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杭州的名人
孙 权 (1 8 2 — 2 5 2 年)
吴郡富春人(今杭州市富阳县)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二年,江东六郡得以有相对安定的局面,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他重视农业、设立农官、奖励农事,兴修水利,还在山越地区建置郡县,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他派遣大将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渡海开发台湾,开拓了大陆与海岛的联系。
东汉末,孙权继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上表请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他屯守江浙一带,并以此为根据地逐步收罗人才,发展势力。建安十三年(208年)和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建安十九年,刘备定蜀,孙权西联蜀汉,北抗曹魏,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建安二十四年,孙权败关羽,袭荆州人,任骠骑将军、荆州牧,封南昌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自立为帝,派使者安抚孙权,封他为吴王。黄武元年(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以后和蜀魏时和、时战。在位期间,曾四改年号,称黄龙、嘉乐、赤乌、太元,七十一岁去世,谥为吴大帝。
富阳县城南四十里的龙门古镇,为孙权的后裔聚居繁衍之地。现在全镇一千六百多户,孙姓占90%以上,从孙氏第十九世宋奉议大夫孙仁匡一支迁居龙门后立的《孙氏家谱》推算,到1939年,孙权的后代正好是六十五世。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年号香 山 居士,他酷爱茶叶,曾自称是个“别茶人”。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深入浅出,平易通俗,作品流传广泛。长庆二年(822年)为杭州刺使,任内曾开发、建设西湖。此词回忆了当年的生活,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风光。
忆江南
白居易(772-846)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毕升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北宋时杭州人毕升首创的活字印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毕升是一名普通劳动者,他的生卒年月无正史记载可查,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提到:“庆历中(1041一1051年)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等文字。
毕升是北宋时杭州著名印刷匠,他用了八、九年时间,创制了一套胶泥活字,发明了活字印刷。活字是选用细腻的胶泥,制成一个个小型方块,每块上面刻上一个阳文反手宇,而后用火烧硬。每个字印按用的多寡制备,多的达二十多个,以备同一字印在一个印版中多次重复使用。为便于拣字排版,活宇印按照字的韵目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是制版,按所印文字的字句段落,将字印放在盛有作为粘合剂的松香、蜡和纸灰的铁板上,四周围上铁框,放到火上加热,使粘合剂熔化,待粘合剂稍为冷却而仍有可塑性时,用一平板在字面上加压使之平准。当粘合剂完全冷却固结后,即可付印。最后是拆版,印完后,把印版拿到火上烘烤,粘合剂重又熔化,用手拂扫活字,活字便掉下,可再供排版使用。他还在此基础上研究过木活字排版。还采用两块铁板互换,一版印刷,另一版排版,印刷效率大为提高。毕升的活字印刷,包括了造活字、排版和拆版一整套完备的过程,其原理和今天铅字排印基本相同,每个生产环节,都含有科学规律。 (右图为毕升墓碑)
沈 括(1033 — 1097)
北宋钱塘人沈括,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学者,十一世纪第一流的科学家。
青少年时随父沈周先后到过润州、泉州、开封、江宁等地,增长了不少书本外的知识,为他以后做学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沈括自幼好学不倦,对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水利、军事、文学、音乐各个方面部有兴趣,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东京(开封)任过昭文馆编校、司天监等职,使他有机会阅读了大量丰富的皇家藏书。他晚年提出的用太阳历,即“十二气历”的主张,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太阳历和农历结合的人。他对传统历法的缺点作了科学分析,说传统历法用闰月的方法来调整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是费力又不解决问题。他为此主张采取太阳历,按十二节气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1930年,英国气象局局长肖伯纳也曾提出了与沈括相同的理论,但比沈括晚九百多年。
1070年(熙宁三年),沈括积极参加了王安石变法,成为王安石主要助手之一,担任过“权三司使”(主管财政经济),“兼判军器监”等职。
1090年(元佑五年)沈括五十八岁,住在润州梦溪园(今江苏镇江东门外),撰成《梦溪笔谈》,这部巨著是他一生所学和实践的结晶。全书共三十卷,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目、六百零九条。其中涉及到科学技术的条目就有二百多条,如铜壶滴漏的讨论、凹面镜的解释、透光镜的探讨、立体地形模型的制造、指南针使用方法的经验、地磁偏角的发现等等。全书广博的内容,独特的创见,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
沈括一生中曾有两次较长时间居住在杭州,并曾到浙江察访和在秀州(今嘉兴)任职。一次是他十九岁随父返归故里,父病亡,他将父亲安葬于钱塘龙居里,直至二十二岁父丧终才离去。第二次是三十六岁时护送母亲灵柩回杭,葬于龙居里,三十九岁才返京复职。沈括四十一岁时,奉命来浙江治理水利,察访两浙,向朝廷建议兴筑温、台、明等州以东的堤堰,增辟耕地。他在考察雁荡山时,对形成雁荡山奇妙群峰的原因,首次作了科学的解释。沈括对故乡杭州寄满深深眷恋之情,在《梦溪笔谈》中,对杭州的人物事迹、科技成果、政策得失等等,都悉心记载。沈括六十五岁病故于梦溪园,临终时嘱咐后人将遗体归葬故乡杭州。今杭州市区后市街附近的沈公井巷是他的旧居。墓在距杭州市不远的安溪乡。
岳 飞 (1103 — 1142)
岳飞尽了毕生的力量,抵抗外敌,卫国护皇。他的勇敢与机智,为他取得了多次的胜利和荣耀。可是,岳飞在军事上的成就以及他在民间的广受爱戴,却引起了皇帝的妒忌和不安。后来,这位英勇爱国的将军,终于被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杭州大理寺风波亭。
岳飞于公元1103年生于现今的河南省。据说在岳飞诞生时,一只大鹏从岳家屋顶上飞过。岳飞的父亲认为这是一种吉祥的征兆,就给他取名“飞”,字“鹏举”,希望他将来鹏程万里,前途无量。
岳飞的父亲是个农夫。岳飞未满月时,黄河泛滥,造成大水灾,使岳家生活更加贫困。因此,岳飞从八九岁起,就得开始在田间工作。
岳家生活虽然困苦,但却影响不了岳飞对书本的喜爱。他白天在田间辛苦劳动,晚上就努力读书,一直读到深夜。他从小就对兵书有特别的喜爱。
岳飞十一岁时,他的外祖父请来了一位著名的武功师傅,教他武功。岳飞也另拜师学射箭。箭术师傅非常器重岳飞,把自己心爱的两张弓赠送给他。
依照当时的传统,岳飞十六岁时就结婚,次年生长子岳云。岳云后来长大成为一名勇将,跟随父亲在战场上打仗。
岳云四岁那年,岳飞应政府的号召,加入军队抵抗来侵的金兵。据说,在他离家之前,他的母亲用针在他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字。
公元1122年,岳飞从军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身为孝子,他依据传统回家守丧,到1124年才重返军队。
在金兵的侵略底下,北宋朝廷不知所措,国家混乱不堪。1127年,北宋皇帝,皇父和家人都被金兵俘虏,并押送到中国北方的金人京城。
皇帝虽然被捉,宋朝的爱国志士仍继续奋力抗敌。岳飞加入这些爱国志士的队伍,共同建立南宋,以宋高宗为皇帝。
此后几年,岳飞以英勇战士和精明战略家的姿态出现,屡战屡胜,把金兵逐出宋朝国土,逼他们渡过长江。
尽忠报国的岳飞要乘胜追击,把金兵赶回他们的老家去, 并且要拯救前任皇帝和他的家人回京。可是,他的好意却受到高宗皇帝的猜忌。
原来高宗担心的是:他的哥哥(前任皇帝)获救后,自己可能失去皇位,所以拒绝了岳飞攻打金国的要求。他反而决定与屡次违反和平条约的金国讲和。
岳飞广受人民的爱戴,也引起皇帝的不满。因此,高宗在1142年以岳飞企图谋反的罪名而赐他死罪,他的儿子岳云也受牵连而被处死。
这位人格高尚的爱国志士岳飞含冤而死时,才39岁。他虽然出身于清寒的农家,后来却因为抵抗金兵,屡战屡胜而成为民族英雄。他的大半生都与家人分开,因为他认为保卫国家和保护皇帝,是他的职责。
方腊(?一1121年)
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首领;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杭州淳安)帮源洞人,雇工出身。
北宋末年,浙江地区遭受“花石纲”的掠夺,逼得农民无法求生,方腊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宣和二年(1120年)秋天在帮源起义,反抗北宋王朝,自号圣公,年号永乐,先后占领青溪县城,攻下睦州,分兵出击杭州、歙州。教徒兰溪朱言、吴邦,歙县仇道人,仙居吕师囊,方岩山陈十四,苏州石生,归安陆行儿等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东南震动。方腊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
宋徽宗派童贯率军十五万镇压,起义军战斗失利。宣和三年夏,方腊率余部退守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宋军从小路攻入洞中,方腊受伤被俘,同年秋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就义。余部在吕师囊等率领下,转战温州、台州,到宣和四年夏秋间失败。今淳安县有郭沫著题字的方腊洞,方腊塑像。杭州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不少方腊起义的传说,留存着这些传说的遗迹,如方腊之妹方百花的点将台,方百花攻打杭城屯兵地等等。
苏东坡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的这首诗,使西湖愈益形象鲜明,声名远播。
苏轼是继白居易之后又一位在杭州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影响的大诗人。他和白居易一样,是来杭州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后才认识西湖的。他俩的出身、遭遇、思想、创作有许多共同点,就象苏轼自己说的那样:“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惜前贤。”苏轼曾于熙宁四年和元佑四年两次来杭州,第一次任通判(副知州),第二次任知州,先后达五年之久。他除了为抗州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之外,还深深地眷恋着“故乡无此好湖山”的杭州山水;并用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歌,为西湖平添了几分美丽,几分光彩。这位既是诗人。又是画家的艺术大师,他的观察力是特别敏锐的。他的《饮湖上初睛后雨》一诗,把西湖写活了,一千年来成为描写西湖风景的绝唱。他的另一些描写西湖风景的小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美堂暴雨》等,同样把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写得精辟入微,读来回味无穷,如“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浮云拨不开”,“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把西湖上的雷雨写得富有生活情趣。白居易对西湖的描写是一种平面形的介绍和铺叙,苏轼的西湖诗词则是一种立体的渲染、烘托和强化,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使西湖形象更丰满了。
于 谦 ( 1 3 9 8 一 1 4 5 7 年)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这首诗是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自我写照。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出生于浙江钱塘县太平里(今杭州庆春门附近),后迁居词堂巷。
明永乐十年(1412年),于谦十五岁,录取为钱塘县学生员(秀才)。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杭州参加“乡试”,中第六名举人;次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山西道监察御史。宣德二年(1427年),于谦奉命巡按江西,平反了数百件冤狱。以后十余年间,又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山西、河南,深入民间察访,惩治贪官,严惩特殊贪暴分子;兴修水利,改良农事,创“平仓”、“义仓”储粮,以备荒年赈灾;设“惠民药局”,救治百姓疾病,百姓爱戴于谦,称他为“于青天”。
于谦居官清廉朴素,不馈赠权要,不拉拢私交。上京奏事,不带一物。有人对他说你即使不带金银,也该带些土产便中送点人情。于谦笑笑举起两袖说:“带有清风!”明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刺部酋长也先分兵四路大举进攻。英宗亲率大军迎战,于谦代理兵部事留京辅助监国郕王朱祁钰(英宗之弟)。8月15日英宗兵败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五十万大军全部覆没,英宗被俘,消息传来,全国震动。皇太后命拥立郕王为景帝,于谦为兵部尚书,统帅全军。于谦针对瓦刺利用英宗作为要挟的阴谋,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防守京城,抗击外敌。
北宋末年和宋钦宗统治时期是北宋最腐朽最黑暗的阶段。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农民破产了,没有了生计,纷纷起来反抗暴政。其间,方腊和先后领导的起义影响最大。内忧不断,外患再起。北宋与辽、夏、金长期交战。战争一结束,金军大举南下,北宋在内忧外患中走向灭亡。1方腊和宋江起义惠宗的黑暗统治王公大臣终于在政治和解之际激起民变,其中北方的宋江和南方的方腊规模最大。崇宁元年,宋徽宗决定在杭州设立人工局。这个拥有上千名工匠的皇家手工业作坊,由太监童贯主持,专门为皇室制造各种奢侈品,所需的原材料和工资全部向民间免费收取。三年后,痴迷于园林艺术的惠宗颁布法令,在苏州设立服务处。这个组织的任务是在江苏和浙江为皇帝收集稀有物品和奇异的花石,在中国留下了一个特殊的术语花石班的历史书。华钢的原意是指运载奇花异石的船只。在唐宋时期,人们习惯把成批运输的货物称为华钢。为响应局的号召,大批船只通过运河向京都运送花石,故称花石班。起初,这种特殊贡品的数量非常有限,但皇帝对这些珍奇的花石极为赞赏,赠送花石的地方官员都被提升了头衔。于是,贪图富贵的官僚们就想尽办法找各种奇石奇花,把富贵荣华寄托在皇帝的邀约上。郑和年间,灵璧县地方官进贡一块巨石,用大船送到京城,拆了一道城门入城。看到如此精美的天然艺术水晶,宋徽宗欣喜若狂地题词:云上布满了奇峰。后来,浙江的地方官员在太湖的大山里捡了一块四英尺长、两英尺宽的大石头。这块石头雕刻精美,有一个天然的洞,还有一棵诗人自己种的柏树。为了把石头和桧树完整地呈献给皇帝,当地官员专门建造了两艘大船。几年后,另一块来自太湖的石头被送到了东京,目睹了这一神奇创造的宋徽宗欣喜若狂。抬它的船夫得到了一个金碗,这块大石头被命名为盘古侯。华亭有一棵古树,形状非常美丽。当地官员决定将它呈献给皇帝。因为树太大过不了桥,所以专门造了一艘大船准备海运。结果,一场大风很快起航,一艘民船葬身大海。为了找到一个令人惊讶的花石来邀请皇帝宠物,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到处搜查,无论是在高山还是深宅大院。只要有一块石头和一棵树稍微值得玩味,官员和官吏就在上面做皇家标记,于是这个东西就成了献给皇帝的供品。如果是在人民家,那么主人在出发前一定要妥善保护,稍有不慎就会被官僚以不敬对待。在运输过程中,经常推倒围墙,毁坏房屋,甚至还有贪官污吏欺骗剥削百姓。为此,无数人倾家荡产。北宋的石化帮延续了20多年,形成了一场波及全国的浩劫。华钢之战不仅把农民逼上了绝路,就连许多中小地主也濒临破产。他就是清溪县漆园的主人方腊,也是被人造局压榨的对象。于是以朱竹东的名义,在十月
惠宗被迫谴责自己,取消人工局,废除石化帮,并宣布起义地区免除土地税三年,以此来清理民众打击他们的斗志。与此同时,惠宗命令童贯从西北向浙江派遣15万健康士兵。宣和三年正月,起义军首领方七佛率领六万大军攻打秀州。官军坚守,顽强抵抗,童贯美国将军王兵率领一支军队到达,这成为双重攻击。起义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守杭州。军队压力很大,叛军的地盘在缩小。次月,杭州终于失守,方腊只得率二十余万大军防守清溪,以助源洞。四月,起义军终于被官军和地主武装攻破,邦元洞血流成河。方腊被宋江俘虏,八月被押往开封处死。方腊起义虽然失败,但对北宋造成了沉重打击。方腊起义前后,宋江率领的起义军也活跃在河北、山东、淮南等地。他们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所到之处杀贪官恶霸,把自己的财产分给穷人,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宋江叛军人数不多,但他们作战勇敢,多次以少胜多击败宋军,而且由于他们在世界各地作战,活动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影响很大。宣和三年夏,方腊起义被镇压后,十余万宋军人陆续北上。经过近一个月的围剿,宋江叛乱被迫向朝廷投降。南宋时,说唱艺人编了宋江三十六人赞首歌谣,他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慢慢演变成梁山108个好汉的故事。2海之盟童贯是个宦官,因待人和善而受到褒奖。惠宗的主要表现之一黑帮之类的任命是对宫刑的重用。童贯就是其中之一。也许它志趣相投。他和蔡京是不离不弃的好朋友。蔡京土生土长的蔡京推荐他为西北军监军。从那以后,他一直在操纵这个世界他已经当了近20年的美国士兵,并且已经成为一名有权有势的总理。蔡京叫公香,他叫法香。童贯和蔡京控制着惠宗的文武两端他们是颠覆人民世界的罪魁祸首的思想。即便如此,天子还是有强烈的偏好,命令他主持西北战争。所以战胜西夏和吐蕃都归功于童贯。早年从政从政,童贯很骄傲。他竟然打起了密谋辽国的主意,让天子派使者去辽国打探虚实。惠宗同意了,于是以祝贺辽国皇帝生日为名,命明寺学士郑允中为使,童贯为礼宾,前往辽国访问。即便是作为副手,拿太监当国家的大使,也是违背大王朝的风格的。然而,为了服务于敌人,惠宗并不在乎朝野的批评。童贯廖没他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但在回国的路上,他在辽宁省南京市参观天津政府的卢沟区时取得了一项重大成就:他遇到了一个陌生人。这个人夏侯_的名字叫马谡,原本是辽国的一个大家族,但是在辽国的名声不太好。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他的报复。郑和二年十一月的一个漆黑的夜晚,马谡偷偷来到童贯下榻的客栈,声称有平严之策,约童贯见面。童贯说起这件事,惊喜不已。此时的马谡仿佛是宋朝的臣子。他的计划是:女直恨辽人,辽天佐皇帝迷途。若本从邓、赖渡海,可联络女直攻辽。这个计划得到了童贯的大力赞同,于是改名为李良思,随身携带,并向朝廷推荐。从海上r
虽然惠宗没有立即采取行动,但他无疑保住了马智心中的想法。灾难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最后北宋的王公大臣被虚幻的胜利景象冲昏了头脑,做出了与辽结盟的大胆决定。崇和元年,北宋使者马正漂洋过海来到晋国,寻求与金人结盟。两年后,北宋派遣特使赵良思到徐进,商讨南北夹击灭辽事宜。经过讨价还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口头承诺,辽朝被破后,宋朝将收回燕京一带,这一带属于唐朝的汉地,但付给辽国的旧币原额将转给徐金国,金军即将进犯十六州,宋军必须从南方配合战争,否则无法如约交货。金人在带到的国书上也写明,北宋时只交给燕京东路。如果你想要西京附近的土地,让宋军自己去占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联盟。3靖康之耻海上结盟后,在联金灭辽的过程中无所作为。十六个县的财富在宋金协定中被赎回,他一再被拖欠。这种站不住脚的理由为徐进提供了充足的战争理由,一场大战爆发了。象征性抵抗后,地区北宋守将郭率部投降,成为金军南下的先锋。北宋军政制度的腐朽在这场战争中暴露无遗。除太原外,整个北方地区被金人扫荡得一片废墟,成千上万的宋军人叛变投奔。紧急文件像雪片一样飞向惠宗,又气又急的艺人皇帝带着大臣的手,说,我没有别指望晋人敢这么做!我昏过去了。离开东宫的圣旨后,惠宗宣布退位。皇太子赵焕新不甘心,又不甘心在这种情况下即位,辅佐宋钦宗。面对敌人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汴京的满清军民吓得不知所措。这时,李刚、泰昌邵青站了出来,坚持抵抗游牧民。于是钦宗任命李纲为兵部右官,全权负责东京的防守。李刚开始积极准备防御,在京城四面布局强军,配备各种防御武器;一名精兵被派往城外保护粮仓,防止敌人进攻。三天后,金兵王宗美国***已经抵达东京门口。他们用几十艘灭火船从上游顺流而下,准备对宣泽门进行火力攻击。李刚招募了2000名敢死队在城下防守。金臂船一到,士兵们就用挠性管钩住敌船,使其无法靠近城墙。李刚从城里派士兵向灭火轮扔大石头。石头像冰雹一样倾泻而下,灭火轮沉了下去,游牧民掉进了水里。当宗看到东京美国城防坚固,一时攻不下,就派人通知北宋,答应讲和。宋钦宗和一群李邦彦人想要讲和,并立即派使者去金英谈判和平条件。宗对北宋提出苛刻的条件,加紧攻城。李刚亲自登上城楼,指挥战斗。金兵用云梯攻城,李刚命令弓箭手射箭,金兵应声落弦。李刚派数百勇士沿绳吊在城下,烧了金军的云梯,杀了几十个金将。游牧民被杀死并溺死在水中。由于东京的忠实反对晋江军民,王宗被迫撤退。陶老师向建议,等游牧民族渡过黄河撤退时,就发动进攻,消灭游牧民族。这是个好主意。然而,宋钦宗不仅不同意,还解除了种师道的职务。金兵撤退后,宋钦宗和一群大臣认为他们可以活命了
路上两个金兵不断逼近东京,把宋钦宗历史上最强的弟子和sf吓了一跳。一些投降派部长整天对宋钦宗耳语,说除了媾和别无出路。宋钦宗不得不派他的弟弟康王去王宗求和。过了赵构磁州,太守宗泽对赵构说:它金朝要殿下议和是骗人的把戏。他们已经兵临城下,什么寻求和平有什么用?磁州的人也拦住了赵构马去金英寻求和平。赵构害怕被统治者拘留,所以他留在香洲。没过多久,两路金军已经到了东京城下,猛烈攻城。城内只剩下三万禁卫军,也是七零八落,差不多有一半已经逃走。将军们没有来东京因为法院的救援的命令。这时候,宋钦宗再想召回李刚已经来不及了。宋钦宗不知所措结束。北京有个大骗子叫郭靖,自诩会用魔法。只要集齐7779名魔兵,就能活捉金强,打退金兵。有些朝廷大臣居然拿郭靖当救命稻草,让他找些地痞无赖充当神兵。等到金兵攻城,郭靖和他的魔兵上去对峙,都崩溃了。游牧民族攻破了东京城。看到宋钦宗的末日他痛哭流涕,只好亲自带着几个大臣去金英求和。韩综命令钦宗把河东和河北的所有土地割让给金朝,并向金朝捐赠1000万金锭、2000万银锭和1000万丝绸。宋钦宗一一答应,金强才让他回市里去。钦宗回城,从民间搜刮金银,送与金英。金怀疑他反应太慢。不久之后,他把宋钦宗叫到金英并扣留了他,说他要等到他付了足够的金银之后。宋钦宗派出二十四名官员帮助游牧民族彻底搜查皇室、官员、僧侣和道士等的家。前后抄了二十多天。除了搜出大量金银财宝外,珍贵的古董文物和京城的地图、档案也被洗劫一空。1127年4月,韩综、王宗及其率领的金军俘虏了宋徽宗、钦宗两位皇帝,以及两三千皇族和官员,满载着掠夺的财物返回北方。始为皇帝的北宋统治了167年,宣告灭亡。
“凌迟”处死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凌迟”俗称“千刀万剐”,是我国封建社会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凌迟”主要是针对犯了谋反、犯上作乱、“口语狂悖”等“大逆”、“逆伦”罪的人设置的。也就是说,“凌迟”主要是用来处死危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犯的。“凌迟”的执行方式是将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极尽痛苦而死,让那些声称“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的好汉,想速求一死而不得,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据民间传言,“凌迟”处死时,刽子手先在犯人前大肌上割一块肉抛上天,这叫“祭天肉”;第二刀叫“遮眼罩”,刽子手把犯人头上的肉皮割开,耷拉下来遮住眼睛,避免犯人与刽子手四目相对,防止犯人在极其痛苦时放射出异常阴冷、恐惧的目光而使刽子手心慌意乱,影响行刑。
历史上有记载被“凌迟”处死的人,如明朝末年的大宦官刘瑾。“例该3357刀,先10刀一歇一喝。头一天先剐357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起开刀,一共剐了3天。”再如明朝天启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郑曼,崇祯年间遭温体仁诬陷,以“杖母不孝”被“凌迟”处死,剐了3600刀。这两个案子都是由皇帝钦定的,依据《大明律》量刑。
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人,是清末大闹北京城的恶棍康小八,康小八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有一天,他在一家剃头棚理发时,发现剃头匠和一位顾客正在闲谈,并大骂康小八不得好死。康小八理发完后问二人:“你们认识康小八吗?”二人说:“谁认识这种混账的东西。”康小八“嘿嘿”冷笑一声说:“今天康八爷就叫你们俩当个明白鬼。”说着拔出手枪将二人击毙。康小八被缉拿归案后,在北京菜市口被“凌迟”处死。
唐代以前最重的刑罚是“斩首”,五代才开始在刑法之外增设了“凌迟”的条款,元朝开始把“凌迟”作为正式条款列入刑法,直到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凌迟”这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也随之被废除了。
“凌迟”一词见于《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本义是指逐渐缓慢升高的山坡,把“凌迟”一词借用来作一种刑罚的名称,是“杀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故亦取渐次之义。”(沈家本《历代刑法分考》)凌迟刑在史籍中有支解、磔等多种名称,虽然说法不同,但施刑的手段差不多。这一刑法始于五代。“凌迟”是死刑的一种。这种刑罚被正式列入刑法法典始见于《辽史·刑法志》:“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沈家本先生说“凌迟之刑始见於此,古无有也。”(沈家本《历代刑法分考》)辽代以后,宋、元、明、清的史书中均有关于凌迟刑的记载。《宋史·刑法志》介绍:“凌迟者先断其肢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大明律》、《大清律》中都有明文规定:“谋反大逆: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绞斩以外有凌迟,以处大逆不道诸罪者。”市井骂人“小挨刀的”“干刀万剐”的说法是有所据的。官修的史书不便把这种酷刑的手段说得太详细。明人王明德就说得比较清楚了:“凌迟者,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体无余脔,然后为之割其势,女则幽其闭,出其脏腑,以毕其命,支分节解,菹其骨而后已。”寸磔,就是一寸一寸地割。“相传有八刀之说,先头面,次手足,次胸腹,次枭首。皆刽子手师徒口授,他人不知也,京师与保定亦微有不同,似此重法,而国家未明定制度,未详其故。”(沈家本《历代刑法分考》)八刀凌迟不能算作寸磔,凌迟究竟割多少刀,正如沈家本先生所说法无明文,全凭刽子手具体操作。据记载明正德五年(1510)大太监刘瑾伏诛,以凌迟处死,“例该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先十刀一歇一喝。头一日该剐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开刀……凌迟三天刑毕。”
明末崇祯年间郑鄤被凌迟处死,时人记下了当时的场面“黎明脔割之旨乃下。行刑之役具提一筐,筐内均藏铁钩利刃,时出刃钩颖以沙石磨利之。埊阳(即郑曼)坐于南牌楼下,科头跷足,对一童子嘱咐家事絮絮不已。鼎沸之中忽闻宣读圣旨应剐三千六百刀,刽子手百人群而和之如雷震然,人皆股栗。炮声响后,人拥挤之极,原无所见,下刀之始不知若何。但见有丫之木指大绳勒其中,一人高距其后伸手取肝肺两事置之丫颠。忽又将绳引下,聚而割之如娟。须臾小红旗向东驰报,风云电走,云以刀数据报大内。”
而最惨的是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因为崇桢皇帝中了反间计,误以为他通敌卖国,判他凌迟处死,行刑前以鱼网覆身(让肌肉突出以便下刀),游街示众,被北京城无知的民众冲上前去,把他的肉一块一块咬下来
那种心理的痛恐怕远高于生理的痛。
清嘉庆八年(1803)亦有一人因“大逆”遭凌迟处死。是年二月二十日清仁宗颙琰从圆明园回宫进神武门。此时一人从神武门西侧俗称“黑老呱殿”之后冲出欲刺嘉庆。此人被捕后审不出所以然来,只知名叫成德是一杂役。因其罪恶滔天,定凌迟处死,同时被杀的有他两个十来岁的孩子。成德凌迟处死应在菜市口,据云成德被凌迟过程中到后来“血尽但流黄水而已”,“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剐到一半成德对刽子手说:“快些”,刽子手回答他“上让你多受些罪”,“遂闭目不复言”。凌迟后还要枭首陈尸示众,以警效尤。菜市口西鹤年堂一带就是刑杀之地,沿途冥衣铺、棺材铺独多,为此地是杀人场也。凌迟从辽代开始定为正式刑罚,一直沿袭到清末。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沈家本奏请,颁布《大清现行律例》后才下令将凌迟、枭首、戮尸等法“永远删除,具改斩决”。凌迟等酷刑被废除,死刑仍分绞、斩两种,而且各种名目的酷刑并没有禁绝。酷刑是随着封建统治的倒台而废除,随着封建意识的消亡才会绝种的。
我只知道他的特点是残忍,别的你看看吧!
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由伊朗人摩尼创立。 摩尼教的教义是二宗三际说,二宗指黑暗和光明,三际指世界之初、中际、后际。
起初是黑暗统治的世界,中际是光明与黑暗混淆而相互斗争的世界,光明总有一天会战胜黑暗,后际是光明的世界。
传说摩尼教在唐代前期传入中国,唐高宗时期一个名叫陈硕真的女子借摩尼教在睦州起义,自称文佳皇帝,睦州还有天子基和万年楼的遗存,这件事不能再考了。
唐武宗灭亡时,摩尼教也参与其中,转入地下活动。 北宋时期,摩尼教也是官方禁止的,所以摩尼教一直在掩护其他宗教,秘密活动,我们今天未能理清其发展脉络。
《赘婿》是以宁毅的经历为主线,超越流派的古装剧轻装喜剧,但其中也包括很多涉及国家感情的剧。 在最新的剧本中,土匪占领霖安城。
在城堡里烧死抢劫,没有干坏事的道理。 圣公方天雷是这些土匪的头领,霸刀营指挥的刘西瓜是他的继女。 历代到处都有老百姓起义的时候。
但起义一般发生在统治者愚蠢无能、国家内忧外患、百姓不谈生的情况下。《赘婿》的武朝大概就属于这种情况。 武朝统治者无能。
早上有贺太师这样的反派人物统治朝局,外面有靖国和梁国两大劲敌。 如果没有右相秦嗣源等人,武朝可能早就陷入困境了。
电视剧《赘婿》中,北京传来了圣公方天雷占领霖安的消息,大臣们都在为是“北伐”还是“平寇”而争论。 历史上,这场争论的发生确实有迹可循。
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派赵良嗣组建金国,联合完颜阿骨打抗击辽国,试图收复宋国一直惦记的燕云十六州。
正当宋徽宗率军北上,准备完成这一历史性壮举时,南方突然出现了变数。
出生在杭州的名人
本文2023-09-29 04:20: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