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导游词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5收藏

北京故宫的导游词,第1张

  故宫博物院

  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它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殿宇千门万户,楼阁巍峨庄严,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素有金色的宫殿之海的美称。您一定猜到了,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这里有明清两代24个帝王登基坐殿,统治中国长达600多年。故宫含金量 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京城的中心,是全城风景最美的一处景观。故宫的西北面有湖光塔景的北海公园;西面是碧波粼粼的中南海;东面有著名的商业街王府井;北面的景山为故宫的屏障。站在景山万春亭上,可以俯瞰故宫的全貌。故宫南面是特殊意义的国门,即天安门广场,它是新中国的象征,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此冉冉升起。

  故宫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观,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闪烁着东方文明的光辉。

  故宫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面积共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8700余间。很多人都听说故宫有房9999间半的传说,这是因为按《易经〉中讲九是阳极之数,称九为尊,故宫是皇帝的住处自然要作到头了。故宫四周有高10米的城墙。城有四门,南面是正门午门,北为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别致的被称作“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城外有长3800米,宽52米的护城河,使故宫自成防御体系,有城中之城的美称。而其护城河长度,也已列入世界之最。

  故宫从明代开始作为统治中心,但它的初建者却不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而是他的四儿子明成祖朱棣。故宫建在北京城南起永定门北至鼓楼长16华里的中轴线上,南北为主,左右对称,建造中遵循《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室,左祖右社”的建造原则。故宫在建造手法上突出皇权,其基本做法是突出以前三殿和后三宫为主的中轴线,其他建筑拱卫中央。故宫的建造可以说是集全国的人力物力,木材砖瓦取自全国各地,耗费极其巨大。宫殿内墁地的砖被称作“金砖”,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从取土到成泥要6道工序,到成砖则需17道工序,最后还要把砖放到桐油里浸泡处理。这种砖铺在地上越磨越亮,由于制作复杂,价格昂贵,在当时一砖合一块金砖。年以有“金砖”之称。可以说故宫每座宫殿都浸透着人民的血汗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故宫是我国保存到现在最完整,最辉煌的一组皇家建筑群,而今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红墙黄瓦,飞檐宏丽的建筑就是故宫的正门——午门。它平面呈“凹“字形,上有崇楼五座,正楼是9开间的重檐庑殿顶大殿,东西是四座重檐四角攒尖顶方形亭楼,各以廊庑相连,辅翼正楼。整个建筑气势巍峨,充分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午门全部建筑,高下错落,左右映对,势若朱鸟展翅,翱翔天空,故又常被人称作五凤楼。正楼设有宝座,左右设有钟鼓楼,过去皇帝 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肃穆森严。

  一提起午门,常令人想起“推出午门斩首示众”这句话。其实午门前并未斩过人。(因为明朝行刑在西市今西四),清代在菜市口,但在这里却打死过人。明代有一种罚刑——廷杖,就在午门下举行。如果大臣触怒皇帝就要被批“逆鳞”。被子批“逆鳞”的大臣被子打掉乌纱帽穿上囚衣推出午门,行刑就在这御路东侧。起初只是象征性的打,主要在于对大臣的羞辱,但到后来则打人至死。正德十四年正德皇帝朱厚照要到江南选美,群臣阻谏。荒*无度的正德皇帝不但不听,还将舒芬,黄巩等130位大臣廷仗,打死11人。这听起来确实非常残忍,不过要到传统佳节元宵节,这晨却是另一番景象,悬灯结彩赐宴百官,喜气洋洋。

  进入午门就开始了宫内的游览,您看前面的河叫金水河,上面五座汉白玉石桥叫内金水桥。五座桥各有用处:正中的叫御路桥,供皇帝走,望外面两条供宗室亲王走;再外面是品级桥,供文武大臣走。引金水河流过这里,除美观外还有防火作用。一方面故宫内多是木建筑,一旦失火可以用河水扑救;另一方面与我国的五行说相关,南方属火故以水克之,这种例子很多,讲解中将随时介绍给大家。由此可见,故宫不仅是集建筑艺术之大成,也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前面这座门叫太和门,门前这对铜狮您能猜出雌雄吗?您猜得不错,东面的是雄狮,前脚踩一绣球,象征权力也象征统一寰宇;西面是雌狮,前脚抚弄一小乳狮,象征子嗣昌盛。门旁所立的图是故宫平面图。大家请看,故宫是由前朝和内廷两部分组成的,前朝以三大殿为主,是皇帝发布政令和举行大典的地方。三大殿后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东西六宫等,这里是皇帝处理政务,居住享乐的地方。现在故宫的陈列体系分宫廷历史遗迹陈列,东六宫,外东路及三大殿两庑等为古代文化艺术陈列。在故宫这座艺术宝库中收藏有近百万件珍贵文物,占全国700座博物馆藏品总数的六分之一,成为驰名中外的最大的博物馆。这里闪烁着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艺术的光辉。昔日的皇宫禁地今天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旅游名胜。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规模宏大,气宇轩昂的三大殿。大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上。中国建筑主体是木结构,受材料限制,本身不可能很高,聪明的古代人民采用高大的石台基将大殿托起以增强气势。大家还注意到如此大的广场前没有一棵树,其原因也是为烘托三大殿的高大,故意制造一开阔的空间;另一个原因就是五行相克的体现,金木水土火五行学说中,土居中,树为木,而木克土,如果种树恐怕不利于中央统治。古人在建造故宫时可谓用心良苦。殿前三层汉白玉台阶上有铜鼎18个。露台上分列两旁的铜龟铜鹤寓意龟鹤延年。东面的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西面的嘉量是中国古代的标准量器,放在这里象征皇帝公正平允。殿前左右各有一对镏金铜缸,是清乾隆年间铸造成的,每缸重约2吨,也称门海,放在这里用于防火,取意缸置于土上,土生金,缸中贮水,金生水,而以水克火。正中的大殿是太和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宝殿。明朝叫奉天殿,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改叫太和殿。大殿面宽11间约64米,进深5间约38米,高26。92米,加上台基高度,通高35。03米,大殿面积2377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物。殿内宝座四周的6根大柱为蟠龙金漆大柱,金光灿灿,因为这里是宫内最神圣的地方,所以殿顶,彩绘等都采用官式建筑中最高等级。殿内金漆大柱当中就是皇帝的宝座。设在地平床上。宝座左右有对称的形容词象,仙鹤,香筒等陈设,这些都是铜胎嵌丝珐琅制品。座旁有孔雀做的扇。各位抬头请看,宝座上方是金漆蟠龙藻井,藻井为覆斗式,井中有盘龙,龙头下的圆球叫轩辕镜。相传轩辕镜为轩辕氏黄帝所造,将它悬于宝座上象征江山正统,但现在宝座与轩辕镜并不上下相对,据说是复辟皇帝袁世凯登上宝座,抬头见轩辕镜悬在头顶,怕球掉下来将他砸死,于是将宝座后移。轩辕镜下紫宸台上就是楠木金漆雕龙宝座,它是皇权的象征。太和殿内外装饰壮丽豪华,但皇帝并不是天天在这里,只有元旦,冬至,万寿节(皇帝生日)及重大庆典如册立皇后,派大将出征等日子,才来此登临宝座以示尊严。

  转过太和殿,眼前这座单檐四角攒尖镏金宝顶的方形殿宇叫中和殿,明朝叫华盖殿,中极殿,顺治二年改名中和殿。大殿深广均为5间,长宽均为24。15米。皇帝到太和殿举行大典前,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大臣等官员朝拜,然后再去太和殿。皇帝到天,地,日,月坛,祭祀的前一天要来此看祭文,到农家坛亲耕要先来此阅视种子,农具。清朝皇帝每10年修一次玉牒,要在此举行隆重的仪式,殿内陈列着乾隆年间的两顶肩舆,就是轿,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八抬大轿。中和殿后是保各殿,面宽9间,进兴5间。它的功用有很多,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就是殿试。这是封建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被录取的进进士,前三名称鼎甲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其他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能参加殿试是很不容易的,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三级考试录取后才是殿试。如果一个文人在各级考试中都是第一名叫连中三元,那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国自随代开始的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本世纪,最后一次科举在1904年就是光绪三十年举行,最后一们状元叫刘春霖,自称是第一人中的最后一人。保和殿后位于丹陛御路上的大云龙石雕,是故宫内乃至全国最大的一块石雕塑,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约250吨。产自北京郊区房山。如此大的石板在当时没有现代机械设备情况下运输极为困难,当时人们采用在路上泼水冻冰用滚木等方法进行运输。

  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东西横向的广场叫乾清门广场,它是前朝与内廷的分界地带。内廷是皇帝的居住区,这座门叫乾清门,清康熙皇帝曾在此御门听政。乾清门内就是总称后三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坤宁象征天地乾坤。乾清宫东西两面的日精门,月华门象征日月。围墙外东西六宫象征十二星辰。后面众多建筑象征众星。这些象征日月星辰的建筑均拱卫皇帝居住的象征天的乾清宫,以显示一辈子受命于天皇帝尊严。这后宫就是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丽所居住的皇宫内院,现面我们到里面细看。

  乾清门内的这第一座大殿就是乾清宫,面宽9间,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地方,一直到雍正皇帝以后才将寝宫移到养心殿。这儿是皇帝的寝宫,也是夺权斗争最激烈的地方,明代的壬寅宫变,红丸案,移宫案等宫闱大案都有发生在此。各位抬头请看宫内高悬的“正大光明”匾就是宫内斗争的产物。匾后是藏秘密立储匣的地方。有人说正大光明匾一点也不正大光明,就是因为雍正皇帝上台后有传闻,说他是串通隆科多等人篡改遗诏当皇帝的。此事真假不用深考,不过秘密立储确是由雍正朝开始。雍正上台后深感其父康熙皇帝在立储问题上几废几立,造成诸皇子明争暗斗朝臣互相倾轧,对中央统治不利,于是改为秘密方式立储。方法是事先写两份遗诏,一份带在身上,一份藏于“正大光明”匾后,皇帝晏驾后,将两份遗诏校对后再宣布继位者。乾隆等皇帝都是这样继位的。

  乾清宫后是交泰国殿,它的形制与中和殿相同,这里是皇后在冬至,元旦,千秋节受贺的地方。现在这里存有玉玺25块,放置25块的寓意是从《周易》“天数二十有五”之说而来的,而且1。3。5。7。9这五个阳数之各也是25,殿内高悬的“无为”二字是康熙亲笔所写,取意“无为而治”。殿内的内宫不可干政的铁牌也是康熙皇帝鉴于明亡的教训而立的,只可惜到清末依然出了安德海,李莲英等太监弄权误国。交泰殿后的坤宁宫原来是皇后的寝宫,后来皇帝移居养心殿,皇后移居体顺堂,这里成为祭神的地方。请大家到东面来,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东暖阁内有龙凤喜床,床有有象征多子多福的百子帐,这里是皇帝大婚的洞房,一派喜气景象。

  出坤宁宫我们现在来到御花园,这里是皇帝皇后休息游玩的地方。当中的大殿叫钦安殿,这是宫内惟一的道教建筑。道貌岸然家认为北方属水,所驼个殿内供的是道貌岸然教北方 之神玄武大帝。这座御花园面积1。2万平方米,东西130米,南北90多米,以主建筑欠安殿为中心,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分布着10余座亭台楼阁曲池水榭。位于园子四角的象征春夏秋冬的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同是亭子但形态各异还有收藏《四库全书荟要》的离藻堂,堆秀山上的御景亭等。其音点缀着苍松翠柏奇花异石,是皇家园林中的典范。规整中见变化:规整是指布局上四平八稳,变化指建筑风格变化多样,在一万多平方米范围内容纳十几种风格不同的建筑,各们倘佯其间才能细细品味。

  我们现在走出的这座高大城门叫神武门,是故宫的后门,至此宫内的游览结束了,但是紫禁城的建筑并未结束,您看对面高43米的景山,它是紫禁城的屏障,与前面的金水河遥相呼应,构成中国建筑背山面水的传统格局,我们乘着游兴登上山项万春亭俯瞰故宫。看看这金碧辉煌的世界奇观。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国,曾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不久又亡于楚国,其国君族人以舒为姓。舒姓另有两支,一是出自任姓,相传为黄帝的后代;另一个是出自清代,为满族舒穆鲁氏所改。舒姓望居巨鹿郡(今河北平乡)。

舒姓最早的来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说舒姓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在周代,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大封诸侯国,他封古帝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这个诸侯国,爵位为子爵。春秋时,舒国被楚国攻灭,舒国的公族后代子孙就以国名“舒”为姓。由于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于偃姓。舒姓后来在河北巨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钜鹿望。少数民族满族也有后来改姓“舒”的。我国二十世纪最著名作家舒庆春(老舍)先生就是满族。

舒姓在我国不是一个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陆与台湾都未进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正因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见面彼此都非常亲切、热情,这在我的生活中,体验尤为深刻。记得85年,年少的我到贵州求学,见花名册中有一位同学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并同住一室。他对我讲述他那里的舒姓家族。他是贵州黔东南人,侗族,他们那里的一个寨子,全是舒姓。他们祖上原本并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战争时逃乱于此,并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后代。

中国人很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很讲究自己的礼仪和姓氏。我相信,我们舒姓的后人,不仅会把舒姓壮大,而且,我们舒姓后人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并留下我们的足迹。

舒姓家谱文献

  安徽泾县京北舒氏统宗谱不分卷,(明)舒应鸾等修,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木刻活字印本。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旌德东北舒氏宗谱十二卷,(清)舒荣基等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舒氏续修族谱不详,著者待考,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长沙罗汉庄舒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长沙舒氏零谱不详,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潭台舒氏族谱十四卷,(清)舒懋辅、舒介瑞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上湘舒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鹤山鹌城舒氏族谱不分卷,(清)舒良弼撰,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四川屏山舒氏宗谱三卷,(清)舒道观辑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竹坳舒氏支谱二十卷,(清)舒立濬、舒立淇纂,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溆浦县档案馆。

  舒氏顷公通谱十三卷,(清)舒均文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溆浦县档案馆。

  浙江临安廖昌舒氏宗谱,(清)舒世仁等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文苑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旌阳舒氏宗谱十二卷,(清)舒荣基、舒昌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壹舒氏三修族谱,(清)舒介骐等纂修,清朝年间虞江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永康永川舒氏宗谱十一卷,(清)舒周潘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永康永川舒氏宗谱十一卷,(清)舒周潘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永康永川舒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双岩舒氏宗谱八卷,(清)舒正槐纂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双岩舒氏宽敞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五~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壹舒氏三修族谱,(清)舒介骐等纂修,清朝年间虞江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金华京兆舒氏过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慈溪庄桥舒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舒厚行修,民国十七(公元1928年)试墨堂铅字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兰溪午塘平阳五湖舒洪宗谱十八卷,(民国)邵升重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兰溪平阳五湖舒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存一册)。

  舒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增补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舒氏太房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京北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品稍差,特大、特厚。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长沙石渚舒氏谱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平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舒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一~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双岩舒氏寿房己谱不分卷,(民国)舒时勇等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舒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一~八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编辑本段

舒姓字辈排行

  湖南芷江舒氏字辈:“乾坤符易象孝友振纲常”。

  湖南致和后裔字辈:“夏致光宗保惟孟继凤心一庚郝天有正大单世应”。

  湖南邵东舒氏字辈:“孝忠宜显达正大是光明”。

  湖南溆浦舒氏字辈:“国三成仕宗文时智有登(通)”。

  湖北广水舒氏字辈:“忠秀钱仁远发祥庆泽长文明逢盛世继业爽平阳”。

  湖北来凤舒氏字辈:“培钧清采煜坊锡泽相耀坤鉴澄东辉里铭淞林照”。

  陕西安康舒氏字辈:“盛世光祖德基业兆永昌少幼成家主方又吉四梁”。

  江苏灌南舒氏字辈:“国庭德生强林善兆姚征恩浦瑞风洪门”。

  江西于都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家传世文章定耀邦”。

  江西抚州、赣州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能传世文章定耀邦”。

  安徽黟县舒氏字辈:“立朝尊尧君法天广其仁秉志常公道梦纯乡学成允升用守令知子民同年若与选克家存忠心”。

  安徽肥西舒氏字辈:“益有良善玉持志为岳仁富贵双全兆”。

  四川仁寿舒氏字辈:“永朝由善德靖现载忠成全美道继绩作良仁盛世奇才会忻逢景荣昌赛洪昭达度孝友焕洪彰”。

  四川雅安舒氏字辈:“明学文成登开大齐于永兴国太昌光宗思显朝金泽万代”。

  四川大竹舒氏字辈:“大应万仕尚宗继景奇芳忠启仁良国高洪永太昌”。

湖北阳新舒氏字辈:“永修日子崇亨嘉佑善德靖献在忠诚克思全美道计遂作良仁

编辑本段

舒姓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通用联:

  望出京兆;源出春秋:全联典出舒姓的源流和郡望。

  京兆世泽;恩信家声:全联典指明·舒泰,官武冈州同知,抚以恩信,民皆悦服。

  明经教授;忠孝状元:上联典指南宋奉化人舒璘,字元质,一字元宾,与张拭、陆九渊、朱熹等理学家都有交往。乾道年间进士,任徽州教授,当时被称为第一教官。后历官平阳知县、宜州通判,死后谥文靖,有《舒文请集》。下联典指明代进贤人舒芬,字国裳,十二岁时能作赋,正德年间状元,官修撰。当时,武宗在佞人江彬的怂恿下,数次微行出宫,纵情游乐,他都上书谏阻;武宗要南巡时,他又与翰林院同僚联名上疏,被罚跪五天,又廷杖三十,贬为福建市舶副提举。世宗时复官,又因“大礼”案而下狱受廷杖,不久因母亲去世回乡,哀痛致死。世称“忠孝状元”。他学贯诸经,兼通天文、律历,尤其精于《周礼》,学者称他为梓溪先生,著有《易问笺》、《周礼定本》等。

  德兴廉吏;元质教官:上联典指明代工部主事舒清,字本直,德兴人。成代进士,授工部主事,历营缮郎中,后擢河南参议,再迁四川布政使。曾创立“递减法”,大大减轻百姓负担。又抗疏切谏朝廷对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爱戴,是当时有名的“廉吏”。下联典指宋代宜州通判舒瞵,字元质,奉化人。乾道进士,为徽州教授,时称“第一教官”。官终宜州通判。淳佑中追谥文靖,有《舒文靖集》。

  工牡丹赋;成钓台诗:上联典指唐·舒元舆,尝作《牡丹赋》,时称其工。下联典指唐·舒杲为国子监,有题钓台诗。

  策筹文武;学受紫阳:上联典指宋·舒卞豪隽有文武才,建炎间御金人有功,参岳飞军幕,多所赞画。下联典批宋·舒璘,从张拭、陆九渊、朱熹(紫阳),吕祖谦游,著有《舒文靖集》。

宗祠五言通用联

  牡丹音容在;棠棣义气深:上联典指现代戏剧、**表演艺术家舒绣文(女)(1915-1969),安徽人。历任第三届全国妇联执委、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影协常务理事等。1931年到上海任天一影片公司配音演员,参加中国第一部蜡盘录音有声**《歌女红牡丹》配音工作,参加故事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的拍摄。下联典指东汉名士舒邵,陈留人。与兄长伯膺俱为东汉末年名士。他曾为伯膺复仇杀人,事发后,兄弟兄争死,被誉为义士。

  卷帘引瑶玉;灭烛临霜墀:此联为唐代御史中丞、诗人舒元舆《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句联。元舆,东阳人。元和进士。尝为牡丹赋,时称其工。后文宗观牡丹,凭栏诵赋,为之泣下。

宗祠七言通用联

  明安抗英称果毅;伯雄平准号文襄:上联典指清代正白旗汉军副都统舒明安,满洲正白旗人。咸丰间,英军犯天津,随僧格林沁在大沽堵勦,有功。后谥果毅。下联典指清代武英殿大学士舒赫德,字伯雄,满州正白旗人。平定准回二部,劂功甚伟,卒谥文襄。

  报国文章尊李杜;攘夷大义著春秋:此联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杰出语言大师老舍(舒庆春)(1899-1960)自题联。

  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拚八凑文:此联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杰出语言大师老舍(舒庆春)自题联。

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吟杏苑春风,名荣先代;作牡丹佳赋,才冠唐朝:上联典指明代状元舒芬的事典。舒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进士第一,授编修。下联典指唐代诗人舒元舆的事典。

编辑本段

舒姓名人

舒姓历史名人

  舒邵:陈留人,东汉末年名士。其兄伯膺的亲友被人所杀,邵为复仇事发,兄弟争死,并得免刑,海内称“义”。

  舒元舆:东阳(今属浙江)人,唐代大臣。出身寒微,元和年间举进士。任过监察御史,敢于弹劾奸恶。太和中历迁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后为谋除专权的宦臣,事败被杀。其文檄豪健,工书。有《玉筋篆志》。

  舒雅:旌德(今属安徽)人,宋代官吏、画家。南唐时举进士,归宋为将作监,真宗时充秘阁校理。善属文,工绘事,有《山海经图》。

  舒□:明州慈溪(今属浙江)人,北宋官吏、词人。治平二年(一零六五年)举进士,试礼部第一。累官知制诰,试御史中丞,权直学士院。以罪斥。后直龙图阁进待制。工小词,思致妍密。后人辑有《舒学士词》。

  舒瞵:奉化(今属浙江)人,南宋官吏、学者。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为徽州教授,时称“第一教官”。官终宜州通判。谥文靖,有《舒文靖集》。

  舒邦佐:隆兴府靖安(今属江西)人,南宋官吏、学者。淳熙八年(一一八二年)进士,历任蒲圻主簿、善化主簿、衡州录事参军。治事廉明,去官之日,百姓痛哭流涕。有《双峰猥稿》。

  舒清:江西德兴人,明代廉吏。成化进士,授工部主事,历营缮郎中,后擢河南参议,再迁四川布政使。曾创立递减法,大大减轻百姓负担。又抗疏切谏朝廷对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爱戴,是当时有名的廉吏。

  舒芬:江西进贤人,明代官吏。正德年间进士第一,官修撰。后母丧归里,哀毁致死。为官负气峻厉,多次直谏遭贬,以至下狱,可称忠孝状元。

  舒赫德:满洲正白旗人,舒穆禄氏,清朝大臣。历任监察御史、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参赞大臣等职,平定准回二部,厥功甚伟。官至大学士。

  舒明:蒙古正黄旗人,清代将领。乾隆年间历理藩部侍郎、绥远城将军兼领归化城都统等官。

  舒焘:湖南溆浦人,清代官吏、诗人。官户部郎中,工诗文,有《绿绮轩文钞》等。

舒姓近现代名人

  舒新城:原名玉山,学名维周,字心怡,号畅吾庐,曾用名舒建勋,湖南溆浦人。15岁入学溆浦县立高等小学,20岁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民国6年(1917 年)毕业后,在长沙兑泽中学、省立一中及福湘女学等校任教务主任。民国10年任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主任。民国12年任南京东南大学附中研究股主任,推行道尔顿制,并赴上海、武昌、长沙等地讲演,编写《道尔顿制研究集》和《近代中国教育史料》,成为教育界名人。是年11月由恽代英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民国 13年10月,应吴玉章之邀,赴成都任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民国17年,应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之聘,任《辞海》主编。民国 19年起,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全力主编《辞海》。1957年9月17日晚,毛泽东在上海接见舒新城,勉励他在中华书局设立编辑部,以先修订《辞海》为基础,然后再搞百科全书。

  老舍:(1899年2 月3日-1966年8 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其中包括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四十二部戏剧,约三百首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多为悲剧,作品的语言以北京方言为主,风格幽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这两部作品现已列入中国初高中语文必读书目,和大学中文专业必读书目。 《茶馆》也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中华文文学必修的作品。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另有一说为900万字)以上的文学作品,文革期间亦漏失了一些尚未发表的文章。

  舒国治:台湾知名作家。

  舒畅:(1987年12 月1日~),出生于吉林省白山市,女演员。

  舒淇:原名林立慧。著名女演员。

  舒晓琴:女,1956年9月出生,1977年4月入党,1977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法学学士,江西靖安人。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江西省公安厅厅长。

  舒高: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中国女诗人,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舒砚:(1982年6月2日~),浙江桐庐分水县人,女演员。

  舒家华:重庆人,国家高级烹饪师,国家级酒店评审员,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副主席,重庆南岸区商业联合会厨师分会会长。

  舒仁庆:(1959年12月~),安徽黟县人,中共萍乡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舒中雄:湖北省潜江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舒中胜:(1963年~),现任浙江经视新闻部主任、《新闻深呼吸》评论员。

  舒远招:(1964年3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

  对不起,专门的上饶6状元找不到,我找到历史上最出名的几个江西状元

  在持续了1300多年的古代科举考试中,江西出了42个文状元、5个武状元、2个恩赐状元,这在全国的科举盛事中名声响亮,一度出现“隔河两宰相,十里五状元”的科举奇迹。

  我仅告诉一几个最有名的吧,有详细资料包括出生地等等,这些是最详细的了,别人不可能弄的比我的详细。

  1最早的状元——卢肇

  江西史学界一贯认为省内最早的状元,是晚唐时期直属宜春郡的卢肇。 在今日分宜县杨桥镇偏东北面10余里的观光村,就是卢肇的出生地。村首一座古桥,长满了老藤,桥身上刻有状元桥三字,当地乡志记载,当年状元卢肇曾经过此桥。记者多方打探,才知道这是与当年状元唯一有关的遗物了。

  卢肇中状元的过程是一幅活脱脱的世态冷暖图。会昌二年(公元846年),卢肇与另一位富家子弟出身的举人黄颇一同进京应试,然而袁州刺史在长亭设宴单为黄颇一人饯行,对家境贫寒的卢肇视而不见。卢肇虽很生气,但也只好绕亭前行十多里等待黄颇。等卢肇高中后,刺史一改昔日之嘴脸,前往十里长亭恭候迎接,在秀江河畔大摆接风宴。卢肇禁不住触景生情,赋诗道:“向道是龙君不信,国人夺得锦标归。”刺史大人当场听后羞愧自责。

  卢肇虽常怀济世之志,但却是为人性格刚毅,不肯依附权贵。因此卢肇虽然有考取天下第一的状元之高才,却不会“跑官要官”而被冷落一旁,4年未得“入仕”分配一官半职。直到使相卢商罢为武昌军节度使,看重卢肇推荐为从事,这才担任一幕僚之职。李天白说,纵观卢肇一生,他虽然未能以状元之荣得到大用,但是,他为官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各种史料均评价卢肇是江西籍廉吏。

  但李天白同时介绍,其实江西最早状元另有其人,他经过多方考证,发现丰城王季友中状元的时间比卢肇足足早107年。

  在王季友的家乡丰城白土镇镇山村,他从该村的族谱查找到王季友生平介绍。王季友是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丙子科状元,他以“初试第三,复试第一”的成绩,一举夺魁,此外,家谱中所记载的王季友事迹与《丰城县志》基本吻合,证明王季友的确为开元二十四年第一名进士。

  而这位过去不为人知的状元,同样有铮铮铁骨。王季友出身本是河南洛阳名门望族,后迁豫章(今南昌)东湖,但幼时家道中落,与其兄一起从东湖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发奋读书。考中状元后,授御史治书。因看不惯当时朝政,又耻与宰相李林甫之流为伍,王季友不久后又回到了丰城,并在丰城株山脚下的龙泽智度寺设帐授徒,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他在81岁时去世,葬于丰城株山龙泽智度寺。如今,丰城株山龙泽书院乡贤祠仍有王季友的牌位,在株山林场,还能看到其墓的遗址。

  2最年轻的状元——汪应辰

  年方17岁夺得状元,然而命运之手翻云覆雨,对于少年得志的汪应辰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仕途之路一帆风顺。

  玉山县博物馆原副馆长张国清对汪应辰有着深厚的了解,《四库全书文定集》也有记载,“状元汪应辰,信州玉山县人,自幼持重,读书过目不忘,妙语惊人,年未及冠,已连中乡试、会试,均居高选。”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汪应辰被钦点为状元,完成连中三元,那一年,他才17岁,这不仅在江西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堪称最年轻的状元郎,但他的诗词却异常老练,宋高宗见他的对词,以为是老成之士,直至见面才知是少年,随即赐以御诗,并更名为应辰。

  年少有成,春风得意也是情理之中,汪应辰彼时可谓满腔抱负。中状元后,初任镇东军签判,20岁时召为秘书省正字。第二年,秦桧重登相位,并主张与金和议。血气方刚的汪应辰上疏主张抗金,力言因循无备、上下相蒙、不明敌势的危险性,就此与秦桧结怨,于是被贬。

  青衫磊落,孤独远去。公元1138年,汪应辰失意地离开了京城,这一走就是17年。这17年中,他出通判建州(今福建建瓯)、静江府、广州等地。直到秦桧死后,汪应辰被召回京城,任吏部郎官、右司、秘书少监、代吏部尚书。但是相比上一次离开时,汪应辰已经是年近不惑的中年人了,长时间的外放埋葬了太多的抱负。此后,宋孝宗即位后又因事被迫请求调外,于是知福州。不久,出为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后又因事不合,以端明殿学士知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第二年,心灰意冷的汪应辰辞职回乡。因为一生为官清廉,回乡后竟然衣食无着,一代名臣59岁时就这样死于家中。

  历史上评价汪应辰吏治有方,他认为吏治的关键在于,严厉执行各级官位所明确的责任制度,严格按所订的制度实行奖惩,官场风气不好,是大官出了问题,老百姓生活不好,生产力不发展是小官没有尽到职责,军力不强盛是带兵的不行。而且在他处于逆境的时候,仍然尽职尽能,在四川任制置使的时候,广元一代受灾,他大胆地免除百姓的饷运。在代理吏部尚书的时候,查出大将李显忠谎报军工,谎列5000名受奖者,揭露其弄虚蒙骗的贪污行径。

  汪应辰死后,同朝的中国南宋思想家朱熹对他的评价精辟绝伦:“惟公学贯九流,而不自以为足。才高一世,而不自以为名。到尊德备,而不自以为得。位高声重,而不自以为荣。”只是他的家乡玉山县紫湖镇汪坞村,数百年后已被水库淹没,难寻踪迹。

  3“状元中的状元”——文天祥

  历代状元不计其数,但是南宋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却最为后世崇敬,被称为状元中的状元。

  这一年,吉州庐陵郡淳化乡富田魁巷村的文天祥,在父亲的陪同下,赴京城临安参加会试,对策集英殿。期间,宋理宗赵昀以“天道人极”问,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很多议论大胆独特,理宗亲定为第一。

  文天祥虽然是年少得志,然而却赶上了一个政治腐败,外族入侵,人心涣散的南宋末期。从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到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文天祥经历了三次罢官。直到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朝廷闻元军沿江东下,直攻临安,于是急诏天下勤王。文天祥接到诏书后,几天就组织了一支3万多人的勤王军护卫临安。公元1278年12月,赵宋王朝终究抵挡不住蒙元铁骑,兵败如山倒,君臣一路南奔,身为丞相的文天祥终究势单力薄没能力挽狂澜,南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底,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兵败被俘,次年10月押解大都。

  元统治者对文天祥是“既壮其节,又惜其才”,因为时人称誉能成天下宰相之大器者“北有耶律楚材,南有文天祥”,他们同样希望能够利用文天祥的声望收复民心,稳定天下。因此,在文天祥被俘后整整3年里,元朝君臣用尽一切办法对文天祥进行劝降,只是文天祥“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

  此时,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一束天光照亮了数百年前的大都一隅,然而文天祥大都为囚,劝降之人纷至沓来。首先被痛骂得抱头鼠窜的说客是降元宰相留梦炎,文天祥毫不留情的讽刺这位失节同僚“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

  接着出场的是9岁小孩宋恭帝。年幼孩子不谙世事,文天祥仍尽君臣之义,北面拜号,之后才乞回圣驾,铮铮铁骨不卑不亢。在文天祥被俘3年里,元世祖一直不愿放弃招降的努力,先是派大员谕降,又用强权逼迫文天祥屈膝,到最后,将文天祥枷颈缚手,恶衣菲食,试图消磨他的意志。“亡国大夫谁为传,只饶野史与人看。”这是文天祥的信念。无奈文天祥只求一死,忽必烈唯有下令杀了文天祥。至元十九年(公元1283年)十二月初八日,在柴市口从容就义。这时文天祥47岁。“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后人评价,如此贴切。

  4冒死哭谏的状元——舒芬

  过目不忘争得状元

  进贤老城“舒芬街”,长约一公里,两旁店铺林立,行人来来往往,一派繁荣景象。当地人都知道,这条街纪念的是进贤唯一的状元舒芬。

  县志有记载,1487年,舒芬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自幼聪慧,据说7岁能作诗,12岁写出《驯雁赋》,当时南昌知府祝瀚献看到后高度评价,舒芬在进贤有着少年神童的名声,接连考取了秀才与举人,明正德12年(公元1518年)在礼部会试时取得第一。

  史料记载了有趣的一幕,舒芬虽然才高八斗,却并不风流倜傥,而是外貌丑陋,身材短小。明正德12年,舒芬站在金銮殿前参加殿试时,他的长相给他带来了麻烦。当时的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时年27岁,是位面目英俊的美男子,一看站在殿下取得会试第一的是位长相丑陋的小子,不由得大跌眼镜,只是听说舒芬是个过目不忘的天才,才说:“你骑马从承天门到西四街跑一圈,把街道两侧的店名在心里记下来,如说得一丝不差,就取你为状元。”舒芬果然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回来把经过的店名报得一字不差,武宗皇帝不得不取他当了状元。

  哭谏九死一生

  《明史》中《舒芬列传》记载了舒芬的四件事情,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几次哭谏事件。

  舒芬考取了状元后在翰林院任七品修撰,令他觉得生不逢时的是,遇到的皇帝明武宗是一位荒*暴戾、怪诞无耻的无道之君,他最大爱好是微服游玩,寻欢作乐,他的孝贞皇后去世不到一个月,还没有下葬,就要去宣化府狎妓作乐,舒芬以“忠君爱国”为念,上言劝阻说:“皇后刚驾崩,陛下三年内应深居不出,如脱掉朝服,撤掉兵卫,万乘之重如同老百姓一般,上下难辨,礼仪难定,实为不妥。”明武宗听后心中不悦,但还找不到什么理由来处罚舒芬。明武宗游完河北、山西还不满足,又要到江南挑选美女。

  舒芬对此非常担忧,再次进谏,这一次直接而又痛彻,直批明武宗“侈心行乐”。

  这篇著名的上疏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一笔:“陛下以镇国公为名号,巡幸江南,到亲王之地,名份倒置,实为荒谬。皇上大婚已有十五年,而圣嗣未育,这些都是国家危亡的迹象,大臣知道而不说,小臣知道而不能尽言,其志并非忠诚,只是任听陛下自坏大局。臣不忍心大局变坏,痛哭泣血,冒死直谏……”

  这样一个未经世事磨砺的状元修撰,又焉知伴君如伴虎。舒芬将批评矛头直指明武宗,终于招来大祸,几乎丧命。

  舒芬的奏疏引起朝野震动,一共107名官员联名上疏,异口同声地反对明武宗巡幸江南,连御医也加入,还从养身的角度劝阻南巡。明武宗看完奏章,失去了理智,动用了最带有污辱性的惩罚手段,命舒芬等107名官员在午门外罚跪五日,跪完后再打30廷杖,打完后再作逮捕入狱或罢官贬职处理。

  44岁时含恨死去

  北京,连日阴雨,午门前广场有三寸积水,107名官员遭雨淋水淹,一个个痛哭流涕,大呼先皇明孝宗,却又体力不支,当场晕倒。结果15名官员身体虚弱,受刑不起,当场毙命。舒芬在受了30棍廷杖后,奄奄一息,抬回翰林院时几乎死去。

  舒芬最终虽然留得性命,但京城却是不能再呆下去了,带着重伤到泉州市船舶司任副提举,相当于今日的福建泉州海关副关长。明武宗死后,明世宗朱厚聪继位。新皇登基初期,朝政还算清明,一纸诏书舒芬又回到了北京。然而,舒芬回京没有多久,又卷入了一件更严重的政治事件当中,集体哭谏活动再次发生,明世宗同样毫不手软,施以酷刑。

  对于朝廷极度失望的舒芬,不久以为母守孝为名,离职回到家乡进贤。到家后,他心中极为凄苦,接着伤势复发,含恨死去,年仅44岁。直到明万历中期,才恢复名誉,追授谥号为“文节”。

  如今除了舒芬街,进贤有关舒芬的遗迹不多,但在明代进贤就有座“文节寺”,是纪念舒芬的一座祠堂,因历史变迁已没有踪迹,后人无从去瞻仰了。

  5最不幸的状元——马适

  马适为江西湖口人,字志达,生卒年不详。据传,马适老家当地曾有谶语:“沙州圆,出状元”。等到沙州圆的时候,也就是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马适也恰巧得中状元。马适少年时候,聪明好学,孝敬父母。中状元以后,朝廷还未来得及给他授官,他就得到母亲病逝的消息,匆匆赶回来家治丧。母亲入殓后,马适因悲痛过度,不治而亡。因为他的不幸,这位状元在历史上未能有太多的作为,所以有关的史料寥寥无几。

  6最幸运的状元——彭时

  彭时为江西安福县人,历史上他是位为官正派,秉公办事,敢于直言的首辅高官,而他的经历却不得不说是状元当中十分幸运的。

  彭时高中状元已是天下读书人当中属最好运的了,然而更好的运气一直在笼罩着他。明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堡”事变,明英宗当了俘虏,随同出征的大多数将士不是战死,就是自杀殉国。当时朝廷面临着官员严重短缺的大难题,于是打破常规,召33岁官职仅为七品修撰的彭时入阁,担任兵部尚书。

  中状元第二年就入阁参预大政,前此未有,然而更幸运的还在后面。彭时在朝中没有经验,兵部尚书很快就被免去,降为五品编修。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发生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成功,重登帝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原先的大臣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边疆,而彭时遭受过前朝的免职降级处分,这样的人重进内阁,加以重用,必然心存感激。于是当即任命他为兵部尚书,第二天就入阁办事,同时兼翰林院学士。彭时再次因祸得福,一步登天。

  7最年老的状元——董德元

  这位状元虽然饱读诗书,但在考取之路却十分曲折。董德元16岁即考取秀才,21岁夺得乡试魁首。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再次中举。可是,赴京参加礼部会试,却屡试不第,消磨了他几十年的黄金岁月,以至“贫甚无以自养”,只好到富人家当教书先生,且遭到世人冷落和耻笑,心中苦楚无限。

  1145年,董德元已年满50岁,他雄心未泯再应礼部试,又未考中。此次董德元因屡试不第年纪大,得以特奏名补文学科出身,当上了卑微的小官——道州宁远主簿。终于时来运转,1148年朝廷举行会试,当是年龄已满53岁的董德元决定应试,祷盼能金榜题名。当时科考,赞成对金主和的才能被录取,董德元把准了朝廷脉搏,在殿试策论答题中说:“晋之失不在于虚无,失于用兵故耳;唐之失不在于词章,亦失于用兵故耳。”迎合了宋高宗和太师秦桧“柔道”御天下的主张及对金主和不战的路线。

  宋高宗大为赞赏,欲点为第一,因董德元已有官职,所以改为第二名进士,而让王佐当状元,但赐董德元“恩例”与状元相同,故当时人称董德元为“恩榜状元”。

北京故宫的导游词

  故宫博物院  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它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殿宇千门万户,楼阁巍峨庄严,红墙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