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七律脉络浅析八十一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3收藏

李商隐七律脉络浅析八十一,第1张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

李商隐

星使追还不自由,双童捧上绿琼輈。

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楼。

凤女颠狂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

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

注解

1 录事:职官名。晋公府置录事参军,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后代刺史领军而开 府者亦置之。省称“录事”。隋初以为郡官,相当于汉时州郡主簿。唐宋因之,京府中 则改称司录参军。元废。清初各部又设录事;清末新官制,京师各部及京内外各级司法 衙门均设有八品以下录事。

2 韩录事:唐人,字成封,一作代封。穆宗长庆四年进士。武宗会昌中,为陈许王茂元节 度判官。登朝为司封员外郎。宣宗大中五年,迁户部郎中。擢中书舍人。十二年,出为 湖南观察使。军乱,被逐。懿宗咸通中,仕至右散骑常侍。工诗。有集。

3 宫人:妃嫔、宫女的通称。《 易·剥 》:“贯鱼,以宫人宠。”李鼎祚集解引何妥曰: “夫宫人者,后夫人嫔妾。”

4 入道:谓皈依宗教,出家为僧尼或道士。北魏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城南高阳王寺 》: “及雍薨后,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

5 星使:古时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因称帝王的使者为星使。唐 刘长卿 诗:“江上逢星使,南来自会稽 。”

6 追还:追赶使返回。汉应劭《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历收其家,遣吏追还。” 《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追还徙人,蠲除禁锢。”宋 苏轼 《论时政状》: “实望陛下旬日之间,涣发德音,洗荡乖僻,追还使者,而罢条例司。”

7 双童:侍奉神仙的玉童,借指来迎接的道观童女。

8 輈:泛指车。

9 九枝灯:古灯名。一干九枝的花灯。

10 金殿:指宫殿。南朝 谢朓 之十三:“端仪穆金殿,敷教藻琼筵。”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金殿拜皇恩,面对丹墀下。”

11 三素云:道教称紫、白、黄三色之气为三素云,乃仙真所乘。《黄庭内景经》“四气所 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注》:“三素者,紫素、白素、黄素也。”

12 凤女:《列仙传》卷上《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数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 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偕随凤凰飞去。故秦人留作凤女 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13 颠狂:形容放浪不受约束。唐 姚合 诗:“憔悴王居士,颠狂不称时。”宋 刘 过 诗:“空馀黄鹤旧题诗,醉笔颠狂惊李白。”

14 月娥孀独:《淮南子》卷六〈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 井。东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 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15 韩公子:即韩公子斸牡丹。《唐国史补》卷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 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 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令斸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

简译:

唐朝时皇帝曾多次放宫人出宫,开成三年这次,放宫人人数多、规模大,《旧唐书·文宗纪》开成三年(838年)六月丁未朔:“辛酉,出宫人四百八十,送两街寺观安置。”时李商隐在长安、泾原一带,而韩琮也正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当先有《送宫人入道》之作,故李商隐和之。

宫女们就像偷下凡间的仙女,如今又被天使追回,由仙童招领着踏上了归返天庭的绿琼仙车。

从此,她们将在九枝灯下朝拜仙宫的金殿,在紫白黄三色云气中空守着凄冷的玉楼。

过去那种在人间放浪不羁的生活将成为永别,只能与月中仙子嫦娥结伴,独守一颗碧海青天夜夜心了。

幸亏她们心中无爱,否则假如她们当时爱上你韩公子,那么如今就会面对经年的别离之苦,一定会有埋骨成灰也难以消除之恨呀。

脉络浅析:

这首诗通过对宫女流放出宫,被逼入道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宫女无自由之身,只能过孤苦凄清的生活的同情之心,揭示了宫廷对女子青春的摧残。

首联写宫女出宫,被迫送入道观的情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宫女比仙女,把帝王的使者比天上的来使,把道童比为神仙的玉童。“追还”为传神之笔,“不自由”为全诗的灵魂。

颔联承接上联“不自由”之意而写,宫女被送到道观,只能“独待玉楼,日对金殿”,过着孤苦凄清的生活。依然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道观比作仙宫的玉楼,把道观的大殿比神仙的宫殿,把道家修炼之气比为天宫的彩云。

颈联承接上联,进一步写宫女的“不自由”,使用了顺承关系流水对。上句说宫女永久地告别了放浪不羁的生活,下联言只能与嫦娥为伴,像嫦娥一样夜夜思念着人间生活。“月娥孀独”是典故,表达了孤独离恨之意。

尾联承接上联的“月娥孀独”之意,扣题拿韩录事来说事,意思是如果之前宫女爱上了你,现在被送去修道,必将忍受至死不休的离别之恨,非常巧妙而又深刻。言外之意,宫女们一生也没有爱情,白白地浪费了青春。因此,不能不让人深思,这是谁之过呢?答案不言而喻,自然皇家宫廷了。唐朝的时候,后宫的女人太多了,因为只要换一个皇帝,就得换一批宫女。到了唐玄宗的时期,宫女数量竟达到了四万,于是很多宫女就被安置在上阳宫,并逐渐的老去,有的人一生连皇帝都没见过。到了唐中宗李显的时候,他把上阳宫的宫女都放出去了,不过那些被放出去的宫女也无家可回,大部分都出家当了道士。

整首诗使用了顺承关系流水对句法,以及借代、对比和典故的修辞手法,极为婉转地批判了皇家宫廷对宫女青春的无情摧残。

本诗颌联把“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接触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绿和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末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最相“警”的“警”字在这里是警告、提醒之意。“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钱锺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钱先生指出不仅树无情而蝉亦无情,进一步说明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对我们更有启发。

 《 韩碑

 作者: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豸区][豸区]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子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颂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注释

 1、元和天子:指宪宗李纯。

2、轩:轩辕氏,即黄帝;

3、羲:伏羲氏。

4、法宫:路寝(皇帝治事之所)正殿。

5、日可麾:用《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相争,援戈挥日的典故。这里比喻胆敢反叛作乱。麾:通“挥”。

6、斫:砍。

7、武:韩弘之子韩公武;

8、古:李道古;

9、通:李文通。

10、无与让:即无人可及。

11、濡染:润湿。

12、赫:声威昭着;

13、淳熙:淳正、光明。

14、胝:胼胝,手脚皮肤的老茧。

15、封禅:古代帝王宣扬功业的一种祭祀仪式。

  译文

 元和天子唐宪宗的姿质神圣英武;

他是何人呢真可与黄帝伏羲媲美。

曾发誓洗雪列代祖宗的奇耻大辱;

坐定法宫中接受四夷的朝拜臣服。

淮西蔡州的奸贼割据了五十多年;

宛如狼生生罴暴臣代代相继。

他们不凭借险要山川却占据平地;

依仗利器援戈挥日肆意作歹为非。

唐宪宗有幸得到贤明的宰相裴度;

匪徒们暗杀他不死是神明的辅助。

他腰悬相印兼任军队的统帅出征;

天气阴沉秋风惨淡漫卷天皇大旗。

李公武道古文通都是裴度大将;

礼部员外郎李宗闵命为随军书记。

行军司马就是那智勇双全的韩愈;

十四万大军威武雄壮象虎豹熊罴。

攻入蔡州捕获匪首吴贼献于太庙;

裴度功勋无人可比朝庭封赏也高。

皇上说你裴度的功劳应该数第一;

你的从军韩愈应当写个平淮西碑。

韩愈叩头又跪拜高兴得手舞足蹈;

连说镌刻于金石的文章我能做好。

自由把撰拟国家大事称为大手笔;

此事重大不能交给一般职司草拟。

当仁不让我不推诿古代早有先例;

他直说得皇上点头称许表示满意。

韩愈回家虔诚斋肃坐进小阁;

笔酣墨饱挥酒文章多么痛快淋漓。

采撷尧典舜典典故歌唱帝王丰功;

以清庙生民诗经雅体把宪宗称颂。

别具体裁的文章写成又抄在纸上;

清晨在宫殿红阶前再拜呈送君王。

奏章写着臣子韩愈我敢冒死上言;

歌颂神圣功德文章应当刻于石碑。

石碑高有三丈字体大小如同酒盅;

碑用巨鳌背负顶端还盘绕着螭龙。

文句奇特语辞庄重很少有人明白;

有人在皇上面前诋毁他为文营私。

石碑因此被用百尺长绳拽倒在地;

又用粗沙大石磨掉了碑文的字迹。

但韩公的这篇文章宛若天地元气;

它早就深入人心沁进人们的肝脾。

就象铭刻着古人着述的孔鼎汤盘,

鼎盘虽已不存在铭文却万代留芳。

唉呀宪宗与裴度他们是圣皇圣相;

相互声威显赫淳正光明广为流传。

韩公的这篇文章如果不传示后代;

宪宗的事业怎能与三皇五帝媲美?

我愿把它抄写一万本诵读一万遍;

即使口角吐沫右手生茧也无所谓。

将此篇碑文永远流传七十有二代;

作为封禅玉检明堂基石千秋显炜。

  赏析

 全诗意在叙韩愈撰写碑文的始末,竭力推崇韩碑的典雅及其价值。情意深厚,笔力矫健。

 唐宪宗时,宰相裴度兼任新义军节度使和淮西宣慰处置使,都统军队平定淮西。其时韩愈作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定以后,他随裴度还朝,宪宗诏其撰写“平淮西碑”。韩愈以为淮西之役是裴度能坚持宪宗的主张取胜的,从整个战役看,他的作用更大些。因而在碑文中稍侧于称赞裴度的功绩。但在战斗中,先攻入蔡州擒住吴元济的,却是唐邓随节度使李。因而引起李的不平。李妻又系宪宗姑母唐安公主之女,常出入于宫中,便向宪宗诋毁韩氏碑文的不实。于是宪宗下令磨去韩文,重命翰林学士段文昌另写。

 实际上,攻破蔡州,李确立大功,然而裴度却是整个战役的领导者,作用自然更大。况且韩碑既未抹煞李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较公允。李商隐极力推崇韩碑,也就是同意韩氏的观点。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以为此诗“意则正正堂堂,辞则鹰扬凤翔,在尔时如景星庆云,偶然一见。”同时还认为段文昌文“较之韩碑,不啻虫吟草间矣。宋代陈磨去段文,仍立韩碑,大是快事。”这个意见也比较中肯。

 全诗分为五个部分。从开头到“长戈利予日可麾”,为第一部分。写宪宗削平藩镇的决心和淮西藩镇长期跋扈猖獗。从“帝得圣相相曰度”到“功无与让恩不訾”,为第二部分。叙写裴度任统帅,率军平蔡的功绩。从“帝曰汝度功第一”到“言讫屡颔天子颐”,为第三部分。叙写韩愈受命撰碑的情形。从“公退斋戒坐小阁”到“今无其器存其辞”,为第四部分。叙写撰碑、树碑、推碑的过程,并就推碑抒发感慨。从“呜呼圣皇及圣相”到“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结束,为第五部分。赞颂宪宗、裴度的功绩和韩碑的不朽价值。

 诗叙议相兼,吸取了韩诗散文化的某些优点,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屈复《玉溪生诗意》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朱彝尊说:“(句奇语重)四字,评韩文,即自评其诗”,这些都颇有见地。

李商隐七律脉络浅析八十一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 李商隐 星使追还不自由,双童捧上绿琼輈。 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楼。 凤女颠狂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