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贺龙两把菜刀起家革命,11年后升为军长,他的能力有多大
谨以此文纪念贺龙元帅
1975年6月9日,是贺龙元帅蒙冤逝世6周年的纪念日,中共中央为贺龙元帅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周恩来总理抱病参加,并在会场上连鞠七躬,表达了极度的哀思。
在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应该就属贺龙元帅了。
贺龙家族自明朝起就以义烈著名乡里,其远祖贺崇先就参加过明末农民起义,曾祖父贺廷璧武举出身,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在兵败被斩首之时,贺廷璧的妻子刘氏掀起衣襟,在刽子手斩下头颅的那一刻把贺廷璧的首级用衣襟兜住,也由此留下了“贺廷璧造反,刘氏兜头”的悲壮故事。
在这种义烈家风的熏陶下,贺氏家族无论是任何人,在生死面前都视之如归,贺龙之父贺仕道、弟弟贺文掌、姐姐贺英、妹妹贺戊妹、贺满姑等人,无一不是在刀削斧凿面前毫不畏惧,慷慨赴死。
贺龙自幼胆大。曾经有一次,贺龙的父亲贺仕道(贺龙家族是军户,贺仕道做过清军管带)和一些军中同僚在喝酒,年幼的贺龙在桌下玩耍。贺仕道的一位同僚掏出了火枪朝地面放了一枪,本以为会把贺龙吓得哇哇大哭,可是贺龙却像没有听见一样,玩耍如故,引起了众人的赞叹。
1914年,贺龙加入了孙中山建立的中华革命党。但是,革命是需要武装的,而武器从何而来?于是,贺龙就把目标盯在了桑植县盐税局。
贺龙之所以把目标盯在盐税局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盐丁手中有枪;二是盐税局利用手中的枪,大肆盘剥来往桑植县运盐的马帮,使得盐的价格疯涨。穷苦农民为了吃上盐,只得向地主借高利贷。就这样,农民越来越穷,地主越来越富,人民的生活痛苦不堪。如果打掉盐税局,不仅能得到枪,而且还会获得穷苦大众们的支持。
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贺龙在选择攻击目标时的精准眼光。
1916年,贺龙借了两把菜刀(另有一说是柴刀),带着志同道合的21名乡亲杀进了盐税局,杀了盐官和盐丁,放火烧了乡亲们买盐时欠下的白条,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这段经历,毛泽东同志在进行“三湾整编”时曾经以此来激励秋收起义后的起义军:
贺龙初起兵革命时,仅有三百余人的队伍,队伍中的核心层都是贺氏家族的本家兄弟。在这其中,对贺龙帮助最大的是贺龙的姐夫谷绩庭和大姐贺英。
客观地说,贺龙最初起家的队伍绝大多数总是宗族子弟和一些江湖好汉,其成分还是比较复杂的,其中数量最多的两支江湖帮派好汉一是哥老会,二是贺龙姐夫谷绩庭的“光棍会”。
谷绩庭死后,贺英接了班,成为了“光棍会”首领。在这个时期,贺英对贺龙的支持力度更大,队伍中江湖好汉的成分更多一些,也由此使得贺龙在江湖中的地位很高,这也是日后污蔑贺龙者说贺龙是土匪头子的缘由。
1916年4月16日,作为桑植县民军总指挥的贺龙被湖南护国军总司令程潜任命为营长,算是正式加入了正规军。
1916年6月,窃国大盗袁世凯在一片唾骂声中死去,护国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可是革命的胜利果实却并没有落入人民手中,反而被谭延闿这位老牌的官僚窃取。
谭延闿上台后,认为湖南风起云涌的农民革命不利于他在湖南的统治,因此下令各路民军分别开往长沙和常德两地进行整编。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要趁着整军的机会来分化瓦解各路民军。如果听他的话,那自然是高官得坐;不听话者,则撤销编制。
贺龙虽然骁勇善战,但是毕竟没有什么从政经验,没有认识到谭延闿的险恶用心,在接到谭延闿整军命令的时候,立即率军前往。可不巧的是,贺龙的母亲此时病危,贺龙只得把部队交给其他人带队。可等到贺龙料理完母亲后事归队的事后却被告知,自己的部队已经被湘军整编,自己成了光杆司令。
但贺龙并不肯轻易放弃自己来起来的队伍,于是经人介绍见到了谭延闿讨要说法。谭延闿知道贺龙在湘西民军中的威望,也知道自己收编贺龙部下这件事做得很不厚道,于是就委任贺龙为湖南督军署咨议员,并在长沙给贺龙安排了一个收粮船税的美差。这个安排表面上是收税,其实就是把税收装入自己口袋,谭延闿想要借此来收买贺龙为自己效力。可贺龙却表示:
断然拒绝了谭延闿的拉拢。
谭延闿虽是革命党人,但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逐渐开始向北洋军阀靠拢,这就引起了革命党人的极度不满。因此,湖南的革命党人决定暗杀谭延闿,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贺龙。
可不料,就在贺龙准备行刺谭延闿的时候,因为其他革命党人刺杀其他反动军阀的行动失败,供出了贺龙,贺龙因此被捕,随即被谭延闿下令处死。幸好对贺龙异常赏识的湖南省卫戍总司令林德轩得知了此事,下令不准执行,贺龙才逃过一劫。
谭延闿虽然答应不杀贺龙,但始终扣押不放。就在此时,谭延闿和北洋政府之间也产生了矛盾,北洋政府已经有了派傅良佐到湖南接替谭延闿的想法。
林德轩认为,谭延闿虽然已经背叛了革命,但在表面上还未与革命党撕破面皮,双方还基本上维持着相对和谐的局面。可如果北洋政府派傅良佐来接替谭延闿,局面就会发生大变,最大的可能就是双方撕破面皮,刀兵相向,这种局面对于实力相对较弱的革命党来说尤为不利。因此,林德轩认为,在这种局面下,还是联合谭延闿共同对付北洋政府是比较务实的做法。因此,林德轩向谭延闿提出要联合反对北洋政府,作为附加条件,谭延闿必须放出贺龙。
谭延闿虽然根本就不想放过贺龙,但是一来林德轩手中握有兵权,是得罪不起的人物;二来,他也对林德轩提出的联合反对北洋政府的提议表示认同。所以就释放了贺龙。
果然如林德轩判断的那样,1917年8月,谭延闿被北洋政府撤职,由傅良佐接任。为了阻止傅良佐到湖南,革命党人决定先行刺杀傅良佐派到湖南打前站的人员,这个任务又落到了贺龙头上。可是傅良佐派来打前站的人员迟迟未到,此次刺杀又未能执行。
通过这两次刺杀,使得贺龙认清了军阀们之间的尔虞我诈,并对刺杀这种极不光明的手段产生了反感。即使刺杀成功,反动政府仍然会派其他人来继任,如果不从根子上彻底推翻反动政府,这种刺杀行为毫无用处。
恰好此时,孙中山号召要进行护法战争,贺龙主动请缨要回乡拉队伍。于是,贺龙委婉拒绝了林德轩要留他在长沙担任高官的提议,带着林德轩资助的几十条枪回到了家乡,再次拉起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担任湘西护法军游击司令。
贺龙回到家乡后不久,就接到了两张委任状,一张是“湘西王”陈渠珍的,委任贺龙为支队司令,镇守沅陵;另一张是自己当年的对手澧州镇守使王子豳的,委任贺龙为团长。贺龙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接受王子豳的任命比较合适。因为贺龙虽然和王子豳曾经是对手,但那不是私怨,而且从王子豳这次能够不计前嫌,主动给自己下委任状一事就可以看出,此人心胸还是比较开阔的。因此,贺龙决定,接受王子豳的委任。
可是,贺龙的决定却引起了一位叫谷膏如的人恼怒。
这位谷膏如也是洪家关人,和贺龙是老乡,也曾经参加了贺龙两把菜刀杀进盐税局夺枪的事件。可是后来此时不甘于寄人篱下,觉得在贺龙部下自己永无出头之日,于是就离开了贺龙。后来,在贺龙担任护国军营长的时候,谷膏如因为在外混得不好来投奔贺龙,发现贺龙已经当上了营长,就更加心怀嫉妒。贺龙哪里知道到此人的险恶用心,见谷膏如来投,就委以营部参谋之职。可是,谷膏如却不知满足,总想着把贺龙的部队变为几有。
贺龙第二次回乡拉队伍的时候,陈渠珍委任贺龙为支队司令其实就是出于谷膏如的谋划,他的如意算盘是只要是贺龙接受了陈渠珍的任命,自己就可以趁机杀了贺龙,趁势接收了贺龙的队伍。
对于陈渠珍而言,他要的仅是队伍,这支队伍究竟由谁带并不重要。相对于贺龙,谷膏如这个阴险小人加利欲熏心分子更好对付一些。
可是令谷膏如没料到的是,贺龙并没有接受陈渠珍的委任,反而是接受了王子豳的委任,这就叫谷膏如的如意算盘落空。于是,谷膏如就产生了刺杀贺龙的想法,可在临实施的时候被贺英发现。谷膏如只得仓皇逃离,也由此和贺龙结下了深仇大恨,并趁贺龙不在洪家关的时候杀死了贺氏家族30多口。
1922年,四川内战又起,川军分为了两部,一部支持北洋政府,一部支持孙中山。贺龙此时响应孙中山的号召,率部进入四川,因战功被提升为旅长。
1923年,北洋军阀吴佩孚不甘于失败,卷土重来。为了给前线运送弹药,吴佩孚用日本商船做掩护来运送弹药。
在中国孱弱的时期,无论是腐朽的政府还是各路军阀,无一敢得罪日本人,可是贺龙却不听这个邪,在其他人都畏于日方船长骄横的时候,贺龙亲自登船,拔枪击毙了日本船长,扣押了所有弹药,最终逼得日方低头。
孙中山号召的讨贼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让贺龙更加认清了这些军阀的本质。而且,贺龙更是对孙中山搞得这套用军阀打军阀的策略产生了怀疑:一批军阀被打倒,人民大众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实惠,反而造就了另一批军阀,这种做法真的对吗?应该说,在这个时期,贺龙是很迷茫的。
1924年,国共开始合作,贺龙从周逸群那里系统地了解了共产主义,了解了***。贺龙表示,要南下广州去找***,可却未获批准,因此此时孙中山正在组织北伐,驻军于湘西、四川与贵州交界的贺龙部被委以重任,成为了北伐的先锋。
在北洋时期,湖南的地理位置很特殊,他既不属于南方的国民党,也不属于北方的北洋政府,而是处于一种中立状态。无论是南方的孙中山也好,还是北方的吴佩孚也罢,都没有想要改变这种割据状态的意愿。这倒不是这两者不想改变,而是一方若占领湖南,就失去了缓冲区,双方的势力势必会产生碰撞,对大家都不利。
而湖南的军阀们,则是利用南北两大政治势力的互相忌惮,处于一种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反而可以左右逢源,过得不亦乐乎。
可是,随着孙中山代表的南方政府要北伐,湖南军阀们的境遇马上就尴尬起来,在南北两大政治势力间是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的,只能是非南即北。
孙中山也意识到湖南独特的地位,因此也没有表示湖南军阀们要投降南方政府,北伐军也不想在湖南树敌。因此,南方政府提出要从湖南借道北上,而在湖南具有很强影响力的贺龙就成为了开路先锋。
随着贺龙率部从位于贵州铜仁县的驻地出发进入湘西地区,湖南军阀们开始人心惶惶起来。如果放任贺龙部进入湘西,万一贺龙久驻不走怎么办?这会不会是南方政府使得假途伐虢之计呢?因此,过去和贺龙很熟悉的军阀们要么抗拒,要么避而不见,要么给贺龙发电报质问贺龙究竟要干什么?
就在贺龙向湖南军阀们百般解释自己是借道北伐的时候,孙中山却改变了策略,北伐军就地驻扎,自己北上去议和了。这就把贺龙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自己刚和湖南军阀们表明北伐军仅是借道,现在就要在湖南驻军,这不是明着来欺骗这些军阀吗?
果然,湖南军阀们见贺龙部停止不前,就认为是中了贺龙的假途伐虢之计,所以派兵向贺龙进攻,可均被贺龙击败。
在当时,一个旅基本上都是两个团的编制,而贺龙这个旅的编制是3个团的编制。到了湘西之后,因为贺龙的影响力,所以民众纷纷来投,贺龙部的实力快速提高,兵力已经由最初的4000余人上升到10000余人。
1925年初,贺龙被任命为建国川军第1师师长,所辖仍然是一旅之众。这种做法也是当时的惯例,虽然官衔给得很高,但也就是个名分而已,所以贺龙部此时虽然是一个师的番号,但是却没有再给增加旅的番号,没有番号,就意味着没有军饷,贺龙如果能够自己搞钱发军饷,他自可放开手脚扩军,可是贺龙哪里肯向其他军阀那样搜刮百姓?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随即,湖南督军赵恒惕就限令北伐军离开湖南,不然就向北伐军发起进攻。就在贺龙考虑是否离开湖南的时候,他的上级,建国川军的总司令熊克武向贺龙发出了邀请,让贺龙率部到广州参与组建“新政府”。
贺龙虽然对熊克武很尊重,但却很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自己率部南下广州,就会成为熊克武在争夺南方政府那几把高高在上交椅的一个筹码,会成为他们的打手。贺龙此时已经很清楚是认识到这些所谓的“组建新政府”之类的口号其实就是新旧军阀们为了争夺权力的一种噱头罢了,自己根本无意卷入这些利益纷争。因此,贺龙拒绝了熊克武的邀请,选择留在了湘西。
贺龙部此时的名分是川军,可是军队中有一多半人是湖南人,因此贺龙提出湖南人要留在湖南,这是湖南人之间的情分。
对于贺龙想要留在湘西的举措,湖南督军赵恒惕是极不情愿的。但是没办法,因为此时他正在谭延闿的建国湘军进行苦战,如果不同意贺龙部留在湘西,他又没有力量把贺龙部赶走,因此,赵恒惕也只得对贺龙部留驻湘西表示了欢迎,并委任贺龙为澧州镇守使,管辖七县之地。
赵恒惕虽然委任了贺龙担任镇守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忌惮贺龙,尤其是贺龙在明确表态支持五卅运动后,赵恒惕认识到,如果不消灭贺龙,待到北伐军再次进入湖南,贺龙势必会从湘西起兵来进攻自己。为了解除隐患,赵恒惕出兵15个团向贺龙部进攻。
面对三倍于己的强敌,贺龙并没有与赵恒惕正面对抗,而是率部离开了湘西,回到了自己曾经驻扎过的贵州铜仁县。在这个地区,贺龙有着非常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受到了铜仁县民众的热情支持,队伍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又回到了万人左右的规模。
在军阀混战时期,贺龙所部其实是很另类的。相对于大大小小的军阀各有派系,只有贺龙部始终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这给贺龙部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经常性地受到其他派系军阀们的猜忌、排挤和打击。
以贺龙的威望和实力,如果他想投靠任何一个派系都会受到重用,但是贺龙始终坚持着爱国、爱民的思想,绝不肯向军阀们低头,这在民国时期绝对是罕见的。
1926年,湖南督军赵恒惕被驱逐出湖南,唐生智主持湘政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贺龙所部被编为第八军第六师,贺龙任师长兼任湘西镇守使。
贺龙带兵杀回湘西后,当地民众纷纷来投军,队伍快速壮大,虽然仅有一个师的番号,但是实力已经有20个团。可是,北伐军虽然编制众多,但是基本上都是由新军阀构成,他们出于保存自己实力的考虑,对于北伐采取了阳奉阴违的做法,出工不出力。因此北伐虽然在声势上轰轰烈烈,但战果却并不显著。就在这个时期,贺龙一生的老朋友、战友周逸群来到了贺龙部队,并带来了大批毕业于黄埔军校和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加入贺龙的队伍,极大增强了贺龙部的实力。
也是在这个时期,贺龙第一次提出要加入中国***。可是由于当时有政策,不允许发展国民党高级将领加入***,贺龙此次入党未果。
1926年底,贺龙率部攻击荆州和沙市,遭到了北洋军的强烈抵抗,损失很大。但在周逸群的帮助下,贺龙部快速恢复了元气,不仅兵员得到了及时的补充,反而扩军到了5个旅,约有两万余人,已经具备了一个军的规模。
随着贺龙部实力的不断提升,引起了湖南军阀何健的嫉妒。尤其是在1927年,随着国共两党分歧的不断加深,国民党内部也分化为左派和右派,而贺龙更是旗帜鲜明的左派,这就更加引起了何健等一批湘军新军阀们的猜忌。为了不过早地与何健等人发生冲突,经过了***人吴玉章等人的一系列运作,贺龙部被调往当时北伐的革命中心武汉。
可令贺龙没有料到的是,即使到了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贺龙部也没有逃脱被裁减的命运。在北伐各军纷纷扩编的时候,贺龙部却被硬性裁减了7个团,兵力也由过去的两万余人锐减至一万余人,其番号也有第八军第六师变为独立师。
贺龙部有功不赏反而被缩编,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其一、贺龙的左派表现始终是国民党右派的腹心之患,他们决计不会允许一位左派将领拥有过多的兵权。相对于同为左派将领的唐生智和张发奎,贺龙是真左派,而唐生智和张发奎是假左派,他们是借左派之名来为自己谋私利的,和贺龙一心为民请命的真左派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其二、贺龙不属于国民党内部的任何一个派系,而是属于在朝中无人的一位纯粹的将领。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国民党内部各位大佬虽然对贺龙百般拉拢,可都没有效果。他们又岂会允许一位不投靠他们的将领手握重兵呢?
其三、贺龙虽然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但在中华革命党改组为国民党的时候,贺龙却并没有加入改组,因此,贺龙并没有真正加入国民党。以这种身份又岂会获得国民党的信任?
其四、贺龙部队中有着大量的***员存在,这在国共两党关系紧张的时期,是一种不可靠的象征,他们又哪里敢给这样一支队伍加强实力?因此,国民党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不会允许贺龙握有重兵的。虽然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是贺龙在北伐战场上仍然是冲杀在前,尤其是在临颍小商桥一战,贺龙部击败了由张学良率领的铁甲坦克车队,立下了大功。
本来这一仗应该是唐生智部担任主攻,可是唐生智害怕损失,就命令张发奎部担任主攻,贺龙此时归张发奎统领,被委以主攻重任。贺龙明知道这是想要把自己当炮灰的险恶之举,但仍率部奋不顾身,英勇杀敌,虽然击败了奉军张学良部,但自身也损失极大。此战过后,张发奎(第四军军长)赞叹道:
由于贺龙在此役中的优秀表现获得了各界的充分肯定。1927年6月,武汉国民政府扩编军队,贺龙部队由独立师扩编为第二十军,贺龙任军长。
从1916年贺龙以两把菜刀开始革命开始到1927年,历经11年,贺龙以战功升为军长。
在这11年间,贺龙不计个人名利,不受拉拢,一心为国为民,始终在寻找着一条能够适合中国的出路,终于在1927年寻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贺龙率领20军成为了起义军的主力,这一天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日,贺龙元帅也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顺帝时置山阴。此之贺氏,其开基始祖为汉庆纯。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之贺氏,其开基始祖为后魏贺兰氏、贺赖氏改为贺氏之后裔。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
贺(hè)姓,据1998年统计,是第97大姓。
「贺」源出
一;为「庆」氏所改,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桓公之孙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为氏。东汉时有庆纯,任侍中,当时汉安帝之父为清河王刘庆,为毕清河王的名讳,庆纯改姓为「贺」氏(取「贺」与「庆」两字义同)。故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后方有贺氏。二﹕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贺兰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贺」氏。
迁徙分布
中国贺氏播迁各地,主要是在汉代之后,分布地区广泛,郡族门望较多。据《元和姓篡》记载,庆质的孙子叫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的孙子贺邵任中书令,邵的儿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修的12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孙就是唐玄宗时秘书监贺知章。又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南北朝时,后燕有清河太守贺耕,南凉都乐都(今属青海)有将军贺连,宋朝时有忻州定襄(今属山西)贺氏、易州(今属河北)贺氏、开封陈留(今属河南)贺氏、蔡州(今河南汝南)贺氏、洛州(今河南洛阳)贺氏、济南(今属山东)贺氏、会稽(今浙江绍兴)贺氏、齐州临邑(今属山东)贺氏,密州(今山东诸城)贺氏等。
堂号
“四明堂”:唐朝时光禄大夫贺知章,诗作得最好,书法也漂亮。醉后作诗填词写字,毫不费力就成了卷轴。他自号“四明狂客”。
贺知章:字季真(659─744),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县),唐代著名诗人。能诗,又工书法,尤善草隶,其诗今存20首,其《回乡偶书》传诵颇广。他高寿85岁,为贺氏名人中得寿星者。
贺岳:海盐人(今属浙江),明代著名医学家,著有《明医会要》 、 《医经大旨》 、 《药性准绳》等。
贺龙:(1896-1969),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翻开英烈名录,耸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又一座英雄的雕像:“贺士道,贺龙的父亲,1920年牺牲在桑植;贺文棠,贺龙的弟弟,1920年牺牲在桑植;贺英,贺龙的大姐,1933年牺牲在长湾;贺戊姐,贺龙的二姐,1933年牺牲在长湾;贺满姑,贺龙的四妹,1928年牺牲在桑植梭场坪;贺文新,贺龙的堂弟,护旗兵班长,1928年为了向贺龙送紧急情报活活累死途中……”一一数去,清一色的贺姓英烈,清一色贺龙家谱中有名有姓的英雄。仅北伐革命到红军长征胜利这段时间,光贺姓英烈就多达89人。然而,不论遇到多大危险,不论付出多么大的牺牲,贺家宗亲族人都矢志不改地跟着贺龙继续革命。最能见证这一点的是贺龙的出生地洪家关。这个平常的湘西古镇,因为贺龙的原因,历史上曾三次遭血洗之灾。
洪家关“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建设,是省财政厅、市、县领导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到2016年3月22日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的红色纪念工程,也是统筹区域发展,建设全面小康,实行精准扶贫的民心、民生与实事工程。
2015年1月27日,桑植县委书记刘卫兵一行深入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就洪家关“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再调研、再动员、再部署。刘卫兵要求,要以2016年3月22日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为时间节点,齐心协力,鼓足干劲,按时保质完成洪家关“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现代农业大鹏蔬菜餐厅占地约6亩,蔬菜生产基地、猕猴桃采摘基地、稻田公园占地近100亩,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系现代农业园区的工程之一,集生产发展、观光体验、农业科普、餐饮旅游于一体,将成为张家界乃至大湘西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贺龙故居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是湘西常见的木架毛瓦平房贺龙简介,院内修建了贺龙生平事迹陈列室,1983年,湖南省人民 将贺龙故居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龙是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军事家,是中国人民 的创始人之—。他一生奋斗,出生入死,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丰功伟绩,为祖国的建设和国防的强大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是桑植人民的优秀儿子,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杰出英雄。
这是一栋坐北朝南、四扇三间的普通木房,原是贺龙祖父贺良仕于清道光午间修建的,后为贺龙的父亲贺仕道所继承。
贺龙和他的姐姐、妹妹、弟弟都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由于他们家人口多,贺龙父亲将这三间房用木板隔成六间。正中一间为堂屋,门首红底金字匾额上的“贺龙故居”四个字为 手书。堂屋前间过去是供奉家神和红白喜事用的厅堂,这里置放贺龙元帅身穿戎装的半身铜像。堂屋后面是退房,是贺龙姐姐和妹妹的卧室。左前间为火炕屋,冬天,全家人就在这间屋里生火取暖,来人来客贺龙简介,也都招呼在这里就坐。
2006年05月25日,贺龙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抬头仰望依旧清晰能看到“贺龙故居”四个醒目大字,古朴的房屋构造不禁让人想起当年战士们坐在一起激烈的讨论着如何取得战斗胜利。
贺龙同志卧室,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居住的艰苦环境,满满的回忆卧室陈列有木床、被褥、蚊帐、木箱、书桌、靠椅、灯盏架和女人做鞋用的竹篮、洗衣棒等各种常用器物 。
部分生活用品展览。
威力巨炮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狠狠的震慑了敌人。
贺龙元帅在革命战争年代中“运筹帱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指挥谋略,以及他亲临前线、英勇抗敌、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永远留在人民心中。本期介绍结束啦,下期陆续更新中,喜欢记得关注哦。
《贺龙元帅》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该书主要介绍了九卷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选取元帅人生经历的不同侧面和重要阶段,从探索元帅心灵和情感的轨迹入手,艺术地再现了元帅的独特形象,重新抒写了我军的光辉史册。
贺龙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一生追求真理,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战争年代,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善战,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和平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他对敌人恨,对人民爱,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大公无私,刚直不阿,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平易近人,豁达大度,爱护战士,关心群众。他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品德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贺龙元帅(1896~1969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原名文常,湖南桑植人。1916年为反对反动政府盘剥,两把菜刀闹革命,夺取盐局武器,开始武装斗争。同年参加讨袁护国军。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年底开辟湘鄂西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1934年开辟湘鄂川黔根据地。1935年参加长征,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一二O师师长,陕甘晋绥五省联防军司令员。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任西北军区司令员、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于1969年6月9日逝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著作有《南昌起义与我军建设》等。
众所周知,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起名形式,像老一辈很多人名字都是按家谱起的,父姓+中间的家谱,家长起好最后一个字就好了,这样的起名方式挺简单省事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却不愿用这种方式给宝宝起名了,这是为啥呢?
首先用家谱起名经常重复而且不好听,之前流行家谱取名,是因为大家受到的教育不高,文化水平有限,时间久了,名字经常会重复。当然最主要的是如今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文化水平提高,接触的文化和思想越来越先进,不愿拘泥传统的一些习俗。
其实对于年轻父母而言,都想给孩子起一个好听而响亮的名字,但是碍于族谱,可能起名字的时候就受到了约束,觉得很难取到一个好名字,所以现在自然没人愿意用家谱起名。
现在中国一共有四千一百多个姓氏,而中华姓氏的形式更是源远流长,姓氏的成因也是很多元的,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或家谱,而族谱里记载的字辈,那可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其实字辈对一个人来说,如同姓名一样重要,按字辈可以追根溯源,找到自己的族人。
家族的字辈
在古时候,各个名门望族都有着无数个字辈,每个字都有特殊的含义,字辈。是祖辈定下的一代代传承,每个姓氏都不一样。
以前起名字字辈一般就是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可后来人们不愿意把字辈放在名字里了。久而久之,有些家族的字辈就被人们淡忘了。大家想知道自己的字辈,可以去老家翻翻自己的家谱或者族谱。
家谱,有利于人们追根溯源。家谱的核心部分是世袭,记载了家族史至今的血缘发展过程。因此家谱的世袭内容,也成为人们追根溯源的主要依据。记下了每个族人的生平,分清了每个支派的世袭,使木得其本,水知其然。
字辈是重要取名形式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间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
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他一直延续到现在,关于字辈的起源现已难以考证了。不过一般认为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唐朝,比如韩氏的字辈,是唐朝韩愈谱写的。
字辈的形式很丰富。其中以诗体和对联最为常见。比如贺龙元帅家族的字辈,贺氏宗族即以“大廷良土,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十六字排辈。
用对联做字辈
用对联做字辈的也有很多,最早的就是赵匡胤为其后代拟定的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
在明代以前,孔氏的后裔没有固定的排辈,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字辈,从孔氏第五十六代开始排起,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
明真宗年间又立了十字十辈。清同治年间,孔氏又立了十字十辈。
一九一九年孔氏族人又立二十字二十辈。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家说孔孟不乱辈儿的道理。
举几个孔家名人的字辈例子,比如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就是孔家的令字辈。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四大家族的孔祥熙,他是祥字辈。援藏干部孔繁森是孔家的繁字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他是孔家的庆字辈。
明朝皇室的字辈
再来说一个明朝皇室的字辈。明太祖给每个儿子定了一个备份表,每个表二十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还有一个规定从字辈开始,每五个字辈命名,以五行为顺序在同辈之内,依次以偏旁部首来命名。顺序是木、火土金水轮回旋转。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一翻明朝皇帝的名字,其名字当中的字基本上都是有金木水火土,这几个字作为偏旁部首的字。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朱元璋一大家子人的名字,简直就是一个化学周期表啊。
总结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字辈的,每个字辈都有一个特殊的含义,不知道你现在的名字是不是按照家谱里的字辈而起的呢?
1916年,贺龙两把菜刀起家革命,11年后升为军长,他的能力有多大
本文2023-09-28 20:47:0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