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世界的刘贺之墓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惊艳世界的刘贺之墓,第1张

  海昏侯刘贺大墓考古发掘五年来,始终未见发现各种纺织品以及完整衣物的报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然而,海昏侯墓中到底有没有纺织品特别是享誉中外的丝绸有没有汉代的各种服装特别是贵族穿戴的豪华服饰本文尝试根据海昏侯墓已经出土的竹简、木牍上的残留文字,参照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发掘的成果,作一个初步的释读,探寻隐藏在刘贺大墓中的汉代高超的织造技术和惊艳世界的纺织品天堂。

 一、用纺织品装饰的豪华墓塘

 我国是丝绸的故乡,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二千多年前汉代的张骞开通西域后,大批精美的丝绸以及各种纺织品,便沿着这条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国内需求的增加和对外销量的增大,种桑、养蚕、缫丝、纺织等相关产业在全国各地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丝绸等纺织品的数量、品种和质量都大幅度提高,达到鼎盛。毫无疑问,在这样的背景下,处于社会上层的海昏侯刘贺自然会拥有当时最高等级的丝绸以及各种纺织品,生前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死后带入坟墓,继续享受着荣华富贵。

 在海昏侯墓西藏阁的文书档案库中,出土了据说是刘贺亲自撰写的一篇《筑墓赋》,赞颂由他自己主持修建的这座大墓,其中有厚费数百万兮,治冢广大。长绘锦周塘中兮,悬璧饰庐堂。西南北东端兮,等语句。(图1)这段文字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第一,刘贺建造这座大墓耗费竟达数百万钱;第二,在这座大墓的墓塘中,使用长绘锦周(绸)进行装饰;第三,用悬挂的玉璧即悬璧,装饰在锦绸上,西南北东全覆盖。

 这是一个多么辉煌灿烂的场景啊!姑且不论墓室里使用精心编织的席子铺设地面,使用高级的`油漆彩绘装饰棺椁,仅仅是长绘锦周(绸)就足以让整个木质的墓塘内五色炫曜,熠熠生辉!汉代纺织品的花色品种十分丰富,在缯(zeng音增)或帛的总称下,有纨、绮、缣、绨、紬(绸)、缦、綮、素、练、绫、绢、缟以及锦、绣、纱、罗、缎等数十种,织造技术百花争艳,已经达到了相当纯熟的境地。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彩锦,就是刘贺在《筑墓赋》中所说的长绘锦周(绸)。锦字,从金旁,是金与帛的结合体。在汉代这是一种经线起花的彩色提花织物,纺织过程中往往加入金银箔丝,花纹闪亮生动,外观绚丽多彩,锦上还可以织绣文字。由于彩锦的生产工艺要求很高,织造难度很大,因此其价格贵重如金。中国的丝绸最初是可以作为货币使用的,它们的长宽是有固定规格的,一般二尺二寸为幅,四丈为匹,二丈为端。一幅中有经线八十根称为一升,也叫一繌。(zong,音综)七至九升为粗布,十至十二升为细布,特细布可达三十升。而彩锦的规格不在此例,通常会短而宽,计量时往往论张、段,而不论匹、端。海昏侯刘贺使用这种长绘锦周(绸),到底有多长是单幅还是双幅或者是三幅其中的图案究竟是织出来的,还是绘上去的锦与绸又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这些问题由于没有实物依据,无法定论。但是显而易见,把这种长绘锦周(绸)作为墓塘内即主椁室四周的装饰,再配以悬璧,真可谓不惜工本,华丽壮观!按照今天的装饰方法计算,或悬挂起来,或粘贴在椁板上,至少需要上千平方尺的锦绸。这种把精美的锦绸用在建筑上作为装饰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创造,而刘贺大墓为我们提供了实物依据。

 在海昏侯墓中,使用纺织品作装饰的地方还有多处。在主椁室的东室东北部,也就是放置主棺椁处,出土了青铜帷帐帐钩。(图2)一般地说,帷帐是用细纱制成,既透风、透光,又挡虫、挡尘,是南方的生活用品,也是贵族卧榻之上的奢侈品。汉诗中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的句子。此帐钩长约一尺有余,形如一只正在爬行的壁虎,惟妙惟肖。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帐钩两头用于悬挂帷帐的钩子都很小,如果用其悬挂如今的蚊帐,显然因为钩子太小无法挂住。这说明当时悬挂的帷帐是非常轻非常薄的,用很小的钩子就能挂住。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件素纱禅衣,长160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领口、袖头都有绢缘,而总重量只有48克,纱的细韧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说明那时的织造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精细的水平。

 据考古工作者介绍,在刘贺内棺的棺盖上,人们发现了丝织品的痕迹。经分析可能是罩在棺上的荒帷。荒帷,就是现在所说的棺罩,在先秦典籍中多次出现过。专家透露,发现的荒帷痕迹大约有内棺棺盖三分之二面积大小,图案布局比较完整,但侧面悬垂的荒帷已经难寻踪迹。荒帷上的花纹是典型的汉代纹饰,小的像花穗一样,三四厘米左右一个,是绣在织物上的。初步估计属于皱纱之类的纺织品,经纬线是加捻的,比平纹纺织品难度大。此外,刘贺下葬时使用过的温明,上面也应有纺织品覆盖。这就再次告诉我们,海昏侯墓的墓塘中,耗费了大量的高档次的纺织品,在椁室里、在棺材中、在器物上,一层一层地装饰起来,使这里成为丝绸的世界,纺织品的天堂!

 二、荟萃汉代纺织品的精华

 刘贺是从山东的昌邑到江西的海昏,这一北一南两个地方都是纺织品的重要产地。特别是山东,历史上曾有齐纨鲁缟、冠带衣履天下的美称。因此,刘贺对各种高档的纺织品应当是非常熟悉的。

 目前看到海昏侯墓出土的与纺织品和衣物有关的木椟共三块,制成签牌状,就是一块上圆下方的木头片儿,其上有孔,以便用线绳捆在漆盒或者衣笥上。签牌上用毛笔写明漆盒或衣笥内各种纺织品和衣物的名称、数量等,实际上是一张清单,所以也有人叫它随葬遣策。海昏侯墓的签牌编号达到34号,说明盛放物品的漆盒和衣笥至少有三四十个。尽管签牌上的字迹有些模糊,尚需专家仔细辨认,但有了这些清单,埋藏在刘贺大墓中的纺织品和衣物便可一目了然。

上官是汉武帝刘弗陵的皇后,生于公元前89年,卒于公元前74年。由于赵涵没有子女,当时的朝臣决定任命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外王的儿子刘贺为皇帝。他被称为汉帝,上官氏被尊为皇太后。因为刘贺荒唐,上任27天就被废了。同年,汉武帝的曾孙刘询继位,也就是汉武帝宣帝,上官氏是汉武帝宣帝的祖母,所以被尊为太皇太后。

公元前37年,皇太后上官氏去世,享年52岁,葬于平陵,与同葬。上官氏于公元前83年入宫,当时她六岁,在宫中生活了近46年。赵涵死的时候,上官石只有15岁,她前后经历了三个皇帝。

第一个是她的丈夫,赵涵皇帝。因为赵涵死得早,上官氏很早就成了寡妇。第二个皇帝是被废黜的汉朝皇帝,在位时间更少。仅仅过了27天,就被废黜,继续做他的昌邑王。第三个是汉武帝宣帝。上官石和宣帝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长达37年。宣帝刚刚继位的时候,汉武帝宣帝的第一任皇后和他的妻子徐平君非常敬重上官石。她每五天去一次上官氏,问候上官氏,侍候上官氏,也就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霍。上官石是霍妹妹的女儿,又是皇太后,所以霍对上官也一样。后来霍家被杀,上官氏母系亲属被杀后,上官氏在长乐宫度过晚年,直到去世。

上官皇后当皇太后的时候多大?

上官皇后即上官氏,又名皇后,西汉末年上官安和霍的女儿。她的祖父是傅霍光。生于公元前89年,公元前83年,上官石六岁。在湖北长公主的帮助下,他被选为汉昭帝的节度使。一个月后,上官石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赵皇后

公元前81年,族长被杀,公元前74年,21岁的赵涵皇帝驾崩。由于汉武帝没有继承人,他立汉武帝的孙子刘贺为皇帝,上官石此时被尊为皇太后。但刘贺奢靡,霍光等人联名上书皇太后,要求废除刘贺,另立新君。上官石同意了,于是刘贺在位仅27天就被废了。公元前74年,霍光和大臣们商量后,决定立刘玉鑫的孙子刘询为皇帝。根据家谱,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刘询继位后被称为汉武帝宣帝。上官石继位时年仅17岁。上官氏虽然没有刘询那么大,但此时上官氏已经是太皇太后了。

上官太后几乎一生都住在宫里,普通女性几乎没有什么快乐的童年。她一生都被视为权力斗争的工具。守寡近40年,她从未享受过正常人的幸福家庭,却也享受了几辈子世上女人享受不到的财富和荣华富贵。此外,上官皇后晚年几乎不上朝廷,也不参与政治斗争。她只在宫里住到去世。他死于公元前37年,享年52岁。与汉献帝赵迪合葬在平陵是一个好归宿。

上官皇后是怎么死的?

上官皇后,即上官安和霍氏之女上官氏,陇西人。肖梅,又名上官小妹,生于公元前89年。她的祖父是西汉大赋霍光。公元前37年,他死了,和赵涵一起葬在平陵。

上官娘娘

汉武帝于公元前87年去世,刘玉鑫涪陵继位,即汉昭帝。因为汉武帝赵迪成功时只有八岁

汉昭帝死于公元前74年,但即使上官石宠坏了后宫,也没有生下昭帝的继承人,所以霍光在和那个朝代的大臣商量后,决定让汉武帝的孙子刘贺做皇帝,所以上官石15岁就已经是皇太后了。谁知刘贺昏庸之举,竟让霍光等人联名上书上官桀,废掉刘贺,让汉武帝的曾孙刘询做皇帝,刘玉鑫的孙子刘询按辈分,上官桀是刘询的祖母。刘询继位汉武帝宣帝,上官石被尊为太皇太后。一年之内,上官氏从太后变成了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太后。

霍光死后,上官氏母系家族被消灭。上官氏的亲人少之又少,于是上官氏脱离宫廷政治,在长乐宫安度晚年。赵建第二年,上官石去世,时年52岁。

上官女王处女

上官皇后是西汉上官安的女儿,祖父是西汉著名的傅将军霍光。公元前89年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公元前83年入宫,被选为汉昭帝的节度使。同年,他被授予女王称号。

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上官皇后是不是处女,因为上官氏入宫当皇后的时候才六岁,到了现代还是幼儿园的孩子,而在位的汉武帝也才11岁。按照我国男女结婚年龄统计,最早是十六男十四女。因此,赵涵和上官氏都不到适婚年龄。尽管古代女性12岁就可以有性行为,但赵涵皇帝还很年轻。从当时的政治角度来看,他们不过是上官氏、霍氏家族、皇族之间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据史书记载,赵涵自幼体弱多病,早逝。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赵涵病死。现在很多人都觉得上官石是处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赵涵皇帝没有子女。很多人推测上官石和根本没有一个完美的家庭,所以没有孩子。然而,为了让上官桀怀上龙脉,上官桀的祖父霍光下令宫中女子不得侍候赵涵,并让赵涵宠溺上官桀。赵涵是个聪明人,霍光当时已经掌权,他应该不敢公然反抗霍光。还有一种猜测认为,赵涵之所以没有子嗣,是上官石故意没有子嗣,为了报复霍光,没有让霍光如愿以偿。

总而言之,无法确定上官石是不是处女。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上官石肯定没有为赵涵生下一个继承人。

刘弗陵下一位皇帝是刘贺。

公元前74年,只有二十一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去世以后,因为没有孩子,便把刘贺召入宫中封为太子,并且传授皇帝印玺,使之成为了西汉的第九位皇帝。

在刘贺刚刚继承皇位十天以后,霍光就和张安世一起谋划想要废掉刘贺,在公元前74年的六月,也就是刘贺在位的第二十七天,因为他在位期间荒*无道被废,史称汉废帝,并且让汉宣帝刘询继承皇位。

到了公元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在封侯不久以后的四月,刘贺就前往豫章郡海昏县就任,公元前69年,刘贺因为生病去世。

扩展资料:

刘贺之所以能凭借诸侯王的身份入主朝廷,完全取决于大将军霍光一人之态度。大将军霍光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

骠骑将军死后,武帝重用霍光,并托孤于他、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四人。霍光和上官桀是儿女亲家,在金日磾死后,霍光杀死了打算与之争权的上官桀。

并将自己的外孙女上官氏许配给昭帝为皇后。迎立刘贺的时候,霍光在朝中的党羽势力非常之大,手握兵马以及京畿护卫之权。

进京前,刘贺的手下王吉劝谏刘贺一定要尊敬霍光,诸多政事要听从霍光的意见而不要自作主张,但这一切都没有被刘贺采纳,因为这位昌邑王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夺权去的。

到了长安,刘贺非但没有把霍光放在眼里,还将自己从昌邑带来的两百多位属官全都升迁,并企图接手兵权。

这引起了霍光的极度不满,他本来就是为了专权才力排众议择立刘贺,谁想这条白眼狼非但不怀感激之情,反而重用自己的人,企图与自己抗衡。

因此,霍光一方面扣下了大部分刘贺旧臣的升迁事宜,仅将长乐卫尉一职交出,使得政令不出未央宫;另一方面便开始谋划废掉刘贺,开展代号为废帝行动的计划。

—汉朝君主(西汉)

—刘贺

  海昏侯,刘贺,是第二任昌邑王。父亲是第一任昌邑王刘髆,刘髆是汉武帝的第五子,由李夫人所生。汉武帝临终嘱托霍光等人辅佐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刘弗陵二十一岁早亡,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在位二十七日就被霍光以昏*无道废为庶人,后立汉武帝的嫡曾孙刘病已为帝,也就是汉宣帝。霍光死后,汉宣帝以谋反罪灭了霍光一族,重新封刘贺为海昏侯。海昏侯刘贺一直被汉宣帝监视,限制自由,最后莫名其妙去世。

  从汗血宝马说起,太初元年,汉武帝派使者前往大宛国购买汗血宝马,大宛劫财杀使。汉武帝发兵大宛,由于低估大宛,又想给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一个立功封侯的机会,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结果败了。李广利想回来,汉武帝发狠,告诉玉门关:“君有敢入者,辄斩之”。后面又给了六万兵力,并且派了十八万戍卒在酒泉后备。这次兵锋所至,无坚不摧了。李广利终于封了个海西侯。可见,汉武帝为了给李夫人的哥哥封个候,也是下了血本。

汉武帝死后,葬茂陵,最大的主墓是汉武帝的,旁边就是李夫人,李夫人当皇后也是死后追封的,可见也是真爱了。而后,因为汉武帝思念李夫人,还有传言东方朔为汉武帝招魂的故事。古代如果功臣爱姬死了,皇帝表示哀痛的方式就是封赏,李夫人去世后,封刘髆为昌邑王也就不足为奇了。值得探究的是,刘髆的墓已经被发现,但是墓中的物品并不珍贵,反而海昏侯刘贺的墓简直富可敌国。一种合理的解释:刘髆死时,打算把所有财产留给刘贺。

  汉武帝后期,巫蛊之乱。汉武帝嫡长子刘据被江充之徒迫害致死,刘据的长子刘进也在此事遇害,刘进死前有个儿子叫刘病已,刘病已就是后面的汉宣帝。刘据的母亲是卫子夫,卫子夫有个弟弟叫卫青,卫子夫有个姐姐生了个儿子叫霍去病,后来的托孤权臣霍光和霍去病是同父异母兄弟。

  汉昭帝是公元前九四年生的,出生的时候因为钩弋夫人怀胎十四月,和尧母的故事一致,所以命名钩弋宫为尧母宫,须知这时候太子刘据已经当了十几年太子了。这里其实就是巫蛊之乱的原因之一。在汉武帝临终前,孝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

  汉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太子刘弗陵即位,刘弗陵此时八岁。汉武帝死前托孤,安排了一个领导班子:上官桀,桑弘羊,霍光。汉武帝死后,霍光把女儿嫁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女儿五岁的时候上官安就想让女儿进宫,霍光没同意,结果安还是通过长公主的关系让女儿成了倢伃(妃嫔的一种),从此上官桀和霍光开始交恶。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刘弗陵十一岁。

  史料记载,上官桀自从和长公主结盟后越来越放肆,肆意求封,而桑弘羊也讨厌霍光凡事不通融。最后上官桀和长公主合谋毒杀霍光废刘弗陵而请燕王刘旦为帝,上官安又谋划事成之后再杀燕王旦拥立自己的父亲上官桀。这一把复杂的权谋最终泄露了,燕王旦自杀,上官桀灭族,皇后以年少,不与谋,亦霍光外孙,故得不废。从此皇后成了霍光手里最好的一张牌。桑弘羊也被牵连,连儿子都没逃过一劫。至此,霍光大权独揽成为最大的boss。

  元平元年四月癸未(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崩,年仅二十一岁。这时候皇后十四岁,黄帝内经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显然生理条件都不允许皇后这么早生育,而霍光在朝甚至限制皇帝和其他妃子的接触,直接导致了汉昭帝无后。汉昭帝死后,霍光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名义上是皇后同意,大臣拥戴。

  霍光是个非常谨慎的人,在汉武帝托孤的描述中,史书都有记载,霍光多年从政没有犯过任何错误,更加变态的是,有人观察霍光每次入宫每一步踩在哪个位置都是固定的,这个人简直就是像程序一样精确。史书记载,昌邑王刘贺在国素狂纵,动作无节。武帝之丧,贺游猎不止。如果记载属实,说明刘贺不足以作为一个好皇帝,可偏偏谨慎了一辈子的霍光就选了他,为什么?显然当时汉武帝还有儿子在世,就是广陵王胥。但是这是个老政治家,在封地多年,种种理由都让霍光不希望选刘胥。这时候知心的下属上书说只要合适,废长立少是合理的,霍光当然同意。选一个浪荡子弟当皇帝,肯定比选一个老政治家划算。更有意思的是,昌邑王刘贺入宫当皇帝,作为托孤重臣的霍光竟然没有帮他办完手续,以至于后面废皇帝的时候理由是刘贺没亲自到祖庙拜见,手续没办完不予承认。到祖庙向祖宗告明身份就是登基最重要的流程,可是满朝大臣都忘了,昌邑王带来的两百多个臣子也装聋作哑吗?最有可能的是霍光以某种理由阻止了。

  霍光是大司马,霍光要废掉刘贺的时候,先找了丞相杨敞,杨敞的夫人是世家鼻祖司马迁的女儿,她偷偷告诉杨敞,不答应的话我们全家就没活路了。果然是历史读多了脑子好。霍光联合田千秋,杨敞等人,推出年龄比刘贺还要小的太后出来说话,顺顺利利就把昌邑王给废了。

  废掉刘贺的理由,首先是服丧无悲哀之心,还动荤色。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服丧尽哀都是必须的,斋戒可能现在不那么严苛了,但是居丧不能行房事即使现代社会这个是很重要的。话说回来,服丧不尽哀这个是发生在即位之前的,那时候都发现了为什么还让他当皇帝?武帝丧时不尽哀,这个就更久了,霍光完全是知道的。常私买鸡豚以食,买鸡肉猪肉这等琐事也写在废皇帝的诏书里,不免要怀疑是否是凑字数。发玺不封,玉玺用完不封存,曰为不敬业,此处也是小题大做了。和昌邑过来的官奴天天玩,导致礼乐混乱,这个确实有些严重。

与孝昭皇帝宫人*乱,这个事情就大了,乱法纪,乱人伦,好吧,那就废掉。可以看到废刘贺主要的理由是居丧不哀伤不尽礼节,还有*乱先帝后宫,但是,抓贼抓脏,抓奸抓床,你倒是有证据吗?史书没找到。最大的一个理由竟然是祖宗庙祠未举,也就是手续没办完,如前所言,不一定就是昌邑王的过错。细想,这篇指责,确实笔力深厚,但是落到实处竟然毫无证据支持,不可不谓文人刀笔也。

  后世史学家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昌邑王在谋划铲除霍光势力。昌邑王在京城的浪荡本是麻痹霍光,却被霍光将错就错地扣上屎盆子。假如这个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昌邑王到底干了什么?昌邑王以整天和昌邑故人玩乐为由,胡乱封赏,资治通鉴记载,昌邑官属皆征至长安。需要注意的是,此时霍光家族把持着朝廷大部分的重要职位,如何偷偷把这些人换掉确实是个难事。以玩乐为由,随便封赏确实是一个麻痹霍光的办法。

  但是,在昌邑王动了长乐宫卫尉的时候,boom,霍光直接把他废了。长乐宫何许地方?长乐宫是太后的寝宫,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前面提过的五岁入宫的倢伃。 太后虽然年少,但拥有废立所有人的权利,后面也是太后一句话就把昌邑王废了。在昌邑王被废的时,他说了一句话:“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这分明是痛骂群臣都投靠霍光,为求自保全部不说话。还有,如果昌邑王是昏庸浪荡的人,龚遂多次进谏,昌邑王不听,但是赏了牛肉五百斤,酒五石,脯五束,这里可以理解为暗示龚遂:道理我都明白,但是你别影响我布局。可是,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

  昌邑王被废后,在汉宣帝即位,在汉宣帝铲除霍光势力后封刘贺为海昏侯,封地在豫章郡,也就是现在的南昌。汉宣帝对刘贺的态度真的就是同情吗?其实是忌惮。从法理上说,刘贺完全可以再当一回皇帝,这也是汉宣帝没有全面否定霍光的原因。全面否定霍光,那就说明刘贺是被冤枉的,那汉宣帝就该把御座还给刘贺。况且,霍光在位期间把天下治理的也还不错,政策宽松,群众对霍光是由好感的。所以,汉宣帝把刘贺封到贫瘠而潮湿的豫章郡,并派山阳太守张敞监督。

  按照汉书记载,宣帝示意张敞监视甚至囚禁刘贺。人青黑色,青黑为痛,这里暗示刘贺有疾病,然后又说“疾痿,行步不便”,就是半瘫。张敞是个聪明人,此处明白宣帝的意思,也同情刘贺,所以通过一番言语来消除宣帝对刘贺的戒心。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了枭,也就是猫头鹰,在古代是不详的征兆。而考古学家在刘贺的棺椁中发现的私印,上面雕刻的就是一只枭。枭,古人认为是猛禽,不孝鸟。至此,我认为刘贺其实心里藏着至孝,只是迫于形势要装成不孝,他以私印的形式自嘲自己,自我惩罚。

  这里说的很有意思,孙万世问刘贺当时为什么不守在宫里把霍光砍了,刘贺竟然承认自己没把握好。这话传到宣帝耳朵里,自然厌恶。四千户的封邑被削掉了三千户。事实上,汉宣帝一直都对刘贺很是忌惮,只是没有合理的借口解决他。把他封到遥远而贫瘠、湿热的豫章,然后再三派人监督,试探,都是证据。须知,刘贺一直都是被监禁的,府中所有人的进出都被严格限制,而这时候孙万世来,肯定就是皇帝的人了。

  2011年海昏侯墓被发现。由于豫章郡在历史上经历过洪水和地震,刘贺的尸体在酸性地下水中严重腐蚀,只剩下牙齿和几块及其小的骨头。有意思的是,在胃和小肠的位置发现了大量香瓜子。这说明刘贺死前四到六个小时内吃过香瓜,而在几十公里外的靖安县,另一座东周集体墓穴里,有47具棺木,死者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妙龄女子,胃中也发现了香瓜子,专家研判她们是吃了有毒的香瓜子而同时死亡的。当然,官方海昏侯纪录片最后很是牵强的把海昏侯定性为体弱多病吃了湿寒的香瓜诱发各种疾病,但是我认为这个理由不充分。从政治角度思考,宣帝这时候对刘贺是应该是动了杀心。而更让人怀疑的是,刘贺死后不久,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去世。

  在我看来,就算刘贺是因为香瓜诱发疾病去世,也是宣帝把他封到潮湿蛮荒的豫章郡时就想好的,刘贺的余生都是被诅咒的。所以他的死去分析到底是被宣帝直接杀死还是间接杀死,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刘贺是悲哀的,他的一生充满突然。突然被立为皇帝,突然被废,突然被封为海昏侯,突然被削邑,最后突然死去。从他被废那天,他的政治就已经毁了,可他后期不断上书宣帝请求入朝,生前铸造了大量的酎金,即使在陵墓里都留着上奏的竹简,可谓痴心。时光回转,刘贺刚刚接到诏令入京,他少年轻狂,一路飞扬。到京之后面对霍光,他知道自己不能正面抗衡霍光,把自己伪装为浪荡子弟,不孝,昏庸,可他却在一步步谋划自己的权力。成功需要很多偶然,而他的失败只是他政治能力不足的必然。他败了,后来者汉宣帝的帝王术显然比他强不是一个等级。面对汉宣帝,他竟然幻想自己能重新获得自由,重新得到政治权利。我分明看到一个政治失败者,失去了一切却仍然希望抓住一丝希望。可悲可叹!

后记:

  上次写马嵬坡事变写了三天,佩服且后怕。历史文章不好写,大量的史料考证足以消耗精力,且历史任人打扮,难以有确定的结论。在提笔之前,需要明确自己要研究的边界,要说清楚的东西。海昏侯的一生需要讨论,海昏侯的历史背景,包括霍光,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病己,还有很多的重要人物都需要讨论到,一开始我就画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图,希望全部讲清楚。可,历史一铺陈出去,只会越来越多,无法收拾!最终写得比较克制,也没有太深入的研究,可能更多的是一篇我对海昏侯的同情文。历史上有很多被认为是昏庸的帝王,我不认为他们就如史书表面所写,比如我喜欢的李煜,还有那个乐不思蜀的阿斗,假如刘禅不说乐不思蜀,只消一句发自肺腑的咒骂,当场就可以见阎罗。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是失败者同样有他们的努力,同样改变了历史,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我们同情和学习。后人看历史,应当客观,怀敬意!

刘贺没有皇后,这并不代表他就没有妻妾。在之后,汉宣帝刘询曾经派人对刘贺进行监视和调查,官员回来的汇报中就有对刘贺妻妾和子女等情况的描述,这段对话有被写进《汉书》。官员说刘贺有16个妻子,为他生下了22个儿女,男女各占一半,另外还有歌女舞女11人。虽然不知官员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可信,不过刘贺之后有三个儿子被封侯是可以确定的。由此可见,刘贺不缺女人,他在位时没有皇后并不是因为没有妻子可以册封。

 早在刘贺登基之前,刘贺已经有了不少荒唐事,刘贺在奔丧的路上,寻求鸣叫声很长的鸡,路上买合竹杖。经过弘农,让身材高大的奴仆善用装载衣物的车辆装载抢来的女子。使者就此事责备昌邑相安乐,安乐告诉龚遂,龚遂进去问刘贺,刘贺说:“没有这事。”

  《汉书》记载,刘贺自登基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这些荒唐事包括:他把以前在老家的小流氓们全部召到长安继续陪他吃喝玩乐;把自己任昌邑王时的官属统统调到长安 安排高官厚爵。

  让家人都穿上刺史的官服,任其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强令远在新疆的高昌地区,为他宠幸的大臣们进献黄金和美女;派人将乐府的乐器和舞女调到宫中,供自己享乐。跑到后宫对以前伺候过昭帝的宫女们进行奸*;他甚至还试图强奸年轻的皇太后。

  不过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刘贺尽管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甚至荒唐透顶,但也决不可能在27天内做出1127件荒唐的事情来。刘贺的荒唐之名主要原因是霍光通过废立,继而进一步专权的政治目的。在这场废立风波中,刘贺不过是霍光玩弄权术的一个政治道具而已。

惊艳世界的刘贺之墓

  海昏侯刘贺大墓考古发掘五年来,始终未见发现各种纺织品以及完整衣物的报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然而,海昏侯墓中到底有没有...
点击下载
上一篇:雎这个字念什么下一篇:丁氏族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