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顺利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是年秋回国后,沿博士论文方向写成《一种人生观》。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结合起来。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马武、张星江、冯友兰、冯景兰、冯沅君。具体如下:
1、马武
字子张,南阳郡湖阳县(今河南唐河县)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少年时期,为避仇家,客居江夏郡。后来加入绿林军,为新市兵将领。更始二年(24年),归顺大司马刘秀,任捕虏将军,随军南征北战、平定四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光武帝即位后,拜侍中、骑都尉,定封杨虚侯,因留奉朝请。汉明帝即位,大破西羌。永平四年,卒。
2、张星江
河南省唐河县毕店乡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党员。在家乡秘密组织农民斗争,发展党的组织,曾任党支部书记。1930年任中共唐河县县委委员、县委书记,参加领导鄂豫边农民武装斗争。11月,率领地方武装配合鄂北红九军第二十六师攻占唐河县县城。
1932年1月,任中共鄂豫边省委委员,驻唐河县领导当地开展秘密斗争。1936年3月27日,他亲自指挥游击队潜入桐柏县平氏镇夺取反动民团枪支。3月28日,遭到国民党军包围,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9岁。
3、冯友兰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冯友兰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
4、冯景兰
地质教育家、矿床学家、地貌学家。从事地质教育50多年,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在两广地质、川康滇铜矿地质、豫西砂矿地质、黄河及黑龙江流域新构造运动、工程地质学等方面进行过大量开创性工作。
对矿床共生、成矿控制及成矿规律等研究上贡献尤大,提出了“封闭成矿学说”,他参与主编的《矿床学原理》是矿床学的系统专著和教科书。他是中国矿床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丹霞地貌”概念在地貌学上亦有建树。
5、冯沅君
河南省唐河县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原名冯恭兰,改名淑兰。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学者陆侃如。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
扩展资料:
唐河县历史悠久,为中州大地上一块明珠。古代为京都长安、洛阳通向江汉平原的官道,物阜民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夏、商时代为《禹贡》豫州之域,周为申、谢、唐、蓼国地。
公元前505年楚国设湖阳县,秦仍建置湖阳县,属南阳郡。境内现存多处仰韶、屈家岭文化遗址。2015年国务院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将唐河县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马武
张星江
冯友兰
冯景兰
冯沅君
唐河县
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
冯友兰先生根据他对中国哲学的体悟,曾把“人生的境界”做了“四等”之分,即“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究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谊,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
扩展资料:
在自然境界中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不是依照社会习惯,侄是依照其本性去做,他们从来未曾了解做某种事情的意义。往好处说,这就是“天真烂漫”,往差处说便是“糊里糊涂”。他们既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又不明白做某种事情有什么意义,所以他们可说没有自觉。
有时他们纵然是整天笑嘻嘻,可是却不自觉快乐。这,有如天真的婴孩,他虽然笑逐颜开,可是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快乐,两种情况,完全相同。这一类人,对于“生”“死”皆不了解,而且亦没有“我”的观念。
功利境界中的人,对于人生的了解,比较进了一步,他们有“我”的观念,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为着功利,为着自己的利益打算。这一批人,大抵贪生怕死。有时他们亦会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点事,可是他们做事的动机,是想换取更高的代价,表面上,他们虽在服务,但其最后的目的还是为着小我。
在道德境界中的人,不论所做何事,皆以服务社会为目的。这一类人既不贪生,又不怕死;他们晓得除“我”以外,上面还有一个社会,一个全体。他们了解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与社会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
就普通常识来说,部分的存在似乎先于全体,可是从哲学来说,应该先有全体,然后始;个体。例如房子中的支“柱”,是有了房子以后,始有所谓“柱”,假使没有房子,则柱不成为柱,它只是一件大木料而已。
同样,人类在有了人伦的关系以后,始有所谓“人”如没有人伦关系,则人便不成为人,只是一团血肉。不错,在没有社会组织以前,每个人确已具有一团肉,可是我们之成为人,却因为是有了社会组织的缘故。道德境界中的人,很清楚的了解这一点。
天地境界中的人,一切皆以服务宇宙为目的。他们生死的见解,既无所谓生,复无所谓死;他们认为在社会之上,尚有一个更高的全体——宇宙。
科学家的所谓宇宙,系指天体,太阳系及天河等,哲学家的所谓宇宙,剩一切,所以宇宙之外,不会有其他的东西,我人绝对不能离开宇宙而存在。天地境界的人能够彻底了解这些道理,所以他们所做的事,便是为宇宙服务。
从镌刻在德尔菲神庙上的那句“认识你自己”开始,“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关于人的“自我意识”的学说。在冯友兰那里,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有无及其强弱,恰恰是反映或决定他的人生境界之高低的关键——“自然境界的人生不需要对人生有任何理解和自我意识;
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需要有一点对人生的理解和自我意识;天地境界需要的人生理解和自我意识则最高”。
中国***新闻网-从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说起
是唯物主义。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中的一些有益观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冯友兰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本文2023-09-28 15:53: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6969.html