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族形态经历了哪些变化?
第一章 绪论
家族是中国历史上特定阶段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家庭和家族
1、家庭的形态、种类和要素
2、家庭和家族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3、家庭和家族的联系与区别
4、家庭和家族制度
§2 家族和文化
1、家族和传统文化的共生共存
2、家族和传统文化的互促互补
3、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类
第二章 家族的演变和形态结构
§1 古代家族的演变过程
1、原始社会末期的父家长制家族
① 父家长制家族的产生
② 父家长制家族的形态结构
③ 父家长制家族转变为宗法式家族
2、商周春秋时期的宗法式家族
① 宗法式家族的结构特点
② 宗族组织和宗法制度
③ 春秋战国时期宗族组织的崩溃与血缘关系的松弛
3、魏晋至唐代的世家大族式家族
① 汉魏之际世家大族式家族的形成
② 世家大族式家族的形态结构
③ 唐末五代世家大族式家族的瓦解
§2 近代封建家族制度的主要形式
1、宋以后的近代封建家族制度
① 聚族而居的封建家族组织
② 近代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态结构
③ 维系封建家族组织的祠堂、家谱与族田
④ 家族内部严密的组织机构和族长族权的统治
⑤ 近代封建家族制度延缓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
⑥ 民主革命与土地改革的胜利和封建家族制度的彻底灭亡
2、我国少数民族的家族制度
① 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家族制度
② 北方鄂温克、鄂伦春等族的家族制度
③ 南方独龙、布朗、景颇等族的家族制度
第三章 家族和宗法思想
§1 商周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
1、宗法制度的形成
2、宗法制度的实质是反映和维护家族制度的规范和办法
3、政权和族权、君统和宗统的合而为一
4、大宗、小宗的意义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5、宗子统治制度
6、确定与调整宗族内部各种关系的办法
7、“百世不迁”与“五世则迁”
8、“别子为祖”和“继别为宗”
9、“庶子不祭祢”与“不为长子斩”
10、区别血缘关系等级的五等服制
§2 宗法思想与宗法等级制度
1、宗法思想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家族组织的意识形态
2、宗法思想提出的主要用意
3、宗法思想的逐步完善和强化和过程
§3 宗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1、保持家族权力财产不被分割转移的嫡长子世袭制和继承制
2、维护族长统治地位的宗子制度
3、区别贵贱等级的“不以亲亲害尊尊”的思想
4、维护家族内部几部分人之间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嫡庶不平等思想
§4 战国以后宗法思想的演变
1、宗法制度的瓦解和宗法思想的延续
2、宗法思想是维护各个阶段家族制度的思想武器
3、宋以后宗法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合流
4、现今农村中宗法思想残余的影响和作用
第四章 家族和封建伦理道德
§1 封建伦理道德的产生和发展
1、封建伦理道德是由血缘关系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
2、孔孟和韩非等人关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创立
3、董促舒等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提出和完善
4、宋以后理学家对封建伦理道德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2 封建伦理道德主要是规范家族内部各部分人之间思想行为的准则
1、封建伦理道德以处理父子关系的“孝”、“父为子纲”为中心
2、处理家族内部夫妇兄弟关系的“夫为妻纲”和“兄兄弟弟”
3、父子关系的原则推广到君臣关系的“君为臣纲”
4、父子兄弟关系的原则推广到朋友、主仆关系的“信”与“义”
§3 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家族制度和专制统治的作用
1、封建伦理道德是封建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培养对封建国家和封建家族百依百顺的忠臣、孝子和顺民
3、消弥和扼杀族众的反抗意识
§4 家族在宣扬民族传统品德方面的作用
1、教育子弟、族人耕读为本,勤俭持家
2、教育子弟、族人本份地读书和做人
3、强调正风澄俗,整顿社会不良风气
第五章 家法族规和封建法律思想
§1 家法族规的形式和内容
1、家法族规的封建性质
2、家法族规的主要形式
3、家法族规对族众关系的规范
4、家法族规规定的族长的地位和权力
§2 封建法律对父权、族权的确认和限制
1、法律确认的父亲、家长和族长的财产支配权
2、法律确认的父亲、家长和族长的初级裁判权和捆送权
3、法律对父亲、家长和族长的处死权的限制和默许
§3 亲属相犯按血缘关系等级加刑和减刑的原则
1、亲属殴詈和亲属相杀罪的分别加刑和减刑的原则
2、亲属相盗罪的一律相应减刑的原则
3、亲属相奸的加重处罚
§4 宗法思想指导下的诉讼原则
1、亲属容隐
2、存留养亲
3、子弟代刑
4、对家族复仇的容忍和惩罚
第六章 家族和封建家谱
§1 古代谱牒的演变过程
1、春秋以前的谱牒
2、魏晋至唐代的谱牒
3、宋以后近代封建家谱的产生
§2 修谱是家族的重要文化活动
1、修谱的目的
2、谱必三十年一修
3、修谱的领导和专门机构
4、修谱的过程
5、修谱告成的庆典
§3 修谱的义例的原则
1、隐恶扬善,为亲者讳
2、“父子直排,兄弟横列”
3、“见名直书,临文不讳”
4、继子、嗣子、养子。姬妾的书法
§4 家谱的刻印的保存
1、刻印
2、领谱和保存
3、家谱的利用
第七章 家族的婚姻制度和民间婚姻习俗
§1 古代婚姻形态的发展
1、个体婚姻和个体家庭
2、固定的世代家族联姻
3、宗法制度下族外群婚的遗迹
§2 封建家族联姻的原则
1、“上以承宗庙,下以继后世”
2、婚姻论阀阅和论财
3、一夫一妻制的原则
4、纳妾和“兼祧”
§3 家族婚姻的范围和禁忌
1、家族婚姻的范围
2、同姓不婚
3、中外表兄弟姊妹不婚和“听从民便”
4、有特定血缘关系的部分亲属不婚
5、婚姻论行辈
6、伦理道德和身份等级方面的禁忌
§4 家族婚姻的缔结和离异
1、“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
2、父母、祖父母的主婚权
3、婚姻缔结的过程和仪式
4、“七出”和“义绝”
5、婚姻离忌的方式
§5 家族间特殊的婚姻习俗
1、招赘婚
2、童婚和养媳
3、换婚
第八章 家族教育
§1 家族道德教育
1、家族道德教育的方式
2、封建伦理纲常的教育
3、耕读为本、勤俭持家的教育
§2 家族的文化教育
1、家族文化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2、识字教育
3、举业教育
§3 家族塾学
1、塾学的种类
2、塾学的建立与经费筹集
3、塾师
4、塾学的任务
第九章 家族和家庭的礼仪和节序
§1 封建家礼的基本原则
1、家礼反映和维护封建等级关系
2、家礼维护家族统治的作用
3、家礼的繁琐猥屑的性质
§2 家庭的礼仪
1、父母子媳之间的礼节
2、夫妇之间的礼节
3、兄弟之间的礼节
§3 家族的礼仪
1、按照血缘关系等级规定的不同礼节
2、长幼之间的礼节
3、尊卑之间的礼节
第十章 家族和民间的祭祀和丧葬
§1 家祭
1、家祭的性质和范围
2、元旦祭龛
3、朔望祭祖
4、祖先诞辰祭祀
§2 墓祭
1、清明和秋冬扫墓
2、墓祭的仪式和内容
3、墓祭的意义
§3 祠祭
1、祠祭是家族的隆重庆典
2、祠祭的仪式与要求
3、会宴与享胙
§4 普遍流行的农村民间祭祀
1、社祭
2、醮祭
3、祭灶
§5 民间祭祀的典仪
1、请神与游行
2、主祭和陪祭
3、合族或合村的聚会与宴饮
§6 家族的丧葬
1、服葬和五等服制
2、葬亲习俗
第十一章 家族的文化娱乐活动和民间风俗习惯
§1 节令文化娱乐
1、元旦新春的文化娱乐
2、元宵和龙灯
3、端午的驱瘴:吊屈和龙舟竞渡
4、中秋的团圆和放河灯
§2 祭祀文化娱乐
1、墓祭的踏青和郊游
2、祠祭的招优演剧
3、社祭和醮祭的娱神
4、中元馈祖和四八浴佛的娱乐活动
§3 村民团聚习俗
1、联宗通谱
2、民间结拜
3、认干亲
4、民间迷信结社
§4 村民互助习俗
1、民间打会
2、农忙换工和互助
3、民间买卖、借贷和典当习俗
4、集市和庙会
§5 民间节令习俗
1、元旦
2、元宵
3、端午
4、七夕
5、中秋
6、重九
7、腊八
8、祭灶
§6 家族生活习俗
1、立嗣过继
2、续弦与寡妇改嫁
3、分家与别籍
第十二章 家族和民间的迷信习俗
§1 丧葬迷信习俗
1、入殓
2、超度。水陆道场
3、祭忌。回煞、放焰口
4、下葬
§2 占卜
1、算术
2、相术。相面、相手纹、揣骨
3、卦术。金钱课、鞋卦
4、拆字、雀测
5、圆梦
6、望气
§3 巫术
1、跳神
2、下马
3、招魂
4、冲喜
§4 居家忌讳
1、语言忌讳
2、行动忌讳
3、处世和接物的忌讳
古装女子
修谱是一件很麻烦是事,其中最头痛的有两件事:一是计划生育的原因,独生女儿如何处理,不入谱不行,入谱又不合旧制;二是汉语的变化,文字上该如何表述。旧时修谱,字斟句酌,概念表达十分准确,比方说——
清代男子
名字号
名:今人只有一个姓名,旧谱皆有谱名,并体现字辈。旧时只呼其字,直呼其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字:用以平时称呼。如桐城派著名作家刘大,字才甫,平时见面只呼其为“才甫”、“刘才甫”,以示尊重。现代人几乎没有用字,故不存在此类问题。
号:一般有成就的人,都会有号。如桐城派著名作家刘大,号海峰,便会被人称为“海峰”或“刘海峰先生”。号,并不是现在孩子的小名。
清代家庭
配娶继配侧室聘
配:即元配,相当于现在法律上的“妻子”。
娶:指对方为再婚女子,也称醮妇。
继配:亦称继娶,指元配死亡或离异,重新娶妻,属于正妻。
侧室:即妾、偏室、二房、偏房,相当于现在非法的“小老婆”。
聘:指男子定亲对象,未完婚。
这些,在古代有严格界定,地位大不相同,现在已不存在。
适字未字待字
适:指该女子已出嫁结婚。
字:指该女子已定亲,但尚未出嫁。
未字:指该女子尚未定亲。
待字:指该女子已介绍对象,但未举行定亲仪式。
以上也是女儿可以入《家谱》的几种方式。
出赘入赘招赘孀赘
出赘:指本姓男子出去为女婿。
入赘:指外姓男子进来为女婿。
招赘:指本姓女子招女婿。
孀赘:指丈夫死后女子招男人。
清代儿童
出继继子出嗣入嗣
出继:指本姓男子过继给外姓为继子,并改为外姓。
继子:指外姓男子被本姓领养,并由外姓改为本姓。
养子:有收养关系的非亲生子。
出嗣:本宗族内,由多子方承嗣无子方。
入嗣:本宗族内,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
承祧:本宗族内,一方将儿子给无子方为子,以无子方为父。
兼祧:由于是独子,兼给叔、伯为子,多方共一子。清代规定兼祧子可在两房各配一妻,二妻为妯娌关系,不为妻妾关系。
清代笑脸老人文房铜摆件
殇夭卒年享寿
殇:7岁及其以前身亡。
夭:8岁至15岁未成年身亡。
年:50岁以下去世。
享:51岁至59岁去世。
寿:60岁及以上去世。
魏武王陵仁议T
上述概念,现代社会基本上已不存在,或为法律所禁止。但现实生活中,似有“侧室”现象还以某种形式出现。新修家谱,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先要搞清古代“侧室”的实际情形。
“侧室”,源于中国古代的媵妾制度。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而不是“一夫多妻制”。男子的配偶中,只有一妻,余者皆为媵妾。古代女子出嫁时,岳家以同姓侄女辈陪嫁。陪嫁的姊妹或女奴,即成为对方媵妾。媵妾与正妻,身份差别极大。宋代文人苏东坡,曾将姬妾送人,这是合法的,如果是将妻送人,便是违法了。
钱谦益侧室柳如是隶书张充《与尚书令王俭书》
“妻妾失序”,旧时法律严格禁止。《明代律例汇编》:“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离异。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
“侧室”在民间的实际情形非常复杂,据称男女主人的主卧室,有侧门通至女仆、丫环的卧室,这种丫环被称作“通房丫环”。由于卧室相通,主人可以自由出入丫环的卧室,丫环一般都会自愿或被迫与男主人发生关系。有这种关系后,丫环地位略有上升,并由此被称作男主人的“侧室”。由于房间之间相通,这种丫环也被称作“通房丫环”或“通房丫头”。
旧时房宅
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只是媵妾制度下,正妻与媵妾地位的客观存在,以及古代男人地位的至高无上。在大户人家,这种现象又十分常见。
通房丫环跟男主人同房,如果出现怀孕,可能会成为男子的小妾,就是旧谱中的“侧室”。男主人如果只将她们当作发泄工具,通房丫环也可能被卖掉,或继续为女仆,家谱中是不会将她们记为“侧室”的。
清朝皇帝选择临幸妃嫔的“翻牌子”
嗣是一个汉语字,拼音是sì ,作名词时有接续、继承、子孙等意思,也可作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性变化。出自《说文》、《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等。
一,作动词时意义
(1) (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形声。从册,从口,从司,司亦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口头命令。司,世代从事某专业。口、册、司联合起来表示“关于子承父业的皇帝批文”。本义:(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2) 又如: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越朕嗣服,起自田间。——明·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
(3) 继承;接续
嗣,继也。——《尔雅》
禹乃嗣兴。——《书·洪范》。传:“继也。”
其弟嗣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又如:嗣位(继承君位);嗣产(继承子产的事业);嗣徽(继承善美的德行);嗣守(继承并遵守和保存);嗣芳(承继前贤者);嗣承(继承);嗣封(承袭先人而受封);嗣统(继承皇位);嗣武二祖(继承汉高祖、汉光武二祖的事业);嗣音(继续传其音信);嗣事(继续从事);嗣奉(继前人而敬受)。
(5) 过继 ,如:嗣母(继母)。
(6) 通“司”。主持,掌管
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国语·晋语四》
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荀子·哀公》
远近高下,各得其嗣。——《管子·版法》
二,作名词
(1) 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今又不礼于卫之嗣。——《左传·昭公七年》。注:“新君也。”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及长当就国也。(王)立嗣子 融从 长请车骑。——《汉书·淳于长传》
(2) 又如:嗣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子);嗣孙(承嗣的子孙);嗣体(承嗣之人);嗣适(承嗣的嫡子)。
(3) 后代
夫晋侯非嗣也,而得其位。——《国语·周语上》
此君婆娑,政坐宦薄,著书未成,嗣息中绝。——明· 王世贞《与俞仲蔚书》
尝有壹男子,然无一日之命,至今无以讬嗣续,恨痛常在心目。——唐· 柳宗元《与杨京光凭书》
(4) 又如:后嗣;嗣人(子孙);嗣胤(子孙后代);嗣息(子孙);嗣继(子孙);嗣续(子孙世代继承)。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一般家谱中出现和嗣有关的几个词。
无嗣:1没有继承的人;没有后代。2中医术语,指妇人不育。出《辨证录·受妊门》。指无子孙而后继无人。
子嗣:子嗣释义是儿子。指传宗接代的人。嗣作名词时有接续、继承、子孙等意思。
乏嗣:乏是指贫乏和缺少之意,说明某人缺少继承的人,并不代表此人绝后,有可能在续谱的时间段没有嗣子,也有可能将来会有。也有可能有几个女儿(在古代女子不入谱),在以前有七八个女儿而老来得子的有之。
绝嗣:同“绝根”。无子传宗接代;没有子孙断绝嗣续。一般指续谱时此户已经实际销户不存在了。
兼嗣,是说一个后人,同时作为几个人的继承人。如兄弟二人或三人只有一子,此子兼做二人或三人之继承人、传承人。同兼祧,在封建社会俗称一子顶两门或三门,同时可娶两房或三房妻子,生下的嗣子为和名继承人。建国后我国婚姻法中禁止这一做法,提倡男女平等。
入嗣:本宗族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俗称顶嗣)。嗣即继承。旧时承嗣都有严格规定,一是必须得到宗族同意,二是在辈份上必须一致,三是亲疏上应该由近及远。承嗣的目的,主要是延续香火,同时也继承财产。
出嗣,意思是过继为他人后代,和入嗣相对。
女嗣:在大周及其附庸国,自有史以来皆奉行女尊男卑的制度,男人生而为奴,是母亲和姊妹们的财产,可以被任意买卖,与牲畜物品等同。唐代时有武则天嗣爵,说明史上有女子作为继承人的。(欢迎指正)
古城茂东文 2018 12 12
“峕”字出现的原因,很难判断,但可从该字的字义以及该字前后的文字去猜测。
“峕”字是“旹(古时字)”字的讹字,其字义如下图示(摘自《汉语大字典》):
“峕”与“旹”字义
过继不可能,一个姓杜的人过继过来必须得改姓汪啊,我觉得可能是改姓或者家谱搞错了,你可以问问家里的老人啊。据说,咱们杜姓的老祖宗是发明酒的杜康——“仓颉造字,杜康造酒”嘛!史料上记载,咱们的老祖宗是周代封在杜的诸侯杜伯(伯爵)。
1我们家原也姓杜,按族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47代后裔,老家原属湖南湘乡。后因家父搞地下党,按规矩需改名换姓,才改姓了我曾祖母的姓。我家的族谱上晋代最有名的,应该是当年连杜甫也引以为自豪的(今人可能不太清楚),在统一“三国”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镇南大将军、晋代当朝驸马、当阳县侯,并且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历史人物、被誉为“杜武库”杜预了(我曾祖父杜俞也曾被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赠“武库长才”用的就是这个典故)。再往前,在汉代还有好几个侯呢,“悔教男儿觅封侯”,汉代姓刘,异姓封到侯已经非常不简单了,韩信那么大的功劳,最后不也才是个淮阴侯嘛!在族谱里没看见汪姓的事儿啊!
2过继是同姓,而且得是亲兄弟或堂兄弟之间,一个兄弟没有儿子,另一个给过去的儿子才叫过继;或者一个兄弟死之前没有子嗣,也可以兼祧(即一个儿子兼祧两家),但还是姓同一个姓。我觉得你说的情况,有可能是入赘的,因为按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的传统,上门女婿的儿子必须跟女家姓!
中国家族形态经历了哪些变化?
本文2023-09-29 01:01: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