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4收藏

彝族传统节日有哪些,第1张

彝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节日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与其它少数民族一样,彝族也有自己民族的特色传统节日,例如彝族年、火把节、密士节、花脸节等等。

1、彝族年

彝族年是滇、川、黔、桂彝族非常隆重的节日,但是各地的彝族年时间非常的乱,并不统一。但是大多都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来过彝族年。

2、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

火把节当天,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参加斗牛、赛马、歌舞、摔跤、斗羊等活动。晚上的时候会举着点燃的火把,巡绕住宅周围、田间地头以灭虫除害,祈求庄稼丰收。

3、密士节

密士是树神,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日,全村都会杀一头猪,来敬献树神。并祈求树神可以降福消灾,保佑全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4、花脸节

花脸节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举行,历时3天。节日期间,黎族的青年男女会欢聚一堂,一起杀猪宰鸡,置办酒肉饭菜。饭后会到村头寨尾,用墨汁、锅烟灰互相抹脸,抹得越黑,抹的人越多,这一年才会风调雨顺,有好的运势。

彝族传统节日习俗

彝族传统特色节日有很多,每个节日的习俗也是不一样,那么彝族传统节日习俗都有哪些呢?

1、花脸节节日习俗

(1)杀猪宰鸡,备办酒菜,敬神灵;

(2)用墨汁、锅烟灰互相抹脸;

(3)节日期间,不准劳动,不准春碓、推磨。

2、火把节节日习俗

(1)身着节日盛装;

(2)斗牛、赛马、赛歌舞;

(3)举着火把巡绕住宅、田间地头,以灭虫除害;

(4)围在篝火旁,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3、草马节节日习俗

(1)家家做草马,插上各色野花,打扮成五颜六色的骏马;

(2)晚上杀鸡先献祖宗,并将鸡肉和好菜塞进马嘴里;

(3)第二天饭后举行斗牛活动,评壮牛;

(4)夜间,唱曲子、吹竹笛、跳弦舞,一直到深夜或次日凌晨。

4、二月八节日习俗

(1)举行“栅大路”、“祭密枯”等活动;

(2)只说彝族话,不讲汉语;

(3)打歌活动。

彝族传统节日来历

彝族传统节日与汉族的传统节日大不相同,给人很新奇的感觉。汉族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来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主要介绍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的来历。

传说很就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做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做阿体拉巴,两人都有神力,力拔山河。

有,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但是阿体拉巴恰好有急事需要外出,在临走的时候,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来招待斯惹阿比。然后,斯惹阿比就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那么力气一定很大,自己觉得自愧不如,便赶紧离开了。

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就追了上去,要进行约定好的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不敌阿体拉巴,被摔死了。

后来,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感到特别愤怒,就派了大批的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就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很多的松树枝、野蒿枝等扎成火把,带领人们点燃,到地理驱虫、烧虫。

所以,后来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彝族年起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活动。

汉文献关于彝族年的最早记载是唐代。南诏时期骠信《星回节》有“不觉岁月暮,感极星回节。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的记载。五代《玉溪编事》也记载有:“南诏以十二月十六日为之星回节。”

彝族年是彝族远古文明和祖先崇拜的活态见证,彰显了彝族对于祖先的敬仰之情。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平安、敬老爱幼、欢乐祥和的思想理念,充分体现在节日之中。

彝族年风俗

彝族年是彝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秋收的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左右进行。节期以自然村寨为单位,由毕摩或看星象人卜算吉日,除猪、龙、牛、鸡、蛇日不宜过年外,其余狗、鼠、猴、虎、马、羊日均可过年。  

过年前,各户要喂好年猪、砍新柴、磨荞麦粉、磨制豆腐,备好新竹篾、新菜板、白酒和烟叶等,还要割回蕨萁草晒干、清洗衣物等。年节为三天。供奉有祖先灵碑的人家则在过年前一天即用燕麦、煮熟的鸡蛋和酒祭献灵碑。  

彝族年第一天早饭后,主妇即清扫房屋,洗净器皿,并蒸好米饭、煮好荞粑。第二天妇女忙着洗肠肚、装香肠,男人则到各家喝酒。第三天主妇用猪脚、心肺和一些肉煮成冻肉,备拜年用。傍晚后蒸米饭、煮荞粑、猪肉,替换原供祭品。  

彝族的风俗习惯是服饰、饮食、待客之礼。

彝族男子服饰一般为对襟、短衣、长裤,女子服饰既有长衫、中长衫、短装,还有外套坎肩,头饰以银泡、绒线做花,服饰图案以自然纹居多,几何纹次之。彝族的饮食主要以土豆、玉米、荞麦、大米为主,副食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等。彝族的酒有坛坛酒、桶酒、水酒等,凉山彝族喜欢吸兰花烟,其他地区的彝族多喜吸叶子烟。彝族的待客之礼是打羊、打牛,只要有客人到,就会杀牲待客,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为牛、羊、猪、鸡等,杀之前还要把活牲牵到客人之前让客人过目再宰杀,以示对客人的敬重。

建家谱的日子选择,一般可以选择重要的纪念日,比如家族的传统节日、家族中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家族中有重要人物诞辰或逝世的日子等。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个吉日,比如黄道吉日、六合日等,来进行家谱的编写。

在选择具体日子时,应该考虑到家族成员的时间安排和协调,以确保尽可能多的家族成员能够参与其中。同时也要考虑到家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家谱的编写进度和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家谱的编写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选择日子时,也要考虑到家族成员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家谱的编写工作。

  彝族虎图腾崇拜

 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出于对动植物的一种特殊的亲近感,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的对象。他们以自己信奉的图腾,作为本氏族的标志,甚至将其作为本民族的祖先。中国云南的彝族人,对虎的崇拜就是源于这种古老的图腾信仰。

 据彝族的民间史诗《梅葛》记载,天神在创世之初,派了他的五个儿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后,便用雷电来试天,结果天裂开了,用什么补天呢?天神们认为世界上的东西虎最威猛,于是天神又派五个儿子去将虎制服了,然后他们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撑天柱,这样天就稳定下来了。他们又用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气做雾气,虎心做天心地胆,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肠做成江,小肠做成河,虎肋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树林,软毛做青草,细毛做秩苗……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间万物。

 黑虎氏族是彝族的远古先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崇黑尚虎,即以黑虎为图腾,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彝族人称虎为罗,许多地方的彝族人至今自称罗罗,即意为虎族。他们自认为是虎的民族,每年都要过虎节,日期从农历正月初八的接虎祖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的送虎祖结束。虎节期间,全族人共同欢乐,跳老虎笙、祭虎祖,以祈福消灾。他们在举行祭祖仪式时,用画有虎头的葫芦瓢来象征自己的祖先。

 许多彝族人认为自己是虎人。有的村寨至今还流传着"人死一头虎,虎死一只花"的俗语。在他们的姓氏中,常见的罗就表示他们是虎的后代。男人自称罗罗濮或罗颇,意思是雄虎;女人则自称罗罗摩,意思是母虎。彝族人过去就通行火葬,他们认为遗体火化之后便可返祖为虎了。在彝族人聚居的地方,还有许多以虎称呼的山岗、水流和村寨,因为虎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就应以虎来为其命名。

 虎被中国人视为百兽之王。它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被彝族先民敬奉为原始图腾,成为吉祥与幸福的象征。由于虎被他们奉为祖先,因而在一些彝族人家中的神龛上供奉虎形祖灵,大门上挂着虎形辟邪,墙壁上挂着虎图腾壁挂,在村寨路口设有形状像虎的石虎神。彝族人称虎神为罗尼,这是他们心中最灵验最崇高的神。虎神可以为他们消灾驱邪,可以保佑他们称心如意、吉祥平安。他们把自己、家庭、家族的幸福,都寄托在虎神的护佑之下。

  彝族的祭天地习俗

 祭天地是彝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一种仪式。祭祀由毕摩主持,祭坛多设在具有三台形状的山顶(俗称祭天山或三台山),也有以人工筑成的三台祭坛。若祈风雨,祭品用黑色的牛、羊或鸡,若祈晴朗,祭品则用白色的。明天启《滇志》记载云:罗罗,巫号白马,民间祭天,为台三阶,白马为之祷。白马系彝族祭司毕摩二字的音译异写。

 彝族每年正月间马樱花节都要举行祭天地仪式,神坛设在一棵高大的松树前,其根部用栗树枝搭一神台,祭坛用撒乐树搭成一尺五寸高的方形台子,砍一根独木梯搭在坛上供受祭诸神使用,以示天地诸神相通。坛上铺一层青松毛,以东西向排列五个未经打磨的牛角石,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土主。五方土主前各插一个松毛头。上供一升米,一块肉以及几张纸币,米上插一束香,另供酒、茶、净水各一碗。神位由栗树枝制成,按三、六、九、十二布放。分别象征自然界的天地神灵,表示吉祥。在行祭前,凡所需祭品包括祭牲都要搞净化仪式,即马桑树枝下放烧红的石块,将桑枝浸入水中,用常青树叶沾水泼洒石上,让蒸气蒸净祭物,往返回过三次之后方可做祭品,当地彝民把这种仪式成为打醋坛。毕摩本人在祭前也要用醋坛圣水,漱口、洗手、净身,方能入祭。

 祭祀当天全村男、女老幼登上祭天山,中午时分开始祭祀,由毕摩主持祭仪,所有参祭人员以辈份秩序分几排席地跪于祭坛前,主祭毕摩开始摇铃祈祷请天地神,祭辞为今天要祭天,今天要祭地,今年是x年,蛇年是吉年,蛇年要祭天,蛇年要祭地,蛇年祭太阳,蛇年祭月亮,天地日月哦,敬请下来罗!茶米和鸡酒也都供上了。罗罗一片心,诚心祭天地,今天是吉日,吉日祭天地(以当年属相为准)。祭祀过程中祭辞贯穿于始终,主要求其保佑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招财进宝。祭天结束时,每个人从祭坛上拔一柱香带回去,即可保佑家人一年内平安顺利。

 祭毕天地后,毕摩便要踏着巫步,率葫芦笙队,跳歌队,舞队,妇女犁田耕地队,摇着法铃,跳着笙,扛着农具到九十九个大小山头游祭,到九十九个山寨(概数),挨家挨户的入门击门,诵经祈祷,口呼咪谷、咪谷,叫送财宝驱邪魔,各户主则要用白酒敬客,招呼参祭人员在场院内席地而坐,共吃白酒。经过毕摩祈祷后的各户,则在此年中将会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招财进宝,吉祥如意。各家各户都以能有祭天队伍到自家祈祷祝福为幸。

  彝族马樱花节的传说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是云南省楚雄市紫溪山周边彝族群众一年一度的传统马樱花节,彝语称为梅维噜吱嘎。关于彝族马樱花节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听的爱情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彝家山寨有一对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哥哥名叫阿乌牯,弟弟名叫阿培牯。哥哥忠厚老实,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赶着牛群上山放牛。培牯弟弟精灵能干,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上山砍柴。因为家里贫穷,兄弟俩二十出头还娶不起媳妇。突然有一天,哥哥乌牯告诉弟弟说:阿弟,我有心上人了,是在放牧山上结识的,长得很漂亮。弟弟培牯也告诉哥哥说:阿哥,我也有心上人了,是在砍柴山上认识的,非常漂亮。哥弟俩相互向对方夸耀自己的心上人是如何的美丽。

 这一年正月十五日,兄弟俩都说自己有约会,一早起来,哥哥乌牯就穿上新衣裳,赶着牛群,吹着竹笛早早上山了。弟弟培牯也早早起来,背上柴背架,吹着悠扬的小闷笛上山了。当兄弟俩同时来到一棵大树下,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阿玉姑娘惊呆了,是不是自己看花了眼,为什么自己的心上人突然间会变成了两个呢?当兄弟俩的手同时指向阿玉姑娘相互介绍时,阿玉姑娘这才知道自己爱上的竟是一对孪生兄弟。自己同时被两兄弟所爱,这时阿玉姑娘的心,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看着阿乌牯和阿培牯,弟兄俩人品都不错,到底嫁给哪一个呢?阿玉姑娘觉得实在难为情。再说俩兄弟都认为阿玉姑娘是自己先爱上的,都互不相让。最后还是聪明的阿玉姑娘想出一个奇妙的办法,她拿来都是在春天开放的一株马樱花和一株牡丹花苗,叫俩兄弟各自挑选一株去栽,哪个栽的花先开,她就决定嫁给谁。精灵的弟弟阿培牯为了娶到这位美丽的阿玉姑娘,他抢先拿走了那株牡丹花苗,他知道牡丹花苗比马樱花容易栽活,只要天天浇水,就会早早开花,只要牡丹花一开放,自己就能得到美丽的阿玉姑娘。忠厚老实的哥哥阿乌牯,他不慌不忙地把弟弟挑剩的那株马樱花苗拿走了。

 弟弟把牡丹花苗栽在门前的院子里,一天浇它三次水,到了二月初,牡丹花枝繁叶茂,果然长出了花骨朵。阿培牯那颗焦急的心,巴不得那鼓鼓的花骨朵一眨眼就开放。但不知为什么,他不停地给它浇水,一天望它几十次,眼睛都看花了,牡丹花总是不开放。

 再说哥哥阿乌牯把那株马樱花栽到他经常放牛的山坡上,山上虽说没有水浇花,可是马樱花树很耐旱,到了二月初,马樱花也是枝繁叶茂,长出了鼓鼓的花骨朵。这一天,阿乌牯赶着牛上山去看马樱花是否开了,他走到花树前,看到鼓鼓的花骨朵还是没有开放,他心里也有些着急了。突然有一头牛走到花树前,伸出它那水淋淋的长舌头舔了舔花骨朵,牛嘴里流出的口水浸到了花骨朵上,那些干渴的花骨朵一下子就绽开成几朵又大又红的马樱花。阿乌牯终于得到了心爱的阿玉姑娘。马樱花开放的这一天正值农历的二月初八。阿乌牯认为他娶到阿玉姑娘,是老黄牛帮了他的忙,就把马樱花采来戴在牛角上,并拿出最好的草料喂养它。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人成婚的日子,到每年的二月初八日,都要过马樱花节,大伙聚到一起跳歌,对调子。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给牛招魂戴马樱花。彝族的马樱花节就是这样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彝族的传统节日很丰富,根据节日的性质可分为生产性节日、社交游乐性节日、纪念性节日、庆祝性节日和祭祀性节日等五类。而每一类又包括5—10个节日。如以发展、促进生产为目的生产性节日有剪羊毛节(流行大凉山,一般为农历六月中旬)、采药节(流行云南小凉山,每年农历五月初日,主要是采、卖药材)、黑井灯会(流行于云南牟定县黑井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主要是祈求多生产盐)、羊年(云南牟定每年农历除夕晚上和初一给羊吃年饭,贴对联)、巴乌节(流行于云南鹤庆县东西山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主要是欢庆和祈望狩猎丰收)、颂牛节(云南西北山区彝族每年立冬举行)、拉麻节(拉麻彝语意为贺牛神,彝族支系黑话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举行)和护山节(流行于广西隆林彝族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初四日举行);又如以歌舞、游艺、集会形式进行交往娱乐为目的的社交游乐性节日有赛歌会(云南九江县彝族支系腊鲁人每年农历二月举行)、情人节(广西那坡县彝族支系白彝人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情人互送礼物)、姑娘节(云南金平彝族姑娘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赶场日,到街场上展示自己的青春和美貌)、赛马节(贵州威宁,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赛装节(云南永仁等县,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姑娘都着盛装,比试谁的服饰漂亮)、赶花街(云南峨山、新平、双柏三县交界处的彝族支系勒苏人每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七月十五日举行二次,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好机会)、串会节(云南漾濞彝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人们聚集篝火旁跳舞对歌)、搭清节(云南曲靖市白水区彝族妇女节日。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马日。妇女们打扮后带上食品聚集于当地的密集山上,一边唱歌,一边品尝食品,直到明月当空才各自离去)、开新节(云南峨山彝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后的第一个赶集日,过完节日就要春耕了)、拜姑爷节(云南峨山一带彝族每年正月初二,以村寨为单位,邀请3—5年内嫁出去的姑娘连同姑爷接回本村进行团拜)和斗牛节(每年农历六月一日各地彝族都要举行);再如以追念民族英雄、纪念某个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的纪念性节日有插花节(云南楚雄彝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以纪念传说中为妇女除暴安良的女英雄咪依鲁)、服装节(云南大姚县三台山彝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举行,以纪念心灵手巧的女服装师阿米尼、二月八(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节期三天,以纪念智斗强敌英雄密枯)和牟定三月会(云南楚雄彝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举行,节期3—5天,以纪念传说制服蛟龙的胜利);以喜庆丰收、祝贺人畜兴旺、平安幸福为内容的庆贺性节日有彝年、老年节、尝新节、新米节、沙户比节等;最后就是以祭祀神灵、祈禳凶邪的祭祀性节日有火把节、密枝节、祭公节和跳公节等。其中以彝年和火把节为彝族最普遍最隆重的节日。�

(一)彝年

彝语称“库史”,是大小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内择吉日举行。彝年前,人们打过年柴,准备过年的食物,精心地催养年猪。过年三天,第一天:“点烟火”,清晨用袅袅的青烟通知祖灵回家与后代共渡佳节;“逐户杀年猪”,全村男女老少(除女主人留家外)喜气洋洋簇拥着杀猪能手“翁色尔古”逐户宰杀年猪,杀猪的顺序以村中辈份的高低长幼而定;“松母”即献祭,取部分猪肝、猪肉烧煮,由男主人端至火塘上方祭祖,此后,大家吃年饭,太阳落山时,以煮熟的砣砣肉和荞粑粑再次祭祖,以祈来年丰收、平安。第二天:孩子们做“翁西那姑革”游戏,青年男女身着盛装聚在一起,伴着口弦、月琴、胡琴欢歌舞蹈,进行赛马、荡秋、蹲斗、角力等娱乐活动。中年男子成群成队到各家互贺新年,妇女留在家中招待客人。第三天:“送祖”,人们早早起来,热饭菜以送祖灵归祖界,并为祖灵备好路途中需要的盘缠、干粮,还把燕麦倒在畜槽中象征喂祖灵的灵马。送祖灵时,男主人向祖灵祈求保佑来年家庭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发展。�

(二)火把节

四川、云南彝族一般在农历六日二十四日前后几天举行,贵州彝族则在农历六月初六左右进行。祭神祭田、祈年丰收、送崇除邪是火把节的重要民俗内容。节日期间,有的彝区要合村杀猪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一彝户要抱鸡到田里祭田公地母。而凉山彝族火把节那天,所有在外的人都得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前杀鸡祭祖,饭后举行点火把仪式。由一家之主点燃用干苦蒿杆扎成的火把,从屋里的上方照亮每一个角落,口中念:烧掉一切不吉之源,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词,然后经过牛圈、羊圈,最后加入村寨的火把节行列,到村头寨边、田野山坡耍火把。有说火把能灭虫害,有说可驱灾去邪。如今,火把节的内容更加丰富,有斗牛、摔跤、跑马、选美、对歌、舞蹈、射箭、磨儿秋等各种娱乐性活动,有的地方还进行商业贸易活动。

彝族节日一览表

★彝族年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十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若来年为丰收年,则这一天可继续沿用,否则。另择吉日举行。

节日早晨,青年们鸣枪放炮贺新禧,祝吉祥庆丰收。人们杀猪祭祖,“迎接”祖先回家过年。中年男子三五成群串户拜年,用不同程度的吆喝声唤取主人不同档次的酒喝。若喝到好酒,则狂呼,以示赞美主人的大方。妇女不出门,留守在家招待客人。过年是姑娘、小伙子社交的最好时机。小伙子身着镶着花边的黑色窄袖斜襟上衣、多褶宽裤脚长裤,头包数丈长的青、蓝布帕,左前方扎一“英雄结”,左耳戴缀红丝线的红、黄大耳珠,修面无须,威武英俊。姑娘们穿镶边绣花大襟上衣和镶有多层色布的白褶长裙,端庄秀丽。大家相聚,随乐起舞,转“磨秋”、“蹲斗”(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尽情尽兴。。

★跳公节

跳公节,为期三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彝族村寨的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彝族首领九公率部出征,在一次战争中吃了败仗,敌方乘胜追击,无奈,九公钻进一片金色竹林暂避。敌人用雨点般的乱箭射向林中,但金竹形成天然屏障,无法杀伤,恼怒之下,散人欲竹进军。九公急中生智,点燃竹叶迷惑敌人。敌方误以为九公在施妖术,不战而退。九公不忘金竹救命之恩,率族人于农历四月,在广场中央种金竹一蔸以示纪念。世代相传,形成那坡地区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届时,人们穿着特定的服装,姑娘穿白色短衣,青布裤,打着绑腿,佩戴项圈耳环,腰束彩带。小伙子穿四件崭新短衣,件件衣领外露,有九个小伙子手持长竿(象征祖先使用的长茅),外披蓝色长袍,聚在广场上。“师公”率众用猪头祭祀祖先,并登上竹台正式宣布开始跳金竹舞。“麻公巴” ——领舞者头戴白高帽,身着长袍,脚穿新鞋袜,带领众人,踩着芦笙、锣鼓点翩翩起舞。舞蹈持续两天,第三天中午,所有男女老少一同登上高山之巅,在“师公”主持下又祭祀祖先一次,然后纷纷离去。

★插花节

插花节,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所特有的传统节白,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

相传很早以前,昙华山上有个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妩媚动人的彝家姑娘,名叫咪依鲁。她在山上牧羊,遇到了凶恶的豺狼,豺狼露出狰狞面孔扑向羊群。

在这危急时刻,青年猎手朝列若赶到,击毙豺狼,化险为夷,味依鲁含情脉脉地亲手采摘象征纯洁的白杜鹃花献给他。青年又饱含真情地将无瑕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头上。从此,两人相爱了,爱得那样真挚、热烈。当时,县华山有一个凶残的土司(元、明、清王朝在西北、西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是个骄奢*逸的家伙,谎称在家中修了一座”天仙园“,请来了仙女织锦绣花,选择各个村寨最美丽的姑娘侍奉仙女。

结果,很多不幸的彝家姑娘,从此失去了少女的纯洁、天真。味依鲁为了除积怨,拔祸根,在二月初八这天,头戴有剧毒的妖艳鲜花,佯装与土司成亲。土司一见婀娜多姿的咪依鲁,高兴得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姑娘乘机将花泡在酒内,与土司共饮,荒*无度的土司立即身亡,咪依鲁也从此闭上了天真、无邪的眼睛。英雄的猎人朝列若得知心爱的姑娘只身闯入火坑,便手提弓箭,身背快刀,冲进“天仙园”。

不堪忍睹的惨状映入眼帘。朝对若抱着姑娘的尸体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流出来的一滴滴鲜血将漫山遍野的白杜鹃染成了血红色。从此,当地彝族人民将这凝聚着忠贞爱情的红杜鹃作为传情的信物、吉祥的象征。

★火把节

火把节是云南、四川两省的彝、白、佤、布朗、纳西、拉枯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由于语言和传统习俗的不同,各民族的火把节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仪式和娱乐方式。

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很多,其中在彝族人民当中流传最广的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天上有个凶神叫斯热阿比,奉天王安天古兹之命,经常来到人间派粮派款,收租催税,敲榨勒索,激起了彝族人民的反抗。

为了战胜凶神,大家推选了一位叫阿提拉巴的英雄同那个凶神作战。拉巴和凶神斗了九天九夜,终于杀死了凶神,为民除了害。天王闻讯大怒,就下“天虫”吃庄稼,妄图把人们饿死。此时正值彝历“虎丹”时节,洋芋结薯,养麦开花,包谷“背地”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天虫”吃了三天三夜,眼看彝家的庄稼就要毁于上旦。此时大家又聚集在山头开会,商量高举火把,烧死“天虫”的对策。

于是,彝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人举火把烧“天虫”。火把举了三天三夜,烧死了大部分“大虫”,保护了庄稼,夺取了丰收。少部分“天虫”躲进了庄稼地,为了预防它们再次遗害于民,每年“虎丹”时节彝族人民就高举火把。这样年复一年,形成了今天的火把节,也是彝族人民最为隆重的节日。

届时,彝族、白族家家户户门前都要坚起一个火把。在广场中央堆砌起一个宝塔形火矩。选一根三、四丈高的青松立在中间,四周用干柴分层堆砌成宝塔形,顶端放一根挂满红花、白饼、海棠的翠木。傍晚,男女老少手持大小火把,随锣声、号角声汇集于广场,将树塔点燃。顿时火光冲天,干柴烈火僻啪作响,与锣鼓声、欢呼声汇成一片,震撼山岳。

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收。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二月八年节

农历二月初八是云南省哀牢山区彝族人民的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节前,家家户户都杀猪宰牛祭祖,酿米酒,春粑粑,烹鸡炖鸭欢庆家人团聚。饭后,人们走村串寨,探亲访友。到了晚上魁伟英俊的小伙子陪伴着婀娜多姿的彝族姑娘信步来到村寨的广场,参加盛大的“踏歌”(亦称“打歌”,即群众性的歌舞活动)活动,边歌边舞,多色布的百褶裙有节奏地摆动,银制领花与黄火交相辉映,头顶的花布帕迎风飘扬,显示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传古时候,有个足智多谋的彝族首领,临危不惧,在重兵压境的关键时刻,率领众将土围着一堆堆篝火纵情歌舞,锣鼓声、歌声、欢呼声,犹如千军万马,威震四方。敌军误判对方援军已到,慌忙撤退。彝族人民乘胜追击,获得全胜。从此.彝家用“踏歌”形式纪念这次胜利。

届时,山区彝族青年比赛荡秋千,用山上的野藤在两山之间架起秋千,由这山荡到那山,飞越深涧,男女老少皆来祝兴。姑娘们夹在观看的人群中,寻求自己的意中人。勇敢的“荡者”受到姑娘们的青睐。活动多以村寨为单位。为保节日期间村寨的安宁,有“扎大路”的风俗,在每个人寨的港口,用树枝、石头等把路堵死,严禁外人进入。现在“扎大路”已逐渐变为象征性的。

★都阳节流行于雷波县一带。

节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内容与汉族的端午节相近。节日这天,家家在门前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用雄黄酒擦脸,青年人带上粽子、酒和砣砣肉到山间草坪唱歌跳舞、摔跤赛马,尽情娱乐。

★补年节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

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赛马节”

时间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日,数千匹马江集在一起,开展竞赛,小伙子往往借此显示其剽悍、顽强和骑术,老年人则以此显耀自己自己饲养的经验和高超的驯马术。场上你追我赶,欢腾雀跃,热闹非常,最后由年长者给优胜者披红发奖。

★“祭山节”

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这天,停止劳动,准备酒饭,燃放鞭炮,一齐祭山,显然,“祭山节”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节日。

彝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彝族传统节日有哪些节日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与其它少数民族一样,彝族也有自己民族的特色传统节日,例如彝族年、火把节、密士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