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如皋储氏的家谱啊!!!急求!!!!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4收藏

谁有如皋储氏的家谱啊!!!急求!!!!,第1张

、储 始祖:神农子孙,姜尚后人储子,齐国田姓帝族。历史名人;唐臣、文学家储光羲;明臣储懋、储可求;清诗人储国钧;清地理学家储大文等。 姓氏源流:储(Chǔ)姓源出有二: 1、源自上古有储国,国人以地名为氏。相传上古时有储国,储国人的后代以国号地名“储”为姓,称储氏,世氏相传。 2、源出以祖(王父)名字为氏。据《风俗通义》载,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字储子,曾与孟子相交。储子的后代很昌盛,其支孙以祖字“储”为氏,可证储氏家族最早的渊源是在齐、鲁一带,是今天储姓的来源。又,春秋时期齐国有储君,后代以王父名“储”为姓。 得姓始祖:储太伯。根据历来姓氏学者考证,我国的储氏是齐国和孟子结交的储子的子孙。关于这段源流,《姓氏考略》和《千家姓查源》上也有记载。储姓家族历史悠久,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便已出名了,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晋以后称盛于江南各地,尤其是现在的江苏省南部境地,储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望族居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北)。储氏后人尊储太伯为储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储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海陵储氏支谱》记载:考储氏,肇始于周,作相于齐,彪炳史册世人而知之。由此可见,储姓起源于周朝。泰州《储氏家谱》记载的储氏第一世,是唐代的文羲公,居住在毗陵(今常州市),至今已1200多年。元朝末年,储氏家族从宜兴迁往泰州。据家谱记载,元末动乱,储氏十九世宁七公卸官归隐,和兄弟宁八公共同商议迁往海陵。来到海陵后,他们发现这地方有着丰厚的鱼盐之利,就决定在水乡溱潼镇建宅居住,这就有了后来的溱潼水云楼。现在的溱潼,还有储家垛、储家沟等地名,有200多储氏后裔在这里生活。后来,宁八公转而迁徙上海;宁七公一个名叫劝的次子,从溱潼迁到泰州;还有一个分支,则迁往如皋坎上(包括海安、南通等地)。世代繁衍,如今,有230多储氏后裔生活在泰州市区。到了1945年,储氏第三十七世子尔侗、尔巽因为修铁路迁至台湾。1988年,由于子女全部在美国任职,尔侗又由台湾迁往美国,客居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这是储氏家族迁居美国的第一代。从家谱中能看出储氏先人迁徙的足迹,也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个不断繁衍家族的血脉涌动。宁海储氏渊源,笔者最近带着宁海《储氏大宗祠谱》,到上海图书馆与国内储氏主要宗谱——江苏宜兴《丰义储氏分支谱》核对,证实宁海储氏系唐代著名诗人、监察御史储光羲后裔。据宜兴《丰义储氏分支谱》记载,储光羲有“江南储氏始祖”之称。后裔在延陵(丹阳)繁衍到宋代12世时,因兵戈扰攘,11支后裔中除1支留居外,其余均迁居宜兴、常州、扬州、池州、泰州、云南、贵州等地。尤以宜兴储氏最为发达,先后出过30名进士。宁海储氏以丹阳籍台州刺史储尹之为始祖。宁海储氏自储尹之始,至今已900余年,族人近万人。著名人士有五世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储国秀,曾任江阴知事,作《宁海县赋》;30世储建国创办杭州中国钱币博物馆,为著名钱币收藏家等。储姓为阜阳最久的世族之一。明朝弘治年间出了个进士,官居河南道坚察的储珊。储姓族人多住在城东十里井和城西西湖以西、程集以东一带地方。储姓有功名及做官的不多,仅道光年间出了个举人储殿卿,因而政治地位比其他七姓稍低。储姓宗祠在文德街北头(今第四粮站)。不少人在推算阜阳八大家时而忽略了储姓其实储姓世居颍州七百年之久,字派(传宗接代的字派)至今不乱,仍保留世族大家的遗风。(余略) 三、历史名人—— 储用:宋代学者,在朝廷做官,为官有惠政,曾得朱熹的赞赏。他从书本上得到治理下的道理,又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他又一心为民,这样,就取得了很好的政绩,为百姓带来许多好处。当时的大哲学家朱熹,非常夸奖他。 储珊:字朝珍,南直隶颖州(治今安徽省阜阳)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十七年(1504年)任新乡县(河南省)知县。正德六年(1511年)八月知州储珊主修《颍州志》脱稿,共6卷。 储欣:字同人,清朝宜兴人。自幼好学,精通经史。早年无意仕途,以制艺为业。直到60岁,始领康熙乡荐,一试礼部不遇,遂闭门著书。著有《春秋指掌》30卷,《在陆草堂集》六卷。选编《唐宋十家文全集录》51卷。 储光羲:(约707-约763),祖籍山东,迁居江苏丹阳。出身官宦之家,勤学聪慧。开元十四年(726年)20岁左右的他中进士,授翰林,历任县尉、监察御史等。安史之乱起,叛军陷洛阳,他不得已受伪官,因之而被系狱,约于宝应二年(763年)平乱后遇赦,被降职流放客死岭南。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时,诗风质朴、古雅,富有民歌风韵。后人常将其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著作有《九经外义疏》20卷等,皆失传,诗文集70卷仅存诗集5卷,《全唐诗》辑为4卷。 储敦叙:北宋晋江人,字彦伦。崇宁(1102-1106年)间进士,历任龙溪县丞、甯德县令,皆有惠政,民为其立生祠。后为贺州通判。著有《玉泉集》。 储尹之:字思弼,号赤岩,宋元佑三年(1088年)进士,官台州刺史,任满后定居宁海。宁海谱上代追溯到曾祖千七公储旻。据宜兴谱记载,储旻系储光羲12世孙,这一点两谱一致,证实储尹之为储光羲15世孙。另外对储尹之堂兄储兴之系下的19世储宁七、储宁八的迁徙记载,两谱亦可找到吻合点。 储秘书:宜兴人,清代学者。乾隆皇帝时的进士,在河南郑州任知府,他博览经史,性淡泊,为官顺应天意民心,老百姓感到很自在,他自己也有时间著书立说。 储安平:江苏宜兴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33年起,在南京《中央日报》任副刊编辑。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作研究工作,回国后,先后任《中央日报》撰述、编辑,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政治学校研究员在桂林《力报》任主笔。民国34年春,在湖南辰奚“中国晨报”任主笔。日军侵占桂林后,在重庆创办《客观》周刊,民国35年春赴上海,创办《观察》半月刊,任社长和主编,同时兼复旦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专员,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195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 四、郡望堂号1、郡望:河东郡:秦置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县。据《风俗通》记载:齐大夫储子之后。望出河东。颍阳郡: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巨阳”,秦代属“颍州郡”,汉为“细阳”,魏晋为“宋县”,隋为“颍阳”,唐、宋并入“汝阴”,元属“颍州”,明改隶“凤阳府”。 2、堂号:盛著堂:此堂为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储氏总祠的堂号。宗祠共3座,均在储巷村,“盛著堂”储氏系从山东河东郡迁来,世代繁衍,后人建祠祭祀,族人以“五凤齐飞”(指储氏上代曾有1家5人同时及第)激励子孙好学上进求取功名。 储姓与楚、褚、楮、楮、俶姓是五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聚春园与如皋佛跳墙

历史上私家菜在社会上最为流行,也相对繁盛的年代,当属晚清民国时期,而私家菜里最有名的中国菜就是如皋周莲记佛跳墙。

说到佛跳墙,大部分人只知道赫赫有名的福建聚春园,其实,福建佛跳墙和如皋佛跳墙一脉相承、不分彼此,全世界所有佛跳墙菜系,都是传承自如皋周莲。

周莲,字子迪,原名上僡,道光22年7月13日生于如皋集贤里,贡生。1898年由恭亲王举荐任厦门道台,后任福建布政使,在闽八年,政绩卓著,获赏头品顶戴、双眼花翎、黄马褂。诰封资政大夫。

1903年(光绪29年)时任福建布政使的周莲,通过首席军机大臣奕劻向皇宫进贡如皋特产“上八珍”(即现在的佛跳墙),获慈禧太后题《慧映中华》。随后,在福州市区最繁华地段,开了一家以如皋特色菜“上八珍”为主打的菜馆“聚春园”。

当初,在福州开办聚春园时,聚春园主厅的最高处,张挂的正是慈禧太后所题《慧映中华》原迹。

根据福建海峡出版社《百年聚春园》一书记载,聚春园以私房菜享名,店标及店内对联、堂名等等,均由周莲一一题写。掌厨师傅石堃(字禹生1853-1923如皋籍)以烹制维扬菜弛名,曾任福建布政使司官厨,是周莲从老家如皋石庄带去的私厨。

聚春园菜品实际掌门人,是周莲夫人程太(1861-1938)。根据周氏如皋家谱和墓志记载,程太名璐,周莲为其改字碧云。祖籍徽州,诰封夫人,晋封一品夫人。世居维扬从商,擅长烹饪江海时鲜,手艺高超。

古代如皋濒江临海,物产丰富,周夫人擅长陈制海味,拿手名菜上八珍,亦有荤素之别。随夫到福建后更加痴迷海鲜制作,聚春园掌厨石堃的佛跳墙厨艺全部得自周夫人真传。

1906年周莲,出资为尽心尽责服务于聚春园的厨师郑春发,购买了一份六品官衔后,将聚春园全部交其负责,便辞官回乡。郑春发是石堃徒弟,其子承家学但早逝,似无后嗣和传人。

1926年郑春发去世,之后的几十年里,福州聚春园经多次更换掌门人和股东,与如皋传承失去联系,解放初期国家收购聚春园。

佛跳墙技艺在如皋已有五代传承,上世纪80年代,传人周祖茵和徒弟在福州于山宾馆、西湖大酒店、温泉华侨大厦掌厨,专门制作佛跳墙。曾招待谢稚柳、启功、浩亮等艺术家和来自香港、日本及东南亚的华侨、外商。那时候聚春园厨房已无佛跳墙制作传人,三哥邓朝昌是经常聚会的老一辈聚春园人,但是,他只是有时帮助选购食材,几乎不参加制作。现在福建聚春园佛跳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由福建本地厨师根据记忆中的周祖茵菜式,摸索烹制。

根据周莲佛跳墙传承谱系记载,江苏如皋地区现在与敦睦堂家谱相关的宗亲约30人。而周莲记佛跳墙的传承已经不限于周氏宗亲,健在的4位传承人,分别居住在北京、上海、台北和如皋。

一百年来,佛跳墙技艺从家族传承向社会传承的发展历史,各代传人师承清晰,每一段脉络都经得起重重考究,足以担负标识历史、丰赡美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从这些角度来看,周莲记佛跳墙是真正“流传有序”的文化财富。

根据周莲记佛跳墙如皋谱系记载,可清晰追朔周莲父亲周起霖,为周氏始祖周天子世家太王(讳)古公亶父第110世孙,是敦睦堂如皋始迁祖,清朝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定居如皋。

周莲记佛跳墙传承谱系:

创始:周莲(字子迪)1848-1920配夫人程氏1861-1938福州聚春园

嫡传:周承石(字加治、石万)1879-1956,福州聚春园

石 堃(字语申)1853-1923,福州聚春园

再传:周 茵(字凤英、原名祖茵)1928-2018,福州于山宾馆

郑春发(原名石春发)1858-1930,福州聚春园

续传:邓世瑞(字可胜)1880-1952,福州聚春园

郑 荣(字钦渚)1899-1926,福州聚春园

周 端(字华元)1951-

杨诚际(字贯城)1953-广州白天鹅

周 婷(字光辉、希薇)1968-,北京饭店。

石允庚(字徵远)1958-日本名古屋德康家

1906年,周莲辞官回到如皋之后,以曾经投资的石合泰庄园为会所,专心研究长寿美食。

1912年康有为为其新店题写匾额《石合泰》。

1919年,恰逢张謇创办的伶工学社落成,梅兰芳(字畹华,1894-1961年,祖籍泰州)到访南通,献艺更俗剧院,应邀出任社长并访问如皋。石筱舫约请石合泰大股东周莲展示如皋上八珍,好评如潮。

清朝时,汉人为官也是处处受气,1912年,南通张謇以还政于民的名义,拟写完清朝皇帝退位文书之后,终于可以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在宴请梅兰芳访问如皋的酒席上,他就着如皋上八珍的美味,作了一副对联:坛启荤香惊四邻,佛动弃禅跳墙来,以此揶揄老佛爷慈禧太后不顾皇权和朝政,追逐如皋长寿美食。

因南唐至清代早期,如皋是泰州府属地,祖籍泰州的梅兰芳直呼家乡名菜为“佛跳墙”,如皋上八珍正式以佛跳墙之名,成为如皋士绅招待八方宾客的重要乡土名菜。

民国初年,南北各大酒楼纷纷效仿,百年之中,周莲佛跳墙名扬四海,尤为东南亚及闽粤港澳豪门青睐,如今是国宴中接待贵宾的重要名菜。今日闽粤京津各地佛跳墙菜品,均是周莲佛跳墙的旁系,公认周莲首创。

在如皋,曾经有一件1903年根据慈禧太后题字制作的匾额,张挂在定慧寺藏经楼。

光绪三十四年农历十月(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驾崩,如皋县政府将城中广福寺改为万寿宫,在里面设堂祭祀,并将慧映中华匾额移到万寿宫,接受全县官绅“哭临”。新皇帝溥仪登位也在此庆贺。

民国元年(1912),周莲将万寿宫改为“如皋县参议会”。

民国27年(1938)春,日军进据如皋城,房屋被占为伪警察局。慧映中华匾额被藏至万寿宫南门的石合泰。1946年夏,万寿宫大殿改建的会堂在战火中被焚毁。

周莲在1911年11月23日,首任民国时期如皋军政总司令。

1920年12月周莲在如皋逝世,葬南乡杨花桥祖坟。

慧映中华匾额原件现由如皋市民收藏。

1984年上海百岁书法家苏局仙,在品尝如皋佛跳墙之后,应周莲后人邀请,重新题写“慧映中华”,制成金字红匾悬挂于如皋定慧寺。

南通张謇在1915年邀请挚友,韩国作家金沧江,为周莲撰写《如皋知县周君家传》,金沧江在其文中盛赞周莲总司令风采。

参考资料:

《如皋县志》

(一)周起霖(1819-1896)原名际霖,字霁楼,道光年间举家定居如皋城内状元坊。同治至光绪年间,四任如皋知县。是如皋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同治九年从苏州邀请教员,捐资于如皋城内青云巷创办养蒙义塾、学宫西水龙局设正蒙义塾和女子学校。此处两座义塾在民国时期,由南通张謇发展为如皋师范学校。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李兆基

被楼主的“堂口”吸引过来了,我只知道青木堂,洪化堂。。溜走。。。

江苏如皋如城北门外有一生产队有80%的人姓沈,其家谱仅记得这样几个字:玉逢显达恒际安良。堂口就不知道了,如果有族谱的话楼主可以查查。

佛跳墙里面的材料如下:

佛跳墙的原材料有很多,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花胶、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鸡脯、鸭脯、鸡肫、鸭肫、冬菇、冬笋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更细一层的划分,鲍鱼一定要选择九头鲍鱼,海参一定要选择日本关东的,火腿必须是金华火腿,等等这些要求全部都满足,才可以是完整的佛跳墙原材料。

佛跳墙的特点:

佛跳墙之煨器,多年来一直选用绍兴酒坛,坛中有绍兴名酒与料调合。煨佛跳墙讲究储香保味,料装坛后先用荷叶密封坛口,然后加盖。煨佛跳墙之火种乃严格质纯无烟的炭火,旺火烧沸后用微火煨五六个小时而成。如今有的酒店宣扬自己的菜品如何香气扑鼻,与佛跳墙相比的确欠一点含蓄。

真正的佛跳墙,在煨制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开坛之时,只需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直入心脾。盛出来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食时酒香与各种香气混合,香飘四座,烂而不腐,口味无穷。

谁有如皋储氏的家谱啊!!!急求!!!!

、储 始祖:神农子孙,姜尚后人储子,齐国田姓帝族。历史名人;唐臣、文学家储光羲;明臣储懋、储可求;清诗人储国钧;清地理学家储大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