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的历史关系如何?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2收藏

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的历史关系如何?,第1张

吉尔吉斯人和哈萨克人是亲戚民族,他们有着相似的习俗,语言和传统服饰,这已不是什么秘密。 

吉尔吉斯共和国(俄语:КыргызскаяРеспублика,英语:Kyrgyz Republic),简称“吉尔吉斯斯坦”(俄语:Кыргызстан,英语:Kyrgyzstan),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

北边与哈萨克斯坦相接,西边则为乌兹别克斯坦,西南为塔吉克斯坦,东边紧邻中国。比什凯克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历史沿革

公元前3世纪已有文字记载,在《史记》和《汉书》里被称为“鬲昆”、“坚昆”。

从中国西汉汉武帝时,吉尔吉斯大部分首次纳入中国版图。汉武帝又命李广利于前104年(太初元年)、三年两伐大宛(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使西域的许多城国相继臣服于汉。

前102年(太初三年)战胜大宛后,西汉朝廷在轮台(今新疆轮台东)、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西南)置使者、校尉,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之始。后又设置伊循都尉、护鄯善以西使者。

一、猎骄昆弥

猎骄昆弥是哈萨克民族族源之一的乌孙部族的首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公元二世纪,猎骄之父难兜靡被遭受匈奴打击的大月氏所杀,猎骄为匈奴单于收养。成年之后他为匈奴人征战,屡建功勋。后来,猎骄决意脱离匈奴钳制,便于公元前161年率领乌孙部族进入伊犁河流域,重建乌孙国,王都赤谷城。乌孙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拥有12万户,人口63万,胜兵188万,是西域最大的国家。

公元前105年,乌孙与西汉王朝联姻,汉朝公主细君远嫁乌孙猎骄昆弥。后来,年事已高的猎骄昆弥要求细君改嫁自己的孙子岑陬,即军须靡为妻。乌孙与西汉王朝联姻及乌孙势力的发展对匈奴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达到了“断匈奴右臂”,共同夹击匈奴的目的。猎骄昆弥和乌孙部族为中华民族版图的完整归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康 法 藏

康法藏(643—712)哈萨克族康居部人,生长于洛阳,母亲为汉族人,故梵汉兼通。世代相承康居丞相。28岁时出家于太原寺,是华严宗的创始人,佛教高僧。唐朝天授年间,与吐火罗高僧释弥陀山等僧人共同翻译《无垢陀罗尼经》。他不仅对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贡献,还是一个爱国主义仁人志士,对大唐的统一事业建立了功绩。同时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曾经在唐朝名噪一时。

三、霍尔胡特

霍尔胡特诞生于7—8世纪锡尔河流域的乌古斯—克普恰克联盟时期。在当时,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弹唱家。他曾经担任统治阿勒泰、额尔齐斯河及七河地区三位可汗的宰相,制定抗御外敌侵扰,合理利用土地和水源,解决民间纠纷、整编军队,整顿集会,婚丧礼仪等方面的法律。他富于创新精神的执政能力,富于哲理的论述深得民心,成为了当时闻名遐迩,德高望重的人物。后人们为纪念他,将他的言论整理成册——《霍尔胡特圣贤之书》。该书的手抄本现在收藏在梵蒂冈图书馆和德国图书馆内。《霍尔胡特圣贤之书》全面记述了乌古斯—克普恰克联盟自建立、发展至衰亡的过程,反映各民族在抵御外侵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团结意识与爱国精神;也记述了乌古斯—克普恰克人民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情况,这部作品是研究哈萨克民族的文化、历史、哲学、习俗、宗教、语言、伦理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包括格言部分和十二篇叙事长诗。

四、艾卜·奈斯尔·法拉比

艾卜·奈斯尔·法拉比(870—950)出生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奥特拉尔城。他是9—10世纪中亚地区突厥语系民族文化史上的思想巨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后世学者称他是人类文明史上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的“第二导师”。

童年时期,他学习突厥语言,系统地研习语法、音乐、数学、物理、天文等学科。为了追求梦想,他十几岁就去了伊朗和巴格达,在那儿苦学十年之久,广交文人学士。他一生足迹遍布伊朗、巴格达、耶路撒冷、埃及、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945年,他到达叙利亚,受到国王重用,并享有丰厚的俸禄。当时的学者们评价他是“精通哲学、逻辑学、音乐学、教育学的著名学者,具有博学才识的法拉比。”950年,法拉比不幸逝世,叙利亚国王亲自为他主持国葬,将他安葬在大马士革城的马维亚公墓。

法拉比用毕生的精力汇集东西方文化的精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据统计,他一生撰写了三百多部著作,主要著作有《社会现象学》、《科学系统论》、《亚里士多德著作注释》、《论灵魂》、《论理性》、《知识大全》、《音乐大全》、《论诗歌艺术规律》等。

五、霍加·阿合买提·亚塞维

霍加·阿合买提·亚塞维是11世纪哈萨克族著名的诗人、神学家。他出生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齐姆肯特州赛里木地区。他出生望门贵族,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17岁开始创作诗歌,并逐步跻身于东方诗人之列。

他曾经师从当时的亚塞维城著名的学者阿尔斯兰和布哈尔城著名的学者玉斯甫·哈米达尼,并在他们逝世之后继承他们的事业,先后担任不同的神职。

他创作于晚年的诗歌代表作《警言集》即是诗人创作的顶峰,也是亚塞维神学文学流派的代表作。他本人也因此成为神学文学的奠基人。这部诗歌集的主题是歌颂伊斯兰教义,宣传当时盛行于中亚的神学理念,传播宗教教规,宣扬人们应当舍弃世俗的快乐,以求得来世的永恒幸福,提倡做人应忠诚厚道。

六、屈 出 律

屈出律(—1218),哈萨克乃蛮部族王子,西辽政权最后一位实际统治者。1204年,乃蛮部族的塔阳汗为成吉思汗击败,乃蛮部族随之败溃。屈出律于1208年流亡西辽的首都,为西辽国王耶律直鲁古收留。屈出律很快取得了耶律直鲁古的信任,耶律直鲁古将女儿嫁给了他,并委托其处理国事。1211年,屈出律在花剌子模的支持下发动政变,软禁耶律直鲁古,成为西辽的实际统治者。执政期间,屈出律改变了西辽的宽容政策,强行推行佛教信仰,引起国内民众不满。1218年,哲别率蒙古大军讨伐屈出律。屈出律众叛亲离后逃亡巴达克山,被当地民众抓获后送蒙古军处决。

七、乃 贤

乃贤(1309—1368)哈萨克民族葛逻禄部人,字易之,别号何朔外史,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元朝由盛转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他四处奔走,体察社会各阶层境况,寻找补偏救弊之方,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胸襟。并写下了大量以热情歌颂富饶美丽的大好河山和现实批判为内容的诗歌。他用汉语创作诗歌,并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可以说是多民族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的灿烂花朵。他没有民族偏见,十分同情处在生活最底层的汉民族劳苦大众。他一生的行为和诗歌创作都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八、脱 脱

脱脱(1314—1355)哈萨克族蔑尔乞惕部人。他是元朝武宗、仁宗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马札尔台之子,从小生活在热爱汉文化的家庭之中,聪明好学,随汉儒学习汉文经史,且膂力过人。1331年文宗执政时期,背授予虎符,忠侍卫亲军都指挥使。1335年又提调左阿速卫。1341年顺帝任命脱脱卫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辽、金、宋三史编撰都总裁官。他前后两度任右丞相达十年之久。

脱脱博才多学,抱负远大,顺应历史潮流,不带民族偏见,与顽固久势力及逆行那个不懈的斗争,。在危难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开辟了新局面。

九、阿山海戈·萨比提

阿山海戈·萨比提是15世纪哈萨克著名的哲学家、诗人。他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而且长寿。他的原名叫阿山,海戈(悲愁之意)则是人民鉴于他一生忧国忧民,悲愁不已,而冠于他的尊称。他曾经担任金帐汗国,哈萨克汗国的重臣。

无论是在可汗的宫殿,还是在广阔的草原,阿山海戈都旗帜鲜明地主张统一,反对分裂,强调各民族和睦相处。他痛谏破坏统一的统治者,宣扬平等、和睦和互助。他曾经骑着白骆驼,为寻找水草丰美,风和日丽,没有剥削和压迫的乐土而奔波一生。

十、哈 斯 木 汗

哈斯木汗(1509—1518)系哈萨克汗国第三任可汗。1511至1518年在位。执政期间,制定了哈萨克汗国的第一部法典—《哈斯木汗法典》。这部法典包括财产法、民事法、刑事法、兵役法和使臣法等五项内容。这部法典制定之后,哈萨克社会秩序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部法典奠定了哈萨克汗国的法律基础。之后,哈萨克汗国由额斯木汗制定的《额斯木汗法典》和由头克汗制定的《七项法典》都是在此基础修订的。

十一、贾尼别克·别尔达吾列提

贾尼别克·别尔达吾列提(1714-1792)是哈萨克汗国的创建者之一。十三世纪,哈萨克民族各部为了共同抗御成吉思汗的侵略征服,开始建立部族联盟。十五世纪中叶,由贾尼别克和阿布赉等部族首领联合创建了哈萨克汗国。贾尼别克被民众尊称为“贤士贾尼别克”。他不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能言善辩的雄辩家,一位出口成章的诗人。在民族的危难关头,他与哈萨克民族英雄阿布莱、哈班拜、博甘拜、纳吾热孜拜等共同抗御准噶尔蒙古贵族的叛乱,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十二、阿布赉·瓦里

阿布赉·瓦里(1771—1781)出生于哈萨克族中玉兹的一个贵族世家。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准噶尔蒙古贵族叛乱,沙皇俄国向哈萨克草原大肆进犯的非常时期。童年时,他怀着父亲被准噶尔叛军所杀害的家仇,怀着国土被侵占,人民被压迫的国恨颠沛流离,在各地流浪。成年之后加入了抗击准噶尔叛军,屡建功勋,使哈萨克民族转危为安。1735年他成为了中玉兹的可汗。

在抗击准噶尔叛乱的长期斗争中,阿布赉成长为了既有政治远见,又有指挥才能的军事战略家,同时也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英雄队伍。1743年,他受到哈萨克人民的一致拥戴,成为了哈萨克民族三个玉兹的可汗。后来,阿布赉率军与前来抗御准噶尔叛军的清朝军队并肩协同作战,并大获全胜。他于1757年6月率哈萨克民族的三个玉兹先后归顺清朝,1771年阿布赉可汗被清政府封为可汗。

十三、阿拜·胡南巴依

阿拜·胡南巴依(1845—1904)出生于哈萨克斯坦塞米巴拉金斯克州成基斯乡一个部落首领家庭。他是哈萨克民族近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民主主义诗人。他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精通阿拉伯、波斯、察哈台、俄罗斯等语言,博览群书,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

他出身豪门,却永远站在被奴役的人民一边,甚至不惜与代表封建主利益的父亲断绝关系。他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创办新学,普及科学知识,提倡吸收新思想,学习新知识,改造社会。他以诗歌为武器,抨击封建制度,反对沙俄侵略,痛斥出卖民族利益的走狗行径,唤醒和团结哈萨克人民。他的诗歌被誉为“哈萨克民族生活的一面镜子”。

阿拜·胡南巴依以他在特殊时期所表现出来的超凡思想与智慧,对民族文化进步做出的重大贡献而在哈萨克民族近现代史上以及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具有一席无以替代的显赫地位。他那博大精深的思想,令人震撼的人格魅力,沉重而神圣的匡世救民的使命感,为民族振兴而义无反顾不懈斗争的执著精神,使全体哈萨克人民尊奉他为哈萨克民族的精神象征。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英、法、德、中、俄、土耳其等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1995年,阿拜·胡南巴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同时,1995年也被命名为阿拜年,世界各地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

十四、玛怡和·哈卡普

玛依和·哈卡普(公元前711年——687年)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倡导哈萨克三大部族结成联盟。他是哈萨克民族法律的奠基人,首次规范了哈萨克民族的习惯准则,制定了初步的偿命法、偿畜法、草场法、婚姻法、盗窃抢劫惩办法、证据认定法 ,提倡公平裁决,公正执法。

十五、脱翰邻勒汗

脱翰邻勒汗是11世纪突厥联盟克烈部族的著名可汗,曾经以金朝的名义打败塔塔尔人,辅佐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行政。

十六、哈班拜·霍加胡里

哈班拜·霍加胡里(1691—1770)是阿布莱可汗抗击准噶尔叛乱和沙俄侵略的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社会活动家,曾经参加了阿布莱可汗统帅的所有战役。也是曾经打败多名不可一世的蒙古勇士,立下赫赫战绩的大力士。

十七、叶山格里德·胡达依纳扎尔

叶山格里德·胡达依纳扎尔(1711——1781)著名的军事家、开明官吏、社会活动家。曾经与阿布莱可汗、哈班拜英雄携手并肩抗击准噶尔叛乱和沙俄侵略,毕生致力于保家卫国,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

十八、白山布·朵南拜

白山布

·

朵南拜(1803——1872)中国新疆布尔津县人,哈萨克民族冬布拉音乐作曲家,曾经创作一百多首冬布拉乐曲。他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的雄辩家。

十九、塔扎别克·普斯尔曼拜

塔扎别克·普斯尔曼拜(1804—1871)是追随阿布莱可汗英勇抗击准噶尔叛乱和沙俄侵略的民族英雄,开明的毕官、著名的神枪手、摔跤手。

二十、哈依拉克拜·夏勒克

哈依拉克拜·夏勒克(1828——1877)中国新疆额敏县人。著名的冬布拉音乐作曲家、演奏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贤明的毕官、。

二十一、齐德·沙勒恒拜

齐德·沙勒恒拜(1839——1912)中国新疆伊犁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民族英雄、贤明的毕官、雄辩家。

二十二、博克·吉尔哈朗

博克·吉尔哈朗(1846——1904)中国新疆青河县人,贤明的首领、民族英雄、社会活动家、雄辩家。他毕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反动统治,反对压迫和剥削,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二十三、达莫江·克西吾拜

达莫江·克西吾拜(1861—1908)中国新疆塔城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民族英雄,毕生致力于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伟大事业。

二十四、艾赛提·乃蛮拜

艾赛提·乃蛮拜(1867——1923)出生于哈萨克斯坦斜米州哈尔哈热勒县。著名的抒情诗人、作曲家、阿依特斯阿肯、歌唱家。

二十五、阿合提·乌鲁木吉

阿合提·乌鲁木吉(1868——1943)中国新疆富蕴县人。中国哈萨克民族书面文学的奠基人、杰出的知识分子、著名诗人、教育家、旅行家、著名社会活动家。他曾经游历阿拉伯、欧洲诸国,并于1891年在俄罗斯喀山出版社出版了叙事长诗《吉汗夏》,此书曾经再版17次。1943年死于国民党盛世才的监狱。

二十六、达茹拜·苏沃尔特

达茹拜·苏沃尔特(1872—1939)中国新疆托里县人,贤明的首领、社会活动家。他毕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反动统治,反对压迫和剥削,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二十七、贾布克拜·布里和尼西

贾布克拜·布里和尼西(1874——1958)中国新疆伊犁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民主主义人士、教育家。满清、国民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期间曾经积极投身社会事务。从1923年开始开办新学堂,宣传进步思想,传授新知识。

二十八、巴依毛拉·哈热克

巴依毛拉·哈热克(1878—1937)中国新疆和丰县人。他是中国哈萨克民族现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奠基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

二十九、阔德克拜·玛热勒拜

阔德克拜·玛热勒拜(1888——1937)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热依木别克县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诗人。

三十、夏里普汉·阔格岱耶夫

夏里普汉·阔格岱耶夫(1901—1942)中国新疆阿勒泰人。新疆三区革命著名将领、哈萨克民族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曾经为阿勒泰地区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42年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盛世才的监狱。

三十一、唐加里克·卓勒德

唐加里克·卓勒德(1903——1947)中国新疆新源县人,中国哈萨克民族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杰出的进步诗人、作曲家、社会活动家。曾经三度被国民党盛世才投入监狱,受到非人的折磨。第三次出狱不久就去世了。

三十二、达列里汉·苏格尔巴依耶夫

达列里汉·苏格尔巴依耶夫(1905—1949)出生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巴彦沃勒盖省。中国哈萨克民族现代军事家、社会活动家。曾经担任新疆三区革命军阿勒泰师师长、三区革命临时政府阿勒泰行署专员。1946年曾经获得三区革命军将军军衔。1946年至1949年,曾经担任新疆临时政府卫生厅厅长、阿勒泰行署专员。曾经获得三区革命军金星奖章、一级解放胸章、人民英雄奖章。

三十三、阿克巴尔·叶斯博森

阿克巴尔·叶斯博森(1911—1944)中国新疆尼勒克人。新疆三区革命军将领、民族英雄、雄辩家。

三十四、杜别克·努尔塔扎

杜别克·努尔塔扎(1921—1947)中国新疆裕民县人,中国哈萨克民族年轻的哲学家、著名的教育家、编辑、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他在自己暂短的一生中,提倡改革,提倡新学,号召人民投身革命,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纯手打,求采纳!

你是汉族想学少数民族语言精神好!!不过哈萨克语说实话对于刚入门的你来说难度是相当高的,主要是语法很难,既是是一个哈族人也会这样认为的。。。无论学哪个民族的语言都是从最基础的开始的。学哈语也一样,所以你得买小学的哈语语文书来看,音像资料是没有的。哈语里面有36个字母其中12个韵母,24个声母。哈语里面的所有的字词都是从这个36个字母拼出来的类似英文。不过你想学哈语的精神可嘉,相信你会学好的!祝你早日学会哈语!!!然后我们用哈语来交流呵呵~~~~

 说到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很多都是在草原游牧的独特环境下形成的,包括他们的饮食方面,服饰方面,以及婚俗和葬礼,这些都是很有特点的。朋友们,你们知道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吗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公元六世纪,哈萨克部族的咄陆部就在塔城、额敏一带活动,十三世纪后,居住在额敏河流域的哈萨克部落有乃蛮、克烈、乌克斯、咄陆等部。十七世纪末,西部蒙古族准噶尔部与哈萨克各部因争夺草场发生战事,县境内哈萨克人被迫向西迁移,哈萨克人口剧减。

 以前的哈萨克人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流动性较大。

 十九世纪中叶,一部分居住在塔尔巴哈台山以北的俄国哈萨克人迁入塔城额敏一带,和丰、阿尔泰的哈萨克人先后迁至额敏所属的玛依尔、加依尔一带居住。1929年,苏联境内居住在塔尔巴哈台山以北的哈萨克人又一次大批迁入中国境内,一部分在额敏定居。1943年,额敏县内哈萨克人达32222人。

 新中国成立前,哈萨克族主要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居无定所,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几乎没有,少数贵族及宗教上层掌管着经文,他们把子女送往外地读书,大多数牧民与教育无缘。新中国成立后,哈萨克族的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现有哈语中学9所,在校生4085人,小学17所,在校生5522人,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100%。

 哈萨克人信奉伊斯兰教,定居的教民建有清真寺,成年男子按时进寺礼拜。哈萨克人崇拜太阳和月亮,所以所住毡房和清真寺的门都是开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哈萨克族过去主要从事牧业生产,饮食带有明显的牧区特点,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肉食有手抓肉,红烧肉、灌肠肉、熏肉等。经腌制、风干的肉和马肠不但味道鲜美,而且便于储存。主食有炒米、馕、馓子、包尔沙克、抓饭、面条、油饼等,奶制品有奶疙瘩、奶酪、奶油等。喜喝用砖茶加牛奶和适量的盐煮成的奶茶,奶茶醇香且营养丰富,是每个家庭中必备的饮料。

 过去的哈萨克族主要用牲畜的皮毛做衣料,布衣主要在夏秋天穿用。男子多穿用白布做的衬衣和长裤,冬天套以坎肩、短大衣,再套袷袢(棉衣),戴狐皮尖顶四棱皮帽。妇女喜穿连衣裙,年轻女子的连衣裙下摆有二到三层褶子,色彩艳丽,领口袖子绣有花边,胸襟上饰有银元等饰物。少女喜戴小花帽,以珠子玛瑙作装饰。新中国成立后,年轻人服装紧随潮流;男子穿西装、夹克衫,妇女穿西装套裙,只有节日时才穿传统服装。

 哈萨克人在婚嫁上,提倡本民族通婚,但血缘须隔七代以上。婚姻有浓厚的买卖婚姻色彩,男方须交足够的彩礼,方能迎娶,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现象有所好转。近几年,索要彩礼现象又有所抬头。

 哈萨克族的丧葬习俗按伊斯兰教礼仪进行,一般是人死后隔天埋葬,葬前要请毛拉、阿訇为其诵经,尸体洗浴后用白布包裹,不用棺木,抬到墓地挖穴土葬。葬后7天、40天和周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称过“乃孜尔”,进行缅怀和悼念。

 哈萨克族的小男孩一般5-7岁要举行割礼仪式,即割除少部分生殖器的包皮,并大宴宾客。

 哈萨克人的节日主要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纳吾热孜节。哈萨克人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刁羊、姑娘追、阿肯弹唱、赛马和摔跤活动。

哈萨克族舞蹈

 黑走马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支翅膀”。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而“黑走马”更是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壮,通体黑亮,走时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间舞蹈和同名乐曲。

 卡拉角勒哈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舞蹈,关于它的来源,在哈萨克族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位哈萨克族小伙子发现了一群野马,他挥动套马索套住了一匹非常剽悍的黑色野马。小伙子历尽种种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它驯化成一匹上好的走马。当他骑着黑走马回到阿吾勒(家乡)时,乡亲们闻讯纷纷前来祝贺。小伙子在马上和马下,用各种动作自豪而诙谐地表演了他捕捉和驯化黑马的整个过程。从此,以骑马为题材的表现草原上骏马奔驰时矫健姿态的卡拉角勒哈舞蹈便在哈萨克族民间流传。

 卡拉角勒哈男性的动作轻快有力,刚健苍劲,模仿黑走马的走、跑、跳、跃等姿态,在全身一张一弛的律动中表现狙犷、剽悍和豪放的风格。女性的动作优美舒展、活泼含蓄,如显示姑娘美丽而自豪的“花儿赞”,窥视恋人的“羞窥”,前俯后仰的“展裙吊花”等。男女的这些动作,都包含着特定的内容,与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和幽默诙谐的面部表情融为一体,并根据舞者自身水平可以自由发挥,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动作。表演者时常把劳动和生活中具有浓厚特色的各种动态揉进舞蹈之中,使卡拉角勒哈的舞蹈语汇和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并由此衍化出诸如“擀毡舞”、“挤奶舞”、“绣花舞”、“拉面舞”等舞蹈。

 卡拉角勒哈既可以在欢乐的大型集会中,也可以在小小的毡房里进行表演。可以由一人单独跳,也可以双人对跳或多人集体表演。舞法亦可以因人、因地而异。视当时的气氛和环境,有轻松愉快的表演,有刚强有力的表演,也有幽默滑稽的表演,从而得到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哈萨克族人在放牧、劳动之余,常常伴着冬布拉的琴声跳卡拉角勒哈,高歌欢舞达旦。

 卡拉角勒哈以同名乐曲伴奏。这种乐曲的节奏感极强,明快活泼,旋律宛如骏马在草原上驰骋。它由哈萨克族的传统乐器冬布拉弹奏,按照舞蹈的快慢来变换节奏,并形成了大同小异的地方特点和个人演奏技巧。

 卡拉角勒哈可以随时随地即兴起舞表演,即兴表演时不需要专门的服饰和道具。在民俗活动等演出时需要戴毡帽,穿衬衫和带彩色图案的坎肩,穿长裤和靴子,扎牛皮腰带。

 阿嘎加依

 “阿嘎加依”是哈萨克语,故乡的意思,哈萨克族人只要一提到“阿嘎加依”就会想到阿勒泰。大型哈萨克民族歌舞诗《阿嘎加依》以诗的抒情方式表达哈萨克族歌舞,以现代艺术手法演绎草原文化,反映了新疆大地上哈萨克族的历史与传统、生活与梦想,是一部美轮美奂、有灵魂、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阿嘎加依》演出阵容庞大。作品演出时间为90分钟,分《序幕》、《生命达斯坦》、《英雄达斯坦》、《爱情达斯坦》、《狂欢达斯坦》和《尾声》6个部分,在所涉及到的节目内容中,80%以上都是哈萨克民族传承下来的受国家或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典文化元素。独特的民族服饰、原生态的歌舞文化、优美的音乐和超凡的舞美给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下简称察布查尔)位于伊犁何以南地区河谷,北部与伊宁市、伊宁县相望,南部以山为界与昭苏县、特克斯县毗邻,东部巩留县,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居住着汉、哈萨克、锡伯等民族。大体上说,中国不同地区的哈萨克语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个别地区的哈萨克语还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的哈萨克语,耿世民和李增祥两位先生在《哈萨克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94页)一书中也增有所提及。 察布查尔哈萨克语的元音和辅音与书面语有一定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为语音的对应。

1. 察布查尔哈萨克语的ï与书面语的u对应。

2. 察布查尔哈萨克语的i与书面语的e对应。

3. 察布查尔哈萨克语的n与书面语的η对应。

4. 察布查尔哈萨克语的l与书面语的d对应。

5. 察布查尔哈萨克语“那”、bul“这”等与 yaq方面,边”构成指示代词时,结尾响音l发生脱落,第二个词词首的y与书面语的j对应。

6. 察布查尔哈萨克语的b与书面语的p对应。

7. 察布查尔哈萨克语的z有时与书面语的s对应。

8. 察布查8S尔哈萨克语中,缀加附加成分时,词根尾部的常脱落。

9. 察布查尔哈萨克语的k与书面语的有语音换位现象。

10. 察布查尔哈萨克语中以元音或以结尾的动词词根后缀接以-γ/-g起首的附加成分时,-γ/-g常发生脱落。

11. 察布查尔哈萨克语的d与书面语的t对应。 1. 动词第一人称命令式的复数有动词词干后缀加-(a)lï/-(e)li的形式O。

2. 动词第二人称命令式的尊称形式除书面语言所具有的-ïηïz/-iηiz外,还有γïn/-gin两种形式。

3.察布查尔哈萨克语中,名词的工具格附加成MClSxTMHuuuD分除了有与书面语相同的形式外,还有其他形式。

4. 察布查尔哈萨克语中,处有书面语过去时行动词的形式外,还有-tuγïnz/-tïγïn形式。

察布查尔与特克斯、巩留等县的哈萨克族同属阿勒班和苏万部落。察布查尔哈萨克语与哈萨克斯坦萨克语南部土语群,尤其与托布尔(tobïl)和阔斯塔纳伊地区哈萨克语特点非常接近,表明阿勒班和苏万部落语言特点的形成与哈萨克斯坦萨克语族大玉兹部落的语言具有密切关系。

法拉比 (870-950年)

法拉比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通晓多种语言,在哲学、心理学、音乐、文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人文学等领域均有非凡成就,有20余部著作传世,代表作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亚里士多德与埃利亚派之间的鸿沟》、《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幻想》、《科学的起源》、《音乐全书》等。

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尔(1499-1550)

16世纪哈萨克杜拉惕部著名历史学家。他的历史巨著《拉失德史》是研究中亚史必不可少的重要著作,引起世界历史学界的关注,有英文、中文等译本。

阿布赉(阿布里曼素尔)(1711-1771)

哈萨克汗国著名可汗。他勇敢地担负起领导抗击侵略的历史重任,在1723-1756年长达30多年的哈萨克-准噶尔战争时期,不仅表现出他的军事天才,而且在清王朝、准噶尔和俄国的外交关系中显露出了他杰出的外交才能。1757年遣其11部各头人组成使团前往北京朝觐。接着于1758、1759、1760年连续三年派使者去北京和热河朝觐,同时促进了哈萨克汗国与清朝的贸易往来。阿布赉曾出兵征讨布亦鲁特部和中亚及伏尔加河一带的卡尔梅克人,取得重大胜利。

阿拜·库南拜(1845-1904)

哈萨克族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民主主义诗人,近代哈萨克书面文学的奠基人。他以纯洁精炼的语言和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长诗、散文和哲学作品。他为哈萨克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他以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对哈萨克草原现实生活进行了深刻细致、入情入理的解剖,提出尖锐而又令人心悦诚服的评判。

他善于用非常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并热情歌颂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向往。他以既富于哲理性,有富于战斗性文章启迪了哈萨克人民的思想,赢得了哈萨克人民的崇敬。他的大量诗歌和箴言无论其思想性,还是其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阿拜的作品有俄、美、英、法、土耳其、中等译本,得到广泛好评。

族名:

哈萨克族

Kazak ethnic minority group

民族概况

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 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哈萨克族人口数为1250458人。

主要从事畜牧业。

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新疆 尔自治区,使用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

哈萨克先民曾使用过鄂尔浑——叶尼塞文、回鹘文。

教传入后,1959年又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但推广条件不成熟,1982年恢复使用原有文字,将新文字作为音标保留。

国外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以及一些原苏联国家,以俄文字母记录语言哈萨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新疆北部及中亚草原。

与中国古代曾经统治过今伊犁河谷及伊塞克湖四周地带的古代民族乌孙(公元前2世纪~2世纪)、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世纪~12世纪)、哈刺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2世纪末~13世纪)等有渊源关系。

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

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

也有人认为,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或“可萨”的异名。

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脱离者”。

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 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民族历史

国外学者多认为“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

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孜别克汗国,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波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

1456年,汗国有两个苏尔坦(吉来和扎尼别克),由于内讧向东逃入亦力把里统属地区,亦力把里主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西七河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这一部分脱离乌孜别克汗国的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

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

随着汗国的壮大,周邻民族的加入,到15世纪末,哈萨克民族最后形成。

1589年,哈萨克人及其分布地区已区分为三个玉兹(血缘的部落联盟):大、中、小玉兹,即清文献中的右、左、西三部。

其中的中玉兹(哈萨克斯坦中部地区)和大玉兹(七河流域)臣服于准噶尔部。

而小玉兹(西哈萨克斯坦)则于1731年被沙俄吞并。

但是准噶尔汗封建贵族烧杀抢掠使哈萨克人民遭到灾难。

18世纪中叶,清朝统一了准噶尔部,解除了哈萨克来自准喝尔的威胁。

哈萨克三玉兹先后表示归顺清朝,特别是中玉兹和大玉兹,与清朝的关系更为密切。

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中国,并侵入哈萨克草原和原属清伊犁将军管辖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1864~1883年,沙俄以讹诈和军事威胁手段,迫使清 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条约中“人随地归”的规定,侵占了原属中国的哈萨克族及其居住地区。

1864年,游牧在斋桑湖一带的哈萨克族12个克烈部,因不堪沙俄的统治和压迫,离开原牧地,移居到阿尔泰山地区。

1883年,哈萨克黑宰部落3千多户迁入伊犁和博尔塔拉地区。

划界后,又有了不少哈萨克族迁入了中国境内。

至19世纪中叶,哈萨克族占了伊犁地区居民的大多数。

他们有丰富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对祖国边疆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伊犁、塔城及蒙古、哈萨克部落隶属于伊犁将军;北部的阿勒泰初属于科布多参赞大臣,后划为勒泰区(1919)。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结束了清朝对哈萨克人民的专制统治。

文化艺术

哈萨克族的游牧文化在哈萨克族的游牧、迁徙过程中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内容,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哈萨克民族文化。

特别是中亚和新疆南部地区的绿洲农业文化、来自西北方向的俄罗斯文化、乌克兰文化、塔塔尔文化以及相当重要的中原汉文化和中国北方满——通古斯文化都对哈萨克文化的发展有影响。

哈萨克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哈萨克文学包括书面文学和口头文学,后者的地位十分重要。

牧民们在相互交流与联系中,将不同部落的杰出文才创作的口头民间文学加以传承和发展,使之日益丰富。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叙事长诗、爱情长诗、民歌、谚语等,其中尤以长诗所占地位突出。

据统计、哈萨克族约有200多部长诗,代表作如《英雄塔尔根》、《阿勒帕米斯》等。

史诗有《萨里海与萨曼》、《阿尔卡勒克英雄》等。

哈萨克族工艺美术丰富多彩。

妇女会制作毡房、各种毡制品、毛制品和服饰。

不少男子会制作木器、铁器和骨器。

用金银、玉石制作的各种装饰品造型艺术水平较高。

哈萨克族爱好音乐,能歌善舞。

民间乐器有“冬不拉”。

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牧民们住的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

他们的饮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

奶制食品多种多样,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奶酪等。

他们制做的马 是名贵的饮料。

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多用冬羊皮缝制大衣,不挂布面。

妇女夏天穿长的花布连衣裙,冬季外罩对襟棉大衣。

牧民冬季戴三叶帽,热天则扎用三角布制的头巾。

妇女头戴白布盖头,盖头外披白布大头巾,头巾左上端上佩带一件首饰,并戴耳环、戒指和手镯。

哈萨克族人民热情好客。

对来拜访和投宿的客人给以殷勤招待。

哈萨克族的丧葬习俗是先用清水沐浴尸体,再用白布缠身,然后进行土葬。

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诺鲁孜”节,时间在旧历正月,过节的那一天,互相祝贺,有如汉族的春节是送旧迎新的节日。

每逢节日喜庆时都举行传统的刁羊、赛马和姑娘追等游戏。

哈萨克族大多信仰 教,有些牧民仍保留着萨满教的残余。

习俗 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

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

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

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准跨过或踏过餐巾;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

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

十分尊贵的客人或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除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

入餐前,主人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然后把盛有羊头、后腿、肋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将羊腮帮的肉割食一块,再割食左边耳朵之后,将羊头回送给主人,大家共餐。

食毕大家同时举起双手摸面,做“巴塔(祈祷)”。

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食俗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

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果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

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 ,特别喜欢马 ,马 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

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

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

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冬肉,马 ,奶疙瘩,等等。

节庆 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

在那吾热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用肉、大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库吉”(稀粥)。

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社会经济

1949年以前,哈萨克族还处于宗法封建社会阶段。

哈萨克族人民大部分生活在高山山麓、河谷、盆地。

土壤肥沃,水草丰美,天山山麓和阿尔泰山南坡还是我国五大牧场之一。

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哈萨克早已总结出一整套基本生计模式。

他们逐水草而居,视季节变化,迁徙到最适宜放牧的牧场,分冬夏牧营地。

也有部分哈萨克族人兼营农业。

打猎也是哈萨克族牧民生活来源的一种补充手段,猎获物由参加打猎者平均分配。

哈萨克牧民放牧的牲畜主要有马、绵羊、山羊。

哈萨克骑马、食马肉、喝马奶。

用马皮制品,马在哈萨克人民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交通工具除马外,还有骆驼、牛等。

哈萨克人民用于生产中的牧羊犬和猎鹰也特别广泛,它们是生产中的好帮手。

牧区贫富分化悬殊,少数大牧主拥有数千头牲畜,而大多数贫苦牧民只有少量或没有牲畜。

以阿勒泰地区为例,占人口10%的牧主占有50%的牲畜,而占90%的牧民仅占有50%的牲畜。

牧场名义上为部落所有,实际为大牧主所占有。

由部落头人、宗教上层和牧主所组成的封建统治阶级,对贫苦牧民进行残酷剥削。

1949年10月,新疆和平解放,哈萨克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在中国 的领导下,进入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和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1954年11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同年先后成立了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该自治州的哈萨克族于1984年迁回新疆巴里坤地区)、甘肃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哈萨克族地区相继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哈萨克的畜牧业在建国前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实现合作化以后,采取各种措施,逐步改变了畜牧业的旧面貌,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大发展。

在“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农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建国后,中国 和人民 在哈萨克族地区大力发展工业,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和独山子油田、伊犁榨油厂、布尔津面粉厂、塔城和阿勒泰的面粉厂、阿勒泰的水电厂等,都是由国家投资在短期内建成的。

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拉山口出境。

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在向西开放中处于前缘阵地。

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很快。

不可缺少的人物

萨合木努尔哈力(据资料表明此人人生活在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区)

哈萨克族最伟大的英雄,是哈萨克族人称为神仙的伟大人物!

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的历史关系如何?

吉尔吉斯人和哈萨克人是亲戚民族,他们有着相似的习俗,语言和传统服饰,这已不是什么秘密。 吉尔吉斯共和国(俄语:Кыргызская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