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都在学什么?主要就业方向都有?
植物学 (botany)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的科学。它的主要分科有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地理学等。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等。
植物学研究生根据其研究方向的不同,就业状况会有所差异。总体上来说,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居多。但也不一定非得从事植物学研究工作,植物学知识同样可以用于其他科研领域。比如一些园林单位、制药公司、种子公司和政府部门都会招聘该专业人才。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以植物为研究对象。早期人类的食、住、衣、药、装饰物、工具等乃至巫术用品无不取自植物。绿色植物借助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养育了一切生物,而今日人类及许多生物所需的氧气全系35亿年以来植物借光合作用所产生。
原始人先是采集植物,以后进而种植植物,自农业人口定居之後才出现了人类文明。人类在这些活动中积累的知识便构成今日植物科学的基础。今日常称亚里斯多德的弟子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 300BC)为植物学创立者。
1.菌根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本方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研究,重点进行植物与微生物共生关系理论和应用研究。共生关系主要研究陆地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生态分布规律,菌根共生体在植被恢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应用;丛枝菌根共生体与道地中药材生长和有效成分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菌根生物技术的研发工作。
2.植物多样性与系统进化:本方向在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层次上开展不同植物类群系统分类和进化生物学研究,利用孢粉学、植物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技术和方法深入探讨植物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地位,为建立自然分类系统和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依据。重点开展豆科、菊科等被子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育、系统进化和资源持续利用的研究。
3.道地中药材资源持续利用:本方向以药用植物学和中药材现代化技术为基础,开展河北省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育、营养代谢调控、有效成分检测与评价、环境修饰等方面的研究,与相关学科相结合,为我国尤其是河北省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中药材现代化技术体系的发展服务。
4.资源植物化学:本方向以有机化学和植物学为基础,运用化学和现代分析手段,开展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测定、生物活性与功能、结构修饰与合成的研究,与相关学科相结合,重点开展植物源药及生物农药、生物活性成分及天然先导化合物等领域的研究。
5.植物分子生物学:本方向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致力于外源基因克隆和向植物的转移及表达,并以转基因植物和合适的栽培种或野生种为育种材料培育带有转入基因性状的植物品系领域的研究工作。重点开展农作物和药用植物优良基因的筛选、克隆和表达等领域的研究。
:人类对植物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采集了植物的种子、茎、根和果实。植物学的创始人是提奥夫拉斯图(Theophrastus),在他的著作《植物历史》(也称《植物调查》)中将植物进行了分类。1世纪希腊医生迪奥斯克里德斯(Dioscorides)的著作《药物论》(De Materia Medica)为以后药用植物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1593年中国明朝的李时珍也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17世纪末英国生物学家雷确立了现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17世纪,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显微镜,开创了植物解剖学的研究,随后植物生理学和植物胚胎学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近代植物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是胡先骕,编写了中国第一部中文《高等植物学》,发现了中国的“活化石”水杉,并将其命名。
参考资料:
-植物学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蘑菇属于植物么
蘑菇不属于植物 ,它是真菌
真菌是一个很大的生物类群,大约有10万种,其中包括各种霉菌、酵母菌和蘑菇伞菌等,在整个生物界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虽然它们很早就被科学家们勉强地归入到植物界中,但关于真菌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有关真菌的最早论述应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著名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首次在自己的著作中描述了真菌的特性。大约过了300年后,著名科学家达普林尼开始把蘑菇分为可食蘑菇和有毒蘑菇两种。然而,人们对真菌的认识,长久以来一直徘徊在十分幼稚的水平,仅仅知道它是一类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常常依靠腐生和寄生的生物。科学家们甚至无法确定真菌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没有一个人能为它下一个权威性的确切定义。
随着对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纷纷对它的正确归属提出了各自的论点。在较早的时期,植物学家尼克尔认为,真菌的形态虽然多种多样,面貌各异,但都是植物组织分泌出的产物,它们就像植物身上的废料一样,不能划入到生物的范畴之中,因此他认为真菌更接近于矿物,而不是接近于植物。虽然尼克尔当时注意到菌丝的形态,但他却错误地以为,那些蛛丝般的物质仅仅是植物的分泌物,实际上,这恰恰就是真菌本身。
在这个问题上,就连赫赫有名的植物分类学家、瑞典自然学家林奈也感到迷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他认为真菌是动物,因为他在真菌中发现了一种与水螅相似的小动物。以后,法国生物学家瓦扬针对学者们一筹莫展的情况,十分有趣地把真菌称为“破坏了自然界普遍和谐性的魔鬼杰作”。他说,真菌是植物,可又没有花,它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就是为了刁难最有天才的研究者。
尽管在真菌的分类上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但大部分植物学家认为真菌是植物性的有机体。比如巴黎植物园的植物学家杜尔涅福尔认为,真菌和地衣应归为一类,并把它们合称为“无花无果的草藻木”。在真菌研究的历史上,意大利科学家密凯利首次打开了通往真菌生活史迷宫的大门。他以出色的研究证明了,真菌是由十分微细的孢子来传播繁殖的。从此以后,人类结束了对真菌盲目猜想的阶段,使研究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更高领域之中。
到了18世纪,林奈把真菌列为与藻类相邻的另一个特殊类目。但是,就在大多数人认为真菌是植物的时候,不少植物学家又提出一个强有力的新观点。他们认为,真菌在地球生命史的早期就已经诞生,再加上没有叶绿素,不能自我制造食物,所以不应该属于植物界,而应当处于与植物界、动物界相并列的第三个独立的特殊的界——真菌界。但是,这一新观点没有受到同行们的支持,经过反复多次的激烈争论,最后还是把真菌列入到植物界。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以前一度被忽视了的观点又渐渐得到了重视。1909年,俄国科学家曼莱日柯夫斯基再次提出:在动物界和植物界之外成立一个新的界,即真菌界,里面包括细菌、蓝绿藻和真菌。
一时间,其他科学家对这种分类法作了许多科学上的具体论证。他们指出,这互相并列的三界在生活方式上各有特点。它们分别来自于三个假设的祖先:原始的寄尸植物;原始的寄养植物;原始的动物。后来科学家们进一步提出,生物界可以分为四个界:裂殖界(细菌和藻类);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生物学专家们采用了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分别从生物化学、细胞学、遗传学等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真菌。他们发现,真菌确实兼有植物体和动物组织的特点。例如,真菌能直接进行氨交换,在细胞壁中有几丁质(壳多糖),贮有肝糖。从这
蘑菇属于植物、动物还是其他生物?
其他生物
蘑菇是根茎类吗什么植物
根茎类食物,农药残留较低,更利于身体健康。常见的根茎类食物有红薯、土豆、山药、萝卜等。
蘑菇和木耳属于菌类,请问它是属于动物还是植物?
表面看这个问题很无聊,但细细看来还真提得有点意思,就相当于问虫草是动物吗植物一样。呵呵,但可以告诉你,蘑菇和木耳均属植物。
因为真菌是具有真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种属很多,已报道的属达1万以上,种超过10万个。其营养体除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外,大多是由纤细管状菌丝构成的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无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都有隔膜,前者称为无隔菌丝,后者称有隔菌丝。在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最具特征性的是含有甲壳质,其次是纤维素。骸见的真菌细胞器有:细胞核,线粒体,微体,核糖体,液泡,溶酶体,泡囊,内质网,微管,鞭毛等;常见的内含物有肝糖,晶体,脂体等。
真菌通常又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它们归属于不同的亚门。
大型真菌是指能形成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蘑菇、平菇、木耳、银耳、竹荪、羊肚菌等。它们是一类重要的菌类蔬菜。
蘑菇是植物还是真菌?
蘑菇是真菌。与植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细胞结构及同化作用类型上。
1、细胞壁:真菌细胞细胞壁成分是蛋白质和糖类,植物细胞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2、同化作用类型:真菌为异养型,植物绝大多数为自养型。
蘑菇到底是不是植物?
》,正文也有相应的改动。 1735年,瑞典著名博物学家林奈出版了《自然系统》一书的第一版。在这本仅仅11页的小册子中,林奈把大自然中的万物分成了三“界”(直译就是“王国”):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按林奈的看法,除掉无生命的矿物之外,一种生命如果不是动物,那就一定是植物。动物的特点自然是“动”,所以可以靠移动身体吞食别的生物为生;与之相对,植物的特点自然就是“静”,它们不会运动,所以要么靠光合作用自力更生制造食物,要么就只能靠寄生不劳而获了。按照这个标准,海带、紫菜这些大型藻类,蘑菇、木耳这些真菌,自然都是植物。 林奈时代的显微技术还不够发达,人们肉眼能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多细胞的、大型的生物,所以这种两界划分看上去相当合理。可是到19世纪越来越多的单细胞生物被发现之后,生物学家们便忍不住要为眼虫(裸藻)之类既能运动又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奇特生灵的归属问题大伤脑筋了。最后还是两位科学家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把它们统统划出去!这样一来,在动物、植物之外就出现了第三个界:原生生物界,它包括所有的单细胞生物。 然而这个方法实在有点偷懒,它只是解决了名分之争,却并没有说清楚原生生物和动物、植物之间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也难怪,在人们对细胞和生物大分子没有充分的了解之前,光从生物的表面特征是很难确切地指明生命之树的进化关系的,这就好比把你带到一大群绵羊面前,你能只凭长相就准确推断出它们的家谱来吗? 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用DNA技术精确判定绵羊的谱系了。同样,对于原生生物和动物、植物的关系,我们也可以从分子、细胞两方面进行比较准确的判定。英国一位叫卡瓦利耶-史密斯(T Cavalier-Smith)的生物学家近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重建生命之树的工作,比起林奈的两界系统来,他的结论真可谓翻天覆地:除掉细菌、蓝藻这类太过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外,剩下的单细胞生物要分成两大支:单鞭毛类和双鞭毛类。动物和真菌都是从单鞭毛类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其他植物却源自双鞭毛类单细胞生物。 就是在这些剩下的植物里,也有一道鸿沟把它们分隔成迥然不同的两支。海带之类的褐藻属于“色泡类”,紫菜和绿色植物却属于“古质体类”。即便在古质体类里,紫菜之类的红藻也很早就和绿色植物分道扬镳了。在今天那些爱赶时髦的生物学家看来,植物基本就是绿色植物的同义词,海带、紫菜已经不再是植物,蘑菇、木耳就更不可能是植物了。
蘑菇是一种低等植物,对吗?
是,对 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地衣,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蘑菇属于低等植物中菌类的真菌。
蘑菇是不是植物?
林奈
(瑞典博物学家。动植物双名命名法的创立者。自幼喜爱花卉。曾游历欧洲各国,拜访著名的植物学家,蒐集大量植物标本。归国后任乌普萨拉大学教授。1735年发表了最重要的著作《自然系统》,1737年出版《植物属志》,1753年出版《植物种志》,建立了动植物命名的双名法,对动植物分类研究的进展有很大的影响。)
把生物分为两大类群:固著的植物和行动的动物。两百多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个两界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为一般教本所遵从,基本没有变动。
最初的问题产生于中间类型,如眼虫综合了动植物两界的双重特征,既有叶绿体而营光合作用,又能行动而摄取食物。植物学者把它们列为藻类,称为裸藻;动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原生动物,称为眼虫。中间类型是进化的证据,却成为分类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19世纪60年代,人们建议成立一个由低等生物所组成的第三界,取名为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这个三界系统解决了动植物界限难分的问题,但未被接受,整整100年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流行了一段时间,为不少教科书所采用。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又可以称为:宗谱、世谱、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
拼音:jiā pǔ。
皇帝的家谱叫玉蝶。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明清时期,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
例句:
1、这些家谱和宗谱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成为一个家族的传家宝。
2、他的家谱延续了好几代。
3、他深入查考这个家族的家谱以寻找事实根据。
4、用户可以在网站上直接创建家谱,也可以把现有家谱文件上传到网站上。
5、为了个人安危,为了不被批斗,不少家庭逼不得已把宝贵的宗谱家谱毁灭。
6、理想状况下,这份家谱需要包括至少三代人,并包含你每一个亲戚所患癌症的类别和你进行诊断时的年龄。
7、实质上,不仅人类有家谱,动植物也有家谱。
8、但是除了我们家人以外,其他人都对家谱十分着迷。
9、你肯定有点奇怪,我干嘛要搞一个什么家谱。
10、在家谱上,辈分越高的人的名字越靠前。
一篇介绍生物三域的文章
生命树之根
一篇介绍生物三域的文章从林奈开始,博物学家们使用一套等级系统将种类繁多的生物进行分类:
相似的种归为一属,相似的属归为一科,然后是目、纲、门,最后归为动物和
植物两界。达尔文首先指出,生命的等级系统,实际上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同
一种的个体都来自同一祖先,相似的种来自同一祖先,相似的属来自同一祖先
如此追溯下去,他得出结论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从某一原型传下来的
……在这个地球上曾经生存过的所有有机体,大概都是从某一原型传下来的。”
如果我们按时间顺序来看,就会发现生命的传代就象一棵不断分支的大树,树
根就是最早的共同祖先,位于树的顶端的枝叶,就是今天的各个物种。达尔文
并向分类学家们发出了根据共同祖先理论构建生命的自然谱系的号召,但同时
他也指出了其困难性:“我们没有任何家谱或徽章;我们必须根据长久遗传下
来的任何性状去发现和追踪我们的自然谱系中的许多分歧的传代线。”以后生
物分类学的发展,实际上都是在为这句话做注脚。
在当时,所有的生物都被分成动物和植物两界。虽然微生物已经被发现,
但也被归入这两界:那些较大的、较活泼的微生物被归入动物界,较小的、较
不活泼的被归入植物界。德国生物学家海格尔首先挑战这种简单的二分法。他
指出,许多原生生物象植物那样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也象动物那样能够游
动,必须另立一界:原生生物界。在二十世纪的早期,细菌被从植物界分出来,
另立细菌界。1959年,就在分类学进入分子时代的前夕,真菌也从植物界分了
出来,另立真菌界。这样,生命树就有了五根主干。
但是,细菌和其他四界的差别,远远超过了其他四界之间的差别。特别是
到了六十年代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细胞结构,这种差别更为突出:细菌的细胞
没有细胞核、细胞器,属于原核生物;而其他四界的生物的细胞有细胞核、细
胞器,属于真核生物。因此,又有人主张,在界之上应设立一个更高的等级:
超界或“帝国”(“界”的英文原意为“王国”)。其中,原核超界包括细菌
界,真核超界包括原生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这个两超界五界系统,
到现在仍然是被博物学家广泛接受的最通行的分类系统。
在分子生物学兴起之前,我们要确定一种生物在生命谱系中的位置,只能
根据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动物的形态结构复杂,可供辨别的特征繁
多,因此描绘动物的谱系比较容易。描绘植物、真菌和原生生物就要困难得多。
最困难的,是确定细菌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即使在显微镜下,也很难比较细
菌的形态结构的同异。到了六十年代,大多数微生物学家都放弃了这种努力,
宣布用传统的方法没法描绘细菌的谱系。恰恰在这时候,分子生物学的创立为
分类学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六十年代中叶,加州理工学院的朱克坎德
(Emile Zuckerkandl)和鲍林(Linus Pauling)首先指出,我们可以通过比
较不同物种的同一种蛋白质或基因的序列确定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所有
的基因都会发生随机的突变,这些突变如果能改善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或对
蛋白质的功能没有影响,就会被保留下来。这样,当两个物种从同一祖先分离
之后,他们的基因将会产生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会越来越大。比较两
个物种的基因的差异程度,就有可能确定他们的亲缘关系。
在六十年代末期,当DNA测序法刚刚被发明出来之时,伊利诺大学的伍斯
(Carl Woese)及其同事就开始通过测定DNA序列研究生命树。如果要能够追溯
到生命树的根部,需要比较一种在所有的生物中都存在的基因。核糖体(细胞
中制造蛋白质的场所)中的RNA在所有的生物中都存在。这种RNA分子共有三个
亚单位(23S,16S,5S)。伍斯他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个亚单位16S的基因。到
了七十年代末,伍斯实验室已比较了大量的物种的16S RNA的基因。他们发现,
原生生物中的某些成员,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极端环境下(比如温泉中、火山口)
的成员,虽然其细胞结构看上去跟其他成员相似,但基因序列却差异很大。他
们将这类原生生物称为古菌,将其他原生生物称为真细菌。在他们看来,古菌、
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应被视为生命树的三大分支。接下来的二十年间,对其他基
因的研究支持了这个观点。在1990年,伍斯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反
对将生物分成原核和真核两个超界,认为应该分成细菌、古菌和真核三个域。
在域之下各有几个界,其中真核域继续保留原生、植物、真菌、动物四界。目
前,三域划分已被普遍接受,但将细菌、古菌再分成几界的系统却未被接受。
毕竟,分类不能仅仅考虑亲缘关系,还需要顾及现存生物的分化程度。与真核
生物相比,细菌和古菌内部的分化不大,似乎也就没必要再分成几界。
真核生物应该是从原核生物进化来的。那么,它是从细菌还是古菌进化来
的呢?光是比较一个基因是看不出来的,因为三者的差异程度相似。这时候必
须比较两个基因,而且这两个基因必须是从以前的同一个基因通过重复、分化
演变来的。编码延伸因子(参与将DNA转录成信使RNA的蛋白质)EF-1和EF-2的
基因正是这样的基因。结果表明,古菌和真核生物的亲缘关系比他们与细菌的
关系更紧密,也就是说,真核生物很可能是从古菌进化来的。其他的结果也支
持这一点。比如,古菌的核糖体的蛋白质组分更接近于真核生物,其RNA聚合
酶也更接近真核生物。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测,大约在38亿年前,由最早的共
同祖先--一种原始的细胞生物--进化成了细菌和古菌,之后,又由古菌进
化成了真核生物。细菌也通过“内共生”方式参与了这个进化过程:一种需氧
细菌被古菌吸收演变成了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以后又有光合细菌成了叶绿体。
但是,这种已被普遍接受的景象,最近又面临着挑战。按照这个观点,细
菌和古菌最早分离,那么,古菌就不该有来自细菌的基因,然而研究发现,许
多古菌含有大量的来自细菌的基因,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基因交流。而且,真核
生物的基因应该只来自古菌,只有那些参与细胞呼吸(线粒体)或光合作用
(叶绿体)的基因才可能来自细菌,但是,研究也发现,真核生物的许多既不
参与细胞呼吸也不参与光合作用的基因同样来自细菌,表明细菌和真核生物之
间除了“内共生”,还有其他的基因交流。此外,还有一部分真核生物的基因
来源不详,既非来自古菌也非来自细菌,有人推测可能是来自很早就灭绝了的
第四个未知的域。这些结果表明,最早的共同祖先可能不是一种原始细胞生物,
而是一群原始细胞生物,它们只有很少的基因,各不相同,但是彼此之间能够
进行基因交流,形成了一个细胞共同体。以后,再从这一个共同体中分化出了
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而且,在真核生物还只是单细胞时,三者之间也存在
大量的基因交流。
如果这个新观点是正确的话,它表明达尔文所设想的生命树虽然总体上正
确,但是树根并不是一条,而是纵横交错。
植物学都在学什么?主要就业方向都有?
本文2023-09-28 19:01: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