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明朝皇帝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1收藏

谁有明朝皇帝的家谱?,第1张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垕(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或1683年)

帝王顺序:

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导图展示年号以及时间线如下: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明惠帝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402年),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惠帝为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一说剃发出家。

明成祖朱棣

朱棣(1360年-1424年),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成祖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02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1378年-1425年),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为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0个月,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1398年-1435年),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1427年-1464年),年号“正统”“天顺”(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23年。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剌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明景帝朱祁钰

朱祁钰(1428年-1457年),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一个月后,景帝去世。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明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1447年-1487年),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不勤政,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去世,时年41岁。

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1470年-1505年),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而在他统治的18年也被誉为”弘治中兴“。他于1505年去世,时年36岁。

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1491年-1521年),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武宗是孝宗的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过度,落水患病,三月后去世。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明世宗朱厚熜

朱厚熜(1507年-1566年),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后期,他因服丹药身体虚弱,加上年老体衰,于1566年病死,时年60岁。

明穆宗朱载垕

朱载垕(1537年-1572年),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明神宗朱翊钧

朱翊钧(1563年-1620年),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1582年-1620年),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个月。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欲过度,即位十天后就病倒了,后因服用“红丸”过度而亡。时年39岁。

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1605年-1627年),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熹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明思宗朱由检

朱由检(1610年-1644年),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自毁长城。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作为弘治皇帝的唯一的儿子,又是张皇后所出的嫡长子。按理说正德皇帝朱厚照,应该是根正苗红毫无争议的继承者才对。

但事实恰恰相反,从朱厚照出生开始,就不断就有人暗中质疑其血统身份。认为他不是张皇后所生,因此出现了闹得沸沸扬扬的“郑旺妖言案”。

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况,这还还要从正德的父亲弘治皇帝说起。作为 历史 上有名的情圣皇帝,他创造了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成为中国 历史 上唯一只有皇后没有嫔妃的皇帝。

直到今天, 很多人还在热情歌颂明弘治的专一及其与张皇后的伟大爱情。作为丈夫弘治皇帝是完美的,但是作为皇帝,弘治这种做法有点不负责任的任性。

在中国封建专制时代,皇位的稳定有序的传承,是整个帝国一等一的大事情。而弘治皇帝成婚四年,皇后张氏却没能生下个一男半女,这给帝国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

皇帝无后,这在中国的君主专制时代是事关“国本”的重大问题,所以当时宫廷内外议论纷纷,说这是因为张皇后善妒专宠、弘治皇帝惧内造成的恶果。

为此, 朝廷的很多大臣纷纷给弘治皇帝上疏,劝说其多立嫔妃,抓紧时间生个皇子出来, 然而弘治皇帝却将这些奏疏留中不发,始终没有再册立其他嫔妃。

然而,到了弘治四年九月, 弘治皇帝突然喜气洋洋洋的对外宣布,张皇后生下了一位皇子。皇后怀孕生子本就是大事,然而皇后此次产子,事前却无半点征兆,由不得人们不怀疑。

因此,从朱厚照出生起, 京城内外就谣言四起。说太子并非张皇后亲生,太子的生母另有其人。 因为皇后久久不能生育,方才借腹生子。

后来这谣传越传越广,越传越离奇。到了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时,甚至公开宣称正德不仅非张皇后所生,甚至不是弘治之子,以此来攻击正德即位的合法性。

而这个谣言的广泛传播,虽与皇子诞生的诸多疑点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一起冒认皇亲的疑案——明朝 历史 上著名的“郑旺妖言案”有直接联系。

这桩疑案发生在弘治年间, 因为此案涉及内宫秘闻,显得颇为扑朔迷离,而且此案对主要人犯的处置结果,更是让人疑窦丛生。

据《明实录》记载,北京武成中卫中所有个名叫郑旺的军户子弟,其妻赵氏生了一个女儿。据说此女长得十分美貌,十二岁时被卖给了勋戚东宁伯,不久,又转卖给沈通政家作婢女。

后来, 郑旺不知从哪里听说,当年卖掉的女儿入了宫,自己要成为 “皇亲”了。于是,郑旺带着成为皇亲的美梦,急忙赶往京城,找到好友妥刚及其弟妥洪打探消息。

妥氏兄弟是锦衣卫的帮差,是京城的地头蛇,消息灵通。不久,妥刚兄弟和宫中的一个叫刘山的宦官搭上了关系。于是便带着郑旺去见刘山,向其描述了自己女儿的情况,请求其代为打探女儿的下落。

不料等了一个多月仍没有消息,就又带着米面、食物来找刘山,而刘山此时还没弄清楚郑旺的这个女儿在什么地方, 收了礼物入宫再次打探。

不久, 刘山在一个叫郑金莲的宫女处得到消息,确实有个内宫宫女符合要求。但刘山和郑金莲都身份低微,进不了内宫探知。于是, 刘山又托同是宦官的朋友,去打听该宫女的身世。

但得来的消息令刘山大失所望,该宫女自己说父亲姓周并不姓郑,刘山梦攀皇亲的愿望成了泡影。

但是, 三天两头有人孝敬礼物, 令刘山很开心, 又知道郑旺女儿被倒卖了三次, 便开始向妥刚和郑旺编造故事,企图继续向郑旺收取礼物。

于是其哄骗郑旺,说已经找到他女儿了,但是其女儿被倒卖数次,,想认父亲又有点怀疑。听到此言, 郑旺信以为真,从此经常买些果品、食物等,托刘山转交给女儿,刘山自然全都收归己有。

为了敷衍郑旺,刘山从宫里带些衣服、靴子、布匹等送给郑旺,说是他女儿的回赠。

然而突然有一天,刘山对妥洪说:“郑旺女儿现在是人上人了,进了乾清宫, 跟在太后身边呢,当今东宫太子就是她所生,你们都可算是皇亲了。”

同时,还神神秘秘地叮嘱他,不要告诉别人。岂知, 妥洪连忙找到郑旺,告诉他这个喜讯。郑旺一听,大喜过望,回家逢人就说, 自己的女儿要当娘娘了, 还生下了太子。

众亲邻都信以为真,都来巴结“皇亲国戚”, 还送了不少礼物。不久, 郑旺算了算女儿生日快到了,就置办了些酒菜,让刘山转送给女儿庆贺。

刘山不客气照旧自己享用了, 又拿了些靴子、绢帕等物回赠。郑旺带着这些宫里的东西跑到齐驸马家里,说自己也是“皇亲 ”,驸马的儿子一看, 果然是宫里的东西,也就深信不疑了。

齐驸马家还赠送了一些贵重礼物给郑旺夫妇,算是贺礼。郑旺得了这些东西,愈发得意,大肆张扬。众人又把张皇后突然生子的事联系起来, 于是纷纷传言太子就是这个没有名分的宫女所生。

随着谣言越传越广,这件事情被东厂的缉事官校察觉,将郑旺、刘山等人通通逮捕,弘治非常重视此案,亲自审问一干犯人。

谁知在刑堂之上,刘山竟然信誓旦旦说,该宫女就是皇帝没有正名的妃子,御审没有结果,转交锦衣卫大狱进行刑讯。

审问宫女时,问其父母姓名、年岁、出生日期、进宫时间等, 都与郑旺所说不合。于是, 犯人们都供认,此宫女并非郑旺的女儿, 而在外张扬骗取财物,都是刘山出的诡计。

主审官员判罚: “拟刘山造妖言律, 郑旺 、妥刚、妥洪传用惑众罪, 皆斩,其余徒杖有差。”于是,弘治据此下旨,将刘山凌迟处死,其余按判决执行。

但奇怪的是,郑旺并没有被执行死刑,只是被关押在狱中。等到武宗登基,又被赦免,放了出来 。

郑旺出狱后,并不收敛,继续在外张扬自己是“皇亲”。并和同村的王玺一同潜入东安门,声称当今 “国母”(武宗生母 )被幽禁多年,要面奏皇上。

东厂再次将其逮捕,下刑部大狱,经过审问,定为妖言罪处斩。但两人都不服罪,由大理寺多次推审,终于定案,将两人按刘山相同的罪行处以极刑。

看完这段记载,“郑旺妖言”案似乎已经水落石出,不过是一些愚民自导自演的闹剧,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在明代, 凌迟的酷刑一般针对的“谋大逆 ”罪行,用意是在威慑意图造反的人。

然而第一次案发时,宦官刘山在此案中不过是从犯,却被处以凌迟的酷刑。而主谋郑旺,却被大赦释放,这非常不合情理。

按此推论,弘治知道郑旺其实是被冤枉的,故而放过了他。但是, 弘治对刘山却非常憎恨。

因为刘山是皇帝的家奴,不仅没有为皇室遮丑,还在御审的时候将实情和盘托出。让皇帝丢尽了脸面,才导致弘治杀人灭口,以此警告其他知情者。

其次, 假如这是一个小人物冒充皇亲的案子,犯不着要弘治亲自审问,如郑旺真是捕风捉影冒充皇亲,弘治何必大动干戈亲自审问。

所谓欲盖弥彰,这其实就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案情不仅仅牵涉皇家,而且接近事实的真相,事关皇家脸面尊严,因此限制外廷官员的审理就在情理之中。

至于刘山制造妖言的动机,是为了骗取郑旺的财物,就更显得可笑。郑旺所送的东西不过是些食物、布帛等寻常物品,并不值钱。

何况,刘山为了圆谎,还不得不返赠一些东西。而郑旺既非望族也非富商,刘山从他那里根本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难道刘山为了好玩,冒着死罪来骗郑旺不成?只有刘山确信郑旺是皇亲,才会甘冒奇险以博日后的富贵为其传递消息,这才说得通。

到了正德二年,郑旺再次被逮捕,最后被定罪,,虽然同是“妖言罪”,但前后两次的判罚结果截然不同,最终被处死。

这是因为此时弘治已死,无人再保护他。再者,此时朱厚照已继位,假如其不承认与张皇后的母子关系,那么他的皇位就名不正、言不顺,加上父亲弘治已死,必须保住其脸面。

因此,不可能为郑旺翻案,对刚刚登基的正德来说,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样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皇位的稳固,是皇家的脸面。

由此推论,郑旺所说有非常可能是真的,刘山、郑旺不过是弘治为了维护皇家尊严,维护张氏专宠地位的牺牲品。

本来皇帝生母是宫女并不是什么大事, 明朝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但是, 弘治和张皇后的欲盖弥彰,反而使得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借腹生子的把戏,不仅没有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反而引发了朝野非议。

“郑旺妖言案”表面看来,在正德初年便已结案,但其潜在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引发了一系列的或直接或间接的后果,甚至影响到了明王朝的走向。

此案导致弘治死后,武宗和张氏的母子隔阂问题。“郑旺妖言案”一直拖到朱厚照登基,其为了皇位不得不同意处死自己的外公, 而生母又不知所终, 心中不可能没有怨恨。

所以,正德登基才一年多,就另外营建了“豹房”, 从此基本不再踏足皇宫。

后来, 武宗病重,在“豹房”养病的时候。身为张氏对武宗的生死也漠不关心,不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反而暗中操作在藩王中选择皇位继承人,以至于武宗到死时和外廷的联系基本被切断。

当时,有人建议从宗室中过继宗室子弟给正德皇帝,以免正德皇帝绝嗣,但却被太后张氏拒绝。而正德死的时候,身旁没有亲人, 也没有大臣在场, 只有两个小太监,境况十分凄凉。

而出了一口恶气的张氏下场也十分凄惨,她选定的继承人便是后世有名的嘉靖皇帝朱厚熜。而嘉靖皇帝朱厚熜登极后不久,就立马翻脸。

追封没有做过皇帝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帝,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为了解决其父的封号、祭祀典礼和称宗入庙等问题。

但实质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表明他的皇位不是继承其堂兄武宗,而是来自他父亲这一脉的血缘关系,也就是直接继承他的祖父弘治,从而引发了明朝 历史 上著名的 “大礼仪”之争。

这场争论最终以嘉靖皇帝获胜告终,此时的张太后也失去了作用。嘉靖帝便将张太后圣母称号改为伯母。

而张太后的弟弟犯了罪,被抓进了监狱。张太后只能长跪不起求情,然而并没有结果,其伤怒之下一病不起。而张太后刚死,嘉靖皇帝就把张太后的弟弟杀了。

不知道临死之前,偏执的张太后有没有后悔,当年她若是听从建议。选择宗室子弟过继给正德,他便是手握大权的太皇太后,何至于沦落如此。

姓名庙号谥号年号陵墓朱元璋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洪武(1368年——1398年)孝陵朱允炆 惠宗让皇帝(又谥惠帝)建文(1399年——1402年)待考朱棣成祖(原为太宗)文皇帝永乐(1403年——1424年)长陵朱高炽仁宗昭皇帝洪熙(1424年——1425年)献陵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朱祁镇英宗睿皇帝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裕陵朱祁钰代宗景皇帝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朱见深宪宗纯皇帝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朱祐樘孝宗敬皇帝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朱厚照武宗毅皇帝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朱厚熜世宗肃皇帝嘉靖(1522年——1566年)永陵朱载垕穆宗庄皇帝隆庆(1567年——1572年)昭陵朱翊钧神宗显皇帝万历(1573年——1620年)定陵朱常洛光宗贞皇帝泰昌(1620年)庆陵朱由校熹宗悊皇帝天启(1621年——1627年)德陵朱由检毅宗(原为思宗)烈皇帝崇祯(1628年——1644年)思陵

  南明皇帝(4位)

   朱由崧安宗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朱聿鐭庄宗节皇帝 绍武(1646年)绍武陵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历(1646年——1662年)永历陵

   注:明太祖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文宗葬处不明,景泰陵位于北京海淀区玉泉山北麓,其余十三位皇帝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明十三陵。

  南明安宗葬处不明,隆武陵位于福州罗汉岭,绍武陵位于广州越秀公园内,永历陵位于贵州都匀高塘山。

历史上有两个

1弘治为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使用年代为公元1488年至1505年,前后共十八年。

明孝宗朱祐樘,孝宗,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三日生,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八日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治。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七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建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十月十九日葬泰陵。

2弘治(假名:こうじ)是日本的年号之一。在天文之后,永禄之前。指1555年到1557年的期间。这个时代的天皇是后奈良天皇、正亲町天皇。室町幕府的将军是足利义辉。

明朝皇帝纪年表: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

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 。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

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谁有明朝皇帝的家谱?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