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著作有哪些?
问题一:墨子简介及墨子的著作有哪些 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出身微贱,曾学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和学说,自创墨家学派以抗衡。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问题二:墨子有什么著作 墨子,出生日期:约前468 逝世日期:约前376;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问题三:墨家至上的著作有哪些 《汉书-艺文志》《墨子》 《胡非子》 《随巢子》《我子》《田俅子》 《尹佚》墨家著作在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代所传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这些篇幅是因为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录,才得以留传下来。
问题四:著名的古代大家墨子,他的代表著作有哪些?他在那些方面的特长比较突出? 墨子,生卒年不详,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汉族,据著名墨学专家张知寒教授等众多墨学研究者考证,墨子为鲁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境内)①。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问题五:墨孑的代表著作有什么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前468
-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我家的家谱记载,上官氏源自楚国,后被秦国迁往天水。
第一个姓上官的其实也有争议,但比较公认的是楚国的公子——上官子兰,也就是和屈原在朝堂之上争论,最后把屈原排挤出首都的那个子兰。楚国是贵族执政,子兰和屈原其实都是 芈 姓。只不过官职经历不同,才各自拥有了新姓。
屈原在离骚中开头就说了,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楚国人是认为先祖是源出高阳帝,高阳指的就是颛顼,这个颛顼本来是黄帝的孙子,年轻的时候率领一部分族人前往东夷。颛顼在黄帝手下担任火正,也被称之为祝融,或者火神,其部落为黎氏部落。
当时东夷首领为少昊,少昊本来为西方之神,是黄帝的儿子,担任木正,也被称为木神。传说少昊出生之时,天上有五只凤凰出现,少年时就被黄帝派往东夷凤鸿部历练,因为能力出众当上了东夷首领,因此少昊部落以玄鸟为图腾。
颛顼到达东夷后,先辅佐少昊,自己的部落与少昊部落通婚融合,少昊部落为重氏部落,因此新部落称为重黎部落。
少昊死后他被尊为东夷的首领,东夷的图腾为玄鸟,因此颛顼部落便融合了东夷文化,以玄鸟为信仰。之后重黎部落就长期在黄帝手下担任火正。
黄帝死后,华夏部落群龙无首,颛顼带领族人返回中原,之后他又成为华夏部落的首领。据说颛顼死后,有群鸟在墓前盘桓啼鸣不止。
颛顼之后便是他的侄子姬俊即位,也就是著名的帝喾。帝喾的父亲是蟜极,蟜极是少昊的儿子,因此按照辈分,他应该是黄帝的曾孙,是少昊的孙子,颛顼是他的叔叔。
颛顼之后为老童,后来水神共工氏在长江作乱,帝喾派重黎族人前去征讨,结果失败了,帝喾便让其首领之弟继续担任祝融,继续平乱。这个弟弟成功后留在长江流域,因为地处吴地,又被称为吴雷,或者吴回。
其实这个时间线还要往前翻,当时木神少昊部落末期已经衰落了,水神共工部落正鼎盛,火神颛顼接管少昊部落后,共工便首先发难。颛顼获得黄帝之位,便开始着手消灭周围部落,共工便在其列。历颛顼帝喾两任帝王最终才把共工消灭。
其实到了这里,楚国先祖的来历也就清楚了,他们其实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人,颛顼的孙子吴回前往长江诛杀共工。楚国所祭祀的先祖中主要有:黄帝,颛顼,帝喾,吴回。他们崇尚凤鸟,也有东夷的文化基因。他们崇拜火,也有祝融的影子。
话题回到帝喾,帝喾有个儿子叫契,等帝位传到尧帝,他封契于商地,这个部落继承自帝喾,与少昊有直接联系,因此也以玄鸟为图腾,而契据说也是他母亲吞鸟蛋所生,也就是《商颂》所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时间进入夏朝,吴回的后代有昆吾和彭祖,夏朝末期,夏王对其他部落的号召力已经很弱了。此时伊尹认为征讨夏桀,九夷部落一定不会勤王。当时的夏朝其实是氏族联盟国家,夏王华夏居中,统领九夷部族。当时的部落其实已经可以称之为诸侯或者方国了,事实如伊尹所愿,只有寥寥几个诸侯起兵伐商。
《诗·商颂·长发》:韦、顾即伐,昆吾夏桀。
郑玄如是注释:韦,彭姓也。顾、昆吾皆己姓也。三国党于桀恶,汤先伐韦、顾,克之。昆吾、夏桀则同时诛也。
说明汤之所以伐韦、顾、昆吾三国,是因为它们仍在助桀与商为敌,即“三国党于桀恶”。三国之中最后灭亡的是昆吾,“当是时,夏桀为虐政*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代昆吾,遂伐桀”。可以看出楚人的先祖是反对商汤叛乱的,所以他们被消灭,事实上吴回的后代基本都被剿灭了,少部分开始逃亡山林。
《诗经商颂》说:“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同诗还说:“维女荆楚,居国南乡。”甲骨文中曾发现有“商伐咩”的记载,咩通芈,为楚王之姓,青铜器“矢令簋”有“唯王于伐楚伯,在炎”的铭文,于是被打散的楚人就只好“或在中国,或在蛮夷”颠沛流离了。
商朝的二百多年里,楚人就在汉水长江流域的山林里艰难生存。一直等到周文王讨商,周朝为姬氏,我们通过前文发现,帝喾也姓姬,事实上周人的祖先便是帝喾的儿子农神后稷,而颛顼又是帝喾的叔叔。
其实商人,楚人和周人都是一家人,而周和楚一直都是商的重点打击对象,周是个时而听话时而反叛的同盟国,所以商经常驱使周和其他诸侯作战,也经常驱使其他诸侯攻打周,而楚人就比较惨了,几乎被赶尽杀绝。楚人为了反击商人,决定支持周文王起兵。
周文王时哲人鬻熊“子事文王”,《墨子非攻》说:“昔者楚熊丽始讨此睢山之间。”熊丽是鬻熊的儿子,《史记》:“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周公重新执政后,周成王念鬻熊之功,及楚人保护周公之力,封鬻熊之曾孙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也就是熊丽已经进入的地方。以后自立为楚武王的熊通,很不满地说过:“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早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熊绎受封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其地就在所谓“江汉睢章”之间。周朝为限制楚国发展,在楚国边汉水之阳,封了一些小国,称之为“汉阳诸姬”。因为地处四夷中的南蛮,故称作“楚蛮”。
上官氏族谱:黄帝——昌意——高阳氏颛顼——卷章——吴回——陆终——季连——附叙——熊穴——衍及鬻熊——熊狂——楚子芈熊绎(封之于楚,子孙以芈为姓)——楚武王芈熊通(绎之十世孙)——楚文王芈熊赀——楚杜敖芈熊艰——楚成王芈熊恽——楚穆王芈商臣——楚庄王芈侣——楚共王芈审——楚康王芈昭——楚郏敖芈员——楚灵王芈围——楚初王芈比——楚平王芈弃疾——楚昭王芈轸——楚惠王芈章——楚简王芈仲——楚声王芈当——楚悼王芈疑——楚肃王芈臧——楚宣王芈良夫——楚威王芈商——楚怀王芈槐——楚顷襄王芈横、楚令尹芈子兰(上官子兰)
这里清楚了楚人之所以到达长江的理由。首先黄帝时期,共工部落就在长江,其次吴回也曾去长江击败过共工。这说明长江流域一直都存在文明。之后楚人被商赶到汉水流域,和当地的南蛮形成新的楚蛮。
基于共工与炎帝的关系,可认为当地的蛮族为炎帝后裔,炎帝被打败后被赶到蛮荒之地,后来又在帝喾的打压下,共工部落被彻底失败,那时候的南蛮也就是被打散了的共工部落。盘龙城遗址的基础应该从那时候就有了,只不过楚人过去继承了炎帝的遗产而已,因为商初南迁的楚人实力尚弱,和当地的南蛮既有争斗又有合作。
孔子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孟子
孟子像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
庄子
思想家——庄子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具体可详阅本词条及《庄子》一书。
韩非子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墨子
墨子画像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孙子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字长卿,汉族[1][2],齐国(今山东省惠民县)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中文中孙子有多种用法。
墨子,本名翟,是春秋末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公元前480年的鲁国(有的说是宋国)。
墨子的父亲是木匠,墨子从小就随父学艺。他心灵手巧,肯于钻研,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是个能工巧匠了。他的技术可与当时最著名的工匠鲁班媲美。他制作的木鹰能飞上天,还成功地做成了小孔成像的实验。此外,他还发明了许多对农业生产及军事备战有用的器械,如辘轳、滑轮、车梯等。墨子从自身的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关自然科学的原理,他在几何、光学、力学等方面都有不少发现。
墨子九岁上了私学,学的是儒家。后来又到邹城拜史氏为师,很快成为老师的得意门生。求学多年之后,墨子回到故乡开始了教学生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墨子对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不满儒家过于注意礼仪而缺乏对人民真正的关心的思想,开始成为了儒家的反对派,创立了墨家学说。
墨子出身低微,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有深切的体会。他提出十大主张:兼爱(爱人如爱己,爱别国如爱本国),非政(反对战争),尚贤(任用贤能,反对君主任人唯亲),尚同(崇尚同一),节用(反对奢侈浪费,提倡俭朴生活),节葬(反对久丧厚葬),天志(认为天有意志,君主违反天意就要受罚),明鬼(相信鬼神能赏善罚恶),非乐(反对娱乐活动,主要是反对音乐活动),非命(否认命运天定,主张主观努力)。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其重视实践,服从纪律。
墨子有弟子300多人,大多是手工业劳动者。这个学派有严密的组织,他们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弟子即使当了官,也必须恪守墨家的主张。得到的俸禄,也要分一部分供这个组织使用。因为有着严明的纪律和很强的实践力,墨家很快成为当时最有势力、影响最大的学派,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也被称为北方圣人。
墨子不仅是个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实干家。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列国之间,广泛宣传他的学识,足迹遍及鲁、宋、齐、楚、魏等国家。
在认识论上,墨子重视生产知识,承认外部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强调感性直观是认识的来源和根据。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墨子就具有这些唯物主义倾向的观点,确是难能可贵的。无疑,这也是墨子和他的学派能够在自然科学上做出重大贡献的重要原因。
墨家学派著作的总汇是《墨子》,原共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等四篇合起来称为《墨经》。这四篇现加上《大取》、《小取》两篇,称为《墨辩》。也有人把这六篇叫做《墨经》。
《墨经》是《墨子》一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著作。书中不仅涉及到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等社会学范畴的广阔内容,还包含有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多种知识,其中有些问题阐述严密、说理透彻、立论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例如:对浮力的认识,墨家不仅定性地认识到浮力同重力的平衡关系,而且有了定量的概念。这和后来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创立的浮力原理是一致的,只是表述得不够完整。又如:墨子和他的学生们做了世界上最早的针孔成像实验,并且第一次科学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
《墨经》是墨子本人所著,还是他的后学门人编撰的,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墨经》中记录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关于手工业方面的许多重要知识,提出了古代物理学和数学的许多概念和见解,可以说,《墨经》在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西晋鲁胜、乐壹都为《墨子》一书作过注释,可惜已经散失。现在的通行本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话》,以及《诸子集成》所收录的版本。
墨子代表下层平民阶层。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中的一些有益观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主要思想:
墨子(前468年?-前376年),子姓,墨氏,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木石镇)人,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提出了“非儒”、“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家在当时影响很大,墨子因反儒,创立墨学。重视科学。
墨子代表墨家,孟子代表儒家,庄子代表道家,韩非子代表法家。(一)儒家“仁者,爱人也。”“仁”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因素,在治国理政方面主要表现为“仁政”,即统治者对老百姓要有仁爱之心,建设“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孔子认为,“仁”是治国之本,而孔子不反对君主专制,他所讲的“仁爱”是以亲情为基础的,是有等级的。因此,儒家的仁政、小康是有等级的治理理念,能够兼顾君权和民权。甚至,后来孟子毫不客气地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了不起的是,孟子竟敢借《尚书》中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来阐述“君权民授”,在那个年代堪称伟大。(二)墨家墨子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孔子。墨家认为,爱没有等级,要不分贵贱、不分亲疏、一视同仁地爱。于是,墨子认为,儒家的“仁政”是假借民主之名,行专制之实。因为“兼爱”,所以“非攻”,并且,墨子的“非攻”是一种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还表现在机会平等、按劳分配,强调人人都应吃苦耐劳,能公平地过苦日子也是公平正义。因此,墨家的公平正义是建立在多数人吃苦耐劳、粗茶淡饭的假设上的,这实在是让人望而却步,宁愿不要这份公平。(三)道家于是庄子曾这样批判墨家思想,他说墨家“反天下之心”,不符合人之常情。“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道家认为如果推行墨家思想,将会“天下不堪”。道家重视人权。道家的创始人杨朱说“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就是说想让我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满足天下,我不干;想让我取得天下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也不干。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人权?道家给出的答案是—天下为公。①杨朱的人权宣言还有后半段:“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其实正是老子继承的“无为而治”,庄子也继承了“无德才有德,不治才能治”,相忘于江湖,则天下太平。(四)法家法家可不_么认为,法家讲究适用和功利。韩非用自己的矛盾论证明了儒家的仁爱、礼乐的丑陋面貌,也批判墨家“兼爱”是无稽之谈,但韩非却赞成君主“无为”。与道家不同的是,老子提倡“小政府、大社会;民自治,君无为”,而韩非则主张通过中央集权实现无为。不过,韩非的“无为”终究还是专制,法家之所以被称为法家,就在于其核心理念是“以法治国”。法家尚法,也就注重公平,所谓“刑过不必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就是法的公平。此外,法家重生产、重发展,表现出一种实用主义。韩非认为兼爱、仁义道德都不靠谱,靠谱的只有自己的实力和所争取到的利益,也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来源:山东青年
墨子的著作有哪些?
本文2023-09-29 00:51:0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9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