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后人,寻祖。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闯关东后人,寻祖。,第1张

居住在辽宁省锦州市的千余名聊城王姓后裔,苦苦寻找在原堂邑县境内的祖籍,但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的愿望还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盼望能有人帮他们一把,找到祖籍和同宗,实现他们整个家族的夙愿……

寻根问祖梦难圆

3月17日,一位操着东北口音的男子打来电话,称他代表上千名同族人,恳求聊城晚报帮他们实现和聊城祖籍的同宗相见的夙愿。

男子名叫王晓辉,家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镇安乡东边村,但祖籍在聊城。王晓辉说,本来他的家族曾有家谱,家谱上记载着祖先的详细居住地,但遗憾的是,家谱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毁掉了。

如今他们的家族人口已逾千人,分别居住在辽宁省内外,随着家族人口的增多和岁月的流逝,族中长者也渐渐去世,熟知家族历史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而我们族人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为了加深族人的感情,也为了方便后人认祖归宗,我们王氏族人决定寻找祖籍。”但遗憾的是,王晓辉族人对山东同宗的亲人们的讯息一无所知。

“恳求所有的好心人能帮助我们,帮我们找到祖籍地及同宗人。”如果愿望能够实现,他们会深表谢意。

祖籍的模糊记忆

据王晓辉家族的老人们介绍,他们的祖籍在山东省东昌府堂邑县(即现在的堂邑镇和冠县一部分村镇)。

大约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因为天灾等原因,王晓辉的祖先兄弟二人(也有说是弟兄三人,名字已经不详)一起逃荒到了东北,他们挑着挑子经陆路到了辽宁省锦州市小黑山(即现在的黑山县)东边壕。

初到该村时,村子附近是一大片芦苇塘,几乎是荒无人烟,村中只有史姓一家人。后来王姓逐渐发展壮大。据说,王姓后代曾经将祖先灵柩送到山东原籍祖坟处安葬。

但由于堂邑建制的屡次更改,现在王晓辉的族人对祖籍的确切位置已经不知道了。

血浓于水情难泯

王晓辉说,从祖先逃荒到东北至他这一辈大约有十四代了,他只知道他父辈以上的四个辈分,依次为永、国、振、万字辈。他们族中有的老人至今还保留着一部分聊城方言,比如称“上厕所”为“解手”,称“倒水”为“筛水”,而且喜欢没事倒背着双手走路,村中曾经有几棵超过百年的老槐树,估计也是先人们从聊城带过去的。

“如今我们都为找不到祖籍而羞愧,作为后世子孙愧对列祖列宗,也对不起子孙后代!”王晓辉说,能找到祖籍和同宗人,是他们上千人的愿望,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寻根情结十分浓厚,对能否找到祖籍格外关注。

王晓辉恳求所有的好心人能提供线索,了却他们千名族人共同的夙愿。他们也希望祖籍的同宗人能主动和他们取得联系,“我们是一家人,来自同一个根,我们真的很想你们!”

四川万县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民国)史锡永纂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排印本一册。

四川万县史氏支谱正编,(民国)史封铨纂,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万县鹳石庄史氏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排序:

俸万正玉宏秉学章仲廷绍怀清敬礼儒连必可兴

  史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姓氏起源

  史姓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聚集地(迁徙分布)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史丹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

  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历史名人

  史可法:抗清名将。在兵困扬州时,他拒降固守,奋战到底,不幸英勇就义。

  史孟麟:明朝理学家。他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

  史 鱼: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著称。临死时,还劝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后人称为"尸谏"。他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

  史 籀:周宣王时书法家,相传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唯物主义命题。

满族姓氏与旗属没有关系,旗属是满族人在清朝工作的地方。不能以姓氏查旗属。

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所载为,史 si hala。

满族史姓有两个出处;

一是出自于渤海国女真人,这部分人是早期由于各种原因迁徙到东北的汉族人,习惯了女真人的生活方式,融入了女真,清代成为满族人。

二是随着清初满州族人的南进,不断有汉族人史姓加入汉八旗,继而成为满族人。

著名人物有几位:

[达成] 台尼堪,满洲正蓝旗人,世居抚顺。

[史纪由] 尼堪,满洲镶蓝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国初来归。

详细情况要靠迁徙史、家谱家族排字和家族传说来印证。

根据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史姓排名85位。百家姓排名63位! 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 《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子孙以官职“太史令”的史字为氏,称史氏。

史佚-西周太史令佚(辛甲三子)。因官而得姓。

史鱼-春秋时卫国史官。

史大奈

史恭-汉宣帝舅公,凉洲刺史,抚养、辅佐宣帝有功,赠杜陵侯。史崇高祖。

史崇-史姓家谱始祖。东汉溧阳侯。

史万岁-杜陵人(今陕西西安)。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

史大奈-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唐朝开国功臣。

史务兹-唐朝武后之宰相。溧阳侯21世孙。

史思明 ,[1] 宁夷州(今 辽宁)突厥人, 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居营州柳城,初名崒干, 其貌不扬,懂六蕃语。姿癯露,鸢肩伛背,廒目侧鼻,寡须发,躁健谲狡史 。突厥族,宁夷州人,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著名唐朝叛将,“安史之乱”祸首之一。

史朝义:(公元?~762年待考),突厥族,史思明的长子;楼烦人(今山西)。著名唐朝“安史之乱”叛将。

史浩-南宋朝宰相。为岳飞平反昭雪。溧阳侯35世孙。

史浩

史弥远-南宋朝宰相。史浩四子。溧阳侯36世孙。

史嵩之-南宋朝将军宰相。史浩侄子。溧阳侯37世孙。

史嵩之

史天泽-元朝忽必烈的丞相。镇阳王。

史天泽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史夔-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师。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阳侯51世孙。

史贻直-清朝文源阁大学士,宰相,军机大臣。溧阳侯52世孙。

史籀:(生卒年待考),周朝初期著名史官史佚后裔。著名周宣王时太史、书法家。

史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晋国大夫。

史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鲁国宰相。

史丹:(生卒年待考),字君仲;鲁国人,徙杜陵。著名汉朝大臣。

史游:(生卒年待考),西汉人。著名西汉书法家。

史道硕:西晋画家,他有四个弟子,皆以善画得名。

史弘肇:(生卒年待考),字化元;郑州荣泽人(今河南郑州)。著名五代后汉名将,以武功显名。

史伦:(生卒年待考),燕京永清人(今河北永清)。著名宋朝教育家。

史达祖:(生卒年待考),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人(今河南开封),居杭州。著名南宋词人。

史际:(生卒年待考),江苏溧阳人。著名明教育家。

史孟麟:(生卒年待考),江苏宜兴人。著名明朝理学家。

史震林:(生卒年待考),字岵冈;江苏金坛人。著名清朝文学家。著有《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

史荣椿:(生卒年待考),字荫堂;直隶大兴人(今北京大兴区)。著名清朝抗英将领。

史良-前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史玉孝-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史可-**演员。

史玉柱-企业家

史泰祖-香港著名皮肤科医生

史量才-民国爱国报业家

史东山-**导演

史久镛-海牙国际法庭庭长

史群-当代水产学家

史克信:(公元1928~),黑龙江克山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史泽波:(公元1899~1986年),字恩澍;河北献县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十九军军长。

史宏烈:(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华北“剿总”军法执行部主任。

史文桂:1947年任澎湖列岛要塞司令,1948年9月授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炮兵司令。1954年退役。

史锐: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联合后勤司令部副总司令。

史玉波:(1954年10月~),河北枣强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史兰芽:浙江省杭州市人,影视演员。因为出演电视剧《围城》而成名。

史冬鹏:中国男子110米栏项目的运动员。

史文清:江西省政府副省长。

史文中:现任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地球资讯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史和平:江苏省政府副省长。

史姓起源 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子孙以官职“太史令”的史字为氏,称史氏。史氏来源也有下五种说法: 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根据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史姓排名85位。百家姓排名63位!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 《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子孙以官职“太史令”的史字为氏,称史氏。 目录 [隐藏] 1 来源 2 始祖 3 初祖 4 史姓分布 5 史氏迁徙 6 郡望堂号 7 史姓家谱 8 史氏祖训 9 各房字辈 10 宗族特征 11 史侯祠 12 历史名人 13 现代名人 史姓-来源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史姓-始祖 黄帝玄孙帝喾高阳氏之子弃。 史姓-初祖 尹佚:周成王史官,史家称为史官典范,后人以其职为姓史。 史姓-史姓分布 史鱼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史丹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史姓-史氏迁徙 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五位,人口约三百零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9%左右。 史氏起源复杂,自以官为姓称史氏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至魏晋南北朝时,在中国北方就已形成了五个郡望,郡望中的史氏主要源于汉朝史丹之后。 另据学者考证,源于安徽宣城的史氏族人皆为仓颉之后,从湖北武昌分支出来的史氏族人则为尹佚(史佚)的后裔。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族人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因政治,战争等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离开中原迁徙的史氏族人部分移民,又改为姓石。 西汉朝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史恭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固城镇)。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汉时期,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四川青神)。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族人分布。 史丹裔孙、后汉归义侯史苞的后人,在西晋时期因避永嘉之乱迁河西建康(今甘肃高台),遂形成当地望族;史丹孙史均,其儿子崇东汉初年累官至青、冀二州刺史,封溧阳县侯(今江苏高淳固城镇),后遂率子孙定居溧阳,形成宣城史氏望族;史丹裔孙史节为唐礼部侍郎,迁高密(今山东高密),后形成高密望族;史丹有一孙史圹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其中遂为京兆望族。这期间,突厥阿史那氏改姓为史氏后,在河南一带繁衍,成为当地一大姓氏。西汉末,史氏族人已入迁广东、广西。东汉时,迁入四川。 史氏族人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至唐、宋之际已分布江南许多地方,宋、明以后,史氏族人遍布全国。 唐末五代时期,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 宋朝时期,今江西、河北有史氏。 至明朝时期,史氏族人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 清朝以后,史氏族人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今日史氏族人尤以湖南、山东为多,两省史氏约占全国史氏人口的37%以上。 史姓-郡望堂号 史浩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郡望: 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北朝魏废。 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史姓-史姓家谱 史嵩之 全国:史氏谱録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史姓-史氏祖训 史氏八行垂训:孝、友、睦、姻、任、恤、中、和。 史氏皇祖十戒训:戒不孝不悌、戒不睦宗党、戒不尚节俭、戒赌博、戒奸盗、戒嗜酒、戒行凶、戒误入优隶、戒出入衙门、戒不完国课。 史氏家训:立身、孝友、敬祖先、睦亲族、敬师、取友、教弟子、和邻里、肃闺门、御仆蜱、酬恩释怨、排难解纷、治家敬宾、施药传方、不妄杀、官箴。 史姓-各房字辈 1、 江苏埭头分支---47世开始:以--忠--良--显--瓒--述--是--景--企--嘉--彦--庆--斯--衍--方--正--守--宗--法--诗--书--佩--圣--贤 2、江苏夏庄分支---47世开始:继--致--顺--积--美--乔--期--仍--愈--贤--来--裔--仪--悠--远--会--运--昭--简--编 3、湖南永兴、桂阳分支---54世开始:尚--学--德--义-世--维--昌--昭--承--久--济--美--习--庭--顺--XX-财--明--高--阳--慎--忠--仁--福--初--达--重--其--勇--从 4、山东栖霞分支---24世开始:大--本--汝--先--树--峻--德--志--克--明--统--绪--务--可--继--延--世--善--永--存 5、河北沧州史家楼支---56世开始:锡--汝--林--焜--淑--铭--清--树--炳--坮--祖--恩--贻--泽--远--万--世--永--承--昌--忠--信--振--国--运--孝--友--传--家--本--和--善--秉--先--久--端--品--在--淳--良--贤--达--惟--圣--学--文--方--保--济--祥 6、河南邓州-----天 清载德政代传永流芳 7、济南淄川县---振,海,俊,宪,克,向 8、山东省莒县鸡山沟村----永、桂、兴、高、力、业、成 9、江苏丰县:迁丰后长房11世~30世 :一--惟--克--敦--宗--九--运--复--肇--宏--友--恭--延--绪-- 广--蔚--起--焕--家--乘 迁丰后二三房13世起:以宽厚作基,用忠孝为先,志经德蔚起,庶百世永绵 31世起长二三房共用:乐遵砚祖训,教诲见天真,业隆声誉远,品端由学纯 史姓-宗族特征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指引前行的明镜,史姓族人多以此铭为鉴。 2、史姓族人多功成名就,千古流芳。如汉有名臣史丹,宋有词人史达祖,明有民族英雄史可法,清有文学家史震林等,举不胜举。 3、史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明代孙士壁编史姓字行为:“缵述多俊奇,丕泽承嘉顺,京昌众深衍,后代存兴贤。”又史良书新续《史氏宗谱》,内载浙江余姚史姓后嗣辈份派语二十字:“道翁叔字景,甫叟可均国,世贵端良彦,德及忠厚嗣。” 史姓-史侯祠 史天泽 史侯祠为史氏家庙,祭祀东汉溧阳侯赠司空史崇。从汉朝兴建,三国吴时和晋朝世代保持(史侯祠旧址,即埭头中学现址)。有司空庙碑略可证。 据《重修司空溧阳侯庙记》中记载宗庙的建置,由来很久。“宗”是说尊,“庙”是说貌,尊崇祖先容貌的处所,尤其不可不严格确定它的规章制度。司空御灾捍患,后汉光武帝刘秀赐封溧阳侯于此,子孙继承封爵,成为世嗣的开始。后代一直祭祀不缺,朝列九禅,泽垂千载,古树茂盛,高接楼墙,供享洁净,帏帐肃穆,不行动就产生敬意,不发怒就显示威严,全县都仰承他的神灵保佑……然而殿堂久远,土木颓坏,屋瓦分散,横梁倾斜,漏雪透风,积年累月,虽然神灵好象仍在,可是殿堂的形状不存。因此,二十三代孙,朝议郎,前杭州临安县令,上柱国史有则,官居五命之尊,也是宗族中各支之首,化育全宗族的德行,以和睦安抚千万家,发出号召,别人马上响应,大家乐于完成,他认为难以依照旧有制度,就建立了新的规章,与众人商量,意见一致,得心应手,子孙愿出力出钱,行动十分迅速,不满三月,参差纵横,房屋蔽日,飞脊遏云,宏丽坚固,周环密致,使得神灵能够永远安住。他就这样努力地继承旧业。 唐朝会昌六年农历8月21日,宗长二十三代孙,朝议郎,临安县令,上柱国史有则,连同各院弟侄和各支长,孔目职司等,一起料理修建。南唐升元三年(公元939年)境内大旱,后人把对史侯的尊崇化为祈雨的希望,当时知县郭延绍在庙中求雨,其后果然下了雨,立碑记载这件事(有祷雨碑。南唐升元三年农历7月15日,尉迟胜撰,吴仁赡书,知县事郭延绍,守县尉张说立碑)。 到了宋朝,又屡次求雨正巧应验。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尚书省发下文书,皇上诏赐“显惠庙”匾额,县丞方洙撰写碑文(匾额和石碑都曾存放侯祠)。宋政和六年(公元1124年)加封“灵济公”。 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庙被烧毁。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浮梁教授史礼之禀知官府,溧阳知州,东平人史光祖捐出薪俸,倡议修建,教授长沙人张崇写了碑记(明朝洪武年间重立碑石,曾存侯祠)。

闯关东后人,寻祖。

居住在辽宁省锦州市的千余名聊城王姓后裔,苦苦寻找在原堂邑县境内的祖籍,但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的愿望还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盼望能有人帮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