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开泰药店的历史背景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叶开泰药店的历史背景,第1张

百年老店--叶开泰药店

叶开泰制药,始终恪守虔诚修合、遵古炮制的传统。在它的店堂里,高悬两块金匾,一边与着“修合虽无人见”,一边写着“存心自有天知”,原来是在凭良心从业。从叶开泰开出来的药,包包货真价实,你放心吃好了。三百多年来,叶开泰的信誉,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挑战。因此,喜欢说俏皮话的汉口人,有句口头禅是:叶开泰的药——吃死人都是好的。

叶氏家族的成功,一靠济世救人,二靠科学入仕。叶家出的最大的一个官,是叶名琛(1807—1859),清代道光进士,任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还被擢升为体仁阁大学士。《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辞海》均有叶名琛条目,均称其为湖北汉阳人。据《叶氏家谱》记载,叶氏祖籍在安徽微州,明代初年,迁到了江苏溧水县塔山渡。明代末年,迫于兵荒战乱,叶开泰的第一代叶文机,于1637年初来来到汉口行医。适逢兵州一带瘟疫流行,叶文机前往应诊,在那里露了一手,深得简亲王赏识。于是,在简亲王赞助下,在汉正街鲍家巷口找了一所店屋,开起了叶开泰药

室,悬壶应诊,以医荐药,深得民心。传到第上代叶宏良手上,时局安定下来,场面做大起来,药室改成了药店,眷属也迁来了。到这时可以说算是落籍了。叶宏良善于理财治家,其子叶松亭成为科举入仕的第一个成功者,官至诰授中宪大夫,晋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叶名琛是叶松亭的孙子,叶开泰的第七代人,当然算地地道道的湖北人了。

亦官亦商,官场与生意场两相呼应,使叶开泰几乎是一路顺风。叶氏家族尤其引以为荣的,是被时人评论为“相臣度量,疆臣抱负”的叶名琛。他有过被清廷赏识的镇压凌十八、广东天地会起义的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身为体仁阁大学士的叶名琛,继续留在总督任上,在英法联军再次入侵广州时,他“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在城陷之后,又有保持民族气节的美名。不管历史对他作何评价,在叶氏家族中,在民间,传诵着一个故事。叶名琛被俘以后,被送往印度加尔各答。英国人逼迫叶名琛身着朝服,脚穿朝靴,头戴三眼花翎红缨帽,坐在玻璃房中售门票。面对大英帝国对中国人的侮辱,叶名琛以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坚决不从,绝食自尽。他的壮举,为其北叶名沣继承的叶开泰的金字招牌,又抹上了一层光彩。叶氏家族从叶松亭以下,都有人做官,最小的官是河南确山县长。如果科举入仕不成,也要捐个官来做。叶名琛膝下无子,名沣一个儿子兼祧,再传三个儿子,称为叶开泰新三房。新三房一人捐了一个官,老大老二官至候补道与资政大夫,老三官至陕西道台。叶氏家族深谙朝廷有人做官,对于经商起到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不是说有了官场的保护伞,什么狗屁药都可卖出去的。叶开泰的药灵不灵,看病人的口碑。叶家炮制药品,选料要绝对正宗,制作要绝对到位。《武汉文史资料》1980年第一辑发表了《中国四大中药店之一的叶开泰》。这篇文章,由叶氏第16代人叶元同口述,赵铎于1962年整理,郭友文编改。文章谈到选料时写道:“如制虎骨追风酒的虎骨,要选购前有风眼后有帮骨的腿骨来炖制虎胶,并配用高度汾酒。制参桂鹿茸丸,要选购一等石柱参、正安桂和马铌茸,并配以高丽参。制八宝光明散所用的麝香要选购杜圣兴的,冰片要选购炒草堂的正大梅。”至于配方和操作规程,都有严格规定。制丸药一定要“炒老烘干”,如“制药酒,必须浸泡两年以上”。作坊屏风上贴有“宁缺勿滥,不好再来”的警示语。

陈吉庵在《也谈叶开泰》(《武汉文史资料》1989年第四辑)一文中写道,他在当学徒两年以后,分工泡虎骨追风酒长达8年之久。他说,每次泡制20坛,有时30坛40坛,选用山西好汾酒,配方中有28种治疗风寒暑湿、舒筋活络的中药材。杜仲、故子一定要用盐水炒焦,才能起到固腰肾的作用。川乌、草乌,都是含有乌头碱毒素的草本植物果实,不能生用,必须加辅助材料煮制,消除毒素才能投入酒中。大活络丸原料中的白花蛇、乌梢蛇,必须去掉蛇头、尾、皮、骨,烘干研末,才能入药。叶开泰每年入冬要熬胶,有六处之多,时间长达两个月。每种胶一定是选用上等原料。阿胶选用的是纯黑驴皮。龟板胶要选用龟底板,不用龟壳。龟板浸泡透以后,要一块块刨去黑壳皮,又经地日晒夜露,消除腥味。这样的一丝不苟,才有高品质的成品。往昔,过汉口的旅客,总忘不了捎带叶开泰的参桂鹿茸丸或别的什么,回家赠送给亲朋好友。在长沙,家里来了客人,上一小碟参桂鹿茸丸,分量二钱三钱,作为接待客人的礼节。

凌氏姓氏源流

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康叔的儿子有的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是周礼天官之属,为掌冰室之官,是一个负责保存贮藏冰块的官职,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氏。华人有姓“凌”的人,也有姓“凌”的人,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字义也大同小异,只有写法上那么一点差别,如果不细加留意,很可能还有人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凌、凌二姓在实质上完全没有分别。关于这一点,《姓氏考略》上说明得最为清楚,该书指出:“三国时有凌统,广韵引作凌,后多混用,康熙字典列入凌字注,谓与凌别,凌姓遂多从凌。”由此可见,凌、凌两姓的分道扬镳,完全是由于《广韵》一书一笔之误。他们本来应该是姓凌,后来经过《康熙字典》的一错再错,竟使得有些原来姓凌的人以讹传讹地就改姓为凌,使华人增加了一个新的姓氏,也使人对凌、凌两个姓氏混淆不清。根据历来各学者的考证,凌姓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关于凌姓的来源,许多古籍都有记载,譬如《姓纂》指出:“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通志氏族略》上也指出:“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一种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会“以官为氏”而姓了凌。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得姓始祖

康叔。凌姓是黄帝姬姓后裔。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当时卫国的位置,是在今河北、河南一带,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凌氏在早期历史上,似乎比较岑寂,一直到群雄并起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在江左的东吴才有一位大将凌统,以赫赫军功而为这个家族扬眉吐气。他在江夏斩曹操的大将张硕,人船尽获,以及于赤壁之战时在乌林把曹阿瞒打得人仰马翻,落荒而逃。依照《吴志》的记载,凌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虽然官拜将军,身在军旅,却能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具有国士之风。孙权对于凌统的爱重,也无出其右。据说,当他身逝之后,孙权曾把其子凌烈接进宫去养育,待如己子,而且还时时人前人后的称呼凌烈为“此吾虎子也”。凌烈长大后也很争气,曾因建功而被封为长亭侯,使得江左凌氏的门第,一时高不可攀。¤:此符号代表非标准汉字,恕无法显示。-->凌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间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

渤海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辽宁两省渤海湾沿岸一带。清朝末年,天津卫是姓人口最多的地方。

2、堂号 凌姓的主要堂号有:“云龙堂”等。

历史名人

1 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曾经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打败。升迁为校尉。凌统虽然在军营中作了大官,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下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将士死伤很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伤心。

2 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明朝浙江乌和人。

3 凌十八:广东信宜人。农民出身。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在家乡发动起义。任用王晚为军师,凌十八为先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桂林和玉林,打算前往浔州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因为前进的道路受阻,未能与太平军的主力会合。广西巡抚周天爵驻守在浔州,派按察使杨彤如和总兵李能臣率军进攻,王晚在战争中牺牲,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后来又回到罗定地区活动。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将他们打败,凌十八被捕就义。

4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人。

5 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6 凌云:明代御医,字汉章,归安人。曾经遇到一位老道人,传授给他针灸术,治疗疾病很灵验,被聘为御医。

7 凌如焕:清代学者,上海人。雍正中,任编修督学湖北,请命到三峡水道设救生船,用来保护过往的旅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8 凌召文,清朝康熙年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康熙字典的编修官。

9 凌云翰:明代诗人。

10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自然》(1923)、《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中图藏书(目)90余种。

11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人。

12 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13 凌云翰:明代诗人,字彦翀,仁和人。有《关山霁月图》诗。

14 凌光斗:名洪寿,字焕北,一字步韩,号仰亭,别号笔峰,清永善县副官分防大沙坝人(今绥江县中城镇),祖籍江西长宁。嘉庆五年(1800年)凌光斗考中秀才,十三年戊辰恩科中第七名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签制福建省,七年委署顺昌县,八年提补汀州府连城县知县(今福建省连城县),十四年十月十九日恭奉覃恩,敕授文林郎。“道光二十年(1840年)殁于连城。道光皇帝御制文林郎诏书匾现存绥江其后代家中。凌光斗为官清廉,深谙民情,创修祠堂,大兴教育,倡导儒学,全家诰封,名扬滇川赣闽。

14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省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年)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年)、《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年)、《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年)、《自然》(1923年)、《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年)、《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年)。中图藏书(目)90余种等

清朝1854年至1867年间,广东土著广府人与客家人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持械斗殴事件,这场历史上最具规模、最惨烈民间械斗事件持续了13年,死伤数十万。那么这场惨烈的械斗事件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如何结束的对现在的广东形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了解这些问题之前,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广东土著广府人与客家人的来历与形成。

 清朝时期,广东省这个名称已经开始正式使用。清朝初期由于战争原因,广东人口大为减少。康熙中后期起,清 采取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措施,废除人头税并入土地税,广东人口慢慢增加起来。

 而广东本地土著,一般称之为广府人,居住的珠三角及粤西平原区,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广府人普通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南雄珠玑巷。很族姓家谱都有记载,唐、宋末年,中原内常年战乱,不少氏族为避战祸和自然灾害,都逃到南雄珠玑巷,由于对岭南各地的情况不怎么了解,不敢再贸然南下,就在这里安顿下来。居住了几年以后,他们逐渐适应了岭南地区气候和生活习惯,才逐步南迁珠江三角洲。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宋代胡妃之祸,被迫南迁避祸。

 而客家人历尽坎坷,背井离乡,多次的迁徙让他们颠沛流离。两宋时期,客家先民辗转奔波,最后找到闽、粤、赣交界地区这片大本营,因为这时就有了户口,有“主”、“客”之分,新移民过来的编为“客籍”。久而久之,就自称为“客家人”。

 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南下,拥有相对先进的文明和生产方式,所以才能把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的畲、瑶等少数民族土著居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最后“反客为主”,形成独特的客家民系。

 由于客家人迁入广东的时间比广府人晚,当时广东珠三角及粤西平原区已经基本被广府人开发完毕,所以客家人只能聚居在不易开发的山区。随着时间推移,客家人口渐渐增多,贫瘠的山区承载能力有限。而广府人居住的珠三角及粤西平原区,地广人稀,物产丰富。于是部分客家人迁往了珠三角东岸的增城、宝安县,以及粤西的肇庆、五邑地区。

 这时候,客家人遇到的就不再是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的畲、瑶等少数民族了,而是更早进入珠三角及粤西平原的中原汉族移民后裔广府人,这时候的广府人文化、生产方式同样先进,而且在当地根深蒂固。所以客家人在闽粤赣交界处的反客为主,在这里就毫无作用了。

 两大民系同处一地,由于文化、习俗、观念等方面的不同,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不少矛盾与摩擦。而这也为日后的土客械斗埋下了伏笔。

 1854年,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广东天地会发动了一次反清起义。起义军自称“洪兵”,即洪门造反军之意。洪兵起义的军队以土著广府人为主,起义军开始围攻广州城。

 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坐困孤城,岌岌可危。而大清国内忧外患,太平天国等国内叛乱四处皆是,没兵将可调,那时候比较流行团练、募勇,也是朝廷应对危机的法宝。叶名琛刚开始是大量募勇,可战事持续不停, 财政赤字,没钱了。叶名琛就以官衔官职为诱饵,股东有钱的乡绅出钱招募族人与朝廷官军携手作战。

 在这个过程中,由客家人组成的客勇就应用而生了。在协助 军镇压洪兵的过程中,鹤山、高要、开平等地的部分客勇乘机公报私仇,对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摩擦矛盾的广府人进行打击报复,烧杀抢夺了不少广府人。

 广府民系一些豪强乡绅一看,这样下去还得了要联合起来反抗客家人崛起才对。于是就联合周边的广府民众,制造谣言,说客家人要反客为主了,要杀尽我们广府人。于是周边开平、恩平、鹤山、高明也跟着举旗而起,开始跟客家人玩命了。客家人也不让步,谁怕谁啊,也挑选壮丁对干起来,你来我往,至此民间最大最惨烈的土客持械私斗正式爆发。

 那么 管不管这事呢这时候,一边是太平天国运动加洪兵造反,另外一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都杀到北京去了。哪里还有时间去管这民间斗殴案

 一时之间,双方真刀真枪干,越干仇恨越深,仇恨越深就越停不下来,这场斗祸起于五邑地区,蔓延至云浮、肇庆、阳江、茂名等地,这一斗就是血雨腥风的13年,斗祸导致双方死亡人数达到数十万之多。

 清 在械斗刚开始的前6年也不把这场械斗事件当回事,认为只是简单的聚众斗殴。中间3年,发现事情确实很严重,就恐吓震慑一下,促进双方讲和,但土客双方此时已经杀红了眼,哪里停得了手最后4年,由于广府人的政治影响力远大于客家人,绅士和官宦者多,不停上诉京师,历数客匪凶残等等。 受到广府豪强的压力或贿力,围剿安抚并用,主要去围剿客家人,才基本平息了这场蔓延13年的械斗案。

 其实,最后3年的械斗,由于官兵的介入已经演变成了客家人与官军的对抗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战斗,客家人也厌倦了械斗,以求抚而告终。客民求抚,那就总得有个好的安排。与广府人同处一地,已经不可能了。除了台山清赤溪厅、高明五坑和鹤山云乡等地的客民外,其他的客民或返回原籍,或被安插在广东的高州、廉州、雷州和海南的琼州,以及广西东部,也有部分客民因此甚至飘洋过海去谋生。可以说土客动乱使得客家人开始了第五次的大迁徙。

 而这一系列变故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客家人口锐减,如四邑地区土客械斗前客家人可占当地总人口约五分之一,而械斗结束后只占当地总人口的百分之三。

 这场历史上最具规模、最惨烈、持续时间最长的民间械斗事件,不仅给土客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正是这场死亡数十万的惨烈冲突,也直接导致五邑等地的广府人与客家人向海外大规模移民。成千上万的广府人与客家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洲,也形成了大量的广东华侨。

 当然,也正是大量广东华侨的形成,使得广东人的视野、思想变得更加国际化和现代化,为今天广东经济的腾飞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广东(3)客家人(2)土著(1)

姓氏源流

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康叔的儿子有的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是周礼天官之属,为掌冰室之官,是一个负责保存贮藏冰块的官职,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氏。华人有姓“凌”的人,也有姓“凌”的人,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字义也大同小异,只有写法上那么一点差别,如果不细加留意,很可能还有人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凌、凌二姓在实质上完全没有分别。关于这一点,《姓氏考略》上说明得最为清楚,该书指出:“三国时有凌统,广韵引作凌,后多混用,康熙字典列入凌字注,谓与凌别,凌姓遂多从凌。”由此可见,凌、凌两姓的分道扬镳,完全是由于《广韵》一书一笔之误。他们本来应该是姓凌,后来经过《康熙字典》的一错再错,竟使得有些原来姓凌的人以讹传讹地就改姓为凌,使华人增加了一个新的姓氏,也使人对凌、凌两个姓氏混淆不清。根据历来各学者的考证,凌姓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关于凌姓的来源,许多古籍都有记载,譬如《姓纂》指出:“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通志氏族略》上也指出:“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一种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会“以官为氏”而姓了凌。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得姓始祖

康叔。凌姓是黄帝姬姓后裔。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当时卫国的位置,是在今河北、河南一带,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凌氏在早期历史上,似乎比较岑寂,一直到群雄并起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在江左的东吴才有一位大将凌统,以赫赫军功而为这个家族扬眉吐气。他在江夏斩曹操的大将张硕,人船尽获,以及于赤壁之战时在乌林把曹阿瞒打得人仰马翻,落荒而逃。依照《吴志》的记载,凌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虽然官拜将军,身在军旅,却能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具有国士之风。孙权对于凌统的爱重,也无出其右。据说,当他身逝之后,孙权曾把其子凌烈接进宫去养育,待如己子,而且还时时人前人后的称呼凌烈为“此吾虎子也”。凌烈长大后也很争气,曾因建功而被封为长亭侯,使得江左凌氏的门第,一时高不可攀。¤:此符号代表非标准汉字,恕无法显示。-->凌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间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

渤海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辽宁两省渤海湾沿岸一带。清朝末年,天津卫是姓人口最多的地方。

2、堂号 凌姓的主要堂号有:“云龙堂”等。

历史名人

1 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曾经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打败。升迁为校尉。凌统虽然在军营中作了大官,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下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将士死伤很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伤心。

2 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明朝浙江乌和人。

3 凌十八:广东信宜人。农民出身。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在家乡发动起义。任用王晚为军师,凌十八为先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桂林和玉林,打算前往浔州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因为前进的道路受阻,未能与太平军的主力会合。广西巡抚周天爵驻守在浔州,派按察使杨彤如和总兵李能臣率军进攻,王晚在战争中牺牲,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后来又回到罗定地区活动。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将他们打败,凌十八被捕就义。

4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人。

5 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6 凌云:明代御医,字汉章,归安人。曾经遇到一位老道人,传授给他针灸术,治疗疾病很灵验,被聘为御医。

7 凌如焕:清代学者,上海人。雍正中,任编修督学湖北, 到三峡水道设救生船,用来保护过往的旅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8 凌召文,清朝康熙年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康熙字典的编修官。

9 凌云翰:明代诗人。

10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自然》(1923)、《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中图藏书(目)90余种。

11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人。

12 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13 凌云翰:明代诗人,字彦翀,仁和人。有《关山霁月图》诗。

14 凌光斗:名洪寿,字焕北,一字步韩,号仰亭,别号笔峰,清永善县副官分防大沙坝人(今绥江县中城镇),祖籍江西长宁。嘉庆五年(1800年)凌光斗考中秀才,十三年戊辰恩科中第七名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签制福建省,七年委署顺昌县,八年提补汀州府连城县知县(今福建省连城县),十四年十月十九日恭奉覃恩,敕授文林郎。“道光二十年(1840年)殁于连城。道光皇帝御制文林郎诏书匾现存绥江其后代家中。凌光斗为官清廉,深谙民情,创修祠堂,大兴教育,倡导儒学,全家诰封,名扬滇川赣闽。

14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省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年)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年)、《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年)、《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年)、《自然》(1923年)、《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年)、《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年)。中图藏书(目)90余种等。

====================================================================

凌姓宗祠通用对联

〖凌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剑南雅望;

江表虎臣。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泾县人凌策,字子奇,雍熙年间进士。据传初登第时,梦中见有人送他六颗印章和一把剑,后来果然六次到剑外任职,为官精审,所到之处均有政绩。官至工部侍郎。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余杭人凌统,字公绩,十五岁任别部司马,征讨江夏时为前锋,曾随周瑜在乌林击败曹操,后任校尉、偏将军,曾在合肥魏兵重逢中救出孙权。亲贤下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吴中直史;

江表虎臣。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凌汉事典。据《典故纪闻》载,御史凌汉审狱公正,罪犯很为感激,有个释放犯在路上碰到凌汉,特邀请他饮酒,并赠以厚金。凌汉说:“子罪当尔,非我私子。酒可饮,而金不可受。”坚决拒绝接受厚金。太祖得知其事,即擢凌汉为副都御史。同书又载,有个小吏,因贪赃事发,投井自杀。太祖闻之,对群臣说:“彼知利之利,而不知利之害,徒知爱利,而不知爱身,人之愚孰有甚于此?……今其人死不足恤。”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余杭人凌统(见上一联之下联联释)。

吴中佛子;

江表虎臣。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凌哲,吴县人,端重简默,德量深沉,时人称为“凌佛子”。下联典指三国·凌统。

康叔衍派;

周官凌人。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凌姓的得姓源流。

望了渤海;

源自周官。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凌姓的郡望。下联典指凌姓的得姓源流。

子奇六任;

仲华三绝。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工部侍郎凌策,字子奇,泾县人。初登第,梦有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所至皆有治绩。下联典指清代画家凌瑚,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工画人物士女,尤长花卉禽虫,浙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之写生称为“三绝。”

校书世泽;

留砚家声。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凌震,博综群籍,晓析百家。下联典指宋·凌冲,尝知含山县,秩满将归,见囊有一砚,曰:“非吾来时物也。”遂还之。

贞女守节;

清湘不二。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凌大渊殁,其未婚妻刘氏成服尽哀,终身守节,县令吕沅为建烈女坊。下联典指清·凌帙女,字清湘,夫死,誓不改嫁,绝粟以殉,遗有《清湘楼诗草》。

〖凌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一针显奇效;

三峡救众生。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御医凌云,字汉章,归安人。诸生,遇一道人授以针术,治疾无不效,授御医。下联典指清代学者凌如焕,字榆山,上海人。雍正中,由编修督学湖北,请于三峡水道设救生船,以护行旅。官至兵部左侍郎。

〖凌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含山不持一砚;

富阳粹解六经。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知县凌冲,吴人。少负才名。熙宁间知含山县,律己甚严。秩满,归装有一砚。冲视之曰:“非吾来时物也”,遂还之。下联典指唐代翰林学士凌准,字宗一,富阳人。有《六经解围》等书。

云翰关山雪霁;

玄房拍案惊奇。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诗人凌云翰,字彦翀,仁和人。有《关山霁月图》诗。下联典指明代小说家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乌程人。副贡生。蔡祯时,授上海县丞,官至徐州通判。有初刻、二刻《拍案惊奇》。

〖凌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清湘集包含血泪;

烈女坊旌表乌程。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凌帙女事典。下联典指宋·凌大渊未婚妻事典(同见上《凌姓宗祠七言通用联·贞女守节;清湘不二》联之联释)。

扶桑飞上金毕逋;

暗水流澌度空谷。

——明·凌云翰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小说家凌云翰《关山霁月图》诗句联句。

人生远游固云乐;

何似在家长看山。

——明·凌云翰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但氏起源

1但氏家谱世系总序(系清嘉庆二十年手抄本)--摘自湖北蒲圻七续谱

盖闻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物无天,何由而生?人无祖,何自而传。故世系所由犹重,而祖宗不可不追溯也。

如我但姓祖,自轩辕氏称公孙,即轩辕帝生二十五子,赐姓者十有四人。次子含宏,生而奇,右手阳有“旦”字文,左手阴有“人”字文;身长九尺,仁而威,惠而信,勇贯诸曹,征伐蚩尤有功,群臣奏请赐姓。帝曰:“吾儿手有奇文,合来成’但’,是天赐也!”即以此为姓,不入百家之流。

厥后当洪荒未辟之前,□时改而时复,历唐虞。既开之后,亦代隐而代彰;时而□族中国,时而托迹遐方,代远年堙,悉难牧举,今且由其远者而述之。尝考司马《资治通鉴》及五代制载甚详。

前汉文帝时,有讳忠者,赠十万封河南侯,居洛阳之浦东。晋惠帝时,有讳城、讳隆者,任领上将军,调六洲之兵。北齐昭帝时,有讳宝者,授晋阳太守;讳旺者,授黄州路太守,迁居麻兴者,授金吾九江,因居罗汉团之地,今称连洞是焉。文有讳珍者,为李唐府城。

今有讳巴者,守临朝济阴郡,曰紫威金晚庚光禄大夫,领江南道御史,曰广九江德化县令;生子三,曰操、捷、拘,为南康都昌县令,因从而家焉;操领永兴县丞,迁居武昌崇阳黄沙之地;为黄巢乱,捷迁居瑞昌三仙乡,即今但家桥是也。后复取阳颜山水之秀而卜宅,生子四,曰耕、耘、藩、讷,人杰地灵,家道炽昌,于是立四书堂、两客馆、东西二更楼、南北二蚕室,立社主于东南,建先祠于水□,造万顷仓于西南,规模宏远,迄今基址犹存。

越三代后,今□钦者,后唐庄宗时,为殿前都检点使,赠新立公,传至□世孙金,娶浦唐马氏,生元伯,娶武陵雄氏,生子四,曰宗裕、宗盛、宗茂、宗明。厥后族大蕃衍,难以尽述。

宋朝末,有但公茂,字于林,居燕北村,或曰先以军戍辽夏归糜顿,于是而家焉。先世有讳兰者,康定末征国子监直讲,不应兰生质,质生兴源,源生司马大将军滋,滋生荣八,荣八生昌。建炎二年,以总军代金陈卒生铣,铣生圣洲判官齐藐岛,岛生子起,起生元帅沙罗不糜,即于林父也,娶妻欧阳氏,生子洁,洁妣王氏,生子二:秀一、伏三。

秀一四子,兴寿居承天之景陵,兴德居咸宁之白槎鹿,子无传。龙王保居河南之光洲。伏三公三子,兴公之后居承天之钟祥,兴陆嗣居武之蒲圻,兴能世居福建之长乐。

他如南郎河、黄洲、郢洲、京山等县,四川省则青草、重庆,湖广省则兴国、通山、建昌、武陵等处,及瑞昌、西康、全椒、中洲、江夏、通阳、褒城之但,皆系族焉。

近有嘉鱼乙卯科翰林院编修但明伦系蒲祖迁居贵州,道光二年辛巳为湖南大□□□□,与蒲圻任湖南常宁知县但文公相会,序及支派,原为昆仲,相对唏嘘伤生,齿之凡世牒未督,于是矢志修谱,会同一族,使昭穆不混、尊卑有序,十余年功未告竣,访及我等之处,损资付梓,上追祖宗之讳,下载子孙之名,令后世之有本,水之有源也。无奈时际凶荒,资息概艰,未入总谱,因自为叙云。皇清道光十七年丁酉春景陵凤凰岭第十四代孙万珍撰

湖北蒲圻七续谱宗派

传尚德懋 功昭汉唐 家崇仁让 代选贤良

学尊孔孟 品重端方 博厚恒远 咸期同昌

2《姓氏来源》:但姓出至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孙,孙名但,遂成但姓。汉有西城都护但钦,济阴太守但邑。(但 旦 淡 基本同族。)

3在黄帝大战蚩尤之时,黄帝有一子屡立战功,因此黄帝因其左掌有“人”字纹、右掌有“旦”字纹赐姓“但”。

叶开泰药店的历史背景

百年老店--叶开泰药店叶开泰制药,始终恪守虔诚修合、遵古炮制的传统。在它的店堂里,高悬两块金匾,一边与着“修合虽无人见”,一边写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