得谓之综其易卦变为卦综,自是来氏之谬”。来知德自谓“综字之义,即织布帛之综,或上或下,颠之倒之者也”,又谓“综者,高低织综之名”,然织布帛亦止高低,仅有上下之动,来氏以卦综释《彖》辞,却不是上下进退之动,仅是上下卦“翻车”而己,难怪江永要称其谬了。来氏自谓其卦综说为自得,而俞琰义又谓其反对卦变说,是“自秦汉之后唐宋以来,诸儒议论,绝无一语及此”,此皆自诩太甚。其实,以反对卦变说释《彖》辞者,已先见于朱震《汉上易传》。

当时蜀中之人,一般以来知德“圆图”和诸多“错综”图,为出于来氏之发明。究其本,则前人已有类似之图和相关议论。特别是其以“卦综”说释《彖》辞之举,亦不是来氏开其端,来氏只不过以“反对”为“卦综’’而已。此即是说,来氏《周易集注》所论“象数”之精华部分,客观上看大都不是其本人之发明。然而,来知德居于穷乡僻壤阅二十九年方成此书,亦当有其自晤而得之成分。易道广大,可谓“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也正因其易学著作中以象数为本,多衍出易图、多言及卦变,我们方将其书列为易图学要著,从中可见明代中后期易图学的发展和演变情况。

明来知德易学图式。其图白者为阳仪,黑者为阴仪。黑白二路,表阳极生阴,阴极生阳。说明气机生生不息、循环不绝之理。“非中间一圈,乃太极之本体。”中空以圆,用来象征太极,共阴阳渊由自微而显,则显而著,均与自然消息而合。来氏作《美圆歌》:“我有一丸,黑白相合,虽是两分,还是一个。大之莫载,小之莫破。无始无终,无右无左。”其源出于古太极图。清杭辛斋《易楔》:“此本瞿塘氏之图,亦从古太极图研索而出者也。”图中以居中的黑白二条线代表原古太极图中的两点。来氏认为:“此图为圣人作易之原。理气象数,阴阳老少,往来进退,常变吉凶,皆寓于其中”。体现伏羲六十四卦阴阳消长之理,反映伏羲八卦、文王八卦方位,及一年气象、一日气象、天地形象、帝王文章、人材等混沌状态.

明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伏羲八卦方位的图式。其图中空,以圆象征太极,白线居于黑中,黑线居于白中,说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黑中分太阴、少阴,白中分太阳、少阳,说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精义。来氏认为:“伏羲只在一奇一偶上,生出六十四卦,又生出后圣许多爻象。如一阳上加一阳为太阳,阳自然老之象;加一阴为少阴,阴自然少之象;一阴上加一阳为少阳,阳自然少之象;加一阴为太阴,阴自然老之象。太阳上加一阳为乾,加一阴为兑;少阴上加一阳为离,加一阴为震;少阳上加一阳为巽,加一阴为坎;太阴上加一阳为艮,加一阴为坤。皆阴阳自然生八之卦。”(《易经来注图解》)说明伏羲八卦体现太极自然之妙。

来氏图解

明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文王八卦方位的图式。以白路为坎卦,黑路为离卦,说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理。认为诸儒依据邵雍解释文王八位,通说穿凿,解之反晦。“殊不知文王之卦,孔子已解明矣。‘帝出乎震’一节是也。”“盖文王以伏羲之卦,恐人难晓,难以致用,故就一年春夏秋冬方位、卦所属木火土金水相生之序,一阳复,自复而临,而泰,而大壮,而_,阳以渐而长,至乾为纯阳;黑路,为一阴_,自_而_,而否,而观,而剥,阴以渐而长,至坤为纯阴。说明其太极图完全体现伏羲六十四卦而列之。”(《易经来注图解》)说明文王八卦体现四时、五行之理,而与其太极图合。

明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一年、一日之象的图式。一年气象图将二十四节气配以太极图,说明一年之气象。来氏认为“万古之人事,一年之气象也。春作夏长秋收冬藏,一年不过如此。自盘古至尧舜,风俗人事,以渐而长,盖春作夏长也。自尧舜以后,风俗人事,以渐而消,盖秋收冬藏也。”一日气象图将十二辰配以太极图,说明一日之气象。来氏认为:“万古之始终者,一日之气象也,一日有昼有夜有明有暗,万古天地,即如昼夜。”

来知德太极图从昼夜交替与四季更迭模式,让我们了解了宇宙阴阳消长与阴阳循环的规律。

明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河图的图式。《易经来注图解》认为:“河图虽曰一六在下,二七在上,其实皆阳上而阴下;虽曰三八在左,四九在右,其实皆阴左而阳右;虽曰以五生数统五成数,其实皆生数在内,而成数在外;虽阴阳皆自内达外,其实阳奇一、三、七、九,阴偶二、四、六、八,皆自微而渐盛。不可分裂将其几点置某处。阴阳左右虽旋转而无定在。阴阳合于中心,而上本天地之中气,故不可拘执河图虚中五十无位之说。”河图阴阳数排列符合太极之理。

风范

万历三十(1602)年,朝廷赦封他为"翰林院待诏"(朝廷搞文书工作的官),他已78岁,以父亲来朝足疾,母亲丁氏目病,坚辞其职。嘉靖三十一年(1552),来知德以儒学生员中理经科乡试第五名,按规矩,可由邻里乡人出资建举人牌坊。他却为邻里着想,不图虚名,对御史请辞。御史准辞,即书赠"清节可风",并送给他30两银子作路费,亦被谢绝。

来知德辞职,朝廷御赐其"崛起真儒"、"一代大儒"。在他80岁时,皇帝还命地方官府常过问其生活情况,将其奉为国家级的有名学者,享受朝廷优厚的殊遇。万历三十二(1604)年,来知德终老山林,万历丁未(1607)年,朝廷下旨在今梁平县城西农机二厂处来子墓前大道上,修建一座上刻"聘君仁里"四个钦命大字的石牌坊,以示对来知德的怀念。

历史对来知德评价极高,称其是"始知千载真儒,直接孔氏之绝学,虽朱程复生,亦必屈服"。人们专建"来公祠"以纪念来知德,因战争所毁,数次修建。

年谱

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一岁在梁山

“十月初五日亥时生于(梁山)沙河铺釜山下”。(3)

是年,张居正生。

嘉靖六年(1527年)丁亥三岁在梁山

是年,张佳胤、王世贞生,祝允明卒。

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四岁在梁山

是年,王守仁卒。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八岁在梁山

“先生八岁,成诵。”

“先生八岁,知读书。”

嘉靖十二年(1533年)癸巳九岁在梁山“九岁即能为长短句。”

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十岁在梁山

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十一岁在梁山疾未愈。

是年,申时行生。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丙申十二岁在梁山疾未愈。

嘉靖十六年(1537年)丁酉十三岁在梁山疾未愈。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十四岁在梁山疾未愈。“尝梦独立巫峰上,遂别号十二峰道人。”

嘉靖十八年(1539年)己亥十五岁在梁山疾未愈。

是年,徐渭补邑诸生。

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十六岁在梁山“游泮。督学毛批是卷‘心思精透,口声不凡,当不止于科目。’是年疾愈。”

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十七岁在梁山“初治《诗》。是年,改《礼记》。”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十八岁在梁山“督学周考居第二。”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十九岁在梁山“赴乡试,有疾未入场,归。十月,冠,娶倪氏。”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二十岁,在梁山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乙巳二十一岁在梁山是年,于慎行生。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二十二岁在梁山“疾,未入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二十三岁在梁山“长子时敏生。”

是年,张居正、杨继盛、王世贞成进士。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戊申二十四岁在梁山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二十五岁在梁山“疾,未入场。”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二十六岁在梁山石礅寺

“督学陈考居第一。陈公曰:‘此段才川中少有,须当读书。’遂客石礅寺读书。”

是年,潘季训成进士。

嘉靖三十年(1551年)辛亥二十七岁在梁山石礅寺“读书石墩寺。”

“先生未第前,少宁居,尝读书石墩寺,每诗酒遨游三峡之间。”(8)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二十八岁在梁山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二十九岁在梁山、京师“不第”。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甲寅三十岁在梁山虎城寺

“读书虎城寺。”

是年,王德完(希泉)生。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三十一岁在京师“入京会试。”

是年,董其昌生、王维桢卒。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三十二岁在京师,经三峡返梁山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丁巳三十三岁在梁山“家居。”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三十四岁在京师

“戊午,遵父命,往京师。”(13)

“入京师会试。父嘱曰:‘如不第,不必回,可住京师,尔有琴僻、酒僻,戒之。’”

是年,陈继儒生。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三十五岁在京师

“不第。客京师。”

是年,黄辉、叶向高生,杨慎、文徵明卒。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庚申三十六岁在京师“客京师。”

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三十七岁在京师“客京师。”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三十八岁在京师,旋返梁山“壬戌,先生复梦立巫峰,叹曰:‘巫峰乃川水汇归,峰多秀拔,文章之征,非富贵之征也。’果又不第。”(14)

是年,高攀龙、徐光启生。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癸亥三十九岁在梁山“家居,读书。题《了心歌》。”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四十岁在梁山

“家居。读书。有司催上公车,先生乃书联于堂曰:‘彩服堂前幸喜双亲今八秩,红尘路上不将一日换三公。’”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四十一岁在梁山

“家居。读书三年,乃叹曰:‘此出口入耳,非学也!’置祭田数亩,与族人轮流应祭。长孙许生。”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丙寅四十二岁在梁山“画太极图于室中,味程子终日端坐,李延平澄心默坐。”

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四十三岁在梁山

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四十四岁游九江、南京、泰山、北京,还梁山

是年,于慎行成进士。

隆庆三年(1569年)己巳四十五岁在梁山

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四十六岁在梁山“庐墓。

是年,李攀龙卒。

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四十七岁在梁山“庐墓。丁母忧。”

隆庆六年(1572年)壬申四十八岁在梁山“庐墓。”

万历元年(1573年)癸酉四十九岁在梁山

“庐墓。次子时升并所养族子时良俱入学。”

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五十岁在梁山

是年,曹学_生。

万历三年(1575年)乙亥五十一岁在梁山

是年,左光斗生。

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五十二岁在梁山釜山

“居釜山。作《客问》、《釜山稿》。所养族子来_入学。”

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五十三岁在梁山、万县求溪

万历六年(1578年)戊寅五十四岁在万县求溪

万历七年(1579年)己卯五十五岁在万县求溪

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五十六岁在万县求溪

“庚辰岁,余客求溪,注《易》”。

万历九年(1581年)辛巳五十七岁游华山、华阴,返万县求溪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五十八岁游峨眉山,返万县求溪

是年,张居正卒。

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五十九岁在万县求溪

“客求溪。刺史傅公叙《日录》,谓先生六经、百家书无不读,乐道安贫,抱膝长吟,所著诗中更无一愁字;又谓先生所著内外诸书,读之汗出,直接孔氏绝学,虽朱、程复生,亦必屈服,岂意孔子之学至今日方大明哉!”

是年,叶向高成进士。

万历十二年(1584年)甲申六十岁在梁山釜山,游白帝城

“居釜山。友人张成夫访先生,临别索言,曰:‘为学如烧窑,切不可助长。火候功夫到,烟自生清亮。仲尼到而今,千载道已丧。只因名利关,终日作膨胀。因此自沉溺,堕落深万丈。仰视鲁仲尼,仲尼在天上。不须求花谱,鸳鸯旧花样。只于心上觅,何处是荡荡。’游白帝城,作《重游白帝稿》。长孙许入学,曾孙象观生。”

是年,周顺昌生。

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六十一岁在万县求溪

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六十二岁在万县求溪

是年,王德完、袁宗道成进士。

万历十五年(1587年)丁亥六十三岁在万县求溪

“客求溪。”

“丁亥春,(隆)见山游岱宗,余即欲走吊,以病足不能。除夕前二日,扶筇往之,见余笔迹犹如故也,不觉伤悼。”

是年,徐霞客生,海瑞卒。

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六十四岁在梁山釜山

是年,张佳胤卒。

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六十五岁在梁山釜山

是年,黄辉、董其昌、陶望龄、焦_、高攀龙成进士。

万历十八年(1590年)庚寅六十六岁在万县求溪

是年,王世贞卒。

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六十七岁在万县求溪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六十八岁在万县求溪

是年,袁宏道成进士。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癸巳六十九岁在梁山釜山家居。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七十岁在梁山釜山家居

是年,作《报郭梦菊》书。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七十一岁在梁山釜山家居

是年,曹学_成进士。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丙申七十二岁在梁山釜山

“家居。伯兄知行卒,公哭之恸。坟墓、衣冠皆公所备。”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七十三岁在梁山釜山家居

八月二十五日,作《六十四卦启蒙说》是年,僧破山海明生。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七十四岁在梁山釜山家居

春三月二日,自序《周易集注》: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己亥七十五岁在梁山釜山家居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七十六岁在梁山釜山家居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七十七岁在梁山釜山家居

是年,郭子章序刻本《周易集注》问世。万历三十年(1602年)壬寅七十八岁在梁山釜山家居

郭子章、王象乾《荐来知德疏》:

陈列馆

2006年11月10日,来知德陈列馆在重庆市梁平县红旗中学内落成,陈列馆占地100米多平方米,共4间屋子,收藏了来之德的生平简介、主要学术成就和5部著作、13块裱有诗歌、赠言的牌匾。据陈列馆管理人介绍,当初修复陈列馆就花了近20万,里面珍藏的作品更是无价之宝。

来夫子坟

来夫子坟是来知德生前为自己看的一块风水宝地。在梁平。破四旧时,被农民挖掘,挖出来时来夫子的肌肤如真人一般,见风后颜色即变。再次证明来知德确实是易学大师,但不及孔子精深。传秦始皇东游挖孔子的坟,得一碑,上书“某年某月某时,有个自称秦始皇的小子要前来挖我的坟”,秦始皇见之大惊,从此一病不起。孔子教弟子“六艺”,但不传易经,易经只传自己的儿子、孙子。孔子是全世

谱 可以组什么词

谱 可以组什么词 :谱写、乐谱、声谱、歌谱、谱号、画谱、光谱、家谱、年谱、系谱、贴谱、频谱、谱表、简谱、棋谱、曲谱、谱子、印谱、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