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出发前祭祖程序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3收藏

结婚出发前祭祖程序,第1张

  结婚祭祖,是中式传统婚俗重要流程之一,百姓大多看重并且恪守。这一源远流长的风俗,给百姓家喜庆热闹的婚礼,增添了几分庄严和肃穆的色彩。

  归纳起来,结婚祭祖有三种情形:

  一是新郎祭拜自己的家族先人。旧时,结婚的前一天傍晚(也有的在结婚的当天早晨),喜主(新郎的父亲或长辈)备好香、纸、蜡等祭品,领着新郎来到家庙祠堂或祖坟上香、烧纸、磕头,并由喜主念叨:“某某结婚,请列祖列宗回家吃喜面、喝喜酒”等等。其实,这也是“请列祖列宗保佑家族后人婚事圆满顺利”的一种愿望。“文革”期间家庙祠堂被拆毁,表面上看此俗已废,但在当时的确有一些家庭,子女成婚之日依然在家里偷着祭祖,只是不让外人知道罢了。“文革”结束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此俗逐渐恢复,有的按旧俗到祖坟地上香烧纸磕头祭拜,有的在家谱或先人的遗像前鞠躬祭拜。

  二是新郎祭拜女方的家族先人。老辈子年间,结婚的当天上午,新郎迎娶来到女方家里后,即在“毡迎客”(男方)和“送亲客”(女方)的陪同、指引下,郑重地跪拜女方的家谱或先人牌位。新郎作为“半拉儿”的身份,祭拜女方家族宗亲,既表明自己从此正式成为女方家庭的至亲,也是敬重和缅怀女方先人的一种形式,无可非议。改革开放以来,旧俗尽管依然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村子发生的变化也比较大,现在不少的新郎进门以后,已由过去的上香磕头祭拜,简化为“三鞠躬”。当然,新郎进门以后究竟祭拜与否,关键要看女方的家里是否有祭拜的准备,有则拜,无则免。

  三是上喜坟。所谓“上喜坟”,就是在结婚的头一天傍晚,或在结婚的当天早晨,喜主领着新郎,携带红色或粉色祭品,在亡故的亲人坟头上压红色或粉色纸,在坟前上红色香,烧红色或粉色纸,“浇奠”红酒。蓬莱境内的北沟、大辛店一带,有些村子将这种祭奠称之为“上喜坟”。上喜坟的风俗现在尽管不普遍,但在乡间仍见其踪。

  结婚祭祖,同清明节扫墓一样,并非封建迷信,而是借婚姻大事之机,缅怀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教育儿女不忘自己的“根”,这完全在情理之中,也是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在民间婚俗中的具体体现。

  

李宇涵每年国历4月5日清明节,大部分的人都会返乡扫墓拜拜,但你知道清明节纪念祖先的由来是什么呢?清明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36年的春秋时代,晋文公为了感念忠臣介之推所定的忌日,流传至今,人们就在这天向祖先与亡者追思;而在农历的24节气中,此时春意盎然,四野明净,因此取作「清明节」。 而常见的清明节食物如润饼、粿类等,是因为以前的人扫墓回家后,天色已暗没时间生火煮饭,所以将食材混合成饼来饱肚。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习俗原本带有的意涵,以及传统清明节拜拜的流程、需要准备的供品水果的意义,大多都已被民众忘却。因此以下就一起来了解,究竟清明节拜拜有哪些需要准备的物品和流程、扫墓又有哪些禁忌规则呢? 清明节拜拜流程一次看:传统扫墓、灵骨塔祭拜有哪些顺序? 在台湾比较常见的三种清明节拜拜与扫墓方式,包含挂纸、培墓以及探望灵骨塔。 挂纸:又称「压纸」,利用石头或砖头将长方形的黄白纸(或黑、白、蓝、黄的五色纸)压在坟墓上,这个代表后辈子孙已经祭拜过。 培墓:将祖先墓上的杂草清除后,供上准备好的牲礼、酒、蔬果和粿类。这是因为传统文化相信祖先墓的风水,与后代子孙的的运势息息相关,所以整理环境后,还会在目前点燃子孙灯,接着让子孙把灯带回家,保佑子孙未来发展兴旺。根据《烦恼的时候就求神吧》一书的解说,清明节拜拜的流程顺序如下: 祭拜土地公(后土):用三牲、红龟粿、面线、茶、酒各3杯祭拜。 祭拜祖先:在祖先墓前,摆放好另一副三牲,以及水果、12道菜、红蛋、甜饭、面线、红龟粿、草仔粿、酒、鲜花等供品后,点香、蜡烛并诚心祭拜。 打扫祖坟:斟满3杯酒、3杯茶后,开始打扫环境、清除坟墓上新生的杂草。 烧金纸:先取下拜土地公的金纸、三拜禀报后开始烧化;烧完拜后土的金纸后,在取祭拜祖先的金纸,同样三拜后烧化。烧完金纸后,再将用祭拜的酒洒在金纸焚烧处。 礼成收拾供品:祭拜的鸡蛋将蛋壳打碎、剥掉并撒在祖先坟墓上,象征「脱壳新生」、脱胎换骨。另外离开始可留下一些红龟粿、草仔粿给管理墓园的人或当地小朋友吃,也有「祖德流芳」之意。 灵骨塔祭拜:随着环保意识抬头,民众逐渐选择火葬(进塔)、花葬、海葬等方式,从精神和意义上来说,与传统清明节拜拜扫墓的方式不同,因为没有杂草丛生的疑虑,所以祭祀的流程相对简单。进塔者,若信奉传统宗教者,寿金要准备两份,一份是拜地藏王菩萨,一份拜土地公,另外也要准备银纸祭拜祖先。拜拜顺序如下: 摆上供品:在摆放供品之前,先到祖先的塔位打个招呼,再将供品放在灵骨塔共用桌上。 拜地藏王与土地公:焚香(三柱香)向纳骨塔的守护神地藏王菩萨或土地公祭拜,表达感谢神明守护祖先、指引先人修行之意。 拜祖先:焚香(二柱香),香烧到约剩三分之一时,双手捧银纸拜向祖先禀报后烧化。 礼成,收拾供品。 至于花葬、树葬与海葬并无特定的祭祀仪式,使用这种方式的人大多会在清明节前后,举办家族追思、纪念亡者联谊聚会,或者依照宗教信仰方式追思,也有人会到花、树、海等具有怀念意义的场所拜拜、悼念。 清明节扫墓供品怎么准备?这些水果、供品才象征吉利 传统习俗上,无论清明节扫墓还是到灵骨塔拜拜,摆放的食物多为冷食。其实清明节扫墓供品、水果都有眉角,究竟要准备什么供品是必备的呢?以下帮大家整理8种不踩雷清单: 面龟、花生:「龟」是长寿的动物,而闽南语中有「请你呷土豆,乎你呷到老老老」的俗谚,因此这两种食物都有象征长寿的意味。 豆干:闽南语「大官」的谐音,意味着让子孙有办法当官。 菜类:代表好彩头,其中高丽菜象征子孙长得高或美丽,未来可以当官。 虾、蛋:在清明节拜拜时常有剥去蛋壳丢在祖先的坟上、再把蛋吃掉的习俗,这是因为「壳」象征著不好的习惯或东西,把壳剥去、只留下有用的身体,代表着子孙能够摆脱过往的陋习,未来的日子也会过得更好。 红龟粿、草仔粿:代表不愁吃穿。 发糕、米糕:发音同「高」,代表步步高升。 韭菜:代表长长久久,要注意祭拜时不能把菜切断。 红萝卜:表示吉利。 清明节拜拜有禁忌!四大扫墓禁忌千万不要碰: 虽说清明节拜拜扫墓,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意,但事关鬼神之事,传统上又认为墓园等地方较阴,也让许多清明节拜拜的习俗多了一些碰不得的禁忌。究竟在清明节扫墓拜拜时,有哪些事情要注意呢? 清明扫墓供品禁忌:这些水果、香花不要带凤梨(代表旺旺)、葡萄、香蕉、荔枝、龙眼等一整串水果(避免把一整串不好的气带回家)皆不宜作为供品。祭拜用的花选择桃花、李花、梨花、迎春花、百合花较好,避免带玫瑰、蔷薇等带刺花朵,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这类植物用来挡煞,祭祖可能会挡掉好运。 墓园不要拍照、摄影传统民俗观念中,阴阳不合,如果真的想跟祖先合影留念,尽量不要让其他人家的祖先入镜,侵犯到他人,恐怕会遭来厄运。 穿着尽量不要太鲜艳为了表示对祖先的尊重,尽量选择低彩度、低明度的衣服,尤其是红、黄这种容易引起他人注意的颜色。 孕妇、重症病患、3岁以下小孩尽量别扫墓墓园大多设在偏远地区,平时也较无人打扫,环境中的细菌恐怕比较多,年纪较小的儿童、孕妇与重症患者的免疫力比较低,突然到那些地区可能会造成身体负担。 (编辑推荐:高烧、头痛、淋巴肿大当心是恙虫病!扫墓踏青防护措施要做好) 防疫期间扫墓、拜拜可以这样做 由于今年全球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内政部建议大家可以采取「线上祭祖」或者「分流扫墓」的方式。如果一定要到现场祭祖的民众,不一定要在清明节当天前往,可提前或延后扫墓拜拜时间,避免群聚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编辑推荐:清明祭祖10大禁忌!7种水果不要拜,3种人别扫墓)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堂兄弟?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所有成员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这就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祖谱、宗谱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和宗谱或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姓氏为“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来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纯洁朴素的祖先信仰。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表示追思,祈求保佑。

家谱能以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现如今,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仆。大多采用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几十代为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两个人画像,一男一女,象征着家族中最早的长辈,被称作老祖宗,也称始祖公,始祖母。在人头像下面的左右表格中填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都是按照辈分排列的,左右相互对,男的写全名,女的则填些某某氏之位,(旧社会家庭妇女大都没有名字的原故)填写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跳格,一个是已逝世男人没有娶妻,相对的地方就要空格,再一个就是按哥们排行,给活着的老人留下的位置。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所包含的主要规矩。行辈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入名并区分辈份、排行的一些字。行辈字派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比如某一辈人的名中都用“福”字,另一辈都用“禄”字等等。行辈字派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某一位有文化修养的长者制订的,很多都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可以写成诗。比如“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行辈字派有的用在名字的头一个字,有的用在后一个字,以前一种居多。考虑行辈字派,既要考虑其意义,又要照顾读音,字形适宜人名,而且还可以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不致于因人多而重名。行辈字派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旅长再次将其延长。所以说家谱在现代人们意识中,既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又有为下代人起名字作为依据。

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三十年或三世。“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一个家族三十年不修谱,即被认为不孝,“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家谱三十年一修,大体上可以把家族中的两代人衔接起来。三十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家谱,就能趁老一辈还健在,新一代又已成长的时候,将三十年里家族中的亲缘关系的变化准确记录下来。如果间隔时间过长,老人陆续死去,族中人丁变化就会记不准确,势必引起血缘关系的混乱。在修家谱的时候,要将过去的老家谱升了。家谱升了,其实就是烧掉了,说升是表示恭敬。一般是拿到坟地烧掉。新修的家谱或新请的家谱按规矩是要开光的,一般是用朱砂和公鸡血,用针尖蘸着点在家谱上所有的人名上。这样家谱就可以正式供奉了。

供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准备供品和祭器,主要有供桌,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供品包括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就蒸供馒头,蒸的时候还要在馒头上加上五个大枣,在供桌两边分别叠放起来,一堆五个下面三个上面对叠两个。供米饭要将煮好的大米饭,装到玻璃杯子里压实,倒在碗里,形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状也是五碗。再摆上五双筷子,五个倒满酒的小酒杯,五大碗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彩艳丽;摆鱼,寓意年年有余,配有生菜,年年生财),依次摆放。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版木匣,供于祖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得随意乱放,以致亵渎家谱。木匣不准移作他用,家谱不准鼠蚀虫蛀、污损油浸、腐败霉烂、遗失散落、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违者依家法处罚。如果领谱人敢于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

供奉家谱既是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更是一种道德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纪念祖先的方式,代代相传!

清朝萨满祭祀活动神秘庄重,从程序到内容都十分讲究,整个祭祀过程分为:

一、祭祖

一般安排在白天,主祭人先将供桌及祖位架摆放好,然后将祖先请出,再把一头祭祀用的纯黑猪,抬到屋内南炕沿下。一切准备完毕后,主祭人诵读祭文,此时,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要按辈分依次跪听。读完祭文后,叩首起身,然后众人把猪抬到供桌前杀祭。

杀祭时要将猪毛退净,并将大小蹄角和猪胆放在供桌的右边,然后再将猪抬到供桌上,猪头向外,脚要向右。

二、祭神

有白日祭和夜晚祭两种。

白日祭一般在祭祖之后。其程序是:将祭祖时所杀的猪分解成12件,连同内脏一起到锅里煮,锅里不放任何调料。锅里所煮的肉,在上供之前都不许吃。供品摆设整齐后,先请主祭人在前跪读祭文,参加祭祀的人仍要按辈分依次跪听,然后主祭人率众人行叩首礼。

夜晚祭神,一般分为两步。首先要从祖宗匣子中按先后次序请出七位祖先,放在祖架上,再请出两位摆设在祖匣盖上,每位设净水一盅,黄米一碟,将香碗、祭台放在桌上,然后燃起香和白蜡。之后,主祭人束腰铃、扎裙子,带领众人击鼓祈祷。

三、祭神树

在日出时将祖先木像请到祭树前,面向东北。将一张干净的纸挂在树上,然后把祭猪抬到神树前,主祭人跪在祭猪的左方,众人跪在其后。

杀祭之后,将猪分解成七部分,放到锅里煮,猪胆、下鄂骨及下水等挂在树上。主祭人将肉供上,叩首之后,众人将肉分食,但要把各部分的骨头送到神树前。

四、祭星

在月落以后进行的,祭星的日期,不论是在某月,都要安排在初三或初五两天进行。等月落之后,先在上屋北炕当中设一个方凳,点燃香蜡。祭星人身穿黄纱袍,手拿血盆、尖刀,在室外西侧,距离祖宗不远的地方,把祭猪杀掉,这时屋内要将灯火熄灭。

杀完祭猪后,祭星人咳嗽一声,屋内点灯开门,将猪抬进屋内退毛、分解。然后再将猪抬到原来的地方,叩首祭星,这时屋内再次熄灭灯火。祭毕,将猪抬回屋内,但不能见灶火。

据说,熄灯闭光能使人神之间的距离缩短,既可以“对天直语”,又能使神明直接察觉到祭祀人虔诚的心情。

扩展资料

清宫萨满祭祀一共有三个场所,坤宁宫、堂子和祭马神室。

坤宁宫原本是明代皇后的寝宫,清代入关之后,在顺治十三年将其改造成了一个萨满祭神的场所。坤宁宫面阔九间,其中东面三间是历代皇帝大婚时的婚房,西暖阁就是萨满祭祀的场所,屋内南、西、北三面建炕,西墙上有神板,屋里面有省猪的俎案和煮肉大锅。

堂子兴建于顺治元年,当年顺治迁都北京,走到丰润的时候,就下令在紫禁城外东南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建一个祭神的堂子,堂子是一个长方形的院子,院子北面面南建有飨殿,飨殿前甬道通向一个八角形的拜天圆殿,也叫亭式殿。

祭马神室在紫禁城神武门内,这里也是清宫萨满诸人联系吟唱和舞蹈的地方。祭马神原来并没有专门的地方,而是在堂子里面举行的,后来才在紫禁城神武门内选了一个地方作为马神祭的场所。

修家谱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是一件大事儿。曾国藩说:家谱“三十年不修为不孝也”。但是修家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全家族的人同心协力,才能修出一份类似于百科全书一样的传世之作。

因为修家谱牵涉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内容之繁琐恐怕只有修过家谱的人士才能懂得。续谱无忧网给大家介绍一份修家谱的流程,共分为九个步骤,参考此流程可以让您缩短修家谱的时间,分清修家谱的内容,明确分工、合理修家谱、快速修家谱。

一、拟定修家谱计划

1、版本:精装、平装、光碟、网络。

2、时间:完成期限、工作时程。

3、预算:经费、人员。

4、范围:同宗、合族、家族。

5、工具:图表、问卷、电脑。

说明:由发起人草拟计划大纲。

二、组织章程

组织委员、修谱大纲、责任分配、发凡起例。

说明:由编谱委员会议定细节。

三、筹集基金

一人负担、众人分摊、家族劝募、早请补助、公开销售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系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说明:依实际情况与资金需求决定基金来源。

四、资料分析:

前修旧谱、相说族谱、族谱研究资料、研究与过滤资料、请教族谱专家。

说明:善用各种资料与研究方法。

五、寻找史料

家谱文献、世系资料、出生、过世登记证、户籍、除户登记资料、神龛祖先牌位、家庙晋主名册、祭祀公业章程、名册,墓碑文字、坟葬座落方位,讣文、疏文、功德薄,长辈口述记录,家传、年谱、纪念集,老照片、录音、录影资料,古文书、契约、证书,正史、方志,人名录、同学录,旧报纸、电话薄。

说明:1、参考“家谱记录种类一览表”所列记录资料。2、参访家庙、宗亲会、姓氏族谱学会、图书馆、档案馆、户政机关。3、广泛查阅各种现有传记资料。4、各种史料均须审慎考证。

六、编辑内容

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说明:依资料多寡决定内容项目。

七、审订内容

专家审稿、多次校稿、最后完稿。

说明:最好有学者专家参与审订。

八、印刷出版

黑白或彩色、纸本或光碟、选定印刷厂、印制若干份、设家族网站。

说明:可考虑多重制作方案,如家族网站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永久保存。

九、领谱典藏

办祭谱活动,族人领族谱,寄存图书馆。

说明:有效保存~

01

主事老人

在五七的日子里,应该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主事,一般经常主事五七的老人,会懂得烧纸的流程,所以需要提前到村里请老人来主持丧礼。

02

亲戚朋友

死者的亲戚朋友会来参加死者的五七祭礼,因此,死者的近亲家人应该在这一天起早起床准备酒席,然后死者的亲朋好友会带礼来参加祭礼。

03

烧五七

烧五七是丧礼的仪式之一,指的是死者死后的第三十五天内,死者的家人要到死者的坟墓上烧纸以表哀思,也是为了让死者能够安息。

04

在死者的坟墓上烧纸钱,要等到纸钱全部燃尽之后才可以离开,而且在烧纸钱的死后要严肃些,不可以打闹嬉笑,这是对死者最大的不敬。等烧五七完成之后,要将亲朋好友带来的祭礼挑会死者家中。

01

上坟烧纸

一般需要将烧纸分成七八份,然后使用打火机在坟前烧纸,一般是在晚上的时候烧纸,因为白天的时候,神鬼是不会出来取纸的。

02

祭祀活动

一般祭祀活动是比较简单的,神灵像主要是用竹木或者是泥土制作而成的,有的还是直接在石壁上面画出神灵的形象,然后对着这些形象祭拜。

03

祭拜

在祭拜的时候,首先需要将供品都摆在神灵或者祖先形象之前,然后全家人跪在前面,进行叩拜,并将带来的纸钱烧掉即可。

04

要注意送给死者或者神灵的东西都要焚烧干净,尤其是衣物和纸钱都要烧完整,这样在阴间才可以使用。

中元节祭祖的方式有:

1、火纸:中元节祭祀的必备物品之一就是纸钱,一般是**的火纸,古人云,火纸**,代表对古人的尊敬,而且还有在火纸上印上钱印,代表钱的真实;先人拿了钱后采用得掉,才最有用,而且在烧火纸时还必须把纸一张张的撕开,让火纸能尽可能多的化为灰烬,先人也才能拿到更多的钱。

2、香烛:香蜡火烛,是祭祀先人时要用的物品,点燃摆在祭祀点周围,用老人的话说,这是给先人们照明指路,以防他们回来拿钱享用贡品时看不到路。

3、贡品:贡品也是中元节祭祀的必备物品,一般是猪头肉、水果、糕点、糖果、精肉等,一般在祭祀烧纸时摆在旁边,等祭祀完成后再拿回家里放在祖先的牌位前。

结婚出发前祭祖程序

  结婚祭祖,是中式传统婚俗重要流程之一,百姓大多看重并且恪守。这一源远流长的风俗,给百姓家喜庆热闹的婚礼,增添了几分庄严和肃穆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