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周姓人家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5收藏

谁有周姓人家的家谱?,第1张

周姓家谱

开放分类: 民俗、历史、百家姓、姓氏、姓氏文化

周姓家谱介绍

周姓族谱的谱序

1、非其本姓所写的谱序。

明初就一批著名文学家为江西吉水周氏家谱写序。如:解缙的《吉水桑园周氏族谱序》、杨荣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翰林院编修周叙重修)、金幼孜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大理寺少卿周彦奇、国子监博士周歧凤重修)。

清朝中叶,钱大昕撰的《周氏族谱序》,它介绍了明代上海周氏与清代嘉定周氏的源流。该序说:“周氏之先,自上海之周浦迁居嘉定,百余年来,本支蕃衍。”这段话,对于后人考察上海周氏与嘉定周氏,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序赞扬了上海嘉定周姓族谱:“今观周氏之谱,详其所当详,略其所当略,缺其所当缺,洵(xun,实在)可以为后嗣法。”

2、周姓人士写的谱序。

明初周是修写《周氏小谱序》。还提出了一个修谱原则,清代康熙十七年(1678年)刊行的浙江《山阴前梅周氏宗谱》卷一转载的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周用文撰的《涂山公谱自序》。

家谱和族谱

周姓人十分重视家谱和族谱,有修撰家谱的传统。

周朝建立后,专门设立了负责宗室世系、以及宗族事务管理的官员“小史”,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官修谱制度。后来传世的《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篇》,便是当时修撰的周先王的传衍情况,明显带有后来家谱的性质,因此被公认为是现存我国第一部姓氏学专著,可以看作是周姓人最早的家谱。

周姓人真正的家谱的出现应是在魏晋以后。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区分士庶,当时人对于谱牒十分重视,一时间,谱牒学提高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人们重视谱牒,纷纷撰写家谱。东晋时期,著名谱牒学家贾弼之编撰了《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谱》712卷,其中就包括了当时著名的汝南安成周氏谱、庐江舒城周氏谱以及义兴阳羡周氏谱。

周姓人为了更准确记载自己家族源流及发展历史、分衍情况,私撰族谱。由于时代久远,这一时期所修的周氏族谱已亡佚殆尽。

唐代,大一统的局面,更加有利于修撰谱牒。官方、私家修谱之风极为盛行,周姓人的家谱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保存至今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谱》中,就有汝南安成周氏及其分支永安黄冈周氏两大著名周姓郡望的世系。

宋代以后,家谱的修撰越来越多,清朝以至民国以来,更是修谱成风。由于修撰时间距今较近,很多家谱都能保存下来,特别是明清以至民国所修家谱。有的家谱根据发展的需要,甚至一修再修。

在族谱中,对周姓人影响最大当是一些为族人所订立的宗规、宗训。一些周姓族谱,还标明了自己的堂名,通过这些堂名,可以看出本族独特的文化旨趣。堂号本是某些周姓支派用于标榜和区别的标志,大多数周姓堂号都是根据与周姓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名、名称等来命名。

周姓家谱文献目录

(略)

周姓字辈

益阳大泉周氏:

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

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广东普邑周氏的字辈谱是:

开基宏远猷,笃庆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畴,

合家宜睦顺,守理重经修,奕世永绳武,千秋恒作裘。

广东潮阳泗水周氏字辈谱是:

多士敬宏毓,英资衍芳绪,勤修昭厚德,翊赞耀明良,

攸子崇伯钦,淑宪绍懿徽,植本宗永健,嗣典运开祥。

琼州周族辈序:

缵 绪 成 德 经 世 安 邦 家 修 朝 献 万 奕 其 昌

广东潮阳泗水周族派语辈序:

多士敬宏毓 英资衍芳绪 勤修昭厚德 翊赞耀明良

攸子崇伯钦 淑宪绍懿徽 植本宗永健 嗣典运开祥

粤东普邑周族派语辈序 :

开基宏远猷 笃庆光前悠 孝友承先德 萃宗衍范畴

合家宜睦顺 守理重经修 奕世永绳武 千秋恒作裘

湖南益阳大泉周族派语辈序

贵 文 祖 志 一 永 兴 万 代 天 仁 学 宏 宗 益 世 守 绍 前 贤

继 述 声 名 显 由 来 达 孝 全 振 起 三 以 让 令 德 庆 悠 绵

湖南益阳汾湖州周族派语辈序

志 肇 宏 昭 列 时 旺 玉 堂 轩

国 字 必 尚 义 言 方 定 泽 之

当代周姓人取名,较历史上复杂的取名方法已有了很大简化,特别是当今在中国大陆地区,周姓人在取名上,使用频率很高的字:

华、明、志、永、平、新、光、利、端、学、俊、龙、秋、菊、彩、家、少、天、胜、继、坤等。

周姓取名的时代性和政治色彩:

在1949年以前:英、秀、玉、珍、华、兰、桂、淑、文、明、芳、德、金、荣、清、素、云、风、宝、林等。

在1949-1966年间:

华、英、玉、明、秀、国、丽、建、芳、文、平、荣、珍、凤、春、金、桂、志、兰、德等。

在1966— 1976年文革期间:

红、华、军、文、英、明、丽、建、玉、春、小、国、艳、梅、平、芳、志、伟、海、秀等。

周姓男性与女性取名用字

女性名字偏重于使用含植物花草、色彩、香味、季节以及一些比较柔和素 静的字:

英、秀、玉、华、珍、兰、芳、丽、淑、桂、风、素、梅、美、玲、红、春、云、琴、惠等。

男性则偏重于显示阳刚之气:

明、国、文、华、德、建、志、永、林、成、军、平、福、荣、生、海、金、忠、伟、玉等。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这就是家谱。

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姓氏为“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来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纯洁朴素的祖先信仰。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

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

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表示追思,祈求保佑。 家谱在现代人们意识中,既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又有为下代人起名字作为依据。

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

在修家谱的时候,要将过去的老家谱升了。家谱升了,其实就是烧掉了,说升是表示恭敬。一般是拿到坟地烧掉。新修的家谱或新请的家谱按规矩是要开光的,一般是用朱砂和公鸡血,用针尖蘸着点在家谱上所有的人名上。这样家谱就可以正式供奉了。

供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准备供品和祭器,主要有供桌,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供品包括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就蒸供馒头,蒸的时候还要在馒头上加上五个大枣,在供桌两边分别叠放起来,一堆五个下面三个上面对叠两个。

供米饭要将煮好的大米饭,装到玻璃杯子里压实,倒在碗里,形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状也是五碗。再摆上五双筷子,五个倒满酒的小酒杯,五大碗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彩艳丽;摆鱼,寓意年年有余,配有生菜,年年生财),依次摆放。

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

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修谱续谱哪家强,家谱国际修谱王。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

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

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版木匣,供于祖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得随意乱放,以致亵渎家谱。

木匣不准移作他用,家谱不准鼠蚀虫蛀、污损油浸、腐败霉烂、遗失散落、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违者依家法处罚。如果领谱人敢于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

供奉家谱既是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更是一种道德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纪念祖先的方式,代代相传!

家谱序言是家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需要解释很多问题,一个没有序言的家谱显然是不完整的。那么今天我们通过构建这个家谱序言专题,来向大家介绍各式各样的各个姓氏的家谱序言,希望给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

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①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②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③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④修谱贡献:为本次修谱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⑤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⑥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当然不同的修谱人有不同的思想,有的人喜欢用文言文,以此表达对祖先的尊敬。也有人喜欢用白话文,目的则是让后人容易理解,不造成歧义。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其作用和意义。这里我们推荐大家使用白话文来写家谱序言。

范文如下:

王氏家谱重修家谱序言

盖闻“仑公注史记,以褒扬功臣,孔氏兴家谱,以追颂祖先,此先贤之功,世世代代而得显,祖宗之恩,子子孙孙相继而无忘焉。”是以我族自洪武迁民以来,原期即有家谱留传于后,惜遗失代远,无可追稽,幸而自廷器公以下,名字虽然紊乱,辈次因循依然当遵老年人建立家谱的意愿,即着手反复查对详加搜索。一九五一年重新建起家谱,又制订了十个排行字,即是:新、作、献、景、清、成、培、增、泽、明,从此支门清,辈次明,祖宗显,后代起名因循有章,此虽不可遗我湮没追亲之责,亦可弥我遗弃先祖之罪。

当修订家谱八部,分送两村珍藏,迄今相去仅三十一年,由于文化革命十年不安,追宗祭祖之道湮没不彰,人情淡漠,宗族涣散,九族不亲,子不知父名者,大有其人,虽知祖明者,寥而无几,各门宗牌过半遗弃,甚者投入灰烬,八部家谱尚存无几,形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不叹哉。

噫:昔轩辕制衣冠以载史册,神农教稼穑而载书籍,三皇之德,千古而尤显,舜尧之恩,至今而昭彰,况生我父母,养我祖先,宁可忍予湮没不彰,祖先遗弃家谱至此而頺废哉。现以我族八部家谱损失不全,内容还欠完善,后代子孙待要入谱,重续家谱之举迫不容辞。

幸于一九八二年,国家安定,喜庆丰收,民富国强,百废俱兴,遵老爱幼之道又兴追宗念祖之风也,萌我族老人重续家谱宿愿,油然同声,再三商讨由丙仁、鸿禧二公亲自动笔,四处通信,着手整理,即反复查对依次增添详加批注,半年余整理就诸,这次又交我来汇编,奈我忙于医务雇及弗暇,又念我先祖之德,情不容辞,责无旁待,真使我欲进不得,欲罢不能,不得已改敢当重任,即着手整理阅而再三,反复举棋,凡男娶女适功显事绩,生亡时日,坟向墓址,无不尽量搜集,册补了原来的原本之不足,又完善了个人简史,见以原本按始祖传世次第、排号、支门、辈次,虽已分明,然若欲查我门系者,混如云天一色,漫无边迹,因我族人口繁众,支门岐多,不画以图其支门难明,辈次难分,此次又绘制了支门系统图,如百川之汇海,万脉之归宗,纲举目张,使湮者明,遗者见,支门连接辈次洞沏,一翻阅支门条然详显在目,凡欲追溯祖先,查考门次,研究祖先者,无不开卷可得矣。

又增添了一篇我族迁居家史传略,俾后代子子孙孙知其木本,水源血肉联系和历次灾荒,祖先所承受之惨景,又将历代散迁者,汇集为散迁简易录,触目可知血肉亲族,散居概况。一年余大功告竣,其中有外出久远和家失掉联系和个人简史无人供述者,恕我遗漏不录,又念及我族各地散居年湮代远,亲族联系恐其蒂落瓜离,所以此次重续广印三十余部分送各地俾尔后代子子孙孙对谱认亲,继传百世,此是我辈之予望也,是为序。

公元一九八二年

内容来源 http://wwwjiapubest198com/g/vip_200html

现重点选介如下: 凤城镇吾都村陈氏族谱,清康熙初由陈迁鹤始修;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由陈奇宗续修;雍正八年(1730年)由陈徽畴三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由陈钟姱四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陈联升、陈克绥五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陈希元六修;民国5年(1916年)由陈国璧七修;民国 17年(1928年)由陈昭珠八修。昭穆:

维尔子嗣,克昭令德,孝友承先,文章华国。 凤城镇美法村、仙苑街陈氏族谱,现族谱为2000年编修。自13世起昭穆:

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尊师重道,育德新民。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承先启后,丕振吾宗。世泽充吉,嗣续衍庆。毓秀垂芳,共进大同。 为城厢镇同美村、勤内村等地陈氏族谱。始修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民国11年(1922年)续修,1985年新加坡(同美)陈氏增修。昭穆自六世起编修字行22字,1985年新加坡裔孙修谱增编22字。

子曰:学尔为公卿,文章自孔孟。世泽渊源厚,仁慈孝敬兴。

诗云:钟斯同衍庆,南薰美瑞云。家声显骏德,阆苑福忠贞。 城厢镇经岭村西姑内陈氏族谱。昭穆:

均德恺永文有宏,景开世宗振朝廷。浚材炳墀录,清树煌壁钟,  

质星存合志,修书典经纶,忠孝奋家声,橙楠辉培炫,泰柏耀铿铮。 魁斗镇魁斗村、奇观村陈氏族谱,历经多次编修。明崇祯八年(1635年)由陈纶徽九修,清康熙元年(1662年)与二十三年(1684年)由陈懋庄两次编修,康熙六十年(1721年)由金谷陈道岸十二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由陈兴三、陈兴文十三修,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陈振科十四修;嘉庆十九年(1814年)由刘宗哲十五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余本春十六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孙玉嶙十七修,民国17年(1928年) 由曾端英十八修,1999年由谢明考第十九次编修。魁斗镇魁斗村、奇观村、蓬莱镇鹤前小路、湖头镇湖三村站前路陈氏自九世起昭穆为:

字行:义礼传家淑德长垂奕祺,文章华国蜚声远播芳洲。  

讳行:梦国元士掌,经邦任履亨,万世介景福,丕克晋朝廷。

1999年续修族谱时新编字行、讳行各20字:

字行:慧眼观今古,修谱溯先祖。弁伦修叙时,光孝悌张祜。

讳行:才情立事功,读书臻硕儒,学海深渊处,探骊龙得珠。

蓬莱镇美滨村路尾陈氏昭穆为:永久传家训,诗书识谷生。 魁斗镇大岭村陈氏族谱,共六册。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由陈承台始修,清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由陈聚贤二修,咸丰五年(1855年)由陈元士三修,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陈奕让五修,民国22年(1933年)由陈高提等六修。前七字昭穆为:圭玄廷祖帮敦日。后讳行、字行为:

讳行:元殿启光奕,献腾其际克,嘉彬鸣焕辉,丕迪茂芳式。

字行:西侯卿子伯,仲甫世钟人,元文君坛锡,臧孙偕淑臣。 魁斗镇凤山村陈氏族谱,始修不详。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肖捷芳作序;民国15年

(1926年)由陈邦英续修。昭穆:

维其德尚厚明文克绍,有世孝忠贤义礼传华。

宗业重光,永昌厥绪,蜚声丕振,光耀门庭。 蓬莱镇岭东村周堂、新坂村坂顶和科港、新林村田尾洋、磜内村墓庵等陈氏族谱,12册手抄本。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由陈月波始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由陈元经二修,乾隆十九年

(1754年)由陈克清三修,嘉庆四年(1799年)由陈习候四修,咸丰六年(1856年)由陈志贤五修,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陈礼庭、陈惟郊六修;民国11年(1923年)由陈联升、陈德开七修,1994年由陈完全、陈黎金、陈德再进行第八次重修。昭穆:

世系:良祖祥光鸾朝凤,肯斯伯元亨克贞。望庭日添俊秀士,荣昌家乘世有声。

启瑞阳和呈福景,华贵文雅庆衍铭。

字行:振宗宪祖惟明德,泰运时钟本丰功。仁敏智聪绍继美,礼崇义正永传长。 现有族谱编纂于民国37年(1948年),昭穆:

字行:钟淑标煌址,镇汭植炜基,钜源材焯埃,锡汝桢燎墀。

名行:孟仲季传世,诗书礼谨敦,孝悌慈大顺,福禄寿长春。 金谷镇金谷村、金东村陈氏族谱,肇修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道光三年(1823年)、咸丰八年(1858年)、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民国17年(1928年)四次续修。自第七世起昭穆:

德世奕锡以景福,仁居稠绵其荣昌。 湖头镇后溪、埔美、高山、前溪、前山等村陈氏总谱。族谱历经十次编修。始修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成化十一年(1475年)、清顺治十三年 (1656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咸丰九年(1859年)、光绪五年(1879 年)、民国17年(1928年)八次续修,1990年进行第十次续修。昭穆名行,原25字,后增编25字,具体为:

懋宣玉树中,远谋昭正大,衍派景偕融,毓起连标选,芳徽绍永昌。

嘉钟经世臣,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始修年代不详。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由陈华亲重修,黄廷庄主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陈国臈再修,咸丰七年(1857年)陈义绎重修并志讳行、字行。昭穆:

讳行:景德乃启,文章华国。孝敬忠诚立,经纶处世良,光明延道学,永保祖宇芳。

字行:大开才宇孔,贤居仁由义,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湖上乡飞亚村陈氏族谱。原族谱始修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两次续修。后因火焚,前部分由陈以宁、陈荣铭回忆编修,后部分由陈万庆、陈世圭继修。昭穆:

字行:孔以必廷荣,万世时友成。宗子良高大,惟嘉会永兴。

名行:嗣次具谱中,汝士志朝鸿。秉义章新范,遗书启后光。 湖上乡沙堤村陈氏族谱,始修于清初,原谱被火焚。咸丰九年(1859年)补修,宣统二年(1910年)续修。1994年重修。自九世起昭穆:

名行:志侯明德在,心泰体仁尊。建业思贤祖,添成有善孙。

字行:肇世文章显,名扬伯仲分。荣华维子淑,孝友万年存。 长坑乡南斗村陈礼派下族谱。始修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共编修五次。咸丰八年(1858年)新订字行,自十三世起:

敦肇鼎盛启侯卿,世绍延孙谟烈昌。孝悌为仁勤本务,诗书举业得名扬。

家传礼义知规矩,志念祖宗守典章。文献辉承卜凤兆,贤良瑞继聚星堂。 长坑乡山格村陈智派下(包括桃舟金钩派)族谱。始修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历经七次编纂。自十四世起字行为:

儒朝卿伯仲叔季,世绍延孙谟烈昌。孝悌为仁勤本务,诗书举业得名扬。

家传礼义知规矩,志念祖宗守典章。文献辉承卜凤兆,贤良瑞继聚星堂。

白濑乡下镇村日月星陈氏九世起延用珊格陈氏旧字行:

长发洪积时,儒朝卿伯仲,叔季世绍延,孙曾乃孝友,克建奕丕前。

龙涓乡安美村陈氏十二世起自编字行为:

天子重英元,文章教士全。中和经国本,孝悌绍宗传。 长坑乡南斗、山格陈氏在民国26年(1937年)前因昭穆异代雁行,故于民国27年(1938年)在东山祖举行冬祭时,曾掌惠安县正堂的陈朝栋倡议南斗、山格包括霞镇、桃舟派下陈氏合修族谱,而后并主编《南斗东山祖陈氏族谱》,共28册。自二十五世起新订昭穆:

讳行:

派丕隆望溢声名,事业殷勤有志成。兰桂馨香呈俊秀,椿萱和霭溢峥嵘。

文华端视精心造,实质惟求勉力行。溯仰高飞占凤日,耀辉宇宙自他征。

字行:

谋合编修尊祖训,式承昭穆等纲常。家传礼义忠伦序,气展经纶辅国光。

孝悌敦仁原本性,诗书敬业永流芳。德星环聚贤良宅,瑞启东山百世昌。

2002年,南斗东山祖陈氏谱志编委会继前贤,为该派下的南斗、云集、云一、玉南、山格、月眉、桃舟、霞镇、安美等村陈氏重编《南斗东山祖陈氏族谱》(壬午版),共12册,70余万字。 祥华乡珍山村、福田乡丰田村等地陈氏族谱。民国元年(1912年)编纂。昭穆:

讳行:迁世万捷源,树勋均鉴渊,果然培钟注,荣耀增锦泉。

字行:士初志可立,文章乃华国,延泽子孙增,诗礼自传家。 原称《颍川清溪陈氏族谱》,乃祥华乡旧寨村、后洋村陈氏总族谱。始修于明正德至嘉靖十五年间(1506~1536年),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民国8~10年(1919~1921年)四次续修。现正进行重修。昭穆自二十五世起:

讳行:瑞文朝清,克成尔志,自贻多福,诗礼传家,文章华国。

字行:缉维耿祖德,永烈振孙谋,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祥华乡福洋村陈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续修。昭穆:

光振奕文郁焕延,诗书显耀福传绵。芳徽里邻长垂裕,宠锡纶音报捷联。 祥华乡祥华村西公陈氏族谱,民国38年(1949年)编修。昭穆:

讳行:意元廷昌,荣敏政忠。文武振起,再加永长。

字行:伯子世肇,芳茂应成,建开高耿,延绵馀庆。 虎邱镇文美村仓美陈氏族谱。历经七次编修。其中,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四修,嘉庆十八年(1813年)五修,民国32年(1943年)六修,1983年第七次重修。自十四世起昭穆为:

徽文肇兴起,科甲自联捷,世代总传芳,人品东西晋,器宇南北唐。 虎邱镇芳亭村陈氏族谱,编修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陈振沃作序。昭穆:

宜宗振朝廷,浚材炳墀录,清树煌壁钟,维新兴文化,忠孝奋家声,橙楠辉培玄,泰柏耀铿铮。 虎邱镇双都村陈氏族谱,编修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自第六世起昭穆:

钟汝植尡圻,锡洽荣灿坦,钊治架炳城,鎡源树烛基。 西坪镇百福村陈氏族谱。清光绪年间续修。昭穆:

明朝振绪基,永世开弘国,忠孝行先志,诗书启后人。 尚卿乡尤俊村陈氏族谱,始修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民国24年(1935年)重修,1989年续修。自十七世起昭穆:

名行:文武丕平富,克引骥周家,序本宗昌运,获福寿龄遐。

字行:昭祖德承烈,振业裕孙谋,渊源道礼义,经书步云楼。 尚卿乡中山村陈厝前陈氏族谱。历史上曾两次编修,1989年续修。昭穆:

讳行:奇文章光奕,献胜其际克,嘉彬明焕辉,丕迪茂芳式。

字行:伯世卿子德,仲甫维钟人,允文君亶锡,宗孙偕淑臣。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梁丕卿、陈孟学重修。昭穆:

字行:明朝振绪基,永世开弘国,忠信承先志,诗书启后人。

讳行:文章自孔孟,世泽渊源厚,见全再必老,人慈孝敬兴。 大坪乡前洋村香村陈氏族谱。编修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2003年重修。昭穆:

均德恺永文有宏,景开世宗振朝廷。浚材炳墀禄,清树煌壁钟,

维新兴文化,忠孝奋家声,橙楠辉培炫,泰柏耀铿铮。 承编龙涓乡长新村后格仔、长岸、下林、水路后陈氏等族谱。昭穆:

承、雄、伯、大、全、乃、世、国、长、孟、仲。

兴诗立礼传家盛,说孝言中教子方,里化仁忠称美厚,为梁作栋振群英。

龙涓乡举溪村陈氏同上。 官桥镇吾宗村虞宗陈氏族谱。1993年重新编修。昭穆原编修28字:

盈、庭、元、夫、子、佥、怀、若、建、彰、亨、君、臣、智、

仁、性、义、忠、和、孝、友、睦、渊、任、恤、礼、乐、射。

民国32年(1943年)与南安霞美等地同宗议定再续56字:

汝颍开基誉凤城,绵延兰桂庆敷荣。家传诗礼尊谦让,学绍箕裘毓俊英。

垂裕后昆培植远,仰承先德本涿清。文章华国多才士,炳耀星云瑞泰平。

官桥镇官郁村曾郁陈氏昭穆同上。 龙门镇和平村陈氏族谱。昭穆:

懋、愈、廷、明、仁、仲、以、克、全、世、汝、仕、慎、伯、甫、奕、

亨、君、臣、智、仁、性、义、忠、和、孝、友、睦、渊、任、恤。  

龙门镇山头村、洋坑村陈氏昭穆同上。 感德镇槐川村、槐东村陈氏族谱。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陈谓直始修,同治八年(1869年)由副贡生吴有声二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衡山生员苏希贤三修,四修不详,民国34年

(1945年)由杨遁轩五修,2003年由陈宾叠为主六修。自十一世起昭穆:

知子克孝友,世卿扬令名。叠锡昌和淑,安邦允丕承。

贻谋宏志远,毓德伟业长。文华膺景瑞,翰苑昭书香。 始修年代不详,清光绪二年(1876年)、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昭穆:

先人承世泽,历代种书田,礼乐超今古,文章庆后前。 蓬莱镇联中村寮内陈氏族谱。明万历十年(1582年)始修,清雍正三年(1725年)、道光四年

(1824年)、光绪八年(1882年)三次续修。现存为清光绪版,民国29年(1940年)重抄。昭穆:

振弘光,承大业,举芳正,立贤哲,钦天良,会帝德,绍舜祖,尚允吉。 金谷镇东溪陈氏族谱。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九世陈司宪参修,民国4年(1915年)十五世陈铮主持,十五世陈秀卿、十六世陈忠贤、十七世陈孝朱重修,“十年动乱”时遭毁,现已失传。昭穆:

名行:唐虞世观瑞,九鸿启承寅,士式维盛大,传芳耀国祯,

经书崇贤德,廉清重乾纲,良才功垂成,成基丕振同。

字行:毓孕钦兴溪,尧治徽炳坦,子孙受尚卿,忠孝嗣文简,

仁让培善庆,信义绵熙雍,伯仲敦诗礼,成家兆吉祥。

此外,龙门镇洋坑村油坑陈氏昭穆为:

佛、扬、天、钦、仙、良、忠、曰、鼎、舜、文、鸿、相、炳、

墀、钰、淮、桂、荣、培、锦、江、梅、烻、填、锡、汝、桃。

尚卿乡灶美村神湖陈氏昭穆:

威文朝兴起,科甲自联捷,世代总传芳,仁品东西厝,起雨南北堂。

龙涓乡内灶村陈氏衍派昭穆:

益国世承祚延长,万邦作孚家有庆,仁敬孝慈昭祖德,

诗书礼乐裕孙谟,念切本源方肖子,名垂策谱廼鸿儒。

龙涓乡庄灶村陈氏衍派昭穆:

崇祥昺朝文,钟润标辉埏,锡沃植烟基,钦泽荣焕庄,录汝榜耀墀。

金谷镇深洋村陈氏昭穆:

纪引钦兴溪,尧治辉炳洞,子孙寿上筐,忠孝嗣文简,

经书崇贤德,廉清重乾纲,良才光茁裕,绳基丕振同。

福田乡双垵村陈氏昭穆:

迁、永、大、宽、元、体、一、经、昭、文、起、盛、长、延、万、世、

令、德、加、谋、厥、祖、垂、芳、胤、从、天、赐、绍、先、维、敬、

和、应、运、有、功、绩、保、佑、富、尊、荣、传、徽、载、衍、泽。

城厢镇墩坂村陈氏昭穆:

南朝拱震于,登玉有文章,富贵万年春,奕世永传香,孝悌惟敦本,诗礼庆炽昌。

官桥镇碧二村城林陈氏昭穆:

积建文忠新,兆为国家瑞。公侯伯子男,卿夫奕世贵。

智仁信仪礼,孝友兼睦渊。传芳有善宝,曰启自多贤。

官桥镇碧一村、碧二村衙口陈氏昭穆

原有:克达昌朝。后新编:颍川源远世泽绵长,后园兰馥衙口培育。 金谷镇中都村陈氏由仕进公所开基也基拓是乡则推公为中埔肇基之始祖。

讳行:

朝伯促叔季,恭敬宽宏道,文章振国华,箕裘承祖德,诗礼达吾家。

字行:

君钟溥树廷,基珠照明耀,孝友睦婣宗,处世光垂裕,积善庆厥昌。 《参山二房黄氏族谱》[以下简称《黄氏族谱》,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抄本],即是这其中的一部。由于《黄氏族谱》中记载参山黄氏族人迁居台湾的史料繁多,达1000多人,因此谱中关于族人出洋的记载较易为人们所忽略。其实,《黄氏族谱》所载具有华侨出国早、跨越时间长、分布广等特点,尤为难得的是其中有大量华侨移居印度尼西亚的史料,这在侨乡族谱中是非常罕见的。本文拟就《黄氏族谱》中记载的华侨史料,特别是印尼华侨史料进行分析,以考察泉州人民充满艰辛、浸满血泪的移民历程。

谁有周姓人家的家谱?

周姓家谱 开放分类: 民俗、历史、百家姓、姓氏、姓氏文化 周姓家谱介绍 周姓族谱的谱序 1、非其本姓所写的谱序。 明初就一批著名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