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明明是荀彧的侄子 为什么年龄却比荀彧还要大?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荀攸明明是荀彧的侄子 为什么年龄却比荀彧还要大?,第1张

一般来说,家中长辈都要比晚辈年纪更大一些,然而很多人在了解三国历史后发现,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有一个侄子荀攸,二人一同在朝为官,可是荀攸的年龄却比荀彧还要大,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虽然《三国演义》中荀彧是被曹操逼死的,但是为什么他死后,曹操没有杀死他的侄子荀攸呢

荀攸和荀彧两人是同族但不是直系亲属。辈分上荀彧是荀攸的叔叔,但荀彧和荀攸的父亲荀彝只是堂兄弟,年龄相差比较大,所以荀攸年纪反而大一些。

荀彧,生于163年,死于212年,字文若。关于荀彧的死因,细节虽然有争议,但大致原因已经有公论,就是反对曹操称魏公,加九锡,被曹操逼迫自杀而死。

荀彧才能有多厉害,功劳多大也有公论。都说他是王佐之才,曹操称霸北方,荀彧是第一功臣。在荀彧家族,不仅荀彧厉害,他还有个侄子荀攸也是世不多出的人才,而且也在曹操麾下,曹操非常重视荀攸。叔侄共事一主,在三国不多见。

荀攸,生于157年,死于214年,字公达,比他叔叔荀彧还大6岁。二人都是颍川人,看来荀彧比荀攸的父亲要小很多。三国演义说荀攸因反对曹操称魏王而忧愤致死,正史记载他是正常病死。荀攸只比荀彧晚死2年,可能是罗贯中觉得荀攸死的时间可疑,或许是受荀彧之死牵连,罗先生又对荀彧多有欣赏,爱屋及乌,因此才这样写荀攸吧。

《三国志》作者陈寿说荀攸是“算无遗策,经达权变,不次于张良和陈平。”这样高的评价就算诸葛亮、司马懿都得不到,看来荀攸之才不次于荀彧,司马懿等。连曹操都说:“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又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荀攸有一点跟荀彧不同,荀攸是军事才能突出,是一个优秀的军师,经常随曹操出征四方;而荀彧是一丞相之才,擅长安邦治国,经常留守后方。叔侄二人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可以说没有荀彧和荀攸就没有曹氏的帝王大业。

曹操在逼死荀彧后,为什么不杀荀攸荀攸才能越大,一旦反水对曹操的威胁越大,为什么不斩草除根,不怕荀攸为叔叔报仇么要知道曹操杀孔融,可是连孔融的儿子一起杀的;还有曹操杀崔琰后,没多久也把催琰的女儿,也就是曹植的老婆收拾了,这都是怕他们因为父亲被杀,心有不满,借机图谋。我觉得曹操不杀荀彧是因为:

第一,荀攸太老了,年龄比荀彧还大。虽然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但毕竟不是儿子。荀攸的年龄已经是将死之人,曹操无所担心了。就跟杀杨修,留杨彪一样,杨彪年老,兴不起风浪了。曹操算定了荀攸可能死在自己前面,因此再杀荀攸就是多余之举。

第二,曹操曾说: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这荀攸是温良恭俭让俱全,八面玲珑,看来实在是没借口杀荀攸。荀攸也不会给曹操抓到啥把柄。荀攸做人能做到如此完美的地步实在是不可多得。

也正是这个原因,荀攸很少顶撞曹操,哪怕是曹操要犯错之时,也是点到即止,不加强行阻拦。比如在赤壁之战时,荀攸看到了战船以铁链相连,必被火攻,告诉曹操时曹操不听,荀攸见其不听,也不多加阻拦。

还有,曹操第一次兵伐张秀时,荀攸就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联合,但是张绣的粮草靠刘表供给,时间一久,刘表力不能支,必然与张绣分裂。不如缓兵以待其变;若急切进攻,刘表必拼死相救。”曹操不听劝告,荀攸也不再劝第二次。果然曹操大败而归,损兵折将。

也正是因为荀攸低调,谨慎,少事,不炫耀自己曾经的功劳,是个老好人,后世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发现他没啥可写的故事,故而在民间名声就没有荀彧大,就显得他没才能一样,其实他是大钟无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曹操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

荀攸寿终正寝,得以自然死亡,不过就算曹操没有杀荀攸,依我看三国演义里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荀彧死后,他肯定怕受株连,多有忧愁。而且在曹操看来荀攸跟荀彧是叔侄,这亲戚关系就是反对曹操的潜在危险。如果在曹操死之前荀攸没有死,那就不好说了。但在荀攸死后,曹操每次说起他来就流泪。

在许多《三国演义》读者心中,曹魏第一谋士是郭嘉,其实不然,正史当中真正被时人认可,建立众多功勋的曹魏谋士乃是荀、荀攸两位。在《傅子》(作者为曹魏名士傅玄)有记载:“或问近世大贤君子,答曰‘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者也。’”在傅玄看来,汉末三国以来,有能够称得上大贤,称得上真正的君子的只有两位,那就是荀和荀攸两叔侄。而荀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仁德。曹操常年在外领兵,将朝中日常事务交给荀管理,荀能够以仁德行事,选拔人才公平公正,对曹操能够直言进谏,不阿谀奉承,面对危急情况出谋划策应对得当。傅玄赞叹,当年孟子曾经说五百年之后当有王者兴起,当时必然会有贤人出山辅佐君王,那说的就是荀啊。荀是当之无愧的曹魏第一重臣。不过,荀就仿佛刘邦时代的萧何,更多的是在后方管理朝政,常年追随曹操出征的还是荀攸。《三国志》记载:“是时(官渡之战)荀攸常为谋主。”曹操一统北方最为重要的战役就是和袁绍的官渡之战,而当时曹操身边的首席谋士就是荀攸。

而且,荀攸确实立下许多他人无可代替的重大军功。

荀攸来到曹操的身边比较晚,当时,曹操已经迎接汉献帝,在许都站稳脚跟。当然,曹操的地位还不稳固,南方有张绣刘表,东方有吕布、刘备,两淮的袁术也虎视眈眈。曹操认为吕布和刘备正在内斗,于是全力进攻张绣。可是荀攸认为,张绣和荆州刘表的关系很是微妙,两人虽然相互依靠,但是并不信任。如果曹军猛攻张绣,刘表会认为唇亡齿寒,荆州面临危险,必然会全力帮助张绣。如果曹军放缓进攻,那么张绣和刘表日久必然有矛盾。那时候乘势进攻必然一举拿下。可是,曹操没有听从。在曹操看来,自己军力远过于张绣,根本无需等待。可结果果然和荀攸预料的一样,在刘表的协同进攻之下,曹军大败。曹操召来荀攸,当面道歉:“不用君言至是。”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之后荀攸献策大败,在回军途中以精兵殿后,大败张绣刘表追兵。荀攸出场的第一策就非常漂亮。

征讨吕布之时,曹军已经打到下邳城。吕布全力死守,曹军攻城损失惨重。这时候将领们纷纷建议曹操暂时撤军,修整部队,调集粮草,来年再战。可是荀攸和郭嘉都认为,吕布有勇无谋,现在吕布多次交战都打败了,军队士气已经低落。谋士陈宫虽然出色,可是吕布却不是很信任陈宫。现在我方虽然战士疲惫,可吕布一方必然更加痛苦。我们应该趁着吕布军团士气没有恢复,陈宫的计谋还没有施展的时候,加紧进攻,那么,吕布必然可以拿下。

确实,当时的吕布虽然依然有一定军队,可是徐州大部分城池已经失去,困守一城,毫无出路。而曹魏军队虽然劳累,可是后方粮草源源不断,兵源也可以持续补充。一旦曹军撤退,吕布军队必然出击夺回失去城池,重新霸占徐州。那么一场辛苦就付之东流。

曹操听从了荀攸郭嘉的建议,果然抓到了吕布,夺取了徐州,彻底解决了东部的忧患。

荀攸的第二策帮助曹操拿下了吕布。

曹操消灭吕布之后,袁绍也消灭了幽州的公孙瓒,拿下北方四州,袁曹之争箭在弦上,官渡之战随即爆发。在《三国演义》中,官渡大战之前有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精彩故事。其实,在正史中,颜良虽然是关羽斩杀,却绝非关羽一人之功。而诛杀文丑更是和关羽没有一毛钱关系。(详情可以阅读拙文《斩颜良诛文丑首功为荀攸》

当两军相持时,许攸来投,许攸告诉曹操,袁绍军团的粮草驻地和防守情况,建议曹操率军突袭。当时,将领们谋士们都觉得许攸在非常时刻来投,动机很可怀疑,提醒曹操可能有诈。可唯独荀攸和贾诩认为可信,建议曹操出兵。曹操听从,果然焚烧粮草,大挫袁绍军团锐气。

之后,袁绍大将张A来投,曹洪等将领不敢接受,也担心有诈,还是荀攸建议说,张A是因为自己的计策没有被采纳,生气了然后才来投靠曹军,动机可信,又何必怀疑呢。曹操又一次采纳了荀攸的建议。张A投降之后果然倾心辅佐曹操,之后更成为曹营五子良将之一。若无荀攸,对曹操对张A都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再后来,袁绍病死,袁绍三子争夺地盘彼此攻伐,袁谭意外的派人来找曹操,表示愿意归降,希望曹操帮助自己攻打兄弟袁尚。曹魏官员议论纷纷,大多数人认为袁谭此举很可能是诱敌之计,加上曹魏南方有荆州的刘表,时刻威胁。当时,刘表得到刘备相助,实力大增,有关张等良将,有荆州十万雄兵。万一在曹军进兵时突袭许都,后果不堪设想。正在议论纷纷,曹操难以决断的时候,荀攸又一次表态:“现在正是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时候,可是刘表只知道保守荆州领土,可以看出他根本没有争夺天下的志向。而现在袁绍虽然病逝,可袁氏在河北四州的力量依然强大。一旦袁氏兄弟联合起来,那么就很难攻取了。这次袁谭求助,可以乘势出兵,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曹操听从荀攸的出兵,答应袁谭和亲,联手攻破袁尚,随即斩杀袁谭,一统河北四州。

等到河北彻底平定之后,曹操大封功臣,在表彰会上曹操说,军师荀攸,自从辅佐曹操前后没有哪一次出征没有跟随,前后无数次击败敌人,“皆攸之谋也”,那都是荀攸的功劳啊。这是曹操在评定功劳发布的正式文告,和日常的闲聊不同,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曹魏第一谋士这个称号,荀攸当之无愧。当然,曹操的这个评语,可能有夸大(嘉奖)成分,毕竟荀、程昱、郭嘉还有董昭、贾诩等等许多谋士都参与了曹操军事决策,但荀攸功勋卓著,贡献最多,这个应当毫无疑问。

在另一个表彰会上,曹操再次表态:“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对手下的众多文臣武将进行了一个大排名,前两名分别是荀和荀攸。至于荀攸为什么在荀之后,主要是因为荀除了参与曹操的一些军事决策之外,主要的工作还是安抚内外,选拔官吏,打理朝政,扮演一个丞相的角色,自然应该在军师荀攸的功劳之上。刘邦排定功臣,也是把萧何放在张良之上嘛。

在《三国演义》中,荀攸与荀彧是从叔侄关系,荀彧是荀攸的叔叔,但荀攸比荀彧年长5岁。但是叔侄俩很明显俩人的政治观念不同。荀彧是保皇派的,荀攸为实务派的,和华歆、王朗一样。在曹营众谋臣中,荀攸和荀彧、钟繇三颍川同乡不仅同时出道,又相互举荐,实为名副其实的曹魏开国三大肱股。

公元212年,曹操打算晋位国公并加封九锡,这一行为已经超越了荀彧的底线,因此他出言劝阻曹操,两人之间的关系彻底决裂。在此之后,曹操赐给荀彧一个空的食盒,荀彧深知曹操心意已决,于是以死明志。而作为荀彧侄子的荀攸,在荀彧去世后却并没有为荀彧发声求情。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里的荀彧和荀攸的发迹也是靠着各自的努力,而不是互相的帮衬,不过有一件事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在建安十二年时,曹操曾一度希望荀彧出任三公,由于当时曹操并不在许都,因此身在许都的荀彧就派荀攸来帮他自己向曹操辞让,表明他坚决不受三公之职。而这次辞让先后进行了十数次,曹操才不得不放弃授予荀彧三公之职位。

三国时,曹操身边的能人可谓是众多,文臣武将数不胜数,而说到谋士,很多人会想到郭嘉、荀彧、贾诩等人,却很容易忽略掉最厉害的一个人,那就是荀攸。他不仅十分厉害,许多著名的策略都是他为曹操出的,而且为人十分低调,不仅在当时,而且还低调到我们现在很多人知道郭嘉却不知道他,就算知道荀彧也不一定知道荀攸。那么,为什么荀攸会如此低调呢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

曹操的五大谋士个个都很厉害,比如荀彧郭嘉贾诩程昱。其实最厉害的还是荀攸,此人很有智慧,不仅后来参与曹操军事斗争,就是早年也很睿智,堪称少年英雄,这里有一则小故事:荀攸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昙去世,过去荀昙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对叔父荀衢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荀衢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从此人们对荀攸另眼相待。

俗话说:少时了了,大未必佳。但荀攸却并非如此,后期更猛,有点像除暴安良的大侠:董卓之乱,关东兵起,董卓迁都长安。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说:“董卓无道,天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勇夫而已。我们应该刺杀他以谢百姓,然后借皇帝的诏令来号令天下,这是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王之举。”事未成就被人发觉,收何颙、荀攸入狱,何颙忧惧自杀,荀攸言语饮食自若,恰好碰上董卓被杀而得以免罪。敢做敢为,确实是大丈夫。

荀攸如此著名,曹操早就知道,建安元年,曹操挟天子迁都的时候,给荀攸写了一封信,劝他出山:“现今天下大乱,正是有谋之士费心劳神的时候,而先生却在蜀汉静观时局变化,不是太保守了吗”于是征召荀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曹操久闻荀攸之名,与语大悦,对荀彧、钟繇说:“公达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够和他一同商议大事,怎么还会忧虑得不到天下呢”自此,荀攸成为了曹操的军师。

战绩如何:斩颜良诛文丑,此非关公之功,和法正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同理。史书记载:后从救刘延于白马,攸画策斩颜良。语在《武纪》。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阵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

这是小战,大战役也如此。曹操于是和袁绍在官渡形成对峙局势。双方军粮将尽,荀攸对曹操进言说:“袁绍运粮车一天之内将要到达,押车将领韩猛精干但轻敌,攻击他可以获胜。”曹操说:“谁可以派遣”荀攸说:“徐晃。”于是派徐晃及史涣半路截击,打败了韩猛,烧了他押送的军用物资。

曹操的评价:冀州平定,曹操上奏汉献帝为荀攸请求封爵说:“军师荀攸,从开始就辅佐臣下,没有哪次出兵没有跟从,前后多次战胜敌人,都是靠荀攸的谋划。”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文帝在东宫,太祖谓曰:“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攸曾病,世子问病,独拜床下,其见尊异如此。攸与钟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复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后面这一段很厉害,曹操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曹丕在东宫做太子时,曹操对他说:“荀公达,是人之表率,你应尽到礼节尊敬他。”荀攸曾经生病,曹丕前去慰问,独自在床下礼拜,他受到特别尊敬就是这样。能做到这一点,曹操手下只有贾诩和他一样,但贾诩是投降的谋士,而且还杀死了曹操的大儿子曹昂、之子曹安民,大将典韦,这在曹操心里应该有所不同。

曹操手下,有本领的人很多,比如许攸,可惜锋芒外露,死得早;不听话的,也多比如荀彧。至于荀攸,善于保全自己。

后人评价甚高,都把他和刘邦手下谋士陈平相比。也有人认为他就是张良。三国志作者陈寿说: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王俭说:子房之遇汉后,公达之逢魏君,史籍以为美谈,君子称其高义。范浚也说:汉高祖以陈平为腹心,或计秘,世莫得闻。荀攸从魏武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古之君臣,于机事慎密;如此其至,是以决策举亊,鲜不有成。

荀攸或许是最会做人的了。三国时期的能人不少,但能安然无恙的活着的不多。荀攸是其中一个,他低调沉稳,他同样极具才华,谋略心机不见得会比其他人少,但他审时度势,懂得避其锋芒的道理。这样的人在现代这个社会也是很受欢迎的。

荀彧是荀攸的叔叔,叔侄关系。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举孝廉出身,任守宫令,董卓执政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十几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他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仪》,今已佚。

荀攸(157年-214年),表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之侄,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路上去世。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历史上关于荀攸的评价很多。

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曹操:“①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②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③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④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⑤荀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达即其人也。”“⑥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

陈群:“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荀攸钟繇:“我每有所行,反复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

袁宏:“①董卓之乱,神器迁逼,公达慨然,志在致命。由斯而谭,故以大存名节。至如身为汉隶而迹入魏幕,源流趣舍,抑亦文若之谓。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将以文若既明且哲,名教有寄乎!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生理不可不全,故达识摄其契。相与弘道,岂不远哉!”“②公达潜朗,思同蓍蔡。运用无方,动摄群会。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帜焕铮算无不经。通韵,迹不暂停。虽怀尺璧,顾哂连城。智能极物,愚足全生。”

傅玄:“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杨炯:“孝通神明,忠定社稷。马伏波来游二帝,晏平仲能事百君。在魏则贾诩、荀攸,在周则太颠闳夭。”

严从:“公达慷慨,总角耀奇,恶奸臣之擅命,想桓文之高举,群雄竞起,汉历寝微,翻然回虑,吐词魏幕。原其所以然者,岂不以桑榆之晖,非鲁阳可止;沟渎之节,岂仲尼所嘉?是以摄管仲之高踪,攀魏武之遐辙,全生之理,其亦远乎!”

武三思:“志同鱼水,契若盐梅,如魏武之得荀攸,似汉光之逢邓禹。”

郑艺:“运筹决胜,荀攸可比於良平。仗钺祓威,谢艾足同於方召。”

洪迈:“荀、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

范浚:“汉高祖以陈平为腹心,或计秘,世莫得闻。荀攸从魏武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古之君臣,于机事慎密;如此其至,是以决策举~,鲜不有成。今庙堂之上,沈机秘画,必如汉{之与陈平,魏武之与荀攸;则何攻之不克?何战之不胜?何敌之不摧?何t之不灭哉!”[20]

朱元璋:“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猛将如辽、A,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王夫之:“曹孟德推心以待智谋之士,而士之长于略者,相踵而兴。孟德智有所穷,则荀、郭嘉、荀攸、高柔之徒左右之,以算无遗策。”[22]

罗贯中:“汉末荀公达,当时号大贤。知能过宁武,德可配颜渊。功振三分国,才成二十篇。曹丕曾下拜,声迹尚昭然!”

荀攸明明是荀彧的侄子 为什么年龄却比荀彧还要大?

一般来说,家中长辈都要比晚辈年纪更大一些,然而很多人在了解三国历史后发现,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有一个侄子荀攸,二人一同在朝为官,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