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当了多少年皇帝
历史上只有晋朝的皇帝姓司马,经历了15个皇帝,共155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
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延续晋朝,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
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总共延续了155年。
扩展资料:
晋朝皇帝在位时间:
1、晋武帝司马炎:265年—290年,在位26年;
2、晋惠帝司马衷:290年—307年,在位18年;
3、晋怀帝司马炽:307年—313年,在位7年;
4、西晋孝愍帝司马邺:313年—317年,在位5年;
5、晋元帝司马睿:318年—322年,在位6年;
6、晋明帝司马绍:322年—325年,在位4年;
7、晋成帝司马衍:325年—342年,在位18年;
8、晋康帝司马岳:342年—344年,在位2年;
9、晋穆帝司马聃:344年—361年,在位17年;
10、晋哀帝司马丕:361年—365年,在位5年;
11、晋废帝司马奕:365年—371年,在位6年;
12、晋简文帝司马昱:371年—372年,在位2年;
13、晋孝武帝司马曜:372年—396年,在位25年;
14、晋安帝司马德宗:396年—419年,在位23年;
15、晋恭帝司马德文:418年—420年,在位3年。
——晋朝
——皇帝
公元179年出生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219), 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马懿从西城沿沔水直达朐腮,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议建立上邦军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军对峙。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征公孙渊,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筑京观。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共执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孙权攻魏,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吴军退。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马懿在率军征吴。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马懿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军讨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司马伷(zhòu)(227年-283年6月12日),字子将,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宗室、将领,晋宣帝司马懿第三子,伏太妃所生。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
司马伷少有才气,在曹魏历任宁朔将军、散骑常侍、征虏将军等职,先后受封南安亭侯、东武乡侯,五等爵制建立后,改封南皮伯。西晋建立后,获封东莞郡王,入朝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出外拜镇东大将军。后改封琅邪王,加开府仪同三司。西晋伐吴时,率军出涂中,孙皓向他投降并奉上玉玺。战后因功拜大将军,增邑三千户。
太康四年(283年),司马伷去世,年五十七。諡号“武”,世称“琅邪武王”。著有《周官宁朔新书》八卷,今已亡佚。
概述来源:
基本介绍 本名 :司马伷 别称 :琅邪武王 字号 :字子将 所处时代 :三国→西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时间 :227年 去世时间 :283年6月12日 主要作品 :《周官宁朔新书》 主要成就 :参与灭吴战争 籍贯 :河内温县 官职 :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爵位 :南安亭侯→东武乡侯→琅邪王 諡号 :武 人物生平,早有才望,历职内外,深受爱戴,率军灭吴,孝子长眠,人物评价,总评,历代评价,个人作品,亲属成员,父母,妻子,同母兄弟,后代,史料记载,文学形象, 人物生平 早有才望 司马伷是司马懿的第五子(一说第四子),母亲是伏太妃。 正始(240年-249年)初年,司马伷被封为南安亭侯。他年轻时就有才名声望,最初担任宁朔将军,负责监守邺城的魏室王公,以善于安抚开导著称。经屡次升迁任散骑常侍,进封东武乡侯。 甘露五年(260年),高贵乡公曹髦无法忍受司马昭的专断跋扈,率领数百僮仆向他的府第发起攻击。时任屯骑校尉的司马伷率军入宫拦截,在东止车门遇到了曹髦。曹髦的左右呵斥司马伷,他的部下都因害怕而逃走。 景元三年(263年),司马伷被拜为右将军、监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 历职内外 咸熙元年(264年),开设五等爵制,封司马伷为南皮县开国伯。又转任征虏将军、假节。 泰始元年(265年),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封司马伷为东莞郡王,食邑一万六百户。东莞国开始设定二卿时,司马炎特别下诏允许诸王可以自己选择国中的县令、县长。司马伷上表辞让,不被允许。 泰始四年(268年)二月,司马伷入朝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 深受爱戴 泰始五年(269年),司马伷外出任镇东大将军、假节、都督徐州诸军事,接替卫瓘镇守下邳。他统军有方,深得将士的爱戴效劳,孙吴对他非常忌惮。 咸宁三年(277年),司马炎听从卫将军杨珧等人的建议,大肆徙封诸王。因为司马伷镇守在徐州,于是徙封司马伷为琅邪王,加开府仪同三司,并将东莞郡加封给琅邪国。 率军灭吴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司马伷与众将奉命伐吴,率军数万兵出涂中。 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吴帝孙皓将皇帝玺绶送到司马伷处投降,吴国灭亡。司马炎下诏褒奖,并封司马伷的两个儿子为亭侯,食邑各三千户,赐绢六千匹。不久,命司马伷都督青州诸军事,加侍中的服饰,进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孝子长眠 太康四年(283年),司马伷病重,司马炎赏赐他各种物品,又派侍中询问病情。五月初一(6月12日),司马伷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諡号“武”。他临终时上书,请求把自己葬在生母伏太妃陵墓的旁边,又请求把封国分给他的四个儿子,司马炎允许。 人物评价 总评 司马伷少年时就有才望,在西晋建立后,以皇亲身份在边境镇守抵御吴国,他治军有方,深得将士爱戴,后来又有灭吴的大功。尽管这样,但司马伷还是严格要求自己,表现得谦恭节俭,从没有骄傲自满的神情,他手下的僚属尽力办事,百姓也乐于接受他的教化。 历代评价 房玄龄:①琅邪武功既畅,饰之以温恭,扶风文教克宣,加之以孝行,抑宗室之可称者也。②文宣孙子,或贤或鄙。扶风遗爱,琅邪克己。澹谄凶魁,肜参衅始。干虽静退,性乖恒理。彼美齐献,卓尔不群。自家刑国,纬武经文。木摧于秀,兰烧以薰。 个人作品 司马伷著有《周官宁朔新书》八卷(《新唐书·经籍志》),已亡佚。《全晋文》有一篇《表山简》。 亲属成员 父母 父亲 晋宣帝司马懿 生母 伏太妃 妻子 诸葛氏(诸葛太妃),诸葛诞长女,生司马觐、司马澹、东安王司马繇。 同母兄弟 兄长 汝南文成王司马亮 弟弟 清惠亭侯司马京 扶风武王司马骏 后代 儿子 司马伷有四子: 琅邪恭王司马觐 武陵庄王司马澹 东安王司马繇 淮陵元王司马漼 孙子 晋元帝司马睿,司马觐之子。 最新司马氏谱牒 东安王司马浑,封长乐亭侯,因司马繇无子而世袭东安王。 武陵哀王司马喆,司马澹之子。官至散骑常侍,为石勒所杀。 淮陵贞王司马融,司马漼之子。 史料记载 《晋书·卷三十八·列传第八》 《资治通鉴》也有记载。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伷于第120回中登场,为西晋伐吴数支军队之一。
三国时期的世家大族论起家谱来基本上都可以上推到轩辕黄帝时期,司马懿的家谱你完全可以看东晋西晋的皇室谱系,只于现代的你难道认为是司马家还可以传承下来吗?早就在晋朝灭亡时就被斩尽杀绝,要知道晋朝是被军队的权臣政变篡位的,皇族的人还能活下来?
司马师--京剧脸谱
行当为净角花脸,花十字门喜鹊眼谱式,两边眼窝图案不对称,说明人物的生理特征(肉瘤)。髯口为挂戴专用髯口,京剧《铁笼山》为“黑满”左侧加添一绺红须;京剧《空城计》戴短“黑一”。
广东连氏其实大部分是宋、元代从福建分去的,少数是折转江西、湖北来的。就其源流可分三个大派系。莆田重岩公后裔—潮阳溪南金诰公派系潮阳连氏支系是广东历史较久,人口最多的一支连氏。奉金诰公(号衿教)为大始祖。据汕尾连氏族谱《迁潮史略》载:先祖重岩公生于福建莆田县狮子巷,官拜军机大臣
宋微宗年间(公元1101—1115年)重岩公之裔孙,始迁潮阳练江之北(今揭西),后移居练江之南,故命名曰溪南。
据大布连氏宗祠族史载:“一世祖金诰公,字有伦,纪所出自地,系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七板桥,生于大宋宁宗王嘉泰甲子年至理宗王开庆已未年间,由岁贡任昆山县丞,任满致仕一如嫔姓林,产下一男讳阐,由进士出身,远任潮阳县令,恳公上任掌文,公即挈家随甥赴任。至潮阳,游览名山大川,遍阅都邑,里居见潮,山明水秀,地饶人富,不思旋归乡,立籍潮邑,创基址于溪南。”以上说明,潮阳溪南连氏是福建莆田连重岩公的裔孙,其大始祖金诰公就是重岩公的后裔之一,迁粤时,初居揭阳,后才迁潮阳溪南。
溪南金诰公生五子,除长子留原籍,其他四子分别创下东埔、大布、司马浦和蔡沟连氏。永历年间(明末清初)因郑(一说赵)锦一条干戈扰乱,金诰公的后裔四处逃难,甚有把自己姓改为同(谐)音的颜、邢的,至清代中期又逐复为连姓。故潮阳一带有“连、颜、邢”一家人之说。潮阳连氏今以大布一支最望,司马浦大布乡上、下两片单一连姓,里外总人口三万多人,是广东最大,全国最多的连氏族人聚居地之一。
一九九九年八月暑期,编者亲访大布,读其族谱序,发现他们的先祖不是直接来自莆田,而是先迁到漳浦凤塘,再经龙溪青蕉村迁潮阳的。该序是明景泰甲成科进士连天荣所撰。天荣是当时金诰公——廉溪公派裔孙,他游庠漳郡间,曾谒拜过凤塘纯斋公祠和青蕉朴庵公祠,并访同脉族亲。长期来,大布连氏只知“福泽莆田”而不知是“青蕉一脉”。为此,编者特为潮阳大布连氏编绘源流表,以供潮阳宗亲鉴证。汕尾连氏支系:居汕尾城区东冲镇尤溪乡大园村(原属海丰县管辖)和红海湾田乾镇浦圩。这支连氏源自大布连氏,开基祖是天恩公,其子孙直仲,仰南二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迁来尤溪定居蕃衍,今传16世,字辈是天、冲、仰、瑞、延、君、特、宫、道、兴、文、仕、 贤。
海丰连氏支系:居公平乡,也源自大布连氏,详情待进一步了解。普宁连氏支系:居大北山水库旁之潮尾村和梅塘镇新寮连屋。源自溪南连氏。揭阳连氏支系:金诰公(衿教)在此开基,揭阳无疑有其后裔。具体待考。听说潮阳大布连氏宗亲拜祖活动还有来此城东外围邢的“三姓祠”举行。综上述,金诰公派包括今潮阳(大布、溪南、夏东埔、司马浦、蔡沟)连氏和汕尾、海丰、普宁、揭阳等地连氏,这一支系的特点是,分布集中在南粤,人口多,历史较久,旅外亲人较多,说的是潮汕话,类似闽南话。
司马家族当了多少年皇帝
本文2023-09-22 01:32:5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