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老郭曼子怡的墓地在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9浏览:2收藏

五福老郭曼子怡的墓地在哪里?,第1张

人称郭,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他参武入仕,安史之乱为郭子仪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子仪做了近30年的唐朝侍卫,是中兴名将。郭家道殷实,子孙众多。郭子仪被称为“五福老人”。

郭子仪简介

人称郭,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他参武入仕,安史之乱为郭子仪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子仪做了近30年的唐朝侍卫,是中兴名将。郭家道殷实,子孙众多。郭子仪被称为“五福老人”。

郭子仪的肖像

从郭子仪安史之乱到为国沙场,在灵武立肃宗,收复二都,吓退吐蕃,成为唐朝转危为安的中流砥柱。安史之乱后,我们很多指挥官都很尊敬他们的士兵。普谷怀恩策动吐蕃、回纥联合侵唐。当时,郭子仪年事已高,没有军队,但他选择了数百名士兵,回到军营。最后,齐辉被说服与唐朝联合进攻吐蕃。

郭子仪的情商相当高。他真诚地感动了皇帝和他的同僚。他从不冒犯小人物。在郭子仪叙述的挖掘祖坟的整个故事中,没有朝鲜官员的参与。为了避免内斗,郭子仪牺牲了很多。郭子仪表明他对李光弼没有私心,鼓励李光弼忠诚爱国,两人密切合作。在家里,郭子仪经常要求仆人不要关门,任何人都可以自己进去。这是郭子仪在没有围墙的情况下定居的一种方式。一旦齐鲁来访,郭子仪立即解散所有的妇女,穿上她的朝服,恭敬地等待齐鲁的到来。因为郭子仪知道如何看人,而且很有远见。

郭子仪一生有许多后代,包括几十个孙子。郭芙数了数郭子仪的家人和仆人,共计3000多人。长子郭尧诚实谨慎,三子郭善骑射。刘孜与升平公主“一醉打金枝”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们的大女儿将来会成为郭太后。

郭子仪被命名为“郭子仪”。其死时,墓葬于肃宗之墓,尊其一生。

比如郭子仪

世人总是好奇历史人物的长相,后宫的嫔妃到底美不美。如果嫔妃都长成玉龙女王的模样,皇帝就够惨的了。看英雄帅不帅。如果他有猪八戒那样的大肚子,即使能打仗,也只能在需要的时候被人记住。美女是英雄,换句话说,是女人的绝配。

郭子仪雕像

在郭子仪的电视剧里,总是一副英姿飒爽的样子。即使到了晚年,白胡子也显得苍老而结实。那么郭子仪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实中有许多郭子仪的肖像或雕像。

南熏堂有一尊郭子仪像,传说出自凌烟阁画像。这座2米高的雕像描绘了郭子仪出庭时的样子。他的脸又圆又方,眉毛很浓,胡子是两撇的,胡子一定很整齐,穿着皇家长袍显得很威严。光看他的雕像就能感受到郭子仪的性格和品格。经考证,刻在雕像上的服务被证明是唐朝,这与郭子仪的时代相吻合。因此,有理由相信,这尊雕像是从郭子仪本人那里复制的,与原型非常接近。

汾阳还有一幅郭子仪的画像,可能就挂在祠堂里。与南浔厅塑像十分相似,但仔细观察发现,画像中有西画技法,可能是根据明末清初南浔厅画像制作的。

明代出现了许多郭子仪的木刻雕像,大多是半身像。像耳垂更长、眉毛笔直、胡须浓密的郭子仪一样,乍一看像个公务员。但他自身的高大魁梧也透露出一种军人的气质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选自《资治通鉴》。当和李光弼还是副将时,两人关系疏远,互不往来。当郭子仪取代了司舜的位置后,李光弼恳求郭子仪单独杀死他,不要伤害他的妻子和孩子。郭子仪表明他对李光弼没有私心,鼓励李光弼忠诚爱国,两人密切合作。

比如李光弼

李光弼是李之子,自幼严肃,治军极为严格。王仲思在朔方被任命为节度使的时候,对李光弼充满了敬佩,认为李光弼以后一定要接自己的班。安顺成为我们的节日特使,李光弼和郭子仪都是我们的节日大使。他们有过竞争关系,关系不是很好。李光弼的军事和战功都比郭子仪好,但是郭子仪的为人处事却比李光弼好。当郭子仪在华北接替节度使时,李光弼害怕报复,恳求郭子仪宽大处理。郭子仪不仅没有利用职权镇压李光弼,反而向皇帝推荐李光弼为国效力。由此可见,郭子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同时,他吐露心声,感动同事。

之后两人联手对抗叛军,在安史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都是“中兴名将”,但性格却大相径庭。郭子仪很慷慨,很少得罪人。李光弼的性格让人望而生畏,难以相处。李光弼为了经营军队,斩首崔忠,威胁三军。作为武官,两人都受到皇帝的怀疑。但郭子仪能够以真诚打动皇帝,并尽量不得罪反派,而李光弼则直面反派。最后一个不会怀疑主,一个不会怀疑,在遭受怀疑后会悲痛而死。

郭子仪崇拜长寿。

郭子仪经历了四代唐朝,两度出任宰相,被称为“中兴名将”。郭子仪成为我们的使节后去世,26年间成为唐朝的中流砥柱。与郭子仪是姻亲,与同事是朋友,对下属是爱人,郭子仪的七十大寿应该是备受期待的。

郭子仪崇拜长寿。

如今,有许多

后来,世界各国都制作了庆祝郭子仪生日的,主要用来比喻为国出力、家庭和睦的和平景象。我不知道,在这一幕的背后,还有一个差点让郭芙牵连九大家族的事件。

郭子仪的第六个儿子艾国娶了升平公主,当时他们都很年轻。升平公主平时被戴宗宠爱,但长期任性。郭子仪生日那天,升平公主说她身体不适,不能去过生日。郭竟至发脾气了。她不仅打了升平,还说升平是公主,她的父亲郭子仪就是不屑做天子。否则就没有盛平任性的部分。升平受了委屈,跑进宫向代宗告状。当听到郭暧的话,他也抓住他的儿子,到宫里去得到他的罪。由于代宗对郭子仪的信任,他甚至认为艾国是对的,他没有倒下,而是站了起来。夫妻俩复合后,一起去过生日,郭家和傅喜气洋洋。

郭子仪墓

郭子仪为国家打拼二十余年,历经四朝,第二次出任宰相。郭子仪生前遗像挂在灵岩阁,尘封百余年后为郭子仪开放。他死时,郭子仪的墓和他一起埋在苏宗的墓里。郭子仪有许多坟墓,例如

郭子仪墓现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唐肃宗墓内。由于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他受到了苏宗的重用。死后还在苏宗身边守护皇帝。郭子仪去世,享年85岁,德宗五天没有去法院表示哀悼。在诏书中,德宗把郭子仪比作姜子牙,姜子牙果然知道如何控制大局,并赞扬了他的伟大成就。给丝布和麦石作为丧葬费。最初,郭子仪被封为太师,他的坟墓有18英尺高。当郭子仪写信说郭子仪的坟墓可能有28英尺高时,法院为他破例了。郭子仪下葬的那天,谥号为忠武,所有的官员都很悲伤。

王芬庙,位于陕西省彬县,是韩为纪念而建。这座庙是已知最早的汾阳王庙,但后来毁得面目全非。福建长乐还有一座汾阳王庙,保存完好,历史悠久。建于明代的汾阳王庙也毁于一旦。它位于山西汾州。

王芬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汾阳市,那里矗立着郭子仪的雕像。整个纪念馆属市博物馆,供郭后人游览之用。

后代在郭子仪的分布

郭子仪的后裔分布很广,主要在陕西一代。当时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汾阳在陕西境内,但有少部分人迁徙到了同安县。从郭的家谱中不难看出后裔的分布情况。

郭家谱

郭子仪的后裔主要分布在陕西板桥郭村等地。他的长子郭尧的后代有两次迁徙。一次迁到河南固始,五代的郭颂迁到福建福州,并逐渐从海滨诸县迁到海外;五代的郭再辉迁居江苏南京,其后人迁居江西、湖南、广东等地,也有人再次移居海外。

刘国爱的七个后代迁徙了。一个搬到了江西。一个去了五代杭州富阳,从富阳迁到福州,又从福州迁到海外。一个分支在五代时迁到山西,其后裔分散在南方各地。一个是五代迁到山西,从山西迁到安徽。一家分公司搬到安徽后,又从安徽搬到了江苏。汾州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向其附近移动。一个搬到江苏,从江苏到湖南,现在从湖南到四川、贵州、广西。

齐国蜀从汾阳迁到河南,再到宁波鄞县。

它们经历了1000多年,遍布河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后来又从福建、广东等地移居海外。台湾省的郭人从沿海各地来到台湾。郭的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亚洲。

      李存勖灭了后梁,荆州节度使高季昌为了避后唐庙讳,就改名为高季兴。高季兴打算亲自入朝,梁震劝说道:“后唐打算吞并天下,我们派兵严密把守险要的地方,还担心不能保全自己,更何况你跋涉千里入朝?况且您是后梁朱氏的旧将,怎么知道他不把您当敌人来对待呢?”高季兴还是决定入朝。高季兴入朝后,李存勖厚待他,任命他为中书令。一次,李存勖问他:“我打算进攻吴蜀,这两国先打哪个?”高季兴认为前蜀道路险隘,难以攻取便说:“吴国土地贫瘠,人民穷困,夺取它得不到什么好处,不如首先攻打蜀国。蜀国的土地肥沃,而且蜀主无道,百姓怨恨,攻打它一定能够成功。攻下蜀国以后,沿长江顺流而下,再攻取吴国就很容易了。”李存勖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

       后来,李存勖迁都洛阳,高季兴也陪同前往。李存勖的左右亲随以及优伶宦官贪得无厌,纷纷向他索要财物,高季兴非常不满。李存勖打算将高季兴留下来,郭崇韬进谏说:“陛下刚刚取得天下,诸侯们都只派子侄将领入朝进贡,唯有高季兴亲自来朝,应当奖赏他,这样就能起到鼓励诸侯入朝的作用。如果扣留他不让回去,就会背信弃义,让人失望。”于是李存勖就让高季兴回去了。高季兴返回。到了许州以后,对左右随从说:“此行有两大失误:我来入朝是一大失误,朝廷把我放回又是一大失误。”路过襄州时,节度使孔勍把高季兴一行人挽留下来,宴请了他们。半夜时分,高季兴一行人斩关开门,不辞而别。二十八日到达江陵。高季兴握着梁震的手说:“当初没听你的劝告,这次差点逃不出虎口。”

      高季兴对将领们说:“新朝廷好不容易才夺得黄河以南地区,李存勖却举起手来对有功之臣说:‘我十指挥一挥就夺得了天下。’像这样居功自傲,谁不离心?况且他还沉迷于打猎和女色,这样怎么能长久统治天下?我不担心他了。”于是他修治城池,积蓄粮草,招纳士兵,做好战斗与防守的准备。高季兴见微知著,通过观察、分析李存勖的言语、行动,就能预见其未来的发展境况,可谓聪敏。他又能在受制于人时,很快斩关夺门而走,可谓果断。他还能在犯了错误后,勇于自我反省,敢于坦承错误,可谓贤明。因此,他才得以长期割据一方,其创建的南平政权,在其死后十几年(963年)才被北宋攻灭。

      郭崇韬年轻时跟着李克用的弟弟昭义节度使李克修做事,因为廉洁能干,机警聪慧,所以深受李克修的赏识。李克修临死前向哥哥李克用推荐了郭崇韬,李克用任命他为教练使。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又任他为中门副使,让他参与主管军中机要事务。当时在与后梁的战争中,无论战役大小,郭崇韬都亲自谋划,将士们在他的谋划下战必胜、攻必取。李存勖称帝后,先后任命他为检校太保、兵部尚书、枢密使,军中要务仍旧被他牢牢控制在手里。李存勖能灭掉后梁,有两个人的功劳最大,一个是李嗣源,另一个就是郭崇韬。李存勖对郭崇韬的赏赐是赐他铁券,拜其为侍中、成德军节度使、枢密使。其时,朝中大小事宜都要经过郭崇韬之手,由他定夺。可也正因为如此,他得罪了不少人。由于李存勖是以武力取的天下,而郭崇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武将。

       郭崇韬地位兼处将相,并兼任地方节度使,他以天下为已任力可与皇帝相比。他的性情刚愎而急躁,碰到事情总会发脾气。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爱的宦官想求他办点事,总会遭到拒绝,所以宦官们都很怨恨他,在李存勖那里经常说他的坏话。郭崇韬感到十分气愤,想制服他们,但也无可奈何。一次,大臣豆卢革、韦说问他:“汾阳王郭子仪本是太原人,后来迁到华阴,您家世世代代在雁门居住,莫非是他的同宗?”郭崇韬说:“因为遭遇动乱,家谱已经遗失了,听先人说过,上距汾阳王只有四世。”豆卢革说:“既然如此,那么就是同一祖宗了。”从这以后,郭崇韬以出身高门自居,同时也开始重视别人的门第,轻视那些立下功劳但出身寒门的旧臣而选用一些华而不实的人。有人向郭崇韬请求封官,郭崇韬说:“我很了解你的功德和才能,但你出身低微,不能起用。”

      时间一长,不仅宫廷内皇帝宠幸的人记恨他,朝廷外有功的旧臣也有怨言。郭崇韬曾多次请求把枢密使的职位让给李绍宏,李存勖都不答应。他又请求把一部分枢密院的职权分给由宦官掌握的内诸司,以削减他的权力,然而宦官们却没完没了地指责他的过失。郭崇韬感到很无奈便想到本镇去回避。他的亲信对他说:“不可以,蛟龙离开了水,蝼蚁都可以制服它。”

      此前,李存勖打算把刘夫人立为皇后,因为有正妃韩夫人在,皇太后也讨厌刘夫人,郭崇韬也曾经屡次劝阻,所以李存勖就没有改立。郭崇韬受敌视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亲信劝他说:“您请求立刘夫人为皇后,皇帝一定十分高兴。如此一来,宫内有皇后帮助,那些宦官们就不会影响到您了。”郭崇韬于是和宰相带领百官一起上奏,请求立刘夫人为中宫皇后。于是,李存勖便立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但刘氏不但没有成为李存勖的贤内助,帮他治理国家,反而和李存勖一道聚敛钱财,贪婪而且吝啬。李存勖后来死于乱军之中,和刘皇后的倒行逆施有很大的关系。

       郭崇韬遇事切谏,为朝廷献策,曾奏时务利害二十五条。他素疾宦官,因而遭其诬陷,四年正月在蜀被杀。郭崇韬为建立后唐政权立下过汗马功劳,尽管他有种种缺陷,刚愎自用,但绝没有犯下死罪。他的被杀,对后唐朝野是一个巨大的震动,满朝文武,除了极个别几个为奸作祟的宦官伶人外,即使其中有对郭崇韬不满者,也认为郭崇韬尽忠于朝廷,是后唐一大功臣。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在很多时候是在剥夺人的尊严和生命,而非赋予人更多的理性价值和生命自由,上演的是屠杀和被屠杀的悲剧、惨剧,成为权力和野心的竞技场。

郭子仪传

《旧唐书》与《新唐书》中都录有《郭子仪》传。旧唐书共有200卷,记载了唐代将近300年的历史,保存了大量原始的历史材料,可以说写得十分具体详细。新唐书共有225卷,收录了更多内容,因此每卷的内容有所减少。

郭子仪传

《旧唐书》详细记载了安史之乱、灵武拥立、收复二京、吓退吐蕃的整个事件的经过和结局;介绍了郭子仪的八个儿子、七个女婿、比较有名的孙子孙女。整篇传记之长,当中人物涉及之多,不能不说是非常具体。

《新唐书》记载郭子仪对君忠诚、对下属宽厚,赏罚分明。遭到宦官的诋毁时,郭子仪总是自省接受;军队在外时,只要一接到传召,郭子仪会马不停蹄的上京。当时有个宦官叫鱼朝恩十分嫉恨郭子仪,派人去挖了郭子仪的祖坟。郭子仪从泾阳拜见皇帝时,只说因为自己常年征战,破坏了别的家庭不少祖坟,因此自己遭受到了报应。鱼朝恩约郭子仪参观寺庙,郭子仪被告知鱼将做对其不利之事,可是郭子仪依然只带了几个随从前去。鱼朝恩十分感动,称赞郭子仪是个有修养的长者。田承嗣十分嚣张跋扈,却对郭子仪十分敬重。李灵耀在汴州作乱,却不敢扣留郭子仪。郭子仪的幕僚中有很多人成了将相。郭子仪一生富贵,为臣者十分完备。

郭子仪封王

郭子仪赫赫军功被封为代国公,后被晋封为汾阳郡王。现在的人都用汾阳王代称郭子仪,可见“汾阳王”代表着不同寻常的荣誉。关于封号的由来,没有明确记载,猜测是以封地得名,因郭子仪的封地在汾阳,就被封为“汾阳郡王”。

郭子仪像

《旧唐书・郭子仪传》提到因河中军乱,皇帝进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镇压绛州。郭子仪到了绛州之后擒杀李国贞,让在河东作乱的恶人都伏了法。以上说明了郭子仪的战绩,但是为什么封为汾阳郡王却没有得到解释。参照太宗的诏书发现唐朝的刺史就跟古时的诸侯一样,唐代的封号来源于封地。那么肃宗时代依旧依照古训吗?由肃宗以前给予封号的习惯来看,封号同样来自封地,与自己的姓没有关系。

那么古时的汾阳现在在哪里呢?唐宋文献中指出郭子仪的封地就是汾州。如今汾州有关于郭子仪的民间传说与之相吻合,一是提到郭子仪曾带领乡亲共同退敌,二是水马村是郭子仪当时的养马地。查看郭氏家谱,上面明确的写着汾阳是郭家的迁出地和世居地,汾阳也有很多关于郭家的记载。杜牧不仅去过汾阳还写过郭子仪,因此杜牧的《云梦泽》也是很好的历史证据。因此,如今的汾阳是郭子仪的封地可信度极高。

郭子仪心胸坦荡不设围墙

郭子仪待人宽厚,不与人结仇,不得罪小人,以真诚打动皇帝,朋友遍天下。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亏心事,心胸坦荡;平易近人,府中不设围墙。宦官鱼朝恩之前十分嫉妒郭子仪,甚至去挖了郭子仪的祖坟,后被郭子仪感化。军官李光弼担心郭子仪得势后报复,后与郭子仪合作无间。

郭子仪画像

郭子仪心胸坦荡,面对宦官的恶意中伤,一直对自己进行反省。有一次,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前去参观修建好的庙宇,寻常人肯定把这次邀请当作鸿门宴,郭子仪的儿子也都劝郭子仪不要前去赴宴,即使赴宴也多带些兵马。郭子仪却只带了几个仆人就走了。当鱼朝恩看到郭子仪到来,只带了没几个人,也很疑惑。郭子仪解释说,外界猜测鱼朝恩将对自己不利,只带了没几个仆人,如果猜测属实,鱼朝恩能更方便的解决自己。郭子仪对鱼朝恩的信任让鱼朝恩感动不已,其实这都是因为郭子仪十分大度,他明白朝廷中如果起内讧会对国家不利,所以郭子仪宽容地对待着宦官对自己的嫉妒伤害。

郭子仪在家时常要求下人不要关门,也不在门口设有护卫,谁都可以自己进去。他的儿子劝说郭子仪摆出威严来,堂堂一个显赫的家庭不能如此随便。郭子仪却说,郭府虽然人员众多,但都是靠朝廷给的俸禄养活,如果郭府一直都大门紧闭,不是给有心人找到理由来找郭府的麻烦嘛。现在打开大门,就是让所有人都监督郭府,有心人即使想诬告也没有理由了。这就是郭子仪不设围墙以退为进的安身方法。

郭子仪不得罪小人

郭子仪在唐朝为官时立了很多功,他立命的根本就是功勋战绩,甚至到了功高盖主的程度。但他却没有遭到皇帝的猜忌,走过了接近完美的人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仪的情商颇高。他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达到朋友遍天下的地步。

郭子仪像

郭子仪情商高是如何体现呢?他以真诚打动皇帝,推心置腹感动同僚。他得到了官兵的拥戴,与官员、回讫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他从不得罪小人。这里的小人其实可以理解成宦官,经常有宦官嫉妒郭子仪位高权重,想着法子把郭子仪拉下马。但是郭子仪面对宦官的挑衅,不反抗,不抱怨,而是及时检讨自己的责任。

最讨厌郭子仪的宦官是一个名叫鱼朝恩的人。他讨厌郭子仪到什么程度呢?他竟然派人把郭子仪父亲的坟给挖了!要知道,祖坟被挖是一件奇耻大辱,更何况郭子仪当时是鼎鼎有名的将军,挖郭子仪父亲的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是鱼朝恩做的,甚至连代宗都知道。当郭子仪从前线回来时,他只字不提鱼朝恩,只是说因为自己常年征战,肯定破坏了不少别人家的祖坟,现在自己的祖坟被挖,是遭到报应了。郭子仪在叙述祖坟被挖的整件事中,完全没有涉及到朝中官员,为了不起内讧,郭子仪牺牲了很多。

又有一次,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前去参观新修的庙宇。嫡亲都劝郭子仪多带些兵马过去,可是郭子仪是带了几个仆人。鱼朝恩看到郭子仪到来,也对郭子仪只带几人的做法表示奇怪。郭子仪大方表示如果鱼朝恩是来杀自己的,少带人还可以减少鱼朝恩的难度,表示对鱼朝恩绝对的信任。鱼朝恩十分感动,至此不再刁难郭子仪。

郭子仪 卢杞

郭子仪因为不设围墙,平时有不少官员前来拜见。有次有个官员前来拜见,看到郭子仪又帮妻子梳头,又帮女儿洗脸,对一代将军变成仆人的转变有点不适应,郭子仪却笑称在家里已经习惯帮妻女做事了。但是有一个人来拜见的时候,郭子仪却没有我行我素。

卢杞剧照

那个来拜见的人叫卢杞,是唐代德宗时期有名的奸臣。他为人阴险狡诈,成为宰相时排挤贤臣、陷害忠良,还胡乱指挥军队。更不要说是之前看不起他、得罪他的人了,下场都十分悲惨。

那时的郭子仪已经在家中安享晚年,正纵情歌舞之时,得知卢杞前来拜访他。郭子仪立马遣散了所有女眷,让她们退到会客室的屏风后面。而自己穿了朝服,很恭敬地等待着卢杞的到来。两人单独谈了很久后卢杞才离开。郭子仪的家眷问他为什么要如此慎重的接待卢杞。郭子仪回答说,卢杞这人有才干却心胸狭隘。他长得不好看,要是被你们见到了,肯定会对此谈论。即使不谈论,你们的眼神也会让他觉得他被贬低。假如一朝得势,以卢杞的性格肯定要报复郭府,到那时就没有人能活了。

不久后卢杞成为了宰相,正如郭子仪所预料的,之前让卢杞记恨在心的人都没有好的下场。只有郭府逃过了一劫,甚至卢杞觉得郭子仪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郭府如果有人做了些稍稍不合法的事情,卢杞还会保全。

从接见卢杞的这件事上可以看到郭子仪懂得看人,非常有远见。

郭子仪拜寿

郭子仪经历了唐朝四代,两度担任宰相,被称为“中兴名将”。在郭子仪成为节度使后到他去世,26年间他成为了唐朝转危为安的中流砥柱。郭子仪与皇帝是亲家,与同僚关系友好,用爱心来对待属下,那么郭子仪的七十大寿应该是万众瞩目。

郭子仪拜寿

现在有不少以郭子仪拜寿为内容的作品,明代仇英就画过一幅郭子仪拜寿图,其中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不过想来也是,单是郭子仪的嫡亲就有七子八婿,各个在朝为官,前来庆寿,更不要说是旁系亲属了。郭子仪一生子孙众多,孙子有好几十,郭子仪端坐在正中,看着自己这么多的孙子孙女,有好多都叫不出名字。郭府算上郭子仪家人和奴仆,共计三千多人,让寿宴场面显得热闹非凡。

后世人作郭子仪拜寿图主要是借图比喻为国立功、家庭和睦的祥和景象。殊不知在这景象后头,还发生了一件差点让郭府株连九族的大事。

郭子仪六子郭暧娶了升平公主为妻,夫妻俩当时年纪都比较轻。升平公主平时受到代宗宠爱,时间久了任性妄为。郭子仪大寿当天,升平公主称身体不舒服推脱不去祝寿,郭暧大发脾气,不仅打了升平还说升平仗着自己是公主,自己父亲郭子仪只是不屑做天子,要不然哪有升平任性的份。升平受了委屈,跑进宫去向代宗告状,郭子仪听闻郭暧说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也抓着儿子前往宫中领罪。幸亏代宗信任郭子仪,甚至认为郭暧说的对,对其不降反升。后夫妻俩重归于好,共同前往郭府祝寿,郭家合府欢腾。

郭子仪封王

郭子仪赫赫军功被封为代国公,后被晋封为汾阳郡王。现在的人都用汾阳王代称郭子仪,可见“汾阳王”代表着不同寻常的荣誉。关于封号的由来,没有明确记载,猜测是以封地得名,因郭子仪的封地在汾阳,就被封为“汾阳郡王”。

郭子仪像

《旧唐书・郭子仪传》提到因河中军乱,皇帝进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镇压绛州。郭子仪到了绛州之后擒杀李国贞,让在河东作乱的恶人都伏了法。以上说明了郭子仪的战绩,但是为什么封为汾阳郡王却没有得到解释。参照太宗的诏书发现唐朝的刺史就跟古时的诸侯一样,唐代的封号来源于封地。那么肃宗时代依旧依照古训吗?由肃宗以前给予封号的习惯来看,封号同样来自封地,与自己的姓没有关系。

那么古时的汾阳现在在哪里呢?唐宋文献中指出郭子仪的封地就是汾州。如今汾州有关于郭子仪的民间传说与之相吻合,一是提到郭子仪曾带领乡亲共同退敌,二是水马村是郭子仪当时的养马地。查看郭氏家谱,上面明确的写着汾阳是郭家的迁出地和世居地,汾阳也有很多关于郭家的记载。杜牧不仅去过汾阳还写过郭子仪,因此杜牧的《云梦泽》也是很好的历史证据。因此,如今的汾阳是郭子仪的封地可信度极高。

郭子仪以国事为重

武则天在执政时期提出“忘战必危”,兴起尚武精神,武举应运而生。郭子仪就是在那时候通过武艺和军事理论的选拔成为了一名地方军官。唐玄宗时期,郭子仪升为朔方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场战乱,郭子仪这个英雄不会这么快出现。

郭子仪以国事为重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势如破竹挺近洛阳。当时有很多官员跟着变节投降,不少武将趁机向唐玄宗提要求,非得玄宗满足要求后才上战场。身为朔方军节度使的郭子仪被寄予厚望,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奔赴战场。为了国家,郭子仪勇担重任。郭子仪分析了整个战争形式,派兵直捣敌人老巢,扼住了咽喉之地。史思明回到大本营进行防守,不料节节败退,差点被活捉。唐军的气焰高涨了起来,收复失地的信心开始建立。

正面战场的失利造成潼关失守。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来到了马嵬坡,肃宗却与父亲分道扬镳在宁夏为王。当时的肃宗身边只有一些文臣,他急需郭子仪的人马前来护卫。当时的郭子仪占领了河北井陉关这战略要地,为了肃宗的安危,郭子仪牺牲个人甚至军队的胜利,派人迎接肃宗,自己也立马赶到宁夏。郭子仪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唐朝能够存留。

在郭子仪打下潼关后,收复河东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郭子仪为了与郡中的原唐朝官员联系,亲自潜入河东策反,后非常顺利的收复了河东,解决了侧面威胁。郭子仪为了国家,不顾个人安危。一切的一切,都说明郭子仪以国事为重。

唤声亲翁郭子仪

《唤声亲翁郭子仪》是豫剧《打金枝》中的一个选段。那时升平公主与郭暧起了争执,郭暧动手打了升平公主,驸马打公主的事情在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升平公主受了委屈,进宫向代宗告状。郭子仪绑了郭暧来到宫中谢罪。代宗唱出了这一选段,表明夫妻俩吵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们不需要过多干涉。

唤声亲翁郭子仪选段

代宗唤了郭子仪一声“亲翁”,称不应该为了夫妻俩吵架的气话让郭暧白白送了命。郭暧年纪还不大,是个孩子,遇事难免考虑不完全,两个人吵架也是常有的事情。俗话说的好,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一个长辈何必去管他们少年夫妻的事情?不要说你代替我想处罚郭暧,你们想处罚他我还不依呢。现在看着郭暧跪在金銮殿中,之前肯定遭到了你不少的打骂。让我来给我的女婿加官进爵吧,赐你官位再上三级。我把代表天子的宝剑赐给你,你能管理满朝文武。既然汾阳王仗着是你父亲欺压了你,我就给你也封个王。这样在地位上你们就处于平级,不会受他欺负了。只要郭暧成了王,宫里宫外、殿上殿下,随你去哪里。不要说满朝的文武百官管不了你,你的父亲如今跟你平起平坐也不会把你怎么样。

代宗为什么对郭暧打升平的事情不计较呢,其实郭子仪在其中占了很重要的原因。郭子仪本身担心因为功高盖主受到皇帝猜忌,平日经常与皇帝回想以前的种种经历,以真诚打动皇帝。

郭子仪鱼朝恩

郭子仪是唐朝一位名将,有勇有谋,英勇善战,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鱼朝恩则是唐朝的一位擅权宦官,曾已太监入宫深受唐肃宗的信任,后来任内务总管。当时郭子仪与鱼朝恩都是朝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两人中间也发生过很多事情。

郭子仪像

郭子仪是一名武将,善于领兵打仗,所以他手中掌握了朝中兵力大权。他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皇帝担心他有谋逆之心,鱼朝恩则毛遂自荐前往当监军。郭子仪对朝廷忠心耿耿,此消息传到军队之后,将士们都十分气愤。鱼朝恩压根就不懂得兵法,他仗着皇帝的宠爱在军队当中胡乱指挥。当时已经收复的失地又重新沦陷,士兵们要求郭子仪将鱼朝恩诛杀,郭子仪却没有那样做。后来皇帝也意识到国家不保,才把鱼朝恩调回京城,军队交回了郭子仪。

鱼朝恩回京之后,不但没有回改之意,他还认为是郭子仪在后面使坏。于是又向唐肃宗进谗言,将郭子仪的祖坟挖了。当时军队士兵听到这则消息之后,个个截然大怒,要求起兵回京。而郭子仪认为,如果现在回京,叛军肯定会卷土重来,还是要先安定国家叛乱为重。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郭子仪率领军队回朝,朝中大臣个个为之不平。

唐肃宗见郭子仪十分惭愧,祖坟之事已无法挽回,让郭子仪提条件尽量满足他。郭子仪则说,此次叛乱能够成功是皇帝的福气,是士兵英勇善战的功劳。至于祖坟之事,不能责怪任何人,自己在外面打仗不知挖了多少百姓的祖坟,是上天对自己的报应。当时文武百官听了之后都十分敬佩他,没想到郭子仪尽有如此的心胸。

五福老郭曼子怡的墓地在哪里?

人称郭,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他参武入仕,安史之乱为郭子仪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子仪做了近30年的唐朝侍卫,是中兴名将。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