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孔家家谱呢????
估计你是外孔吧 外孔又叫假孔 和孔家是仇敌 大约南北朝时期 ,孔家的仆人刘某几乎杀光孔府的人然后冒认为孔 后来孔家遗漏子孙报仇才翻过来的 所以不会入谱的
孔家的谱刚修完 不会有遗漏的
民间流传的“孔末乱孔”的传说,虽然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但其中不乏演绎的成份,民间传说与历史事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据史书记载,自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1年),孔子第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被封为“文宣公”,其后,子孙袭封。但到唐末,社会动乱,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在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只被任命为泗水主簿,失掉了文宣公的爵位。至五代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孔光嗣被洒扫户孔末杀死,孔末取而代之。当时,孔光嗣的儿子孔仁玉生下刚九个月,母亲将他抱到外祖母家,被外祖父张温藏匿起来,才得以幸免于难。后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有人上书皇帝,言曲阜县令孔末不是孔子的嫡裔,真正的孔子的嫡裔、第四十三代孙孔仁玉躲藏在其外祖母家,已经十九岁。唐明宗下令诛杀孔末,由孔仁玉主持孔子祀事,任曲阜县主簿。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又加封为“文宣公”。孔仁玉之后,孔氏家族子孙繁衍。孔氏子孙为纪念孔仁玉的功德,追封他为“中兴祖”,供奉在家庙中按时祭祀。
内孔与外孔是孔氏家族史上多次发生纠纷的焦点。孔氏家族历次修谱都毫无例外地对外孔口诛笔伐,说孔末是庙户刘景的后代,入庙充役后随主人改姓孔。孔末后人则不承认是外孔,这种斗争历代都有。金代明昌年间,孔末后人孔寅孙因孔氏家族不许其弟子入庙学读书,诉讼至礼部,遭到黜斥。其后,孔庭族长孔玭不许孔之仙冒充圣裔,结果全家十四口人遭杀害。
现在,曲阜孔姓众多,内孔、外孔杂居相处。外孔多年间早就随孔氏行辈,而许多年轻的孔氏后人反而不用统一行辈起名了。一些人知道有内孔、外孔的故事,但大部分已不讲究谁是内孔、谁是外孔。今天的孔氏族人自豪地感到,作为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后裔是十分荣耀的,不再那么怀念过去那种固有的宗法观念了。
明朝洪武年间,朝廷赐十个字: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
清朝乾隆年间,朝廷赐十个字: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朝廷再赐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这些字,都是朝廷赐给孔家的。后来,孟氏(孟子)、曾氏(曾参)、颜氏(颜回)、卜氏(卜商,字子夏)等孔子门人的后代,也按这些字排辈分,以示与孔氏的传承关系。
扩展资料: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孟、曾、颜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纳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参考资料:
家谱字辈的由来
用不同的汉字来表示同一家族成员的不同辈份,这是汉族家谱的一大发明。
这种情况早在三千多年前我苑氏的家谱中就有记载:
1苑氏始祖武丁----2、文----3、少壬----4、京师----5、宴享----6、会稽----7、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武丁以下第七辈,这兄弟六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典字”,“典”字就是他们的字辈。(见山东苑金铎主编的《苑氏族谱》)
这兄弟六人分别去了六个地方,这也是我们苑氏家族的第一次迁徙。
据康熙元年山东修谱的“苑氏族谱序”记载“兄弟六人自商辛年间一齐而出,艾然相行。
长讳治典至居北直保定府清苑县西北黑岗村。
次讳教典至居山东青州府高苑县东北寅阳村。
三讳礼典至居江南常州茂苑县东南江河村。
四讳政典至居河南南阳府上苑县黄杨村。
五讳刑典至居山西太原府太原县西大李村。
六讳事典至居陕西西安府鹿苑县白儿村。
在这兄弟六人中,只有第二支教典以下有明确的家谱一直记录到现在共计96代。这一支的家谱比孔府的家谱还要早720年。(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我苑氏始祖武丁在位59年,公元前1271--1213年)。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苑氏家族没有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字辈,散居于全国各地的苑氏家族所使用的家谱字辈各不相同。
全国其他各姓的字辈家谱也不都是一次形成的,例如孔府的字辈家谱就是多次奏请朝廷批准后才形成的全国统一的字辈。据有关资料显示使用字辈记录家谱是从明朝开始的。
早在元代中期孔府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规定凡54代孙均以“思”字为派,思字以下55代为“克”字,因为56代没有确定字辈,56代衍公名孔希学。57代衍圣公单名孔讷。明朝初年,朱元璋赐孔府58代之后八个字用: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孔府自己再加上56代的“希”字和57代的“言”字偏旁 ,形成了第一个十代字辈即: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衍)。到明朝天启年间这个字已不够用,由65代衍圣公孔胤(衍)植奏请皇帝,又续上10个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清朝道光年间又续了10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进入民国后,76代衍圣公孔令贻咨请北洋政府核准后有续了20个字。建、道、安、定,懋、修、肇、彝、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续、昌。这样一来孔府就有了50个字的家谱。因为这50个字是从56代开始使用的,所以,这50个字用完孔府就有105辈了。孔府的这50个字的字辈家谱,不仅孔氏家族使用,孟、彦、曾三大家族也使用孔府的这50个字的家谱。近日又得知“卜”姓家族也使用孔府的这50个字的家谱。五个家族共同使用一套字辈,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唯一的。就这样明、清之后字辈家谱得到了各家族的认可,许多家族也都是从这时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家谱的字辈。
中国现存的家谱档案,据不完全统计达万种以上,分别保管在中央和地方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历史研究所以及其他单位或个人手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玉牒总数达2600多册,大档、小档、满文、汉文、横格直格俱全,还有部分稿本。此外所藏清代亲王、郡王家谱,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旗世袭谱档,内务府庄头册及各种专业户的家谱表册,少数民族上层源流谱系,宋代杨家将的《杨氏家谱》(胶片)和民国时期江浙一带编修的家谱200多种(胶片)都是各具特色的家谱珍品。辽宁省档案馆所藏清代送往盛京敬典阁保存的玉牒等,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玉牒内容相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民间编修的家谱上千种,多为民国以后修成。山东曲阜文管会收集保管的孔府家谱亦较完整 (见彩图[中华民国时期重修][的《孔子世家谱》])。
文/余小芳
从黑虎泉出来后,接下要去的地方是孔府。
称衍圣公府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通过查资料以及导游的介绍
我知道: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代孙孔霸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宋至和二年(1055年) 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也就称“衍圣公府”。 现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 社会 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 历史 、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孔子生前并不富有而且很穷,生活穷困潦倒,死后他的思想,有关道德、伦理和教育思想的言论对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很有益,得到帝王的推崇建孔庙祭祀,他的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守庙看管孔子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在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封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达到现在规模。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
我们不能一一访游,只能在导游的引领下,从中路而入游一些主要的标志性的地方和房舍。孔府大门叫“圣府”
大门前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经导游提醒,我们发现富字少一点,“章”字下面不是早而十穿日,导游给我们解释说“富不能出头,富字出头穷断头”;章下十字穿日是说孔家文章好的冲天。传说有个故事,故事很引人回味,它不但是告诫孔子的后代,也在告诫世人,日子富了要想到天下的穷人,做文要做冲天的文章意喻做事要完美。故事可从百度网上搜到。这里给大家一个网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020/11/17132703_418348581shtml
通过大门, 穿过第一进狭长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 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下有阀阅承托,门柱有石鼓夹抱。正门左右各有厢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 社会 ,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重光门 入圣人之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此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在我们家乡叫门坊。据说这样的塞门一般官司宦人家是无资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 很多游人在这贴有门神的紧闭的门坊前照相,导游说重光门,只皇帝来了才开,还说曾经周恩来总理来时,门开了,但总理没有从中过,而是从侧面绕过去,足见总理心细,虑事周密谨慎而今,我们宿民也就只能门前拍照留念。或许能沾几许丝光微亮
然后我们走进 《衙署》大堂用于接受皇帝颁发的圣旨,或处理家族内事务的办公之地、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
左侧陈列着各种刑具与责人夹棍,让昏暗的大堂略显森严,孔圣府大堂有冤屈之灵嘛?想到此,不觉心生寒气,不敢久留。接着跟着导游走一通廊,廊两旁有长长的红漆木凳椅,有些走累的我刚想坐下休息下,导游立马说,不要坐,这是冷板凳。我只好挺了挺身子继续跟导游走,导游边走边说:为啥叫冷板凳,原来通廊里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据传明代权臣严嵩被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因此,也有人称做“冷板凳”,到孔府二堂最好不要试坐此凳。
孔府二堂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两旁立着几块石碑。其中慈禧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松鹤图”等,是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衍圣公孔令贻及其母、其妻专程赴京为慈喜祝寿时赏给的。二堂两头的梢间,东为启事厅,西为伴官厅。
二堂门外正对有一假山。这是取开门见山之意,衍圣公希望来找他的人不要拐弯抹角,有事直接开门见山,能够知无不言,这也显示了衍圣公秉公办事。
二堂之后有个不大的庭院两棵冲天挺拔的苍桧并列两旁,6个石雕盆内各立一块奇形怪状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此院的东西配房各有一进院落,东为册房掌管公府的地亩册契,内为司房掌管公府的总务和财 务;西为书房,为当年公府的文书档案室。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内宅部分,亦称内宅院。有道禁门---内宅门与外界相隔。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清朝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持武器立于门前,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
此门神是一四不像,此动物贪*无度,地位、名誉、金钱与享受无所不要,告诫孔府后人做官不要贪。最进入内宅门 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在内宅门专设两种传事的差役,一种叫差弁,一种叫内传事都有十几人,轮番在门旁耳房内值班,随时向外和向内传话。门的西侧还有一个露出墙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可想而知。封建王朝等级森严,官民有别,谈何为民。
前上房
墙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厅7间,名叫前上房。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树,每当春夏相交时节,洁白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房前有一大月台,四角放着四个带鼻的石鼓,是当年府内戏班唱戏时扎棚的脚石。清末孔府养着几十人的戏班子,主人一声令下,马上开锣唱戏。 前上房内,明间敞亮,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的“寿”字。
最后面是孔府的后堂房和后花园。后堂房是孔子77代孙孔德成的住宅,也曾是1936年他和孙琪芳结婚时的新房,里面有当时权贵和美国驻华大使赠给的沙发等时新用品和照片,是这个 旅游 点里最后的家族定格品。
我的身后就是孔子77代孙孔德成的住宅,也曾是1936年他和孙琪芳结婚时的新房
很多人围着从窗户往屋里看,导游说是孔子的母亲---大美女的画像,可我们没能看到。只得在十里香下休息和听导游瞎掰孔母之美,孔子如何丑陋,看我们随行永州九凝山风景区房地产老板若有所思之态,看来对他今后的开发会大有其启发了。下次 旅游 之地----江西,途径九凝山看他们又有什么传奇的故事明掰哩!
到是77代孙孔德成的住宅,通过窗户往里瞧,还能看到室内家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琅满目。东侧间,陈列着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还有色彩鲜艳、花纹古朴的明代“景泰蓝”。房间中间桌上摆设着一大套满汉餐具。器皿上分别雕有鹿、鸭、鱼等,可按其形盛菜。据说长期以来,孔府形成了一种精细独特的菜肴---孔府菜。各种菜制作讲究,取名典雅,如绣球鱼翅、珍珠海参、神仙鸭子、诗礼银杏、玉笔虾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 西里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签阅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 宝,书架上还陈列着儒家经书和孔氏家谱。 导游告诉我们前上房院的东西两侧各有五间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帐室。穿过一成不变道门 走进后花园。孔府后花园,后花园相当大,种植有“五柏抱槐”等名树名花。真是繁花竞放,古树参天,绿葱葱像似走进了南方的森林公园,让你忘记了这是北方的孔府。
十树抱一心,俺孙女也蛮喜欢这一景 ,可就不愿意跟奶奶我抱一心哟。她说:奶奶对她要求太严,总说来过孔府就要好好读圣贤书,金榜要题名。
这幅画从那个方向看都是大路朝着你,于是名为路路通,不能不留个影
出了孔府走向孔街逛逛金榜题名不能忘记
孔府菜要好好品尝 一顿,才不旺前行
孔、孟、曾、彦,这四大家通用孔家(排辈)族谱,比如孔庆东、孟庆海、曾庆红、彦庆斌这四个人的辈分是相通的。除此之外,由于古代中国尊儒,其它家族不敢采用孔家(排辈)族谱,以表示对四大家族的尊重。这四大家族可不是民国时期那几个土财主,可是几千年来中国最受尊崇的四大家族。
张家家庙我去过,与四大家的(排辈)族谱并不通用,张家有自己的(排辈)族谱。
如果曲阜的张家确实存在这种状况,可能只是曲阜系张氏家族早先的一些历史原因,比如祖先某位曾在孔家做事,或者受过孔家恩惠,甚至说为孔家立过大功,作为一种奖励或者表示而存在,相信只是个例,而非共性。
杀孔融三族并不代表就将孔子的后代杀光了,孔融是孔子的后代,但是却不是唯一,更不是嫡系。所以后世各朝各代还是有“衍圣公”的。
一、“衍圣公”和孔融的关系“衍圣公”是得以于孔子的荣耀,而并非是孔融的荣耀。“衍圣公”这个封号开始于宋王朝,宋仁宗赏赐孔子后代的封号,一直到了民国才被废止。
试问孔融是生活在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和宋朝才有的“衍圣公”有关系吗?答案是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没错,但是他并非是唯一的,从孔子开始一直到第7代都是单传,而到了7代之后了孔子的后代开始增多了,但是无论多么多,孔子后代的代表人物永远是嫡长子。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也,到了孔融这一代已经是属于二十世孙。而在汉元帝时期曾经封孔子的后代孔霸为“褒成候”,这个孔霸是孔融的第七世祖,算是孔融的老老老老老老爷爷。
二、曹操杀的是孔融的三族孔融的爸爸孔宙,官居泰山都尉,孔融的爷爷孔贤,是默默无闻。从孔融的爷爷来看,孔融并非是孔霸的嫡系,如果是孔霸的嫡系的话那么孔贤必定会享受到孔霸侯爵的荣耀,可是却默默无闻了一辈子。这也间接的说明了孔融并非是孔子的嫡系子孙。
曹操杀孔融三族代表着是杀孔融的妻子和孔融的爸爸、孔融的儿子,这三代人。并非是杀将姓孔的男子全部杀光,所以孔子还是有后代的。
到了宋朝是孔子的嫡系子孙被封为“衍圣公”,接着后面的嫡系子子孙孙将“衍圣公”继承下去,是和孔融没有半毛钱关系的。
曹操杀孔融三族,只是杀了孔子后代庶出的旁支,根本没有伤到孔子嫡系子孙。
谁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孔家家谱呢????
本文2023-09-28 17:55:5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