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坝人物诸相及其他(5)之赵蓝天、赵春官
从新政到民初,国家经过短暂的休养生息,城乡工商业得到恢复与发展。建筑是时代的年鉴,塘坝现存较好的有粮库西原赵晓炎宅院(赵钲权祖宅)、村支部原赵秀东家大院、原塘南大队部赵红本宅院东西门堂以及转弯裁去墙角、屋后打着菱形铁锔的老房子,从鸱尾山尖、滴水猫头、门楹石鼓等细节特征大致可辨认为这一时期建筑,静默中见证着往昔繁荣。伴随近现代工商业的兴起,传统的农业却停滞不前,急遽破产,人们背井离乡。民国宁沪一带逃难谋生而来的以苏北人居多,大多无一技之长,只能生活在城市最底层。旧上海社会局对人力车夫生活状况曾有一份报告调查,抽样的304人中藉贯为苏北人竟占957%,以盐城、东台居多。以此类推,在货物搬运、清洁服务等男性其他经济低微行业中地缘构成的大致比例。就像多数苏北年轻女性来沪上从事纺织包身工一样,这类脏累苦“猪猡”般的工作自然被蔑视,也铸造了当地人对苏北人群的整体错觉。但上海、苏州作为近现代工商业富庶繁华地,谋生所得远大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耕作。如鲁德山老人所说:“一了塘坝四周大多是沤田、荒田、草田。西北边全长的芦苇没有人住。除了塘东的外来户,入冬前种点田,别的平时就靠六尺长的刀管二尺长的刀口斫草,春上斫嫩草卖给耕牛吃,冬天草老了斫装外去卖,有芦苇、茅草、红柴草。”“好田都被大地主占去了,赵咸甫家几千亩的田从罗磨堍向南一直顶到江边上,庄上的也有村民跟他们租地种,田一年一熟,又旱涝频繁,收成不高,弄的点粮交把地主剩下的不够吃,剩下的时间要么就薅草装船撑往各地贩,要么把家门一封外去罱泥讨饭,而灵活的早就到苏南上海投亲靠友找活计赚钱去了。”尽管倍受鄙夷也丝毫未能阻止大家留寓江南,甚至是戈公振这样的有志青年当时也认为:“我要到上海工作去,将来即使在上海马路上帮修路工人敲石头,也不回来了。”包括赵钲镗胞弟赵钲焕,其作为民国二十八年(1939)交大机械工程系毕业生留沪,也只是在造船厂找到份了普通差事。但即便成了文化人,若干年后在地域偏见根深蒂固的当地人群中亦遭漠视。赵蓝天先生(1893~1963)为我国早期寥寥无几的美术界专职设计人员。1913年上海神州法政专科学校肄业后,曾短暂回乡,在大兴围市第四初等小学莫庄福兴庵执教,同时坚持自学绘画临摹,初宗陈洪绶、华岩与海派钱慧安,人物仕女花鸟画融会诸家之长。其笔法简练柔劲,清雅秀润,深受高野候、丁辅之等人欣赏。1920年经戈公振引荐以赵蔚之名,在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专事书籍插画,1922年旧年底应中华书局图画部主任郑午昌聘请,以字行于中华书局从事《小朋友》等儿童杂志、书籍的装帧与插图工作,前后达30多年。其在书局资历可以从1951年“纪念劳保条例的实施向光荣退职养老的金子墩先生致敬”书局编辑部同仁毛笔签名单上略见一二,名单上有:葛绥城、曹公威、吕伯攸、卢文进、孙荦人等等密密麻麻五十几人,先生的名字写在最上端抢眼处,足以说明同事们的尊重。时年先生五十八岁,已接近退职养老年龄,签名中唯原书局董事“一代辞海编纂大师”舒新城与之相仿。事实上,52年底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后,从《小朋友》半月刊和少儿科教书籍看,先生并没有及时得到退职养老,因为编辑部绘画缺少新人,他被少儿社挽留继续工作,这一时期,除去《小朋友》日常事务,经先生创作的文教科普图书,笔者统计有三十余本之多,如《丁丁游历北京城》、《中国古代大科学家》、《中国古代寓言》、《水的故事》、《灵巧的双手》、《小杜鹃》中等等散发着童心趣味的经典插画,一直为广大读者记忆,直至58年六十五岁高龄才完全退休,已知先生最后一本新书绘图为1957年12月《云牌舞》。可见先生晚年工作之繁重,为了新中国少儿美术事业不辞劳苦,尽心竭力。有幸在华夏拍品上读到一段先生写在老照片上的小楷题跋,似乎更像一份自我总结,尤为珍贵。全文如下:“中华民国二十年中华书局创立二十周年纪念摄影(193211)。左边因屋漏蚀去剪余留此。一九五五年秋因病在家休养,检阅行箧得之逐一审视。感慨过去同人散者逝者升者富者老者贫者,见其形不知其名,遇其人不记其姓。廿余年来,几度沧桑,流离忘祖,揽镜观容,已非旧我。一九五三年中华经理人派来少年儿童出版社服务,愧对虚名,无多供献,能力退化,可畏后生,新陈代谢万物之常制。我胸怀延年益寿远景于将来,祝社会其永固。十月蓝天观后记”。寥寥百言,细品之,让人感慨万千。从屋漏、病患、忘祖到谦卑、赞美、祝福,无意中记录了先生在沪生活的若干细节,几经战争颠簸,又因为土改成分划定难以归乡省亲,多年漂泊在外,居家困蹇,老虎天窗的屋顶年久失修,但对新生少儿事业依然抱着一腔热情,虚怀若谷,时刻激励新人。病患中不忘担当,期待早日康复重回岗位。憧憬未来,对新中国强盛寄以厚望!坦坦荡荡,人格魅力何其强大!在狂飙突进的变革面前,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胸怀大志,工作兢兢业业,禅精竭虑,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完美地展现出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这样履职尽职的道德追求早在三十年前的《小朋友》(1925年第151期)编辑人故事诗“裁缝师傅”中先生就有所浪漫自喻:“我愿意用我的尺,去把我这小弟弟(国家)的身体,量他一个仔细;再用我的针线,去把四万万人的热腾腾的心,一颗颗的缝合拢来,做成一件伟大而坚实的大衣,替我这小弟弟往身上一披,使向来很欢喜他的,更加更敬他爱他,使向来想陷害他的,再也不敢来相逼相欺。”时值上海日资纱厂工人举行大罢工,日本帝国主义出动军舰示威,逼迫北洋政府出面干涉工运局面。只是我在阅读中华书局历史文献时,又遇一吊诡,在书局众多非沪藉人员回顾《小朋友》周刊杂志时都无一例外地提起先生,其画艺与品质为大家赞赏,如福建藉黄衣青、广东藉任溶溶、浙江藉陈载耘、任大星等等文中所述。出乎意外的是,杂志第三任主编、著名儿童作家陈汝埙,宝山县人,年轻时就对此画刊惊艳不已,亦经常投稿,47年-54年与赵蓝天同在杂志编辑所、少儿出版社共事七年之久,却在书局七十年纪念《我和中华书局》一文中缄默不语,或曰沪地人陈年积习,大略又出于文革中被冲击心有余悸,对地主身份传言同仁的某种避讳。饶有兴趣的是陈在书中谈到编辑所另一名专职画师沈子丞,嘉兴人。相对赵蓝天在图画部专注儿童画设计,沈更多司职美术通俗普及读物,及后期电化教育动画、幻灯片撰绘。其字画古朴雅致,上世纪70代初应我县跃进工艺厂邀请,参与抢救濒临失传的青丝绣工艺,县上老一辈应有印象,记得家中有一件未裱的字联,似乎是沈字,拆迁中这手迹混在旧书堆里连同一幅鲍牡丹被我当着废纸处理,想起来怪为可惜,才疏学浅果然应了台城人那句老话:“曹家富看报,不了不了”无识之笑谈。絮聒不平是懊恼这位主编回忆没有让我得到所需的东西。从不确定性的敏感臆度历史风情,结果未免尴尬。有如伪命题“苏北人通敌”在淞沪战争后被沪地舆论人当着替罪羊彻底污名化之牵强,歧视更像是因国家战败的罪责,归咎于某种人的需要,政府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加剧了对***人的绞杀,从而激发起更多的热血青年对其恐怖统治的抗争。
《中共交通大学党史大事记》有这样一条记事:“1932年11月6日王镇钰、陈延庆、赵春官参加法南区委“砸柴拉报馆”行动,遭捕收押。年底无罪释放。”柴拉报为俄国人流落沪地所办的侨报,因报纸污蔑中国学生抗日运动(实际上是法南区委为了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而布置的一次联合行动),报馆即遭到学生用啤酒瓶捣毁玻璃。王镇钰辽宁复县人,时任中共交大支部书记。陈延庆盐城人,组织干事,后来易名为王翰,是胡乔木妹婿,解放后在监察部工作。赵春官则为32年底新发展党员,遗憾地是在交大以外公开性资料里,同为事件的主要执行者赵同学却似乎被历史埋没。笔者在《交通大学年谱》1932年土木工程学院三年级学员名单上查到赵春官的名字,藉贯为“浙江东台”,很是蹊跷。陈延庆为其同班同学。“砸柴拉报馆”行动本身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不切实际的幼稚产物,比如在“武装保护苏联”等口号下频繁发起城市斗争,使一次次刚刚建立的党组织又脆弱地暴露在对手面前,失败是自然而然的收场。对于叙事性文献中无具名叛变内奸之说,似乎倒也成了这类政策上的甩锅,而此次捣毁理由更像是因为该报“以反对该国政府为事”或“拥护白俄”,从鲁莽的行动中,也大体看出当时党组发展模式和苏北青年英勇个性以及他们在运动中的作用。事件后经律师沈钧儒、史良、潘震亚等人义务辩护,年底三人被判无罪释放。总之经历了这番挫折,学校党支部遭重创,赵春官被迫从中共组织退出,得以完成学业,藉贯“浙江东台”的尴尬看上去也是某种情原下避慊的结果。其与钱学森同届,1934年3月为“拟往美密歇根大学留学”人员,6月底毕业未能成行,奉交通部分发各铁路工务段服务,先后派赴粤汉、京赣、黔贵路担任桥梁设计及监造。抗战胜利后与交大同学费徐人寿、费骅、宋家治、朱榕坚等人去台主持交通水利建设,为台湾土木水利界主要人物。赴台后,赵春官先后历任基隆港务局工务组长、总工程师职务达二十年,主管基隆港工程、台湾造船公司10万吨级油轮船坞等等海港工程建设,其对港湾工程的评估、规划、设计及施工督导经验丰富。藉以防波堤和水坝导流堤设计与施工上的研究见解,著有《防波堤概论》(1960年)。据基隆港务局“为拟请派赵春官为本局正工程司”内部人事任用调迁封发时间为1947年1月15日。基隆港务局“工务组组长赵春官请派任”案卷时间则为1947年3月25日等等,推测其应徐人寿(194511-19632任基隆港管理局局长)邀请去台建设,确切时间不低于1946年,有资料表明基隆港援台技术干部到位时间为当年3月。1966年、1969年又分别经李国鼎、费骅荐任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技术顾问和台湾财团法人中华顾问工程司协理、港湾工程部经理等职务,参与台湾科技对外交流,负责台中苏澳两港规划建设。七十年代应赵耀东(1915-2008,淮阴人)邀请担任台湾“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全部土木工程,悉心策画,戮力操持,使得钢厂土建工程及基础设施规划按期达成。检索台“中钢”人事参考,其任副总经理工程事业部负责人的时间为1974年7月-1977年6月。1974年奉命筹建台“中钢结构公司”,并出任董事长至1988年退休。1995年11月离世。综合以上信息及对台海洋工程学会、交大友声等记事索引补遗:赵春官,字伯卿,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塘坝镇,父振甫公为文史名家。1925年小学完业后就读省立扬州中学,1930年毕业一发即中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为平时劬学所致,又若干年后与昔日扬中弟子徐忠猷的沉箱拖放割头之赌云云,也回应了笔者的孜孜以求、年鉴中藉贯歧义以及孳蔓其人生的漪澜与爽朗。塘坝赵氏家谱世系图上为:“赵钲铎,子赵春官、赵冬官。”
一、谱名
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为什么这样要这样写?更准确的反映家谱作为“史书”来反映信息,不然,编修的人当时明白,经年累月之后,转之何人何地?便无从查考,给后人寻根带来巨大困难。
二、像赞
人物像赞有各种表达,或始祖,如三皇五帝,也可以是近祖,或者迁祖,还可以是自古到今的家族内非凡的人物,特别杰出的人才。以昭示后人发奋图强。
三、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四、目录
全部家谱内容提要,以便检索。
五、谱论
谱论,即谱学理论,从司马迁开始历代都有名家,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朱熹,王阳明,比如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曰:“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六、凡例
凡例,即修谱的原则,规定,比如哪些人可以入谱,哪些人不能入谱,对人的次序的排定,哪些内容怎么去写等等,就是规定家谱里面都有什么,这个显示出编修之人的主观态度,如明朝家谱对女性入家谱,就很明确的规定:丈夫之后跟原配,接着依次是:继配,侧室,妾,纳,除原配外,这些二三四五老婆不可以有名字,原籍,生卒,等,这个男尊女卑的“名分”观念,尤 是对女性的一种变态的歧视。
七、家训
不要误解,《家训》不是家谱内容,这里为了突出家训的内容做个配图,中国是家天下的社会结构,名门望族是一大特色,家训家风起了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八、世系
世系是家谱内容的核心部分,从家族第一世开始,记载其生卒,婚配,事略,墓葬,其人如何?一目了然。
九、传记
传记,不是每个人都有,是对家族内的杰出人物,立功立德之人的具体描写,反应出这些人物的杰出品质, 垂范后辈,是榜样力量。可分内传。外传,内传是五服之内,外传是五服之外,还有列传,分门别类,比如家佣,二三四老婆中的贞烈之妇,可做列传,这已经不适合今天。
十、谱跋
上图是梅曾亮的家谱跋语,他自夸了一下,“知岩”以乡兵保障宣州,然后对家族的分派流迁做了陈说,所以跋语就是做谱之后的感想,经验,过程等含有者的寄托之语。
十一、领谱字号
家族支派繁多广布,必须有字号,作为验证, 跟对号入座一样。家谱一般就包括上述内容,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包括,祠堂,敕封,艺文,契约等还有一些图表,制作时可根据原谱内容确定。没有原谱,就必须另起创谱,不使历史中断,再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内容。
一个家谱有很多种,具体如下:
1、欧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4、牒记式
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 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扩展资料: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参考资料:
家谱是记载家族族谱的一种书籍或文献,其格式有很多种。以下是九种常见的家谱格式:
1 直系家谱格式:按照家族的血缘关系,依次列出祖先及其子孙的姓名、生卒年月等信息,也包括家族的重要事件和历史背景等。
2 世系家谱格式:按照家族代数,列出每一代祖先及其子孙的信息,也包括世系的来源、变迁等内容。
3 表谱格式:按照同辈关系,列出同一代祖先及其子孙的信息,表格形式更为明确和直观。
4 并列家谱格式:列出家族中几位重要的祖先及其后代的信息,便于理清家族内的分支和分布情况。
5 简明家谱格式:只列出家族中重要的祖先和分支代表,精简内容,注重重点和实用性。
6 全谱家谱格式:以家族为中心,按照地区、姓氏等不同方式,统计和绘制全家族的历史和现状。
7 族谱人物传记格式:按照人物的生平、成就、贡献等方面,对家族中的重要人物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评述。
8 族谱家风家训格式:侧重于家族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传承,收录家风家训和家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9 族谱画像格式:通过收集家族成员的画像和照片,形成一幅幅族谱画像,展现家族的历史和人物形象。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在中国,家谱有约3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家谱包含有哪些内容
姓氏源流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从一姓到一国一家,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
世系表
“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家训
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传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家谱图像
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将、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塘坝人物诸相及其他(5)之赵蓝天、赵春官
本文2023-09-29 03:49: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3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